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课件

2、人物形象的发展
改变了主人公的性格,使之个性更为鲜明, 增添了人物。例如张生、崔莺莺、红娘和法聪 的形象。
3、情节安排上
增加了张生害相思、莺莺探病、长亭送别、 出奔团圆等许多情节,丰富了故事内容,也突出 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4. 语言上
吸收古曲诗词的典雅词语,也融入大量的 民间口语,使作品既富有诗意又生动活泼。如 《长亭送别》。
(四)诗词文
元代诗文从总体上走向衰落,但仍在继承唐宋 诗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第一节 话本小说
一、话本的产生: 1、话本定义:话本原是宋元间“说话”艺人 讲说故事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 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2. “说话” (1)“说话”是古代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特殊 名称,相当于后世的“说书”。 大约隋唐时始称“话” 或“说话” 。
1.爱情。
如《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2.公案。
如《错斩崔宁》、《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
。
(二)小说话本的艺术成就 1.塑造一批下层人民的艺术形象,这在我国 小说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2.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初步形成人民群 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
3.通俗、生动的白话文学语言,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为后世通俗小说的创作开辟了 道路。
1.杂剧
杂剧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也是元代文学的 代表。
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
首先,都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艺的发展、 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以及市民阶层的娱乐 需求,为元杂剧的繁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 群众基础。
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 院本为基础,把唱、念、科 、舞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 事,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 合性的舞台艺术。
元代文学PPT课件

▪ 此剧文辞本色秀丽,关目紧凑热闹,波澜迭 起,境界阔大。
▪ 3.郑廷玉的《看钱奴》
▪ 《看钱奴》取材于晋干宝《搜神记》中的 “张车子”故事。
▪
主旨是借周、贾二人的枯荣转换,宣扬贫富
天定,因果报应的思想,具有消极意义。但其中
用漫画手法涂抹守财奴的形象,把财主贪婪悭吝
的心理和伪善狡诈的手段,刻画的入木三分,又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
▪ 一、白朴(1226~1306?)
▪ 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祖籍山西 河曲附近。生于金朝首都南京(开封)一个 官僚家庭。“幼经丧乱,仓皇失母”,赖诗 人元好问的收养和教育。
▪ 白朴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谢绝出仕。 曾漫游真定、大都等杂剧演出兴盛的地方, 晚年移居南方,过着“诗酒优游”的生活。
▪ 作家有高文秀、张时起、李好古、顾 仲清、张寿卿五人,还有济南的武汉臣、 岳伯川、棣州的康进之等人。主要从事水 浒戏的创作。
▪第五章 北方戏剧圈 的杂剧创作
▪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既有着共 同的时代精神和总体风格,同时又由于 各自地域文化的特色而呈现出不同的风 貌,犹如五彩云霓,将北方的天穹装点 的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 一、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 1.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
《赵氏孤儿》是一部悲壮感人的历史剧。
▪ 1.《梧桐雨》
▪ 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 遇的历史剧。依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 叶落时”为题,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 变幻的题旨。
▪ 《梧桐雨》的戏剧冲突生动跌宕,笔墨 酣畅优美,意向深沉含蓄。浓重的抒情性以 及醇厚的诗味,使这部历史剧成为元代文坛 的一树奇花。
▪ 2.《墙头马上》
▪ 《汉宫秋》艺术上别具特色。全剧结构 紧凑,主题突出,并以浓烈的抒情见长。作 家善于借景抒情,准确、生动、细腻地描写 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以“秋天”的意境作 为结撰全剧的背景,突出秋的萧瑟悲凉,更 使整个戏笼罩着灰暗荒漠的气氛,表达出作 者对时代的体验和认识。
▪ 3.郑廷玉的《看钱奴》
▪ 《看钱奴》取材于晋干宝《搜神记》中的 “张车子”故事。
▪
主旨是借周、贾二人的枯荣转换,宣扬贫富
天定,因果报应的思想,具有消极意义。但其中
用漫画手法涂抹守财奴的形象,把财主贪婪悭吝
的心理和伪善狡诈的手段,刻画的入木三分,又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
▪ 一、白朴(1226~1306?)
