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常见的七种商业模式
景区运营管理五大模式

景区运营管理五大模式自营模式是指景区的所有者或经营者直接运营和管理景区。
他们拥有对景区的所有权,也负责景区的投资、建设、人员招聘、运营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自营模式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控制权,能够更好地保护景区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
然而,自营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运营和管理的风险也较高。
承包模式是景区所有者或经营者将景区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委托给第三方运营商,由其负责景区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
承包商通常会支付一定的承包费用,并按约定的期限和目标进行经营。
承包模式的优势在于降低了经营者的风险和负担,能够通过专业的运营商提升景区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但是,承包模式的劣势在于经营者对景区的控制权相对较小。
特许经营模式是指景区所有者或经营者将景区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授予特许经营商,由其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进行运营和管理。
特许经营商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特许费用,并按照约定的要求进行经营。
特许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吸引专业的运营商和投资者,提升景区的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
但是,特许经营模式需要较为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以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
合作模式是指景区所有者或经营者与其他企业或机构进行合作,共同进行景区的运营和管理。
合作模式可以是政企合作、企企合作、公私合作等形式。
合作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各方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升景区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合作模式也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和负担。
但是,合作模式需要各方的良好合作关系和互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联营模式是指景区所有者或经营者与投资方进行联合经营,共同出资经营和管理景区。
联营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各方的资源和资金优势,共同投资和运营景区。
联营模式通常会形成一个联营企业,由各方共同管理和决策。
联营模式的劣势在于各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决策权问题可能引发矛盾和争议。
总之,不同的景区运营管理模式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选择合适的模式时需要考虑到景区的特点、经营者的资源和能力、投资者的需求和期望等因素,以实现景区运营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发展。
旅游的商业模式

旅游的商业模式旅游业作为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拥有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
本文将对旅游业的主要商业模式进行详细解析,包括门票预订平台、酒店预订平台、跟团游/自由行预订平台、旅游攻略发布平台、旅游产品销售平台等。
一、门票预订平台门票预订平台是旅游网站最为常见的商业模式之一。
通过与景区、博物馆等合作,网站提供门票在线预订服务,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门票,避免了排队购票的麻烦。
同时,门票预订平台也为景区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售票方式,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酒店预订平台酒店预订平台是另一个重要的商业模式,通过与各大酒店集团或单体酒店合作,网站为消费者提供酒店在线预订服务。
这种商业模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的出行安排,还为酒店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客源渠道,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跟团游/自由行预订平台跟团游/自由行预订平台是旅游网站的另一个重要的商业模式。
消费者可以在网站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目的地、行程和出行时间,进行跟团游或自由行预订。
网站一般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行程方案、交通工具、酒店住宿等服务。
四、旅游攻略发布平台旅游攻略发布平台是为旅游爱好者提供的另一项服务。
通过发布旅游攻略,分享旅游经验,网站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内容,增强用户粘性。
同时,网站也可以通过广告变现等方式从中获得收益。
五、旅游产品销售平台旅游产品销售平台是一种比较新兴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与特色产品生产企业合作,将各种旅游产品(如景区纪念品、特色手工艺品等)上线销售,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物渠道,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机会。
六、体验式旅游的商业模式体验式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将旅游与体验活动相结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体验式旅游的商业模式包括与文化、体育、科技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如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科技等,以创新的方式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旅游业的商业模式多种多样,涵盖了门票预订、酒店预订、跟团游/自由行预订、旅游攻略发布、旅游产品销售、体验式旅游等多个方面。
乡村旅游开发的7种模式

乡村旅游开发的7种模式1.农家乐模式:农家乐是指将农村的农业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农村风味的餐饮、住宿和娱乐等服务。
该模式在农村地区非常常见,对于农民来说可以通过提供农家餐、农家乐住宿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时也能够让游客亲近农村生活,感受农民文化。
2.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乡村地区常常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直销中心或者农产品展示销售点等方式,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游客,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推动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也能够让游客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
3.观光农业模式:观光农业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景区、园区,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相结合,提供观光、体验、娱乐等服务。
观光农业可以包括果园、蔬菜园的观光采摘,农田体验,农产品加工等,旨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农村生活,同时也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
4.休闲度假模式:乡村地区通常拥有清新的空气、美丽的自然风光,可以通过建设度假村、旅游度假农庄等方式,提供休闲度假服务。
这种模式适合追求休闲健康的城市居民,他们可以在乡村度过一个悠闲的假期,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乡村的宁静。
5.农民合作社模式:农民合作社是指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在该组织内部共同经营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业务,并共享利润。
乡村旅游可以通过建立与农民合作社的合作关系,将旅游业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农民的增收。
比如可以与农民合作生产农产品,或者向农民合作社购买农产品,再进行销售等。
6.农业观光模式:农业观光是指将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村风光作为景点进行观赏。
可以通过在农田、农庄、农产品加工厂等地提供参观、观赏的服务,让游客了解农村生产的细节,感受农村的美丽和独特魅力。
7.乡村文化挖掘模式:乡村地区常常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可以通过挖掘和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建立乡村文化景区或者农耕文化村等,让游客了解和体验乡村的传统文化。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能够增加农民和地方经济的收入。
旅游景区常见的七种商业模式

