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我国秘书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历代选拔秘书的经验尤为可贵,对今天培养和任用秘书人员有借鉴作用。
兹将散见于史籍的这方面记载搜集、整理,作扼要介绍。
秦代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选用秘书的主要特点是世代相袭。
当时以承办文书为主要业务的秘书人员称"史"。
这是一种专门职业,世代相袭。
其后代自幼就被送入专门的学校学习,这是最早的培养秘书人员的专门学校。
秦律规定,凡非史之子不得混入这类学校,违者治罪。
同时,凡犯过罪的人也不能担任文书工作。
汉代,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王朝已趋于巩固,选用秘书人员已着重于业务能力。
当时,中央政府机构尚书台和御史府任用秘书,需经过严格的考试。
《汉书·艺文志》和《说文解字》卷十五引《尉律》中均有记载。
这些部门的秘书,年龄须在17岁以上,要能背诵书九千字以上,并考其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书、隶书等八种字体。
每年年底,先在郡一级考试,合格者由郡守移送于京城,再经太史面试,取其中优秀者派至尚书台和御史府任尚书令史,掌写文书。
尚书台中为朝廷起草公文的尚书侍郎,要求更高,除注重其文采外,还很重视实际工作的锻炼。
初入台时只能任尚书郎中,为见习官员,满一年后升为尚书郎,协助诗郎办理文书事务,三年后才能任尚书传郎(事见《东汉会要·诏令》)。
魏晋南北朝时,秘书写作已发展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艺。
统治者在选用秘书时已要求其精于业务,以提高文书工作的质量和使文书卷面字迹美观。
当时,士人中出现了文、笔之分。
文即文章诗赋,须有情辞声韵。
笔即公文,不须有韵,也不必具有文采,只须直言,着眼于叙事达意,施于实用。
凡表、奏、书、檄等公文皆称笔,它有一定的格式,多为四字一句。
能写文章诗赋的士人不一定能拟写公文。
为此,产生了许多专以拟写章、表、书、奏的著名人才。
统治者都竞相招纳、礼聘他们担任秘书。
如陈琳、阮路被曹操所聘用。
曹丕赞誉他们为“章表书记,令之隽也。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简介在古代中国,秘书选拔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政治选拔机制。
秘书是君主统治时期的要职人员,负责处理朝廷文书、起草法令和辅助君主执政等重要工作。
古代中国的秘书选拔制度十分严格,从选拔标准到选拔流程都经过精心设计,旨在选拔具备才干和忠诚的人才担任秘书职务。
选拔标准古代中国的秘书选拔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才学优秀:选择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学问基础的人才。
他们需要精通文史、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够胜任各种重要工作。
2.为人正直:选拔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们需忠诚、正直、廉洁,对朝廷和君主忠心耿耿,不受贿赂和利益诱惑。
3.擅长文书处理:秘书是处理文书的专业人员,因此擅长文书处理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候选人需要具备快速、准确、规范的书写技能,并熟悉朝廷的公文格式和写作规范。
选拔流程古代中国的秘书选拔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推荐与选拔:在各级政府和君主的支持下,选拔者会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征集人才,并收集推荐信和简历等相关资料。
2.考试与评选:为了确保选拔的公平与公正,举行考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历史、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考试的人才进入下一轮的评选。
3.面试与审查:通过考试的候选人需要参加面试,由一群经验丰富的官员和专家对其进行审查和提问。
面试主要考察候选人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
4.最终选拔:经过面试和审查后,选拔者将根据候选人的综合表现和综合素质,确定最终的秘书人选。
选拔制度的意义古代中国的秘书选拔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对古代政治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培养政治人才、弘扬道德伦理价值观也具有重要意义。
1.选拔才能:通过严格的选拔制度,可以筛选出具备才干和能力的人才,为朝廷和君主提供优秀的秘书人员。
这些人才在君主执政过程中能够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有助于政务的顺利进行。
2.培养忠诚:选拔制度注重候选人的品德和正直,有助于培养政府官员的忠诚度和廉洁度。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

校, 违者治罪。同时, 凡犯过罪 的 人 也不 能 更深、更全面知悉机密事项, 保密 观 念 相应 监生历事的实习制
担任文书工作。
要更强。但是, 并不是要求他们在任何时候 度和从地方现任职
汉代, 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王朝已趋于 都三缄其口, 所谓“ 付 虚 襟而 无 隐 ”, 就是 要 官 中 挑 选 秘 书 的
元代, 秘书选拔制度已趋于完善。任用
