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检验科标本采集质量控制制度

检验科标本采集质量控制制度

检验科标本采集质量控制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检验科标本采集工作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检验科所有标本采集工作,包括门诊、住院、急诊等各类标本采集。

二、组织架构1. 设立检验科质量控制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控员及检验人员组成。

2. 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标本采集质量控制制度,监督实施和定期评估。

3. 质量控制小组设立质控办公室,负责日常质量控制工作。

三、标本采集质量控制内容1. 标本采集前的准备(1)检验人员应熟悉各类标本的采集方法、注意事项及采集要求。

(2)检验人员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采集工具、容器、材料等符合要求。

(3)对标本采集所需的器材进行定期检查、清洁、消毒和维护,保证其正常使用。

2. 标本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1)检验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其配合。

(2)检验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集,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确保采集过程的安全。

(3)对标本采集时间、采集量、采集部位等进行严格控制,确保符合检验要求。

(4)对标本进行标记时,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标记准确无误。

3. 标本运输和储存的质量控制(1)对标本进行妥善包装,避免震荡、温度变化等影响。

(2)按照标本运送要求,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实验室。

(3)对标本进行分类、分区、分层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4)对标本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质量不受影响。

4. 标本处理的 quality control(1)对标本进行编号、贴标签,核对信息无误。

(2)按照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标本处理,包括分离、稀释、混合等。

(3)对标本处理过程中的半成品、废弃物等进行妥善处理,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四、质量控制措施1. 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

2. 开展室内质控,对检测项目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实施室间质评,积极参与国内外实验室间的质量评价活动,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

医院院外检测标本运送管理制度

医院院外检测标本运送管理制度

医院院外检测标本运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院院外检测标本的运送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与第三方检测机构之间标本的运送过程。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院外检测标本运送管理小组,负责对院外检测标本运送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2. 小组成员由医院检验科、医务科、护理部、后勤保障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

三、标本运送流程1. 标本采集(1)医护人员按照诊疗计划和检验项目要求,对患者进行标本采集。

(2)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进行初步处理,并按照要求进行包装和标记。

(3)医护人员应确保标本采集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标本污染。

2. 标本包装(1)标本采集后,医护人员应按照标本类型和检测项目要求进行包装。

(2)包装材料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不受污染。

(3)包装完成后,医护人员应对标本进行标记,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日期、标本类型、检测项目等信息。

3. 标本运送(1)医院应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标本运送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2)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能够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

(3)运送标本时,医护人员应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交接,并签署交接记录。

(4)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应按照约定时间上门收取标本,确保标本在规定时间内送达。

4. 标本接收与处理(1)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收到标本后,应立即进行核对,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

(2)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及时与医院联系,协商处理办法。

(3)第三方检测机构应按照检测项目要求对标本进行处理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质量控制与监督1. 医院院外检测标本运送管理小组应对整个运送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各项规定得到落实。

2. 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定期对运送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责任心。

3. 医院应定期对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质量评估,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5篇)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5篇)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一、目的:确保实验室标本的安全、有效,保证检验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三、内容:1、标本的采集1)、血液标本的采集: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肥胖者可用腕背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偶用前囟静脉。

静脉采血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

正在静脉输液者应停止输液三分钟,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

血清(浆)标本的收集各室应根据所检验项目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标本收集管,并确定采血量。

动脉采血一般由临床科室护士采集。

2)、尿液标本的采集一般由患者或护理人员按医嘱留取。

取样时应注意明确标记,避免污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尿杯收集尿样。

中段尿、导管尿等特殊尿样的采集一般由医护人员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

3)、粪便标本的采集由患者留取后收集于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粪杯送检。

应取新鲜标本,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外观无异常的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取3~5g及时送检。

4)、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一般由妇科医师采集。

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前____小时应避免性生活、盆浴。

应于各种治疗、检查前采集标本,避免阴道冲洗或上药,被检者在采样前____小时不能排尿。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用阴道扩张器暴露宫颈,采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搽拭干净。

更换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浸润的棉拭子伸到宫颈管内0.5·2cm,稍用力转动两周,以取得分泌物及脱落细胞。

5)、痰标本的采集嘱病人先行清水反复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

一般应采集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液,采样时应收集带血丝部分或有干酪样颗粒的部分。

痰液极少者可用45’C____%NaCl溶液雾化吸入导痰。

痰液收集于一次性洁净专用痰杯内及时送检。

6)、其他标本的采集脑脊液、胸腹水及支气管灌洗液等其他标本由临床医师按相应操作采集。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4篇)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4篇)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规范标本采集工作,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标本采集的人员。

第三条标本采集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安全和隐私权;2.对标本进行正确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3.确保标本采集的质量和准确性;4.合理使用标本。

第四条标本采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培训。

第五条标本采集工作应在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进行。

第六条标本采集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

第七条标本采集应记录相关的信息。

第八条标本采集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九条标本采集人员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

