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池内作业制度

合集下载

矿山井下作业规章制度范本

矿山井下作业规章制度范本

矿山井下作业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矿业安全生产相关规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包括矿工、巷道工、电工、通风工等各类从业人员。

第三条在煤矿井下作业期间,各类从业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并接受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

第四条矿山管理人员应当对煤矿井下作业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第二章作业管理第五条井下作业人员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六条井下作业人员在上班前应当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

第七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按照作业计划和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并遵守作业规程。

第八条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

第九条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密切配合,互相帮助,确保作业安全顺利进行。

第十条井下作业人员发现安全隐患或事故应及时报告,停止作业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危险。

第三章安全防护措施第十一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佩戴符合要求的安全帽、安全鞋和防护服等安全防护装备。

第十二条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应当遵守通风规定,避免因缺氧或有毒气体等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

第十三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遵守用电安全规定,正确使用电气设备,并避免电气火灾事故。

第十四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遵守防火规定,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或进行明火作业。

第十五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注意防止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确保作业场所的稳定。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十六条井下作业人员在发生事故时应当立即报警,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第十七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遵守疏散规定,按照应急预案有序撤离作业现场。

第十八条井下作业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应当积极配合救援工作,不得擅自离开现场。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十九条井下作业人员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罚款、纪律处分等处罚。

第二十条井下作业人员因违规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依法追究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污水处理厂安全操作规程【最新】

污水处理厂安全操作规程【最新】

污水处理厂安全操作规程(1)下井、池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懂得人工急救的基本方法,明白防护用具、照明器具和通讯器具的使用方法。

(2)患深度近视、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慢性疾病及有外伤疮口尚未愈合者不得从事井、池下作业。

(3)操作人员下井作业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比如悬托式安全带、安全帽、手套、防护鞋和防护服等。

如果尽管在已采取常规措施能无法保证井下空气的安全性而又必须下井时,严禁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和隔离式供氧面具,而应当佩戴供压缩空气的隔离式防护装具。

(4)有人在井下作业时,井上应有两人以上监护。

如果进人管道,还应在井内增加监护人员作为中间联络人。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只要有人在井下作业,监护人就不得擅离职守。

(5)每次下井作业的时间不宜超过1h。

集水池的作用是调节来水量与泵的抽水量之间的不平衡,避免水泵的频繁启动,一般要求集水池的有效容积不小于最大一台水泵5min的抽水量。

集水池的布置应该充分考虑清理池底淤泥时操作的方便性,比如要设置吊物孔、出泥孔和爬梯等。

污水中含有有毒有害或易燃性挥发性物质时,集水池应当设置成封闭式,在集水池平而距离最大的两点设通风孔,使集水池液而以上的空气形成最大程度的对流,井在合适的位置安装高空排放的排气筒,必要时还要安装风机强制通风,有时还要在操作人员巡检必须经过的部位设有毒气体标志。

清理池底淤泥时,因为集水池都很深(一般是污水处理厂的最低点),所以一定要严格遵守下井、池作业的规定,注意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清池前,先关闭进水闸或堵塞靠近集水池的检查井停止进水,并用泵将池内存水排空,再用高压水将淤泥反复搅动几次,然后要采用强制通风,在通风最不利点检测有毒气体(H2S、CH4及可燃气等)的浓度和含氧量,在达到安全部门的规定要求后,操作人员方可下池工作,同时池上必须有人监护。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操作人员下池后,仍要保持一定的通风量,因为人进入后,对淤泥层的搅动仍可能释放出有毒气体。

井下生产规章制度范本最新

井下生产规章制度范本最新

井下生产规章制度范本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井下生产管理,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井下作业单位及其相关人员。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井下作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井下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落实责任制,确保井下作业安全。

第二章井下生产管理第四条井下作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井下作业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有序组织生产,防止事故发生。

第五条井下作业单位应当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六条井下作业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井下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七条井下作业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预防机制,对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及时排除,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第八条井下作业单位应当建立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及时发布安全生产信息,加强对井下作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解读。

第九条井下作业单位应当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对一切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核实,做好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善后工作。

第三章井下作业人员行为规范第十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作业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备,不得随意更改作业方式和程序。

第十一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听从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和安排,不得私自离开作业岗位,不得擅自更改工作计划。

第十二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安全生产知识学习,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自身安全。

第十三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井下作业规章制度,不得参与违规违章活动,如发现他人违规违章,应当及时报告。

第十四条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得酗酒滋事,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或其他危险品。

第十五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检查,遵守安全生产规程,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

第四章紧急情况处理第十六条在井下作业中,如遇到紧急情况,井下作业人员应当迅速采取自救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井下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井下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井下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井下作业的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在矿山、矿井等井下作业的所有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及外来人员等。

第三条井下作业安全生产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当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并且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第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对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文化。

第二章井下作业安全管理第六条井下作业前,应当由专人对井下瓦斯、通风、水文等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作业环境符合工作要求。

第七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安全培训,了解安全生产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八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具,对所使用的工具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安全操作。

第九条井下作业人员不得违章作业,不得擅自更改作业程序,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作业。

第十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互相配合,严格执行工作流程,保障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第三章事故应急处理第十一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理程序,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第十二条发生事故时,井下作业人员应当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第十三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当成立应急处理小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对事故进行彻底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第四章安全检查与监督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井下作业安全检查机制,定期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操作流程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对井下作业安全监督,加大违规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

第十六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主动参与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积极配合整改工作。

井下、池内作业制度

井下、池内作业制度

井下、池内作业制度一、总则1.1 为确保井下、池内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防止事故的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井下、池内作业场所的作业活动。

1.3 井下、池内作业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二、作业前准备2.1 作业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作业任务、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2.2 作业前,应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作业环境安全可靠。

