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原因和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2 农 村义务 教 育供 给 质 量 差 。一直 以来 , 国 . 我 城 市 义务教 育供 给 者 与农 村 义务 教 育 供 给者 不 同 ,
产、 生活共同所需 的具有一定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的产 品或 服 务 。2实 践 证 明 , 加农 村 公 共 产 品供 _ 增 给有助于农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农村生产条件 的改
陈秋 芸
( 福建 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 院, 福建 福州 3 0 0 ) 50 7

要 : 目前农 村公 共 产品呈 现供 给 总量 不足 、 给机 制 不合 理 的现 状 ; 主要 原 因是城 乡二 元 结构 、 供 其
农 村 公共 产品供 给机 制 不合理 、 府权 责 配置 不 当及农村 财政 困难等 , 政 这严 重制 约 了农 村 经济社 会 的发
公 共 产 品是 私 人 产 品 的对 称 , 指 具 有 消 费 或 是
使 用上 的 非 竞 争 性 和 受 益 上 的 非 排 他 性 的产 品 ,
利设施 长 年无修 、 败不堪 , 别提 增添 多少新 建设 破 更 施了; 农村 公路 覆 盖 率低 、 质量 差 , 没有 达 到 应有 的 标 准水 平 ; 许多行 政 村还 尚未 通水 、 电等 等 。基 础设
第2 2卷 第 3期
湖 南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n n I si t fE gn e i g o r a fHu a n t u e o n i e r t n
Vo . 2 No 3 12 . .
Sp.02 e t2 1
农 村 公 共 产 品供 给 现 状 、 因及 对 策 分 析 成
产 品供给总量更加不足 ,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 1 农村 基础 设 施 不 健 全 。在 我 国农 村 , . 已有 水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本文将就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1. 资金短缺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2. 供给不足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很难满足居民的需求。

有的农村地区缺乏适宜的教育资源,有的农村地区缺乏适宜的医疗资源,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3. 质量参差不齐在部分农村地区,虽然存在一些公共产品,但很多都是质量参差不齐的,例如农村的道路、学校、医院、供水等基础设施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4. 管理不善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往往受到管理不善的影响,有的地区甚至存在着公共产品管理混乱的情况,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对策研究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应当加大投入,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投资力度,以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供给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公共产品领域,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到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供给中,以弥补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

3. 加强农村公共产品质量管理4.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政府应当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规范和监管,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和公平性。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供给,加强农村公共产品的质量管理,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从而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
会 发 展 、 业 生 产 、 民 生 活 消 费 所 共 农 农 同 所 需 的 一 类 特 殊 农 村 社 会 产 品 , 要 主 涉 及 农 村 公 共 设 施 、 共 事 业 、 共 福 公 公 利 以及公共 服务 等各 个领 域和 方面 。
对 农村 公共 产品 投入 过低 . 直接影 响 这
支 出 的绝对额 在增 加 . 但是 国家财 政农 业 支 出 比重从 整体 上 来 看却 呈现 出不 断下 降趋 势 。
1厂——— 一 ———— —————]
ll 3 l5 9 3l l 23 . 9 30 . 0 30 0
7 6 1 . 20 2 2 1. 7 6 20 . 9 6 1. 9 8 66 . 2 9 2. 1 2 50 06 6 1. 1 88 0 5 9 0 1. 94 9 3 o q 2 9 38 . 2 加
】7 】n 6 5 5 J 98 5 6 7 9 】 4 J6 0 8 8 】 33 4
由于农村 地 区地理 条件 比较复 杂 , 再加 上基 层政 府财政 经济 实力 相对 较弱 , 虽 然近 些年 来 , 央与各 地省 级政 府对农 中 村公 共产 品供给 重视 程度 增强 , 大 了 加
对农 村地 区基础 设施 建设 的投入 力度 ,
但 是从 总体 来看 .农 村 地 区的交 通 、 邮 电、 力、 水 电力 等基 础 设 施 的 供给 仍 然 严重 匮乏 , 无法 满足农 村地 区居 民 的需
l9 3. 39 0 17 o 3 0 9 52 8 9. 0. . 4 9 7 0 0

_ l - t t _ l | iΒιβλιοθήκη ; 0 | 2 1正 01

财 税 纵 横

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思考

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思考

信息化服务不足:农村地区的 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
信息传播和服务渠道。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点
资金使用不透明:有些地方存在挪用 、侵占、贪污公共资金的现象,导致 实际用于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减少。
政府投入不足:相对于城市,政府对 农村地区的投入较少,导致农村公共 产品供给不足。
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地域性、外部性、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点。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
01
02
03
04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 给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道路、 桥梁、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 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公共服务缺失:如教育、医疗 、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在很
多农村地区较为缺乏。
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 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高竞争性和创新性。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 技术骨干,为市场化和社会化提供人才保障。
强化监督和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市场化和社会化的 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改进空间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市场化和社会化在农村公共 产品供给中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
市场化与社会化的改进建议
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建设力度,为 市场化和社会化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完善市场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
财政支持力度不足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财政支 持力度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农村公共 产品的需求。

