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
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优势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中90%为2型糖尿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日常运动的减少,糖尿病的患病率日益增加。
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对患者多个器官功能造成损害,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如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坚持用药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根据监测结果,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及波动情况,并酌情调整降糖方案,能够有效保证降糖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以往常规血糖监测一般以指尖血糖监测为主,操作频率频繁且复杂,一天患者需要扎指尖血4—7次,患者需反复承受针刺手指的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监测积极性,且监测时由于试纸批号不同、操作方法不同,容易使监测结果出现误差。
动态血糖监测仪是一种全新的血糖监测仪器,能够24小时连续监测患者血糖图谱,把患者的点血糖转化成线血糖,真实反映患者的血糖变化。
动态血糖监测的操作规程基本操作先清洗双手,确保无污染物存在。
接着将血糖感应探头从冰箱取出,在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
确保血糖感应探头在有效期内。
再与患者沟通解释,告诉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选择合适的位置将探头置入患者皮下,保持患者皮肤下的探头部位干燥。
连接线缆和血糖记录器,妥善固定后开启设备,并按照要求选择监测时间段,开始实时监测,并将数据实时显示在屏幕上。
用户可将数据保存至电脑或进行云端备份,以便医生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仪器保养和维护为延长动态血糖仪的使用寿命,保证仪器良好的使用性能,需严格按照要求维护和保养仪器。
使用动态血糖仪前后需保持传感器清洁,用柔软、干净的布擦拭外壳,避免污染。
不使用动态血糖仪时需将其妥善存放,防止被水或灰尘侵蚀,确保其配件也被妥善存放,以免丢失或损坏。
若血糖仪采用电池供电,需及时更换电池,以免电量不足而影响监测结果。
定期检查仪器情况,若有故障需及时维修。
动态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1.动态血糖监测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糖尿病患者多数年纪较大,对其不是很了解,需耐心向患者解释动态血糖监测目的及意义,做好患者引导工作,消除患者心理顾虑,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配合监测工作,并指导患者做好皮肤清洁工作。
动态血糖监测在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足 第 4条 中 2条 诊 断 标 准 。血 涂 片 可 见 原 始 粒 细 胞 、 稚 粒 细 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 L中 N A MM R S或 K A 2基因点突变 , R S 导致密码子 l 、3和 l 2l 6
35 34
医药 Q 至
箜 鲞 筮 2 期 至 3
H bi eil or l 00 v1 2Dc o2 ee M d aJ n , 1. 03 e .3 c u a 2 N
周 血 和 骨 髓 原始 细胞 < 0 ; 3 无 P 2% ( ) h染 色 体 或 B R A L融 C/B
1 N e ee M,euS, al H,t 1Df rniigjvnlm e moo im yr C F n H s e a iee tt ei yl n . e . f an u e o
c t e k mi r m n e t u i a e B o d, 9 8, : 6 yi l u e a fo i fc i s d s s . l o 1 9 91 3 5 ̄6 . c o e 7
码酪氨酸磷 酸酯酶 S P2 f P l H -, I N J y 1是 MML最常见的突变靶基 因, 近期有关 J MML发病 的研究认为 P P I T N 1是编码磷酸 酯酶 的第 1个原癌基因。( ) 5 染色体 异常 3 % 的 J ML患者存 在 6 M 染色体畸变 (6 2 %为 7号染 色体单体 ,0 1 %为其他 畸变 ) 其余 ,
2 吴南海. 幼年粒单细胞 白血病发病 机制和治疗 进展. 中国实用儿科 杂 志 ,0 0 2 3 83 0 2 1 , 5:1 —2 .
