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酐反应器氨试漏方案

合集下载

漏氨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漏氨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漏氨事故应急处理方案1、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1) 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后,当泄氨浓度较大时(大于50ppm)氨区自动保护系统自动切断压缩机及相关阀门电源,消防喷淋系统自动进行喷淋,同时可手动用水淋浇漏氨部位。

2) 当泄氨浓度降低后(小于20ppm),运行人员可佩戴呼吸器,穿防护服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漏点处理。

2、压力容器漏氨事故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建立100米左右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

处理此类事故,原则是首先采取控制,使事故不再扩大,然后采取措施将事故容器与系统断开,关闭设备所有阀门,当泄氨浓度较大时(大于50ppm)氨区保护系统自动切断压缩机及相关阀门电源,消防喷淋系统自动进行喷淋,同时必须用水炮对储罐罐体隔离降温。

容器里氨液及时排空处理。

属于此类设备有:液氨蒸发槽A、B、氨气缓冲槽A、B、液氨储罐A、B。

演练步序:演练内容:演练实施过程一、准备阶段:演练准备1、事先指定好救护车辆和救护人员;并提前通知脱硝车间主管演习事宜,安排好监护人员,防止引发混乱。

2、技术部成立氨区设备泄漏抢修组,组长和组员明确到人,准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准备充足的工具。

3、安全环保部成立应急演练操作组,按照假想故障点编写操作票,并准备创伤急救用的包扎物品、清洗用2%硼酸药水放置到现场,准备个人防护用品和操作用工具。

4、保卫部成立疏散组,根据风向设置疏散人员集结地点。

同时,成立警戒组,准备警戒用绳,实施现场警戒。

5、演练人员做好进入事故现场侦察的准备工作,脱硝车间准备演练器材(微正压呼吸器、防化服、防毒面具、担架、水带、消防栓扳手等)和装备。

6、宣传报道组准备好摄像器材,提前进入演练现场。

7、成立救援现场指挥部,指挥部设在上风头合适的位置8、各小组向指挥部汇报准备情况“救援总指挥,各小组准备完毕”后,总指挥下达“原地待命”。

氨渗漏方法

氨渗漏方法

换热器及有测试氨渗漏要求的设备的试压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当管程水压试验压力大于壳程水压试验压力时,为检查管子与管板连接的严密性,壳程试验压力按以下2种方式考虑进行。

(1)提高壳程试验压力等于管程试验压力,但必须首先核算壳体在试验时产生的应力。

要求壳体任意点的一次薄膜应力的计算值不得超过材料在试验温度下的90%屈服限(或残余变形0.2%的屈服限),同时接管和法兰等均能满足压力试验下的强度要求。

(2)若经计算后不能采用上述方法试验,则壳、管程按各自试验压力试压后,壳程再进行氨渗漏实验。

氨渗漏实验方法分为:a.充入100%的氨气法(A法);b.充入10%~30%(体积)氨气法(B法);c.充入1%(体积)氨气法(C法),这样,不提高壳程实验压力,但是达到了检测管头泄漏的目的。

