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的歌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菜地里的歌》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菜地里的歌》《菜地里的歌》公开课语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记忆并正确朗读《菜地里的歌》。
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模仿歌词表达情感。
3. 提高幼儿的幼儿园朗读能力,培养幼儿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挂图等教具。
2. 录音机、音乐播放器。
3. 椅子、麦克风。
教学过程:Step 1:热身(5分钟)1. 歌曲引入:播放《菜地里的歌》的音乐,教师与幼儿一起大声朗读歌词。
2. 提问活动:教师提问“菜地里有什么?”并鼓励幼儿回答。
Step 2:学唱歌曲(10分钟)1. 教师分段朗读歌词,让幼儿模仿并跟读。
2. 教师分段给幼儿演示歌曲的表情和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3. 整体唱歌: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整首歌。
Step 3:朗读训练(15分钟)1. 教师分段对歌词进行朗读示范,并让幼儿跟读。
2. 分组朗读: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朗读不同段落。
3. 个别指导:对朗读不准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Step 4:歌曲表演(1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歌曲排练,指导幼儿的表情和动作。
2. 组织小型歌曲表演,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唱歌能力。
Step 5:评价与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简单的评价,表扬幼儿的表现,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幼儿的学习成果。
3. 鼓励幼儿继续加油,进一步提高语音语调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朗读《菜地里的歌》,并在下节课上展示给大家。
2. 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朗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朗读故事、儿歌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学唱歌曲、朗读训练和歌曲表演中的表现情况,对幼儿进行评价。
2. 评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以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幼儿园语言教案《菜地里的歌》含反思

幼儿园语言教案《菜地里的歌》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认识各种蔬菜,并能够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字。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养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蔬菜,并能够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字。
难点:帮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蔬菜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蔬菜的图片、蔬菜模型、歌曲《菜地里的歌》音频。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2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引入主题(3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蔬菜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蔬菜的名字,并简要介绍蔬菜的特点。
3. 学习歌曲(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菜地里的歌》,让幼儿边听边跟唱,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趣味。
4. 实践活动(4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蔬菜模型。
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蔬菜的特点,并编一首属于自己的《菜地里的歌》。
5. 展示与分享(3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编写的《菜地里的歌》,其他幼儿和教师给予鼓励和赞赏。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何?是否都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蔬菜的特点?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有,如何改进?4. 如何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健康饮食的意识?5.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如何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蔬菜认知游戏,如亲子制作蔬菜卡片、一起烹饪蔬菜等。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的自然角或主题墙上,布置蔬菜主题的展板或画作,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不断加深对蔬菜的认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表现,记录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蔬菜的认识程度。
大班语言活动《菜地里的歌》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菜地里的歌》优秀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诗歌中菜地里各种蔬菜的生长过程。
2. 能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菜地里的蔬菜的感受。
3. 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诗歌课件、蔬菜图片、画纸、画笔、诗歌表演道具。
2. 经验准备:幼儿有种植蔬菜的经验,对蔬菜的生长过程有所了解。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通过诗歌学习,让幼儿体验蔬菜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活动难点:幼儿能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菜地里的蔬菜的感受。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菜地,观察各种蔬菜的生长情况,引导幼儿关注蔬菜的生长过程。