动态血糖仪对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进展

动态血糖仪对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进展马丁【摘要】动态血糖仪是近年来糖尿病血糖监测技术重要的发展,以操作简单、佩戴方便、损伤性小、结果准确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能够全面、客观地监测各时段血糖波动情况,及时了解黎明现象、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的变化,评价胰岛素疗效、安全性及观察降糖药物临床疗效等,为临床糖尿病的及时、合理诊治提供重要依据,对初期胰腺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GMS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widely used in clinical dueto the features of simple operation, easy to wear, small damage and accurate result. It can monitor the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in the various periods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keep abreast of the dawn phenomenon, the changes of hypoglycemia and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sulin,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ntidiabetic drugs, providing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timely and reasonabl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arly pancreatic function recovery.【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21【总页数】3页(P3647-3649)【关键词】动态血糖仪;胰岛素泵;初诊2型糖尿病【作者】马丁【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R589初诊的2型糖尿病倾向早期强化治疗,使胰岛β功能得到改善[1-3]。
浅析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

选取 2 0 0 8年 1月 一 2 0 1 2年 1 0月笔 者所在 医 院收治 的 2型
糖 尿病患者 8 0例 ,其 中男 5 6例 ,女 2 4例 ,年 龄 4 3 8 0岁 ,平
均 6 1 . 3 5岁 ;病程 1 ~ 1 6年 ;体重 指数 2 0 . 5 ~ 2 8 . 3 k g / m 。3 3例 曾
症口 】 。因此做 好 2型糖 尿病 的血糖 漂移监 测 ,使 医生客 观掌握 患者 的血 糖水平 ,有利于进 行个体 化治疗方 案实施 ,提 高临床 治疗 效 果 。本 文 笔 者 采 用 动 态 血 糖 监 测 系 统 ( C G MS ) 对 本 院收 治 的8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监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均血糖 控制相 比,餐后波 动性高血糖 和低血糖 发作对远期并 发
症 的不 良影 响更 严重 。患 者的血糖 的过度漂移 ,引起治疗过 程 中患 者低血糖 频繁发 生 ,从而导致 患者心脑血 管血并发 。研 究 表 明血糖波 动幅度 的降低 ,有益减少 2型糖尿病 患者 的心脑 血 管疾 病 的发 生率 。 因此 严格监 测 2型糖尿病 患者 的血糖水 平
表2 两 组 糖 尿 病 患 者 空腹 和 三餐 后 2 h a . 糖值 mm o  ̄ L
2型 糖 尿 病 ( T 2 D M) 9 0 % 以上发 生在 3 5 ~ 4 0岁 之 后 , 如 果 得
不到较好 控制 ,会 严重影 响患者 的。 肾功能 ,甚 至严重者 会导致
肾功能 衰竭 ,导致 乳酸性 酸中毒 ,产 生糖尿病 合并感染 等并发
1 . 3 评 价 标 准
比二组 患者 的血糖 漂移幅度 和血糖值差异 显著 f 均P < 0 . 0 1 ) ,这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MOD 、 餐 后 血 糖 峰 值 ( GS 、 餐 P D 早 P )晚 GS均 显 著 低 于 5 1  ̄ 0年 者 ( P 0【 )病 程 5年 以 内者 的 S 均 < .1 , 】 DBG、 ODD、 餐 P M 三 GS均 显 著低 于 5 1  ̄0 年 静( < .1F 0( , < 5P 00 , < 5 , 发 者 的 S G、 P 0( ,< .1P 00 ,< 1P O0 )初 ) ) = DB MODD、 三餐 P GS均 显 著 低 于 1 0年 以上 者 ( < .1 P 00 , < .5 P 1 P 0( ,< 1P 00 .<00 , ) ’ fO ) 病 程 5年 以 内 者 的 S G 、 oDD、 < 1 . J _ DB M 三餐 P GS均 显 著 低 于 1 O年 以 上 者 ( < .1P 00 , < .5 P 00 , <) 1 , 5年 以 内 者 与 初 P 00 , < .1P 00 , < ,1 P (0 ) 而 发 者 血 糖 波 动 无 显 著 差异 性 , ̄ 0年 者 与 1) 以上 者 血糖 波 动 无显 著 差 异 性 ⑧ Hb l 51 (年 A c与 F G 有 相 关性 ( < .1r (4 2 , Mc与 S B P 00 ,-J 2 )Hb DBG、 MOD1、 糖 波 动 于 30 1 n n lL的 时 间 百 分 比 (T) 最 大 血 糖 波 动 幅 度 ( A ) 三 餐 P 、 餐 后 血 糖 波 动 幅 度 有 相 关 性 ( 分 别 为 )血  ̄ 0O u o/ P 、 L GE 、 GS 早 r
