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的解法探析

合集下载

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解题分析与模型建构

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解题分析与模型建构

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解题分析与模型建构
马宝虎
【期刊名称】《青海教育》
【年(卷),期】2022()4
【摘要】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其图像以数形结合的形式呈现出化学反应中的宏观现象与微观变化,综合考查学生的化学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一直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

本文以高考真题为例,探析这类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模型建构。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马宝虎
【作者单位】青海湟川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变化角度设题加深知识理解——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应用分析
2.变化角度设题加深知识理解——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应用分析
3.建构解题模型,突破高中化学对数图像题
4.酸碱中和滴定中的误差分析
5.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像考点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酸碱中和滴定 新高考化学 考点详细分析 深入讲解 提升解题能力 化学高考必看 最新版

酸碱中和滴定 新高考化学 考点详细分析 深入讲解 提升解题能力 化学高考必看 最新版

3.容量瓶 容量瓶定容时,视线应与容量瓶上的刻度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
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若仰视定容,则加水过多,结果偏低;若俯视定容,则加
水过少,结果偏高,如图丙所示。
必备知识通关
必备知识通关
步骤 洗涤
操作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c(I-),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
Ⅰ.准备标准溶液 a.准确称取AgNO3基准物4.246 8 g(0.025 0 mol)后,配制成250 mL标准 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b.配制并标定100 mL 0.100 0 mol·L-1 NH4SCN标准溶液,备用。
解题能力提升
VA 偏大 偏小 偏大 不变
cB 偏高 偏低 偏高 无影响
必备知识通关
必备知识通关
高考链接 [2015广东,12]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答案 B
解题能力提升
解题能力提升
解题能力提升
命题角度2 导电能力与酸碱中和滴定图像 以中和滴定为载体,考查指示剂的选择、滴定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导电能力的变化等知识。 示例5 [2019全国卷Ⅰ,11,6分]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
甲酸H2A的Ka1=1.1×10-3,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常温下,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mol·L-1HA 溶液,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 V )的改变而变化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认识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高。

②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强碱与强酸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突跃点变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反应(或强酸与弱碱反应) .③滴定终点的酸碱性不同,pH不同:室温下,当等体积、等浓度的一元强碱和一元强酸反应时,pH=7;但当等体积、等浓度的一元强碱和一元弱酸(或一元强酸和一元弱碱)反应时,pH>7(或pH<7) .④指示剂的选择不同:强酸滴定弱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用酚酞;强酸与强碱的滴定,用甲基橙和酚酞即学即用1.(2016·全国卷Ⅰ,12)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D.N点处的溶液中pH<122.室温时,向20 mL 0.100 0 mol·L-1H2C2O4溶液中滴加0.100 0 mol·L-1NaOH溶液,混合溶液的pH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忽略H2C2O4的第二步电离,由题给信息,可以计算出常温下H2C2O4的电离常数B.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A点C.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中,均有c(Na+)<c(OH-)+c(HC2O-4)+2c(C2O2-4)D.在B点溶液中,生成的含钠化合物有两种,且c(HC2O-4)+2c(C2O2-4)=0.100 0 mol·L-13.下列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或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有错误的是()提示:2KMnO4+5K2SO3+3H2SO4===6K2SO4+2MnSO4+3H2O、I2+Na2S===2NaI+S↓选项滴定管中的溶液锥形瓶中的溶液指示剂滴定终点颜色变化A NaOH溶液CH3COOH溶液酚酞无色→浅红色【其他滴定】1.(2017·全国卷Ⅱ)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MnO-4+H++H2C2O4―→Mn2++CO2↑+H2O。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酸碱中和图像 三大类型汇总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酸碱中和图像   三大类型汇总

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问题三大类型汇总【高考化学解析】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像是近年高考化学高频试题,也是考试大纲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考核的重要载体,此类题试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涉及微观粒子探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电解质平衡理论、守恒思想及数形结合识图用图能力等,是学生常见的失分“痛点”,试题讲解教学中要强化电解质平衡理论相关知识点,注重图像试题分析方法及解题技巧的提升训练,构建解题模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一、认识辨析曲线突破数形结合问题读图能力是解题的核心,从图像横纵坐标物理量,从数学函数关系分析曲线的形状和走向,结合电解质的相关概念或理论,对试题的题给条件和图像进行深度分析,解决问题。