3 氨渗漏实验方法按照GB151-1999的6.18.5规定,当管程实验压力高于壳程实验压力时,接头试压应按图样规定,或按供需双方商定的方法进行。

今年年初,我厂加工的一批换热器,大部分管程水压试实压力均高于壳程水压试验压力,因此,我部门必须制定相关工艺。

如《凝析油事故加热器》相关技术特性数据如表1。

由于氨是易燃、易爆气体,实验现场应切实做好防火和防爆的安全工作,厂属设备安全科必须派专人驻守现场。

氨气有毒,实验人员和现场应切实做好防毒和隔离操作的工作。

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氨渗透试验安排在周末进行。

氨渗漏(B法)实验方法分为抽真空法和置换法。

结合我厂实际情况,建议采用置换法,拟订的置换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按工艺及规范完成该试压产品的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合格后使产品保持充满试压水状态;(2)打开放气排水阀门排水,同时打开(惰性气体)氮气压力钢瓶的阀门充入氮气;(3)当放气排水管在水池水中的管口在水池中有氮气溢出(即有大量气泡)时,关闭放气排水阀门和(惰性气体)氮气压力钢瓶的阀门;(4)打开氨气压力钢瓶阀门,充入氨气,使压力达到0.09MPa(表压);(5)关闭氨气压力钢瓶阀门,停止充氨;(6)打开(惰性气体)氮气压力钢瓶氨门,充入氮气,使压力达到0.60MPa(表压);(7)将检漏显示剂(或试纸)紧密涂敷在管板上,并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氨试漏技术条件1

氨试漏技术条件1
159曦 气法 (B法 ) 礻 2.2.2充 入 1) 准各工作
h) 试验全部进行完毕后,拆 除试验用设备,并 将容器内部清
理干净。
工具 按图B所 示 ,准 备好下列设备、配件、仪表和 a, 液氨钢瓶 、氮气钢瓶和带阀门的管路。
:
b, 压力表 。 c, 流量计 。 d, 水槽 。 e, 活动搬手等装卸工具。
,

sEGQ0035-2000

4页

4页
压力为常压时,打 开氮气阀门3,缓 慢通入体积为充氨空间容积3~5倍 (按 常压计算 )的 氮 气进行吹扫 。然后拆除液氨和氮气钢瓶 ,并 通入压缩空气吹扫 ,直 至将氨气吹除干净为止。
0
试验 。
对检查不合格的部位 ,应 在氨气充分清除干净后进行修复 ,然 后再重复进行上述
2.1 试验方法
2,1,1 充入100%氨 气法 (A法 )
此法是将被检容器的充氨空间,用 真空泵抽至压力为6,6kPa(A),再
10毗 的氨气进行检漏 。它适用于充氨空间不大的容器检漏 ,如
对充氨空间充入
压力容器衬里焊缝的检漏等 。
2.1.2 充入15%氨 气法 (B法 )
此法是将被检容器的充氨空间,用 氮气将空气置换出来 ,当 氮气达到— 定压力后 ,充 入 体积为充氨空间容积习 5%(按 试验压力计算 )的 氨气 ;再 充氮气 ,当 达到所要求的试验压力 时,停 止 充氮 ,进 行检漏。它适用于充氨空间较大且设计庄力不低于0.硼 Pa(G)的 容器检 漏 ,如 压力容器焊缝、换热器的管板与换热管连接接头的检漏等。
;

1.2。
绻表面及两 侧 的油污等杂物 应清理于净 。
条 2款 的氨渗透试验 方法时 ,应 在 容器液压试验 后进 行 :焊

B法压力容器氨检漏试验详细方案

B法压力容器氨检漏试验详细方案

B法压力容器氨检漏试验详细方案第一篇:B法压力容器氨检漏试验详细方案一、前言在工业生产中,压力容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中,其中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气体。

然而,由于氨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燃性,对氨漏气的准确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B法是一种常用的压力容器氨检漏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B法压力容器氨检漏试验方案。

二、实验设备1. 压力容器:具有较高密封性能,并能承受压力波动的容器;2. 氨气源:提供足够的氨气,保证实验过程中持续供应;3. 泄漏检测仪器:用于检测氨气泄漏的仪器,例如燃烧式气体检测仪;4. 安全防护设备:包括防护面具、手套、防护服等。

三、试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确定实验地点,并设置好通风系统,以确保安全;b) 确保实验设备完好,无损坏或松动部件;c) 检查检测仪器,确保其灵敏度和准确性;d) 穿戴好安全防护设备。

2. 压力容器密封:a) 将压力容器与氨气源连接,并确保连接紧固牢固;b) 打开氨气源,使氨气进入压力容器;c) 关闭氨气源,并等待一段时间,使压力容器内部氨气充分扩散。

