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IL-17及IL-8的表达研究
白介素17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白介素17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作者:荚琳琳季必华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08期【摘要】IL-17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其来源及其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深受人们关注。
它是IL-23、RORγt等细胞因子作用Th17后产生。
它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等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参与了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的慢性感染过程,与疾病活动性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IL-17;细胞因子;皮肤病白介素17(IL-17)最早是由Rouvier等人于1993年在激活的噬齿类的T细胞杂交瘤中发现的[1]。
近年来它逐步成为人们探讨的热点,尤其是在发现它参与人体固有免疫之后。
它和相关的细胞因子在免疫相关性疾病[2]和慢性感染过程[3]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多种皮肤科疾病。
1 IL-17的来源和作用IL-17主要是由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分泌[4],Th17在白介素23(IL-23)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IL-17[5],同时巨噬细胞、NK细胞[6]以及树突状细胞[7]都够能产生。
它可以刺激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分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8]。
有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的皮损中有大量IL-17 分泌型的树突样表皮 T 细胞(γδT细胞)浸润。
而且γδT细胞在IL-23和IL-1β联合刺激下可产生大量的IL-17。
实验发现真皮中的γδT细胞都是表达CCR6的细胞,不表达 CD27,不分泌γ干扰素,是只分泌IL-17的T细胞;在体外实验中IL-23可以刺激真皮γδT细胞增生,产生大量的IL-17;但脾脏中的γδT细胞在IL-23的作用下却无明显的增生反应[9]。
IL-17细胞因子家族包括6个成员,分别是IL-17A~F,它们通过白介素17受体(IL-17R)复合物参与炎症反应,通常所指的IL-17即IL-17A[10]。
IL-17可以诱导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白介素6(IL-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CXCL1、CXCL2、CCL20等。
成人特应性皮炎外周血IL-4、IL-10、IL-17、总IgE、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

成人特应性皮炎外周血IL-4、IL-10、IL-17、总IgE、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成人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完全清楚。
近年来,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在特应性皮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细胞因子及免疫指标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体内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中外周血中的IL-4、IL-10、IL-17、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等因子被认为是疾病严重程度的潜在指标。
本文旨在通过对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外周血中IL-4、IL-10、IL-17、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本研究选取了60例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外周血样本,并测定IL-4、IL-10、IL-17、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
同时,根据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IL-4是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研究发现,IL-4的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IL-4的水平越高,疾病越严重。
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IL-4在特应性皮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IL-10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与IL-4类似,IL-10的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IL-10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促进炎症反应的控制,参与了特应性皮炎的病理过程。
此外,IL-17是一种炎性介质,在特应性皮炎的发展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研究发现,IL-17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IL-17的增加导致炎症反应的增强,进而促进特应性皮炎的发展。
另外,我们还发现外周血中总IgE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总IgE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其水平的升高与特应性皮炎的发展密切相关。
总IgE的增加可能是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和免疫反应的增强所致。
最后,嗜酸性粒细胞在特应性皮炎的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IL-17与痤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2023

IL-17与座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2023白细胞介素17新突破。
座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性皮肤病。
近年来座疮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范围也越来越广。
