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知名品牌公司模具制造手册
MATPOWER手册(中文版)【精品文档】

版本 3.1b2
1
2
3
4 5
目录 绪论 .............................................................................................................................................. 3 什么是 MATPOWER? ................................................................................................... 3 它从哪里来?................................................................................................................... 3 开始 .............................................................................................................................................. 3 2.1 系统要求 ........................................................................................................................... 3 2.2 安装 ................................................................................................................................... 4 2.3 执行电力常规潮流运算.................................................................................................... 4 2.4 执行最优潮流程序............................................................................................................ 4 2.5 获得帮助 ........................................................................................................................... 4 技术规则 ...................................................................................................................................... 5 3.1 数据文件格式.................................................................................................................... 5 3.2 模型 ................................................................................................................................... 8 交流模型(AC) ............................................................................................................. 8 直流公式(DC) ............................................................................................................. 9 3.3 电力潮流 ......................................................................................................................... 10 3.4 最优潮流 ......................................................................................................................... 10 传统的交流 OPF 方程 ................................................................................................... 12 基于最优化工具箱的 OPF 解法(constr) .................................................................. 13 基于线性规划的 OPF 解法(LPconstr) ..................................................................... 14 3.4.2 广义交流最优潮流解法............................................................................................... 16 通用线性约束(一般线性约束) ................................................................................. 17 通用成本函数................................................................................................................. 18 通用 P-Q 容量曲线...................................................................................................... 19 可调度负荷..................................................................................................................... 20 支路相角差限制............................................................................................................. 22 问题数据转换................................................................................................................. 22 附加线性约束的例子..................................................................................................... 23 3.4.3 直流 OPF 方法 ............................................................................................................. 23 机组组合算法................................................................................................................. 24 3.6 MATPOWER 选项 ........................................................................................................... 24 3.7 文件汇总 ......................................................................................................................... 27 致谢 ............................................................................................................................................ 31 参考文献 .................................................................................................................................... 31
模具制造技术手册

模具制造技术手册一、简介模具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为各种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关键的工具。
本手册旨在介绍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工艺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模具制造技术。
二、模具的定义与分类1. 模具的定义模具是一种用于塑料成型、金属锻造、压铸、热处理等工艺过程中制造产品的工具。
它由模具的上、下两部分组成,分别被称为上模和下模。
2. 模具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制造工艺和应用领域,模具可分为塑料模具、金属模具、橡胶模具等。
其中,塑料模具在日常生活和工业制造中使用最为广泛。
三、模具制造工艺流程1. 计划与设计模具制造的第一步是进行计划与设计。
根据产品的形状、尺寸和数量,确定模具的类型、规格和材质。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模具的可制造性、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等因素。
2. 材料选择与加工基于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并进行预处理。
常见的模具材料包括工具钢、合金钢等。
材料的加工包括切削、铣削、钻孔、热处理等工艺。
3. 精密加工精密加工是模具制造的重要环节,它包括精密铣削、电火花加工、磨削、抛光等工艺。
这些工艺的目标是确保模具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4. 装配与调试将模具的各个零部件进行装配,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确保模具在使用过程中正常运行和精确成型。
