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一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必备

初一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必备

初一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必备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

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步练习册语文七年级下册答案基础巩固2.⑴.属于⑵.曾经⑶.给⑷.完成⑸.名词用作动词,意思以宾客之礼相待⑹.语气助词,表停顿⑺.跟随⑻.承受⑼.最后⑽.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⑾完全⑿牵、引;拜访⒀相当⒁对……感到诧异3.A 这……的样子 B 比在到4.略5.北宋;介甫;半山;政治;文学6.D7.⑴.“扳”通“攀”,pān,牵,引⑵.①观看,观赏。

②完成。

③文采和道理④有人⑶.略。

⑷.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⑸.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⑹.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的熏陶。

⑺.如①忽啼求之②即书诗四句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⑻.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⑼.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童年的朋友》答案随文练习一、给下面的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1、(1)sì(2)shì(3)sì2、(1)fú(2)fó(3)fó3、(1)hé(2)huo(3)hè4、(1)jiào(2)jué(3)jué二、题目略。

1、(惩)罚:处罚惩前毖后严惩不贷2、敏(捷):快捷足先登捷报频传3、(困)苦:困难困兽犹斗困惑不解三、先解释,后造句。

1、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造句:略2、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造句:略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颤动:抖动、震动、震荡(2)夸耀:炫耀、显耀、标榜(3)闪耀:闪射、闪烁、闪光(4)坚固:牢固、结实、坚实(5)柔和:温和、温柔、柔顺(6)快乐:愉快、愉悦、高兴五、题目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失意主意苦痛如是重负 B.达观责任圣贤海阔天空C.毫杰趣味责备悲天悯人 D.得罪解除坟暮任重道远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分.(fèn) 赔.礼(péi) 监督.(dū) B.卸.却(yù) 循.环(xún) 悯.人(mǐn) C.契.约(qiè) 排解.(jiě) 孟轲.(kē) D.中庸.(yōng) 恩惠.(huì) 离娄.(lòu) 3.读课文《最苦与最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4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课文第4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5.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几个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树林,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

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

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

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有答案)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有答案)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济南( ) 伦敦( ) 镶边( ) 一髻儿( ) 贮蓄( )2.填空。

(1)老舍, 原名_______, 字_______, _______人。

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

作品有小说《_______》、话剧《_______》等。

(2)本文开头用了三组对比, 即通过和北平的_______, 伦敦的_______, 热带的______ _对比, 写济南的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奇迹”、“怪事”, 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上下文,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在北中国的冬天, 而能有温晴的天气,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宝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摇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 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慈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揣摩下列句子, 说说句中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天儿越晴, 水藻越绿,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 水也不忍得冻上, 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 完成5—8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七年级下册语文初中同步练习册60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初中同步练习册60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初中同步练习册60答案1、2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酝酿(rùn)抖擞(sǒu)收敛(liǎn)神采奕奕(yì)B.贮蓄(zhù)坍塌(tān)怂恿(sǒnɡ)拈轻怕重(niān)(正确答案)C.虐待(nüè)棱镜(línɡ)附和(hè)参差不齐(cēn)D.镶嵌(xiānɡ)莅临(wèi)怅然(chànɡ)咄咄逼人(duō)2、1苏轼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同为豪放派代表。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1“念奴娇”“雨霖铃”是词牌名。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1“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这句话描写的是林黛玉的体貌神态。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1一人不排队挤上公交车,众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

”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这个挤公交的人语言幽默、得体。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下列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贾宝玉:性格叛逆,鄙视功名利禄,大胆质疑程朱理学。

B.林黛玉:生得倾国倾城貌,又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史上富有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

C.薛宝钗:堪称封建淑女的完美典范,品格端方,谨言慎行,举止娴雅。

D.贾母:贾代化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小姐,后来成了贾家的最高统治者。

(正确答案)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膝盖xī懊丧sàn 荒林huāngB、稠密chóu 凫水fú蹊跷qiāo(正确答案)C、嬉笑xī恪守luò废墟xūD、璀璨cuǐ做窠cháo 沙漠mò8、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一)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一)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一)及答案17 动物笑谈一、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羞怯.( ) 小凫.( ) 麝.香( )驯.养( ) 禁锢.( ) 虐.待( )咒.骂( ) 匍匐..(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急待地来找我。

