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_风儿吹呀吹
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

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风儿吹呀吹》是人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中的第三课。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风儿吹呀吹》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的第四个主题,它包括“风在哪里”“风与我们的生活”“与风一起玩”四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来感受自然现象“风”的特征,观察生活中与“风”有关的现象,感受“风”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体会“风”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往往对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他们想象力丰富,对周围一切都充满好奇心,小脑袋里都装着十万个“为什么”。
他们既处在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期,也是品德潜能开发的黄金时期。
此时学生的智慧潜能逐渐突显,并迅速发展。
他们喜欢游戏探究,渴求探索未知的大干世界,总是会出现许多新奇的想法。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乐于探究身边的问题,以便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2.情感与态度: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感受自然的美,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用不同的方法制造风来吹灭蜡烛。
活动准备风车、有关大自然中“风”的课件、蜡烛、彩带、彩旗、风铃、风扇。
活动过程游戏激趣,引入主题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件玩具,你们想看看吗?生:想!师:那就请小朋友们先把眼睛闭上,等老师数到3的时候再把眼睛睁开,好吗?(出示五彩的风车)生:哇一一!师:这是什么?生:(高兴地)风车!师:漂亮吗?生:(情绪高涨地)漂亮!师:(激情调动)谁能让风车转起来?生:(激动地)我!我!我!师:我们请3位小朋友上台,比比看谁的风车最先转起来,而且转得快!其他小朋友就为自己的支持者加油、助威吧!(三位学生自己想办法把风车转动起来了,两位用嘴把风车吹动,一位跑动使风车转动。
人教版小学品德一年级下册《8风儿吹呀吹》word教案(2)

(人教)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第八课风儿吹呀吹一、主题目标:1.感受风的不同特征,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2.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了解并体会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风的利用。
3.学习风车的制作方法,并通过玩风车感受到风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难点:感受风的不同特征以及风的产生。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课前准备:1.制作风车的工具和用品。
2.收集一些可以表现风存在的物品:小手绢、羽毛、扇子、蜡烛等。
3.收集风与人们生活有关系的资料。
4.学生准备好画画用品。
第一课时主题目标:1.感受风的不同特征,初步了解风的形成。
2.画出风的感受。
活动过程:一、猜谜导课,激发兴趣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
水儿见它浪花起,云儿见它快快跑。
风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风好吗?二、找风。
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去游戏并观察1.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风的存在?(树枝摇晃、红旗飘扬、手绢飘动、头发飞扬……)2.风吹到身上是什么感觉?三、造风。
让学生玩一玩吹羽毛、扇扇子、吹蜡烛等游戏。
(体会利用空气流动产生风的原理)四、画风。
刚才,我们不仅找到了风,还学会了制造风,现在就让我们来画一画风,看看谁的画最能表现风。
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五、结束新课,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主题目标:1.结合自身的经历,探究风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同影响。
2.学习制作风车,感受风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一、谈风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说一说风好吗?二、论风1.你知道风的哪些事情呢?(散热、助燃、传播花粉、发电等)2.风对人们有什么害处呢?(沙尘暴、台风等)3.我们能不能治理沙尘暴呢?(植树造林)三、玩风。
上节课我们做了吹羽毛,吹蜡烛,扇扇子的游戏。
这节课我们再来做个风车玩玩。
1.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小组合作制作风车。
2.到户外玩风车。
四、结束本课。
一年级思品教案《风儿吹呀吹》教学案例

《风儿吹呀吹》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大自然魅力无穷。
“回归自然,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让孩子走出校门,回归自然,感受生活,更是成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
《风儿吹呀吹》这一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该教学理念。
《风儿吹呀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它包括“风在哪里”、“感受风”、“风与我们的关系”、和“风的游戏”四部分,主要是让孩子从不同方面来感受风的特征,体会风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以“风”为切入点,让孩子们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生活的美。
二、学生分析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好奇心强,对于自然风已有了一定认识,能通过事物变化来发现风,并初步感受风的乐趣。
他们知道风就在身边,但又很难说清楚它是怎么来的。
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及认知起点,设计贴近他们生活的活动,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掌握风的相关常识,又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是设计本课教学目标的主要出发点。
三、设计理念活动,是促进青少年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直接动因。
