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家的地太干净,俺的鞋子太脏,还是脱掉鞋子,赤脚进公家的厕所好了。

”60多岁的民工易师傅在湖南株洲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所在地火炬大厦附近干活,一时内急,到大厦里上厕所。

因为鞋子太脏太旧,怕弄脏干净的地面,便将鞋脱下,放在厕所外面。

他说:“不能太给公家添麻烦,让我进来免费上厕所,已经十分感激了。

”鞋子的照片和易师傅的话被路过的李先生发到网上后,众多网友大呼感动。

但也有一些网友质疑:民工兄弟上趟公家厕所,需要如此感激吗?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要学会感恩碧水对青山心存感恩,故将其映入自己明澈的心中;江海对溪流心存感恩,故以澎湃的掌声迎接他们的到来;绿树对大地心存感恩,故将落叶变为大地的滋养。

我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跟许多高大的树木相比我很渺小。

但我对着个世界心存感恩,因为我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生命。

我会和其他树木一样,享受着大地同样的养料;感受着太阳平等的爱抚;接受着雨露一样的滋润。

虽然我知道有些东西并不是因为我而存在,但也给我带来了同样的欢乐。

我为世界增加了一丝绿色,我的生命也就有意义了。

带着忧愤的生活,是一种人生。

带着感恩的生活,也是一种人生。

同样的一段人生我选择了后者,因为我对着个大千世界心存感恩。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玉树临风,但有年轻善良的心。

没有高贵的出身和万贯的家产,却有奋发的激情和向上的斗气。

上帝对每个人是公平的,即使你再渺小,再卑微,只要你付出你的努力,就会拥有属于你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心存感恩你会发现鸟儿为你歌唱;花儿为你绽放;微风为你而起。

盲人阿炳,一生奔波流浪,杨荫浏读懂了他的音乐;读懂了他的思想;读懂了他的心声。

阿炳无比感激,开掘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心泉。

于是一曲“二泉映月”便永远涌流在后人的生命和生活中。

著名外国作家海伦,自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可她却说他发现了生命的美好。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年秋期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

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渐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

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

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

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

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街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以维持公共工程及防御的需要。

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

2018年春期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年级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

如何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在当代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深刻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儒、道、禅为一体的思想系统,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要想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就需要对它的思想体系进行学习和理解,因此教育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立青少年去学习四书五经、古典诗词等国学经典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举措。

但是不能让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成为一种形式主义一一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背诗而背诗,这与让中国传统经典走进教育的真正目的-一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本末倒置的。

只有通过教育让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内化于心,才能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把握住其精神内核。

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而中国传统艺术可以说是其最集中的表现形式。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不论是昆曲、京剧,还是黄梅戏、河北梆子,其化妆、服裴、语调、唱词、步法无不体现着中国特色,这与以欧洲歌剧为代表的外国戏曲艺术明显不同。

中国的水墨画使用宣纸、毛笔、墨汁,讲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追求在一幅有限的画境里觅得无限的天地,这与西方油画的画布、笔刷、颜料等工具以及将绘画当做科学从而追求客观、逼真的传统绘画态度也大相径庭。

中国书法更是发展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成为世界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的精华。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缺少传统艺术。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上,还应身体力行,落实到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行为范式”。

炎黄子孙在华夏文地躬耕多年,已形成许多对自然和生活的认识。

2018最新试题资料-棠湖中学高2018级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棠湖中学高2018级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棠湖中学高2018级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棠湖中学高2018级高一语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棠湖中学高2018级高一语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5 c 棠湖中学高2018级期中测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一卷(36分)
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沧桑寥廓钮扣船蒿(gā)创(chuāng)伤踟蹰(chí chú)B.戮力忤逆喝采卮(zhī)酒彘(zhī)肩忸怩(nì)
c.白壁佝偻干燥涟漪(ǐ)霉菌(ūn)绮(qǐ)丽
D.蝉联巅秋毫刀俎(zǔ)草茎(īng)夜缒(zhu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冬季之后,H1N1甲型流感在全球呈现急剧蔓延之势,真是令人长歌当哭。

B.钱钟书博闻强记,无论是学创作还是理论研究都堪称一代大师。

c.昨天的故事,今日的历史。

纵是时代变迁,但那些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英雄的身姿与背影,却永远清晰地印刻于我们的记忆深处。

