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题
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思考题及答案

一、品析描写百草园的段落1.赏读第②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2)作者在写景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将其写得如此生动、美好呢?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的呢?3.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百草园中的景物?分别有什么作用?4.总结第②段描写景物的顺序。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第③-⑥段,思考问题1.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没有直接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三、阅读第⑦段,思考问题1.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2.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3.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四、阅读文本,思考问题1.“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2.怎样理解三个“也许……”句?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4.“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5.第⑨段在结构和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作用?答案一、1. (1)写了13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植物)菜畦、皂荚树、桑葚、何首乌、木莲、覆盆子,(动物)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2)既抓住景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石井栏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
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园中的其他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不单写出了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了儿童的羡慕。
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则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第一篇范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和审美价值。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古诗词教学在这一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探究。
一、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像、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授《春晓》时,教师可以播放清晨鸟鸣、雨滴落地的声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2.吟诵教学:吟诵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韵律、节奏,通过吟诵感悟诗词的美。
可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吟诵、个人吟诵,以及吟诵比赛等活动。
3.互动讨论:教师可组织学生针对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哲理等进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见解。
如在教授《登鹳雀楼》时,可引导学生探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哲理。
4.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审美和表达能力。
可组织诗词创作比赛、诗词朗诵会等活动。
二、教学内容1.诗词鉴赏:着重引导学生领略诗词的意象美、情感美和哲理美。
如在教授《江雪》时,教师可分析诗中的雪、船、翁等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孤独和高洁。
2.诗词背景:介绍诗人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如在教授辛弃疾的词时,可简要介绍其抗金救国的经历,让学生理解词中的爱国情怀。
3.诗词类别:讲解不同类别的诗词,如田园诗、边塞诗、婉约词、豪放词等,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多样性。
4.诗词文化:传授与诗词相关的文化知识,如诗词的格律、韵脚、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三、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审美体验。
如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表现、创作实践中的作品等。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背景知识掌握程度、诗词创作水平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阅读和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阅读和探究(一)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对于吃牡蛎)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
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
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
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
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中,心里默念,为什么不能改成叫出声来?2.作者在小说结构上安排了旅行这一转笔,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情节发展舒缓下来B.使情节发展有所起伏C.为后面遇见于勒的情节作铺垫D.为便于插入景物描写以丰富表达方式3.选文中对于勒形象的刻画既运用了侧面描写,又运用了正面描写。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艾青诗选》作业PPT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Nhomakorabea拓展探究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
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 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拓展探究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的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拓展探究