▪ 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祖籍山西 河曲附近。生于金朝首都南京(开封)一个 官僚家庭。“幼经丧乱,仓皇失母”,赖诗 人元好问的收养和教育。
▪ 白朴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谢绝出仕。 曾漫游真定、大都等杂剧演出兴盛的地方, 晚年移居南方,过着“诗酒优游”的生活。
▪ 作家有高文秀、张时起、李好古、顾 仲清、张寿卿五人,还有济南的武汉臣、 岳伯川、棣州的康进之等人。主要从事水 浒戏的创作。
▪第五章 北方戏剧圈 的杂剧创作
▪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既有着共 同的时代精神和总体风格,同时又由于 各自地域文化的特色而呈现出不同的风 貌,犹如五彩云霓,将北方的天穹装点 的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 一、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 1.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
《赵氏孤儿》是一部悲壮感人的历史剧。
▪ 1.《梧桐雨》
▪ 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 遇的历史剧。依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 叶落时”为题,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 变幻的题旨。
▪ 《梧桐雨》的戏剧冲突生动跌宕,笔墨 酣畅优美,意向深沉含蓄。浓重的抒情性以 及醇厚的诗味,使这部历史剧成为元代文坛 的一树奇花。
▪ 2.《墙头马上》
▪ 《汉宫秋》艺术上别具特色。全剧结构 紧凑,主题突出,并以浓烈的抒情见长。作 家善于借景抒情,准确、生动、细腻地描写 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以“秋天”的意境作 为结撰全剧的背景,突出秋的萧瑟悲凉,更 使整个戏笼罩着灰暗荒漠的气氛,表达出作 者对时代的体验和认识。
中国古代文学-课件-元代文学

元朝民族等级表
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
第三等 汉 人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
丹、女真等族
第四等 南 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
其他民族
3、儒家失尊,文士失优:儒家受到严重的削弱。
蒙古族带来某些文化的“异质”,添了新的活力。 九儒十丐。沦落最底层,俗文学兴成盛。
弱小女性的智慧和胆略 下层民众奋起自救 英
豪就在自己人中间 机趣横生的喜剧性误会
元曲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的《拜月亭》、 王实甫的《西厢记》、 白朴的《墙头马上》、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2、关目安排:紧凑、集中并富有典型性。设置悬念。 3、语言:本色派:按照生活的原貌及人物性格的独 特性安排戏剧语言,通俗自然。 [油葫芦] :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他每都拣来拣去百千回。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 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遮 莫向狗溺处藏,遮莫向牛屎里堆,忽地便吃了一个合 扑地,那时节睁着眼怨他谁!
