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客专无砟轨道黄土路基沉降加固技术

合集下载

兰新第二双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兰新第二双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目录1 总则 (1)2 组织管理 (3)2.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臵 (3)2.2 单位职责 (4)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7)3.1 准备阶段 (7)3.2 测量阶段 (11)3.3 评估阶段 (14)3.4 成果报告形式 (16)4 沉降变形测量 (20)4.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20)4.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21)4.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臵要求 (22)4.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4)4.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25)4.6 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28)5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29)5.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臵原则 (29)5.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1)5.3 观测技术要求 (35)6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37)兰新第二双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6.1观测点的设臵原则 (37)6.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41)6.3观测技术要求 (42)7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45)7.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臵原则 (45)7.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47)7.3观测技术要求 (47)8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49)8.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臵原则 (49)8.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50)8.3观测技术要求 (50)9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51)9.1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51)9.2桥涵工程沉降评估 (53)9.3隧道工程沉降评估 (55)9.4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 (56)9.5区段工程综合评估 (56)10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58)10.1数据传输流程 (58)10.2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61)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 (62)附件二:路基沉降变形评估预测方法 (67)ii1 总则1.0.1新建兰新铁路双线作为在戈壁地区修建的第一条无碴轨道,对于变形控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根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铺设前必须对地基及基础沉降变形是否满足无碴轨道的控制要求进行评估,经分析满足沉降控制标准的地段方可铺设无碴轨道。

兰州地铁黄土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

兰州地铁黄土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

兰州地铁黄土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作者:孟晓龙来源:《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5期摘要:依托兰州地铁一号线的开挖过程,对地表沉降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了兰州地区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

结果表明,隧道地表沉降分为微沉降阶段、快速沉降阶段、沉降缓慢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

在沉降显著发展阶段沉降量达到总沉降量的60%,隧道开挖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为28.7mm。

通过对隧道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验证了地表沉降的四个变化阶段,同时发现了在开挖过程中沉降槽会逐渐变大并且存在漂移现象。

关键词:黄土隧道;兰州地铁;沉降监测;地表沉降;沉降槽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1引言城市地铁隧道的开挖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地表沉降,这将给地表行车、地下市政管线以及周边建筑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及隐患。

兰州地区黄土底层由于其具有的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殊工程地质性质(黄土的湿陷性和震陷性),使得兰州地区的地铁隧道建设面临着不同于沿海软土地区的地铁修建过程中的特殊工程问题。

不同的支护参数、支护类型以及不同的开挖工序都将对岩体产生不同的扰动,从而产生不同的地表沉降量,本文结合兰州地铁的工程实际过程中既有支护及开挖方式下的地铁隧道的地表沉降量,分析了引起地表沉降的特征变化,同时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与实际施工条件相类似的隧道开挖模型,研究分析在既有开挖工法下地表位移变化特征。

兰州地铁一号线陈官营至焦家湾段双洞单线隧道均采用上下台阶法暗挖施工。

隧道的最大埋深约9.7m,最小埋深约8.4m,自地表以下分布有厚薄不均的全新统杂填土(0.6~2.1m),其以下为黄土状土(11.2~15.1m),再往下是粉细砂(0.2~1.5m)和卵石层(4.1~5.6m),地下水位埋深稳定在10.9~12.7m,相应地下水位高程1519.50~1521.72m。

2沉降监测兰州地铁一号线陈官营至焦家湾段区间隧道走向与地表道路方向相平行,隧道施工造成的地表以及周边沉降对地表行车和道路两旁建筑物带来安全上的影响。

兰州黄土地区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动力分析

兰州黄土地区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动力分析

兰州黄土地区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动力分析兰州黄土地区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动力分析引言:无砟轨道作为一种新型的铁道轨道结构,具有施工简便、维护方便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铁路工程中。

而兰州黄土地区地质特点独特,土质疏松,对轨道结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以兰州黄土地区为背景,对其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