综上所述, 可知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是
统 治 者 还 纷 纷 募 请 书 法 家 担 任 自 己 的 文 秘书人员有四项标准: 首先, 必须品行端正, 由低级至高级、由偏重某些方面到比较全面
字秘书, 从而提高了公文的艺术性。如著 廉洁奉公, 办事谨慎; 其次,要求熟悉业务, 逐步完善起来的。就其选拔方式而论, 有学
中央政府机构尚书台和御史府任用秘书, 需 失而保持缄默。
即能熟练从事本职工作。
历
经过严格的考试。这些部门的秘书, 年龄须
宋代通过专门考试来选用秘书。宋哲
清代秘书选拔工作已很完善, 其中尤
史
在 17 岁以上, 要能背诵九千字以上的籀书, 宗时特设宏词科, 专门选拔朝 廷 所需 的 文 以军机章京的挑选最为典型。军 机章 京 由
代自幼就被送入专门的学校学习, 这是最 曰漏泄, 二曰稽缓, 三曰违失, 四曰忘误。这 拔秘书人员还注重
早的培养秘书人员的专门学校 。为 确 保统 “ 四禁制度”是针对一般秘书而言的, 翰林学 其 实 际 业 务 能 力 ,
治, 秦律规定, 凡非史之子不得混入这类学 士作为皇帝的机要秘书, 比一般朝臣更早、 实行 了 进 士 观 政 、
一
并考其大篆、小篆、隶书等八种字体。
字秘书, 规定只有取得进士资格者才能报 军机大臣从各部的司员中挑选, 条件有五:
历代秘书官吏的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

历代秘书官吏的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
中国古代秘书官吏的选拔和考核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具体特点如下:
选拔制度:
1.学校培养:在一些朝代,通过国子监等官方教育机构培养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和行政能力的人才,其中一部分人可能会被选任为秘书官吏。
2.科举考试:自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后,文官队伍中包括秘书官吏在内的众多职位,多由科举及第者充任。
进士科考中的优秀人才常有机会进入翰林院、内阁等部门担任秘书职务。
3.聘用制:对于具有特殊才能或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可通过直接聘用的方式担任秘书工作,如一些文学造诣深厚、书法出众的文人墨客。
4.内部晋升:从下级机关或现有职官中选拔有实际工作经验和业绩突出的人员提升至秘书岗位,体现的是“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原则,重视官员的实际能力和表现。
考核制度:
•历代统治者对秘书官吏的考核极为重视,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考核制度以保证其高效履行职责。
•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政绩、道德品质、文字处理能力、政务处理效率等方面,力求做到奖勤罚懒、公正公平。
•定期考核(如年考、季考等)是评估秘书官吏的重要手段,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升降黜陟,优秀的予以提拔,不合格的则会受到惩罚甚至罢免职务。
•古代还有诸如“密考”、“京察”、“大计”等各种形式的考核机制,确保秘书官吏尽职尽责,服务好主官和朝廷。
这些选拔与考核制度的具体形式和内容随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总体上都是为了保证秘书官吏队伍的质量,并服务于维护封建社会秩序和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是怎么样的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是怎么样的我国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但在秦汉以前的历史上并没有其具体规定。
然而,随着秦朝的兴起,秘书选拔制度开始逐渐发展和完善。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秘书是一种重要的官职,负责办公、文书等方面的工作。
秘书选拔制度影响着古代政治的运行和文化的传承,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一般是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秘书。
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起源于隋朝,延续了一千多年,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科举考试中,考生从乡试、省试、殿试逐步升级,最终通过考试合格者可以成为一品官员。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考生会被委任为秘书。
首先,考生需要参加乡试。
乡试是中国古代社会举行科举考试的第一阶段。
在乡试中,考生需要进行文化素质和基本知识的考核。
通过乡试的考生,才能有资格参加省试。
省试是乡试合格者进入下一轮考试的阶段。
在省试中,考生需要进行严格的文化考核,并进行面试。
通过省试的考生,才能有资格参加殿试。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轮考试,也是最为重要的一轮。
在殿试中,考生需要进入皇帝的宫殿进行文化考核和面试。
通过殿试的考生将有可能被选为秘书,担任皇帝亲近的助手和重要职务。
在中国古代,秘书的选拔不仅仅依赖于科举考试,还要根据考生的家庭背景、政治关系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官员的子弟和贵族的子弟往往有更大的机会被选拔为秘书。