中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及对策分析
在 以下 三 方 面 : 治安 、 卫生等由乡镇基层政府 ; 村集体 组织 可以通过筹资的形式供给 1 . 财 政 农 业 支 出 实 行 分 块 管理 , 限 的资 金 不 能 形 成 合 力 。 .1 2 有
除了上级转移支付外 , 几乎没有其他经费来源。 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 的投入 ;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 的范围 , 确保财 1 . 税费改革后农村 公共产品的财政投 入渠道 不健全。税费 政用于“ -2 2 三农 ” 投入 的增 量高于上 年 , 新增教育 、 卫生、 文化等财政支 改革取消 了乡统筹等制度外收费 ,国家相应补助地方一定转移支付 出主要( 不低于 7 % ) O 用于农村 : 国家对基础 设施 建设投资 的重点要 资金 , 除 了确 保 乡镇 机 构 正 常 运 转 和 义务 教育 经 费 正 常 需 要 外 , 但 对 转 向 农业 和 农 村 。 其他公共产品投入只是笼统地 规定 “ 新增教育 、 卫生、 文化、 计划生育 223 完善政府 间转移支付制度 ,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的财政 .. 等事 业 经 费 主 要 用于 农 村 , 用于 县 以下 的 比例 不 低 于 7 % ”没 有 做 转移 支付 力度 应大幅度地减 少专项资金 , 0 , 增大体制性、 制度性 的转 出硬 性 的 专 门 规定 , 实际 工 作 中 农村 公 共 产 品 提供 存在 经 费 困 难 的 移 支 付 , 立起 规 范 的横 向 和纵 向财 政 转 移 支 付体 系 , 建 这样 才 能 真正 问题 。 使财政体制具有平衡地 区间财力且提供基础性公共服 务的能力。中 1 . 税费改革后部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 下降。公共服 央财政从 2 0 .3 2 0 5年起 , 对中西部 地区财政 困难 的县 、 镇 ) 大幅度 乡( 较 务管理和专业技 术人 员流失 , 出反映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 突 直接增加转移支付 。 但作为制度 , 还应认真研究和调整优化 以原基数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 给结构失衡 农村 公共产 品的供给 , . 主要是 法为基础 的转移支付办法 , 通过更加合理、 有效的制度 , 大对欠发 加 要帮助农 民发展 生产 , 改善生活质量。 国农村地 区是 否提供公共产 达 地 区转 移 支 付 力度 , 实现 城 乡 之 间和 农 村 不 同 地 区 之间 公 共产 品 我 品, 不是依据农村 需要 , 而是根据基层政府指令 决定 的 ; 基层 政府 在 供给更加理想的均 等化 目标要求。 政绩考核和经济利益驱动下 , 其行为 目标和 农民的需求往往 不一致。 23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制化和制度化 , . 健全农村公共资 这种 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造成 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 金监督管理机制 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管机制,应加快 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责任 不明确 由于 中央与地 方政 府 推进政府供给职责的法制化和制度化, . 4 这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的重要 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的责任划分上 不尽合理 , 乡镇 的事权 大于财权 , 条件 , 也是构成监管机制的重要一环。 乏明确 的法律和制度约束, 缺 人 承担 了许多应该由上级政府承担的支 出。 乡镇政府只能凭借 自身的 治 为 主 , 必然 使 得监 管 无 力和 无效 。对 县及 县 以 下公 共 产 品供 给 的监 行政 强力寻求制度外财力 ,所以事实上制度外供 给成 为我国农村公 管, 主要应强化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在乡村一级 , 应 共产 品供给的鲜明特点 , 同时通过 自筹、 集资的渠道采取各种变通手 建立 健 全 村 民 代表 大会 制 度 , 其 成 为 行 政村 的议 决 机 关 , 村 委会 使 而 段来 分摊公共物品供给 ��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 ) 村 公 共 产 品 总 量 供 给 不 足 一 农
由 于 我 国 在 工 业 化 初 期 实 行 了 以 工 促 农 的 政
人在享 用公共 产 品带来 的利 益 的 同时 , 能 排 除其 不
他 人 同 时 从 公 共 产 品 中 获 得 利 益 ; 竞 争 性 是 指 消 非 费 者 的增 加 不 会 引 起 生 产 成 本 的 增 加 , 多 一 个 消 即 费 者 引 起 的 社 会 边 际成 本 为 零 。准 公 共 产 品 只 具 有
化 , 样不 仅使 我 国 “ 这 三农 ” 问题 更 加 尖 锐 , 带来 也
了诸 多 事 关 全 局 的 社 会 问 题 , 时 也 制 约 了农 村 经 同
济 的发展 以及 农 民生活 水 平 的提 高 。 因此 , 在这 一 情况 下 , 政府 应对农 村 公 共产 品的 供 给 问题加 大关 注力度 , 尽快 完善农 村公共 产 品的供给 。 并
摘 要 : 针 对 农 村 公 共 产 品供 给 中存 在 供 给 不 足 、 给 不 公 平 、 给 失衡 等 现 实 问题 进 行 深入 分 析 , 供 供 并提 出消 除 体 制 障碍 , 立 城 乡一体 化 的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体 系; 筑 以 农 民 需 求 为 导 向 的 农 村 公 共 产品 供 给 新 机 制 ; 范 建 构 规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是 相 对 于 农 民或 家 庭 自己 消 费 的
私人产 品 而言的 , 指 由农 村社 区集 体参 与 共 享 的 是 产品 。根据在 消 费过 程 中的 性 质不 同 , 村公 共 农
产 品 可 分 为 纯 公 共 产 品 和 准 公 共 产 品 。纯 农 村 公 共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的 相 关 概 念 阐 释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指为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一种机制和行为。

