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
乙肝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怎么做

乙肝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怎么做说到乙肝,相信大家都听过,对乙肝疾病也有基本的认识。
其实乙肝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肝炎疾病,属于疑难杂症,病人产生该疾病的因素较为复杂,对病人产生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同时,我国也属乙肝疾病高地方性流行地区,且感染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倾向。
若是不幸患有乙肝疾病,病人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尤其是对乙肝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更应重视。
下文针对乙肝疾病进行简要分析,了解乙肝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措施,缩减乙肝病人的治疗效果。
一、乙肝疾病对病人的影响(1)具有强烈的传染病乙肝疾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因为该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而E抗原则是乙肝病毒的复制标志,也说明这时病毒进行大量复制,病人体内的病毒数量也多,传染性更强。
这时病人还会出现乏力、呕吐、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
(2)加重对肝脏的损害病人若是患有乙肝疾病,对其肝脏也有较大的伤害,会造成人体内肝细胞逐渐进性碎屑化坏死,肝小叶也会遭到结构性破坏、其肝功能也会出现失调的症状。
(3)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乙肝疾病的出现必然会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病人在感染乙肝病毒后,生活也会受到干扰,尤其是来自生活、工作、社会、人际交往等方面,也会受到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乙肝病人的护理措施乙肝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对自身的护理工作,尤其是在对自己病情认识不足的情况下,病人也不会悉心调养,加重病情的恶化。
对此,乙肝病人可通过以下几点护理知识加深对护理的认识。
(1)定期检查乙肝病人应随时关注自己的病情变化,若是出现病情加重或是病情恶化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尤其是身体出现异样时,最好能到医院做好相关检查,若是病毒的数量复制过多,一定要提高警惕,听从医生安排。
(2)重视乙肝的传染性乙肝疾病主要是通过体液、母婴以及性传播为主,其中体液传播指的是血液、精液、唾液以及人体分泌物、排泄物等,这种传播方式较为常见的有输血、输液、药物注射、针刺等;母婴传播则包括经过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方式。
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探讨

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探讨发表时间:2015-10-12T09:56:50.8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作者:陆滨[导读]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乙肝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与严重性,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大部分的患者存在着心理障碍。
陆滨(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 730046)【摘要】乙肝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心理上的痛苦,患者在这双重打击下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而且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必要的措施。
本文主要通过对乙肝患者在临床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进行有效分析,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使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关键词】乙肝;心理障碍;心理护理;策略【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266-02乙肝又称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近年来,乙肝疾病主要通过4种方法来进行有效治疗,分别为:免疫调节、抗病毒、抗引纤维化以及护理抗炎等方法进行治疗乙肝,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乙肝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与严重性,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大部分的患者存在着心理障碍。
本文通过对乙肝患者的采取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治疗,在临床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绝望和恐惧的心理:大部分患者都会认为乙肝是一种绝症无法治愈,对于他们来说生命已经没有如何的意义[1]。
让人们产生这种意识的主要原因是“肝炎”演变为“肝硬化”之后形成“肝癌”的病程演说,从而导致患者对乙肝疾病的恐惧,使患者出现绝望的心理,尤其是乙肝慢性患者开始向重症肝炎转变的时候,大部分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绝望和恐惧的心理特别明显[2]。
孤独自卑的心理:由于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患者在社会上受到多种歧视的情况,使得人群与他们渐渐疏远,导致乙肝患者出现孤独自卑的心理。
研究分析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

研究分析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5-07-13T14:04:26.18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龙海英[导读] 主要原因是具有传染性,而且相对于乙肝其病程较长而且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以及产生负面情绪[1]。
龙海英长春市人民解放军第208 医院吉林长春 130062【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干预护理对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的效果,进一步分析其护理对策。