( )(2)小鸭子对母亲需索不体。

( )(3)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温训的鸟。

( )(4)它总是窜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怪诞不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相径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神采奕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________①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做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③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④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①④②③B.③①④②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5.动物的世界五彩斑斓,它们在我们尚未深知的家园里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幸去拜访它们,和它们成为朋友的。

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2)读了这幅漫画,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呢?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蟋蟀出世记法布尔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

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同步练习册鲁教版五四制答案

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同步练习册鲁教版五四制答案

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同步练习册鲁教版五四制答案1、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亘古(gèng)襁褓(qiǎng)粗犷(guǎng)美不胜收(shèng)B.炽热(chì)抖擞(sǒu)字帖(tiè)面面相觑(qù)(正确答案)C.晌午(shǎng)蓦然(mù)苍劲(jìng)弄巧成拙(zhuō)D.哽咽(yè)尴尬(gān)辐射(fú)气冲斗牛(dòu)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单选题] *泻(正确答案)照浮流3、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或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跫(qióng)音春帷(帷幕)窗扉(门)B、炫(xuàn)耀慰藉(jiè)归(回家)人C、威仪(外貌仪表)相融(róng)向(对着)晚(正确答案)D、红硕(大)霹雳(lì)虹霓(ní)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单选题]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生非异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确答案)5、1与李白并称“李杜”的是杜牧。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脉脉mò忏悔chàn(正确答案)B、狙击zǔ鸟瞰kànC、抨击pēng 发酵xiàoD、干涸hé百舸争流kě7、补全句子:意兴()然[单选题] *卬昂盎(正确答案)醠8、1介绍工艺流程一般按照工序的先后顺序逐一介绍,突出每个步骤的操作要领。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9、1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匠和百代文宗之名。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脉脉mò颤动zhàn 乘凉chéng独处chǔB、酣睡hān 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g(正确答案)C、点缀zhuì倩影qiàn 幽僻bì梵婀玲fánD、惦着diàn羞涩sè宛然wǎn 踱着步dù1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荔枝(lì)吹嘘(xū)B、奶酪(lào)珊瑚(shān)C、贮藏(chǔ)嘲讽(zhāo)(正确答案)D、渣滓(zǐ)雌雄(cí)12、1希望别人原谅自己,可以说“请原谅”,也可以说“请包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含答案)第1课《春》同步练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涨(zhǎng)起来酝酿(XXXɡ)窠巢(kēcháo)B.嫩绿(nèn)嘹(liáo)亮抖擞(sǒu)C.应和(hè)黄晕(yùn)薄烟(bò)D.披蓑(suō)朗润(rùn)宛(wǎn)转答案:B。

应为“娇”,注音为jiā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卖弄稀疏缭亮烘托呼朋引伴B.静默应和薄烟舒活抖擞精神C.蓑笠嫩绿抚摸酝酿繁花嫩叶D.润湿眨眼黄晕宛转花枝招展答案:A。

应为“卖相”,错别字为“卖弄”。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时工作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答案:C。

引号应放在“不错的”后面。

4、下面一段话的顺序已被打乱,将其还原,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案:D。

正确顺序为④③②①。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4-6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1段:花的图;第2段:雨的图;第3段:春景图。

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答案:(1)描绘了花丛中热闹的场景;(2)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春风的感觉。

3、第一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答案:可以。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鲁教版五四制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鲁教版五四制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鲁教版五四制答案1、66. 下列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单选题] *A、北冥有鱼: 冥:同“凕”,海。

B、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C、志.怪者也: 志:记载。

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扶摇:扶持摇动。

(正确答案)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遗憾浓酣B、色调协调C、娇柔骄傲(正确答案)D、意境景色3、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气喘quǎn 包裹guóB、脱缰jiāng 监视jiān(正确答案)C、抵挡dāng 怨恨yuānD、凫水fù跳跃yào4、下列中括号内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油[腻](nì)[嘟]囔(dū)[腊]肉(là)B.[肿]胀(zhǒng)[沸]腾(fèi)[孥孥](nú)C.锅[铲](chǎn)[搁]置(gē)[栗]子(sù)(正确答案)D.[唾]沫(tuò)[焖]饭(mèn)[奈]何(nài)5、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句与原文不一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平庸yōng 携带xié(正确答案)B、沐浴mò诱惑huòC、嘈杂záo 揣摩chuāiD、萎缩wěi 热忱shěn7、1. 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单选题] *A.皎洁扶植震耳欲聋出类拔萃B.晦暗阻碍暴风骤雨五彩斑斓C.雄辩挑剔相辅相成名副其实D.偏僻家眷轻歌慢舞霓裳羽衣(正确答案)8、保尔·赖特等认为锻炼在动物游戏中的意义是最主要的。