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雄激素水平、皮脂分泌过量、毛囊角化过度、座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Cacnes)定植等因素有关。
大量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z IL-17)参与座疮发病过程。
IL-17等Thl 7通路相关细胞因子在早期座疮病变中显著表达。
一、IL-17 概述IL-17是Thl 7细胞产生的标志性细胞因子,最早发现于1993年。
IL-17 细胞因子家族包含6种结构相似的细胞因子,即IL-17A-F ,且除了Th17 细胞外,肥大细胞、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也可以分泌IL-17o目前认为IL-17在抵抗细菌和真菌入侵,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肥胖和肿瘤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IL-17 结构:IL-17家族的第一位成员IL-17A最初被命名为CT-LA8 ,它与一种嗜T细胞疱疹病毒开放阅读框具有同源性,其3 '非翻译区(3 'UTR)中存在一个富含腺苗-尿昔的不稳定序列,并能诱导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通过对同源基因的筛选,进而发现了IL-17B、IL-17C、IL-17D、IL-17E(又称IL-25)和IL-17F o这些细胞因子中富含半胱氨酸结褶皱结构,类似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I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z PDGF)oIL-17的来源:研究发现朗格汉斯细胞可以处理释放到滤泡中的免疫原性 C.acnes蛋白,然后通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s2,TLR2)将这些抗原呈递给局部淋巴结的CD4+T细胞。
C.acnes抑制Thl细胞分化,刺激CD4+T细胞分化成Th 17细胞,分泌大量的IL-17o IL-17可以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
儿童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和总IgE水平的相关性

儿童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和总IgE水平的相关性张媛;王慧丛;颜敏【摘要】目的:明确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和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参考SCORAD评分法评估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并检测特应性皮炎患者及55例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以及特应性皮炎患者总IgE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16.13±6.68)ng/mL低于对照组(19.81±8.2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CORAD评分,特应性皮炎患者中33例为轻度、20例为中度,7例为重度.轻度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为(18.69±7.01)ng/mL,高于中度(12.81±4.3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与SCORAD评分之间有显著负相关(P<0.05).IgE水平与SCO-RAD评分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AD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A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9(035)002【总页数】3页(P86-88)【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疾病严重程度指数;25-羟维生素D;IgE【作者】张媛;王慧丛;颜敏【作者单位】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东营,257000;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东营,257000;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不明。
通常初发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
该病为慢性经过,大部分患者病情迁延至成年,也有部分患者成年发病。
维生素D(vitamin D, VitD)是脂溶性维生素,主要由皮肤产生,在骨生长、钙磷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8 mRNA的表达及意义

・
短 篇 论 著
・
特 应性 皮 炎 患者 皮 损 内 I一 R A的表 达及 L 8m N 意 义
夏卫 中 , 李常兴 胡斌 ,
乙醇 , 空气或真 空干燥 5~1 i, D P 0mn 加 E C处理
水溶解 R A, 8 N 一 0℃保存备用 。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1 Q 00生
12 2 R A样 品鉴定 . . N
光部位瘙痒性皮损 组织 , 皮损组织 均为 3天 内新
发 皮 损 ; 中男 1 其 1例 , 1 女 1例 , 龄 l 年 8~3 6岁
非常复杂 , 可能与免疫 学异常、 遗传 、 感染 、 环境 因 素 、 型超 敏反应 和 T lT 2细胞 亚群 失衡 等有 I h/ h
关¨ 4 。有研究结果 显示 A J D患者 外周血 白细胞
( . 东 东 莞 石 碣 医 院 皮 肤 科 , 东 东 莞 5 30 ; . 莞 市 慢 性 病 防 治 院 皮 肤 科 , 东 东 莞 1广 广 200 2 东 广
53 0 ; . 2 08 3 中山大学达安基 因诊断 中心 , 广东
广州
50 8 ) 10 0
[ 要 ] 目的 : 摘 探讨特 应性皮 炎 ( D 患 者皮损 内 白细胞 介素 8 I- ) A ) (L8 的表 达及 其 临床 意义 。方法 : 采 用荧 光定量 聚合 酶链 反应法测 定 2 例 A 2 D患者 皮 损 内及 2 例 正 常对 照者 皮肤 内 I一 R A 的定量 0 L8m N
( 平均年龄 2 . 35岁 ) 2 ;0例正 常对照者 皮肤 为本 院美容外科手术切除的非 曝光部位正常组织包括 躯干 、 皮 , 中男 1 包 其 0例 , l 女 0例 , 年龄 1 6~3 8 岁( 平均年龄 2 . 4 5岁 ) 其年龄 、 , 性别 与 A D患老 具有可 比性 。A 患者 病 情 严 重 程度 评 分 采 用 D E S [ 对 患 者 进 行 评 分 。患 者 E S A I7 1 A I评 分 为 ( 19 ± .4 分 。 1.6 6 1 )