然而,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供给不足、不均衡、质量不高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政府投入、推进农村等。

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供给不足、不均衡和质量不高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普遍不足。

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导致公共产品供给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其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

一方面,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一些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相对较好,而另一些地区供给不足。

另一方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城市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待遇较差。

此外,农村公共产品的质量也较低,例如教育资源稀缺、医疗技术落后等问题。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财政收入较低,导致其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其次,政府投入不足也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

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多由政府负责,但由于财政收入有限,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投入不足。

最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也是问题的重要原因。

由于缺乏监管和激励机制,导致一些农村公共产品的质量不高,甚至存在浪费和腐败现象。

为了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优化资源配置是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将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其次,加大政府投入是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基础。

政府应当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公共产品供给。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相对城市地区明显不足。

在农村地区,教育、医疗、交通、文化娱乐等公共产品供给水平较低,很多地方甚至无法满足基本需求。

2.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的财政收入相对城市较低,政府的财政投入也很难满足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

由于农村地区利益相关方众多,政府投入资源所面临的困难也更多。

3. 供给结构不合理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以基础设施为主,对于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类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由于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对于农村居民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2.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导致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一些地区则有着较好的设施条件。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出现一些地区的资源空心化现象。

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城市有差距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明显不及城市地区,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待遇欠佳,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也比较严重。

三、对策措施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要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

可以通过优化财政体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需求。

2. 完善供给结构在加大财政投入的也要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加大对于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

要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引入市场机制在政府财政投入的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来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服 务不均 等和公 共福 利短 缺等 问题 。
下 的问题 。其一 ,农村 公共 产 品供 给 资金被 挤 占 、挪用 和
从 基础 设 施 来 看 ,随 着 “ 村通 ” 硬 化 路 惠农 工程 村 的不 断推进 和实施 ,农 民出行 难 的问题切 实有 效地得 到 了
解决 。不过通 向村 民户 间的道 路大 多还是 泥路 ,一些 偏 远
的政绩 和形象 。农村 可 持续 发 展 急需 的公共 服务 如 教 育 、 医疗 保 障及农 村的环 境保 护却严 重短 缺 ,农 村公 共产 品供
给的有效 性大 为削弱 。 其 次 ,长 期 以来 形 成 的 “自上 而下 ” 的决 策 机 制 导