方法:从2013 年4 月到2014 年1月,选取我院的96 例乙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 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52 例患者,在对照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护理。
结果:观察组完TBIL、ALT、AST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SAS评分为(68.7±6.7)分、(68.8±6.8)分,SDS 评分为(66.4±7.6)、(66.9±7.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SAS评分为(45.3±5.3)分、(57.7±6.1)分,SDS 评分为(43.2±5.8)分、(55.2±6.2)分,护理后观察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重视乙肝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可显著改善慢性重症乙肝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乙肝患者;心理障碍;心理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296-01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对于传染病的护理往往和其他疾病的护理。
主要原因是具有传染性,而且相对于乙肝其病程较长而且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以及产生负面情绪[1]。
乙肝患者的心理干预策略

乙肝患者的心理干预策略患有乙肝病毒的患者在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因此,针对乙肝患者的心理干预策略十分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应对并减轻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乙肝患者心理干预策略,并介绍如何应用这些策略来支持患者的精神健康。
一、增强信息意识和教育为了提高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需要增强他们对乙肝相关知识的了解。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详细解释病情、治疗方案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方式,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乙肝病毒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此外,医生还可以引导患者积极获取可靠的信息来源,例如专业医学网站或权威机构发布的官方指南。
通过增加知识储备,乙肝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疾病,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
二、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家庭和朋友的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一个稳固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并获得希望。
医务人员应当引导患者与身边人沟通交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社交活动。
此外,互联网也为乙肝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资源平台,通过加入相关论坛或社群可以获取其他患者的经验分享和心灵契合感。
三、培养积极的心态乙肝患者常常面临治疗过程中长期服药、戒酒等限制性措施以及复发的可能性,这些都可能给他们带来消沉和绝望。
因此,培养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可以采用一些认知行为治疗技巧,如正向思考方法、目标设定、自我鼓励等,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并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
同时,鼓励患者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提供情感支持与心理疏导面对慢性疾病,乙肝患者常常会感到沮丧、愤怒以及其他复杂情绪。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情感支持与心理疏导来帮助患者应对这些负面情绪。
给予倾听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积极倾听患者抱怨和恐惧的声音,并通过合理引导让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可以减轻一部分压力并缓解负面情绪。
乙肝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乙肝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目的:去除乙肝患者心理问题对其康复造成的不利影响。
方法:根据对住院乙肝患者的心理分析,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患者对于疾病有了正确认识,能积极调整心态,配合治疗。
结论:对于乙肝这种特殊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心理护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标签:乙肝患者;心理分析;护理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人口的10%,全国约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1],患者约3 000万。
而且,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非疾病因素在困扰乙肝患者,就是乙肝患者的“被歧视”。
如此庞大的感染人群,如此广泛的社会问题,乙肝患者的心理问题已不单单是患者的个体问题,而是与家庭、社会的和谐有着不可分割关系的社会性问题,因而乙肝感染者的心理状态不容忽视。
1 乙肝患者的心理反应我院是一所区级传染病专科医院,每年收治的传染病患者1 300余人,其中乙肝患者占85%~90%,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观察发现,患者在获知患了乙肝后,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分析如下:1.1 过于关注型这类患者多数心理比较脆弱,心思较细腻,加上现今媒体对乙肝病情的夸大宣传,对乙肝引发的社会问题的各种报道,都无形中把乙肝患者推到了被关注的风口浪尖。
患者多表现为对于疾病过于关注,心理负担过重。
其心理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1.1.1 恐惧恐惧是面对威胁产生的伴有回避倾向的害怕感,表现为害怕疾病的后果(残废或死亡),害怕疼痛、手术、穿刺、误诊误治等[2]。
