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用菇类菌种保存
几种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

几种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食用菌菌种是指用于食用或驯化培养的真菌种类。
在保藏食用菌菌种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冷冻保藏:将菌种置于-80℃的低温环境中。
首先,将菌种种植在琼脂平板上的单独菌落。
然后,将单独的菌落切下并置于含有30%甘油的琼脂平板上。
最后将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置于-80℃的低温冷冻库中进行保存。
这种方法适合于长时间保存,但对设备和电力有一定需求。
2.雪贮法:将菌种置于冷藏室的冷湿源物质上。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保留在琼脂平板上并将其置于冷藏室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食用菌的保存,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可以保存数月至一年。
3.干燥保藏:将菌种置于干燥环境中。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切下并置于无菌的滤纸或多孔塑料袋中。
最后将菌种放置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等待其自然干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干货类食用菌种,如香菇、平菇等。
4.培养罐保藏:将菌种保藏于培养罐中。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切下并置于无菌培养罐中,加入适宜的培养基,并密封培养罐。
最后将培养罐保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菌种的短期保藏。
5.低温干燥保藏:将菌种保藏于低温干燥器中。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切下并置于低温干燥器中,通过低温干燥将其保存起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低温耐受性较强的食用菌。
总结起来,以上是几种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方法可根据菌种的特性、用途和预期保藏时间来确定。
在进行菌种保藏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菌种的污染或变异,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保存。
这将有助于保持菌种的营养价值和生物特性,以及保证其在后续使用中的质量。
食用菌菌种贮藏八法

食用菌菌种贮藏八法1.低温定期移植贮藏法将需要贮藏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当菌丝健壮地长满斜面时取出,放在3℃-5℃低温干燥处或4℃冰箱、冰柜中贮藏,每隔4-6个月时间移植转管一次,具体应根据菌种特性决定。
贮藏时要注意环境温度不能太高,以防霉菌通过棉塞进入管内。
因此,若用棉塞,可用干净的硫酸纸或牛皮纸包扎棉塞,即可减少污染的机会,也可防止培养基干燥。
除草菇菌种外,其他食用菌菌种都能采用此法贮藏。
2.液体石蜡贮藏法取化学纯液体石蜡(要求不含水分、不霉变)装于三角瓶中加棉塞并包纸,在1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1小时,再放入40℃恒温箱中数天,以蒸发其中水分,至石蜡油完全透明为止。
将处理好的石蜡油移接在空白斜面上,在28℃-30℃温度下培养2-3天,确定无杂菌生长方可使用。
然后用无菌操作的方法把液体石蜡注入待贮藏的斜面试管中。
注入量以高出培养基斜面1-1.5厘米为宜,塞上橡皮塞,用固体石蜡封口,直立于低温干燥处贮藏。
贮藏时间在1年以上,在低温下,保藏时间还可延长。
3.沙土管贮藏法取河沙用水浸泡洗涤数次,过60目筛除去粗粒,再用10%盐酸浸泡2-4小时,除去其中有机物质,再用水冲洗至pH值达到中性,烘干备用。
同时取贫脊土或菜园土用水浸泡,使其呈中性,沉淀后除去上清液,烘干碾细,用100目筛子过筛,将处理好的沙与土以(2-4):1比例混匀,用磁铁吸出其中的铁质,然后分装小试管或安瓿内,每管装量0.5-2克,塞棉塞,用纸包扎灭菌(1.5公斤/平方厘米,1小时),再干热灭菌(160℃,2-3小时)1-2次,进行无菌检验,合格后使用。