一、兰州黄土地区土质特点兰州黄土地区主要由黄土占地,黄土层状稳定性差,结构松散,含水量变化大等特点。

黄土属于塑性土,受水分变化和载荷影响易发生压缩变形和剪切破坏。

这些特点对无砟轨道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特点双块式无砟轨道是在轨枕下方设置一层压型板,通过压型板和轨枕之间的摩擦力来提高轨道结构的稳定性。

与传统的有砟轨道结构相比,双块式无砟轨道具有施工简单、维护方便、抗震性能优越等优点。

三、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动力分析1. 动荷载特点:兰州黄土地区的动荷载主要来自列车行驶时产生的振动和均布载荷。

振动荷载包括轮轨动力、振动荷载和地震作用等,需要通过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

2. 轨道束缚效应:在无砟轨道中,黄土的压实度和干湿状态对轨道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黄土的含水量变化大,可能导致轨道的变形和破坏。

因此,对于兰州黄土地区的双块式无砟轨道,需要考虑土质的束缚效应,即黄土对轨道的约束作用。

3. 动力响应分析:通过建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有限元模型,可以分析轨道结构在列车行驶过程中的动力响应情况。

通过模拟不同列车速度和荷载情况下的动力响应,可以评估轨道结构在实际运行中的稳定性。

四、改进措施1. 合理选择材料:根据兰州黄土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压型板和轨枕材料,提高它们的抗压和抗震性能。

2. 提高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安装精度和稳定性。

3. 加强维护管理:定期对双块式无砟轨道进行巡视、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轨道结构的问题,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和平稳。

结论:兰州黄土地区双块式无砟轨道具有较好的施工和运营优势,具备适应兰州黄土地区特殊地质条件的能力。

铁路路基下沉加固施工技术浅议

铁路路基下沉加固施工技术浅议

关键词:既有线;路基沉降;路基加固;监测0引言一种交通方式,是我国的生产及安全提供必要保障的基础设施,在我国的铺设覆盖范围极其广泛。

但是由于使用年限增加,部分铁路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水流的冲刷,导致路基工程破坏,出现路基下沉等病害[1]。

因此对既有铁路路基注浆加固也是保证路基稳定的一个研究课题。

1工程概况福州南动车应用所分三期工程实施,福州南动车应用所分三期工程实施,二期为合福引入福州枢纽引起动车所改造工程,三期为福平引入福州枢纽引起动车所改造工程。

本次现场78号道岔出现路基下沉问题,为二期工程实施内容。

该处附近地层为1.5m厚软塑粉质粘土,2m厚淤泥质粘土,下为硬塑粉质粘土,具体二期施工图设计,填高约6.5m,地基加固为旋喷桩及搅拌桩加固,桩长3.3~4.5m,进入硬底不少于0.5m,旋喷桩间距1.5m,搅拌桩间距1.2m,边坡骨架内植草种灌木防护。

2施工重点和难点本次整治施工为福夏铁路福州南动车所78号道岔转折机处附近路基陷穴病害处理,该处沉降较为严重,应尽快整治、以消减陷穴对该区段行车的影响。

该区段行车跨线多,且在道岔范围内施工,采用天窗内作业,对施工组织要求严,施工作业安全及施工质量控制是重点和难点。

3病害调查依据高密度电法及面波法分层解译结果,对各地层进行划分,并对其厚度进行量化。

异常的判定主要是针对于背景值中低速闭合圈或局部下凹不连续位置进行圈定。

结合现场情况对既有线路水沟、涵洞、电缆线等干扰因素进行排查,最后对整个场区的物探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形成路基病害平面分布成果。

本次探78号道贪为例进行说明。

自地表往下,视电阻率值表现为浅高、深部低的特征,在测线其它位置埋深约6~14m,面波等值线呈现下凹及低速闭合圈现象,结合电阻率等值线物探推断为疏松、富水引起的异常。