2. 学习诗歌:教师播放诗歌课件,引导幼儿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对菜地里的蔬菜的感受,让幼儿体验蔬菜的生长过程。
4. 创意绘画:教师发放画纸、画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菜地里的蔬菜。
5. 诗歌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诗歌表演,让幼儿在表演中感受诗歌的美。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画出的蔬菜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布置在教室环境中,让幼儿的作品成为教室的一道风景。
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带领幼儿观察菜地的生长情况,让幼儿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
2. 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境教学法:通过诗歌表演和创意绘画,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七、教学内容1. 诗歌学习:《菜地里的歌》2. 蔬菜认知:认识各种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 情感体验:培养幼儿对菜地里的蔬菜的喜爱之情。
八、教学步骤1. 参观菜地:带领幼儿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
2. 学习诗歌: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讨论蔬菜:谈论自己对菜地里的蔬菜的感受,体验蔬菜的生长过程。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菜地里的歌》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菜地里的歌》知识背景语言是儿童最早接触的能力之一,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语言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极其重要。
幼儿时期的语言教育,应该以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和欣赏,以及用语的能力为目标。
集体活动具有培养幼儿语言的作用,通过教唱童谣、教唱儿歌等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引导幼儿园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语言技能。
《菜地里的歌》是一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儿童歌曲,它讲述了菜地里的蔬菜们的欢乐故事,旋律明快,节奏鲜明,歌词生动有趣。
这首歌曲可用于幼儿大班的语言教育中,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支持。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菜地里的歌》,激发幼儿的兴趣、情感和言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感知、想象、动手能力和语言训练能力;•增强幼儿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加词汇量。
教学准备•《菜地里的歌》歌曲;•播放器;•有关菜地的图片;•蔬菜的模型或手绘的菜蔬图。
•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引导幼儿回忆在室外种植时发生的有趣事情,激发幼儿对菜地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放一张有关菜地的图片引导幼儿们说说自己在图片里看到了哪些东西。
正文1.听歌老师放《菜地里的歌》让幼儿们听,并请他们看看黑板上画的蔬菜图,让幼儿感受歌曲中表达的信息和感情。
2.教唱老师声乐示范,教唱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鼓励幼儿跟唱和伴奏,让幼儿感受和谐的音乐和快乐的跳动。
3.分角色老师分配角色,归类身边的幼儿,让他们领读或一起唱一部分的歌曲。
4.动手模拟思维导入: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个小农夫,拿起锄头、铲子、播种架、浇水壶、菜篮子等等常见农具,模拟一下在菜地里的快乐时光。
5.综合归纳综合导入:谈谈这首歌曲所表达的信息、感情和意义,并与课程主题联系起来。
教学评价通过学唱《菜地里的歌》,幼儿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提高自己的信息接受和理解能力,同时对菜蔬的特征进行感性认识。
可以通过幼儿的表现情况、感受反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菜地的歌》教学课件

拼一拼 n d ning
ing
ding
m
ming
学习后鼻韵母ong
图上画的是什么?
彩虹 “虹”的拼音中含有那 个后鼻韵母? ?
ong
读一读
彩虹彩虹 ong ong ong 。
hong
long
qiong
xiong
ong的四声
ōng ïng ǒng îng
拼一拼 n d nong
ong
dong
生字学习
菜 豆 cài 菜地
dîu
jiǎo huānɡ
黄豆
豆角 黄瓜
角
黄 茄
qiã
茄子
生字学习
萝 卜 luï bo 萝卜
辣
椒
là
jiāo 辣椒
本节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an en in un ün
学习后鼻韵母ang
图片上的小动物 是什么? 羊
“羊”的拼音中含有 那个后鼻韵母?
ang
读一读
g
gong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g
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老鹰 “鹰”用拼音怎么写?
ying
ying的四声
yīng yíng yǐng yìng
拼拼读读
xiïng hǎi
hïu gōng gǒu ōu jī
zi xiïng māo
cài dì de ɡē 菜 地 的 歌
菜地的歌 dîu jiǎo qīnɡ qīnɡ xì yîu chánɡ 豆 角 青 青 细 又 长, huánɡ ɡuā chuān shēn lǜ yī shanɡ 黄 瓜 穿 身 绿 衣 裳, qiã zi ɡāo ɡāo dǎ dēnɡ lonɡ 茄 子 高 高 打 灯 笼, luï bo dì xià zhuō mí cánɡ 萝 卜 地 下 捉 迷 藏, là jiāo zhǎnɡ ɡâ jiān jiān zuǐ 辣 椒 长 个 尖 尖 嘴, nán ɡuā yuâ lǎo pí yuâ huánɡ 南 瓜 越 老 皮 越 黄。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第13课 ang eng ing ong--发音方法

怎样读准ɑn、en、in和ɑnɡ、enɡ、inɡ有的同学对ɑn、en、in与ɑnɡ、enɡ、inɡ两组鼻韵母的读音分辨不准,关键是没有掌握鼻韵尾“-n”和“-nɡ”的发音部位和方法。
请看看下面例题,体会“-n”和“-nɡ”发音的部位和方位。
【举例】例1 “-n”应怎样发音?读ɑn、en、in时注意什么?例2 “-nɡ”应怎样发音?ɑnɡ、enɡ、inɡ发音时注意什么?【解答】1.ɑn、en、in叫做前鼻韵母,末尾的“n”叫做前鼻音韵尾。
发“-n”音时,要把舌头往前伸,舌尖顶住上腭前部,让气流从鼻腔出来。
ɑn、en、in分别是ɑ、e、i与鼻韵尾“n”合成的。
ɑn,读“安”,发音时,先发ɑ音,然后舌尖很快顶住上腭前部,让气流从鼻腔出来。
en,读“恩”,发音时先发e音;in,读“因”,发音时先发i音。
