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的发病机理
颈动脉狭窄怎么办?

颈动脉狭窄怎么办?作者:周景义来源:《健康人生》2018年第01期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后者更为常见,颈动脉狭窄便是其中之一。
颈动脉狭窄,顾名思义,就是颈动脉变窄了。
最容易引起颈动脉狭窄的就是流动在我们血液中的脂肪,即脂质。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群中,血管壁容易受到损伤而变得不光滑,导致脂质源源不断地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医生口中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越长越大,就会导致动脉的狭窄,当狭窄程度达到75%以上时,就可能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斑块掉下来了,会随着血流一直漂向远处更加细小的血管,一旦把血管堵住,就会引起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
据统计,约6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颈动脉狭窄所导致的。
因此,颈动脉狭窄的筛查与治疗,能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哪些人需要排查颈动脉狭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脑缺血和脑卒中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嗜睡,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或面部麻木或无力,口角歪斜流口水,一侧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突发言语不清等。
若症状于24小时内彻底缓解,则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般而言,对于出现过上述症状者,听诊发现颈动脉杂音,伴有外周血管病或冠心病者,具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高龄、有类似疾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者,应考虑进行颈动脉狭窄筛查。
常用的筛查手段包括颈动脉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
那么,颈动脉狭窄应该如何治疗呢?对于轻度狭窄的患者,可以选择口服药物,包括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以及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但是对于出现临床症状,颈动脉狭窄≥50%,或者虽然无异常表现,但狭窄程度≥70%,就需要通过手术或者介入的方式进行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切开颈部皮肤,在胸锁乳突肌前方分离,找到包裹着颈动脉、颈静脉的颈动脉鞘,打开鞘膜后,可以看到颈总动脉发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三叉路口,用特制的阻断夹将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都夹闭后,小心地剪开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就可以看到斑块充填着整个血管腔,小心地将斑块从血管内壁四周剥下来,再将血管壁清理干净,最后将血管小心严密地缝合起来。
颈动脉狭窄及药物治疗

颈动脉狭窄及药物治疗一、疾病简介颈动脉狭窄(carotid atery stenosis,CAS)是一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颅外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疾病。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颈动脉狭窄导致的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1%。
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年卒中发生率约为13.4/10万人。
药物治疗及外科干预的目的是减少卒中的发生率。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颈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其他病因还包括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外伤、颈动脉迁曲、先天性动脉闭锁、肿瘤、夹层、动脉炎、放疗后纤维化等。
受到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主要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部位。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或斑块破裂形成栓塞或血栓形成,二是严重的狭窄或闭塞造成的直接脑灌注减少。
因为颅内外存在广泛的代偿机制,因此由低灌注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较为少见。
颈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大小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斑块的性质有关。
通常认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较稳定斑块更容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颈动脉狭窄可以是无症状的,患者只有在做体格检查时才被发现。
也有部分颈动脉狭窄是症状性的,主要症状包括局灶性脑缺血表现、全脑缺血、腔隙性脑梗死或者认知功能障碍。
局灶性脑缺血表现主要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和脑卒中。
患者可以出现单眼失明或黑蒙、单侧肢体或偏侧肢体无力、麻木、构音障碍、语言障碍、偏盲、霍纳综合征等表现。
TIA被认为是一次小的缺血事件,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
TIA的患者在后续5年发生脑卒中的风险约为30%。
脑卒中患者由于大脑局灶梗死,其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脑梗死的面积相关。
NIHSS评分常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颈动脉狭窄的简介与护理措施PPT课件

术后评估
疼痛 与手术有关
有皮肤完整性受 损的危险 与肢 端活活 动受限等有
关
活动无耐力 脑缺血有关
潜在并发症 过度 灌注脑损伤、脑缺血及 脑卒中、颅神经损伤等
知识缺乏 缺乏患肢 锻炼方法的知识及 本病的预防知识。
术后护理
• 1.卧位与活动:平卧6小时,避免头部剧烈活动,保持颈部中立位,翻身时动 作要轻柔。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及下 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
2身体状况 (1)全身:TIA发作症状,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如
眩晕,黑曚,失语,视力下降,昏迷等。
(2)辅助检查:了解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 影像学检查结果。