此外,考生的道德品质和能力也是选拔秘书的重要参考因素。
除了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外,有时候还会通过推荐来选拔秘书。
在推荐制度中,一些学者和官员可以向皇帝推荐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担任秘书。
这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广泛参与的制度。
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虽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但也不可否认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秘书负责管理文书、撰写奏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等,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秘书,不仅提高了秘书队伍的素质,也确保了政府的高效运作和廉洁治理。
总之,我国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同时还有推荐制度。
古代如何选“秘书”

古代如何选“秘书”作者:来源:《共产党员·上》2018年第09期我国秘书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和实用的秘书人才选拔制度,培养了许多高水平的知名秘书人才。
在古代,翰林学士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秘书。
在后梁,按照当时的规定,翰林学士上任前,要进行资格考试,只有过了这道关,才能正式走马上任。
此類考试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看考生的文才,二是考查他们起草各类公文的能力。
通过任前资格考试进行选拔,经皇帝批准后直接安排到朝廷的秘书岗位。
这种优中选优的考试方式可以使出类拔萃的秘书人才脱颖而出,并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古代选拔任用秘书不仅需要经过任前资格考试,有的朝代还特别重视对秘书人才的素质培养,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馆阁翰苑人才培养机制。
在宋代,馆阁翰苑官员的选拔非常严格:首先,候选人必须是进士高科出身;其次,候选人要通过朝廷统一组织的两场专门考试。
宋代的名臣贤相多由馆阁翰苑晋升高位。
宋代的馆阁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和文献研究室,朝廷从高科进士中召试馆职,以整理文献的工作形式储备人才。
那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科进士一旦有幸成为馆阁中的一员,每日与书本文献打交道,经过几年潜心研修,学问、能力自然会得到全面提升。
他们中的佼佼者,通过选拔考试晋升知制诰,再由知制诰升任中书舍人,优者最后进入翰林学士院担任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的理想出路,自然是直接进入中书省和枢密院,成为两府高官即执政大臣。
宋代的馆阁制度无疑是科举制度的延伸和补充。
它不仅有效地为朝廷聚集、储备了一支高素质的文官队伍,又为朝廷培养、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秘书人才。
古代朝廷选拔秘书人员的另外一个渠道是从地方直接选调,这种现象在中晚唐时尤为突出。
当时,藩镇幕府争相聘用有名望才华的读书人担任幕僚。
其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罗人才,二是能够为更多的读书人提供入仕机会,三是起到了为中央政府选拔人才的作用。
这里着重介绍第三点。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是指古代中国在政府机构中选拔、任命秘书一职的制度。
秘书在古代政府机构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职务,负责处理文件、书信、记录会议内容、安排日程等工作,对于政府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着各自的秘书选拔制度,以保证政府机构的高效运作和行政事务的顺利进行。
在古代中国,秘书一职属于官员中的一种,通常由年轻朝士或宦官担任。
秘书选拔制度的核心是选拔出有才能、有能力的人才来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古代选拔秘书的标准主要包括学历、才能、政治觉悟以及忠诚度等多方面的要求。
学历是古代选拔秘书的重要标准之一。
古代的秘书大多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能够熟练处理文字和书信,理解政策法令,及时准确地记录和传达领导的意图。
选拔秘书时通常会考虑其学历背景和学识水平,以确保其胜任这一重要职务。
才能也是选拔秘书的重要考量因素。
秘书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善于协调各方利益,确保政府机构的高效运作。
选拔秘书时通常会综合考察其才能潜力和实际表现,以确保其具备胜任这一职务的能力。
政治觉悟和忠诚度也是古代选拔秘书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古代的政府机构秘书在处理文件和书信的还需要参与决策和执行政策,对于领导的意图和要求要能够理解并积极执行。
选拔秘书时通常会考虑其政治觉悟和忠诚度,以确保其对领导忠诚,能够积极执行领导的意图。
古代秘书选拔制度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体现和变迁。