通过每个区段的探测分析,确定每段路基一下空洞及富水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本次工作在K3+800~K3+965区段共发现路基病害异常35处,均分布在塌陷周边60m范围内,其中底板埋深5m以浅病害异常2处,埋深5~10m病害异常22处,埋深10m以深病害异常10处。

浅谈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技术

浅谈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技术

及 时将坑 底整 平后 再进 行下 一次 的夯 击 作业 ,确 保夯 击 的施 工 质量 。
522 CF -. G桩 质量控 制措 施
【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 院. 2 】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 工程施工技术指
南【 ]北 京 :中 国铁 道 出版 社 ,20 . M. 05
【 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 3 ] 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工艺手册【 . M】
参考 文 献 : 【】 道 部 工 程 管 理 中 心 . 运 专 线 铁 路 地 基 处 理 技 术 手 册 【 】 1铁 客 M.
北京 :中 国铁 道 出版 社 ,2 0 . 09
出处理 边线 ,确 保 夯击 布点 时无 遗漏 ,保 证处 理 范 围

次性 到位 ,避免 出现 二次补 夯 的情 况 。
2 1 年第 2 01 期
膏 海 斟 技
浅谈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技术
张高放 ( 中铁 二十 一局集 团第 四工程 有限公 司 ,青 海

西宁
80 0) 10 6
要 : 随着 国 内客 运专 线 建 设 的 快速 发 展 ,路 基 施 工 质 量 越 来 越 得 到 重 视 和 关 注 ,路 基 基 底 处 理 是 路 基 施 工 的 基
高 ,水 量 大 ,我 们 在 路 基 基 底 处 理 中采 取 了 强 夯 + C G桩地 的施 工方 法 ,严格 控制 施工 质量 ,以满足 工 F 后沉 降要求 。
触 ,其 间有一 层颗 粒 材料组 成 的散 体 垫层 ,通 过该 垫
层的流动补偿 ,桩 间土与基础始终保持接触 ,在桩 、 土共 同作用 下 ,地基 土 的强 度得 到一 定程度 的提 高 。

黄土隧道沉降控制施工方法研究

黄土隧道沉降控制施工方法研究

黄土隧道沉降控制施工方法研究发表时间:2019-10-27T10:24:11.9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作者:张世年[导读] 土体含水率变化范围为24.2%~29.1%,隧道在开挖后围岩呈大范围渗水、股状出水,围岩塑性变形及坍方风险高,为Ⅰ级高风险隧道。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质量监督站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摘要:针对银西铁路甘宁段上阁村隧道围岩变形情况,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特征及规律,提出了围岩沉降控制的施工技术、措施,并开展了现场实际应用,有效地抑制了围岩变形沉降,降低了施工风险,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土隧道沉降控制研究Construction Methods of Settlement Control of Loess Tunnel Shinian Zhang(China railway lanzhou bureau group co.LTD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station Lanzhou City,Gansu Provinc 730000)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Shanggecun Tunnel in the Gansu Section of Yinxi Railway,the de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ttlement during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measures for settlement control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preconditions for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tunnel are proposed.The control value of deformation was left,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n the site was carried out,which effectively suppressed the deformation and settlement of the surrounding rock,reduced the construction risk,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loess tunnel subsidence control research 1 工程概况银西铁路甘宁段上阁村隧道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焦村乡境内,隧道全长6782.45m,为单洞双线隧道,最大埋深102m,最小埋深6m,穿越董志塬黄土台塬区,地面高程1030m~1280m,相对高差250m。

