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构件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工作流参考模型分析

工作流参考模型分析

工作流参考模型分析∗王利霞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 100022摘要:工作流技术从起源到现在已有三十年的发展历史,为了规范工作流技术的管理,1993年成立了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

WfMC统一了工作流的定义,制定了工作流产品结构和工作流参考模型等一系列的标准。

关键字:工作流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 结构工作流参考模型The Analysis of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WANG Lixia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2, ChinaAbstract:Workflow technology from origin to now have 30 years of history,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Workflow technology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fMC) was set up in 1993. WfMC unified the definition of Workflow, and developed the Workflow product structure and the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 as a series of standards. Keywords:workflow;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 (WfMC); structure;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1 引言工作流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领域的研究,由于当时计算机尚未在社会上普及,网络技术水平还很低以及理论基础匮乏,并且开发者还不了解群件技术的需求与缺陷,这项新技术并未取得成功。

1983年至1985年间,在图像处理领域和电子邮件领域出现了早期的含有工作流特征的商用系统。

工作流模型

工作流模型

过程视图是工作流模型的核心视图。

它描述企业的业务流程,定义业务过程中包含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活动和活动间以连接弧表示控制关系。

通过描述活动的基本属性,如活动由谁执行,有哪些人员、组织或盟员企业负责执行,活动执行需要的软件(如应用程序)和硬件(如机床设备)资源,以及活动的触发条件、执行状态等,可以建立过程视图、资源视图和组织视图的关系。

过程视图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ECA规则来表达过程视图。

基于ECA规则和元操作的工作流建模原理3.1 工作流模型的结构图:工作流模型的结构1.1.1过程视图过程视图是工作流模型的核心视图。

它描述企业的业务流程,定义业务过程中包含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活动和活动间以连接弧表示控制关系。

通过描述活动的基本属性,如活动由谁执行,有哪些人员、组织或盟员企业负责执行,活动执行需要的软件(如应用程序)和硬件(如机床设备)资源,以及活动的触发条件、执行状态等,可以建立过程视图、资源视图和组织视图的关系。

过程视图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ECA规则来表达过程视图。

1.1.2组织视图组织视图描述企业中的组织单元和组织单元间的关系。

组织单元是具有一定功能和责任的组织实体,一般会承担过程模型产生的各种任务。

组织单元之间往往存在从属或协作关系,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

本文对组织视图描述中,采用一种面向对象的关系模型,不同于传统的层次结构。

是在组织模型中引入类的概念(如角色类、组织类、人员类、职位类等),建立类之间的关系模型,支持层次化的查找和匹配规则,便于工作流的任务分配和执行者绑定。

1.1.3资源视图资源视图描述企业中资源的类型以及资源实体的属性。

资源是工作流模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活动可以执行的必备条件。

资源类型可以是执行活动所需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等,或者是活动执行后产生的新的物理实体。

组织视图和资源视图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即每一个资源实体都有与其对应的责任组织单元,该组织单元负责对此资源实体的使用和维护。

系统分析辅导:工作流模型设计

系统分析辅导:工作流模型设计

系统分析辅导:工作流模型设计摘要:工作流模型是组织机构经营过程的模型表示,但由于工作流建模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现行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普通存在语义不够丰富、柔性不好、表示不直观等问题。

为此作者在开发UniFlow工组流管理系统时,设计了一套基于有向图理论的工作流模型,该模型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本文主要从工作流模型理论出发向读者介绍了本模型的设计思想。

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工作流模型的定义和组成关系,然后详细介绍了基于有向图理论的工作流模型的主要功能和设计思想。

关键词:工作流工作流模型有向图过程1 引言工作流模型是对组织机构业务过程的抽象表示。

工作流模型是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础,它的确定性保证了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交互的一致性,也决定了一个工作流管理系统从设计开发到运行实施的诸多环节。

不同的工作流模型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相对工作流产品的实现技术和发展而言,工作流建模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在建模方法上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目前已有的建模方法主要有:基于活动网络的建模方法、基于Petri网的建模方法、基于语言行为理论的建模方法、基于活动与状态图的建模方法和基于扩展事务模型的建模方法等。

但这些工作流模型普遍都存在以下问题:(1)模型语义不够丰富,表示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2)模型的柔性不好,不容易处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问题;(3)表示方法不够直观等。