抗菌谱和配制要求 , 认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反应 , 为合理使用 抗 菌药物提供必要的保障 。护理部应定期对护士进行抗生素规范 化使用的教育和培训 , 以便从整体 提高护 士的综合水平 , 提高其 感染预防意 , 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从而保证 医院感染预 防和 } H
动态血糖监测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5 3 7 0 0 0 ) ( 广西 医科大学第六 临床 医院、 玉林市第一人 民医院, 玉林市
【 摘要 】 目的
观察动态血糖监测( C G M) 下应用胰岛素泵 ( c s n ) 强化治疗 2 型糖尿病( T 2 D M)
将1 1 4例患者 随机分 为 3组 , A组 为 C G M 联合 C S I I 组( 简称 “ 双c ” 组) , B 组
高于 1 1 . 1 m m o L / L , 糖化 血红 蛋 白 ( H b A 1 c ) ≥8 . 5 %, 病
・
4 3 4・
J o u r n a l o fM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Me d i c i n e , 4 , 2 0 1 3 , V o 1 . 8 , N o . 4
动态 血 糖 监 测在 胰Fra bibliotek岛素 泵 强化 治 疗 2型 糖尿 病 中 的应 用
胰 岛素强化治疗包括持续皮下输注胰 岛素 ( 胰 岛素 泵) ( C S I I ) 与每 日多次 皮下注 射胰 岛素 ( MS I I ) , 特别 是
C S I I 的强化治疗 , 对 控制血糖 、 延缓 并发 症 的发 生和发
学意义 ( P>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无严重肝 、 肾功能损 害 及心脑血管疾病 。
1 . 2 治疗及监测方法
所有 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合理
展起到 了积极 的作用 。近年 来胰 岛素 强化治疗 已逐 渐 成为血糖 良好控制的重要 手段 , 同时血糖 的监测在胰 岛 素强化 治疗 中是不可 或缺 的组 成部 分。我 院采 用 动态
血糖监测 系统 ( C G MS ) 和指尖 自我血 糖监测 ( S MB G ) 两
动态血糖监测对初诊2型糖尿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法 检 测 , 态 血 糖 监 测 系 统 采 用 圣 美 迪 诺 动 医疗 科 技 ( 州 ) 限 公 司 的 雷 兰 动 态 葡 湖 有 萄 糖 监 测 系 统 ( A—D b型 ) T R 。 统计学分 析 : 有数 据资 料 均用 ( 所 ±S 表 示 , t 验 和方 差 分 析 。 ) 用 检
以此缓 冲注射部位吸收率的变化 , 从而有 助于减少药效学 曲线变异 , 因此具有较长
且 相 对 平 缓 的 时 间 一作 用 曲 线 , 够 平 稳 能
组 内 比较 , 3组 F G,h G, b P 2 P H A。同 治 疗 前 比较 ( 0 0 ) 差 异 性 明 显 , P< .5 , 3组 均 有 好 的 降 糖 作 用 。 组 间 比 较 , 疗 后 治
病 及 哺 乳期 妇 女 。 方 法 : 机 平 均 分 成 3组 , 随 口服 药 物 组 ( A , 础 胰 岛 素 + 口 服 药 物 组 O D) 基 ( A ) 预 混 胰 岛 素 组 。 行 为 期 6个 月 O D ,
B IO D组 和基 础胰 岛 素 +O D组 同 M :A A 预混胰 岛素组 比较 ( P<0 0 ) 有差 异 , .5 ,
预 混 胰 岛 素 组 : 予 门冬 胰 岛 素 3 ( 和 给 0诺 锐 3)05 / k 0 ,. 1 (g・日) 分 2~ 2 , 3次 / 口餐 前皮 下 注 射 , 据 血 糖 调 整 至 04 依 . 8~ 0 8 U ( g・日)3组 均 给予 饮 食 +运 动 .2 / k , 疗 法 … 。 治 疗 目标 ( 国糖 尿 病 防 治 指 中 南 , 0 7 版 ) F G 4 4 ~ 6 1 m lL, 20 : P . .m o / 2 P . h G44~80 mo L 观 察 项 目 : 重 .m l 。 / 体 指 数 ( M )= 重 (g / 高 (l ) 收 缩 B I 体 k)身 I , l 压 ( B ) 舒 张 压 ( B ) 生 化 指 标 : 油 Sp , Dp, 甘
动态血糖仪对辅助诊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

动态血糖仪对辅助诊治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很多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便患上这种疾病。
因为在糖尿病初期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直到病情不断恶化发展,表现出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甚至心脑血管、肾脏、足部、眼部出现并发症时,患者才发现自己身体出现问题。
有95%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老龄、肥胖、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诱发。
患者通常会采用胰岛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药物来控制体内血糖,生活中患者也经常需要利用血糖仪来检测体内血糖水平。