将已形成孢子的斜面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注入无菌水3-5毫升,刮菌薹,制成菌悬液,再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液滴入沙土管中,以浸透沙土为止。
将接种后的沙土管放入盛有干燥剂的真空干燥器内,接上真空泵抽气数小时,至沙土干燥为止。
真空干燥操作需在孢子接入后48小时内完成,以免孢子发芽。
食用菌菌种四大保存方法

食用菌菌种四大保存方法无论是母种、原种或栽培种,如果未及时使用,其菌丝就会很快衰老,降低生产力,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菌种必须进行适当的保存。
其目的是保持菌种的生活力,降低死亡速度,保持菌种原有的优良性状,防止退化,确保菌种纯一,防止杂菌感染。
菌种保存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采用低温、干燥与缺氧的条件,以中止菌种的繁殖,降低其新陈代谢,使之处于休眠状态。
菌种保存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为斜面低温保存法,液体石蜡保存法等。
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冷冻真空干燥保存法。
1.斜面低温保存法这是最简便最普通的保存方法。
将菌丝生长良好的斜面菌种,置于冰箱内,在4℃左右低温下保存,以后每隔2~3个月转管移接一次。
这种保存方法适于大多数食用菌菌种。
但草菇菌种在5℃以下很快死亡,所以草菇菌种不宜放在冰箱中,置于室温保存即可,每隔2~3个月,也须重新移接一次,防止菌种老化。
为防止菌种在保存过程中积累过多的酸,在配制保存母种培养基时添加0.2%磷酸二氢钾或0.02%碳酸钙等盐类,对培养基PH值的变化能起缓冲作用。
为了延长保存时间,试管口处要用塑料薄膜包扎,以防培养基干涸。
在没有冰箱设备的地方,可把母种试管,用石蜡封口,再用塑料薄膜包封,沉放于清凉的井底保存。
2.液体石蜡保存法食用菌的菌丝体都可用此法保存,方法简单,只在斜面菌种试管内注入一层已灭过菌的液体石蜡,注入量以高出斜面1厘米为宜,使菌种与空气隔绝,降低其新陈代谢的活动,然后在棉塞外包以塑料薄膜,直立存放于室内干燥处或低温下保存,一般可保存一年以上。
液体石蜡在使用前要彻底灭菌,灭菌后的液体石蜡由于有水蒸气渗入,会影响菌种保存质量,因此需要放在44℃烘箱中烘烤数小时,使水蒸气蒸发。
在室温下也可以,不过所需的时间要长些。
使用液体石蜡菌种时,只要用接种计从斜面上挑取少许菌体,放在新鲜的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即可应用。
原种则重新蜡封,继续保存。
3.木屑试管菌种保存法用杂木屑按原种的培养基配制装入大号试管,容量为管高的三分之二,擦净管口塞紧棉塞,用牛皮纸包扎管口后高压灭菌,然后移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待长满菌丝后,立即移到低温干燥环境保存、或埋于尿素、硝酸铵或地洞中保存,效果更好,并能延长保存时间。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
食用菌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如何保存食用菌的菌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一、冷冻法
冷冻法是将菌种置于低温下,使其处于冷冻状态以达到保藏的目的。
将菌丝均匀地涂于平板上,置于-80℃的低温冷冻柜中冷冻,或将菌丝混入15%甘油溶液中,用液氮冷冻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保藏时间较长。
二、干燥法
将菌丝培养在无菌环境下,培养到菌丝生长至顶部时,用无菌石英砂或无菌滤纸吸干培养皿内的水分,再将石英砂或滤纸中的菌种置于无菌条件下进行干燥,然后密封保存。
这种方法使用简单,保存时间较长,但保存的菌种易受到氧气、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冷藏法
冷藏法是将培养好的菌种置于低温环境下进行保存。
将培养好的菌种涂于平板上,进行初步培养,再将平板用无菌纸包好,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但保存时间较短。
四、液氮保存法
将培养好的菌种混入15%甘油溶液中,用液氮冷冻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保存时间长达数年,但需要液氮存储设备。
五、糖分保藏法