在信息管理自动化的环境下,工作流模型必须采用简单、直观、又具有较强描述能力的面向组织用户的模型。

因此,作者设计UniFlow工作流管理系统时,在参照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ngement Coalition 简称:WfMC)工作流理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建立了基于有向图理论的UniFlow工作流管理系统工作流模型,该模型有效的解决了工作流模型中普通存在的问题。

下文主要向读者详细介绍这一模型的相关理论与设计思想。

2 工作流模型概要企业、政府机关等组织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用过程的观点来看待这些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组成元素就是过程,过程的组成元素就是活动;工作流模型就是对这些业务过程的抽象表示。

基于工作流理论的建筑加固设计文档生成模型研究

基于工作流理论的建筑加固设计文档生成模型研究

图 2 Y GCa GJ d系统 来自构 模 型 Y J C d把计算序列看成是工作流 的过程定义 , GG a 计算序列由一 计 规范参数也不一样 , 因此必须对参数的表 示进行标准化定义 , 才有 个或多个计算元序列组成 , 一个元序列 中包含若 干个计算步骤 , 每个 可能让工作流引擎算法对不同的加 固模块进行统 一的数据处理。② 计算步骤可以看成工作流过程定义 中的一个活动。计算步骤 中包含 研 制 加 固 模 块 G 生 成 器 。 用 以 接 收 加 固设 计 工 程 人 员 的参 数 输 UI 过程控制数据 , 它通过设置跳转条件决定了下一个计算步骤。 计算序 入, 并形 式化 为标准的工作流数据表示。 ③过程控制数据 的标准化表 列对应着构件的加固方法 , 它包括了加固设计计算的全过程。 不同构 示 。 程 控 制 数据 是加 固设计 计 算 的核 心 , 过 它决 定着 数据 执 行 的流 程 件的不同加固方法经过过程定 义建模后,计算序列具有相同的存储 和 数据 去 向 , 接 影 响加 固 设 计 的最 终 输 出 。④ 通用 数学 表 达 识 别 、 直 结构 和 表示 方法 , 为工 作流 引擎 进 行统 一 运 算打 下 了基 础。 这 计 算算法研究及 Ofc f e公式生成算法研究。过程控 制数据中定义 了 i Y J C d把加固设计计算程序看成是工作流引擎 ,它为每个 GG a 很多数学表达 式 , 对这 些数学表达 式进行提取 、 别、 识 计算是工作流 计算序列开辟一个内存栈 ,负责管理和维护计算序列中的变量 , 对 引擎的一个重要工作。 ⑤工作流引擎算法研究。 工作流引擎根据模块 计算序列 进行运算 , 将运算的结果 以统一的格式输 出, 为计算书生 参 数 定 义 和 过 程 数据 定 义 生 成 和 管理 加 固设 计 工作 流 实例 ,开 辟 和 成 提供 标 准 化 的 数据 。 管理工作流实例 的变量栈 , 负责工作流各动作的数据运算。 ⑥模块 文 加 固计 算 程 序在 运算 过 程 中 需 要运 用 到 一 系列 数据 , G G a Y JCd 档的X ML模 板 定 义 及 W od文 档 转换 算法 。 工 作 流 引擎 运 算 的 结 把 国 家 标准 和 行 业 标 准 中 的 规范 数 据 经 验 公 式 、 件 的 加 固 设计 参 r 将 构 果替换到模 板中, 杷模板转换成 W od生成书。 r ⑦工作流定义工具 设 数 和 预 定 义 的 X ML模 板 等 看成 是 工 作 流模 型相 关数 据 。 这 些相 关 计 。 根 据模 块参 数 规 则 和 过 程数 据 编 写 规 则 ,设 计 一 套 过程 定 义工 数据 通 过 建 模工 具 或 输入 工 具 导 入 系统 。 具, 为不 同加 固 类 型模 块 的 工 作流 定 义 提 供 支 持。 界面参数配置程序 、 加固设计界面生成器和计算序列编辑程序构 2 工作流参 考模型 成 了工作 流 的建模 工具 。 面参 数 配置程 序 对 不同 的加 固方 法和 构件 界 工 作 流概 念 起 源于 生产 组 织和 办 公 自动 化 领 域 , 是针 对 日常工 作 所使用到的加 固参数提供配置, 不同构件的不同加固方法对应的加固 中 具 有 固定 程 序 活 动 而 提 出 的 一 个概 念 。 1 9 9 3年 工作 流 管 理 联 盟 参 数 不 同。 固设计 界面 生成 器 根据 加 固界 面参 数生成 加 固 设计界 面 加 ( okl Ma a e n o lt nW F ) 为工 作 流 管理 的标 准 W rf w n g me tC a io , MC作 o i 的实例与用户交互, 加固设计界面在 Y J C d中被看成是工作流模 GGa 化组织而成立 , 标 型 中的用 户界 面 , 构模 型 的展 示 与交 互 区在 Y J C d中也被 看成 结 GG a 志 着 工 作 流 技 术 了一个 用 户界 面 。计 算序列 编 辑程 序 则 为过程 定 义提供 建模 。