3. 检测漏气:a) 使用泄漏检测仪器,在压力容器周围进行氨气检测;b) 仔细观察检测仪器的显示屏,确保漏气指示正常工作;c) 如果检测到氨气泄漏,记录泄漏位置和泄漏程度。

4. 后续处理:a) 对检测到漏气的位置进行标记,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b) 对压力容器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没有其他漏气点。

四、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准确、安全;2. 在进行漏气检测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的通风情况,避免氨气浓度过高造成危险;3. 在检测到氨气泄漏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氨气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4. 实验完成后,应对压力容器和检测仪器进行彻底清洁,并进行相应记录。

五、总结B法压力容器氨检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氨气泄漏检测方法,通过对压力容器周围氨气浓度的检测,可及时发现和定位漏气点,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

氨合成塔(4117-R1)氨渗漏方案(

氨合成塔(4117-R1)氨渗漏方案(

氨合成塔(4117-R1)氨渗漏方案1.编写依据4117-R1设备结构图《设备维修检修规程》2.编写目的2003年对合成塔检测孔进行查漏,发现有12个检测孔存在泄漏现象,占2/3。

其中11个点漏量较大,1个较小。

利用本年度4117-R1更换触媒机会进行查漏,消除隐患。

3.氨合成塔简要说明氨合成塔原为丹麦TopsΦe S-100径向合成塔,由日本神户制钢所制造。

1993年7月将内件改造为S-200型,仍为径向合成塔。

S-100型氨合成塔设计压力为24.51MPa,设计入塔温度140℃,出塔温度325℃。

S-200型氨合成塔操作压力为18MPa,入塔温度约140℃,出塔温度340℃,塔外壁温度<140℃。

材质,内筒SB49M/卷板SPV50氨合成塔由外筒和内筒及内件组织,外筒承受高压,内筒及内件承受高温(510℃)。

外筒体为多层卷板,由四节组成,每节长3922.5mm,卷板厚12mm,共11层,总壁厚147.2mm,设计温度260℃。

筒体切线长度为16.7m,外径2.035m。

氨合成塔外壁自上至下共有16个检测孔,塔的东、南、西、北各有4个,分布在外壁4个筒节上,即每一筒节有4个检测孔。

氨合成塔外筒接触的介质为H2、N2、NH3混合气,H2/ N2约3/1。

4、渗漏前准备工作:1、将4117-R1触媒卸出,内件全部吊出后打开底部大法兰,底部自然通风进行置换,保证塔内空气畅通。

2、合成塔第四层筒节以下内、外部检漏管处全部搭架子,具备上下条件。

3、将第四层筒节以下及合成塔顶部试压用管线、阀门、压力表安装到检漏管进口管线上,具备试漏条件。

4、本次渗漏共4个筒节,每个筒节4个检漏管,总计16个检漏管做氨渗漏实验。

5、取样合格具备进塔入罐条件。

5、试压步骤1、在引氨前,对系统用氨气进行置换,压力应控制在0.05 MPa以下,置换取样合格后开始引氨。

首先从如图所示第四筒节开始试。

2、将试压氨管线总阀稍开,缓慢调整总管压力显示0.05 MPa,打开底部排气阀确认有氨排出,检漏管出口管线保证畅通连通大气,每个进口检漏管有2个出口,从每一筒节的上部同时进,从下部出,待检漏管出口管线出氨气后,将排气阀关闭,调整阀后压力至0.03MPa,将其封闭保压4-8小时。

氨泄漏应急处置措施_整改措施_

氨泄漏应急处置措施_整改措施_

氨泄漏应急处置措施近年来,氨泄漏事故在国内时有发生,做好氨泄漏应急措施尤重要。

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推荐氨泄漏应急处置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