下面对艾青的短诗《礁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第一节描述海浪一个一个无休止的扑过来,一个“扑”字凸 显了浪之气势汹汹。
B.诗的第二节用一个“但”字转折,强调了礁石立场坚定、态度从 容,对胜利充满信心。
C.诗人让浪花拍打礁石的自然现象变成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这是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不断地扑向礁石的浪象征着恶势力,而礁 石则是正义的化身。
拓展探究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 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 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解析:因为从这句开始,那个比喻性的“假如”已经不存在了。“我”不再是假 设的“鸟”,而是真实的抒情主人公自己。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花之君子比较•探究 诗词三首习题精选第七十三篇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比较•探究诗词三首习题精选第七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意思是:西湖四季的风光都很美,毕竟最美的还是荷花盛开的六月间。
B、三、四句用对偶和对比的手法描写景物,色彩鲜明:蓝天衬托下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C、全诗紧扣一个“送”字,抒发了诗人与林子方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无限伤感之情。
D、诗人用眼前的美景告慰友人,冲淡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感情更显得含蓄深沉。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映日荷花( )。
A、yìnB、yìng【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裁”在《采莲曲》诗句中的意思是( )A、削减B、剪开C、判断,衡量D、控制,抑制【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采莲曲》是______代诗人______的一首五言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押韵的字有______,韵母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比一比,组词语。
蓉______ 乱______榕______ 毡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王昌龄《采莲曲》描写的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理解性填空。
①《采莲曲》中人花相映,采莲少女衣脸和荷叶、荷花相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②描写采莲少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③“人面桃花相映红”和王昌龄《采莲曲》中的两句诗含义相同,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苏幕遮》这首词表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解析】:第10题【语言表达】解释词语的意思①乱入②始觉【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解释句子意思。
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探究(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探究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更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期为广大初中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理解阅读材料阅读的第一步是理解阅读材料。
初中生应该先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部分,初中生可以先略过,等到阅读完整篇文章后再进行回顾和思考。
二、注重阅读技巧阅读不仅仅是简单地看懂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初中生应该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批注等。
快速阅读可以帮助初中生迅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精读可以让初中生深入理解文章的细节,批注则可以帮助初中生整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三、培养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
初中生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从而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引导初中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四、进行阅读思考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更是一种思考和反思的过程。
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积极思考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对比,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进行阅读交流阅读是一种社交活动。
初中生可以与同学、老师、家长等进行阅读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
六、进行阅读总结阅读总结是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环节。
初中生应该在阅读完毕后进行总结,回顾自己的阅读过程和思考,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
总的来说,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法,需要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
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希望为广大初中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
专题08: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水浒传》整本书赏评探究与模拟训练 初中语文

专题08: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导读】林冲被押开封府。
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
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
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拿滚烫的开水给林冲洗脚,给林冲穿扎脚的新草鞋。
在野猪林,薛、董将林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
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