基于本体的工作流抽象模型

基于本体的工作流抽象模型

动态构建和扩展过程 ,同时给出了在基于本体抽象模型框架下的工作流抽象建模过程.
关 键 词 :工 作流 抽象 模 型 ;工作 流感 知 ;本体 类 ; 为本 体 类 ;行 为关 系本 体 类 行
中图分 类 号 : P 9 T 3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17 -4 9 2 1 ) 20 9 - 6 15 8 ( 0 2 0 -2 90 6
摘 要 :基 于本体 的抽 象模 型框 架 , 出一种 工作 流 的感 知建 模 方 法 ,通 过感 知 特 定领 域 中实 提
际运 行 的具体 工 作流 获得 构建 该领 域 工作 流抽 象模 型 的知识 ,既可 为工 作流 模 型 的设 计提 供
共 享和 重用机 制 , 可 直接 构造 该领 域 的工作 流抽 象模 性 ,实现 工作 流 的部 分 或全 部 自动化 也 运行 .并给 出 了工作 流行 为本 体 类和行 为 关 系本体 类 的定义 ,形 式化 地 描述 了两个 本体 类 的
p r e to mo e i sp o o e e c p i n・ d lng wa r p s d.Kn wldg fc n tuci g wo k o a ta t n mo e fa p riu a ed o e e o o sr tn r f w bsr c i d lo a tc l rf l l o i c n be a t r d i p r ev n t h p a tc l r f w r n i g n h fe d Th k o e g p o i e t e l u n n i t e i l . e n wld e r v d s h me ha s o ha n a d e s fr t s o r fo c nim f s r g n r u e o a k f wo k w mo e d sg i l d l e in, wh c i u e t c n tuc r fo ih s s d o o sr t wo k w l

基于模型驱动架构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基于模型驱动架构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旧平台的流程模型先转换成 PM 之 后 , I 再重 新部署 到
新 的 流 程 平 台上 。
细分 , 基本上工 作单 元 除 了可 以是执 行单 一 工作 ( 程
序) 的活动外 , 可 以是 一个 子 流程 或是 一 个 为完 成 也
某个 目标 的群组工作 , 以进一 步地从 T s 所 ak元素继 承 衍生 出 Sb l u Fo w与 G op ak这 两个 子元 素来 分别 建 ru Ts 模子 流程 与群 组工 作 , 中 G op ak可 以包 含 1至 其 ruT s 多个其 它 Ts ak元素 , Sb l 而 u F w元素 则会参 照 到模 型 o 中的其它 Poes r s。另外 , c 工作 流程 中的资 源也 可 以再 细分 为参 与工 作流 程 的角色 与应 用程 序 , 以 由 R — 所 e suc 元 素会 再 衍生 出 R l ore o e与 A p ct n两 个 子元 pl a o i i
计算机网络与软件 、 管理信息系统。
可, 由此可 大幅增加模型 的重复使用性 。
・Hale Waihona Puke 9 0・计算机技术 与发展
第 2 卷 l
工作流管理系统实施过程 中通常需要针对具 体的
业务 过程进行业务系统 的改造 和重构 , 就为 MD 这 A进 入工作流管 理 系统 提供 了现 实 的基础 , 一 些 研 有 究者也开始从 M A的角 度研 究工 作流 系统 “ 。笔 D 者将 M A的开发思想 导人工作 流管理 系统 的开 发 中 D 来, 以降低在转移 流程 平 台时 花 费的成本 。 由于 流程 模型无法重 复 利用 的 主要 原 因在 于 流程模 型 的 异质 性 , 以将工作 流程模 型的建立划分成两阶段 , 所 第一 阶 段建立仅描述 流程 的 PM, 二 阶段按 照部 署 的流程 I 第 平 台将 PM 转换成该平 台的 P M, 由 P M 产 生该平 I S 再 S 台的流程定义文件 。除此之 外 , 当需 要将 旧有 的流 程 平台转移至新 的平 台时 , 也可 以通 过反 向工程 技术 将

