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监测分析条件的控制

合集下载

水和废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的质量控制

水和废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的质量控制

水和废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摘要: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成分,这些有机物可以作为水中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并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

过多的微生物会消耗水体中的氧,像鱼、虾等因为缺氧而死亡,水质持续恶化。

使用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方法,可以直观的反映水体污染程度,为下一步污水治理和废水净化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本文就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的技术步骤和质量控制措施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pH值;溶解氧;质量控制一、测定原理水中可被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浓度越高,水中溶解氧消耗量越多,五日生化需氧量值也愈高,水质愈差。

因此,五日生化需氧量是间接表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及衡量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净化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水质指标,它反映的可生化降解性是其他参数无法替代的,并对废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对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测定质量控制1、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把水样采集并充满密封于带钟型口溶解氧瓶中,立即放入样品冷藏运输箱中冷藏避光保存,并尽快送化验室,于采样后24h内进行分析测定;若采样后不能于24h内测定,应将样品全部转入冰箱冷冻室密封冷冻保存,冷冻样品分析前需解冻、均质化和接种。

2、杂质的清理选取的待测水样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杂质,例如悬浮颗粒等,会对最终测定结果的精度产生影响。

为此技术人员需要做好杂质清理以保证试验质量。

试验环境下常用的水和废水杂质清理方法是超声波清洗。

先将待测样品倒入干净的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

将清洗时间设定为10分钟,完成处理后将烧杯取出。

静置约3分钟后,观察样品底部的杂质,以及液体中的悬浮颗粒是否完全溶解。

如果待测样品中无明显颗粒物,说明杂质清理效果良好,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试验测定。

3、试验环境与仪器的管理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中,试验环境(如温度等)以及仪器的选用,都会对最终的测定结果产生影响,也是质量控制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污水处理中的COD指标

污水处理中的COD指标

污水处理中的COD指标一、背景介绍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COD(化学需氧量)是评估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之一,也是衡量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

COD指标的准确测量和控制对于保障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COD指标的定义和意义COD是指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有机物在化学氧化剂作用下所需的氧化剂的量。

COD指标可以反映污水中有机物的总含量,包括可生物降解和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通过测量COD指标,可以评估污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进而判断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和水质的好坏。

三、COD指标的测量方法1. 高温消解法:将样品加热至高温,使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O2和H2O,然后通过滴定法测定CO2的量,计算COD值。

2. 快速消解法:利用高氯酸钾等化学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迅速氧化有机物,然后通过滴定法测定氧化剂剩余量,计算COD值。

3. 光度法:利用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反应后产生颜色变化,通过光度计测定颜色的强度,进而计算COD值。

四、COD指标的控制方法1. 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根据污水的性质和COD指标要求,选择适合的污水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2. 控制进水COD浓度:合理控制进水COD浓度,避免过高的有机物负荷对处理系统造成过大的压力,影响处理效果。

3. 调节pH值:适当调节污水的pH值,可以改变有机物的溶解度和降解速率,提高COD的去除效率。

4. 加强污泥处理:合理处理产生的污泥,如采用厌氧消化、压滤等方法,减少污泥中COD的含量,提高COD的去除率。

五、COD指标的监测和评估1. 定期监测: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和出水进行定期的COD指标监测,以评估污水处理效果和工艺运行的稳定性。

2. 比较分析:将实测的COD数据与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进行比较,评估处理系统的达标情况。

3. 数据分析与优化: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找出COD指标超标的原因,进行工艺调整和优化,提高处理效果。

六、COD指标的应用范围COD指标广泛应用于各类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监测分析条件的控制