戏曲的发展 一、孕育期:歌舞说 巫觋说 俳优说 二、雏形期: 1、南北朝“代面”:《兰陵王》
踏摇娘 2、唐:参军戏 3、宋:杂剧 金院本 诸宫调 三、成熟期: 1、明代四大声腔:昆山腔、弋阳腔、
海盐腔、余姚腔 2、花雅之争:京剧
元代文学 1206年 铁木真 统一蒙古 成吉思汗 1234年 窝阔台 灭金统一北方 1279年 忽必烈 灭南宋统一全国 一、社会概况 1、疆域辽阔 2、民族压迫,民族歧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屠岸贾:残忍凶暴,灭绝人性的杀戮忠良,毒辣凶残。
程、韩、公孙:不畏强权、视死如归、正直、忠贞、坚 毅、正义、自我牺牲。
“义”是悲剧主人公的思想核心。
《元代文学》PPT课件

• “好马不备双鞍,烈女不更二夫,我至死 不与你做媳妇,我请愿和你见官去。”
• “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 9
•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 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 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 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 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 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 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 只落得两泪涟涟。
元代文学
1
元杂剧的兴盛原因
• 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 戏剧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 科举废行,轻视儒生
2
元杂剧的形成
• 元杂剧产生于金末元初的中国北方,是在前代“杂剧”的基 础上发展成的真正戏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 种戏曲形式,元杂剧首先在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北方 地区流传。到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一大批 优秀作家、作品活跃在全国各地,将元杂剧推向了鼎盛时期。
15
• 《汉宫秋》是一末本戏,汉元帝是剧中主角。
• 汉元帝:作为一国之君,竞保护不了自己宠爱的一个妃子,的确是一个 耻辱。一个国家的危亡竞然系在一位弱女子的身上,对于满朝文武来说 也是一个耻辱。作者对他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写他沉湎酒色,荒淫误国, 招致外敌欺凌,又写他的可悲遭遇,并通过他的口斥责那些不能保卫国 家的文武朝臣,太平时卖功,危难时想出以一个弱女子换取国家苟且的 坏主意,也正是对宋金亡国之臣的批判,有现实针对性,并通过汉元帝 对昭君的思念,渗入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 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形 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 “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 9
•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 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 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 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 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 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 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 只落得两泪涟涟。
元代文学
1
元杂剧的兴盛原因
• 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 戏剧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 科举废行,轻视儒生
2
元杂剧的形成
• 元杂剧产生于金末元初的中国北方,是在前代“杂剧”的基 础上发展成的真正戏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 种戏曲形式,元杂剧首先在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北方 地区流传。到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一大批 优秀作家、作品活跃在全国各地,将元杂剧推向了鼎盛时期。
15
• 《汉宫秋》是一末本戏,汉元帝是剧中主角。