兰新高铁铁路路基施工组织技术方案

兰新高铁铁路路基施工组织技术方案

目录第一章绪论0第二章编制范围2第三章编制依据2第四章工程简况2一、概述 (2)二、主要技术标准 (3)三、自然特征 (3)(一)地形地貌 (3)(二)气象特征 (3)(三)地震动参数 (3)(四)工程地质 (3)四、工程施工条件 (4)(一)地形地貌 (4)(二)生活、施工用水 (4)(三)生活、施工用电 (4)(四)施工用燃料 (4)五、工程特点 (5)六、施工方案 (5)(一)总体施工方案 (5)(二)路基施工组织安排 (6)(三)施工品面布置方案 (8)(四)填料施工设计及土石方调配方案 (8)(五)施工技术方案 (9)第五章主要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13一、一般土方路堤 (15)(一)分层填筑 (15)(二)摊铺平整 (15)(三)洒水或凉晒 (15)(四)碾压 (15)(五)检验签证 (16)(六)路面修整 (16)(七)边坡修整 (16)二、基床施工 (16)(一)基床底层 (16)(二)基床表层 (16)(三)陡坡路堤 (17)三、路基过渡段 (18)(一)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18)(二)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18)(三)路基与结构物过渡段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18)四、特殊路基 (19)(一)深路堑、高路堤 (19)(二)软土路基 (19)五、路基土石方雨季施工注意事项 (20)六、路基附属及防护工程 (20)(一)水泥搅拌桩 (20)(二)骨架护坡 (21)(三)约束桩、加固桩工程 (21)(四)挡土墙工程 (22)(五)路基排水系统 (23)(六)干砌片石路肩 (23)(七)取弃土场平整、绿化、还塘及复垦施工 (24)七、路基填筑质量检验及标准 (24)(一)路堤填筑质量要求表(见表5-1) (24)(二)路基填筑施工检测 (26)八、边桩位移观测 (27)(一)边桩设置 (27)(二)位移观测 (27)九、地面沉降观测 (27)(一)地面沉降板的设置 (27)(二)沉降观测 (27)(三)满足工后沉降要求的过程控制 (27)(四)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控制 (29)十、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验 (29)(一)检验方法 (29)(二)外观检测 (30)十一、冬季施工安排及技术措施 (30)(一)冬季施工安排 (30)(二)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30)第六章工程措施31一、基床处理 (31)二、地基处理 (32)(一)原地面处理 (32)(二)挖除换填 (32)(三)水泥土挤密桩 (34)(四)CFG桩 (36)(五)强夯施工 (39)(六)重锤夯实施工 (41)(七)冲击碾压施工 (41)(八)堆载预压施工 (43)(九)水塘处理 (44)(十)地下洞穴处理 (44)第七章路堤填筑施工44一、地质资料核查 (44)二、填料生产 (45)(一)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料 (45)(二)基床表层和过渡段级配碎石 (46)(三)质量控制 (47)三、路基填筑压实工艺实验 (47)四、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48)(一)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方法 (48)(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方法 (51)三、过渡段基床表层水泥级配碎石填筑 (53)四、路堤边坡压实 (53)五、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 (53)图表7-9 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54)第八章路堑施工57一、土质、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路堑施工 (57)(一)施工工艺流程 (57)图表8-1 土质与软质岩、强风化硬质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57)(二)施工方法 (57)(三)质量控制 (58)二、路堑侧沟平台与边坡平台 (59)(一)边坡平台 (59)(二)侧沟平台 (59)第九章施工工期60第十章创优规划60第十一章施工安全60第十二章质量措施60第十三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62结论62致谢63参考文献64附录65第一章绪论20世纪20年代以前,路基填筑都按“自然沉落”法设计施工。

兰新客专无砟轨道黄土路基沉降加固技术

兰新客专无砟轨道黄土路基沉降加固技术

0 引言兰新客专是一条横贯东西的现代“钢铁丝绸之路”,线路横跨甘肃、青海、新疆3个省区,全长1 776 km,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兰新客专采用无砟轨道,设计时速为250 km,对沉降要求严格[1-2]。

路基作为轨道基础,其强度、刚度、稳定性需保持在规范值内,是确保列车高速、安全、舒适平稳运行的前提条件[3]。

兰新客专甘青段所经地区大部分为具有湿陷性的新黄土地带,其中路基约占线路总长的30%。

兰新客专开通后,军马场—张掖西K2029+000—K2078+000段黄土路基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部分路基沉降量超过25 mm。

