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促进作用的研究述评
试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习语言的工具和材料,也是其最基本的语言能力的来源。
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母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母语是学习外语的基础。
当学生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他们会将其与自己的母语进行比较。
他们会使用母语词汇、语法和语音知识来构建对新语言的理解。
母语是他们最初的学习工具,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母语都会帮助他们建立在新语言基础上的认知框架。
通过母语,学生可以快速理解语言中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语法知识,并且更容易记忆新学单词和短语。
其次,母语是外语学习的桥梁。
母语与外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性包括语言结构、语法规则、词汇等方面,也就是说母语与外语共有的语言特点。
而差异性则包括了不同的发音、说法以及语言习惯等方面。
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母语往往是学生进行语言对比的桥梁。
母语可以为学生提供对比的语言材料,使他们可以理解和记忆新的语言知识。
第三,母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母语的存在有助于增加学习者的自信心和动力。
学生在使用母语了解新的语言知识时,可以很快的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规则,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同样,学习者在进行句子翻译等复杂任务时,母语的参与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对于那些对于外语没有任何基础的人来说,母语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容易掌握新的语言技能。
最后,母语是促进外语交流的重要手段。
母语是人们进行表述和交流的主要语言,而在外语学习中,母语也可以作为交流的桥梁。
学习者可以使用母语来讲解他们所学的外语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外语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和辅导。
母语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文化、风俗和习惯,从而更好地融入外国文化,并与当地人进行交流。
总之,母语在外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母语快速理解语言的基础结构、存储新的语言知识以及与当地人进行交流,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试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人 文 社科
试 i 母语 在 外 语教 学 巾的积 被 作 用 仑
湖南 师范 大学外 国语 学院研 究生部 湖 南大众传 媒职 业技 术学 院 谭 晓
[ 摘 要]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 用一直是 外语教 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 且母语在外语教 学中具有积极作用的一面现 已 到越 来越 得 多人的认 可。 本文 中, 笔者结合 自己的教 学经验和 学习体会 , 从翻译教 学法、 比教学法和人本主 义教学法三个方面探讨 了母语在 外 对
t ma k t o g t r s c r i sfrc r o a in . ( ) r e n — e m e u i e o o p r to s l t
不 少 学 生 的 译文 中都 出 现 了不 止 一 套 的 谓 语 结构 , 因何 在 ?当 然 原
一
Yo a o u h h p a I d e o o s o o l n w h w o u c n n t i ta s i . M g ra h u e i u d n’ k o o t b fy
ma e ad sg rh wt e di k e in o o or a t
原文 2 这是 一家以H售各公司长期证券 为主要职能的投 资金融公 : J
司。 误 译 2 T i i a i n t no e n et n a kn o a i : hs s nma f ci f h v s nu o t i me t n ig mp ne i b c ss
误 译 1T i i a u ie s p rt n ekpo t : hs s s s ea o e rf . b n o i s i
种 语 言的基 础 上 , 个 过 程是 不 能 离 开 母 语 的 。 这 实践 证明 , 学生英语学 习的言语错误与汉语干扰有关 , 即负迁移 , 负向迁移有关 ,也就是汉语与英 语之 间的差异对外语学 习造成的干扰 以及 与所学外语的某些 特点 、 某些规则造成的干扰有关。但我们不能如 此 简单地看待母 语迁移 , 我们要承认它 的存在 , 既要承认它干扰外语学 习的一面 , 也不能否认 它的正迁移作用 , 而是要 承认它能帮助我们学好 外语 。 大专院校的英语教师就可以根据成年学习者 自身的认知特点 , 使 他们 了解学外语 不应 只是死记硬背 , 机械模仿 。 在学习中应发挥逻辑推 理 、 比分析 能力强 的优势 , 对 利用母语思维 , 比中英语言的异同 , 对 使理 解 更 加 深 刻 、 彻 , 而 强 化 记忆 。 透 进 通过对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对 比, 我们可以发现 : 我们母 语词汇 的涵义范围比较狭窄 , 词义 比较精确 、 固定 、 严谨 , 其伸缩愕和对上下 文 的 依 赖性 比较 小 , 有 较 强 的 独 立 性 ; 英 语 词 : 包 含 的 意 义 往 往颇 具 而 所 具 游 移性 和灵 活 性 。如 :
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促进作用的研究述评

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促进作用的研究述评一、国外相关领域研究回顾国外语言教学研究者真正对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他们从迁移、认知等多角度对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影响作了探讨。
1从语言学习经验或策略的角度Littlewood将母语习得理论的框架大胆地安放在外语学习理论中,探讨两者结合的可能性。
他认为,外语学习过程与母语学习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二者都是通过培养习惯的方法,即模仿、强化、重复等行为来完成,而且外语学习同母语学习相比还有一个优势:母语学习者学习母语时完全是个新手,没有任何学习(包括语言学习)的经验;而外语学习者则通过母语的习得,已经具备了成熟的语言学习习惯,这一优势是母语学习者无法具有的。
他认为母语规则的迁移是外语学习者在理解外语信息过程中所采用的积极有效的策略之一。
