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高二历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⑴起源:大约1世纪左右,在①与②一带产生,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⑵发展A.4世纪初期,演变为③的国教。
B.476年,在④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C.11世纪,分裂为以⑤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⑥为中心的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⑴原因A.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⑦争夺权力,组织“⑧”,势力不断扩展。
B.中世纪的欧洲,⑨严重,⑩衰弱。
⑵表现A.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⑪”等方式搜括钱财。
B.政治上:⑫高于王权,典型例证是“⑬”。
C.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⑭,掌握了《圣经》⑮,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浓厚的⑯。
D.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⑰束缚。
【拓展点拨】天主教会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对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
经济上,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思想文化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自我校对】①小亚细亚;②巴勒斯坦;③罗马帝国;④日耳曼;⑤君士坦丁堡;⑥罗马;⑦封建王权;⑧十字军东征;⑨封建割据;⑩王权;⑪赎罪券;⑫教权;⑬卡诺莎之辱;⑭学校教育;⑮解释权;⑯宗教色彩;⑰教会;二、宗教“异端”1.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①的贬称。
2.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②”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③。
3.表现⑴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④。
⑵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A.英国人⑤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B.捷克人⑥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4.影响⑴对天主教会的⑦提出有力挑战。
⑵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⑧、发展⑨经济的要求和⑩的愿望。
⑶对16世纪欧洲的⑪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拓展点拨】中世纪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以“异端”形式出现的原因: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比较幼稚,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斗争中不得不借助宗教力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
高二下册历史宗教改革单元知识点梳理

高二下册历史宗教改革单元知识点梳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下册历史宗教改革单元知识点梳理1.历史背景:①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起了推动作用③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2.概况★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序幕――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张:①因信称义②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③简化宗教仪式,神甫可以娶妻★加尔文宗教改革①核心:主张先定论,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②《圣经》是权威,反对教皇权威;③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④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选举产生★英国宗教改革①亨利八世颁布“法案”:英王是英国教会首领,教皇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②保留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③解散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勒令男女修士还俗3.历史意义性质: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封建的思想和社会运动作用: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宗教“异端”
1、什么是“异端”活动?
中世纪,人们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 中,常常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 教思想发动民众,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 “异端”运动。
2、各国的“异端”运动
a、法国的“异端”运动 b、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c、捷克人胡司的“异端”学说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基督教的主要派别
基督教创建于罗马帝国时代,开始受 到压迫,后来在君士坦丁大帝时期被尊为 罗马国教。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会逐 渐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叫东正教,当 时以拜占庭为主,今天流行于俄罗斯、希 腊、乌克兰等东欧国家;西部以罗马教皇 为首的天主教,后来在宗教改革时代,天 主教阵营中又分裂出不少新教国家,如路 德派(德意志)、加尔文派(瑞士、荷 兰)、英国国教。
b、发展 (1)4世纪初期,成为罗马国教。
(2)西罗马灭亡后,依附于日耳曼封建王权, 得以继续发展。
(3)11世纪,基督教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 心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4)西部形成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开 拓势力,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并以征服 “异教徒”为名进行“十字军东征”。
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 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 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 改革教会的愿望,它表明了宗教改革势在 必行。
*学思之窗
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 王权;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 展;一个人从生到死,深受教会的束缚; 处于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资产 愿望。
学案9: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产生: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在小亚细亚与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公元4世纪初期,逐渐演变为的国教,势力日益扩大。
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3)分裂:11世纪时,分裂为 (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 (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争夺权力。
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
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会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2)表现二、宗教“异端”1.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14~15世纪,欧洲的“异端”运动更加高涨。
英国人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3)14~15世纪,捷克人主张废除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的权力。
2.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提出了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的愿望。
(3)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1)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开始出现。
(2)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促进了的发展。
2.政治(1) 开始兴起,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资产阶级化的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3)一些国家的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实现富国强兵。
3.思想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合作探究】[史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根据史料一探究分析,天主教会在西欧起到什么作用?[史料二]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五单元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理解天主教占据支配地位的原因。