然后都是让舌尖很快顶住上腭,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就分别发出en和in了。
2.ɑnɡ、enɡ、inɡ是后鼻韵母,它们末尾的“nɡ”叫后鼻音韵尾,发“-nɡ音时,要把舌头往后缩,舌根顶住上腭后部,让气流从鼻腔里出来。
ɑnɡ、enɡ、inɡ分别是由ɑ、e、i与鼻韵尾“nɡ”合成的。
ɑnɡ读“昂”,发音时先发ɑ音,紧接着舌头后缩,舌根抬起顶住软腭(舌根往后缩),让气流从鼻腔里出来。
发enɡ和inɡ时,分别先发e和i的音,然后都是舌根抬起(舌根往后缩),让气流从鼻腔里出来,就发出enɡ和inɡ的音了。
ɑnɡ、enɡ、inɡ、onɡ读音ɑnɡ、enɡ、inɡ、onɡ都是后鼻韵母。
发anɡ时,先发a,紧接着舌头往后缩,舌根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发enɡ时,先发e,紧跟着舌跟后缩,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发inɡ时,先发i,紧跟着舌根后缩并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发onɡ时,先发o,紧接着舌根后缩,舌根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ɑnɡ enɡ inɡ onɡ》教材简析教学要求1.阅读《菜地的歌》,认识“青、黄、瓜、灯、笼”五个字。
大班语言活动《菜地里的歌》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菜地里的歌》优秀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诗歌的内容,能够感受到诗歌中描绘的菜地景象。
2. 学会用诗歌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喜欢朗诵诗歌。
二、活动准备1. 诗歌课件或纸质诗歌文本。
2. 画有各种蔬菜的图片或实物。
3. 音乐CD《菜地里的歌》。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学会用诗歌语言表达。
2. 活动难点:能够用诗歌的形式创作自己的作品。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力。
2. 诗歌欣赏:教师播放音乐《菜地里的歌》,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诗歌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诗歌,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4. 观察与想象:教师展示蔬菜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蔬菜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诗歌的语言描述蔬菜。
5. 创作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
6. 展示与分享:教师组织幼儿朗诵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感受。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将诗歌文本和创作方法告诉家长,鼓励家长在家指导幼儿创作诗歌。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教室环境中,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就。
3. 诗歌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诗歌表演,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幼儿直观地了解蔬菜的特点。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的菜地景象。
3.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幼儿互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诗歌学习和创作。
4. 游戏教学法:通过手指游戏、诗歌朗诵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内容1. 诗歌《菜地里的歌》的学习,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习诗歌中的生词,提高幼儿的词汇量。
3. 观察蔬菜的特点,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
4. 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语言教案《菜地里的歌》含反思

幼儿园语言教案《菜地里的歌》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各种蔬菜的名称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食物的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蔬菜的名称和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蔬菜图片、蔬菜实物、画纸、画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关于蔬菜的歌曲,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部分:(1)教师展示蔬菜图片,让幼儿说出蔬菜的名称,并简单介绍蔬菜的特点。
(2)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蔬菜实物,让幼儿亲手触摸,加深对蔬菜的认识。
(3)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笔和画纸描绘自己喜欢的蔬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拓展部分:(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蔬菜拼图游戏,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蔬菜的营养价值,引导幼儿养成珍惜食物的好习惯。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参与度高,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蔬菜的认识和了解有了明显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游戏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对蔬菜拼图的兴趣不高,今后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使他们能更好地观察和描绘蔬菜。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他们对蔬菜名称和特点的认知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幼儿在描绘蔬菜和参与游戏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评估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食物的珍惜以及合作分享的意识。
七、教学延伸:2. 社区参与:组织幼儿参观农场或蔬菜市场,让幼儿亲身体验蔬菜的生长过程,增强对农业知识的了解。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卫生,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