第二章标本采集的管理流程第十条标本采集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确定标本采集的目的和范围;2.制定标本采集计划;3.组织实施标本采集;4.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处理和保存;5.准备标本采集报告。

第十一条标本采集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标本采集的目的、范围和标准;2.标本采集的方法和工具;3.标本采集的时间和地点;4.标本采集的人员配备;5.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

第十二条标本采集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采样前应仔细阅读标本采集说明书,并了解相关的流程和要求;2.采样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3.采样前应对工具和容器进行消毒和清洁;4.采样时应使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确保采样量足够;5.采样后应及时将标本放入合适的容器中,并进行适当的保存和运输。

第十三条标本采集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标本采集的目的和范围;2.标本采集的时间和地点;3.标本采集的方法和工具;4.标本采集的人员配备;5.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

第三章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第十四条标本采集应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质量控制和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第十六条标本采集人员应严格遵守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标本采集人员应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

第十八条质量控制和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和评估标本采集工作。

检验科标本采集、处理、分离、储存、转运制度

检验科标本采集、处理、分离、储存、转运制度

检验科标本采集、处理、分离、储存、转运制度
(一)根据临床实验(检验、病理)部门制定的标本采集规范(包括对患者的准备要求、标本采集的方式与途径、标本处理、运送、保存条件等内容),要对相关员工进行教育与培训,使其能知晓和遵循,避免由于标本采集与运送等分析前因素而影响检测质量。

(二)标本采集前向病人告知,正确识别病人无误,按照正确的标本采集途径、规范的操作方法,采集合格的标本。

(三)采集到的标本应有唯一性的识别标志,严格推行条形码识别系统。

(四)标本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送达检测,避免因采集不当、暂存环境与时间的延缓等因素,而影响标本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五)临床实验(检验、病理)室建立标本验收、登记、处理的工作程序,对不符合标本采集规范的标本应及时通报送检医师或其它相关人员明确处理意见,不得上机检测,更不得将明知是“失真的”检验结果签发报送临床,危及救治质量与病人安全。

(六)为确保生物安全性与严防医院感染,使用合格的标本运送箱,加盖封闭放置标本及运送,符合生物安全性要求。

应根据不同的检查项目将标本分开放置于标本箱内,避免混淆,血、尿标本分开放置盛放标本工具应加盖密闭,检查申请单不得与标本容器卷裹混放。

(七)具有高危传染性的标本、传染病的标本以及急诊抢救病人的标本,在采集后应由专人用专门盛具及时送检。

(八)标本运送人员在拿取标本时必须佩带防护手套,接触标本后,按要求彻底清洗双手,防止污染。

(九)各类标本在采集、暂存与运送过程中发生标本洒漏、标本容器破损等紧急意外事件时,有紧急处理的程序与措施,相关人员均应知晓。

医院检验外送标本流程、制度管理办法

医院检验外送标本流程、制度管理办法

医院检验外送标本流程、制度管理办法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检验科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检验科负责对患者的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以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检验样本的采集、运送、处理等环节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医院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检验外送标本流程和制度管理办法。

二、检验外送标本流程1. 样本采集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验项目,开具检验申请单,并将样本采集信息告知检验科。

检验科根据申请单要求,准备相应的采集容器和标签,并指导临床医生正确采集样本。

2. 样本标识在采集样本时,临床医生应使用专用标签,在容器上粘贴条形码标签,并填写样本的基本信息,如患者姓名、床号、样本类型等。

3. 样本运送采集后的样本应立即封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至检验科。

运送过程中应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污染和损坏。

4. 样本接收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接收样本时,应仔细核对样本标签上的信息,确认样本与申请单相符。

如有疑问,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核实样本信息。

5. 样本处理检验科工作人员应按照样本类型和检验项目的要求,对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离心、稀释、分装等。

处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安全。

6. 检验分析处理后的样本应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仪器分析或手工操作。

检验科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检验方法和技术,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结果报告检验结果完成后,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将结果填写在检验报告单上,并通知临床医生。

临床医生根据检验结果,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准确的医疗服务。

三、检验外送标本制度管理办法1. 标本采集制度(1)临床医生应按照检验申请单的要求,正确采集样本,并使用专用标签和容器。

(2)检验科应提供必要的采集容器和标签,并指导临床医生正确采集样本。

2. 标本运送制度(1)临床医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采集的样本送至检验科,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检验标本采集、运送规章制度

检验标本采集、运送规章制度

检验标本采集、运送规章制度一、检验科制定标本采集规范,包括对患者的准备要求、标本采集的方式与途径、标本处理、运送、保存环境等内容,要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使员工能知晓和遵循,避免由于标本采集环节因素而影响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遵循,避免由于标本采集环节因素而影响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二、标本采集前做好事前向患者告知,正确识别患者无误,按照正确的标本采集途径、规范的操作方法、采集合格的标本。