乙肝患者多数有家族史,其长辈中多有死于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癌的情况,所以,因对疾病预后的惧怕而产生恐惧。
1.1.2 焦虑焦虑是一种紧张、忧虑、易激惹和焦灼兼而有之的综合反应,是对未来危险的无名的恐惧[3]。
乙肝患者的焦虑来源于:1.1.2.1 由于自己的病多数来源于父母,所以担心疾病在家庭中的传染,尤其是担心传染年幼的孩子。
资料表明,在HBV感染者中由母婴传播者超过60%[4],而且目前尚无有明确疗效的母婴阻断方法,因而未婚的患者常常会担心因患有乙肝影响结婚及生育。
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

乙肝 患者 的心理 障碍 与心理 护理对策
郭 小靖① 高元鹏① 彭鲁峰① ②
【 摘要 】 作为 乙肝 患者 不但要忍受身体上 的病痛 ,还在现实生活 中遭受 着歧 视 ,由此导致他们在心理上 承受着 巨大 的压力 。乙肝所 具有 的传染
和 临床护 士在理论 和实践 中不断思 考 乙肝 患者 的临床心理 障碍 与心理护理对策 。
1 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
对 于被 诊断 为乙肝 的患者特别是 青年人或 中青年人 ,他 们
往往会担心是否会遗传 于子女 ,是 否会 影响 自己的婚姻 、事业 , 在焦虑和担忧中 ,他们 开始 压抑 自己 ,产生抑郁心理 。
1 . 4 疑 虑 心 理
1 . 1 恐惧 、绝望 乙肝患者 中最严重 的心 理障碍是认 为 乙肝是绝症 ,生命 已 经无 意义 ,这 主要是 因为 “ 肝 炎 一肝硬 化 一肝 癌 ”的病程演 进
乙肝 的病程演进 ,使得乙肝患者常 常对周 围事物 比较敏感。 例如有 的患者特别 留意医护人员 的话语 ,即使一句普通的话 , 患
1 . 5 暴躁心理
由于 乙肝具 有传染 性 ,而且 社会上 存在歧 视现象 , 使 得患
① 山东中医药大学 ② 济钢总医院 山东 济南 2 5 0 3 5 5
有的 乙肝 患者烦 躁不安 、情绪 不稳定且 易怒 ,经常 提出过 高 的诊疗要 求 ,有时则 拒绝治疗 和护理 。最 明显表现是 当个人 要求 得不到 满足 的时候 ,就会 出现情绪波 动 ,甚至过激 的语 言
总结在 这段 时间能解 决 的安 全问题 和采取 的相应 的措 施 。对安 进 一步提高 ,肿瘤科 于 2 0 0 9年 3月展人性化护理 以来 ,避免 医 全 的教 育应该 常抓不懈 ,护理 工作 中一直坚持 的三查 八对 ,其 疗 纠纷 的发生 ,全年 医护纠纷 下降为零 。患者的满意度 上升到 实 就是 一种在 护理工作 中实践 安全护 理 的措 施。加强监 督 ,抓 9 7 %。为笔 者所在 医 院赢 得 了一 定 的社 会效益 ,成为 医院的重 好关键 , 针对肿瘤患者 的用 药特 点 , 如化疗药物 配制 时注 意事项 , 点科室 。
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

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作为乙肝患者不但要忍受身体上的病痛,还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着歧视,由此导致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乙肝所具有的传染性和后果严重性也使得患者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心理护理是乙肝患者临床护理的必备技能,所以护士应当不断更新护理理念、提高心理护理技能,注重心理护理的阶段性和个案针对性,力争从临床护理环节做好患者康复治疗工作。
标签:乙肝患者;心理障碍;心理护理乙肝,全称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目前乙肝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护肝抗炎、抗肝纤维化四种方法,暂无特效疗法,而乙肝的传染性和后果严重性导致乙肝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
现代医学是以“生物-心理-社会”为模式的,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笔者作为护理学生和临床护士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思考乙肝患者的临床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
1 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1.1 恐惧、绝望乙肝患者中最严重的心理障碍是认为乙肝是绝症,生命已经无意义,这主要是因为“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程演进使得患者对死亡充满恐惧或对生存产生绝望,特别是慢性乙肝患者向重症肝炎转化时,他们恐惧、绝望的心理尤为突出。
1.2 自卑、孤独由于乙肝具有传染性,而且社会上存在歧视现象,使得患者内心滋生自卑、孤独的感觉。
例如被诊断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大学生,他们熟知作为乙肝患者会对人际交往和未来就业造成一定影响,由此他们自我封闭,在自卑与孤独中痛苦地学习和生活。
1.3 焦虑、抑郁对于被诊断为乙肝的患者特别是青年人或中青年人,他们往往会担心是否会遗传于子女,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婚姻、事业,在焦虑和担忧中,他们开始压抑自己,产生抑郁心理。
1.4 疑虑心理乙肝的病程演进,使得乙肝患者常常对周围事物比较敏感。
例如有的患者特别留意医护人员的话语,即使一句普通的话,患者都可能认为自己病情严重了。
有的患者则凭自己的耳闻或自己的知识,疑虑医疗差错,有的甚至身体稍有不适,就胡乱猜测。
乙肝病人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的临床分析

乙肝病人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方式。
方法观察和访谈乙肝住院病人,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增强乙肝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结果发现80%以上的乙肝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些病人的心理问题相当严重,经过心理护理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
结论对乙肝病人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临床护理工作者在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还应当特别重视乙肝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病人心理障碍,促进康复。
【关键词】乙肝病人心理问题护理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的严重肝脏疾病。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迄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1] 。
