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北师大版.doc

合集下载

第15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北师大版 教案设计

第15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北师大版  教案设计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邹城市峄山中学王霄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七天的国庆长假刚刚过去,请问同学们有没有外出旅游啊?同学们都是刻苦学习的好学生啊。

很幸运我参加了红色经典7日游,游历了武装革命兴起的地方南昌城,革命摇篮井冈山,重走了长征路。

这节课带领同学们重新旅游一次,好吗?二.第一部分,武装革命的开始八一南昌起义。

1导游同学会给大家留下一些思考题,同学们回答对了,才可以去下一站哦。

第一天我们到达南昌城。

请导游同学上台。

大家欢迎。

2.同学们好,我先来说一下南昌起义的背景。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由于共产党没有自己的队伍,仅一年时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就被杀害31万多人。

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到,决心创建自己的军队,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然后结合课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2.南昌起义有什么意义?3.为什么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此把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C.过渡。

南昌起义胜利后,在国民党优势兵力围攻下,在转战中失败。

中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呢?在井冈山我们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革命摇篮井冈山。

大家欢迎井冈山的导游同学。

三.武装革命的燎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A.图片秋收起义甲同学:同学们好!我先给同学们讲解秋收起义的故事。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起义军在进攻大城市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围攻,损失惨重。

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同学乙:同学们好!我给同学们讲一下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留下的部队和一些农民自卫军到达井冈山,在宁冈隆市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

5月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 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导名师精编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导名师精编学案 北师大版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八一南昌起义1.时间、地点:1927年8月1日,南昌。

2.领导者: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

3.结果:起义军转战广东时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另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开展游击战争。

4.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革命摇篮井冈山1.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创建:毛泽东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2)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失利。

2.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3.转折点: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结束: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5.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问题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探究:在城市中敌人的力量强,而农村中敌人的力量相对较弱,并且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绝大部分。

因此,只有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发展革命势力,然后才能由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城市政权。

【问题2】毛泽东为什么把根据地的地点选在井冈山呢?探究: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群众基础好,敌人的统治力量在这个地区比较薄弱;幅员辽阔,农副产品丰富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将本次说课内容分为3部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首先看第一部分,教学设计,这部分我又将其分为6个小点进行具体阐释。

第1小点,课程地位。

本课主要介绍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军长征。

这三件事对今后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节课在八年级上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一个必要环节,因为没有八一南昌起义,就没有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就没有红军的立足之地;没有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就不会保存下来革命的火种。

第2小点,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个性普遍突出,对知识、对社会充满好奇与渴望,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但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深刻性还有待提高。

第3小点,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如下目标:知识与能力。

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

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授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同时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第4小点,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了解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遵义会议,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特殊历程及艰难曲折。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诞生了新型的人民军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因此,将这3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北师大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北师大版)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特殊历程及艰难曲折。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

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观看南昌起义录像、井冈山会师图片以及红军长征示意图等,引导学生讲述故事,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红军长征的基本事实。

培养学生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国民革命的洪流》,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大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讲授新课:一、八一南昌起义:1、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暴力清党,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人民,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达31万多人。

八年级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八年级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http://www.mo-ban.top 织梦模板下载网站 网站模板下载站点
二、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三个重大 的历史事件,即大革命失败后,面对蒋介石的暴力屠杀政 策,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又 继续对中国革命进行不屈不挠的探索中的三件大事。这三 个历史事件是: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 军队;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失败后,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 地的建立,犹如“星星之火”,燃成了“燎原之势”,为 中国革命指明了新道路,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农村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导致国民党开始大规模地对根 据地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二万五千里长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用史实 证实了课题,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这颗火 种也一定会形成燎原之势的,这部分内容再次扣题。
本课重点
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红 军长征的故事,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认识中国革命的特殊历程及艰难曲折。
本课难点
初中学生阅历浅,抽象思维能力弱,对历史 事件的认识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本课难点在于 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中国革命道路是毛泽东等 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 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是一条具 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 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 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故事、看视频资料、朗诵毛泽东诗词 《七律·长征》《长征组歌》等,加深学生对红军 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 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 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 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 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 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1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

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观看南昌起义录像、井冈山会师图片以及红军长征示意图等,引导学生讲述故事,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红军长征的基本事实。

培养学生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特殊历程及艰难曲折。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三、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授课类型:新授课【导入新课】大革命失败后,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对年幼的共产党进行疯狂镇压;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我们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武装反抗,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这就是其我们本课要学的内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讲授新课】一、八一南昌起义:1、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播放南昌起义视频)教师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暴力清党,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人民,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达31万多人。

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八年级历史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4、简单对比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不论是南昌起义还是秋收起义,都是以夺取敌人力量非常强大的大城市作为斗争目标,想通过先占领大城市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但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想要通过攻占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来夺取革命的胜利,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我们既要完成我们的革命目标,又要保存力量继续革命,我们就要找出一条新路,一条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我们终于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先占领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然后用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完成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特殊性与艰难性。
教学难点:如何充分认识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来之不易;如何内化长征精神。
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组图片数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施了斩尽杀绝的恐怖政策,仅1927.3—1928上半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人数就大31万多人(2.6万多),中国大地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的黑暗之中。在黑暗之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却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的火炬,照亮了我们胜利前进的方向。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材打开,翻到75页,快速阅读教材,了解本课内容。
刚刚看过的南昌起义的视频,(如果你一下子记不住,可以参看教材75—76页)那么,(提问:)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失败——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
2、南昌起义失败了,周恩来为什么却说南昌起义让人们“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的意义。
3、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意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这一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始。(强调:农村包围城市、装夺取政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王永文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北伐战争的整个历史事件,并且知道蒋介石叛变了革命,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而且对共产党员实行血腥屠杀政策,那么面对国民党这一反动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采取了什么措施去回击,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了解。