将培养好的菌种混入10%蔗糖水溶液中,用常温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保存时间长达数年,但需要注意保藏容器的密封性。
不同的菌种保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在进行菌种保藏时,需要注意保藏容器的密封性、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保存的菌种质量。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6种方法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6种方法
菌种保藏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菌种的代谢活力,使其处于休眠状态,减缓衰亡速度,保持菌种原有优良性状,防止杂菌污染;当恢复生活条件时,菌种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生机,迅速生长繁殖。
母种的保藏有如下方法:
1.斜面冰箱保藏法:把生长丰满健壮的斜面母种,把棉塞在管口剪平,用蜜蜡封口或换用胶塞,存放于摄氏4度冰箱内保存。
高温菌在16摄氏度为宜。
有效期3—6个月。
2.石蜡油保藏法:斜面母种注入经二次灭菌后,在摄氏40度温箱2天蒸发水分而冷却了的石蜡油至斜面顶尖1—1.5厘米处,再用蜜蜡封管口或换用胶塞,直立于摄氏4度冰箱或室温存放。
保存期可1—2年。
3.孢子保藏法:用2×0.5×0.8厘米经灭菌的滤纸条吸附上孢子,可参考孢子分离法,然后把带孢子的纸条放入无菌试管内,置干燥器内2—3天吸干水分,再改用胶塞。
在冰箱或室温内可保存多年。
4.菌丝球保藏法:常用经灭菌的生理盐水、无菌水、蒸馏水、营养液等装入试管约5毫升作媒介,把经过液体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菌丝球4—5个,移入媒介内,用胶塞封口,冰箱摄氏4度或室温可保存1—2年。
5.液氮保藏法:常用经灭菌10%甘油蒸馏水或10%二甲基亚砜蒸馏水为保护剂,注入斜面母种管,刮下菌丝体成悬浮液或孢子液,吸取菌液0.5—0.8毫升注入已灭菌安瓿管,
熔封管口,置液氮冷冻器内,每分钟降摄氏1度,1小时内使其温度降至摄氏负35度,其后迅速降至气相摄氏负150度,液相摄氏负196度保存。
保存期可超过10年。
6.自然基质保藏法:此法多用于原种保藏。
在一些欠设备的地区,也可作母种保藏法。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包括冷冻保存、覆盖培养基保存、液体保存、干燥保存和低温保存等。
以下是对这些方法的详细描述:1. 冷冻保存:冷冻保存是常见且相对简便的方法。
首先,将菌种培养于富含蔗糖的培养基中,培养至菌落成熟。
然后,将菌落切割成小块,置于含有15%-30%的甘油的冷冻溶液中。
菌种通过冷冻溶液迅速冷冻,然后可将冷冻块移入液氮罐中保存。
这种方法可有效防止冷冻过程中菌种组织的损伤,并延长菌种的保存时间。
2. 覆盖培养基保存:此方法适用于那些无法耐受冷冻保存的菌株。
首先,制备凝胶化的培养基,如琼脂培养基。
然后,将菌株接种于培养基表面,培养至菌落成熟。
接下来,将一块凯特纸置于培养皿中,与培养基表面紧密贴合,避免菌落受氧解的氧化作用的影响。
最后,将培养皿密封并储存于低温环境中,如冰箱或冷藏库。
这种方法可保持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并较长时间内保持其活力。
3. 液体保存:液体保存通常用于保存菌株的液体培养基。
首先,将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菌株生长到稳定阶段。
然后,将菌株转移至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0%-30%甘油。
接下来,使用自动分注器或玻璃针管,将菌种和甘油混合物分装至干净的小量容器中,如冻存管。
最后,将盖子紧固并储存在低温环境中。
这种方法可保持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并可较长时间保存。
4. 干燥保存:干燥保存是将菌株置于低湿度的环境中进行保存。
首先,通过无菌技术将菌株均匀涂布在无机蓝色岩石上。
然后,在干燥箱中以50℃-55℃的温度下烘干48小时。
烘干后,将菌株和蓝色岩石放入密封的干燥管中,并将干燥管保存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
这种方法可确保菌株的长期保存,并能够在需要时重新激活。
5. 低温保存:低温保存通常是将菌株置于低温环境中进行保存。
此方法适用于冷冻保存非真菌类菌株时仍然受到破坏的情况。
常见的低温保存温度为-80℃或更低。