这是导致乙肝病人心理负担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多数乙肝病人缺乏相关的乙肝医学知识,对乙肝的发病和预后不了解,同时又由于该疾病的传染性,导致社会交际活动减少和劳动工作能力的下降,以及长期的医药费用也加重了乙肝病人的心理负担。
社会心理负荷过重是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发病及复发的诱因之一,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
我院2009年1月年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乙肝患者(含乙肝后肝硬化)约280例,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76岁,其中25-55岁的男性病人占85%以上。
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有80%以上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在护理实践中,我们针对乙肝病人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使用了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的体会如下。
一、乙肝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1.恐惧、焦虑:乙肝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普遍存在。
由于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需要对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如单独用餐,限制活动范围及探视人员和时间。
但是有些病人不理解被隔离的目的和意义,觉得医护人员害怕他们、嫌弃他们,亲朋好友也疏远他们,此时会给病人造成与世隔绝的心理,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心理,病人为此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而整天忧心忡忡,甚至感到处于一种独立无援的境地,进而加重了他们的恐惧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摘要】作为乙肝患者不但要忍受身体上的病痛,还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着歧视,由此导致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乙肝所具有的传染性和后果严重性也使得患者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心理护理是乙肝患者临床护理的必备技能,所以护士应当不断更新护理理念、提高心理护理技能,注重心理护理的阶段性和个案针对性,力争从临床护理环节做好患者康复治疗工作。
【关键词】乙肝患者;心理障碍;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7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0075-02
乙肝,全称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目前乙肝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护肝抗炎、抗肝纤维化四种方法,暂无特效疗法,而乙肝的传染性和后果严重性导致乙肝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
现代医学是以“生物-心理-社会”为模式的,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笔者作为护理学生和临床护士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思考乙肝患者的临床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
1 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
1.1 恐惧、绝望
乙肝患者中最严重的心理障碍是认为乙肝是绝症,生命已经无意义,这主要是因为“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程演进使得患者对死亡充满恐惧或对生存产生绝望,特别是慢性乙肝患者向重症肝炎
转化时,他们恐惧、绝望的心理尤为突出。
1.2 自卑、孤独
由于乙肝具有传染性,而且社会上存在歧视现象,使得患者内心滋生自卑、孤独的感觉。
例如被诊断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大学生,他们熟知作为乙肝患者会对人际交往和未来就业造成一定影响,由此他们自我封闭,在自卑与孤独中痛苦地学习和生活。
1.3 焦虑、抑郁
对于被诊断为乙肝的患者特别是青年人或中青年人,他们往往会担心是否会遗传于子女,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婚姻、事业,在焦虑和担忧中,他们开始压抑自己,产生抑郁心理。
1.4 疑虑心理
乙肝的病程演进,使得乙肝患者常常对周围事物比较敏感。
例如有的患者特别留意医护人员的话语,即使一句普通的话,患者都可能认为自己病情严重了。
有的患者则凭自己的耳闻或自己的知识,疑虑医疗差错,有的甚至身体稍有不适,就胡乱猜测。
1.5 暴躁心理
有的乙肝患者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且易怒,经常提出过高的诊疗要求,有时则拒绝治疗和护理。
最明显表现是当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出现情绪波动,甚至过激的语言和行为。
1.6 孤独心理
作为一名患者,从普通的社会生活进入病房治疗,心理上必然
产生不适应感。
特别是对乙肝患者,在住院期间会受到一定的隔离措施的限制,在加之有的患者没有家属陪床,导致他们内感孤独。
当然,从临床实践上看,乙肝患者还存在敏感、急躁、易怒等症状。
一般而言,心理障碍会加重甚至恶化患者的病情,由此就对护士的心理护理技能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护士要有冷静和热情的心理品质,要学会观察和学会分析,通过患者的表情、语言和行为来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
2 乙肝患者心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来自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就临床护理这一环节而言,仍然存在忽视甚或加重患者心理障碍和病情的现象。
2.1 人文关怀的缺如
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于护理实践中,即以患者为本,关心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但是护士的素质层次不齐,而且护理职业道德的培养欠缺持续性。
2.2 心理护理技巧的忽视
一般而言,无论是医院还是护士重视点偏向于常规护理技术,而对心理护理却少有学习或培训,常见的医患关系紧张的现象即是例证。
进而言之,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更是一项专业化、技巧化的工作。
2.3 乙肝患者自身对心理护理的错误认识