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监测分析条件的控制
除 此之 外 , 移 液 管 吸 口的 口径 大小 也 是影 响化 学 需 氧 1 . 1 . 1 充分 振摇水 样 量测定 结 果 的 因素 之一 。 特 别是 遇 到水样 存在 粒 径较 大 的 为 了使 检 测 的水样 具 有代表 性 , 在 对原 水 进行 取样 前 应 对样 本进 行 充 分振摇 , 目的是 使 水样 中的悬 浮物 尽 量散 悬浮物 时 , 标 准移 液 管会 因为 口径 小 而很 难将 水 中 的悬 浮 物 吸取 上 。 与 此 同时 , 由于 口径太 小 , 移 液 管 无法在 最 短 时 开, 使水样 更 为均 匀。对于 经过 处理 设施 处理 过 出水 , 在 检 而经 振 摇后 均 匀 分布 的悬 浮 物 已 测 前也 要对 样 品进 行充 分振 摇。 大 量 的检 测结 果显 示 , 在 间 内吸取 足够 量 的水 样 ,
测 出 的结果 与 实际 情 况存在 较 大 差距 ;相 比之下 , 1 0 . 0 0 、 1 . 1 水 样 的采集 0 . O O mL水 样测定 的结 果则较 为稳 定 : 化 学 需氧 量 结果 规 在 对水 样 进行 采 集 时 ,考 虑 到被检 测 水样 极 不均 匀 , 2 0 . O O mL水样 。 实验 充分 证 明取 样 量 对于 应 该 注 意 保 证取 样 的代 表 性 ,以确 保 检 测 结 果 的真 实准 律性 最 好 的是 5 最终 检测 结 果会产 生 重要影 响。 确 。在 水样 采 集过程 中 , 需要注 意 :
控 制 方法 总结 如下 , 愿 与大 家共勉 。 1水 样制 备
在 很 大 的偏 差 。 在 同 等 条 件 下 ,分 别 采 用 2 . O 0 、 1 O . 0 0 、 2 0 . 0 0 、 5 0 . O O mL取水 量 进行 检 测 实验 , 发现 2 . O O mL原 水

化学需氧量及其监测分析

化学需氧量及其监测分析

化学需氧量及其监测分析【摘要】化学需氧量是指标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

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可大致表示污水中的有机物量。

对生活污水进行化学需氧量的监测分析,最关键的控制因素是样品的代表性,分析条件的不同,获得的监测结果也不同。

本文介绍了化学需氧量,进而对化学需氧量监测分析进行了探讨,以确保监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检测方法监测分析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化学需氧量(cod)的检测,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

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重铬酸钾氧化法与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

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

高锰酸钾(k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

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

因此,不管对除盐、炉水或循环水系统,cod都是越低越好,但并没有统一的限制指标。

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cod(kmno4法)>5mg/l 时,水质已开始变差。

二.化学需氧量所谓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

但主要的是有机物。

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

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以mg/l表示。

浅析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的监测条件控制

浅析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的监测条件控制

浅析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的监测条件控制生活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氧化剂在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反应后,所需的化学氧的质量。

测定生活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可以评估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从而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

对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的监测条件进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监测过程应控制水样的pH值。

生活污水中的pH值通常在5-9之间,而pH值的变化会影响到化学污染物的溶解度。

当pH值偏离中性时,有机污染物的解离程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结果。

在监测过程中要对水样的pH值进行调节,使其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监测过程应对水样中的溶解氧进行控制。

溶解氧是生活污水中氧化反应发生所必需的,它可以指示化学需氧量的氧化反应进行的程度。

如果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不足,就会影响到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结果。

在监测过程中应保证水样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在监测过程中应控制化学需氧量测定的反应时间。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是通过催化氧化的方法进行的,催化剂通常是一种金属催化剂。

反应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结果,若反应时间过短,可能无法完全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导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结果偏低;反之,若反应时间过长,可能使一些其他物质也被氧化,从而导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结果偏高。

在监测过程中要精确控制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时间。

应注意监测过程中的仪器校准和样品处理。

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对化学需氧量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监测过程中应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

在处理样品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避免污染和误差的引入。

监测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条件包括:控制水样的pH值,保证水样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反应时间,以及进行仪器校准和样品处理。

通过合理控制这些条件,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化学需氧量监测结果,评估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从而为治理和保护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污水处理中的COD指标

污水处理中的COD指标

污水处理中的COD指标一、背景介绍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COD(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参数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COD指标的定义、作用、测试方法、标准要求以及控制措施。

二、COD指标的定义和作用COD是指在酸性条件下,有机物被氧化到二氧化碳和水所需的化学氧化剂的量。

COD指标可以反映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污染程度,是衡量污水处理效果和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COD指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水体的水质和环境的健康。