D.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10月31日在京逝世,噩耗传,谭老师不能自已,当即赋诗一首,钱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是站在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全局,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B.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表演告诉我们示弱,有时候不仅仅是软弱的表现,而且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 2019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一、课内有关知识点(本题21 分)1.(本题 3 分)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游说 (shu ì)不行不语(yǔ)美姬(ī)飨士卒(xiǎnɡ)B.鲰生 (z ōu)从百余骑(ì)戮力(lù)奔驰(hì).卮酒 (zh ī) 按剑而跽 ( ì) 刀俎 (z ǔ) 参乘 (sh ènɡ)D.瞋目 (h ēng)目眦尽裂(zì)彘肩(zhì)樊哙(kuài)2.(本题 3 分)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先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解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

B.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固然反应的是现代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但因为采纳的是古体诗的形式,所以这种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诗人在《雨巷》中创建了一个丁香同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迪,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的愁心。

D.《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不是是对生活的详细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怀形象。

3.(本题 3 分)以下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顷之未发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进出与特别也④因击沛公于坐,杀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⑥臣请入,与之同命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⑧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⑨秦之遇将军,堪称矣⑩闻大王存心督过之A.①⑨/②⑩/③⑤/④/⑥⑦⑧ B .①③/②/④⑤/⑦⑩/⑥⑧⑨.①/②/③⑤⑨/④⑥⑩/⑦⑧ D .①③/②⑩/⑤⑧/④⑥/⑦⑨4.(本题 3 分)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同样的一项是:()A.取之百金 B .大王何操.若属皆且为所虏D.使毕使于前5.(本题 3 分)以下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共其乏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因击沛公于坐B.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距关,毋内诸侯.沛公奉卮酒为寿昼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要项伯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令将军与臣有郤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6.(本题 3 分)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敢以烦执事执事:对对方的敬称B.若舍郑认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款待过客的主人.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失其所与,不知与:赐予的7.(本题 3 分)以下各句中词类活用同样的一组是()A.①群臣怪之②项伯杀人,臣活之B.①发尽上指冠②樊於期乃前曰.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②阙秦以利晋D.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范增数量项王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现代阅读(本题 12 分)阅读下边的字,达成后边各题。

2019届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9届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9届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中国文学的历史来看,中国的文学也有审美追求,但不管是理论家还是中国文学的作者,从来不曾认为文学是为审美、为文学的,而是更多地将文学当作了一种生存的方式和手段,绝大多数具有明确的功利目的性。

中国文学也因此形成了生活化的本质特征。

这主要表现于下列几方面。

一、以文求官。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以文求官的传统。

战国策士游说君主,阐述政治、外交主张,以谋取职位。

这游说之辞整理成文,便是《战国策》中的文章。

当时也有不少策士并没有向君主面陈己见,而是通过书信对君主进行游说。

汉代自司马相如因《子虚赋》而见知于汉武帝,作赋以求仕进便屡见不鲜。

六朝受士族情趣的影响,历代帝王都喜爱文学,故献诗以求仕进亦不在少数。

自隋朝开始,科举制度通过诗文选拔官员,由此产生了士人以诗文备考的行为。

如白居易《策林序》说自己为应举,曾和元稹等在华阳观“闭门累月,揣摩当代之事,构成策目七十五门”。

唐代之后,这种备考行为更为普遍。

二、以作诗文为官员职守。

中国古代,士大夫首先是以官员的身份活跃在社会之中,故向帝王陈言献策,以文学来歌功颂德,进行讽刺和教化,也是他们职责所在。

中国古代的文体中,官员写作行政公文类文章是必不可少的,诸如奏、议、章、书、表,等等。

2018最新试题资料-四川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四川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四川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
答案)
5 c -畲族歌舞及闽剧进校园活动在台湾华夏科技大学举行,将传统戏曲以朝歌夜弦的形式展示于台湾学子眼前。

③“冰花男孩”事所激荡起的涟漪,绝不应止于对迅速行动的欣慰,事后的反应再迅疾,也比不上未雨绸缪得精准。

④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发掘“找寻”的内在动力,使和广大读者如胶似漆,让城市印象更加丰满突出,给人影像及字双重感动。

⑤作为中国表演艺术的殿堂,国家大剧院坚定化自信,荟萃中外化精品,吸引世界知名院团、艺术家纷至沓,成为中外化交流的巨大平台。

⑥在60年的岁月里,乌兰牧骑涌现出了德德玛、拉苏荣等一批优秀队员,他们让草原歌舞陈陈相因,奉献出《顶碗舞》等艺术精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导致我国许多传统手工技艺大量流失,而匠人身上那种似乎是与生俱的“匠人精神”,也渐被世人甚至是工匠遗忘。