现如今医学科技不断发展,监测血糖已经不再需要到医院由护士进行检测,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通过动态血糖仪来观察血糖水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动态血糖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辅助诊治作用。
动态血糖仪是一个很小的可穿戴的设备,他能够在一天24小时之内每隔五分钟就会自动实时监测一次血糖,并且将测量出的数值显示在屏幕上。
如果患者的血糖数值出现异常时会发出警报,来提醒患者进行控制血糖。
市面上多见的动态血糖仪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传感器、发射器、接收器,患者将传感器置于皮下,就能够每五分钟测量一次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发射器将测量结果通过无线方式传到接收器上,通过屏幕我们便能够看到最终结果。
与1型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相对稳定,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情况比较少,但不代表完全不需要监测,一旦血糖水平升高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身体不适,同时还有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而监测好血糖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调整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患者经常使用的血糖测量方法仍然是快速指尖血糖测定,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及时观察到患者体内血糖情况,并且数值准确度也比较高,但是依然是“点”的血糖检查,结果并不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全身的血糖变化水平,并且很多患者对于指尖取穴的测量方式比较抗拒,尤其是痛觉敏感的患者,很容易不配合测量。
而利用动态血糖监测仪就能够很好的避免这种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2型糖尿病(T2DM)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特征。
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0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1c<7.0%的2型糖尿患者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
结果本组患者血糖≤2.8 mmol/L(低血糖)占3.3%,但以21:00~24:00最多,0~3:00点次之。
血糖在2.9~7.8 mmol/L之间占71.3%,血糖在2.9~10.0 mmol/L之间占89%,血糖>10 mmol/L(血糖控制不良)占7.7%,各时段均能见到,以6:00~12:00为多。
探头监测到低血糖患者27例,低血糖的发生率为54.0%(27/50)。
21:00~3:00(定义为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为66.7%(18/27)。
结论CGMS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低血糖,了解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及低血糖后的反应,以指导临床治疗,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drift of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with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 Methods 50 cases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of HbA1c<7.0%of insulin therapy were given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for 3 d with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GMS). Results Patients of thi s group, blood glucose ≤ 2.8 mmol / L (low blood sugar) accounted for 3.3 percent, but the most at 21:00~24:00, followed by 0~3:00. Glucose in the 2.9~7.8 mmol / L accounted for between 71.3%, blood glucose in the 2.9~10.0 mmol / L accounted for 89%, blood glucose>10 mmol / L (blood glucose control undesirable) accounted for 7.7%, can be seen at any time the most at 6:00~12:00 points. Probe monitored 2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oglycemia,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was 54.0%(27/50). 