3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评估病人的心理反应,病人对反复出 现的TIA 产生的恐惧、焦虑和悲观心态的程度;病人对预 防本病发生的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了解病人的家庭及社 会支持系统对病人的支持帮助能力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1 过度灌注脑损伤:当重度狭窄纠正后,脑部灌流增加,会导致脑水 肿头痛、脑出血,病人表现为头痛、抽搐、意识障碍。正确判断病人 头痛性质、早期发现癫痫的先兆等。有效控制血压在150mmHg以下。
• 2. 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进流食。次日进低盐低脂、含丰富纤维素饮食。避 免高脂肪饮食。
• 3.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压力,配合治疗。 • 4.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术后早期高血
压发生率较高,遵医嘱 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40~150) /(80~90)mmHg之间。 • 5. 切口护理: 每0.5—1小时观察创口有无出血(包括显性和隐性出血),有无疼 痛、观察患肢动脉搏动及肢体末稍循环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 采取有效措施。疼痛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 • 6.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严密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出血点,消化 道,泌尿道出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 7. 并发症的护理 • 7.1 过度灌注脑损伤;控制血压在150mmHg以下,有利于预防过度灌注损伤 的发生。 • 7.2 脑缺血及脑卒中:监测神经系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颈动脉狭窄是怎么回事?

颈动脉狭窄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颈动脉狭窄的病理病因,颈动脉狭窄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颈动脉狭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最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外伤和放射性损伤。
*二、发病机制
最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起始段,此外还有颈内动脉虹吸部、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等部位。
一般认为,颈动脉斑块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引起脑缺血:一条途径是严重狭窄的颈动脉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大脑相应部位的低灌注;另一条途径是斑块中微栓子或斑块表面的微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
上述二者机制何者更占优势,目前观点尚不一致,但多数认为斑块狭窄度、斑块形态学特征均与脑缺血症状之间密切相关,二者共同作用诱发神经症状,而狭窄度与症状间关系可更为密切。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颈动脉狭窄病因,颈动脉狭窄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颈动脉狭窄方面的知
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颈动脉狭窄”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颈动脉狭窄PPT课件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原因 包括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等。
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脂质沉积、血小板聚集形成斑块, 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脑缺血症状(如头痛、眩晕 、肢体乏力、视力模糊等)和脑梗死症状(如偏瘫、失语、 意识障碍等)。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用 药建议,按时按量服药, 不要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
监测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密 切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 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 向医生报告。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在服用其他药物时,应告 知医生,避免因药物相互 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
预后与复发风险
预后评估
脑卒中的严重后果
脑卒中可能导致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其他并发症
眼部并发症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眼部缺血,出现 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
情绪与精神问题
颈动脉狭窄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 等情绪问题,以及精神萎靡、易疲劳 等症状。
03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颈动脉狭窄的早期 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缓解症状 和预防狭窄加重。
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有 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严格
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时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通过植入支 架来扩张颈动脉狭窄部位的治疗方法。
支架植入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 集药物,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支架 通畅和脑部供血良好。
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不能 耐受手术或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叶中国血管外科杂志渊电子版冤曳圆园19 年 12 月第 11 卷第 4 期 悦澡蚤灶 允 灾葬泽糟 杂怎则早 渊耘造藻糟贼则燥灶蚤糟 灾藻则泽蚤燥灶冤袁December 圆园员9袁灾燥造援11袁 晕燥援4
窑41窑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窑述评窑
赵志青袁闻荻豪渊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血管外科袁上海 200433冤