氨泄漏应急处置措施篇1(1)少量泄漏。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

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

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

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

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

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

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2)大量泄漏。

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

泄漏处置人员应穿上全封闭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

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

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

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

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

氨泄漏应急处置措施篇2一、发生少量泄漏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

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

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

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

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

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

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二、发生大量泄漏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

氨泄漏事故紧急预案范本(二篇)

氨泄漏事故紧急预案范本(二篇)

氨泄漏事故紧急预案范本一、险源分析氨为二级毒性,在空气中浓度达到___%,机会感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当氨的浓度在0.5~___%时,人在环境中停留___分钟就会患重症或死亡;当氨的浓度达到15.2~___%时,遇着明火即有爆炸的危险。

制冷装置发生氨泄漏情况大致有两种,一类属于轻微漏氨,是由于零部件的磨损和填料垫片老化,以及连接螺栓松动引起的,如密封件、法兰和气缸等结合处的漏氨。

另一类是属于严重漏氨,即事故性漏氨,主要是操作者违章操作、工作失职(没有按时巡回检查)以及维修不当所引起的。

如:严重的是冲程引起压缩机损伤破裂;操作调整不当,是制冷系统压力升高,引起管道或容器爆裂;液面指示器玻璃管受到意外碰撞或其他原因而破裂,造成大量漏氨。

二、应急计划1,应急___指挥组组长:成员:2,报告和联系程序报告程序:若遇到泄漏情况,是轻微漏氨,发现人员立即向车间主任和值班技工报告,接报人员要立即___处理,并于处理结束后及时做好处理情况记录。

如果属于严重泄漏,要立即报告动力设备水电部经理,由动力设备水电部经理___应急指挥组成员处理,同时报告公司领导。

联络部门及电话:三、预防措施1,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关部门发放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2,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操作和维护保养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制冷操作工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员工不得上岗。

3,制冷机房配备氨用防毒面具、橡胶手套急救护用品,并存放在专用位置。

4,配置排风设备,定期对各压力表和安全阀进行校验。

5,制冷机房严禁抽烟,在制冷机房门口张挂安全警示标识。

6,严格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凡在制冷机房内进行动火作业,必须经由制冷主管审批后方可实施。

四、响应措施1,泄漏发生后,根据泄___位置,立即采取措施降低泄___的压力,减少泄漏,必要时停止压缩机运行、切断机房电源。

2,按照报告程序立即报告,___抢险人员穿戴好防毒面具、找准部位采取有效方法,防止氨气大面积扩散。

氨检漏作业

氨检漏作业

氨检漏现场作业方案1、人员组织整个检漏作业由负责主持。

参加人员有技术部,质检部。

车间试验班,并由技术人员培训合格。

2、作业场地考虑到氨检漏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试纸对酸碱度的敏感性,因此环境空气的粉尘含量越低越好,其次要远离动火区域,第三,试验场地要便于万一氨大量泄漏即能迅速扩散,第四试验场地便于安全管理。