下列哪一项不是“自娱说”否定“演习说”的论据()[单选题] *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同步练习答案1,答案:一、1、shèn,máo,yōng,bǐ,tì,hǎn,dǐng,qí,záo2、C3、①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回忆早年生活《呐喊》、《彷徨》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伏;窜;缠络;臃肿。

4、①一个“可”字表达了儿童对下雪天的喜爱之情。

②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离开百草园时的无奈和恋恋不舍之情。

二、1、详写的是:泥墙根一带,略写的是:整个园景。

2、空间,低,高;高,低3、单是┈无限趣味。

4、你人,比喻。

5、要求言之有物,表达准确。

6、排比、拟人 7、不好。

因为加黑字表示推测,如果去掉,语气就变成非常肯定,不符合当时儿童的心态。

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lí pǔ zhǔ zhà 惰涨檐簪 2 (1)再三嘱咐(2)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3)什么时候以前(4)这里指起床3.(1)《城南旧事》,林海音(2)爸爸种的夹竹桃花垂落了,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我已经长大了,插叙4、(1)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好弟弟和妹妹”暗示爸爸病重,将不久于人世;“今天早晨妈妈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病情的担心;“我好象怕赶不上什么似的”是爸爸去世的一种预感;最后写夹竹桃“垂下好几枝”暗示爸爸去世。

(2 )我迟到了那段“爸爸气急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在空中一抡,发出咻咻的声音”将爸爸打我的动作写得很细。

有爸爸生气时打我的动作描写:拖、倒转来拿、抡;有打我时藤鞭“咻咻”的声音,写出爸爸的严厉。

5、起因:下雨天,我早晨醒来迟了不想去上学。

经过:爸爸用鸡毛掸子打我,把我赶到学校,又为我送夹袄。

结果:从此以后,我每天早晨很早到学校等校工开门。

6、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爸爸的严厉慈爱7、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参考:①“我坐在放下雨蓬的洋车里,一边抽抽嗒嗒地哭,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

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还发着热”这句好,因为这个句的一些细节描写,把我被鞭打后的状态写得淋漓尽致,从中体现了爸爸的严厉、凶狠,也照应了后文爸爸为我送花袄和钱这几句话,体现爸爸对我既严厉又慈爱的特点;②爸爸气极了一段写得好,因为作者连用了几个动词“拖”、“看”、“抄”、“抡”把爸爸打我的情景写的具体生动,体现了爸爸的严厉。

③“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这几句写得好,“猛”字写出了“我”不确定是谁,急切地想知道窗外的是谁时的动作,末句的感叹号体现了我知道是爸爸后的惊讶心理8、参考:我觉得父亲的教育方法是对的,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

”因为这次,“我”做得很过度,居然只因下雨,又太晚醒来了这个点小事就懒在床上不起来,被父亲打也是应该的。

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讲道理的方法呢?”道理也是要讲的,并不是每次做错事都要打,而是要耐心教育,但是像不去上学这件事实在不应该,父亲是为孩子的做法着急,父亲打孩子是因为爱孩子,为了孩子长大成才,只有“狠心”的父亲,才能教出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

9、以后真是神了,我的统计学成绩竟然次次得 A!因为“我”得到鼓励之后以为自己真的有这方面的天赋,我用心学习,成绩就好了。

10、从激励的重要作用方面去答题。

11、急切地、焦急地、不解地、吃惊地瞪得出奇地大、闪着泪光(注意与眼睛的搭配)12、今天是你的幸运日!13、对几何缺乏天分,就可能在统计学上拿A。

不存有,这是老师为了鼓励我而故意编出来的一个说法,目的是树起我的信心,让我学好统计学。

14、心理学教授。

因为他善于把握推测人们的心理,还善于用心理学的原理去开导别人。

15、(1)商品质量上乘,种类繁多。

(2)祝愿顾客健康长寿。

(3)在文体生活中寻找精神快乐。

《邓家先》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及使用1.jià zǎi xiǎn xiào chóu zhì2.5. 泣鲜愧毕喻孺裹瘁6.回忆性人生经历伟大贡献7.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说的是诸葛亮,关于他的故事还有“舌战群儒”“七擒孟获”等。

二、课内精读课内语段一8.邓稼先与奥本海默9.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10.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11.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合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2.主要工作是研制成功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他的工作使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日子。