四、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 数字化制造技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模具制造也趋向于数字化。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系统的应用使得模具设计更加精确,加工过程更加高效。
2. 精密制造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具制造的精度与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
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使得模具的精度可以达到亚微米级。
3. 快速制造技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快速制造技术成为模具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通过使用3D打印等快速制造技术,可以大幅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五、模具制造技术的注意事项1. 设计合理性模具的设计应该符合产品的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可制造性。
合理的设计能够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模具手册

4. 用作模具定位和冲床码模的垫脚,必须用合销定位在模座上。所有的合销孔必须是通孔。 4’’以下厚度的垫脚中所有的螺纹孔必须皆为通孔;垫脚厚度在 4’’以上的螺纹孔可以是盲孔。
认时间表,如若延误,供应商须在节点前向 BTD 项目经理汇报,以做应变。 8. 供应商须向 BTD 设计主管或负责人提出设计评审的申请,并安排相应电话或视频会议。
BTD 设计检查表必须与设计一并提交。 9. 供应商必须依照此手册中设计标准来进行设计,任何与标准不符之处须经由 BTD 设计主管
和负责人批准。
e. 剖视图放置在 CROSS SECT
f. 下台面根据不同的冲床编号放置在 PRESS # (对应的冲床编号) BOLSTER
g. 上台面放置在 PRESS # (对应的冲床编号) RAM
h. 镜像线放置在 MIRROR LINE
5. 详细图
a. 每个组件要在各自独立的图层上,该图层以组件编号命名
2. 模具详细参数要刻印在下模座的工作前方表面上,包括以下信息: a. Asset number 资产号 b. Material type and thickness (with tolerance) 材料类型和厚度(包括公差) c. Stock width and progression 料宽和步距 d. Top die weight 上模重量 (用以设定冲床的重量平衡) e. Total die weight 模具总重量
•
从 1.25"到 2.5” ,每 1/4” (CRS,HRS,4140 和模具钢材)。
【精品文档类】知名品牌公司价值流程图

价值流程图1.目的价值流程图的目的是为了辨识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2.范围对产品整个制作过程中各环节合理性的确认及改善。
3.定义价值流程图(Value Stream Mapping,简称VSM) 是指产品从原材料至最终成品所需要的活动(包括增值和非增值)。
4. 价值流程图的概述价值流程图是丰田精益制造(Lean Manufacturing)生产系统框架下的一种用来描述物流和信息流的形象化工具。
它运用精益制造的工具和技术来帮助企业理解和精简生产流程。
价值流程图的目的是为了辨识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浪费在这里被定义为不能够为终端产品提供增值的任何活动,并经常用于说明生产过程中所减少的“浪费”总量。
VSM可以作为管理人员、工程师、生产制造人员、流程规划人员、供应商以及顾客发现浪费、寻找浪费根源的起点。
从这点来说,VSM还是一项沟通工具。
但是,VSM往往被用作战略工具、变革管理工具。
VSM通过形象化地描述生产过程中的物流和信息流,来达到上述工具目的。
从原材料购进的那一刻起,VSM就开始工作了,它贯穿于生产制造的所有流程、步骤,直到终端产品离开仓储。
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周期时间、在制品库存、原材料流动、信息流动等情况进行描摹和记录,有助于形象化当前流程的活动状态,并有利于对生产流程进行指导,朝向理想化方向发展。
VSM通常包括对“当前状态”和“未来状态”两个状态的描摹,从而作为精益制造战略的基础。
5. 价值流程图的起源1980年代,丰田公司的首席工程师Taiichi Ohno与sensei Shigeo Shingo 率先运用去除生产浪费的方法来获取竞争优势,他们的主要出发点是提高生产效率,而非提高产品质量。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认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将有助于精益制造,从而能够暴露出系统中的深层的浪费问题和质量问题。
因此,对浪费问题发起的系统性攻击也就是对质量问题的深层原因展开攻击,对根本性的管理问题展开攻击。
宏晟模具有限公司质量手册