为确保行车安全,采用路基基底注浆方式抬升轨道板,对沉降量超过25 mm以上段落加固处理,同时设置阻水排水工程措施。

1 工程地质条件军马场—民乐段为民乐倾斜平原,海拔从3 100 m下降到1 466 m,纵坡坡度达5%~20%。

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其特点是气候干燥,旱季长、雨季短,降雨量较少且集中,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春、秋季多风,夏季短促、冬季寒冷。

沿线黄土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黏(砂)质黄土,厚度为1~50 m[4]。

兰新客专无砟轨道黄土路基沉降加固技术李清辉:兰州铁路局,高级工程师,甘肃 兰州,730000摘 要:无砟轨道病害的机理分析与整治将成为进一步优化轨道结构、提升轨道技术的重要途径和研究重点。

结合兰新客专的工程建设实际,针对无砟轨道黄土路基建设所带来的技术问题与挑战,在沉降监测的基础上,介绍无砟轨道黄土路基沉降工程整治的原则,提出基底注浆加固和阻水排水工程整治方案、工艺控制及效果检测标准,为兰新客专的运营提供稳固的运行基础,可有效减少无砟轨道黄土路基病害的发生。

整治后观测表明:地基稳定,整治方案合理,可为无砟轨道线路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兰新客专;无砟轨道;黄土路基沉降;注浆加固;阻水;排水中图分类号:U21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16)12-0025-04运营维护兰新客专无砟轨道黄土路基沉降加固技术 李清辉2 沉降变形特征及监控黄土地基引起的工后沉降大小主要与地基类型及土层的工程性质、填土高度、施工周期等因素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 类号 :U 2 1 6 . 4 2
文献标 识 码 :A
同 时 没 『 5 l I 水排 水 I 措 施
文章编 号 :1 0 0 1 — 6 8 3 X( 2 01 6 )1 2—0 0 25 —0 4
1 工程 地质 条件
场 一 乐段 民 乐倾 斜 } ,海 拔 从3 1 0 ( ) m卜
路 基沉 降工程 整治 的原 则 ,提 出基底 注 浆加 固和 阻 水排 水工程 整治方 案 、工 艺控 制 及 效 果检 测 标 新客 采川 九+ i l Wt 道 ,没 i b ̄ t , 述 为2 5 0 k m,刈 沉降 求
严 格 路 作 为轨 道 培 础 ,其 强 度 、刚 瞍 、稳 定 *
准 ,为兰新 客专 的运 营提 供稳 固的运行 基础 ,可
俅持
池 _ 』 、 J ,址确 列车 高述 、安命 、 逝 也运 、 ● 亲 斤 客 什青段 所经地 部分 乃 仃
有 效减 少无砟 轨 道黄 土路 基病 害的 发生 。整 治后
观 测 表明 :地 基 稳 定 ,整治 方案合 理 ,可 为无砟
新客专无砟轨道
黄 土路基沉 降加 固技术

李清辉 :兰 州铁路 局 ,高级 工程 师 ,甘肃 兰州 ,7 5 0 0 0 0

要 : 无砟 轨 道 病 害 的 机理 分析 与 整 治 将 成
为进 一 步优 化轨 道结 构 、提 升 轨道 技 术 的重要途 径和 研 究重 点 。结合 兰新 客 专 的工程建 设 实 际 , 针 对 无砟 轨 道黄 土路 基建 设所 带 来的技 术问题 与 挑 战 ,在沉 降监 测 的基础 上 ,介 绍 无砟 轨 道黄 土
擎空问 l 大 I 此 ,为保
新客 的仃 1 I 发个 = ,
路 基 沉 地 段 有4 8 处 ( 9 . 4 5 k m ),桥 隧过 渡 段 8 处 ( 2 . 2 5 k m ),岔 f x : 采 川路基恭底注浆抬 升轨道十 反 的方 』 对 ; 笨
3 处 ( 0 . 6 0 k n 1 )
达 ̄ 1 1 2 5 1 1 1 1 i ' I 以 l 沉 降段 落 …处 ! (
表1 路基 基底 注 浆段分 布
1 )
2 . 1 动检车波形对 比 通过 每月2 次动愉车波形叠 图来 分析下沉处 所变化情 况 ,下沉 地段动榆车高低病害 K波峰 值月均 变化0 . 5 91 1 1 1 1 1 ,2 0 1 5 年7 一l 0 月份 峰值月均变化0 . 7 4 n l n 1 ,下沉变化最怏地段8 月份 最大变化3 m m