首先,将菌株接种于含有冻存保护剂的培养基中,培养至菌落成熟。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食用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但是由于生长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菌种的质量和产量都容易受到影响,因此菌种保藏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
1. 冷藏保藏法:
将菌种放入常温下预冷却至5度左右,再放入4度左右的冰箱中储存,菌种一般可存放2-6个月不腐烂。
2. 干燥保存法:
将菌种进行支架或中性纸包装,放在干燥通风处进行干燥,待干燥后可以用密封袋对其进行密封,常温下可保存1-2年不腐烂。
3. 液氮冷冻法:
将菌种放入液氮中,然后经过缓慢升温放到液氮中,将其保存在-196度以下,可保存数十年甚至几百年不腐烂。
4. 需氧发酵法:
将菌种放入营养液中进行发酵,然后进行瓶装,可保存2-3个月不腐烂。
5. 冷冻干燥法:
将菌种进行冻干,然后将其封装好,保存在密封袋内,可保存3-5年不腐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保藏方法都要尽量减少菌种的受到污染,保
存的空间一定要保持干燥通风。
在存放时,最好将存放的地方标明保
存时间和具体保存方法,以免出现混淆。
综上所述,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应用中不同
场合应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保藏。
希望本文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从而更好地保护食用菌菌种的质量和数量。
菌种长期保存方法

菌种长期保存方法
菌种的长期保存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种:
1. 冷冻保存:将菌株培养物添加适量的保护剂(如甘油、蔗糖等),将菌种冷冻在低温下保存。
通常在-70或更低的温度下保存,可以避免菌种的变异和死亡。
2. 真空冻干保存:将菌株培养物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成干粉状,然后密封保存。
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脆弱的菌种,有助于保持菌株的原始特性。
3. 高温烘箱保存:将菌株培养物置于高温(通常为40-50)的烘箱中烘干,然后密封保存。
这种方法适用于耐热的菌株,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菌种的活性。
4. 冷冻干燥保存:将菌株培养物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制备成干燥粉末,并密封保存。
这种方法可以长期保存菌种,且易于运输和储存。
5. 非洲紫外线灭菌保存:将菌株培养物置于紫外线照射仪中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密封保存。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容易形成胞内孢子的菌株,可以有效地保持菌种的活性。
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应根据菌株的特性以及实验需求来确定,同时在保存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无菌操作,确保保存的菌种不受外界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藥用菇類菌種保存法菇類菌種是農業上重要的生產菌,世界各菌種中心莫不把菇類菌種列為保存的重點之一,如美國菌種保存中心(ATCC)、英國國家微生物研究中心(CMI)、荷蘭真菌保存中心(CBS)、日本大阪醱酵研究所(IFO)、美國農部北區研究中心(NRRL)等皆保存有相當數量的菇類菌種。
在農業、製藥及發酵工業上,環保菌株、生產菌株、接種源及分析用菌種之保存,均是非常重要的事,尤其是可信賴的優良母株,對於微生物利用工業而言,是絕對必要的,故保存微生物的方法很早就受到相當的重視(Martin, 1964)。
不管是農業、醫學、工業、食品等所使用的微生物,不僅要鑑定完善,而且必須在接種過程中,維持菌株特性之安定,如以慣用之定期繼代接種方法,在保存和製造種源時,其遺傳上的安定性較難控制(Lincoln, 1960),所以必須有一種穩定的保存方法,才能確保優良菌種的遺傳特性。
由於菇類菌種的細胞核分裂速度快,且易受環境改變的影響,自然突變的機率大,若未能適當保存,常會發生退化及變異現象而失去其原有之優良特性而降低其生產量及品質,造成栽培者重大損失及食品市場來源不穩定之困擾。