颈动脉是脑的重要供血血管袁颈动脉狭窄是严 重脑卒中和死亡的重要病因遥脑卒中在目前我国主 要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占较高比例袁成为中国城乡居 民的首位死因遥 而缺血性卒中约占脑卒中患者的 80%袁 其中 25%~3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狭 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遥 目前袁我国脑卒中患者有 逐渐年轻化趋势袁40~64 岁的患者占近 50%袁 并且 危险因素的控制率很低袁大部分人群对颈动脉狭窄 风险认知不够咱1暂遥 1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学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颈动脉狭窄得诊断与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悦一、颈动脉狭窄得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就是颈动脉狭窄得最常见病因;其她多个病因可导致颈动脉狭窄,但自然病史与临床过程迥异,这些病因包括:纤维肌发育不良、颈动脉夹层、动脉炎、放疗后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
(一)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就是累及全身动脉得系统性、退行性疾病。
其特征就是不断增大得斑块最终导致管腔狭窄、前向血流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亦可波及颈动脉,增加了相关患者得卒中风险。
(二)纤维肌发育不良纤维肌营养不良 (FMD) 就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退行性病变,可以累及中等直径动脉,比如:肾动脉、颈动脉,一般病变得长度较长,它得表现主要就是分为无症状得,还有就是短暂得脑缺血发作或者卒中、在女性患者中更为常见,颈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典型表现就是多发得向心性得狭窄成“串珠征”。
(三)颈动脉夹层颈内动脉夹层就是由于钝性损伤或颈部突然伸展所致,少数情况可以自发出现,夹层引起得内膜撕裂可以导致管腔变窄或者继发血栓形成。
(四)血管炎虽然少见但也可以累及颈动脉或者颅内动脉。
(五)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放疗可以导致动脉得损伤,放疗后数年颈动脉可能发展成为狭窄甚至闭塞。
(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2年发生得再狭窄大多与内膜增生有关,发生率大约为5%,动脉粥样硬化复发也可以导致再狭窄,一般在内膜剥脱术后数年出现。
二、颈动脉狭窄得影响动脉颈动脉狭窄得影响可能与一些心脑血管疾患相关,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周围动脉疾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
(一)卒中与心脏病颈动脉狭窄就是缺血性卒中得主要危险因素,在发达国家,卒中就是第三大死亡原因与第一大致残原因,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与周围动脉疾病得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卒中风险较正常人高 3—4 倍。
(二)心肌梗死有卒中或者 TIA病史者有更高得心肌梗死或非卒中血管性死亡得风险。
(三)高血压高血压也就是卒中得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舒张压5-6 mmHg 、降低收缩压10—12 mmHg 可以使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 33-50%,既往有脑血管事件者通过控制血压可以临床获益。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症状
脑供血不足
当颈动脉狭窄严重时,可能导致 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
、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这是颈动脉狭窄的常见症状之一, 表现为突然出现的短暂性意识丧失 或肢体麻木无力。
脑梗塞
如果颈动脉狭窄程度严重且未得到 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脑梗塞,即 脑部血管堵塞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 。
超声检查通常用于评 估颈动脉狭窄的严重 程度。
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是通过向患者注射 造影剂并拍摄多张CT图像来生 成血管图像。
这种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 壁上的斑块和狭窄程度。
CT血管造影通常需要患者平躺 不动,以便准确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是通过向患者注射造影剂并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来生成血管图像。 这种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壁上的斑块和狭窄程度。
02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
脑缺血发作
脑缺血发作是颈动脉狭窄后最常见的危害之一。由于颈动脉狭窄导致大脑供血不 足,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的眩晕、意识障碍、失明、失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 能出现瘫痪。
脑缺血发作通常在静息状态下发生,因此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 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
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脑卒中的发生。脑卒中是指脑血管意外 ,由于颈动脉狭窄,血管内的血栓或斑块可能脱落并随着血 液流动进入大脑,造成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磁共振血管造影通常需要患者平躺不动,并在检查前进行呼吸训练以保持静止。
04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血栓形 成和降低中风风险。
降血脂药物:用于降低胆固醇和 甘油三酯,防止血管硬化和狭窄
。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药物:用于 控制患者的基础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其他病因如外伤、动脉扭转、先天性动脉闭锁、肿瘤、动脉或动脉周围炎、放疗后纤维化等较少见。
在西方,约90%的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大动脉炎也是颈动脉狭窄的常见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最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外伤和放射性损伤。
(二)发病机制
最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起始段,此外还有颈内动脉虹吸部、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等部位。
一般认为,颈动脉斑块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引起脑缺血:一条途径是严重狭窄的颈动脉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大脑相应部位的低灌注;另一条途径是斑块中微栓子或斑块表面的微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
上述二者机制何者更占优势,目前观点尚不一致,但多数认为斑块狭窄度、斑块形态学特征均与脑缺血症状之间密切相关,二者共同作用诱发神经症状,而狭窄度与症状间关系可更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