• 汉元帝:作为一国之君,竞保护不了自己宠爱的一个妃子,的确是一个 耻辱。一个国家的危亡竞然系在一位弱女子的身上,对于满朝文武来说 也是一个耻辱。作者对他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写他沉湎酒色,荒淫误国, 招致外敌欺凌,又写他的可悲遭遇,并通过他的口斥责那些不能保卫国 家的文武朝臣,太平时卖功,危难时想出以一个弱女子换取国家苟且的 坏主意,也正是对宋金亡国之臣的批判,有现实针对性,并通过汉元帝 对昭君的思念,渗入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 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形 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PPT课件

一、结构: 一本四折,个别有五折、六折、折,既是故事情 节的自然段落,又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每折的乐 曲相当于散曲的一套。 另有楔子 尾部有题目和正名: 如: 后嫁婆婆忒心偏,守志烈女意自坚 汤风冒雪没头鬼,感天动地窦娥怨
范天章政府差官 包待制陈州粜米 12
二、脚色
约可分为三类: 末:男角,男主角叫正末,此外有副末、冲 末、小末、大、二、三末、外末、末泥。 旦:女角:正旦、副旦、外旦(第二主角)、 贴旦、小旦、花旦(妓女)色旦、搽旦(打 浑)老旦、魂旦 一人主唱决定为旦本戏或末本戏 净:刚强狞猛者 杂角如孤、细酸、卜儿、徕儿等
4
3、思想文化方面,杂糅传统思想与各种 宗教来统治人民,同时又带有游牧部族 的固有特性。
5
二、元代文学特点
1、代表了新的趋势,即文学对象的下移; 白话文学大发展;叙事文学大发展。 2、文学的价值发生改变,功利性、娱乐 性增强。 3、各体文学样式并进,成绩最突出的是 “元曲”。 元曲定义: 广义指散曲和杂剧;狭义专指杂剧。
27
三、歌颂英雄人物的历史剧
中国文学史(二)
绪论
1
元代社会历史特点:
一、版图辽 阔,促进南 北各民族文 化东西方各 地区文化交 流。
2
3
2、元朝统治者残酷实行阶级与民族压迫, 政治极为黑暗,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民族矛盾: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阶级矛盾: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 七匠、八倡、九儒、十丐”(谢枋得《叠山 集》)。
6
第一章:杂剧的兴起与繁荣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第一次高度评价元曲 此前有元末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 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 明•臧懋循《元曲选》等同样如此。 大多正统评论者鄙视之,视为诲淫诲盗。
范天章政府差官 包待制陈州粜米 12
二、脚色
约可分为三类: 末:男角,男主角叫正末,此外有副末、冲 末、小末、大、二、三末、外末、末泥。 旦:女角:正旦、副旦、外旦(第二主角)、 贴旦、小旦、花旦(妓女)色旦、搽旦(打 浑)老旦、魂旦 一人主唱决定为旦本戏或末本戏 净:刚强狞猛者 杂角如孤、细酸、卜儿、徕儿等
4
3、思想文化方面,杂糅传统思想与各种 宗教来统治人民,同时又带有游牧部族 的固有特性。
5
二、元代文学特点
1、代表了新的趋势,即文学对象的下移; 白话文学大发展;叙事文学大发展。 2、文学的价值发生改变,功利性、娱乐 性增强。 3、各体文学样式并进,成绩最突出的是 “元曲”。 元曲定义: 广义指散曲和杂剧;狭义专指杂剧。
27
三、歌颂英雄人物的历史剧
中国文学史(二)
绪论
1
元代社会历史特点:
一、版图辽 阔,促进南 北各民族文 化东西方各 地区文化交 流。
2
3
2、元朝统治者残酷实行阶级与民族压迫, 政治极为黑暗,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民族矛盾: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阶级矛盾: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 七匠、八倡、九儒、十丐”(谢枋得《叠山 集》)。
6
第一章:杂剧的兴起与繁荣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第一次高度评价元曲 此前有元末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 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 明•臧懋循《元曲选》等同样如此。 大多正统评论者鄙视之,视为诲淫诲盗。
元代文学课件

结构严谨:采 用四折一楔子
的结构形式
语言生动:运 用口语化、生
活化的语言
表演形式多样: 包括唱、念、 做、打等多种
表演形式
角色鲜明:人 物形象鲜明,
性格各异
音乐优美:采 用元曲音乐, 旋律优美,节
奏明快
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窦娥冤》:关汉卿的代表作,被誉为 “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
《西厢记》:王实甫的代表作,被誉为 “中国古典戏剧的巅峰之作”
特点:元代散文的特点是语言简练、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代表作家:元代散文的代表作家有元好问、刘因、王恽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 历史价值。