民間常用的礦物油保存雖可短時間保存菌種,具有防止污染及避免乾燥之優點,然其穩定性差,一旦寶貴的菌種發生突變或死亡,所造成的損失將無可彌補,所以必須有一套完善的保存制度方是長久之計,任何先進國家成立菌種保存中心之理由亦是在此。
因之,如何保存其遺傳之穩定性實為重要之課題。
導致基因重組和突變的有絲分裂,與細胞的分裂及代謝活力有關,一個理想的基因種原保存是應在代謝被不活化的狀態下,將活的菌體控制維持其活性,亦即製止其細胞的分裂與停滯其生長(Jong and Davis, 1987),此一目標已用超低溫保存方法發展成功,並為長期保存食用菌類的最好方法(Jong, 1978 & 1987)。
在諸多的冷凍劑中,如液態空氣、氫、氦及氮中,以液態氮被認為是最安全及最符經濟效益的(Jong, 1987),然在超低溫凍化過程中,由於水分的傳送均經過細胞膜,冷凍時細胞內冰晶的形成刺傷胞膜與胞內溶質濃度增高,容易導致凍害。
控制適度降溫速率可提高細胞存活率,為能降低在凍結及解凍時所發生的冰晶傷害程度,採用適當的化學保護劑,可以減少冰晶的形成。
目前已有很多的化學化合物曾被單獨或混合使用為冷凍保存菌種的抗凍劑,這些抗凍劑能控制冰晶的大小及形成速率,能緩和溶質的濃度的急速增高及增加細胞膜的水滲透性,並降低細胞內容物的凝結點,以利冷凍時細胞脫水的進行。
抗凍劑有兩大類型,一為浸入型,如甘油及DMSO等,此等溶液能滲入細胞內,而得以胞內及胞外同時發揮其保護效果;二為非浸入型,如糖類及PVP等,用於使胞內胞內於冷凍時與水分子產生結構上的改變與細胞內溶質濃度的平衡,避免脫水過度。
冷凍乾燥法是優良的菌種保存方法,能夠維持菌種的穩定性,通常適用於細菌、酵母菌及能產生孢子的黴菌,但對於只有菌而不會產孢的黴菌及菇類真菌而言是不能適用的,因此凍乾法對於菇類真菌來講是有限制的。
由於精液及血液能成功地保存於液態氮中,啟發了真菌或許也能利用此一方法來保存的構想。
由於此種超低溫保存法能減少細胞內外的液態水而使許多生理作用不能進行,並能防止細胞核的分裂,使細胞發生變異之可能性降低最低,故對菌種中心及相關研究是最重要的方法。
菇類之研究領域現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研究發展為高經濟科技及學術探討之對象,故無論在採集、鑑定、分離、複核、栽培、形態、生理生化分類及長期保存菌種上皆具重要性。
菇類在分類上是屬於擔子菌及子囊菌之高等真菌,在農業、醫學、工業等研究範疇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及研究潛力,但是若無法妥善保存菌種,則將導致菌體的變異或退化,使其失去其原有優異的遺傳特性,或降低活性甚至死亡,均將嚴重影響其經濟效益及研究價值,故知長時間保存菌種時應採取適當之措施以防止變異發生。
因此,菌種保存工作在科學發展領域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菇類自古與中國人之食性有密切之關係,例如香菇、洋菇、草菇、木耳等至今仍為我國甚至於全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的食品。
就保存與銷售方面而言,菇類因屬真菌,在培養基上採菌絲培養是最直接簡便之方法,不過因菌體在培養基上極少產生孢子,不適用於冷凍乾燥法長期保存菌種。
若是收集子實體之擔孢子或子囊孢子,雖可利用冷凍乾燥法保存,然因子實體產生之孢子在採收時已曝露在空氣中,尤以野生採集為然,極易受到污染,故在活化接種時必須採用單孢分離,而且必須正負兩個品系交配,所以雖然能確保長久保存的成功率,但因操作繁瑣,只有少數學者研究某特定之屬,且為了雜交育種之便才被採用,以菌種保存中心而言,此法難以被採用。
理想之基因種源保存是制止細胞分裂及停滯其生長使其生理代謝完全停止活動。
由於食用菇類絕大多數係以純菌絲生長,在培養基上極少產生孢子。
所以,除了能形成節孢子或芽孢子之菌株外,均不適用於凍乾保存。
近二十年來已成功地使用超低溫保存法長期保存食用菌類菌種(Jong, 1987; Jong & Davis, 1987)。
其中液氮保存係利用液氮液相( -196℃)及其氣相(-150~180℃)的超低溫,使細胞內外的液態水減少而無法進行生理作用,同時抑制細胞核分裂,防止其變異。
而細胞在冷凍解凍的過程中,常因溫度超過-139℃時所形成的冰晶對細胞造成傷害,以致於影響其存活率。
因此需配合冷凍解凍速率之控制及保護劑之添加,以減少細胞在液氮保存過程中損傷。
目前已知以 1 ℃/min 的速率緩慢降溫冷凍(Hwang, 1966)及以37℃~40℃快速解凍法(Jong, 1987),並以10%甘油或5%DMSO作為抗凍劑(Jong, 1987; Jong & Davis, 1987)對大部份菇類保護效果較佳,因此液態氮咸認是最好及最安定之長期保存食用菌之方法(Goos, 1967; Miler and Jong, 1987; Smith and Onions, 1983)。
由於使用冷凍乾燥法保存菇類菌種仍有困難,如欲有效地保存菌種原有之基因型及表現型之遺傳穩定性,則只能採用超低溫保存法保存之。