三、COD指标的测试方法1. 试剂准备:采用二氧化钾(K2Cr2O7)作为氧化剂,硫酸作为催化剂。

2. 样品采集:根据采样点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3. 实验操作:将采集的样品加入预先称量好的试剂中,进行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用铁铵硫酸进行滴定,直至颜色变化为止。

4. 数据处理:根据滴定所用的铁铵硫酸的体积,计算出COD的含量。

四、COD指标的标准要求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厂,对COD指标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COD指标的标准要求如下:1. 工业废水处理厂:COD去除率应达到80%以上。

2. 市政污水处理厂:COD去除率应达到60%以上。

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COD去除率应达到50%以上。

4. 特定行业污水处理厂:根据行业特点和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要求。

五、COD指标的控制措施1. 提高曝气效果:通过增加曝气设备的数量和曝气时间,增加COD的氧化速率,提高COD去除率。

2. 加强沉淀处理:适当增加沉淀池的容积,延长沉淀时间,加强COD的沉淀和去除效果。

3. 优化生物处理工艺: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COD的去除效率。

4. 控制进水COD浓度:通过对进水COD浓度的监测和调节,控制进水质量,降低COD的负荷。

六、总结COD指标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参数,对于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系统COD在线监测系统运行质量的控制分析

污水处理系统COD在线监测系统运行质量的控制分析

污水处理系统COD在线监测系统运行质量的控制分析一、引言污水处理系统是城市生活污水的重要处理设施,通过对污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净化水质,保护环境。

在污水处理系统中,COD(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污水中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的难易程度。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对COD进行在线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分析污水处理系统COD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质量控制,以期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出水水质。

二、污水处理系统COD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原理COD在线监测系统是利用专业的仪器设备,通过对取样水进行化学分析,实时监测污水中COD的含量。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采样系统、样品处理系统、化学分析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采样系统负责取样,样品处理系统对取样液进行处理,化学分析系统进行COD含量检测,数据处理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三、污水处理系统COD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质量控制1. 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COD在线监测系统的仪器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对于采样系统,需要定期清洗取样管道和容器,防止污水或者杂质堵塞管道或者对取样液产生影响。

对于化学分析系统,需要定期更换试剂和标准品,保证测试准确性。

同时需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检验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

2. 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COD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质量还受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管理水平的影响。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十分重要,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要点。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确保操作人员按照标准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样品取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样品取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监测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取样点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取样点进行取样,确保取得的样品能够代表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水质。

同时需要注意取样容器的材质和干净程度,避免样品受到外部污染或者杂质的影响。

污水处理中的COD指标

污水处理中的COD指标

污水处理中的COD指标一、背景介绍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以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再利用的要求。

COD(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之一,也是评价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COD指标及其相关内容。

二、COD指标的定义和意义COD是指在酸性条件下,水中的有机物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所需的化学氧化剂的量。

COD指标可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包括有机废水、河流和湖泊中的有机物等。

COD的测定可以匡助我们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从而评估污水的处理效果和水质状况。

三、COD指标的测定方法常用的COD测定方法有高锰酸盐法、二氧化氯法和光度法等。

其中,高锰酸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通过高锰酸盐溶液与有机物反应,测定溶液中高锰酸盐的消耗量,从而计算出COD的含量。

此外,二氧化氯法是一种新兴的COD测定方法,它具有快速、准确、无毒性等优点。

四、COD指标的控制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和各地区的具体要求,COD指标的控制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普通的污水处理工艺中,COD的去除率要求通常在80%以上。

对于特殊行业的污水处理,如制药、化工等,COD的去除率要求可能更高。

为了达到COD指标的要求,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工艺和措施,如生化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

五、COD指标的影响因素COD指标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废水的种类、浓度、pH值、温度、氧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等。

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对COD的贡献程度也不同,有些有机物容易被氧化,而有些则较难被氧化。

此外,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也会影响COD的测定结果。

六、COD指标的处理方法为了降低COD指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方法。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生化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高级氧化处理等。

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常见的生化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等。