它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因此,在《风儿吹呀吹》一课教学中,为了让无形的风儿变成有形的风,我设计了“找风”、“竞赛”、“玩风“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悟风无处不在,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成为活动的细胞,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体会风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同影响,并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1、通过“找风”的活动感受风的不同特征,并能与人交流对风的感受。
风儿吹呀吹__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风儿吹呀吹》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至33页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感受风的特征,初步知道风就是空气的流动。
(2)观察与风有关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社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爱观察、好提问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学生通过体会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树立环保意识。
(2)学习风车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风的特点,并且能与他人交流对风的感受。
2.知道风产生于空气流动。
教学难点:体会风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危害。
四、教学准备两根羽毛、卡纸若干、木棍、剪刀、胶布、图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谜语,你来猜猜看谜语一: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飞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
(生猜:风)谜语二: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
水见它浪花起,云儿见它快快跑。
猜一猜,这是什么?(风)二、揭题:对,就是风,今天我们将要去感受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去了解风。
来,让我们一块儿来读题目。
(板书:风儿吹呀吹,生齐读)同学们,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风吗?三、活动一:寻找风1、寻找风宝宝: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0页,看看小兔贝贝需要我们帮助它解决什么问题?谁来读读小兔贝贝的话?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在你感觉风的地方做上标记,看看谁找的风宝宝多。
2、探究师生共同思考探究风在哪?完成探究题:风姑娘藏在___,因为我发现___。
(师生共同探讨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寻找风在哪)3、画风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图画上的风,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的变化反映了风的存在?小组合作想一想,画一画。
4、游戏:纸船游啊游四、活动二:感受风1、感受不同季节的风教师出示课件不同季节的风的图片,大家一起说说不同季节的风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一年级下册品德风儿吹呀吹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风,知道风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理解风的特点。
2.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风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有关风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风的经历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风的名称。
1.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风的经历和感受。
2. 学习风的特点2.1 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源,展示风的作用和特点。
2.2 学生观察、思考,总结风的特点。
3. 体验风的魅力3.1 教师组织学生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风的力量。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4. 学习风的保护作用4.1 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风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4.2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风的保护作用。
5. 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5.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5.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6. 总结课堂内容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6.2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7. 作业布置7.1 教师布置有关风的观察和实践作业。
7.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果和不足之处。
6.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七、课堂评价7.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成果等进行评价。
7.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八、拓展活动8.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与风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制作风车、风向游戏等。
8.2 学生积极参与拓展活动,提高对风的认知和兴趣。
九、家庭作业9.1 教师布置有关风的观察和实践作业,如观察家中空调吹出的风、了解风的级数等。
9.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风儿吹呀吹》课堂实录_模板

《风儿吹呀吹》课堂实录_模板《风儿吹呀吹》课堂实录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尹语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件玩具,你们想看看吗?生:想!师:那就请小朋友们先把眼睛闭上,等尹老师数到3的时候再把眼睛睁开,好吗?(出示五彩的风车)生:哇──!师:这是什么?生:风车!(高兴)师:漂亮吗?生:漂亮!(情绪高涨)师:谁能让风车转起来?(激情调动)生:我!我!我!(激动)师:我们请3位小朋友上台,比比看谁的风车最先转起来,而且转得快!其他小朋友就为自己的支持者加油、助威吧!(三位同学自己想办法把风车转动起来了,两位用嘴把风车吹动,一位跑动使风车转动。