特应性皮炎的细胞、皮肤模型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特应性皮炎的细胞、皮肤模型构建方法研究进展邵钲超,魏明镜,万昊悦,王奕恒,陈文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南京210006摘要: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皮屏障破坏和辅助性T细胞2免疫反应失调被认为在该疾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体外疾病模型已成为研究AD越来越流行的方法,最简单的模型是单细胞培养模型,可揭示不同细胞类型在AD病理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节网络和信号通路,有助于理解AD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二维共培养模型将不同类型的细胞在二维培养基质上共同培养以模拟表皮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三维模型则提供了更为复杂与真实的生理环境,在三维空间中模仿人类皮肤特征,再现细胞因子与药物在真实皮肤组织中的输送和分布。
随着对神经—免疫—皮肤相互作用在AD炎症反应中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一种芯片上皮肤系统装置正在开发中。
目前还没有一种体外疾病模型能够完全模拟AD的整体特征。
在进行AD相关研究时需要考虑多种可用模型优缺点的平衡。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皮肤模型;细胞模型;芯片上皮肤;人体皮肤等效物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08.028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08-0111-05特应性皮炎(AD)是由辅助性T细胞2(Th2)驱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为充分了解其炎症过程,研究者们常选用小鼠、豚鼠、犬等动物作为实验对象。
目前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自发性AD模型、致敏剂诱导AD模型及基因方法建立AD模型,但都无法避免动物和人类在解剖、生理和免疫系统方面的差异[1-2]。
尽管动物模型能够模拟AD的一些特征如皮肤炎症、角化异常和免疫细胞浸润,但可能无法完全模拟AD的过敏性变态反应的复杂性和慢性过程。
此外,由于药物代谢差异,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的药物效果未必能准确预测人体应用效果,导致研究成果的转化性较差。
特应性皮炎的免疫学发病因素研究进展

Thl/Th2失衡及 抗原 提呈 细胞 的功能 亢进是 AD发 生的 免疫学基础 。急性期 Th2细胞 主导 ,活化产生 IL一4、IL一13、 IL一31等 细胞 因子诱 导 B细胞 产 生 IgE,后 者 与肥 大 细胞 、 嗜酸性粒 细胞 结合 ,令 机体处 于致敏状 态 ,IL一4、IL一13抑 制 兜 甲蛋 白和 内披 蛋 白的表达 ,引发 AD。 白介 素在 AD发 生 发展 中发挥重要作用 。 1.1 白介素 一4、白介素 一l3、白介素 一17 IL一4能极化 Th0 向 Th2分 化 ,并 抑 制 Thl细 胞 产 生 ,导致 Thl/Th2失 衡 而 产 生漂移 ,引起 AD。研究 显示 ,AD患者外 周血 的 IL一4和 IgE水平 明显 高于正常健康人群 ,IgE水平与 AD的严重程 度 呈 正相关 ,新 生儿脐带 血 IgE水平可 以作为筛查 AD的标 准 之 一 。高表达 的 II,_4会 导致 患者皮 肤屏障功 能受损 ,抑 制 中间丝聚蛋 白(FLG)的表达 ,从而影响皮肤屏障的完整性 , 同时 ,有研究表 明 ,IL一4还会 降低 FLG2和FLG样蛋 白的表达 , 后两者 也是 皮肤屏障的构成因素.3I。IL一4减少半胱天冬酶 一14 的表达 ,阻碍 FLG降解成 为天然保 湿 因子 (NMF)的途径 , 从而改变皮肤微环境 ,影响皮肤屏障功能。除此以外,IL一4 还会降低屏障中脂质的合成,使皮肤脱屑 ,经皮水分丢失量 (TEWL)的 增 加 ,加 重 AD。IFN一_y和 IL一4分 别 是 Thl、 Th2细胞 的特征性细胞 因子 ,人 自然杀伤 T细胞能 够分泌大
基 金 项 目 :浙 江 省 中医药 科学研 究 基金 (2017ZB037) 作 者 单位 :310053浙江 中 医药 大学第 一 临床 医学 院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综述.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朱晓娜(综述)夏宇(审校)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518000通信作者:夏宇,Email:xiayu790921@sina*com【摘要】特应性皮炎是复杂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儿童症状较成人轻,但其发病率髙且易反复发作,可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属的身心健康。
既往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多局限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故不适于儿童。
随着对发病机制的深人了解,越来越多侧重于靶向特定细胞因子或其受体以干预炎症通路的新的治疗方法被发现及应用,该文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优化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儿童;治疗;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基金项目:深圳市三名工程项目(SZSM201812002);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深圳市配套建设经费)资助(SZGSP012)DOI ; 10. 3760/cma. j. issn. 1673-4408.2021.05.010Progress in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topic dermatitisZhu Xiaona,Xia Yu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Shenzhen Children’s Hospital,Shenzhen 518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Xia Yu,Email:xiayu790921 @sina com【Abstract 】Atopic dermatitis is a complex chronic,relapsing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ldren is usually less severe than in adults, but it is with a high incidence and is susceptible torelapse. Therefor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y maybe seriously affected. In thepast, the treatments of atopic dermatitis have been limited to glucocorticoids and immunosuppressants. It is unsafe for children because of their toxicities. With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pathogenesis, more and morenew therapies that fcx:us on intervening in the inflammatory pathway by targeting specific cytokines or their receptors have been found and