經研究絕大部份之菇類能以小米粒為生長基質,10%甘油作為抗凍劑,經 1 ℃/min 降溫速率保存在-80℃冰櫃及液態氮中,可維持相當高之存活率(陳, 1988 & 1989.)。
一般抗凍劑以10%甘油即可以避免冰晶的形成造成細胞之傷害,但是甘油滲透速度慢,須靜置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滲入,而滲透過久對某些菌會造成毒害(Smith & Onions, 1983)。
例如草菇在甘油中保存在4℃三週後,其存活率及生長速率普遍降低,即可能為甘油對草菇菌體造成毒害之結果。
而5% DMSO 是相當好之抗凍劑而且滲透速度快,唯DMSO對人體毒性較大,所以較少為學者所採用,但許多菌種仍需靠此一抗凍劑來保存菌株且存活率優於甘油(Hwang, 1968; Smith & Onions, 1983)。
控制冷凍之降溫速率能使細胞外溶液凍結而細胞內不凍結(Pegg, 1976),由於擴散的原理而導致細胞逐漸脫水至細胞外結冰,以防止冰晶對細胞造成膜的破裂,形態的改變、抑制RNA, DNA 的合成等等傷害(Calcott, 1985)。
細胞質的冰點(freezing point) 常大於-1℃,而且有超冷的現象(supercooled),即使細胞外的液體已結冰,而細胞內尚末凍結,此現象顯示細胞膜可防止外部冰晶進入超冷的內部,亦即細胞內不含有超冷的冰核(Mazur, 1970)。
然降溫速度若過於緩慢,則會因嚴重失水造成胞內毒害,但降溫速度若太快易使得細胞內結冰而刺傷細胞(Pegg, 1976; Pegg & Shell, 1984),而直接置入-80 ℃及液態氮中保存,由於降溫速度太快阻礙保存之效果(Jong, 1987)。
快速解凍可以減少解凍過程中冰晶的再形成對菌體造成傷害,故以37-45℃快速解凍可以減少解凍過程冰晶之再形成,提高存活率(Goos, 1967)。
食用菇類多數具有豐富之營養價值,其所含之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及礦物質之含量與種類均較一般蔬菜為高為多。
彼等之栽培較容易,能利用富有纖維素之農業廢料如穀類禾稈,鋸木廠之木屑廢棄物來生產,而栽培後之廢棄培養基質,又可當做飼料、肥料或供抽取酵素及特殊成分之用,利用價值甚高,因此廣泛蒐集菇類菌株,對今後台灣新興菇的發展及其新產品之開拓,當極有助益,菌種中心成立的目的亦即除保存本土特有菌種之外,同時提供國內外各類食藥用菇菌種供國內業者及學者採用。
保存方法菇類菌種保存方法,大致上可分為五種:繼代培養法、液體石腊覆蓋法、無菌水保存法、冷凍乾燥法、低溫保存法(表一),其中繼代培養方法是一般人常用的方法,雖操作簡便,但容易產生變異而影響其原有的優良品種;經過滅菌的液體石腊覆蓋在菌種上面,可阻隔空氣的水分散失,減緩空氣的進出,但菌體代謝仍照常進行,遺傳穩定性仍差;將菌體懸浮在無菌水上面,在冰箱冷藏可短時間保存菌種,這是較適合一般菇農實施的方法,唯同一菌株應以保存時間不超過半年為限,否則變異仍將逐年明顯;冷凍乾燥保存方法是一種不會產生變異的方法之一,一般僅適用於產孢的黴菌而言,對於其他菇類菌種,則目前荷蘭真菌保存中心(CBS)已初步試驗成功(Tan & Stalpers, 1991),利用雙糖之trehalose為保護劑,對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及鬼傘(Coprinus psychromorbidus) 冷凍乾燥後可以存活,但還不穩定,此方法仍有待更多的實驗,不過若能成功的話,則將使銷售及運輸達到相當的便利程度。
低溫保存法可分為兩種,一為-20℃至-135℃之間的保存,另一種為超低溫液態氮保存【溫度介於-150℃(氣相)至-190℃(液相)之間】,-20℃至-135℃之間的保存是靠冰箱冷凍保存,選擇適當的抗凍劑可保存兩三年,但由於冰箱會受到停電、機器的穩定性及開開關關溫度變化大等因素,使菌種容易受到外在因子的影響而導致死亡,因此必須時常測試其存活;而液態氮保存,不管是液相或氣相,溫度均低於-139℃,完全不受電力影響,是目前被公認世界上最佳的保存方法。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有菇類菌種皆保存於液態氮中,除極少數比較敏感的菌株之外,其餘皆可妥善保存(陳, 1988, 1989),例如木生菇中之香菇、金針菇、鮑魚菇、木耳、靈芝、伏苓等菌種保存在-80℃及液態氮時,以10%甘油、10%葡萄糖、10%蔗糖及無菌水當抗凍劑時,在10%甘油中能維持相當高的存活率;而草性菇中之洋菇及草菇於-80℃及液態氮保存,以不同抗凍劑保護,除草菇保存較差之外,不同品系的洋菇在保存上皆沒有問題(王, 1989),而利用此種超低溫保存與傳統之繼代培養方式對菌種菇體形成前菌絲生長期日數長短有顯著的影響,而且若經人工栽培試驗比較其產量時,也很明顯可以看出液態氮保存的菌種有較高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