)生:加油!加油!(全情投入)师:3位小朋友的风车都转起来了,而且都转得很快,所以你们都是胜利者!(师举起获胜3方的小手,其他小朋友热情的鼓掌、呐喊!)活动一了解“风”的形成师:风车为什么能转起来呢?生:因为有风。
师:对了,就是因为有风,风车才转起来了。
在小朋友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空气,刚才小朋友使劲吹、用力跑,空气也跟着小朋友们做起了运动,动起来了,这样就形成了风。
风,就形成于空气的流动。
活动二寻找“风”师:听!“风姑娘”来了。
(多媒体播放风声,并出示教材上32页~33页图画。
)刚才“风姑娘”和小朋友们玩风车累着了,她想藏在这幅画里悄悄地休息休息,我们把她找出来,和我们继续玩游戏好不好?生:好!师:“风姑娘”藏在什么地方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并说说你怎么知道“风姑娘”藏在那儿的。
(集体交流,上台指说……)生:“风姑娘”藏在小朋友的头发和衣服那儿,因为那个小女孩的头发和衣服都被风吹起来了。
生:柳条被风吹动了,所以这儿有风。
生:“风姑娘”藏在这儿!还好这个同学用手把帽子捂住了,不然他的帽子就要被风吹走了。
生:这个小女孩闻到花香了,说明有风。
师:为什么说明“风姑娘”在这儿呢?生:因为风吹过会把远处的花香带过来,虽然我们离花很远,也能闻到花香。
师:所以小姑娘说了一句──生:(齐声回答)有──花──香!生:这个小男孩在河边玩帆船,帆船要依靠风才能行驶,而且河水都被风吹皱了。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理解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风的产生:介绍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风是如何产生的。
2. 风的基本特征:讲解风的速度、方向、强度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风的特点。
3. 风的作用:介绍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气候形成、植物生长、动物迁徙等。
4. 观察风: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了解风的变化。
5. 保护环境:教育学生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风的产生、基本特征和作用。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记录风的特点。
3. 实践操作:动手制作风车,体验风的力量。
4. 讨论法:分组讨论风的作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风的产生、基本特征和作用的PPT。
2. 观察工具:望远镜、风向袋等。
3. 材料:纸张、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风车。
4. 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关风的谜语,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风的产生、基本特征和作用,让学生了解风的知识。
3.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记录风的特点。
4. 实践:动手制作风车,体验风的力量。
5. 讨论:分组讨论风的作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 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风力发电设施,了解风能的利用。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风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观察风和制作风车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分析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提出的建议。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充分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是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风的知识。
3. 思考如何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更深入地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风儿吹呀吹(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目标1.感受风的特点。
2.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感受自然的美,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3.了解并体会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风的利用。
活动准备学生到校园、家中找风,并以自己的方式做记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教师出示谜语,学生猜一猜,以此引出课题。
(二)寻找风1主题图找风教师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找一找风在哪里?学生找到后汇报。
2走进生活寻找风学生将课前在生活中找到的风和大家进行分享。
(三)认识风,了解风与我们生活的关系1认识不同大小的风以及对我们的影响教师根据图示讲解14级风的歌诀,让学生了解不同级别风的特点。
0级风,烟柱直冲天1级风,青烟随风偏2级风,风来吹脸面3级风,叶动红旗展4级风,凤吹飞纸片5级风,小树起波澜1—5级风是我们找到的,在这样的风天里,我们能用风做什么?(晾衣服降温、助燃、放风筝、玩风车、发电、推动帆船行走等)这样的风带给我们(愉快)的感觉。
6级风,举伞步行艰伞坏了,买伞。
7级风,迎风走不便眯眼睛,风吹脸疼,不愿出门8级风,风吹树枝断会砸到人、车等东西,有危险。
这样的风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9级风,屋顶飞瓦片10级风,拔树又倒屋11、12、13、14级陆上罕见,冯怒吼,浪滔天。
这样的风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2了解不同类型的风及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6级以上的风发生在不同的地方,就会形成不同类型的风,他们也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影响。
台风:也有人管它叫飓风,多发在海上,发生时风大雨大,有一个巨大的漩涡,中间有个台风眼。
它给我们沿海地区造成很大的灾难,这是去年台风“天兔”造访普宁之后的情景(视频)龙卷风:猛烈旋转的圆形空气柱。
像大象的鼻子或吊在空中的巨蟒。
它的破坏力极强,能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毁坏建筑物或把人吸走。
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视频)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变浑浊。
根据风力的大小,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种,小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大的容易造成房屋倒塌,供电中断或受阻,是人或者牲畜受伤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