(一)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2(二)合同评审......................................................... 3.1. 合同评审的程序................................................... 3.2. 合同评审的内容...................................................3.3. 合同评审的时间.................................................. 3.(三)设计制作过程的质量控制. (3)1. 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9 ................................................................................ 3.2. 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 4.(四)检验............................................................. 4.1. 质量检测系统..................................................... 4.2. 检测器具选用原则如下: (4)3. 按需要测试数据的精度要求选用合适的测试器具。
(5)(五)模具调试......................................................... 5.1. 试模的准备....................................................... 5.2. 试模工艺条件的选定 ............................................ 6.3. 试模制品缺陷分析................................................. 7.(六)塑料模具用材料的选用 (9)1.一般要求模用材料的使用要求: (9)2.模具材料的加工性 (10)3.塑料模具常用材料 (11)(七)................................................................................................... 其他模具材料12(八).................................................................................... 塑料模具钢的成型工艺12(二)合同评审1. 合同评审的程序训,不断提出新的目标,要有适当的考察。
模具设计标准手册内容有哪些

模具设计标准手册内容有哪些模具设计标准手册是指用于规范和指导模具设计工作的一本参考手册,它包含了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规范、技术要求等内容。
下面是模具设计标准手册的主要内容:1. 术语和定义:介绍模具设计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确保设计人员对术语的理解一致。
2. 设计原则和规范:包括模具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的基本步骤、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以确保设计质量和效率。
3. 材料选择和规范:介绍了模具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以及相应的材料规范和性能要求。
4. 零件设计规范:包括模具零件的设计规范,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以确保模具零件的质量和精度要求。
5. 图样和图纸标准:介绍了模具设计中常用的图样和图纸标准,包括符号、线型、尺寸标注等,以确保设计图纸的规范和统一。
6. 加工工艺和工艺设备:介绍了模具加工的常用工艺和设备,包括数控加工、装配工艺等,以确保加工质量和效率。
7. 模具试验和调试:介绍了模具试验和调试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模具装配、试运转等,以确保模具在正式投产前能够正常工作。
8. 安全和环保要求:介绍了模具设计中需要遵守的安全和环保要求,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废料处理等,以确保设计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
9. 质量控制和检验:介绍了模具设计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方法,包括尺寸检测、材料检验等,以确保设计结果符合要求。
10. 标准件和购买规范:介绍了模具设计中常用的标准件,包括标准模组、标准零部件等,以及相应的购买规范和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模具设计标准手册内容包括了术语和定义、设计原则和规范、材料选择和规范、零件设计规范、图样和图纸标准、加工工艺和工艺设备、模具试验和调试、安全和环保要求、质量控制和检验、标准件和购买规范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模具设计工作的进行,以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确保模具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某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质量管理手册