旅游景区常见的七种商业模式1.门票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就是简单的门票经济,利用天然的资源进行简单的改造,同时修一个大门收取参观费用。
这是目前国内观光型景点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是否成功依赖于其旅游资源的品位。
这种模式投资小,但如果资源品位不高,也难以形成有效的资金的循环。
当然,如何抓住卖点进行营销推广也很重要。
张家界的天门山、黄龙洞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
2.旅游综合收益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摆脱了单一的门票经济,而是强调餐饮、购物和住宿等多种收益形式。
单一的门票经济难以适应现阶段发现的需求,收益也非常有限。
一般情况下,一个景区的门票占到总收入的40%是合理,如完全依赖门票经济是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比如四川的碧峰峡运作很成功,除了门票外,还有酒店、餐饮和购物等多种收益。
3.产业联动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以旅游作为平台,利用旅游这个平台资源来开发相关的产业,从而获得比较多的收益。
典型的农业旅游,除了获得旅游收益外,还有农业和农业加工的收益。
内蒙古的牧业旅游也是比较典型的,投资商不仅发展旅游,还发展奶牛养殖业,形成互动,获得综合收益。
4.旅游地产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实际上是产业联动的一种,只不过这种模式在国内运作已经比较成熟,因此单独说明。
这种模式是投资商在开发旅游的同时要求政府给与一定的土地作补偿(价格一般是各种办证的费用),旅游和地产同时开发,通过地产的收益来弥补旅游的投资。
5.旅游资源整合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是一些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景点的开发的通行模式。
就是由一个投资商控制资源,做好基础设施,然后对各种项目进行招商,联合许多小投资商一起参与经营。
广东的部分景区比较成功,比如中山的泉林山庄,投资商基本不做具体项目,景区内部的100多个项目都是众多的中小投资商建立。
6.产业和资本运作相融和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将景区开发到一定程度后,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而获得收益。
这种模式在广东的漂流行业比较盛行,在广东投资一个漂流往往只需要100多万元,如果运作得当,那么两年时间一般可以收回投资,随着资源的升值,进行高价出售。
旅游行业中的创新商业模式

旅游行业中的创新商业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转变,旅游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创新商业模式成为旅游企业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旅游行业中的创新商业模式,并分析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定制化旅游服务传统的旅游包团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旅游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因此,定制化旅游服务成为旅游行业中的新兴商业模式。
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旅游企业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旅游路线、特色餐饮、住宿等服务,从而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定制化旅游服务也为旅游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
二、共享经济与旅游共享经济的兴起为旅游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
通过在线平台,旅游者可以分享住宿、交通工具、导游等资源,从而降低旅游成本,提高旅游效率。
例如,民宿平台提供了更多选择,旅游者可以选择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更好地体验当地文化。
此外,共享经济还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三、虚拟现实与旅游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旅游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旅游者可以在未出发前就身临其境地感受目的地的景点、文化和氛围,提前规划行程。
同时,虚拟现实还可以为旅游企业提供更多的营销手段,吸引更多的游客。
例如,一些旅游景区已经开始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展示景点的美景,吸引游客的兴趣。
四、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正逐渐受到旅游企业的关注。
生态旅游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尊重当地文化和社区,通过提供与自然互动的旅游活动,让旅游者更好地了解自然和文化。
这种商业模式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保护环境、促进当地社区的发展。
总结起来,旅游行业中的创新商业模式为旅游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定制化旅游服务、共享经济、虚拟现实和生态旅游等创新模式,旅游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这些创新模式也为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旅游景区的七种商业模式