本课主要介绍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三件事对今后中国革命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尤其是“农村包围城市”为今后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在八年级上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一个必要环节,因为没有八一南昌起义,就没有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就无立足之地;没有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就不会保存革命的火种。

让革命烈火熊熊燃烧,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任务。

2.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如下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掌握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材从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引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

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观看南昌起义录像、井冈山会师图片以及红军长征示意图等,引导学生讲述故事,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红军长征的基本事实。

培养学生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特殊历程及艰难曲折。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三、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授课类型:新授课【导入新课】大革命失败后,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对年幼的共产党进行疯狂镇压;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我们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武装反抗,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这就是其我们本课要学的内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讲授新课】一、八一南昌起义:1、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播放南昌起义视频)教师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暴力清党,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人民,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达31万多人。

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南昌起义的过程:要求学生讲述南昌起义的基本过程,包括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起因、经过、结果等让学生掌握起义的领导人。

指导学生看书: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

1927年7月下旬,中共派周恩来担任南昌方面的前敌委员会书记,负责筹划和领导这次起义。

7月21日,周恩来由武汉秘密到达南昌。

26日,贺龙、叶挺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和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开进南昌。

27日,周恩来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成立了由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的起义总指挥部,部署起义计划。

然后,鼓励学生讲述南昌起义的经过。

8月1日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直接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余人在南昌宣布起义。

由于部署严密,对敌军进行突然袭击,仅五个小时的激战,就全歼守敌,占领南昌。

起义胜利后,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下辖三个军,任命贺龙为代总指挥,叶挺为代前敌总指挥。

一支由无产阶级独立领导的军队诞生了。

8月3日至7日,起义部队按照预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经过赣南、闽西,直奔广东潮汕,途中遭到优势敌军围攻而失败。

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进人梅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移到湘南开展游击战。

结果:一度占领南昌,后撤出南下广东途中受挫。

(由于南昌是一座孤城,不易防守,而广东濒临海外可以争取外援以及广东的群众基础好)3、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启发学生思考: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于中共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是反抗国民党叛变革命、实施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创建。

你能说出:为什么我国将南昌起义纪念日定为建军节吗?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

4、南昌起义的教训:简单介绍南昌起义的教训。

受俄国革命模式的影响,起义以夺取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为目标,没有深人农村,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农民。

二、革命摇篮井冈山1、秋收起义教师小结、过渡:南昌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也接受党中央的指派,回到家乡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结果:遭到数倍敌人的围攻,损失严重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果断决定将部队带往井冈山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指导学生看书思考:井冈山在哪儿?是一个什么样地区?为什么要在那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首先,学生通过看书中的小字介绍: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革命群众基础好,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远高中心城市,四周都是产粮区,很利于军事割据。

结合前面所了解到的中国革命失败的教训和井冈山地区的客观条件分析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2、井冈山会师教师过渡:此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领导下得到不断地发展壮大。

特别是在井冈山会师后。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中国革命的第一支坚强的革命的武装建立了。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从此以后,朱德和毛泽东的名字就紧紧连在了一起,朱毛红军威名远播。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影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在这一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1928—193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地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创建了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

展示1928—1930年中国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这幅图反映了什么?学生(观察讨论)中共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越来越多,革命队伍发展壮大。

井冈山的点点“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三、红军长征过渡:红色政权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极度的恐慌,为此他们连续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五次围剿,红军反围剿的结果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这段视频后回答(播放视频)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视频和课文内容回答“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归纳。

(原因:长征是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失利后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教师:从此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请问红军长征开始的标志是?(1934年10长征开始后,中共中央继续执行“左”倾错误,使红军蒙受巨大损失,人员由近10万人减少到3万余人。

在毛泽东的建议下,红军转兵贵州,强渡乌江,来到遵义。

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挽救危机中的红军和革命事业,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2、遵义会议提出问题:遵义会议被认为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解决。

师:回答得非常好,投影图片,然后老师让学生看图依次回答红军长征路线图。

结合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指图讲述红军长征的经过,要求按时间顺序讲清红军长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事件:1934年离开了瑞金开始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天险、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第二年,在甘肃会宁地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同时也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历史意义过渡:长征虽然胜利结束了,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意义却是深远的。

第一,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企图。

长征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第二,长征的传奇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教师:在这艰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有没有同学能跟大家讲讲看。

找两三个学生讲述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知道了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将士,长征最终取得了胜利,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红军长征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如何学习长征精神?1、就是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为了救国救民,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和人民生死相依的精神。

2、现在我国钓鱼岛和南沙群岛受到了日本和其他国家的挑衅。

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学生更应该发扬长征精神,勤奋学习,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增强自身能力,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做自己最大的贡献【课堂小结】本课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几次起义的失败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的胜利不仅为中国革命保存了火种,而且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板书设计:1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武装的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标志。

二、井冈山根据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三、红军长征1.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长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