在古代秦汉时期,秘书主要由亲近皇帝的宦官或亲信担任,其选拔标准主要以忠诚度和亲近程度为主。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秘书选拔制度逐渐趋向严格,开始注重人才选拔和专业能力。
在唐宋时期,秘书选拔逐渐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选拔制度,选拔标准更加科学化和多元化,确保选拔出真正的人才来担任秘书一职。
在明清时期,秘书选拔制度更趋规范化和制度化。
明清时期的宫廷秘书选拔制度主要考虑学历、才能和政治觉悟,选拔出能力出众、品德高尚的人才来担任秘书一职。
古代秘书选拔制度对现代秘书选拔工作的启示

古代秘书选拔制度对现代秘书选拔工作的启示一、引言在古代,秘书选拔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
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秘书的地位也日益凸显,秘书选拔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有必要从古代的选拔制度中寻找启示,以便更好地进行现代秘书选拔工作。
二、古代秘书选拔制度概述古代秘书选拔制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时期。
在那个时代,帝王需要一位能够协助处理政务、传递命令以及辅助决策的得力秘书。
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非常严格,一般来说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选拔程序,选择出的秘书不仅要求具有才华和学识,更要求忠诚、老实、守纪,能够辅助帝王处理政务,成为帝王的得力助手。
三、启示一:注重综合素质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注重综合素质,包括才华、学识、品德和忠诚度等方面。
这对现代秘书选拔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秘书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工作能力,更要求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态度。
在进行现代秘书选拔工作时,我们也要综合考量候选人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其专业能力。
四、启示二:严格选拔程序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非常严格,一般需要经过多轮考核和选拔程序。
这种选拔程序不仅能够确保选出最优秀的秘书,更能够在选拔过程中锻炼候选人,使其在竞争中得以成长。
现代秘书选拔工作也需要建立严格的选拔程序,通过多轮考核和选拔来筛选出最有潜力、最有能力的秘书人选。
五、启示三:培养忠诚度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非常重视忠诚度,帝王需要一位忠心耿耿的秘书来辅助自己处理政务。
古代的选拔制度在培养忠诚度方面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忠诚度同样是一位优秀秘书不可忽视的品质。
现代秘书选拔工作也应该注重培养候选人的忠诚度,使其能够真正做到言听计从、忠心耿耿。
六、结语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对现代秘书选拔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古代选拔制度的总结和回顾,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现代秘书选拔工作的重要性和要求。
在现代社会,当我们进行秘书选拔工作时,可以借鉴古代的选拔制度,注重综合素质、严格选拔程序和培养忠诚度,以便选拔出更加优秀和适合的秘书人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 (2)Keywords: (2)一.古代秘书管制时代 (2)二.秘书选拔的历史演变过程 (3)(一)原始社会时期 (3)(二)奴隶社会时期 (3)1.夏代时期 (3)2商朝时期 (3)3西周时期 (4)4春秋战国时期 (4)(三)封建社会时期 (4)1秦代 (4)2汉代 (4)3三国时期 (5)4魏晋南北朝时期 (5)5隋、唐时期 (5)6宋朝时期 (5)7元朝时期 (5)8元朝时期 (5)9 明清时期 (6)3. 结论 (6)注释: (6)参考文献 (6)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摘要: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秘书工作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的秘书活动,上可追溯到三皇五帝,下可查询到明清两代。
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和演练,从出现到初步形成、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
总管这几千年的的秘书活动,虽然它们在每个朝代的称谓和职位都不尽相同,对机构的设置也不尽一致,但是其具有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辅助君主政令顺利地颁布。
而每个朝代对于秘书的选拔制度也是不相同的,条件及要求都有每个朝代自己的特色。
本文通过例举我国古代对秘书选拔制度和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虽然这些都只是古代旧社会选拔秘书官员的方法,但其中也有着它独特的精华所在。