图像主要包括滴定量为横坐标pH为纵坐标的图像、横纵坐标均为对数的图像、二、巧用“四点”突破曲线定性和定量分析问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中的起点、滴定终点、中性点(25℃pH=7)、交点是解题的出发点.起点是未滴定溶液,其pH 可确定酸碱溶液的强弱或计算溶液的Ka/Kb;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与中性点重叠(醋酸Ka与氨水Kb相等,曲线滴定终点与中性点重叠),强(弱)酸与弱(强)碱的滴定,滴定终点与中性点不重叠;任意点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必须确认溶液中溶质成分及比例,溶液的特性如中性、弱酸酸式根的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的大小等。

三、变式强化突破解题模型构建问题变式训练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能深度检测学生掌握情况,课前预设若干个变式根据学生情况加以选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滴定曲线习题教学从读题分析(题干条件、图像)、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载体强化、课堂讲评引导、解题思维训练、2解题方法探析等过程,循序渐进构建解题模型(如下图),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知识储备】1.酸碱中和滴定,最原始的是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滴定,变式有呈现酸性的盐和碱溶液滴定,或者是呈现碱性的盐和酸溶3液的滴定。

10 聚焦突破7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布系数图像分析

10 聚焦突破7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布系数图像分析
,C错误; 的水解常系为 ,D正确。

解析:选D。向 溶液中滴加 溶液,依次发生离子反应: 、 、 ,溶液中 逐渐减小, 和 先增大后减小, 逐渐增大。 , , , 点 ,由此可知 约为 , 点 ,则 约为 , 点 ,则 约为 。A. , ,因此 ,故
A错误; 点存在电荷守恒: ,此时 ,因此 ,故B错误; 点 , 因此 ,即 ,因此 ,溶液 ,故C错误; 点溶质为 、 、 ,此时溶液呈碱性,因此 ,溶质浓度大于水解和电离所产生微粒浓度,因此 ,故D正确。
4.已知常温下 的酸性强于 的酸性,分别向 的 、 溶液中加入 固体(忽略温度和溶液体积变化),溶液 随 表示 或 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溶液中对应的 点 点C. 点溶液的 D. 点溶液中

解析:选B。由题干信息可知,常温下 的酸性强于 的酸性,即 ,当横坐标为0时,即 或 ,即 或 , , ,故曲线Ⅰ代表 ,曲线Ⅱ代表 。A.由分析可知, , , ,A正确;B.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
A. 点时, B. 点时, C.该体系中, D. 由7到14的变化过程中, 的水解程度始终增大

解析:结合题图可知,当 最小时,溶液呈酸性,溶液中 最大,对应 最大,随着 逐渐增大,当溶液中 最大时,对应 最大。则4条曲线分别对应的 如下:
经上述分析可知 点时, , ,即 ,A项错误,B项正确;该体系中, ,C项错误; 由7到14的过程中,溶液中 逐渐增大,抑制 的水解,故 的水解程度不可能始终增大,D项错误。
典题示例引领
02
例1 (2021·新高考海南卷改编) 时,向 的 溶液中滴加 的盐酸,溶液的 随加入的盐酸的体积 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第3章 微专题14 酸碱中和滴定图像分析

第3章 微专题14 酸碱中和滴定图像分析

微专题14酸碱中和滴定图像分析解决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问题的关键是巧抓“5点”,即曲线的起点、恰好反应点、中性点、反应一半点和过量点,先判断出各点中的溶质及溶液的酸碱性。

以下面室温时用0.1 mol·L-1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HA溶液为例(如图),总结如何抓住滴定曲线的5个关键点。