2.掌握宗教“异端”运动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3.了解西欧在各方面向近代过渡的表现。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①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1)产生:大约1世纪左右,产生于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476年以后,在日耳曼封建王权庇护下继续发展。
(3)分裂:11世纪时,基督教会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为中心,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来分别称东正教和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王权争夺权力。
②组织“十字军东征”,势力不断扩展。
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2)表现①经济: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并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②政治: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竭力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③思想: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教会掌握《圣经》解释权。
④生活: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二、宗教“异端”┄┄┄┄┄┄┄┄②1.“异端”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2.“异端”运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3.“异端”运动的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
①英国人威克里夫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4.“异端”运动的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3)表明宗教改革已势在必行。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③1.经济方面:封建的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标考点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如天主教会是中世纪最大的封建主、赎罪券、教阶制、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影响等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解析考点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1)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反动统治。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获得大量的地产收入,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2)天主教会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货币需求的增加,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3)天主教会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及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些国家的君主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开始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强大冲击,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
【考点释疑1】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实行反动统治的主要表现:(1)在思想文化领域,天主教的意识形态统治着西欧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它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在社会生活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2)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
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成为整个西欧封建统治的中心。
(3)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教会通过地产的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搜刮钱财。
(4)天主教会的奢侈腐化与宗教迫害。
【考点综合1】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它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知识清单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知识清单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中,宗教改革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运动。
要深入理解宗教改革,就必须了解其发生的历史背景。
一、经济方面14 世纪至 15 世纪,欧洲的经济逐渐从封建农业经济向商业和手工业经济转变。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贸易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崛起。
他们追求经济自由和财富积累,但当时的教会却通过各种手段,如征收什一税、出售赎罪券等,对他们进行经济剥削,这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同时,欧洲的货币经济日益发展,而教会对经济的控制却阻碍了商业的进一步繁荣。
例如,教会禁止放高利贷,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活动的开展。
二、政治方面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拥有巨大的权力,甚至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
教会不仅掌握着精神领域的控制权,还在政治、司法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各国君主开始渴望摆脱教会的束缚,加强自身的权力。
他们对于教会在国内的特权和干涉感到不满,希望能够实现国家的政治独立和统一。
在一些国家,教会的腐败和滥权行为也引起了民众的反感,为君主打击教会势力提供了民意基础。
三、文化方面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对宗教改革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这种思想观念的传播,使得人们开始对教会的权威和教义进行重新审视。
此外,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使得知识和思想能够更广泛地传播。
这为宗教改革家们宣传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宗教方面1、教会的腐败教会内部的腐败现象严重。
高级教士生活奢华,道德败坏,而普通教士则素质低下,缺乏宗教热情。
2、教义和教规的问题教会的一些教义和教规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例如赎罪券的滥用,让人们对教会的救赎方式产生了怀疑。
3、宗教裁判所的残酷宗教裁判所对所谓的“异端”进行残酷迫害,压制了思想的自由和宗教的多样性。
五、社会方面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不平等加剧,普通民众生活困苦。
而教会却没有有效地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反而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②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胡司是捷克布拉格大学教授,将《圣经》从拉丁文 译为捷克文,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 主张: P64
问题3: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 宗教“异端”的形式? ①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 受到天主教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 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 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 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基督教(诞生于AD1C的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
4C初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11C第一 次分裂
天主 _____教(以罗马为中心) 16C第二 次分裂 天主 _____教 新 ____教
东正 教(中心:君士坦丁堡) ____ 东正 _____教
路德 加尔文 英国国 ①______教(宗)②________教③________教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探究主题: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必然性)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 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 和经济的必然反映。” 方法:
1.从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角度去探究; 2.从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然。