大多数乙肝患者认为治疗疾病最好的办法是常规的医疗技术,打针、吃药,而对于心理护理却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相反,如果护士只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患者会认为自己无药可救了,悲观情绪加重,反而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所有对于患者正确认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3 乙肝患者心理护理对策
正因为,“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或家属建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1],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精湛的专业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良好的语言修养及沟通技巧,以取得患者的信赖。
就微观层面而言,笔者认为,乙肝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对策既要注重阶段性,更要注意个案针对性;护士既要注重工作理念的更新,也要适时总结经验,加强学习提高心理护理技巧。
3.1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做好患者心理评估
针对入院初期、中期、出院前三阶段,对慢性乙肝患者、急性乙肝患者、乙肝重症患者进行病情和个人背景了解,制定心理护理方案,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避免患者出现过激行为,从而达到变“事后护理”为”事先控制”。
3.2 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基础护理
在临床上,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生活饮食指导、药物治疗指导,努力培养患者自身心理调节能力,从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为患者提
供健康的环境。
3.3 做好患者家属心理护理,为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做好准备
无论是对重症患者还是携带者,家属的态度影响着他们的病程进展。
乙肝患者的治疗主要在于日常的家庭护理,所以住院期间护士可以通过向家属讲解乙肝常识和家庭护理建议,以此有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而且在患者住院期间,可以建议家属适时陪伴患者,用亲情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采用共同参与的护患模式
作为一名护士应当注重心理护理知识的学习和经验总结。
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运用心理疗法,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
采用指导一一合作、共同参与的护患模式,可以培育患者积极治疗的心态。
3.5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临床护理中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是调节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的良好举措。
在对乙肝患者的护理中,通过了解患者的爱好,采取播放音乐、聊天、散步、读报等有益的活动,促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从而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3.6 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在住院期间,患者周围的环境也影响着病情的发展,通过保持病房整洁、室内空气清新、病区的安静可以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4 讨论
个体免疫系统往往受到个体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尤其是恶性情绪往往会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影响,乙肝患者更是如此。
其实情绪的关键是个体的主观认识,所以通过改变患者认识活动来改变不良情绪状态,是临床心理护理的依据之一。
乙肝患者心理障碍的类型界定说明不同的乙肝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此才能提高个体免疫力,促进肝功能的回复。
例如:对乙肝孕妇,应做好产前检查及心理疏导,及时消除乙肝孕妇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患者分娩时应当给予产妇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鼓励和安慰,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达到顺利分娩,从而减少并发症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对慢性乙肝患者除做到以上几点,还应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对于学生患者,应科学的安排患者的生活,促进其角色的转换,让患者学会倾诉,避免产生抑郁、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等等[2]。
作好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确立稳定的情绪,以此来减少肝病复发的次数,防止肝功能的重复性受损,延缓和降低肝硬化的几率,以此来防止各种并发症的产生。
总之,病态心理是患者心理情感的外在流露。
在医学心理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心理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日益凸显,正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指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
完全安静状态”。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由于他们在临床上表现出多种病态心理,所以需要护士在具备基本的护理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心理护理的知识和灵活运用心理护理的能力,使“优质护理”理念和“整体护理”理念在乙肝患者的诊治中发挥应有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张明.患者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0,46(6):366.
[2]黄金兰.乙肝患者不良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探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7(5):414.
(收稿日期:2012-09-12)(编辑:王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