元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语言简洁明了,注重表达 思想
注重情感表达,情感真挚
注重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注重结构布局,条理清晰
第六章
元代文学的影响和地 位
元代文学发展历程
元代文学的兴起:蒙古族入主中原,带来了新的文学形式和思想
元代文学的发展:元曲、杂剧等文学形式逐渐兴起,成为元代文学的主要代表
元代文学的高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元代文 学的最高成就
元代文学的衰落:元朝灭亡后,元代文学逐渐衰落,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散曲的代表作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代表作,被誉为“秋思之祖”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的代表作,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代表作,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的代表作,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慨
第五章
元代诗文
元代文学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壹
元代文学 ppt课件

等。
PPT课件
12
第二节 关汉卿的《窦娥冤》
(一)《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它的素材源 于民间传说的“东海孝妇”的故事。简述《窦娥冤》 的故事情节。
1、窦娥形象分析 2、三桩誓愿的正负面效应: 3、鬼魂复仇清官昭雪的意义: 4、窦娥悲剧生成的原因: 5、《窦娥冤》的艺术特色:以巧为巧,剧脉曲折,治繁
PPT课件
9
第二章 关汉卿
一、关汉卿的生平和个性 1、生平: 其生平仅能凭一些片断材料得知:钟嗣成 《录鬼簿》中说他是大都人,号已斋叟,曾任太医院 尹。 邾经《青楼集序》说他“金之遗民,不屑仕进”可知 他是同金入元的但很难断定他从仕社会地位。入元可 能并未出仕,仅以一个剧作家兼艺人的身份活跃于大 都的戏剧界。
也比较繁荣。代表作家有——虞集、杨载、范椁、揭 斯。 3)元诗的真正高潮是奇材益出的后期,主要作家有萨都 剌、杨维桢、顾瑛、王冕等。
PPT课件
5
元杂剧的发展
第一节 戏曲的渊源与元杂剧的体制
一、“戏曲”一词释疑 二、戏曲的渊源 三、 元杂剧的体制
(一) 结构:通常是以四折一楔子为一本表 演一种剧目。
PPT课件
16
第三章 《西厢记》
一、关于《西厢记》的作者及生平 二、《西厢记》的故事渊源: 1、最早可追溯到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 2、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西厢记》直接的素
PPT课件
14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二)《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由三个 性格鲜明的人物恰好地配合成一部喜剧。《望江亭》 全名《望江亭中秋切》中谭记儿面临杨衙内企图杀害 他丈夫,强娶她为妾的险境,机智地利用酒色将他愚 弄,使他沦为阶下囚。 这两种剧本都把恶势力放在被愚弄的地位上,在这里, 为社会道德所不赞同的色相欺骗,成为代表正义一方 的必要和合理的手段,这反映出市民社会的道德观念, 剧情因此而活跃。
PPT课件
12
第二节 关汉卿的《窦娥冤》
(一)《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它的素材源 于民间传说的“东海孝妇”的故事。简述《窦娥冤》 的故事情节。
1、窦娥形象分析 2、三桩誓愿的正负面效应: 3、鬼魂复仇清官昭雪的意义: 4、窦娥悲剧生成的原因: 5、《窦娥冤》的艺术特色:以巧为巧,剧脉曲折,治繁
PPT课件
9
第二章 关汉卿
一、关汉卿的生平和个性 1、生平: 其生平仅能凭一些片断材料得知:钟嗣成 《录鬼簿》中说他是大都人,号已斋叟,曾任太医院 尹。 邾经《青楼集序》说他“金之遗民,不屑仕进”可知 他是同金入元的但很难断定他从仕社会地位。入元可 能并未出仕,仅以一个剧作家兼艺人的身份活跃于大 都的戏剧界。
也比较繁荣。代表作家有——虞集、杨载、范椁、揭 斯。 3)元诗的真正高潮是奇材益出的后期,主要作家有萨都 剌、杨维桢、顾瑛、王冕等。
PPT课件
5
元杂剧的发展
第一节 戏曲的渊源与元杂剧的体制
一、“戏曲”一词释疑 二、戏曲的渊源 三、 元杂剧的体制
(一) 结构:通常是以四折一楔子为一本表 演一种剧目。
PPT课件
16
第三章 《西厢记》
一、关于《西厢记》的作者及生平 二、《西厢记》的故事渊源: 1、最早可追溯到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 2、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西厢记》直接的素
PPT课件
14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二)《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由三个 性格鲜明的人物恰好地配合成一部喜剧。《望江亭》 全名《望江亭中秋切》中谭记儿面临杨衙内企图杀害 他丈夫,强娶她为妾的险境,机智地利用酒色将他愚 弄,使他沦为阶下囚。 这两种剧本都把恶势力放在被愚弄的地位上,在这里, 为社会道德所不赞同的色相欺骗,成为代表正义一方 的必要和合理的手段,这反映出市民社会的道德观念, 剧情因此而活跃。