B不论从专业程度、品质规模还是关注范围看,视频网站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在短期之内都不可与卫视播出的影视剧、综艺节目相提并论。

c为防止扬尘污染,环保局要求工地对建筑垃圾采取严格的防尘措施,并要求所有未采取湿法作业的拆迁工地全部停止施工处罚。

D朝鲜2月7日宣布利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美国、日本和韩国纷纷指责朝鲜发射卫星是没有道理的,将造成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不稳定”。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关于“路”,古往今来很多人有不同的多感受和思考。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苏轼说: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王安石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对于“路”,你有什么思考?综合上述材料中的两句或几句,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答案】

眼前,大路小径交错,如一张令人迷惘的网,而人人都得走过这张网。

路在脚下延伸,网住了芸芸众生,行走于其间,是迷茫,是困惑,还是豁然而奋勇前行,取决于你的人生抉择。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日未落叶苍茫。

”是谁道着无边的痛处游走于海南的风景之间?是苏轼。

这一代文豪,被贬于海南,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生活,艰苦条件令人畏惧。

然而面对这么艰苦的生活,苏轼并没有失望,他亲自带领海南人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人们因喝咸滩积水而常年患病的问题。

当然,作为诗人,文学家,苏轼最大的成就是为当地培养了许多人才,改变了海南的教育史,据史书记载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中举者姜唐佐和第一个进士符确,就是苏轼精心培养的弟子。

苏轼的一生,一贬再贬,但他从来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把被贬谪的悲惨以及旧党的陷害甩在背后。

路就在自己脚下,苏轼用行动诠释了逆境中只要乐观旷达,就能走出照样多彩的人生路。

而面对逆境与脚下未知的路,不是谁都能洒脱无羁的。

季羡林先生来到这网前,先是迷茫叹息,之后又奋勇向前。

季羡林在文革时期,对反革命思想从盲从到醒悟。

他也遭到了批斗,被关进了牛棚,那是他也想过放弃,在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来获得解脱。

就在他想自杀时突然被一群人拉出去抽了几十鞭,然而就是这一抽,让季羡林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只要是活着,就有希望,就能东山再起。

后来他被派去看守楼房,每天无聊至极。

他想做一件既能打发时间,又长时间干不完的事,于是他想到了翻译《罗摩衍那》。

季老每天晚上把翻译好的文章写在小纸条上,第二天再编成
一篇小故事。

季老曾打趣地说:“如果没有文革,那么2万多颂,8卷本的《罗摩衍那》是怎么也译不完的。


季羡林在这路上走过,文革的阴影并没有打垮他,而是促使他把阴影甩在背后,大步勇敢向前,用行动诠释了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道理。

每个人在一生的不同时刻都会遇到令人迷惘的前路,每个人的抉择不同,走过这路的方式也大不相同,但那路的方向永远是前方。

前方有希望,有成功,亦或是失败。

在前进中,也许会有些挫折,但这始终不会成为成功的绊脚石。

如果你失败了,时间会把一切带走;如果你成功了,时光也总会流逝。

时间永远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过去的人,过去的事,过去的一切一切都会过去。

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过去的羁绊只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成为一个影子,永远被甩在背后。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话题”的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材料是有关“路”的名言或诗句,因此作文的立意应围绕“路”展开,且要和材料中的两句或多句结合起来。

材料中屈原的诗注重的使追求过程中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苏轼诗句节选自《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此词的主旨是游子思乡的情感抒发,也是与苏轼的淡漠名利的观念相一致。

可以和苏轼的《定风波》等有关行路的诗句结合分析。

王安石的诗句注重的是行路中的艰难迷惑,在坚守中就可以迎来光明,看到希望,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结合分析。

鲁迅先生关注的是行路中追求以勇气和魄力去开创的人生境界。

几个诗句结合分析合理即可,结合教材所学,恰当联想引用,结合现实生活,得出人生感悟。

点睛: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1.善于联想。

比如话题“风”,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韩流、金庸热等等。

比如以“水”为话题的文章,你可以叙述一个停水后的故事,你可以说明水的性质、用途,你可抒发对“水”的情感,你可以议论“水滴石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可叙述“水”的童话,你可以想象说资源枯竭后地球的劫难等等。

2.化虚为实。

比如“靠”这个话题,往实处“靠”,爸妈靠科技致富,学生靠勤奋成才,运动员靠拚搏夺冠。

3.化大为小。

比如以“美景”为话题:“校园美景”“家乡美景”“心中的美景”“美景其实也平凡”。

【标题】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