Richards、Burt和Dulay对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不论语言学习者是学习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也不论语言学习者的母语是日语、英语、波兰语,还是别的什么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经历着同样的困难并产生同样的错误。
这个发现说明任何语言的学习都具有一系列相同的学习策略和语言技巧。
2从认知结构迁移的角度Dajani认为母语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迁移。
他假设语言学习策略也是一种在学习者头脑中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的普通学习策略之一。
学习者已在母语习得中获得许多语言学习策略,必定对外语学习有参考价值。
所以,外语课堂中必定要在外语学习和这些策略之间建立联系。
Selinker认为,不应该把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简单地看做是一种“干扰”,而应将其视为一种“认知调节”。
对学习者来说,其主要任务不是去克服母语的干扰,而是在认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策略或调节手段,过渡到对目的语知识的熟练掌握。
3从对比分析的角度语言学家们提出了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母语和所学目标语比较要达到的目标,例如培养学习者对母语和目标语的共性及个性的洞察力等。
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刍议

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刍议在刚接触外语时,学习人员都会对外语与母语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对比。
在我国,汉语是外语学习人员的母语。
在实际外语学习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外语学习者会无意识地通过汉语去进行外语学习。
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当学生缺乏学习外语的信心与能力时,就会使用其最了解的母语表达相关思想和语句。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作用始终受到争议。
而本文主要分析了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标签:母语;外语学习;作用一、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消极作用如果在实际学习中,过度使用母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水平。
其消极作用主要包含如下两个方面:第一,母语与外语的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二,外语学习往往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帮助外语学习者更好地开展外语学习。
二、改善外语学习的方法1.直接法在二十世纪初期,即产生了直接法。
直接法强调在外语教学中要直接采用外语教学,教师要引导外语学习者自发地学习与认识外语材料,降低使用母语的次数。
2.交际法所谓交际法指的就是在进行外语学习的过程中,要突出学习的目的,即提升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
其学习的关键就在于利用外语学习外语。
交际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同直接法一样,忽视母语所发挥的作用。
3.其他学习手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今天,部分语言专家就秉持这样一种观点,即有意识地学习一种语言难以保障学习的质量。
如果外语学习者要想获取一门语言的精髓与核心,就要利用有意义的符号参与外语交际活动。
三、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第一,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外语学习者学习的是这一门语言,但在学习中肯定会使用母语。
因为政治经济条件、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对于语言的理解也是存在不同的。
所以,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利用母语解释与学习外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发生理解上的错误。
第二,在外语课堂学习的时候,尤其是在外语学习的初期阶段,利用母语进行辅助学习是有重大意义的。
例如在学习英语定语从句,分析which与that的使用方法时,可以借助特定的方法进行记忆。
试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母语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外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母语可以作为桥梁,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对外语的基本理解和认知。
母语与外语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母语的语言知识和思维方式会影响到外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
母语在外语口语表达、阅读和写作方面起着重要的帮助作用,能够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水平。
母语还能帮助学习者解决外语学习中的困难和疑惑,提高学习效率。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对于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关键词】母语, 外语教学, 重要性, 相互影响, 口语表达, 阅读, 写作, 帮助, 解决困难, 不可替代性1. 引言1.1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母语在外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母语是学习者最初接触的语言环境,对于学习外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母语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天然的语言资源,熟练运用母语可以帮助他们更快速地理解和掌握外语知识。
母语对外语学习者而言是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支持和鼓励。
母语与外语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母语对外语学习者的语音、语法和习惯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学习者通过比较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外语的语言规则和习惯表达方式。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学习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源和支持。