话说当时太尉喝叫左右排列军校,拿下林冲要斩,林冲大叫冤屈。
太尉道:“你来节堂有何事务?现今手里拿着利刃,如何不是来杀下官?”林冲告道:“太尉不唤,如何敢?现有两个承局望堂里去了,故赚林冲到此。
”太尉喝道:“胡说!我府中那有承局?这厮不服断遣。
”喝叫左右解去开封府,分付滕府尹好生推问..(审问,讯问)勘理,明白处决,就把宝刀封了去。
左右领了钧旨,监押林冲投开封府来,恰好府尹坐衙未退。
高太尉干人..(官户家中的一种办事的差役)把林冲押到府前,跪在阶下,将太尉言语对滕府尹说了,将上太尉封的那把刀,放在林冲面前。
府尹道:“林冲,你是个禁军教头,如何不知法度,手执利刃,故入节堂?这是该死的罪犯。
”林冲告道:“恩相明镜,念林冲负屈衔冤。
小人虽是粗卤的军汉,颇识些法度,如何敢擅入节堂?为是前月二十八日,林冲与妻子到岳庙还香愿,正迎见高太尉的小衙内,把妻子调戏,被小人喝散了。
次后又使陆虞候赚小人吃酒,却使富安来骗林冲妻子到陆虞候家楼上调戏,亦被小人赶去,是把陆虞候家打了一场。
两次虽不成奸,皆有人证。
次日,林冲自买这口刀,今日太尉差两个承局来家呼唤林冲,叫将刀来府里比看。
因此,林冲同二人到节堂下。
两个承局进堂里去了,不想太尉从外面进来,设计陷害林冲。
望恩相做主。
”府尹听了林冲口词,且叫与了回文,一面取刑具枷来枷了,推入牢里监下,林冲家里自来送饭,一面使钱。
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亦来买上告下,使用财帛。
正值有个当案孔目,姓孙,名定,为人最鲠直..(同'耿直',也作"梗直",指性格正直;直爽),十分好善,只要周全人,因此人都唤做孙佛儿。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师旷论学探究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上了初中,如果要问语文试卷最难的是什么,就是阅读理解如何拿到高分。
阅读理解分数比值大,并且难以踩中拿分点。
那么有没有一些实用答题技巧呢?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几个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信息提炼要准确,表达的语言要精练信息的提炼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作答质量的高低。
这就要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
这涉及到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分清思路的能力,其次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概括表达的能力。
能否精练地表达出来,反映出考生是否准确地筛选整合出了信息。
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答题,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因为很多时候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中考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学科的知识点,主要是对初中三年各学科知识点的梳理和细化,帮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答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师旷论学探究》,仅供参考!1.师旷是怎样论好学的?这番言论巧妙在何处?文中的晋平公年逾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下面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普氏野马,又称蒙古野马,原产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荒漠地带,因此又称准噶尔野马。
普氏野马素有“马中活化石”之称。
野马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记载。
据载,周穆王西游东归时,西五母十分热情,临行惜别,奉送不少礼品其中有“野马、野牛四十”。
另据文献载,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材军旅诗里也有对野马的描绘“千群野马杂山羊,壮士弯弓殒奇兽”。
新疆、贺兰山、阴山、甘肃、乌兰察布等地的岩画中,见有大量野马的足印。
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就多处提及岩画里的马及野马的形象。
1974、1981、1982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大学等单位先后组织考察队,深入到准噶尔荒漠、乌伦古河、克拉麦里山、北塔山等野马产地考察,寻找最后的野马,后又进行过航空调查,但无果而终。
材料二:中国野马被偷猎至欧洲各国圈养的,不断繁殖后代。
但圈养普氏野马比野生普氏野马腿变粗2~3公分,体重平均增加50~70公斤,奔跑速度下降一半,性情变得温顺起来,没有了百年前野生普氏野马的那种警觉、躁动和野性的强健。
甚至在2000年春天,新疆野马繁殖中心引进的一匹最好的盛年母马“准噶尔1号”因肥胖死于难产。
国际野马组织提出“野马还乡保种计划”,并积极实行。
1986年我国引进第一批野马共18匹。
2001年8月28日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进行了第一次实验性放野。
由“准噶尔11号”头马带领,放出27匹到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荒漠。
放野过程中死掉3匹,五个多月后收回剩下的24匹。
这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相信在国内外科学界的共同努力下,普氏野马保种、扩群和恢复原始野生种性等工作将大有希望。
(摘自《自然与人》)答:【参考要点】历史上我国有大量的普氏野马,由于人类没有积极保护,造成野马濒临灭绝。
如今人们意识到并采取了保护措施,进行积极的尝试,但圈养繁殖的比野马适应环境的能力差。
2、阅读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为是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
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
8个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老师感情也特别深厚。
这个实验被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摘自《心理学》)材料二:一个偏远的小村调来一个能“预测”孩子前程的老师,他能“算出”某孩子能成为数学家,某孩子能成为作家……家长和学生都很相信他的话。
多年之后,这个小村几乎每年都有几个人成为大学生、硕士、甚至博士。
这个小村也因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村”。
(选自鲁先圣《信念的力量》)(2003年常州市中考题)答:【参考要点】如果教育者能把对学生的期望和关爱,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语言、表情、行动等)施加给学生,学生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能从目标(期待)、方式(行为)、结果(学生发展)三方面写出探究的结论亦可)3、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
(04年青海)美国生物学家曾做这样的实验: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
结果表明,第四组用时是这四组中最短的,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分钟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
探究的结果。
【参考要点】:本题选取生物学家所做的一组实验为语料,通过四组对比实验,来探究母亲的心跳与婴儿的睡眠之间的关系。
题干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要求考生能从实验现象中探究出实验结果。