物理化学处理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如吸附、沉淀、过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监测分析条件的控制摘要:对生活污水进行化学需氧量的监测分析,最关键的控制因素是样品的代表性,同时还与加入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反应溶液的酸度、反应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催化剂的有无等试验条件有关,这些分析条件的不同,获得的监测结果也不同。

文章总结了化学需氧量的监测实践,对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监测分析条件的控制进行了探讨,以确保监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环境监测化学需氧量测定试验条件的控制
化学需氧量是描述水质有机物污染的程度,评价水质好坏和污水治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化学需氧量也是我国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

水样的化学需氧量与样品的代表性及加入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反应溶液的酸度、反应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催化剂的有无而获得不同的监测结果。

因此,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监测结果受分析条件的影响较大,必须在监测过程中加以控制,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

本文结合化学需氧量监测的实验情况,将影响化学需氧量监测结果的条件及控制方法总结如下,愿与大家共勉。

1 水样制备
1.1 水样的采集
在对水样进行采集时,考虑到被检测水样极不均匀,应该注意保证取样的代表性,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准确。

在水样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
1.1.1 充分振摇水样
为了使检测的水样具有代表性,在对原水进行取样前应对样本进行充分振摇,目的是使水样中的悬浮物尽量散开,使水样更为均匀。

对于经过处理设施处理过出水,在检测前也要
对样品进行充分振摇。

大量的检测结果显示,在对水样的化学需氧量进行检测时,经过充分振摇的水样更具有代表性,其测定结果更加稳定准确。

1.1.2 水样摇匀后立即取样
污水中的不均匀悬浮物很多,在进行充分振摇后应立即取样,避免因悬浮物迅速下沉而对水样代表性造成影响。

即使用移液管吸口在样本的上、中、下不同位置提取样本,其浓度与实际污水情况仍然存在偏差。

因此,务必做到将水样充分振摇后快速取样。

尽管振摇会导致气泡产生,容易使样品在体积上存在少许误差,但相比前面提到的样品缺乏代表性的情况,其误差不会对结果造成决定性影响。

1.1.3 取样量不能太少
对于化学需氧量浓度高的水样,可以用量筒进行多次逐级稀释。

需要注意的是,取样量不能少于5毫升。

如果取水量过小,容易出现污水中的某些导致高耗氧的颗粒无法被吸取的情况,这样检测出的化学需氧量结果会与实际存在很大的偏差。

在同等条件下,分别采用2.00、10.00、20.00、50.00mL取水量进行检测实验,发现2.00mL原水测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相比之下,10.00、20.00mL水样测定的结果则较为稳定;化学需氧量结果规律性最好的是50.00mL水样。

实验充分证明取样量对于最终检测结果会产生重要影响。

除此之外,移液管吸口的口径大小也是影响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的因素之一。

特别是遇到水样存在粒径较大的悬浮物时,标准移液管会因为口径小而很难将水中的悬浮物吸取上。

与此同时,由于口径太小,移液管无法在最短时间内吸取足够量的水样,而经振摇后均匀分布的悬浮物已经开始沉淀,此时吸取的样本与真实的水质存在误差,从而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当遇到污水水样存在较大悬浮颗粒的情况时,继续采用吸口较小的移液管来提取样本就不符合科学检测的操作规范了。

此时应该采用口径较大的移液管,保证水样中的
大粒径悬浮物能够被快速吸入,进而确保最终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因此,在对化学需氧量浓度较大的原水进行检测时,要确保提取的水样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仅仅考虑重铬酸钾加入量及滴定液浓度要求而减少取样量是不可取的。

应该保证水样的吸取量满足检测需要,在此前提下,再对重铬酸钾加入量及滴定液浓度进行调整。

1.2 盛装水样的容器
盛装水样的容器有特殊要求,要禁止使用塑料容器。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塑料容器的材质中混有催化剂、增塑剂等物质,容易对水样造成有机污染;另一方面,一些塑料容器容具有许多微孔且交联度低,水样中的有机物容易被其吸附,导致检测结果数值偏低。