元代文学史PPT共189页

元代文学史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Βιβλιοθήκη 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Βιβλιοθήκη 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47
第五节 诸宫调
一、孔三传首创 二、什么是诸宫调 三、现存的诸宫调作品
返回
48
第六节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一、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二、本事源于唐元稹的《莺莺传》 三、《西厢记诸宫调》的内容及意义
返回
49
第二章 关汉卿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 第二节 《窦娥冤》与其他社会剧 第三节 爱情婚姻剧 第四节 历史剧 第五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点
1、杂剧的体制
(1)、结构—折、楔子、本 (2)、唱词(曲文) —核心部分 (3)、宾白 (4)、科(介)—指表演动作 (5)、角色—末、旦、净
返回
17
2、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 (2)、众多知识分子从事或参与戏剧活动 (3)、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
返回
18
二、南戏 :与杂剧的不同
25
花衫(京 剧《贵妃 醉酒》杨 贵妃
26
老旦 (京剧 《李逵 探母》 李母
27
张飞 (京剧 《打曹 豹》
28
廉颇(京 剧《将相 和》
29
包拯 (京剧 《铡美 案》
30
鲁智深 (京剧 《野猪 林》
31
李逵 (京剧 《黑旋 风李 逵》)
32
曹操(京 剧《青梅 煮酒论英 雄》
56
[油葫芦]:
莫不是八字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 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 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可 又拔著短筹,撇的俺婆媳每都把空房守,端 的个有谁问,有谁瞅?
57
[感皇恩] 呀,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魂
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 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
谢枋得《叠山集》卷六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 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郑思肖《心史》卷下《大义略叙》
返回
13
四、社会思想
1、理学成为官学 2、封建礼教束缚的松动
返回
14
第二节 元代的戏剧
一、元杂剧 二、元南戏 三、戏剧角色欣赏
15
一、元杂剧
1、杂剧的体制 2、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6
返回
44
第二节 小说话本
一、《都城纪胜》(《梦梁录》):
“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 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捏合)”
二、代表作:
《碾玉观音》、 《错斩崔宁》
返回
45
第三节 讲史话本
一、讲史:又称为平话 二、优秀作品:《新编五代史平话》
《全相平话五种》
返回
46
第四节 说经话本
一、演说佛书
二、代表作品: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53
一、《窦娥冤》的内容概述
1、主要人物:
窦娥、蔡婆婆、张驴儿父子、 窦天章、赛卢医、桃杌太守
2、唱词欣赏
54
窦娥: [仙吕·点绛唇]:
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知 我情由,怕不待和天也瘦。
55
[混江龙]: 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
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催 人泪的是锦烂漫花枝横绣闼,断人肠的是剔 团圞月色挂妆楼,长则是急剪剪按不住意中 焦,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越觉得情怀冗冗, 心绪悠悠。
50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
一、生平
(1125?—1300?)字汉卿,号已 斋叟,大都(今北京)人。(人物图)
二、创作
据钟嗣成《录鬼簿》著录,有六十二 种,现存18种。
返回
51
返回
52
第二节《窦娥冤》与其它社会剧
一、《窦娥冤》的内容概述 二、故事渊源 三、窦娥的悲剧形象 四、《窦娥冤》的结局思考 五、《鲁斋郎》和《蝴蝶梦》
40
第一节 话本
一、什么是“说话”? 二、说话四家 三、话本的结构 四、话本的成就
返回
41
一、什么是说话?