母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外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母语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一种独特的优势,应当充分发挥其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2. 正文2.1 母语促进外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在外语教学中,母语对学习者在起始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母语作为学习者最熟悉的语言,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外语基本概念的认知。
通过母语,学习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外语中的音、词、句等基本单位,从而更快地掌握外语的基本语言结构。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作者:邓琛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3期内容摘要:母语一直都被认为是二语习得的重要障碍之一。
但近来的研究表明,母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二语习得。
本文从各方面分析了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指出母语的作用应该得到重新认识。
关键词:母语外语学习促进一提起母语,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迁移和干扰,认为母语阻碍了外语学习,因此很多教师都要求在学习中应摒弃母语,而只使用外语。
诚然,学习者的一些错误,确实与母语的影响有关。
但大量的研究表明,由于母语干扰而导致的错误在学习者全部外语错误中的比例并不高,通常的看法是只有33%。
虽然主张摈弃母语的观念一直在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但并没有实证研究的支持。
相反,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发现,母语对二语习得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作用一直都被人们低估或忽视。
一、语言普遍性促进外语学习世界上的语言共有数千种之多,各种语言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但经过仔细分析,各种语言又有着普遍的特征。
语言的普遍性涉及到语言的各个层面,从语音到语义再到语法,构成了普遍语法。
每个说话者都掌握一套原理和参量,这些原理适用于所有语言,参量则因语言而异,但这种差异是有一定限度的。
两种语言之间又有着相对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可能是其他语言所没有的。
当学习者开始学习外语时,他原有的母语知识就会提供普遍语法所包含的原理,缩短外语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母语作为一种学习者内在的知识体系,当他和外语类似的时候,学习者在这些方面可以学得更快。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者的母语背景为他的外语学习奠定了语言基础。
因此这些绝对的和相对的语言普遍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外语学习。
以中国学生为例,只要学会了汉语拼音,英语语音就比较容易掌握;掌握了汉语句法,就能更好的理解英语句法。
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外语之间的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但它的起点是母语。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和外语的相关知识,对现有中介语系统进行不断的调整和重组,逐渐向外语正确形式靠拢。
试析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试析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一)“整节课都非常出色,唯一不足之处在结尾时用中文做了总结。
”这是老师们观摩了一节初中英语课之后做出的评价。
在这节课上,任课教师尽可能地使用了英语来教授英语。
的确,改革开放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教师被派往国外学习,有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和语言教学专家来到中国讲学。
各种流派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被介绍进中国。
随着中英合编的中学英语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了用英语教授英语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老师将“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外国流行教法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去。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来克服以往英语教学的顽症——哑吧英语。
经过教师们的努力,成效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例如,近些年,职业高中每年要在中考前进行英语口试,口试成绩作为挑选新生的依据之一。
那年担任考官的教师回来讲,崇文区的考生的听说能力明显高于其它各区的学生。
他们理解英语更快更正确,他回答问题更流畅更恰当。
原因是崇文区的初中学生先于其它区的学生使用了中英合编新教材,崇文区的英语教师们先于其它区的教师应用了与新教材协调的新教法。
而其它区的学生沿用了旧教材,教师继续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
应当指出的是,英语教学的进步是有现代语言教学理论的基础的。
英语语言学家和教科书作家C · E · EcRersley曾经说过:“学习英语的目的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熟炼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四项能力中以说和听最为重要,也最难学会。
”我们的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也逐渐地理解了他的另一论断:“语言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听和说,教学应当以口语为基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习语言应当通过耳朵,而不是通过眼睛。
”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者也非常熟悉Jespersen的名言:“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大约是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事去做,而且是用英文做。