21:00~3:00 (defined as night)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was 66.7%(18/27). Conclusion CGMS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hypoglycemia accurately and offer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us about clinical therapy.【Key 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Insulin;HbAlc糖尿病是一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血糖监测在糖尿病诊断及治疗中极为重要,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可持续监测受试者血糖水平的变化。
笔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50例2型糖尿病(T2DM)3 d的血糖变化,以明确血糖水平波动的情况,为进一步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1]。
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41~76岁,平均(48.1±5.6)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lc)(6.2±0.7)%。
入选要求:HbAlc<7%,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实验前2周无明显药物更改史。
所有患者病情稳定,无急性并发症,并除外其他可能影响糖代谢的疾病。
1.2 方法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每天监测空腹及早、中、晚餐后 2 h 指端快速血糖,血糖波动大时再临时加测1至数个点的血糖,根据血糖调节胰岛素的量。
治疗2~3周血糖达到或接近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在出院前给受试者佩带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美国MiniMed公司生产,CGMS)连续监测3 d,并做出血糖图。
期间每日至少检测4次指端快速血糖并输入CGMS。
将CGMS探头置于腹壁皮下组织,每10 s接受1次细胞间液的葡萄糖值变化的电信号,将5 min 的值平均后转化成血糖值储存,每24 h记录288个血糖值。
本组在每个受试者连续3 d监测的血糖图基础上,取同步完整的2 d(48 h)血糖值进行分时分段。
笔者将血糖分成5段:≤2.8 mmol/L(低血糖)、2.9~3.9 mmol/L、4.0~7.8 mmol/L、7.9~10 mmol/L、>10 mmol/L(控制不良);时间分为8段:21:00~24:00、0~3:00、3:00~6:00、6:00~9:00、9:00~12:00、12:00~15:00、15:00~18:00、18:00~21:00。
1.3 统计学方法本组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应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本组50例糖尿病患者的分时分段血糖值显示:本组患者血糖≤2.8 mmol/L(低血糖)占3.3%,但以21:00~24:00最多,0~3:00次之。
血糖在2.9~7.8 mmol/L 之间占71.3%,血糖在2.9~10.0 mmol/L之间占89%,血糖>10 mmol/L(血糖控制不良)占7.7%,各时段均能见到,以6:00~12:00为多。
探头监测到低血糖患者27例,低血糖的发生率为54.0%(27/50)。
21:00~3:00(定义为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为66.7%(18/27)。
探头监测到低血糖的个体:最短的为5 min(一个血糖值),最长达8.6 h(103个血糖值)。
CGMS监测期间,有2例次出现低血糖症状,当时检测指端快速血糖≤2.8 mmol/L 1例,出现于22:00,事后与CGMS记录的血糖值、时间对比完全吻合,另1例的指端快速血糖为3.1 mmo1/L,2例患者进餐后症状很快缓解。
3 讨论血糖高低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直接相关[2],因此临床上对血糖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糖尿病控制的目标是HbAlc<7.0%[3]。
要进一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就必须要更好地控制血糖,使糖尿病患者全天24h的血糖均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本研究显示大部分时间血糖控制良好。
低血糖占3.3%,在8个时间段均能见到,但主要发生在21~24点、0~3点。
低血糖的发生率是54.0%(27/50),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是66.7%(18/27),夜间低血糖并不少见,与国外报道的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夜间低血糖症很普遍十分相似。
在2型糖尿病中,老年患者占一定的比例,老年患者因生理和病理的原因,对低血糖的反应和敏感性下降,无症状低血糖者居多。
本组资料显示,CGMS 探头监测到的夜间低血糖为18例,而出现低血糖症状,指端快速血糖检测到的低血糖仅2例,无症状低血糖占有一定的比例,当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变点式静态血糖监测,为连续式动态血糖监测手段,应用CGMS能很好的为患者提供血糖控制的信息[4],通过持续的血糖监测,可分析得到不同患者的个体血糖波动特点,再以此为依据制定个体化的胰岛素泵治疗方案,最终达到理想血糖值。