因此,要避免选用塑料容器,而最好使用磨口塞的玻璃容器。

1.3 水样的保存
在保存水样时,先用水样将盛装的容器淋洗一下,保证容器内外吸附成分一致。

采集水样后在第一时间进行检测,防止因水样中的微生物的作用导致化学需氧量发生变化。

对于需要进行暂时保存的水样,可以适当加入硫酸,使其pH值<2、环境温度保持在0~5℃,并进行24小时监控。

1.4 水样的均化
废水中往往存在一些固体大颗粒或悬浮物,实验证明,它们给水质的均化带来不利影响,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容易影响所提取水样的代表性,造成化学需氧量检测结果与实际水质存在较大偏差。

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水样均化对于确保化学需氧量检测结果真实准确的重要性。

对快速测定水样化学需氧量的方法来说,尤其要注意确保水样的均化。

在实际中,可以用水浴超声器作用5分钟来达到均化效果。

2 试验条件的控制
化学需氧量指标具有很强的条件性,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任何一个条件如反应溶液的酸度、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的变化都会给化学需氧量的最终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对化学需氧量检测的实验条件、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控制。

2.1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或加入量
在对污水进行化学需氧量检测的实验中,一般要采用浓度为0.25mol/L的重铬酸钾。

在污水提取量为20.00mL的前提下,样品中的重铬酸钾加入量为10.00mL。

针对一些污水的化学需氧量浓度较高的情况,为了满足上述实验条件,通常情况下都采取减少样品提取量或者对样品进行稀释的方法。

但是对于生活污水来说,这两种方法都不能有效满足样品应该具有足够代表性的要求。

此时应该对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或加入量进行适当调整。

通过实验,我们把重铬酸钾浓度降低到0.025mol/L,此时不容易观察分析的滴定终点,而且颜色变化不明显。

因此,如果出水的化学需氧量较小,我们可以使用浓度为0.05mol/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如果原水的浓度较高,我们可以提高重铬酸钾的浓度,采用0.5mol/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并对加入量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样品的滴定体积与滴定空白的体积的差减量足够明显。

2.2 滴定液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
硫酸亚铁铵浓度计算公式如下:
C[(NH4)2Fe(SO4)2]=0.250×10.00[(NH4)2Fe(SO4)2]
当硫酸亚铁铵浓度为0.1mol/L时,浓度0.25mol/L、体积10.00mL的重铬酸钾丝毫没有消耗,需滴定25.00mL的硫酸亚铁铵;由于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的作用,重铬酸钾被消耗一半时,最后硫酸亚铁铵的滴定体积为12.50mL。

为了减少分析滴定误差,滴定体积最好保持在20~50mL。

因此,建议使硫酸亚铁铵浓度稍大于0.05mol/L,通常情况下以0.055mol/L为宜。

这样使样品的消耗体积与滴定体积较为适当。

2.3 其它控制条件
①操作的每一个环节要做到细心细致,保证溶液配制的准确性。

实验中的试剂使用要做到统一规范,避免带入系统误差。

②为了防止有机物对化学需氧量检测的影响,在对仪器进行清洗时,尽量避免使用肥皂水,而应该用清水或酸来淋洗。

③水样回流消化分解时,为了防止出现有机物挥发而影响化学需氧量测定的情况,要做到充分冷凝。

④对于化学需氧量浓度高的水样,进行多次逐级稀释时,取样量不能少于5ml。

⑤加热回流期间,禁止断电、停水,以免化学需氧量检测结果受到影响。

⑥回流冷凝管不能用软质乳胶管,否则容易老化、变形、冷却水不畅通。

⑦用手摸冷却水时不能有温感,否则测定结果偏低。

⑧滴定时不能激烈摇动锥形瓶,瓶内试液不能溅出水花,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3 结束语
实践表明,保证污水样本具有充足的代表性,是对生活污水进行水质化学需氧量检测的关键环节。

很多因素都会对样品的代表性造成影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将会对最终的检测结果造成严重影响;除此之外,样本化学需氧量检测还会因加入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反应溶液的酸度,反应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催化剂的有无而获得不同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S].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2版.
[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上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3]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中国环境保护标准汇编水质分析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
版社,2001.
[4]《新编环境监测技术与执法全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