学生必须沉浸在里面,而不只是不时地喷淋一点水,他必须全身心投入水中,感到自然,作为一个游泳能手而左右逢源。
浅谈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步意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英语教学工作也成了人们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在英语的学习中,对于母语与英语的关系,一直存在诸多争论。
从英语教学的目的入手,简要分析了英语教学和母语的关系,以及母语对英语的促进作用,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母语;英语教学;关系;积极作用;消极作用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语言习惯,掌握他国语言,是传递文明、了解其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
我国拥有灿烂的文化历史,汉语中包含的艺术内涵也是博大精深。
近些年,英语学习的不断增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如何在英语的学习中利用好母语的促进作用,是教师们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高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基础教学工作,在小学、初中时期就开设了英语课程,并且在高中时代得到了强化。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学生仍然对英语知识一知半解。
大部分学生仍然停留在做试卷应付考试的低级阶段,而口语、听力、写作等方面仍然裹足不前。
再加上我国区域辽阔,各地经济实力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
具体表现为中东部经济实力发达,各家庭学校都重视英语教学工作。
而偏西部的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家庭社会虽然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但现实的情况却限制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及发展。
这些原因最终导致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
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难题。
2.教学理念陈旧落后,教学方法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方法与三十多年前的改革之初相比有巨大进步,但仍然不能跟上现代化教学理念发展。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保留着20世纪传统教学的理念和思路,课堂上英语老师仍然是主导课堂氛围、方向的指挥者。
很多课堂没有采用当今社会非常流行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仍然采用板书式教学方法。
记单词、背课文、写对话仍然是很多大学英语老师的传统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8月·A
一、国外相关领域研究回顾
国外语言教学研究者真正对母语在外语学习中
的作用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他们从迁
移、认知等多角度对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影响作
了探讨。
1.从语言学习经验或策略的角度
Littlewood将母语习得理论的框架大胆地安放
在外语学习理论中,探讨两者结合的可能性。
他认
为,外语学习过程与母语学习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
之处,二者都是通过培养习惯的方法,即模仿、强
化、重复等行为来完成,而且外语学习同母语学习
相比还有一个优势:母语学习者学习母语时完全是
个新手,没有任何学习(包括语言学习)的经验;
而外语学习者则通过母语的习得,已经具备了成熟
的语言学习习惯,这一优势是母语学习者无法具有
的。
他认为母语规则的迁移是外语学习者在理解外
语信息过程中所采用的积极有效的策略之一。
Richards、Burt和Dulay对第一和第二语言习
得过程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不论语言学习者
是学习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也不论语言学习
者的母语是日语、英语、波兰语,还是别的什么语
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经历着同样的困难并产
生同样的错误。
这个发现说明任何语言的学习都具
有一系列相同的学习策略和语言技巧。
[1]
2.从认知结构迁移的角度
Dajani认为母语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迁
移。
他假设语言学习策略也是一种在学习者头脑中
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的普通学习策略之一。
学习者
已在母语习得中获得许多语言学习策略,必定对外
语学习有参考价值。
所以,外语课堂中必定要在外
语学习和这些策略之间建立联系。
Selinker认为,不应该把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
的影响简单地看做是一种“干扰”,而应将其视为
一种“认知调节”。
对学习者来说,其主要任务不
是去克服母语的干扰,而是在认知过程中,采取有
效的策略或调节手段,过渡到对目的语知识的熟练
掌握。
3.从对比分析的角度
语言学家们提出了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母语和
所学目标语比较要达到的目标,例如培养学习者对
母语和目标语的共性及个性的洞察力等。
研究者强
调,应注意语际共性的迁移效应,使学习者觉察到
语际共性比让学习者觉察到语际异性对语言学习的
影响更大。
4.从语言功能的角度
Halliday通过研究认为,儿童之所以能够习得
语言,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语言能帮助做事,可以满
足他们自身的需要。
习得语言是为了学会如何表达
意思,是掌握语言的语义体系。
Halliday把能够帮
助儿童做事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七种:工具功能、调
节功能、相互作用功能、表达个人功能、启发功
能、想象功能、表现功能。
[2]
国外研究者重点研究的是自然状态下的母语习
得对二语学习的启示,鲜有从有意识的、有策略的
母语学习对二语学习的影响这一角度进行探讨,并
且他们研究的二语学习与我国国情下的英语学习有
所不同,所以我们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具体
国情进行研究。
二、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近20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研究注重实际问题
的解决,研究涉及母语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
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对外语教与学的促进作用。