夜 温 变 化较 大 ,春 、秋 季 多 .
路 ” , 线 路 横 跨 汁 肃 、 青 海 、 新 蛳 3个 省 I , 全 长 短促 、冬 球冷 沿线 姑上主爨 为第 网系个 = 新统 } l f 1 、洪
l 7 7 6 k m,是I 廿 界上一次性建没 ‘ 最K r f , J i  ̄速铁路
轨 道 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建 设和 管理提 供 参考 。
关键 词 :兰 新客 专 ; 无砟轨 道 ;黄 土路 基沉 降 ;
注 浆 加 固 ; 阻 水 ;排 水
K 2 0 7 8 + 0 0 0 段 上路
降量J 芏 i 过2 5 I I I I I I 、为确 行 / I 安 令 ,采 H { 路 式 抬 轨 道 板 .埘沉 降 趔 过 2 5 m Ⅲ以 f 段
0 引言
新 客 是 ・ 条 横 贯
降到 1 4 6 6 I l l ,纵 坡坡瞍达5 % ~2 0 c /  ̄ 巾 }f l 人 气候 I × : ,j 特点 址 候
的 代 “ 钢 铁 丝 纠 之 较 少 l I . 集 I I ,
. 季 K 、m 季 .降 I : I = j : } }
仃的l , f 提 条什
湿 陷 I " I : - f  ̄ < j g 、 新 萍
f 地带 . C - I 路 基 约 线 路 总 K的3 ( 、 通J . : 吗场 一 j 长 掖两 2 ( ) 2 9 + ( 1 ( 1 ( 1 一 产 / f 均 匀 降 . 部分路 聪 l 浆力 ‘ 处 .


2 电子水 准 仪 监 测
2 …5 年5 月起 ,对下沉 地段川 电子 水准仪 每月 观测 1 遍 , 下 沉
沉 降 段 主要集巾在车马场一 民乐K 2 0 2 9 + 0 0 0 -K 2 0 4 3 + 0 0 0 及 寸 ,符 刖 地 段 高 总 l 已 达 到 傲 竹 , 『 I f 九j J
民 乐一 张 掖 西 K 2 0 7 0 + 0 0 0 -K 2 0 7 8 + 0 0 0  ̄ I 段 内 ,路 基平 均 高 度6 m
积黏 ( 眇 ) 顷
, 瞍 为l ~5 0 I l 1 0
C HI N A R A/ L WAy 2 0 1 6 / / 2 (
篓要

25 一
2 沉 降变 形特征 及监 控
3 整治 方案
黄 土 地 基 引起 的 一 I 后 沉 降 大小 主要 与地 基类 刿 及 土 层 的 ] _ 程 性 3 1 路 基基 底 注 浆 加 固 质 、填 土 高度 、施 T周 期 等 [ 大 l 素 有 关 。对 于 湿 陷性 黄 土 ,路 基 建 成
通 过 动态 检 台 数 据 对 比 分析 发脱 , 5 } - J 也
后, 路堤填筑高度 和地基 条件 的不同 ,或由于水的浸入 ,其湿陷 段 路 H { 现下沉迹 象且 持续发展 .线路 质 下 下沉量较大 ,是路基{ ) c 降控制 的重点 I 。 滑 埘下沉地段使川 渊高毕板州整线路 儿f 『 I 』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