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1)原因: ①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不满 教会的盘剥,希望分享政治权利和建立强有力的 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②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2)表现: 到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 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 主为核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德国虽然分裂 成许多诸侯国,但一些大的诸侯国也建立了君主 制度,向集权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⑴起源:大约1世纪左右,在①与②一带产生,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⑵发展
A.4世纪初期,演变为③的国教。
B.476年,在④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C.11世纪,分裂为以⑤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⑥为中心的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
⑴原因
A.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⑦争夺权力,组织“⑧”,势力不断扩展。
B.中世纪的欧洲,⑨严重,⑩衰弱。
⑵表现
A.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⑪”等方式搜括钱财。
B.政治上:⑫高于王权,典型例证是“⑬”。
C.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⑭,掌握了《圣经》⑮,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浓厚的⑯。
D.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⑰束缚。
【拓展点拨】天主教会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对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
经济上,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思想文化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自我校对】①小亚细亚;②巴勒斯坦;③罗马帝国;④日耳曼;⑤君士坦丁堡;⑥罗马;
⑦封建王权;⑧十字军东征;⑨封建割据;⑩王权;⑪赎罪券;⑫教权;⑬卡诺莎之辱;⑭学校教育;⑮解释权;⑯宗教色彩;⑰教会;
二、宗教“异端”
1.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①的贬称。
2.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②”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③。
3.表现
⑴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④。
⑵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
A.英国人⑤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B.捷克人⑥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4.影响
⑴对天主教会的⑦提出有力挑战。
⑵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⑧、发展⑨经济的要求和⑩的愿望。
⑶对16世纪欧洲的⑪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拓展点拨】中世纪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以“异端”形式出现的原因: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
的封建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比较幼稚,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斗争中不得不借助宗教力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
【自我校对】①异己派别;②异端;③反封建斗争;④纯洁教会;⑤威克里夫;⑥胡司;⑦神权统治;⑧政治权利;⑨工商业;⑩改革教会;⑪宗教改革;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1.经济上:①开始瓦解,②开始出现和发展。
2.政治上
⑴③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⑵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④,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⑶一些国家的君主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⑤,实现⑥。
3.思想上:⑦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⑧的统治。
【拓展点拨】思想文化既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当旧的意识形态阻碍社会进步时,只有通过社会变革,冲破它的阻碍,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要求。
【自我校对】①封建生产方式;②资本主义萌芽;③资产阶级;④国家政权;⑤中央集权;
⑥富国强兵;⑦文艺复兴;⑧天主教会;
重点难点知识解析
一、为什么在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会拥有特殊的社会地位
在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的社会地位是和西欧的社会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分不开的。
1.在中世纪时西欧缺乏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存在,大多数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没有强大的王权抗衡天主教会,有利于天主教会地位的形成。
2.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思想还不开放,只能信仰天主教会,广大人民群众把精神寄托在天主教会身上。
二、中世纪早期的反封建斗争为什么大多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1.中世纪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与天主教会发生密切联系,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的严厉控制。
2.当时资本主义还很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在反封建斗争中,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
3.天主教会日益堕落、反动。
三、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1.新兴市民阶层的要求:14~16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兴起,要求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保证其经济利益,促使王权尽力摆脱教权的控制,他们要求教会实现国家化,建立本民族的教会,西欧封建社会趋于解体。
2.神权统治的阻碍: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异端”运动兴起: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反映市民阶层利益的宗教“异端”运动兴起和高涨,反天主教的“异端”思想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4.文艺复兴运动的促进: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铺垫。
学习方法点拨
1.本课主要学习两个问题:一是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神权大一统地位;二是神权统治受
到的冲击。
2.在学习时,要明确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形成、思想解放运动的逐步深入,天主教会逐渐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阻碍。
3.改革天主教会,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教会,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视野拓展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
早期基督教的教义主要来自《圣经》,以后随社会的发展,教派也不断涌现,各派的教义侧重点也各异,但基本的信条有以下内容:
1.十诫。
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不可贪恋别人妻子和财物。
2.三位一体。
这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条之一。
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圣子——耶稣基督,上帝之子,受上帝之遣,通过童贞女玛利亚降生为人,道成肉身,并「受死」、「复活」、「升天」,为全人类作了救赎,必将再来,审判世人;圣灵——上帝圣灵。
三者是一个本体,却有三个不同的位格。
3.信原罪。
这是基督教伦理道德观的基础,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
人生来就有这种原罪,此外还有违背上帝意志而犯种种「本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
因而,原罪说以后逐渐发展为西方的「罪感文化」,对欧美人的心理及价值观念影响深远。
4.信救赎。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
5.因信称义。
人类凭信仰就可得救赎,而且这是在上帝面前成为义人的必要条件。
6.信天国和永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灵魂会因信仰而重生,并可得上帝的拯救而获永生,在上帝的国——天国里得永福。
7.信地狱和永罚。
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就会受到上帝的永罚,要在地狱里受煎熬。
8.信末世。
相信在世界末日之时,人类包括死去的人都将在上帝面前接受最后的审判,无罪的人将进入天堂,而有罪者将下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