某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版本 B0 发布日期 2014/03/10 实施日期 2014/03/10编号:SRD-QM-2014质量手册版本号: B0标题: 目录第1页共1页序号文件名称备注 1 目录2 颁布令3 前言4 质量手册的控制5 质量方针、目标6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7 引用标准8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9 质量管理体系10 管理职责11 资源管理 12 产品实现 13 测量分析和改进附录1 质量管理体组织机构图、网络图附录2 质量管理体职系能分配表附录3 程序文件目录编号:SRD-QM-2014版本号: B0第1页共1页颁布令质量手册阐述了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
依据GB/T19001-2008—ISO9001:2008标准要求,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实施质量活动的法规性文件,是企业职工必须遵循的准则。
同时也适用于第二或第三方对企业质量审核认证。
为确保《质量手册》全面实施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我授权俞豪飞为企业管理者代表;履行管理者代表职责,主持日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满足标准要求,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质量手册经过本人审阅予以批准,自二?一四年三月十日起正式颁布实施。
要求全厂员工必须严格执行手册的各项规定,确保我们的工作满足标准要求。
总经理:日期:2014.03.10编号: SRD-QM-2014质量手册版本号: B0标题: 前言第1页共26页前言xxx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坐落于上海市嘉定区科盛路518号。
产品有:模具的设计和制造等“客户是上帝、质量是生命”是的经营理念。
本着务实、执着、创新的开拓精神制造出更多、更好、更实用的新产品。
公司正按ISO9001:2008的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领导决策培训、体系文件的增减和修订、试运行、内审、改进、管理评审等阶段进一步把质量管理纳入科学化、文件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开展质量体系的认证,对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生产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必将产生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精品文档类】知名品牌公司MRB特采作业管理办法

MRB特采作业管理办法1.0 目的1.1建立不良品信息沟通及处理平台,及时处理不良品,加强品质管控;1.2快速合理的进行品质缺陷判定,明确品质责任承担;2.0范围2.1 本文件适用于生产急用但与品质标准存在差异,需承担客诉风险之物料,且制造加工单位(含供应商)自身无法处理的物料管理,包括下述内容:2.1.1进料类【外协加工/采购物料经检验判退物料】;2.1.2制程在途类【制程加工在途物料/半成品及配件经检验判退物料】;2.1.3仓储类【仓储半成品及配件等物料经检验判退物料】;3.0 权责3.1 MRB小组组长:判定不合格物料处理结果以及责任承担单位;3.2 MRB小组成员:参与不合格物料评估并执行MRB决议,明确品质异常经济责任承担;4.0 管理办法内容4.1 MRB小组成员4.1.1 MRB小组组长—品质部经理;4.1.2 MRB小组成员—生产部经理、计划科主任、采购科主任、技术部经理、相关业务员;4.1.3必要时将临时邀请相关人员;4.2物料异常产生及MRB提出4.2.1公司所有外协加工/采购物料由品质部IQC人员予以检验,如发现来料与品质标准存在差异,但属于生产急用之物料,由采购科/计划科填写《紧急放行单》,品质部召集召开MRB会议;4.2.2制程在途与仓储异常物料,本车间无法修补的,由车间填写《产品质量异常信息反馈单》反馈至品质部,由品质部判定是否召集召开MRB会议;4.3 MRB评估4.3.1计划科:提供客户交期、计划编制、出货排程及补单安排;4.3.2 生产部:提供异常物料所造成进度影响,明确执行单位能否协助代加工/挑选,并承诺完成时间;4.3.3 技术部:评估异常物料能否正常使用,并提供技术支持;4.3.4 采购科:供应商信息沟通,供应商生产状况及供应商之回复,明确MRB 产生费用归属,回复供应商返工之完成时间并办理退货、补货手续;4.3.5 业务部:客户沟通及确认;4.3.6 品质部:明确异常物料品质影响程度,判定结果【特采/返工/代加工/挑选/退货/正常使用】,判定责任承担单位并跟进MRB执行结果确认;4.3.7责任承担按《品质异常经济责任承担管理办法》实施;4.4 MRB评估决议及决议执行4.4.1 MRB评估内容须达成决议【特采/返工/代加工/挑选/退货/正常使用】并由品质部以《MRB评审记录表》记录存档,并通过公司邮箱传递相关部门;4.4.2 MRB小组成员须在《MRB评审记录表》签名确认;4.4.3 属生产部协助供应商代加工/挑选,则由生产部记录耗损的成本【工时/材料】,并填写《返修耗时/耗料记录表》上报采购科/财务部门;4.4.4 属品质部MRB全检执行挑选或代加工的(包括本厂制程产生的不良),由品质部负责将MRB产生费用及责任进行划分,并填写《返修耗时/耗料记录表》上报采购科/财务部,财务部执行扣款;4.5 MRB执行结果监督及确认4.5.1 品质部对MRB决议执行之结果予以监督,并判定是否符合要求;4.6 MRB全检组成人员4.6.1品质部品检科下属检验人员为主要实施人员;4.6.2 生产执行车间属MRB临时实施人员;4.7 实施4.7.1《MRB作业管理办法》自颁发日起实施;5.0 附件5.1《产品质量异常信息反馈单》;5.2《MRB评审记录表》;5.3《返修耗时/耗料记录表》;5.4《紧急放行单》;5.5《品质异常经济责任承担管理办法》;Mrb作业办法一、适用范围:1.1 进料部分(进料检验判退部分)1.1.1 品质差异轻微超出允收水准,而生产急用者,但涉及品质标准(差异),设计规格(功能)及生产技术(结构组合技术)等,不易判定是否影响产品品质及生产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制造手册一、模架部分模架有上下模板。