这对我们当今社会的秘书人员的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古代秘书选拔制度政策措施Abstract:Chinese culture has a history of five thousand years, and oursecretary work is also a long history. China's ancient Secretary activit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Three Emperors and Five Sovereigns, can query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wo generations. Chinese ancient secretary work experience of change and drill for thousands of years, from there to the preliminary formation, development, mature stage. Duct that thousands of years of secretary activities, although they are in every dynasty titles and positions are not the same, the institutions are not consistent, but the common purpose of its is to assist him smoothly promulgated decree. And every dynasty for the Secretary of the selection system is not the same, conditions and requirements of each dynasty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by the example of ancient China's secretary selection system an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although these are ancient old social selection Secretary officials, but it also has its unique essence. Have a certain guiding role the Secretary of our social work.Keywords: Ancient secretary Selection system Policies and measure一.古代秘书管制时代国家的产生和公共事务的发展促进了相应的秘书职位和人员的出现,但是,我国古代秘书史上的秘书工作到底是从哪个时代开始萌生的,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秘书工作起源于夏代的奴隶社会,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秘书的工作起源于尧舜时期。
在我国,“秘书”这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而最初的含义是指物不像今天一样是指人。
根据古典记载,皇宫里藏有一些有神秘色彩的书籍,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宫禁里的秘籍,因为是宫禁内收藏的各种经典文献,因而一般不予公开,故称为“秘书”。
第二类是指谶纬图箓,也即是一种在汉代流行的宗教迷信,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预算吉凶的隐语。
到了东汉后期,“秘书”不再只是指物,也指机构和人员,古代的秘书工作者,被成称为"史官"、"御史大夫"、"尚书"、"长史"、"主簿"等。
但东汉末年那段时期比较例外,魏王曹操为削弱当时位高权重的皇帝身边的秘书机构--尚书台的势力,曾设秘书令,以"典尚书事",这样,秘书令不仅具有原先掌管图书典籍的职能,而且还具有收发奏章、草拟和上传下达的职责。
①②到了清朝末期,我国的秘书工作真正名实相符。
辛亥革命后,秘书的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
其一:秘书一词已完全摆脱了"图书"的含义,从原先指物转变为特指从事秘书工作的人或职位。
其二,对秘书人员所有的旧式称谓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对各级政府部门中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或相关职位均以"秘书"相称。
秘书一职的出现,说明了我国历代君主都懂得秘书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在秘书的选拔上,不同朝代的君主对人才的选拔制度是不同的,这不仅要求秘书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学时才能。
秘书人员的选拔不仅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的体现,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文化的进步。
二.秘书选拔的历史演变过程(一)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社会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因为其原始、粗糙以及简陋的生产工具,加上及其低下的生产力发展,因此,在那个时期里面就没有阶级和国家。
当人类进入氏族社会之后,便产生了小规模的组织,虽然氏族规模比较小,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公共事务要处理,就需要一定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因此,就产生了秘书人员。