“话”有故事的意思,说话就 是讲故事
返回
42
二、说话四家
小说、讲史、说经、合生(声)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返回
43
三、话本的结构
--话本即说话人讲故事的底本 1、入话序诗和篇尾结诗 2、头回(开篇,开场白) 3、本事正文,韵散相兼 4、分回和目录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元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 话本小说和说唱文学 第二章 关汉卿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 第五章 南、北戏剧圈的主要作家作品 第六章 元代南戏 第七章 元代散曲 第八章 元代诗文
10
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 “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 还报,许诉于有司。”“知有违犯之人,严 行断罪。”
《元史·刑法志四》
返回
11
三、对待儒士问题
1、对文化的破坏 2、科举的长期停废 3、儒士地位的看待
12
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 之者贵之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 贱之也。
3
元代文学概说
第一节 社会背景 第二节 元代的戏剧
4
第一节 社会背景
一、国号与分期Biblioteka 二、民族压迫 三、对待儒士问题 四、社会思想
5
一、国号及分期
1206—1368 1234—1368 1271—1368 1276—1368 1279—1368
6
《易经》:“大哉乾元” 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 之元者,大之至也。
7
前四汗时期(1206—1259 ) 忽必烈时期(1260—1294) 元中期(1295—1332) 元代末期(1333—1368)
8
成 吉 思 汗
返回 9
财货子女则入于军官,壮士巨族则殄于 锋刃;一县叛则一县荡为灰烬,一州叛则一 州莽为丘墟。
(胡祗遹《紫山先生大全集》卷二 二《民间疾苦状》)
1、篇幅长短自由 2、用南方语言,南方曲调, 3、歌唱形式多样, 4、乐器伴奏上的不同 5、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
返回
19
20
21
旦 角
(京剧《白 蛇传》白 素贞)
22
花旦 (京剧 《游龙 戏凤》 李凤姐
23
刀马旦 (京剧 《百花 公主》 百花公 主)
24
武旦(京剧 《虹桥赠珠》 水母
33
杨七郎 (京剧 《金沙 滩》)
34
金兀术 (京剧 《挑滑 车》)
35
崇公道 (京剧 《玉堂 春》)
36
县官 (京剧 《打砂 锅》)
37
刘利华 (京剧 《三岔 口》)
38
胡车 (京剧 《战宛 城》)
返回
39
第一章 话本小说和说唱文学
第一节 话本 第二节 小说话本 第三节 讲史话本 第四节 说经话本 第五节 诸宫调 第六节 《西厢记诸宫调》
47
第五节 诸宫调
一、孔三传首创 二、什么是诸宫调 三、现存的诸宫调作品
返回
48
第六节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一、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二、本事源于唐元稹的《莺莺传》 三、《西厢记诸宫调》的内容及意义
返回
49
第二章 关汉卿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 第二节 《窦娥冤》与其他社会剧 第三节 爱情婚姻剧 第四节 历史剧 第五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点
1、杂剧的体制
(1)、结构—折、楔子、本 (2)、唱词(曲文) —核心部分 (3)、宾白 (4)、科(介)—指表演动作 (5)、角色—末、旦、净
返回
17
2、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 (2)、众多知识分子从事或参与戏剧活动 (3)、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
返回
18
二、南戏 :与杂剧的不同
25
花衫(京 剧《贵妃 醉酒》杨 贵妃
26
老旦 (京剧 《李逵 探母》 李母
27
张飞 (京剧 《打曹 豹》
28
廉颇(京 剧《将相 和》
29
包拯 (京剧 《铡美 案》
30
鲁智深 (京剧 《野猪 林》
31
李逵 (京剧 《黑旋 风李 逵》)
32
曹操(京 剧《青梅 煮酒论英 雄》
56
[油葫芦]:
莫不是八字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 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 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可 又拔著短筹,撇的俺婆媳每都把空房守,端 的个有谁问,有谁瞅?