导柱导套、上下模板组成。
上下模板的平行度必须保证在0.1MM以内。
周边倒角3×45℃两平面需精磨,保证光洁度不能有划痕和敲打的痕迹。
下模的导套孔为导套外径的负0.03到0.05MM,指的是使用滚珠导套,如果是自润滑导套那么导套孔为导套外径的负0.01到0.02MM,上模导柱孔为导柱外径的负0.03到0.05MM。
在装导柱导套时首先要装下模板的导套,导套必须垂直模板,垂直度不得超过0.02MM。
装上模板的导柱时,首先要将下模板倒置于上模板之上,两端用等高垫垫平后把导柱穿过导套后压入导柱孔,这样能保证导柱的垂直度,避免导柱导套在运动时单面磨擦。
起吊孔一般应在导柱的内侧,这样起吊时可以避免损坏滚珠套和导套,起吊孔的螺丝视模架大小而定,原则上宁大勿小,螺孔深应为螺丝的2倍以上。
模板上需预设运输连接板的固定孔,上下模板前后两端各有两组,一般为M12的螺纹孔。
模板上的销钉孔均需通孔。
模脚分为上模脚和下模脚,各需要同磨等高,下模两端的模脚需有机床安装定位槽(特殊情况根据客户要求),并与下模板之间作销钉定位。
模脚上的固定槽要根据客户提供的参数而定。
在模脚和安装模板上对应的位置刻上编号。
下模板上的导引孔必需要打通,如果导引孔在模脚的上方,必须在模脚上要加工斜面和槽,以便清除漏入导引孔的异物,废料孔如果在垫脚上必须加滑槽,保证废料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滑落。
弹簧、氮气缸孔要加钻漏油孔,以便油、水及时排出。
二、落料部分导引孔冲头均需用球锁结构以便快换,冲头、凹套均选用标准件,凹套和凹套固定孔之间要滑配,凹套压板要有起吊螺纹孔以便快速取出。
凹套固定孔和球锁固定孔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干净,以免冲头未被锁住或在凹套经过冲裁时凹陷。
落料冲头和固定座之间要求滑配(一般间隙为0.01至0.02MM)冲头上均需要防粘顶销,顶销高出冲头平面3到5MM左右。
凹模刀口直壁段一般为10到12.7MM(一般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冲头刀口进入凹模的深度应于凹模直壁段相同,以保证废料能冲一次落一片。
凹模及冲头拼接之间的间隙不的大于0.1MM。
冲头与窗口板的间隙应为0.2MM到0.5MM之间但不的大于料厚的50%,冲头与凹模的间隙是根据料厚和冲裁料的钢性而定,理论应为5%到20%之间。
三、翻边成型部分所有成型块及垫板均需用键定位,如镶在固定座内侧固定座要用键定位。
所有翻边式成型块需将材料流动的块设计成可调以便调整间隙及反弹。
在成型式翻边过程,材料在镶块上贴紧流动的需要作表面处理(镀钛或渗氮)。
在成型式翻边过程,材料在镶块上贴紧流动的镶块是拼接的则拼装间隙应小于0.02MM。
拉延凹模是整体式的要考虑加设通气孔。
成型部分必须做好着色,基准面着色须达100%,其余的部分要达到80%以上。
四、精修边部分精修冲孔原则上A基准贴死,冲裁压料部分及A基准的压料必须要做着色,着色必须要达到80%以上。
用形定位作冲孔或精修的要保证工件在凹模固定座上不要晃动,冲孔时原则上B、C基准孔一起冲,如工艺影响无法做到,则需将先冲的孔作为基准定位孔。
所有冲头均需考虑快换,特别在侧冲部分需要考虑冲头拔出时快换的空间。
五、防反冲孔时若孔径大不同,则冲头固定端及凹模套的也应选用不同的外径,以免装错。
外形相似或相同的镶块应要改变销钉孔、螺孔的位置来防止装错,镶入式的可以改变外形尺寸来防止装错。
六、起吊孔所有镶块均需要起吊孔,超过25磅的镶块的起吊孔不小于M16.七、防侧所有单面冲裁的凸模,冲头,成型块,折弯的镶块均需防侧,防侧可加装键或靠背,防侧导板严禁钢对钢对磨,需保证一面是钢另一面是铜导板。
钳工在装配或试模所要注意的问题钳工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一,装配。
二,查干涉。
三,调试。
四,样件检测要求。
五,完善。
但对于本厂目前主要的模具异常有以下几点:1.刀口对的不好,在打件中出现毛刺和啃刀口现象。
2.干涉没有查完全,在试模中出现打爆镶件现象。
3.在试模时模具上没有清理干净(模具里有螺丝,扳手,镶件,电动工具等)从而打爆模具。
4模具镶件没有固定,在试模中移动后,发生干涉损坏模具。
5.放两片料,打爆凹模。
6.送料不到位或跳步送料导致模具损坏。
装配钳工装配时往往没有注意细节问题从而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装配的几小点。
一,镶件拿来以后倒角,倒角看起来谁都会,但我这里要提醒各位钳工的是,一定看清楚图纸后再倒,如果是两镶块的配合面和刀口可千万不能倒,翻边块和成型块的进口R一定要倒,导料条送料进口出一定要倒大的C角。
还有镶件背面和导板面滑动接触,一定不能忘了,最先和导板接触的镶件要倒R角,要不然就会把导板啃掉。
二,导柱和导套的装配,在本厂导柱的装配一般都是砸进去的,但不要用力太大,在砸的过程中,要靠角尺来保证导住和模板的垂直度。
先砸入一点就要靠角尺,砸入太多如果角度不好就没有办法调整了,在砸导柱时在导柱顶端最好要放上一块垫块,这样就能很好的保证导柱的顶端在砸的过程中不被敦粗。