而那时候的秘书人员的工作任务就是会务活动和传达活动。
传达活动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食将首领的意图传达给下面;另一方面是将民众的意见传达给首领。
这个时期的秘书人员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管理者既从事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又从事管理活动中的秘书活动,管理者即氏族首领兼职秘书,和大家一起吃一起住。
第二种是由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长老来长官火、天时以及调节纠纷等事务,这些长老经常帮助首领处理公务。
第三种是专门承办秘书活动的人员,这些人员有着一定的职务,他们是由民众选举或者是禅让而产生的。
(二)奴隶社会时期1.夏代时期到了夏代时期,人类的生产工具得到了改进,生产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社会制度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逐渐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国家必须设立一批专事国家事务的官吏来操纵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所以我国最早的秘书也就因此产生了,但是那时把这一类官员称为“史官”,秩宗和太史令则属于秘书官职。
秩宗是传说中尧舜两人都设置的一种官职,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司典宗教祭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秩宗是史官在宗教活动中的另一个身份,因此,这种官职的选拔方式也和史官一样,通过世代相袭的方式来进行继承。
太史令的主要任务是辅助国君处理国政的机要秘书长,记录国君的言行,起草和保管文书,掌管典志;有的还对民情进行了解,向君王提出建议,协助君王制定相关的法令。
史官的职位大多数是由贵族时代相袭,他们是知识的垄断者,普通老百姓的子弟因为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所以,作为具备高文化和业务知识的史官一般不会在普通老百姓家庭中产生,也不会从白丁中进行选拔。
2商朝时期商朝是在推翻夏朝之后强盛起来的朝代,国家机器和国家管理机构有了新的发展,并且逐步建立了以国王为中心的一套内外职官体制。
官职可分为:政务官、事务官、武官和史官。
史官则主要从事秘书工作。
商朝的史官分为两类,史类秘书和巫类秘书史类秘书。
史类秘书要求会制作和保管重要公文,记录君王的言行、宫廷大事、观察天象、记录历法以及保管档案典籍等。
无泪秘书则是神权和政治的历史产物。
他的主要工作是专门处理人和神灵和先祖之间的关系。
这就需要史官本身会占卜、解释卜词,或者是有能力长官商王朝的祭神和祭祖典礼等事务。
由此看来,巫类秘书和史类秘书在工作内容方面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有的却是身兼两职,也并未做到严格的划分。
而且,在选拔方面也是采取世代相袭的方式,但是和夏朝比起来,史官需要具备的能力增多了。
秘书官吏必须具有文字、军事、政治、天文以及占卜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从以上可以看出,商朝的秘书官吏已经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并企已经形成了一支专职秘书工作的队伍。
3西周时期在西周时期,我国奴隶制度逐渐开始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开始产生。
这种过渡的主要特点是在政治上开始由神权向人权进行转变。
在这时期,国家机构不断在发展,形成了以卿为首的政务部门“卿事寮”和以太守为首的事物部门“太史寮”,太史寮是专门为王室服务的秘书处。
在王宫里还设置了专门记录国王言行的左吏和右吏,专门保管君王的印章。
还设置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女秘书,也即是专门为王后掌管礼仪和文书的女史。
③4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战争最频繁和社会最动乱的时期,在这几百年的大变革中,各国竞相变法图强,战争的纷乱使得各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因此,这一时期的秘书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秘书官吏主要有御史、主书、尚书和掌书等。
因为在这个奴隶时期都有着“亲贵和一”的正字色彩,因此,在这个时期的秘书选拔上也是通过世袭相承的形式,但是与前面朝代不同的是,这个时期的选拔方式有了一定的灵活性。
(三)封建社会时期1秦代众所周知,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这个时期承办文书为主要任务的人员被称为“史”,这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这个时期对于秘书的选拔也是通过世袭相传的形式,他们的后代从小就被送到专门的学校进行学习。
秦朝有严格的规定,不是史的后代是不能进入这类学校的。
2汉代西汉时期,御史仍旧是中央政府的主要秘书机构。
但是在这个时期里,御史有了更多的权利。
这个时期的秘书官职主要有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配的副职御史中丞、下隶御史、令曹、书曹和印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