57
[感皇恩] 呀,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魂
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 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
谢枋得《叠山集》卷六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 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郑思肖《心史》卷下《大义略叙》
返回
13
四、社会思想
1、理学成为官学 2、封建礼教束缚的松动
返回
14
第二节 元代的戏剧
一、元杂剧 二、元南戏 三、戏剧角色欣赏
15
一、元杂剧
1、杂剧的体制 2、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6
返回
44
第二节 小说话本
一、《都城纪胜》(《梦梁录》):
“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 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捏合)”
二、代表作:
《碾玉观音》、 《错斩崔宁》
返回
45
第三节 讲史话本
一、讲史:又称为平话 二、优秀作品:《新编五代史平话》
《全相平话五种》
返回
46
第四节 说经话本
一、演说佛书
二、代表作品: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53
一、《窦娥冤》的内容概述
1、主要人物:
窦娥、蔡婆婆、张驴儿父子、 窦天章、赛卢医、桃杌太守
2、唱词欣赏
54
窦娥: [仙吕·点绛唇]:
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知 我情由,怕不待和天也瘦。
55
[混江龙]: 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
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催 人泪的是锦烂漫花枝横绣闼,断人肠的是剔 团圞月色挂妆楼,长则是急剪剪按不住意中 焦,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越觉得情怀冗冗, 心绪悠悠。
50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
一、生平
(1125?—1300?)字汉卿,号已 斋叟,大都(今北京)人。(人物图)
二、创作
据钟嗣成《录鬼簿》著录,有六十二 种,现存18种。
返回
51
返回
52
第二节《窦娥冤》与其它社会剧
一、《窦娥冤》的内容概述 二、故事渊源 三、窦娥的悲剧形象 四、《窦娥冤》的结局思考 五、《鲁斋郎》和《蝴蝶梦》
40
第一节 话本
一、什么是“说话”? 二、说话四家 三、话本的结构 四、话本的成就
返回
41
一、什么是说话?
“话”有故事的意思,说话就 是讲故事
返回
42
二、说话四家
小说、讲史、说经、合生(声)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返回
43
三、话本的结构
--话本即说话人讲故事的底本 1、入话序诗和篇尾结诗 2、头回(开篇,开场白) 3、本事正文,韵散相兼 4、分回和目录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元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 话本小说和说唱文学 第二章 关汉卿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 第五章 南、北戏剧圈的主要作家作品 第六章 元代南戏 第七章 元代散曲 第八章 元代诗文
10
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 “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 还报,许诉于有司。”“知有违犯之人,严 行断罪。”
《元史·刑法志四》
返回
11
三、对待儒士问题
1、对文化的破坏 2、科举的长期停废 3、儒士地位的看待
12
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 之者贵之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 贱之也。
3
元代文学概说
第一节 社会背景 第二节 元代的戏剧
4
第一节 社会背景
一、国号与分期Biblioteka 二、民族压迫 三、对待儒士问题 四、社会思想
5
一、国号及分期
1206—1368 1234—1368 1271—1368 1276—1368 1279—1368
6
《易经》:“大哉乾元” 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 之元者,大之至也。
7
前四汗时期(1206—1259 ) 忽必烈时期(1260—1294) 元中期(1295—1332) 元代末期(1333—1368)
8
成 吉 思 汗
返回 9
财货子女则入于军官,壮士巨族则殄于 锋刃;一县叛则一县荡为灰烬,一州叛则一 州莽为丘墟。
(胡祗遹《紫山先生大全集》卷二 二《民间疾苦状》)
1、篇幅长短自由 2、用南方语言,南方曲调, 3、歌唱形式多样, 4、乐器伴奏上的不同 5、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
返回
19
20
21
旦 角
(京剧《白 蛇传》白 素贞)
22
花旦 (京剧 《游龙 戏凤》 李凤姐
23
刀马旦 (京剧 《百花 公主》 百花公 主)
24
武旦(京剧 《虹桥赠珠》 水母
33
杨七郎 (京剧 《金沙 滩》)
34
金兀术 (京剧 《挑滑 车》)
35
崇公道 (京剧 《玉堂 春》)
36
县官 (京剧 《打砂 锅》)
37
刘利华 (京剧 《三岔 口》)
38
胡车 (京剧 《战宛 城》)
返回
39
第一章 话本小说和说唱文学
第一节 话本 第二节 小说话本 第三节 讲史话本 第四节 说经话本 第五节 诸宫调 第六节 《西厢记诸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