旅游景区的七种商业模式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旅游景区的七种商业模式1、门票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就是简单的门票经济,利用天然的资源进行简单的改造,同时修一个大门收取参观资源费用。
这是目前国内观光型景点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是否成功依赖于资源的品位。
这种模式投资小,但如果资源品位不高,也难以形成有效的资金的循环。
当然,如何抓住卖点进行营销也很重要。
张家界的天门山、黄龙洞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
2、旅游综合收益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摆脱了单一的门票经济,而是强调餐饮、购物和住宿等多种收益形式。
单一的门票经济难以适应现阶段发现的需求,收益也非常有限。
一般情况下,一个景区的门票占到总收入的40%是合理,完全依赖门票经济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比如四川的碧峰峡运作很成功,除了门票外,还有酒店、餐饮和购物等多种收益。
3、产业联动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以旅游平台,利用旅游这个平台资源开发相关的产业,从而获得比较多的收益。
比较典型的农业旅游,除了获得旅游收益外,还有农业和农业加工的收益。
内蒙古的牧业旅游也是比较典型的,投资商不仅发展旅游,还发展奶牛养殖业,形成互动,获得综合收益。
4、旅游地产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实际上是产业联动的一种,只不过这种模式在国内运作已经比较成熟,因此单独说明。
这种模式是投资商在开发旅游的同时要求政府给与一定的土地作补偿(价格一般是各种办证的费用),旅游和地产同时开发,通过地产的收益来弥补旅游的投资。
5、旅游资源整合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是一些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景点的开发的通行模式。
就是由一个投资商控制资源,做好基础设施,然后对各种项目进行招商,联合许多小投资商一起参与经营。
广东的部分景区比较成功,比如中山的泉林山庄,投资商基本不做具体项目,景区内部的100多个项目都是众多的中小投资商建立。
6、产业和资本运作相融和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将景区开发一定程度后,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获得收益进行推出。
旅游景点干什么最挣钱

旅游景点干什么最挣钱
旅游景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赚钱,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式:
1. 门票销售:景点通常会设定入场门票,并收取一定费用。
这是景点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2. 旅游商品销售:景点通常都有各种与景点相关的纪念品、手信和特色商品出售,通过销售这些商品可以获得额外收入。
3. 餐饮服务:景点周边通常有餐厅、小吃摊等提供餐饮服务,通过出售美食可以赚取利润。
4. 导游服务:景点可以提供导游服务,为游客提供专业讲解和导览,导游通常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5. 景点周边商业:景点周边可以发展商业街、购物中心等,吸引游客进行购物消费,从而获得收入。
6. 演艺表演:景点可以举办各种演艺表演,如传统舞蹈、杂技、音乐会等,通过门票销售和演出赞助等方式赚取利润。
7. 酒店和住宿服务:景点附近的酒店和住宿设施可以提供住宿服务,通过房间租赁和服务费收入。
总之,旅游景点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赚钱,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经营和市场策划,以及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景区盈利模式