实验表明,第一组婴儿听不到任何声音,第二、三组的婴儿听到的声音都不是母亲的心跳声,因而他们长时间不能入睡,而“第四组用时是这四组中最短的,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
通过分析比较,即可探究出题目的参考答案:婴儿同母亲的心跳有着天生的亲和关系。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浙江省舟山市)材料一:1405年,明成祖派郑和率领由208艘海船组成的船队,带着纺织品、瓷器、茶叶等货物访问东南亚,载回大量供皇室享用的珍珠、玛瑙、象牙等奢侈品。
此后28年间,郑和七次远航,先后到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和北非。
但是这七次远航并没有给明王朝带来多少经济利益。
材料二:为弘扬海洋文化,促进舟山旅游业的发展,普陀区朱家尖管委会投资200万元仿制郑和下西洋时的“绿眉毛”帆船。
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绿眉毛”号帆船计划沿着当年郑和下西洋的线路访问亚非各国。
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谈谈你对“绿眉毛•朱家尖”号沿着当年郑和下西洋的线路访问亚、非各国的思考。
(60字以内)答:【参考要点】如:在历史上,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发展机遇,今天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发展经济,壮大自己。
2、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浙江绍兴市)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
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示:【参考要点】如:①贪婪者必自毙。
②没有标牌的陷阱才是致命的。
③安逸让人忘记忧患。
3、开放的海门,吸引了海内外无数宾朋。
请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介绍海门。
(不超过30个字)(海门市)材料一:享有“北上海”美誉的海门,位于长江之畔、黄海之滨,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隔江相望,拥有长江第一渡——海太汽渡,向西不远处是正在建设中的苏通大桥。
材料二:清末状元张謇是海门永远的骄傲。
他不仅从家乡出发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更把他睿智的目光和开拓的精神留给了海门人民。
政治家季方、诗人卞之琳、画家王个簃等都是海门人民的杰出代表。
材料三:海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把家乡建设成了“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答:【参考要点】海门是一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桂林市)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
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客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①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②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答:【参考要点】①不少中国人在重视外语学习的同时,轻视了母语的学习。
②学好母语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要学好外语,必须首先学好母语。
(从这两个角度任何一方谈都可得2分,但必须突出学习母语的重要性)。
5、请你认真探究历史教科书中关于“马”字的演变图示,根据要求写出探究结论。
(青海省西宁市)①从汉字的起源看:②从汉字的发展看:【参考要点】①汉字的起源跟实物有关,或最初的汉字是对实物的描摹。
②汉字的发展过程是由繁到简或笔画越来越少。
6、探究性学习:(厦门市)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以“好店名”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
下面是你和班上同学搜集来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好店名”及其简要说明:“载人舟”[鞋店名。
把鞋子比喻为载人之舟。
]“玉壶缘”[茶叶店名。
“玉壶”出自名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光合作用书房”[书店名。
把读书、吸收知识的活动比喻为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家和”[家具店名。
令人联想到家和万事兴,联想到“家”最重要的是亲情。
]“稻香村”[饭店名。
借用辛弃疾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
]“百草”[中药店名。
让人联想到神农尝百草,联想到该店的中草药种类繁多。
]①你认为好店名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请以上述“好店名”为例加以说明。
答:②班上王虹同学的舅舅待人热情,理发技术不错,他在小巷深处开了一家个体小理发店,店名叫“环球高等发院”。
大家都觉得这个店名不好,想帮他换个好店名。
请你也帮忙拟出一个合适的店名来。
答:【参考要点】①例一:内涵深刻,引人联想。
如“光合作用书房”巧借比喻,突出了读书、吸收知识的活动对人的重要性,耐人寻味……例二:突出商品的特点。
如“百草”突出了中草药的特点,行业特色鲜明,店名与其经营的商品相吻合,且“百”字点出种类很多……例三:用语精巧、富有创意(或巧借古诗词、或巧用比喻、或联想想像)……②答题要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好店名的特点,能克服原有店名的毛病,符合该店客观条件。
例如:舒心发屋、回头发屋、丝情理发店……7、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福建莆田市课改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答:【参考要点】《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
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
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相关链接:●“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
“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8、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读书。
“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
有人对这些话持不同的见解,请阅读下面相关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不超出50字)(资阳市课改区)(相关链接材料)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
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也一事无成。
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就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一点文章写不出,人称“书麓”。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
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