课内语段二13.B14.顶天立地不怕牺牲献身祖国。

豪壮热情歌颂15.作者用这首歌来歌颂邓稼先的那种献身精神,是对他为祖国国防屡建奇功的赞美,也是对他为中国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命运的贡献的真实写照。

16. 这句话是说邓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不是普通的签字,这签下去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名声和地位,邓稼先的手能不颤抖吗?这个问句包含了作者对邓稼先的钦佩和哀思。

17.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高尚人格。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邓稼先是一个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人。

邓稼先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邓稼先是一个为人忠诚纯正的人。

邓稼先是一个具有超凡创造力的人。

邓稼先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邓稼先是一个果敢、坚定,具有领导才能的人。

三、课外拓展阅读18.hã tī jīng bǐ19.一位母亲带着小女儿到贫穷落后的农村体验没有水的感觉。

20.现实生活中父母大多给子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这位母亲却带着女儿到贫穷的地方去体验生活,所以说她特别。

21.语言描写,天真、幼雅。

22.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有。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协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23.教育父母要给孩子以磨炼。

教育人们要尊重和协助生活条件不如自己的人。

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Ⅴ.一.1.C 点拨:A项“锲”应读qiâ; B项“弥”应读mí,“校”应读jiào ; D项“赫”应读hâ,“斗”应读dǒu2.A 点拨:B项中“霄”应为“宵”;C项中“郝”应为“赫”;D项中“ 迴” 应为迥,“即”应为既3.B 点拨:“会”的意思为“集中”4.D.点拨:注意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5.(1)比喻(2)比拟(3)比喻(4)反复点拨:比拟分拟人和拟物,“望闻问切”这种比拟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6.(1)记叙(2)描写(3)描写(4)议论抒情点拨:要充分体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

7.(1)√ (2)╳ (3)√ (4)√ (5)√ 点拨:本文的体裁不是人物传记,是一篇很精粹的散文。

二.1.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来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点拨:本题要求从整体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要点。

2.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仅仅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后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得过渡十分自然。

点拨:要深刻领会过渡句的使用及其作用。

3.这篇文章是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写的,精炼、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文章的语言风格,有它自己的特点与妙处。

适当用一点文言词可使文章精炼,增加语言的味道。

至于文章气势盛,好像大呼小叫,这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正合适。

闻先生是一个刚性人物,富于阳刚之美。

三.1.承上启下(过渡)说做2.宣传民主,反对独裁;起草政治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在李公仆追悼会上痛斥敌人;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点拨:思考文章的立意与选材,即这部分文字根据中心选择了哪些事情。

3.1.(1)闻一多最初只在昆明的青年中宣传民主。

(2)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誓与*拼死一战的决心。

点拨:要善于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4.不矛盾。

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

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点拨:后者的“说”,实际上就是“做”。

因为当时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口说,“说”与“做”是统一的。

5.“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先生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笃行务实,勇于牺牲。

四.1. * 特务们革命人民2.排比对国民党*的痛恨3.李公仆本人像李公仆一样的革命者革命力量必定越来越大4.D.5.C.6.对革命人民战胜*、争取民主自由的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7.闻一多先生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他积极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是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学习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点拨:要重视对比阅读、注重知识迁移,提升阅读及分析水平。

五.1.D.点拨:D句中在这个位置停顿,用了逗号,就表示两个小分句是并列关系,从表达的意思上看,前一句说“欢迎“,后一句又说“不欢迎”,究竟是欢迎还是不欢迎?令人费解,表意不明确。

2.B 点拨:A 句属于搭配不当,“唱着”和“歌声”不能搭配在一起;C句属于成分残缺,应在“仿佛把我”的前边加上主语“它”;D句属于分类不当,因为“广大班主任老师”也是“教育工作者“。

理解、修改病句,考查的是理解和使用语言的水平,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它占有一席之地,理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六.1.这两个“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的意思。

2.这里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没有说”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3.本句中的“说”,是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的揭露和斥责,不但是“言“,也是“行“。

点拨: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

探究这种语言现象,是提升阅读和表达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1.示例:担负的任务:搜集“名人读书的名言”,编辑《名人读书名言》,办“名人读书经验”墙报,讲“名人读书故事”,策划或主持读书报告会,报道同学们课外阅读情况等。

点拨:开放性题目,除上述6项外,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

完成情况:点拨:写出完成的数量或结果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