三、采集到的标本应有唯一性的识别标志,条形码识别系统。

四、标本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送达检测,避免因采集不当、暂存环境与时间的延缓,而影响标本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不得将明知是可能是“失真的”检验标本送检。

五、建立标本验收、登记、处理的工作程序,对不符合标本采集规范的标本应及时通报送检医师或其它相关人员明确处理意见,不得上机检测,更不得将明知是“失真的”检验结果签发报送临床,危及救治质量与病人安全。

六、为确保生物安全性与严防医院感染,应当使用密闭容器收集标本,开放型容器收集标本应当使用加盖的标本运送箱,加盖封闭放置标本及运送,符合生物安全性要求。

应当根据不同的检查项目将标本分开放置于标本箱内,避免混淆,血、尿标本分开放置,盛放标本工具应当加盖密闭,检查申请单不得与标本容器卷裹混放。

七、具有高危传染性标本、传染病医院的标本以及急诊抢救病人的标本,在采集后应由专人用专门盛具及时送检。

八、标本运送人员在拿取标本时必须佩带防护手套,接触标本后,按要求彻底清洗双手,防止污染。

九、各类标本在采集、暂存与运送过程中发生标本洒漏、标本容器破损等紧急意外事件,有紧急处理的程序与措施。

标本采集与管理规章制度1.采血前应逐条仔细核对检验单上的各项信息,有漏填、错填项目应及时与临床医生XXX。

2.要求孕妇避免剧烈活动,采血前4小时勿喝茶或咖啡、抽烟或饮酒,空腹或清淡饮食后采血。

3.孕母血清标本采集通过静脉采血,使用一次性无抗凝剂真空采血系统采集。

标本采集送检管理制度范文3篇

标本采集送检管理制度范文3篇

标本采集送检管理制度范文3篇为了确保实验室标本的安全、有效,保证检验质量,做好送检工作,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

店铺为你带来了标本采集送检管理制度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标本采集送检管理制度范文篇一一、目的:确保实验室标本的安全、有效,保证检验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三、内容:1、标本的采集1)、血液标本的采集: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肥胖者可用腕背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偶用前囟静脉。

静脉采血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

正在静脉输液者应停止输液三分钟,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

血清(浆)标本的收集各室应根据所检验项目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标本收集管,并确定采血量。

动脉采血一般由临床科室护士采集。

2)、尿液标本的采集一般由患者或护理人员按医嘱留取。

取样时应注意明确标记,避免污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尿杯收集尿样。

中段尿、导管尿等特殊尿样的采集一般由医护人员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

3)、粪便标本的采集由患者留取后收集于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粪杯送检。

应取新鲜标本,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外观无异常的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取3~5 g及时送检。

4)、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一般由妇科医师采集。

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盆浴。

应于各种治疗、检查前采集标本,避免阴道冲洗或上药,被检者在采样前2小时不能排尿。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用阴道扩张器暴露宫颈,采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搽拭干净。

更换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浸润的棉拭子伸到宫颈管内0.5·2cm,稍用力转动两周,以取得分泌物及脱落细胞。

5)、痰标本的采集嘱病人先行清水反复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

一般应采集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液,采样时应收集带血丝部分或有干酪样颗粒的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
1、制定《标本采集手册》,对检验、医护、运送等相关人员
进行教育和培训,避免由于标本采集、运送、管理等因素而影响检
测质量及生物安全。
2、标本采集前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减少因运动、过度空腹、
饮食、饮酒、吸烟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3、采集时核对患者基本信息、检验项目、标本类型、容器、抗凝
剂选择、采集量等,按照正确的标本采集途径,规范的操作方法,
采集合格的标本。
4、标本采集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送检,避免因暂存环
境和时间延缓等因素,而影响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能及时送
检的标本,要按规定的贮存条件及方式妥善保管。
5、建立标本验收、登记、处理的工作程序。接收标本时须
认真核对患者基本信息、标本类型、标本量、容器、标识、检验目
的等,对不符合采集规范的标本应及时通报送检医师或其它相关人
员,明确处理意见,做好记录。不合格标本不得上机检测,更不能
将明知是“失真的”检验结果签发报送临床,危及救治质量和患者
安全。
6、标本接收后应及时处理,防止标本中被测成分降解或破坏。缓
检标本应核对后妥善保存。
7、向外单位送检或接收外单位送检的标本应专人负责并有
记录,医院其他科室使用检验标本从事科研时,必须征得专业主
管、科主任同意,并作详细记录备案。
8、检验后的标本应按规定根据不同要求和条件限时保留备
查,特殊标本特殊保存。
9、标本采集、运送及检验人员须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使
用合格的标本输送箱,加盖封闭运送,检验申请单不得与标本容器
卷裹混放。接触标本时须佩带防护手套,工作完毕后,按要求彻底
清洗双手,防止感染。
10、废弃标本应严格按照实验室感染性材料和废弃物管理相关
规定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