据此,试验场地安排在5号厂房西轨道与7号厂房西轨道之间的空地。

3、作业流程A、平板车一台枕木固定支座若干,平板车固定块,切断所有电源,保持接地良好。

B、搭制现场工作平台,便于粘贴试纸和其他作业。

C、现场配置一满水水箱,或盛水器具(如封头)。

D、除氨暂不连接,其他所有接管、法兰盲盖、仪表、阀门均连接到位,设备预留一个防空口。

E、用纯净水清洗受检设备尤其是焊缝部位。

F、起吊安放设备至平板车固定,将平板车拉至作业现场,平板车固定。

G、各个法兰,螺纹管口做密封处理。

H、连接空压机充压至0.5Mp,保压5Min,初检确认无漏气。

I、质检人员用纯净水湿润的试纸敷贴于C,D类焊缝受检部位并固定。

(严格讲,应该用塑料薄膜包裹试纸再用胶带纸密封薄膜)J、将液氨瓶放于电子秤上,连接管线、阀门。

K、根据技术方案的重量浓度表,进行试充氨,并根据电子秤上氨瓶的重量变化控制充氨量记录,并做保压时间记录。

L、确认无泄露,据技术方案升压至(体积浓度3%)试验压力。

M、质量部门检验结果。

N、泄压,将试验气体通入预置水箱,并用空压机打压置换。

O、拆卸装置,清理剥离试纸。

P、液氨瓶戴好瓶帽,妥善保存于阴凉避光通风处。

Q、整个实验过程,液氨操作人员不允许离岗。

R、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4、安全保障A、氨可燃点651℃,爆炸极限15.7%-26%(wv),液氨泄漏伴随大量的烟雾和刺激性气味,漏点处出现冰冻现象。

氨对人的伤害主要为3类,一是冻伤二是呼吸道水肿炎症三是皮肤灼伤。

做好教育。

B、万一受到氨伤害,皮肤可用大量清水或2%硼酸冲洗,再就医;眼睛可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min,再就医;吸入大量氨气可迅速脱离氨区域呼吸新鲜空气,再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烯冷剂冷凝器/丙烯精馏塔冷凝器
氨渗漏试验方案
一、目的
本方案用于指导设备氨渗漏,检查换热器管头的焊接质量,对发现的泄漏点应及时做好标记并进行补焊。

二、进行氨渗透试验的注意事项
利用充入30%(体积)氨气法(B法)程序的氨渗透试验方法,焊缝表面及两侧的油污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三、车间准备工作
准备好下列设备、配件、仪表和装卸工具:
(1)液氨压力钢瓶和带阀门的管路;
(2)氮气压力钢瓶和带阀门的管路;
(3)三通管路,其中一端为带阀门的进气管路;
(4)氨用压力(真空)表;
(5)带溢流入地沟管路的水箱;
(6)带阀门的排出管路;
(7)补充自来水的临时管路(或软管);
(8)活动扳手等装卸工具;
(9)白布、酚酞液试剂(酚酞液的配方为1%酚酞、49%酒精、50%水)四、试验程序说明
(1)按附图所示安装和连接各部件。

(2)用3~5倍充气空间容积的氮气置换充气空间里的空气,直至出口
氧含量小于等于0.5%。

以避免形成氨气和空气的爆炸混合物(其爆炸极限为15%~18%体积)。

然后,关闭排出管路阀门,升压至0.075MPa。

(3)启动氨瓶阀门升压至0.15MPa试验压力。

(5)将检漏显示白布(或试纸)紧密涂覆在管板上,并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6)关闭三通进气管路阀门。

在检漏压力下,保压时间为15小时。

保压开始后半小时、1小时各检查一次,以后每2小时检查一次,观察试纸上有无红色斑点出现。

(7)检漏试验完毕,小心慢慢地开启排出管路阀门进行排泄,避免因排出压力过大吹跑水箱中的水。

(8)当压力降至“0”时,打开惰性气体管路阀门和三通进气管路阀门。

用3~5倍充气空间容积的氮气进行置换。

清除氨气后,关闭阀门。

(9)拆除检漏用的设备和仪表,并进行清理。

五、安全措施
1、氨气有毒,试验人员和现场应切实做好防毒和隔离操作的工作;施工人员现场作业必须戴上安全帽,手套,护目镜等劳保防护用品。

2、氨是易燃、易爆气体,现场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和现场安全交底,整个试压过程,液氨操作人员不许离岗。

3、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

4、液氨泄漏伴随大量的烟幕和刺激性气味,漏点处出现冰冻现象。

在试验区配备水源,以备对泄漏氨进行冲洗稀释。

5、试验区域20m内杜绝火,电,如氨起火,用雾状水、二氧化碳、
沙土扑救。

6、氨瓶必须轻放轻搬,严禁磕碰敲击。

编制:
审核:
工艺技术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