关键点离子浓度关系点①——起点起点为HA的单一溶液,0.1 mol·L-1HA溶液pH>1,说明HA是弱酸,c(HA)>c(H+)>c(A-)>c(OH-)点②——反应一半点两者反应得到等物质的量的NaA和HA,由图中溶液pH<7,可知HA的电离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c(A-)>c(Na+)>c(HA)>c(H+)>c(OH-)点③——中性点由图所示,该点溶液pH=7,溶液呈中性,酸没有完全被中和,c(Na+)=c(A-)>c(HA)>c(H+)=c(OH-) 点④——恰好完全反应点此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NaA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c(Na+)>c(A-)>c(OH-)>c(HA)>c(H+) 点⑤——过量点NaOH溶液过量,得到NaA与NaOH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液,溶液显碱性,c(Na+)>c(OH-)>c(A-)>c(H+)1.(2020·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HA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0-5 mol·L-1B .点①所示的溶液中:2c (Na +)=c (A -)+c (HA)C .点③所示的溶液中:c (HA)>c (OH -)-c (H +)D .点④所示的溶液中:2c (OH -)-2c (H +)=c (A -)+3c (HA)答案 C解析 HA 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10-3×10-30.1mol·L -1=10-5 mol·L -1,A 正确;点①所示的溶液,n (NaA)=n (HA),2n (Na +)=n (A -)+n (HA),所以2c (Na +)=c (A -)+c (HA),B 正确;点③所示的溶液中,HA 与NaOH 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为NaA ,在溶液中存在以下两个平衡:A -+H 2O HA +OH -、H 2O H ++OH -,c (HA)=c (OH -)-c (H +),C 错误。

高中化学各种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的认识与应用

高中化学各种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的认识与应用

高中化学各种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的认识与应用1.滴定曲线的认识与应用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是以所滴入的酸或碱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以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为纵坐标体现中和滴定过程的曲线图。

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的曲线图,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形状变化不大,但中间突跃大(即酸或碱溶液一滴之差,溶液pH变化大,出现突变)。

a.分析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时的离子浓度大小,只要关注水的电离平衡即可,没有其它平衡影响。

强酸滴定弱碱或强碱滴定弱酸的曲线图,突跃小,较平缓;强酸滴定弱碱的起点低(因弱碱pH相对较小),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强碱滴弱酸的起点高(因弱酸pH相对较大),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

b.分析强碱滴定弱酸或强酸滴定弱碱时的离子浓度大小,不仅要考虑生成盐的水解平衡,而且还要考虑过量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平衡与水的电离平衡。

指示剂选择的原则:指示剂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变色明显、灵敏,而且要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滴定时pH突跃范围相吻合,这样就能准确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即酸碱恰好中和时的pH)。

强酸强碱互相滴定曲线图的应用例1.下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解析:认识滴定曲线图是解题的关键,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突跃大,且恰好中和时溶液pH=7,故酚酞、甲基橙均可作指示剂。

识图:滴定前pH=1,c(HCl)=0.1mol·L-1,pH=13,c(NaOH)=0.1mol·L-1。

显然a曲线为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曲线,曲线b为盐酸滴定NaOH溶液的曲线,P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唯B正确。

例2.298K时,在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2019届高考化学难点突破06酸碱中和滴定图像分析(学)

2019届高考化学难点突破06酸碱中和滴定图像分析(学)

高考化学难点突破06酸碱中和滴定图像分析(学)酸碱中和图像是纵坐标表示pH,横坐标表示加入酸或碱的体积,画出溶液的pH随酸或碱加入变化的曲线。

如果纵坐标或横坐标表示的意义改变,那么酸碱中和图像就会发生变化。

以下是最近模拟考试中新出现的几种酸碱中和图像,和大家分享。

一.电导率—体积图像纵坐标表示电导率,横坐标表示酸或碱溶液体积,电导率随酸或碱的加入变化的图像。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和电荷有关,离子浓度越大、电荷数越高,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反之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弱。

案例1 25℃,向20mL 0.1mol·L—1MOH溶液中滴加0.1mol·L—1 CH3COOH溶液, 所得溶液的pH(对应曲线M)及导电能力(对应曲线N)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MOH是弱碱,其K b=1.0×10—21B. b点溶液中,c(CH3COO—)+ c(CH3COOH)=0.1 mol·L—1C. 水的离子积常数K w:b>c>aD. c点溶液中,c(CH3COO—)>c(M+)>c(H+)>c(OH—)分析:①电导率与导电性成正比;②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③溶液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离子数目无关。