景区盈利模式景区是指以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为主要景点的旅游目的地,其盈利模式主要包括门票销售、周边商业开发、文化产品销售、旅游服务以及品牌授权等方面。
下面将对景区盈利模式进行详细解析,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指导意义。
首先,门票销售是景区主要的盈利来源之一。
景区通过设置不同的门票价格及优惠政策,吸引游客购买门票。
在门票销售中,景区可以采用不同的票价策略,如制定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价格差异,以调节游客流量并实现收入最大化。
此外,景区还可以推出各类联票、年票等形式,增加游客的黏性和重游频率。
其次,周边商业开发也是景区盈利的重要方式之一。
景区可以与商业合作伙伴合作,将周边的商业设施如餐饮、购物、娱乐等与景区打造成一体化的旅游综合体。
通过租赁商铺、分成收益、广告合作等方式,实现景区与商业的互利共赢。
同时,景区还可以开展特色产品、特色美食等周边商业活动,吸引游客增加消费。
第三,文化产品销售是景区盈利的重要途径。
景区可以推出相应的文化周边产品,如手办、明信片、纪念品等,通过和景区相关的形象及内容,售卖给游客,增加景区的纯利润。
此外,景区还可以开展特色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通过门票销售和附加消费等实现盈利。
第四,旅游服务也是景区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可以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如导游讲解、专车接送、特色民宿等,以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并通过服务收费增加盈利。
此外,景区还可与旅行社、OTA等机构合作,丰富景区的旅游产品组合,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最后,品牌授权也是景区盈利的重要方式之一。
景区可以将自身的品牌价值运用到相关衍生品、文化创意产品等领域,授权给合作商家进行销售,从中获取经济回报。
此外,景区还可以通过与电影、电视剧等娱乐产业进行合作,以提高品牌曝光度和知名度。
综上所述,景区盈利模式可以通过门票销售、周边商业开发、文化产品销售、旅游服务以及品牌授权等方式实现。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景区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结合不同的盈利模式,制定合理的策略,最大化盈利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景区常见的七种商业模式
1.门票商业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就是简单的门票经济,利用天然的资源进行简单的改造,同时修一个大门收取参观费用。
这是目前国内观光型景点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是否成功依赖于其旅游资源的品位。
这种模式投资小,但如果资源品位不高,也难以形成有效的资金的循环。
当然,如何抓住卖点进行营销推广也很重要。
张家界的天门山、黄龙洞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
2.旅游综合收益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摆脱了单一的门票经济,而是强调餐饮、购物和住宿等多种收益形式。
单一的门票经济难以适应现阶段发现的需求,收益也非常有限。
一般情况下,一个景区的门票占到总收入的40%是合理,如完全依赖门票经济是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比如四川的碧峰峡运作很成功,除了门票外,还有酒店、餐饮和购物等多种收益。
3.产业联动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以旅游作为平台,利用旅游这个平台资源来开发相关的产业,从而获得比较多的收益。
典型的农业旅游,除了获得旅游收益外,还有农业和农业加工的收益。
内蒙古的牧业旅游也是比较典型的,投资商不仅发展旅游,还发展奶牛养殖业,形成互动,获得综合收益。
4.旅游地产商业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实际上是产业联动的一种,只不过这种模式在国内运作已经比较成熟,因此单独说明。
这种模式是投资商在开发旅游的同时要求政府给与一定的土地作补偿(价格一般是各种办证的费用),旅游和地产同时开发,通过地产的收益来弥补旅游的投资。
5.旅游资源整合的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些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景点的开发的通行模式。
就是由一个投资商控制资源,做好基础设施,然后对各种项目进行招商,联合许多小投资商一起参与经营。
广东的部分景区比较成功,比如中山的泉林山庄,投资商基本不做具体项目,景区内部的100多个项目都是众多的中小投资商建立。
6.产业和资本运作相融和的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将景区开发到一定程度后,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而获得收益。
这种模式在广东的漂流行业比较盛行,在广东投资一个漂流往往只需要100多万元,如果运作得当,那么两年时间一般可以收回投资,随着资源的升值,进行高价出售。
7.混合商业模式
混合商业模式适合一些非常大型的景区,从前期的资金募集到推出采用多种运作模式,就是前6种商业模式的综合运用。
(四)模式的提升
传统观光模式是以观光资源为主,依托性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有什么卖什么。
转型升级后的商业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主,创新性强,集中布局,规模较大,需要什么开发什么。
中国旅游发展30年,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首先是景区,以资源为依托。
第二是旅游区,在资源基础上扩充。
第三是旅游经济综合体,以服务设施为主体,构造新的旅游吸引物。
第四是旅游产业聚集区、资金密集、智力密集、人才密集、范围大、设施全、市场品牌突出。
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创造了三类模式。
一是华侨城模式,可以简称为用地模式,即旅游加地产模式,把土地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二是港中旅的海泉湾模式,可以简称为造地模式,通过海滨滩涂造地,一步到位,直接建设旅游小镇,但是海泉湾模式成本太高,最终算下来,造一亩地也得花二三十万;三是西安曲江新区模式,可以简称为提地模式,通过成片开发,项目运作,提升土地价值。
这三类模式各有各的特点,最终归纳为“A+B+C”的模式。
A是吸引中心。
作为吸引中心,仅吸引了游客,也吸引了政府,从而成为发展的亮点。
由于这样的项目需要大投入,市场也需要培育,所以有可能在直接经营上形成亏损局面。
所以,一方面需要开发者的远见卓识,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B是利润中心。
目前的一般形式是配套房地产建设,长远也会形成其他方式。
C是文化中心,及其衍生发展。
通过市场聚集了气,通过政策聚集商气,通过创意聚集文气,最终聚集了衍生产业的发展。
深层次,是A、B、C三元素的阶段性转换和互换。
比如在第一个阶段,这个项目就是A,就是亏损,可是过几年就不亏损,就变成盈利项目了。
B今天看着是挣钱的,但是房地产建设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回收,长远而言利润中心就立不住了。
所以,很自然A、B、C这三个元素在不同的阶段一定是转换和互换的。
最典型的应该说是西安的曲江,曲江15年以前的定位是国际旅游度假区,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后来西安市政府下了决心,组建了一个占地面积为16平方公里的曲江新区,作为一级政府派出机构。
第一个项目投资13亿,做了一个大唐芙蓉园,其设计、建设都不错,但当时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个项目不赚钱,因为没有任何出商业模式。
第二个项目,做了三个遗址公园,这三个遗址公园投资20亿,连围墙都没有,完全开放,维护这三个园子就需要
上千人的园林队伍,可是这两个项目做下来,土地大幅度的增值。
第三个项目,做了一个大唐不夜城,这个大唐不夜城应该说是一个商业项目,里面有一些歌剧院、音乐厅。
这三个项目做下来,这16平方公里土地,可以给曲江新区的政府盈利约200-300亿,这就是最典型的A+B+C。
最后也形成了一个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而且那个文化公司现在文化衍生发展已经做起来了,所以,如果我们要做点大项目,就要做A+B+C的模式。
我们在策划、规划、设计的时候,不必要求每个项目都必须成为一个利润点,肯定有的项目就是不挣钱的项目,甚至摆明了就是亏损的项目,但是没有这样的项目,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