基于工作流的软件测试H模型研究

基于工作流的软件测试H模型研究

基于工作流的软件测试H模型研究摘要:针对当前软件测试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现有各测试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工作流理论,以任务分配为引擎,结合软件测试H 模型,提出一种可行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软件测试;工作流;H模型;工作流引擎0 引言软件测试过程用于指导软件测试的流程及安排测试活动的实施。

测试过程的优劣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和有效性。

针对被测试软件的特点和测试目的,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若干测试过程模型。

软件测试模型是测试工作进行的依据,它描述了测试过程的主要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等。

为了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能在测试的整个生命周期发挥作用,关键是合理划分模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实施的活动,并为这些活动制定合理的执行顺序。

1 常用软件测试过程模型模型是一种沟通工具,测试过程模型能帮助项目中的测试人员明确目标和确认职责,良好的测试模型可以提高测试的效率。

现有软件测试过程模型有很多,常用的主要有V 模型、W模型等。

1.1 V模型现有的模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V模型,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Paul Rook提出。

V模型反映了测试过程与分析、设计阶段之间的关系,认为测试的过程存在不同级别,并描述各个阶段之间的对应关系,软件测试过程V模型如图1所示。

V模型揭示了软件测试活动分层和分阶段的本质特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V模型把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具有固定边界的不同阶段,容易让人形成测试是开发之后的一个阶段。

V模型没有明确测试设计,导致需求阶段隐藏的错误可能要到最后验收测试时才被发现,解决这样的错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相比之下,Evolutif公司提出的W 模型显得更科学些。

1.2 W模型W模型是在V模型的基础上自然发展起来的,软件的错误具有传递性,在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错误,会传递到设计和编码阶段,因此,测试工作应尽早进行。

W模型强调,整个软件生命周期都应该伴随有测试活动,阶段性的开发活动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测试,也就是说,测试与开发可以同步进行。