1.语言知识
在外语知识与母语知识的关系问题上,陈冠商
先生认为,“读英文,也要读中文,中文不好而要
提高英文,那是很困难的”。
王佐良先生认为,
“汉语学得好的,外语也容易学好,特别是到了稍
高的阶段是这样。
写文章的道理是共通的,需要
大量文史科技知识也是共通的,而在这一切之上需
要有丰富、灵活的想象力更是共通的”。
[3]事实上,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促进作用的研究述评
倪慧红田良臣
教研园地
26
基础教育研究
2010年8月·A
语言大师如季羡林、冰心等都是首先精通母语,然后才在外语方面有特长的。
肖芬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初中生汉语语音意识和英语单词的拼读能力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将学生汉语语音意识迁移到英语语音学习、提高英语单词拼读能力有一定的启示。
2.语言技能
杨眉认为一般情况下语言存在相互依存性,如果第一语言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认知能力,那么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凡是涉及读、说、写等语言技能的发挥时,汉语基础好的学习者的英语认知思维能力就强。
卞文广等着重从语言迁移角度论述母语与英语语感教学的关系,并从母语的语法迁移和思维方式对英语语感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外语教学中的英语语感培养途径。
3.学习策略
潘月明等发现新加坡和香港在英语的普及程度和广泛使用方面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不及,其奥秘之一就是借鉴母语学习的方式学英语,因此,关注母语学习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外语学习过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程舒燕在研究中发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英语水平也普遍比较高,他们更好地利用了母语策略,研究者还提出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母语迁移策略。
4.文化意识
继许国璋强调学习英语的同时要提高母语及母语文化水平之后,曹文、刘长江及陈申等纷纷认同学生通过英语教育不但要能够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技术,而且能够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从而实现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们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对话,否则,这种英语教育就是失败的。
师海歌通过行动研究发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学习者的母语文化方面的教学材料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英语阅读与口头表达能力。
三、对国内研究的反思
从研究主体上看,英语教育研究者与语文教育
研究者各自为政。
虽然已有英语教育研究者意识到从母语学习的成功经验中探讨促进英语学习的因素的重要性,但他们还没意识到要使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与语文教育者、研究者进行密切的合作。
从研究方法上看,从母语习得的成功经验中探讨促进英语学习的研究才刚起步,甚至还处于母语对外语学习的正负面影响的辩论阶段,思辨研究多
于实证研究,没有与英语教育教学实践结合的相关实证研究,缺乏说服力。
从研究对象上看,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是以高中生、大学生或成人为研究对象,而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与中小学英语教育实践结合的此领域的实证研究几乎没有,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和小学生成了被研究者忽略的人群。
四、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启示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对他们的外语学习而言,首先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即他们是作为地道的中国人在学习外语。
母语对他们的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是存在的,但它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更是毋庸置疑,在英语学习中必须充分利用母语这一宝贵资源。
语文教育研究者应与外语教育研究者携手合作,将母语教育研究与英语教育研究密切结合在语言教育研究这一框架内,使二者能够互相促进,彻底改变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的脱钩现象。
对母语经验在外语学习中促进作用的研究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实验性研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研究者应更多地使用实证研究或非实证研究的操作描述研究方法,以使理论研究成果能对外语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此外,初中生和小学生应该成为研究者的重点对象。
因为初中和小学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甚至是关键期。
初中阶段及以下的学生的年龄都还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内,以他们为研究对象更能彰显研究价值。
当然,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会存在各种差异,但无论是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是学习一门语言,从学习内容上来看,母语和英语都是按规则组成的系统的人类语言,二者虽存在差异性,但也具有共性;并且语言学习的主体都是人,根据已有研究,一个人的本族语、第二语言或外语都受同样的大脑区域管辖。
因此只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和训练,外语学习完全能够借鉴母语学习成功的经验,使外语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教育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参考文献:
[1]郭旭红.母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4(6):97-99.
[2]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李良佑,刘犁.外语教育往事谈———教授们的回忆[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教研园地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