CGMS是一种新型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1997年在美国问世,2000年通过美国FDA批准,近年来引进我国。
它可以显示1~3 d血糖的变化,犹如血糖的“Holter”。
CGMS血糖探头是一个小巧、柔软的铂电极,其上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并且有一个半透明膜覆盖,探头插入患者皮下,细胞间液的葡萄糖弥散渗透过半透膜,探头通过与细胞间液之间的电化学反应起作用。
血糖探头的葡萄糖氧化酶层可以与探头表面的葡萄糖发生反应,产生一个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例的电信号(初始化过程以后),并通过电缆连续地将上述电信号发送到血糖记录器中。
CGMS具有以下特点:①1次皮下植入可连续监测72~120 h的血糖监测;能每10 s接受1次来自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值变化的电信号,并将5 min的数值平均后转化成血糖值存贮起来,每24 h记录288个血糖值,通过下载到计算机中,做出血糖图。
②通过记录大事件、指血糖的输入可直接对照血糖分析;③CGMS为动态监测,可发现未被患者发现的低血糖、高血糖,并客观记录时间、严重程度;④可通过血糖信息调整CSII的使用剂量,方便临床应用。
有研究表明:CGMS监测结果与传统血糖监测结果之间有良好相关性[5]。
因此CGMS 能更加全面、科学地反映血糖波动的特点。
对于CGMS这种新的检查仪器,其精确性、敏感性等许多性能一直被临床医生所关注和研究,文献报道不一,但总的观点认为,该仪器具有较好的精确性等指标[6,7]。
Boyne等[8]认为,检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水平似乎更具有临床意义。
在生理情况下,从皮下组织间液测得的葡萄糖浓度可充分地反映血糖浓度。
但应注意,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的变化较血糖滞后4~10 min[9]。
血糖的峰值以早餐后血糖较高,中、晚餐后次之,且早餐后血糖达峰值的时间较快,中、晚餐达峰值的时间较慢,这可能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的昼夜分泌节律有关。
总之,CGMS突破了传统的血糖监测模式,通过分析数据,可发现危险的变化趋势[10],能较为全面、详细地显示患者血糖水平及变化,对糖尿病的健康指导具有应用价值,并且CGMS监测能帮助减少住院天数,从而降低治疗总费用。
参考文献[1]Albertik G,Zimmet P Z.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visional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Diabet Med,2004,15:539-553.[2]U 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UKPDS33).Lancet,2005,352:837-853.[3]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Diabetes Care,2002,25(Suppl1):33-49.[4]Lenhard MJ,Raelene E.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 II) in patient with type2 diabetes.Diabetes,2000,50(12):1837.[5]陈爱荣,何继瑞.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临床中应用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24:46.[6]Rebrin K S,teil GM.Can interstitial glucose assessment replace blood glucose measurement.Diabetes Technol Ther,2000,2:461-472.[7]Bolnad E,Monsod T,Delucia M,et al.Limitations of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lessons learned from 3 days of continuous glucose sensing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type1diabetes.Diabetes Care,2001,24:1858-1862.[8]Boyne MS,Silver DM,Kaplna J,et al.Timing of changes in interstitial and venous blood glucose measured with a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glucose sensor.Diabetes,2003,52:2790-2794.[9]Kaufman FR,Carpenter S,Gibson LC,et al.A pilot study of the continuous gluoces monitoring systerm.Diabetes Care,2001,24:2030-2034.[10]钱莺.血糖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6,20(8A):1988-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