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组织机构模型的研究与设计_汪永好

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组织机构模型的研究与设计_汪永好

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组织机构模型的研究与设计
汪永好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北京 #!"""#"$
摘 要 # 本文首先分析了组织机构模型在工作 流 管理 系 统 中的 地 位 与作 用 " 然 后针 对 企 业组 织 机 构模 型
存在的多样性与易变性 " 提出了对企业具有较强通 用性 的 组 织机 构 模 型及 其 完 整的 设 计 方案 % 最 后 " 还 给出了该组织机构模型的一个应用实例 % 关键词 # 工作流管理系统 & 组织机构模型 & 过程定义 & 任务执行者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由此 可 见 " 对 一 项 业务 流 程 实施 工 作 流技 术 的 前提 " 是 对 该业 务 流 程进 行 合 理 而 准 确 的 抽 象 " 并 将 其 表 示 为 计 算 机 可 以理解的逻辑模型 , 该模型又称为过程定义 " 它通常包括构成过程的活动 ) 活 动间 导 航 的规 则 ) 执 行活 动 任 务的 参 与 者 ) 被 调用的应用程序 " 以及所有工作流相关数据的定义 , 示意图如图 ! 所示 5!65:6, 其中 " 活 动是 过 程 定义 的 最 基本 组 成 部 分 " 它 通 常 表 示 一 个工 作 或 任务 单 元 , 而活 动 任 务的 具 体 执 行 则 由 参 与 者 来完成 , 这里的参与者其实是一个笼统的称谓 " 具体涉及到 谁 " 还需要依据实际业务流程来明确定义 , 一种做法是将其 直接 定 义为 具 体 的员 工 =$或 员工 >" 但 这 样 做 具 有 一 个 明 显 的不 足 " 即 缺乏 灵 活 性 , 因 为 企 业中 一 旦 出 现 人 事 变 动 " 如员工 = 调任或员工 > 晋级都需要对过程定 义 进行 重 新 修 改 , 为 此 " 有效 的 方 法是 引 入 一个 组 织 机构 模 型 " 然 后 让 参 与者 引 用 组织 机 构 模型 中 的 组织 元 素 , 由于 组 织 元 素 通 常 只是 抽 象 的角 色 定 义 " 所 以 过 程定 义 一 般也 就 不 再 涉 及 到 具体 的 某 人 " 这 样 不 仅避 免 了 过程 定 义 修改 的 需 求 " 使 它 变 得更为健壮 " 还具有如下优势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COM /DCOM、JavaBean/E JB 和 CORBA [ 5] 模型都 是基于 面向对 象技术设计的。通常将 业务实 体间相互 作用的 规则和 动态过 程通过硬编码的 方式封装成对象的方法 , 当业务流程发生变更 时 , 往往需要对构件进行代码级上的修改。 本文提 出的 工 作流 构件 模 型 ( wo rkflow component mode, l W CM ) 是一种与 JavaBean /EJB 实现 型模型 相容且 具有构 件描 述功能的规约型 构件模型。 W CM 构件模型从下列 10 个方面来对构件进行建模。 构件描述 : 表示构件的基本信息 , 多采用名词来表示。 构件接口 : 表示构件的输入 /输出接口规范 [ 6] 。 构件实现 : 表示实现构件功能的构件体的位置信息。 构件结构 : 表示复合构件的组成方式。 可配置属性 集 : 表示构件可通过配置改变的属性信息。 文档信息 : 表示构件的文档位置信息。 刻面信息 : 表示构件用于检索的分类属性。 领域特征 : 表示领域构件所具备的领域特征属性。 工作流规约 : 表示实现业务流程功能的工作流构件的业务 流程定义和实现 方式。 待扩展项目 : 表示构件的扩展属性。 W CM 将构件分为工作流构件 和非工作 流构件 ( 传 统面向 对象技术构造 的构 件 ) 两类。工 作流 规约 属性 是对 典型 构件
3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构件模型建立
3 1 设计原理 本 文从构 件的 独立 性、 封 装性 和组 装性 [ 8] 这 三个需 求出 发 , 对工作流过程定义模型 元素进 行分析 , 得出 工作流 过程定 义模型在构件中 的实现形式。 本文称实 现具体 业务流 程功能 的构件为业务流 程构件。 构件的独立 性要求业务流程构件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 , 应 包含完成业务流 程功能的所有元素 , 可独立运行。工作流过程 定义组成元素中 的参与者、 应用程序、 活动、 工作流相关数据和 导航规则是完成一个业 务流程 所必备 的元素 , 因此 , 在 业务流 程构件模型当中 将引入这五 个元素。而 过程描 述所拥 有的工 作流过程惟一标 志符、 名称 和功能 描述等 属性 , 可作为 检索业 务流程构件的辅助依据 , 因 此也将 其引入 构件模型 , 在 构件描 述属性中表示。 构件的封装 性要求业务流 程构件仅 需提供 构件的 基本控 制接 口 , 屏蔽构 件实现 细节。业务 流程构 件仅以 W eb 服务的 形式对外提供启 动业务流程和获取流程执行结果的操作接口 , 而实现业务流程 功能的各种构 件组成元 素对于 构件使 用者是 不可见的。 构件的组装 性要求业务 流程构件 之间可 进行组 装。活动 是工作流过程定 义中最基本的组装功能单元 ; 导航规则是用于 组装活动的基本 元素 ; 流程是一类能实现完整业务流程功能的 单元。被映射成活动的流 程称为子流程 , 是大粒度的组装功能 单元。因此 , 分别定义代表活动、 导 航规则和流程元素的构件。 3 2 模型定义
基于构件的软件 开发方 法是软 件复用的 有效手 段。构件 是一个带有契约化接 口和显式上下文依赖的组装单元 , 它能被 独立发布且可以被第 三方组装 [ 1] 。构件 模型是 对构件 本质特 征及构件间关系的抽象 描述 , 它关 注构件 的接口 , 封装 构件的 实现细节 , 是构件组装的依 据和保 证 , 并 为构件 的不同 生产者 和使用者提供一个为 大家所接受的一致性描述
2 工作流过程建模理论分析