appli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to providenew insights for the optimal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Key words】Atopic dermatitis; Children;Treatment;Biologies;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Fund program:Shenzhen's Sanming Project (SZSM201812002) ;Shenzhen Fund for Guangdong Provincial High-level Clinical Key Specialties (SZGSP012)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408.2021.05.010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 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反复湿疹、剧 烈瘙痒及皮肤干燥,多见于2 ~ 10岁,该疾病影响 20% ~ 30%的儿童和7% ~ 10%的成人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peripheral blood in the patients wi th atopie dermatitis of children.study t he pat hogenesis in t he AD patients. M ethods Per ipheral blood was obtained from 60 patients with AD of children and 30 children as a control by
特应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AD)是 以皮肤干燥 、反复 发 作伴严重皮 肤瘙痒为特征 的慢 性炎症 性皮 肤病 ,其患 病率 呈 逐年 上 升 趋 势。据 统 计 ,在 工 业 化 国家 儿 童 发 病 率 高 达 15% ~30% ,其 中 50% 一80% 的 AD患者 可能伴 发过 敏性 鼻 炎或过敏性 哮喘… ,严重影 响患 儿身 体健康 和生 活质量 。 目 前对 AD发病 机理 尚不 明确 ,辅助 性 T淋 巴细 胞亚 群 比例失 衡 可 能 是 AD发 病 中 的 一个 重 要 环 节 或 始 动 因 素 。Thl7细 胞 是一种新发现 的 CD4 T细胞 亚群 ,可通过高水平 分泌效应性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 素一17(interleukin-17,IL一17)诱 导多 种前炎 症细胞 因子和趋化 因子在炎症 性皮 肤病 中发挥 重要作 用 ]。 体 外 实 验 证 明 J,IL一17是 最 强 的促 角质 形 成 细 胞 免 疫 活 性 的 刺激因子之一 ,它能诱导正 常角质形成生成粒细胞/巨噬细胞 集落刺激 因子 (GM—CSF)、趋 化 因子 (CXCL)10、血 管 内皮 细 胞生长 因子 (VEGF)、TNF、白细胞介 素.8(interleukin.8,IL.8) 等 ,诱导 朗格汉斯细胞及皮肤 树突状细胞活化 ,从 而促进炎症 的发生 和发 展 。本 研 究采 用双 抗体 夹 心酶 联免 疫 吸 附试 验
情 金 玲
【摘要 】 目的 检测儿童 特应性 皮炎 患者外 周血 白介素一17(1L一17)及 白介 素一8(IL-8)的表 达水 平 , 探讨 其在儿童 AD发病机制 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双 抗体夹心 酶联免疫 吸 附试 验 (sandwich ELISA)检测 6O例儿 童 AD患者 外周 血 IL—l7、IL-8的表达情 况 ,并 用 SCORAD评分 标准判 断 AD患者 病情严 重程 度 。 3O例性 别 、年 龄匹配的健康儿童作 为对照组 。结果 AD组 患者血 清 IL一17的表达 为 (35.71±1.78)Pg/
sandwich enzyme.1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andwich ELISA);with matched gender and age in both groups.
And tlleir relationship wi th AD disease severitv were analyzed.AD disease sever ity scored w i th SC0RAD cr iter ion. Results The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IL一17 in the patients with AD of children (35.71±1.78pg/m1) was
【关键 词 】 特应性皮 炎 ; IL一17; IL-8
Expression of iaterleukia-17 and interleukin-8 in peripheral blood children in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 at itis FU 硒 ling. Dermatology Department,MCH Hospita1 Dongguan.Guangdong 523000 China.
TrIl,高于健康对 照组 (24.22±6.02)pg/ml,差 异有统计 学 意义 (t=3.66,P<0.05),且 与 SCORAD得 分呈 明显 正相关 (r=0.646,P<0.05);AD组患者血清 IL,8的表达 为(69.90±7.78)pg/ml,明显高 于健康对 照 组 (34.07±13.04)pg/ml,差异有统 计学 意义 (t=4.72,P<0.01),且与 SCORAD得 分 呈显著 正相 关 (r= 0.683,P<0.05)。结论 儿 童 AD患者外周血 IL一17、IL-8过度表达可能参与 了 AD的发病机理 。
expression level of IL一17 and IL-8 in peripheral blood plays t}le important role in t he pat hogenesis of AD.
【Key words】 Atopic dermatitis: Interleukin一17: Interleukin-8
significant ly higl】er than the healthy controls(24.22±6.02pg/m1) (t=3.66,P <0.05)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 th SCORAD score in AD (r=0.64 6,P<0.05).Th e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IL.8 in the patients witIl AD(69.9O±7.78pg/m1)wfl8 sign 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hea lt hy controls(34.07±13.04pS/m1)(t=4.72, P<0.01)and positively corelated with SCORAD score in AD (r=0.683,P <0.05).Conclusions The high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学 报 2015年 第 36卷第 12期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of Medicine,2015,Vo1.36,No.12
儿 童 特 应 性 皮 炎 患 者 外 周 血 IL.17及 IL一8的 表 达 研 究
· 1747 ·
. 经 验 交 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