解析:由图0.1mol·L—1MOH溶液的PH=11,MOH是弱碱根据平衡常数定义K b=1.0×10—5.,A错误;b点溶液中两者恰好反应,生成CH3COOM盐溶液,c(CH3COO—)+ c(CH3COOH)=0.05mol·L—1,B错误;因为 a b c 三点在一条曲线上,温度相同,水的离子积常数K w相同,C错误;c点溶液中,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所以c(CH3COO—)>c(M+)>c(H+)>c(OH—),D正确。

点评:水的离子积常数K w只与温度有关。

电荷守恒判断溶液中离子变化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NaAc
只促进
E
NaAc、NaOH
抑制
F
NaAc、NaOH
抑制
C和D 水的电离程度哪个大?
引导探究1 一、pH—V图
D
?
C B A
E F
引导探究1 一、pH—V图

溶质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A
HAc
B(1:1) HAc、NaAc C(pH=7) HAc、NaAc
D
NaAc
E(2:1) NaAc、NaOH
C(H )2
Kw

C( Ac ) C(H ) C(HAc) C(H )
Ka(HAc ) C(H )
引导探究2 二、对数—V图 AG=14-2pH
化学上常用AG表示溶液中的 lg
C (H C ( OH
)
) 。25℃时,
用0.10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D 独立自学 【典例】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起点
中和点
A. 由图可以计算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1.0×10-6 半点
B. 点②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H)+c(CH3COO-)
mol•L-1的HNO2溶液,AG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
A (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起点 半点 中性点
A. D点溶液的pH = 11.25
B. B点溶液中存在 c(HNO2)>c(NO2-)>c(H+)>c(OH-) C. C点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pH=2.75 D. 25℃时,HNO2的电离常数Ka=1.0×10-5.5
课题引入
常温下,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 CH3COOH溶液可得滴定曲线,能否画出草图(只需要画出趋势)
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的解法探析
目标引领
1.巩固离子浓度比较和平衡常数计算 2.能用特殊点解决中和滴定图像题 3.体会离子图像题的变化观念和守恒思想
F(1:1) NaAc、NaOH
C(H+)>C(Ac-)>C(OH-) C(Ac-)>C(Na+)>C(H+)>C(OH-) C(Ac-)=C(Na+)>C(H+)=C(OH-)
C(Na+)>C(Ac-)>C(OH-)>C(H+) C(Na+)>C(Ac-)>C(OH-)>C(H+) C(Na+)>C(OH-)>C(Ac-)>C(H+)
D. 当c(HR)=c(R-)时,溶液呈中性
(0,5)
当堂诊学
D
1.两条线? 2.特殊点?
目标升华
Kw
变化: 微粒浓度
不变: 平衡常数 平衡中性点
C. 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D. 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c(CH3COOH)>c(H+)>c(OH-)
引导探究1 一、pH—V图

溶质
水的电离情况
A
HAc
抑制
B
HAc、NaAc
抑制
C
HAc、NaAc 正常电离
C(H+) C(OH-) C(Na+) C(HAc) C(Ac-)
变化趋势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先增大 再减小
引导探究1 一、pH—V图
C(H+) C(OH-) C(Na+) C(Ac-) C(HAc)
变化趋势 减小
增大
增大
先增大 再减小
减小
C(H ) C(OH )
C( Ac ) C(HAc ) n( Ac ) n( HAc )
引导探究3 三、pH—对数图
常温下,向1L0.1mol·L-1一元酸HR溶液中逐渐通入氨气[已知常温下
C Kb(NH3·H2O)=1.76×10-5],使溶液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混合溶液的pH与
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0.1mol·L-1HR溶液的pH约为5
B. HR为弱酸,常温时Ka(HR)=1.0×10-7 C. 当通入0.1molNH3时,溶液中c(R-)<c(NH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