2 1 工作流过程定义元素分析 工作流技术利用 信息技术为 企业的 经营过 程提供 了一个 从模型 分析、 建立、 管理、 仿真到运行 的完整框 架 , 是 实现业务 流程管理与控制的一 项关键性技术。 利用工作流技术 开发应用系统的典型方式如下 : 业务人员 依据工作流过程定义规 范 ; 定义业 务逻辑 和规则 , 专业 开发人 员开发具体的应用逻 辑 ; 最后工作流引擎通过解析业务逻辑和 规则 , 按特定顺序调用业务 流程应 用逻辑 , 最终 实现业 务流程 的自动化。业务逻辑和 规则的定 义过程 即利用 工作流 技术对 业务流程建模的过程 ; 业务逻辑和规则的定义在工作流技术中 称为工作流过程定义 。 工作流 管理 联 盟认 为 工 作 流过 程 定 义 ( workflow process defin ition) 是对工作流 的静态 描述 , 是对 业务 流程 中所有 信息 的抽象表示。工作 流过 程定义 [ 7] 通常包 括过 程描 述 ( descrip tion) 、 业务流程中的所有活 动 ( activity ) 、 活动之 间的导 航规则 ( transition) 、 参 与者 ( partic ipant) 、 被调 用的应 用程 序 ( applica tion) 以及工作流相关数据 ( data) 六 个元素。 工 作流过 程定义各 元素的 关系如 图 1[ 7] 所示。过 程描述 是对工作流过 程惟 一标 志符、 名 称和 解决 的问 题等 信息 的描 述 ; 活动表示需要由一些相 关资源 处理 , 或者由 计算机 应用程 序处理的任务集合 ; 导航规 则用于 将活动 相互联系 起来 , 实现 活动之间的导航 , 表明活动之间的逻辑跳转顺序和条件。参与 者描述了在过程定义 中各个活动所需要的参与者 ; 被调用的应 用程序表示各 个活 动执 行时 所需 的外 部应 用 , 由活 动触 发执 行 ; 工作流, 这些数据可被参与者、 应用程序、 活动和 导航规则所访问。
摘 要: 为了解决构件业务流程建模能力不足的问题 , 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构件模型 !! ! 工作流构件 模型。首先分析了工作流过程定义的组成和流程控制方法 , 识别出可用于构件业务流程建模的工作流元素; 然 后根据构件的独立性 、 封装性和组装性需求, 选取工作流元素设计实现了工作流构件模型 , 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 与传统的构件模型相比, 工作流构件模型提高了业务流程构件的灵活性, 丰富了业务流程构件的组装形式 , 降低 了业务流程构件的复杂度 , 从而提高了构件的业务流程建模能力。 关键词: 软件复用; 软件构件; 工作流 ; 构件模型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001 3695( 2008) 07 2057 03
第 25卷第 7期 2008年 7月
计 算 机 应 用 研 究 Application R esearch of C o m puters
V o.l 25 N o .7 Ju.l 2008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构件模型研究
唐文忠, 林时栋, 邓婧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学院, 北京 100083)
*
Ab stract :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 le m o f inadequate capac ity fo r business processm ode ling of co mponen, t put for w ard a com ponentm ode l based on wo rkflow techno logy! ! ! wo rkflow componentmode. l F irs,t ana lyzed the co m pos ition and flo w contro lling m ethod o f w ork flow process defin ition mode l to extrac t the workflow e le m ents for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of co mponen. t T hen, accord ing to the need o f independence , encapsulation and assemb ly of componen, t some workflow e lem ents we re used to design and m i ple m entw orkflow componentm ode , l and also presen ted one ex a mp le . Co m pa red w ith traditiona l co mponent m o de,l the w orkflo w componentm ode l m i proves flex ib ility , increases assemb ly m ethods and reduces co m plex ity fo r process co m po nen. t Therefore the w orkflow componentm ode l can m i prove the capac ity fo r business process mode ling of componen. t K ey words : so ftw are reuse ; so ftware co m ponen; t w orkflo w; co m ponent mode l
收稿日期 : 2007 09 03; 修回日期 : 2007 11 26
基金项目 : 国家 863 计划资助项目 ( 2004AA 113040 )
作者简介 : 唐文忠 ( 1968 ) , 男 , 河北 涿 鹿 人 , 研究 员 , 博 士研 究 生 , 主 要研 究 方向 为 信 息安 全 、 电 子 政务 、 决 策 支持 系 统 、 网络 系 统 集成 ( 13601133422@ vip . s ina. com ) ; 林时栋 ( 1983 ) , 男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 工作流技术 、 软件 复用 、 构件技术 ; 邓 婧文 ( 1984 ) , 女 , 硕士研究 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领域工程 、 软件复用 .
R esearch on com ponentm odel based on w orkflow technology
TANG W en zhong , L IN Sh i dong , DENG Jing w 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