22 农村 财政 收入有 限 ,公共 产品投 入不 足 .
林裕宏:我 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原 因和对 裳分析
生 产 资 料
我 国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现 状 原 因和 对 策 分 析
林裕 宏
( 福建 师 范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福建 福 州 3 0 0 ) 5 18
[ 摘 要 ] 近年 来 ,我 国农村 公共 产品供 给 总量 虽然有 所增加 ,但 与城 市相 比 ,与 农村 实际 需要 相 比,还 有相 当的
对农 村 家庭贫 困 的孩 子提 供免 费的书 本 、住 宿 的生活 保 障 补 助 ,农 村九年 义务 教育普 及率 大幅 提升 。尽管 如此 ,农
共 产 品被层 层 加 价 ,供 给 成本 的增 加产 生 了低 效 率 ;其 三 ,农 村经 济发展 水平 相对 落后也 就导 致农 村公共 投资 对 经 济增 长 的贡献率 低 于平均 水平 ,带来 供给 效率 的低下 。
差距 。究其 原 因 ,主要 是农村 公共 产品供 给 决策机 制不合 理 、财政投 入 不足和供 给模 式 单一 。今 后 ,我们 需要 不 断完善
农村 公共 产品供 给体 制 ,逐 步创 建一 个 多元 化的 农村公 共产 品供 给机 制 。 [ 键词 ] 农村公 共 产品供 给 ;不足 ;分析 关
村地 区教 育基础 设施 建设 仍 比较 落后 ,中小学校 舍 的建设 和学校 的教学设 备购 置有 待完善 。从社 会保 障来 看 ,农 村
医疗 保 险不断普 及 、农 村养 老保 险不 断推广 ,我 国农村 社
2 原 因 分 析
21 农村 公共 产品 供给机 制不 合理 . 农 村公共 产 品的直 接受 益人是 农 民 ,政府 决策 部 门所
最后 ,有 限的农 村公共 产 品供 给又面 临着供 给效率 低
1 我国农 村公 共产 品供 给现 状
1 农村公 共产 品供 给总量 不足 - ] 近年来 ,我 国农 村公 共 产 品 供 给总 量 虽 然有 所 增 加 , 但与 城市相 比,与农 村 实 际需 要 相 比 ,还 有相 当 的差 距 。 当前 ,我 国不少农 村地 区仍 面I 基础设 施严 重不 足 、公 临着
共产 品 ,可 是受 限于 手 中的权力 往往 也是有 心无 力 。上 级
12 农 村公共 产品供 给结 构失 衡 .
目前我 国农村公 共产 品的供给 制度 主要是 以制度 外财
政为 主的公共 资源筹 集 制度 和 “自上 而 下 ” 的决 策 机 制 , 这 已经 不能适 应 当前 新农 村建 设 的要 求 。
浪费 等现 象时有 发生 ,用 于新农村 建设 的专项资 金在使 用 过程 中也 存在 不合理 不规 范之处 ;其 二 ,政 府 为农 村提 供
公共 产 品的 中间环节 较多 ,公共 资金 被一层 一层 过滤 ,公
地 区 由于修路 成本太 大 ,很难在 短期 内修 通公路 。从 教育 方面来 看 , 目前 国家 已全 面免 除城 乡义务 教育学 杂费 ,并
前我 国农村公 共产 品供 给总量 相对 不足 ,公共 产 品供 给仍
有待 大幅提 高 。
势必 导致农 村公 共产 品供 给效 率低 下 。此 外 ,农 村公共 产 品 的决策层 也 面临着 事多权 小 的两难 处境 。 即使 地方政 府 很想 为农 民解决 眼下 的难 题 ,提 供农 村发展 建设 急需 的公
提 供 的公共 产 品应 该是 为农 民生产 服务 的 ,与此相 反 ,不 少 决策层 掌 握着公 共产 品供 给 的实 权 却不 为农 民办 实 事 。 不合 理 的决策机 制偏 离 了农 民生产生 活 的客观 实际 ,不 称
职 的决策 者单 纯从 主 观 、从 自身 、从 经 验 m发作 出决 策 ,
会保 障体 系 日 完善 。不 过 由于 我 国农 村 的社会保 障体 系 益
建设 刚刚起 步 ,现阶段 的农 村社会 保 障实质上 依 然是一 种 以家 庭保 障为主 的模式 ,保 障模式 功 能较 为脆 弱 ,农 村 家
庭 因病 因失业陷 于贫 困境地 的可 能性很 大 。总的来 说 ,目
[ 中图分 类号 ]F 2.9 338
[ 献标识码 ]A 文
[ 文章编 号 ] 10 — 42 (0 1 0 02 — 2 0 5 63 2 1 )1 — 19 0
致制 度外 供给 不能 反映农 村居 民 的真正需 要 。不少决 策者 在政 策制定 中并 没有 充分 考虑 到民情 民意 ,农 民很 难参 与 到具 体 的决 策过 程 ,即使农 民的需求 意愿 能够反馈 给决 策 部 门 ,可是 现行 的决策 机制 并不 利于农 民的需求转 变 为现 实 的公 共 产品供 给 。
首先 ,政 府或相 关部 门为农 民所 提供 的公共 产 品 ,并
政府安 排指 挥 下级政 府进行 工作 ,下 级政府 对 负责 ,很 难 同时兼 顾 农 民的 切 身 利 益 。这 是 由我 国 当前 “自上 而
下 ” 的压力 型行政 管理 体制 所造成 的。
不是 农 民满意 或期望 得到 的需求 ,体 现更 多的是 政府 官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