(如果被敦粗只能把导柱上段给抛一点)导套的安装方法通常情况下,导套都要做到手能压入导套孔中或轻轻砸入,当感觉导套孔比较小时,可以用磨头抛几下然后再把导套放入(导套一般都比较易损坏所以在轻砸的过程中也要加垫块砸入),如果导套孔有点大可加间隙胶即可。
三,键和键槽的装配问题,一般的情况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挡键,另种是定位键。
这两种键在装配中挡键比较容易安装,但在挡件安装号后一定要看,挡件的一个面是否和工件贴合的很好,另一个是否和键槽面贴合很好,两面都贴合的好说明就没有问题了,但如果贴合有问题马上查看图纸找出问题的原因。
定位键的安装,定位键安装时一定要注意键如果不能放到键槽中,千万不能磨键只能动键槽。
在定位键安装时先要将键和单个镶件配好后,再把两个镶件配合安装。
(例如:键先和模板相配,再用键和镶件配, 相配时都要做到滑配,当键跟模板和镶件都配合好后再将三者装配起来)但在装配键时键的有效高度可不要忽视了,以25MM件为例一般要有12MM在另一个装配件上。
四,凹套固定孔和凹模套装配,在加工中凹套固定孔往往做成喇叭口(上大下小),在装配过程中,先要把凹模套放进凹套固定孔看看,(用手把凹模套按进凹套固定孔中看是否可以滑配)一般的情况下凹套固定孔的底部一般都要用磨头抛一下,在保证滑配的情况下才能安装。
(在装配凹模套时要看看凹模套的刀口有多少啊!底部有没有倒角,有没有锥度等等。
)在装配完成后凹模套上平面最好要比装配的平面高0.05—0.1MM。
(这样在冲孔时,孔周围的平面就不会被破坏),凹套与固定孔之间应滑配。
五,销钉和镶件的装配,销钉一般要装配到工件的有效深度为自身直径的2倍,(大家注意销钉只起到定位作用)销钉和销孔一般要求滑配,(在模具中大部分要求滑配,但上模板和镶块,窗口板和卸料板之间最好能紧配,(模板和镶块装配时模板上的销钉孔要紧点,窗口板和卸料板装配时卸料板孔要紧点,这样装配的好处,就是模具在工作过程中销钉不容易脱落,从而保护模具。
)怎样查干涉钳工在试模中出现爆模的问题主要是干涉,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怎么样查干涉的问题。
一,窗口板和(卸料板)冲头(成型块)的干涉,检查方法就是要卸去所有弹顶器空合,在卸料板,打死块和上模板三者都要碰死后,才能确保这四者中没有干涉,当发现打死块和上模板不能碰死,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冲头或成型块和卸料板干涉。
2冲头或成型块和窗口板干涉。
很多情况下模具在试模中被打爆都是没有合模或合模不到位的原因。
二,卸料板上导套压板和氮气缸的干涉,一旦这种情况没有查出来,后果都是比较严重的。
查这种干涉的方法一般就是把氮气缸倒放,然后在用卸料板合上,只要发现上剥料钩、上垫块和卸料板三者装配起来没有问题,也就不可能有干涉了。
三,导料条和下模镶件干涉,查这种干涉一般在装配时不要放氮气缸或弹簧,把导料条沿着导杆的方向向下放,能放下说明没有问题,有问题一眼就能看出。
四,上下模的空合,(这样的空合要把所有的弹簧和氮气缸和弹顶都要拆掉,否则就不能空合到底)上下模的空合就是要查上模板的镶件(导正钉、窗口板)和下模板的镶件(导料条)是否有干涉。
在限位柱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在空合时只要所有的限位柱和打死块都能碰死一般也就没有什么问题,(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点:这样的空合时不能查出凸凹模的间隙是否正确,如果间隙小了很可能在试模中把凹模给打开裂。
在这次空合时一定要用间隙尺查凸凹的间隙或在合模具时在成形块上放铅丝,待分模后看看铅丝的厚度和料后是否一致。
)以上所提到的干涉都可以用红丹粉来查出具体是什么地方有干涉。
五,在试模中第一次试模中料片往往有和镶件干涉现象。
所以第一次试模就要把激光割回来的料片放在上下模上比对一下,查查是否有有干涉。
六,在全条料试模的时候要注意每步落料是否顺畅。
七,最后一点往往被钳工所遗忘,就是误送检止和上卸料板的干涉,这样干涉一般都能看的出来,但误送检止往往最后才装配到模具上,在装好误送检后钳工就没有再查看干涉情况。
(不要忘了检止上的接头和绝缘线也有和卸料板干涉的现象)调试一,一次试模应先将模具空合中的干涉全部清除。
二,要了解模具的闭合高度,在模具卸料板和导料条接触时观察各工件是否正常。
三,上模板和大限位柱接触时,要测成型块的间隙。
四,测过间隙以后模具要空打几次(但有些模具不能空打例如有吊锲),看看模具上有没有什么小的问题(导料条能否抬起)五,在试模中,一定要保证料片的平整,打完一条料后要仔细观察条料的情况,从条料中可以看出很多小的干涉,一定要保证有导引孔的料带要没有被破坏。
六,把已经打好的条料,每步都要割断,然后每步都要进行打着色,着色要达到90%以上,发现那步着色不好,可用磨头去抛,但抛的时候要注意最好不要凸凹都抛,以一个为基准。
当每一步着色都打好后,再整体打着色。
(可以检查出成型每步高度是否一致)如果整条料着色不好,就要把着色不好那一步的镶件给垫起来,发现有一步特别的高也可以把底平面给磨掉。
直到把整条料的着色调好为止。
七,着色打好以后,把打好着色的件要和模具上的镶件合一下,看看所打出的样件是不是和镶件合的很好,如果不好就要检查原因。
(1.是件有反弹,2.后面一步破坏前一步的型面,3.冲孔是否破坏了型面。
)八,把打好的样件放到检具上检查,通过检具来发现样件是否合格。
首先要看型面是否合检具,再看孔位和孔的大小是否合检具。
在型面合检具后发现孔位不对,一般都改孔,因为孔位和孔的大小一般都比较好改,在型面和孔都合检具的情况下,在看看修边线是否合格,在检查修边线时修边线最好取公差的中间值。
九,在调试过程中,还要注意看落料是否顺畅,(特别要注意侧冲凹套里的废料能否顺畅)工件和废料是否分离,导正钉是否带料等等。
样件的检验要求一,材料厚度是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