2.3 作业前,应检查作业设备、工具、防护设施是否完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

2.4 作业前,应进行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作业人员熟悉作业流程、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

2.5 作业前,应办理相关手续,取得作业许可。

三、作业中安全要求3.1 作业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改变作业程序。

3.2 作业过程中,应保持作业场所的整洁和通风,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3.3 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作业负荷,不得超负荷运行。

3.4 作业过程中,应定期检查作业设备、工具、防护设施的完好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3.5 作业过程中,应保持通信畅通,遇有紧急情况立即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

3.6 作业过程中,严禁烟火,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作业后收尾4.1 作业完成后,应进行现场清理,恢复作业场所的原貌。

4.2 作业完成后,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

4.3 作业完成后,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五、安全责任5.1 作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确保作业安全。

5.2 作业单位应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5.3 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履行安全职责,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5.4 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作业现场的监管,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六、事故处理6.1 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防止事故扩大。

污水处理厂安全操作规程

污水处理厂安全操作规程

今年夏季污水处理事故高发,从近3 年来的事故来看,2022 年污水处理事故发生频率及人数明显大幅度上升,本文汇总一些污水处理厂常规作业的安全留意事项,指望各位同行,可以谨记谨行!1.进入井、池作业人员的安全留意事项(1)下井、池作业人员必需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懂得人工急救的基本方法,明白防护用具、照明器具和通讯器具的使用方法。

(2)患深度近视、高血压、心脏病等严峻慢性疾病及有外伤疮口尚未愈合者不得从事井、池下作业。

(3)操作人员下井作业时,必需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比如悬托式安全带、安全帽、手套、防护鞋和防护服等。

假如尽管在已实行常规措施能无法保证井下空气的安全性而又必需下井时,严禁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和隔离式供氧面具,而应当佩戴供压缩空气的隔离式防护装具。

(4)有人在井下作业时,井上应有两人以上监护。

假如进人管道,还应在井内增加监护人员作为中间联络人。

无论消失什么状况,只要有人在井下作业,监护人就不得擅离职守。

(5)每次下井作业的时间不宜超过1h。

2.泵房集水池的安全留意事项集水池的作用是调整来水量与泵的抽水量之间的不平衡,避开水泵的频繁启动,普通要求集水池的有效容积不小于最大一台水泵5min 的抽水量。

集水池的布置应当充分考虑清理池底淤泥时操作的便利性,比如要设置吊物孔、出泥孔和爬梯等。

污水中含有有毒有害或者易燃性挥发性物质时,集水池应当设置成封闭式,在集水池平而距离最大的两点设通风孔,使集水池液而以上的空气形成最大程度的对流,井在合适的位置安装高空排放的排气筒,必要时还要安装风机强制通风,有时还要在操作人员巡检必需经过的部位设有毒气体标志。

清理池底淤泥时,由于集水池都很深(普通是污水处理厂的最低点),所以肯定要严格遵守下井、池作业的规定,留意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清池前,先关闭进水闸或者阻塞挨近集水池的检查井住手进水,并用泵将池内存水排空,再用高压水将淤泥反复搅动几次,然后要采用强制通风,在通风最不利点检测有毒气体(H2S 、CH4 及可燃气等)的浓度和含氧量,在达到安全部门的规定要求后,操作人员方可下池工作,同时池上必需有人监护。

下池作业的规章制度

下池作业的规章制度

下池作业的规章制度一、总则1. 为规范下池作业行为,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本规章制度制定。

2.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下池作业的员工和承包商。

3. 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二、安全措施1. 在进行下池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完好、通风顺畅等安全措施已经到位。

2. 所有从事下池作业的员工必须佩戴头盔、安全带等个人防护装备,严禁穿着拖鞋、长裤等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服装。

3. 下池作业期间,必须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准备应对紧急情况,确保可以及时脱离现场。

三、作业流程1. 在进行下池作业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明确作业内容和流程,确保作业顺利进行。

2. 作业人员必须按照作业计划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或跳过作业步骤。

3. 在作业过程中,必须及时上报作业进展情况,确保团队协作顺利,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四、应急处置1. 如果在下池作业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做好安全避险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2.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应急处置培训,熟悉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提高自救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在应急情况发生后,必须做好事故调查和记录工作,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禁止行为1. 在下池作业过程中,严禁吸烟、喧哗、酗酒等不文明行为,不得擅自离开现场。

2. 严禁擅自修改或破坏作业设备,否则将承担相应责任。

3. 禁止未经许可私自下池进行作业,必须按照程序合理安排作业流程。

六、违规处罚1. 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员工,将按照公司规定给予相应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职等。

2.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行为,公司将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将建立违规记录制度,对于屡教不改的员工予以开除处理。

七、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公司将定期对本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其符合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要求。

3. 对于本规章制度中未尽事宜,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其全面有效执行。

井下、池内作业制度

井下、池内作业制度

井下、池内作业制度井下和池内作业制度是矿山和工矿企业中重要的安全管理措施。

它们的实施能够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生产环境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井下和池内作业制度。

一、井下作业制度井下作业是指在矿井内进行的一系列作业活动,包括开采、支护、通风、排水、提升等。

井下作业具有高风险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制定严格的作业制度来规范操作,确保安全。

1.作业人员管理井下作业需要具备相应资质的作业人员参与,他们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入井下作业区域,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如防爆灯、安全帽、防护鞋等。

2.作业设备维护井下作业设备的维护保养对于作业安全至关重要。

设备应经过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同时,运行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上报设备异常问题。

3.通风管理井下作业区域的通风管理是保障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风系统应按照规定进行调整和维护,确保气流充足,并排除有毒气体。

作业人员应戴好防毒面具,并遵守通风管理规定。

4.紧急救援措施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突发状况,如火灾、冒顶等。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紧急救援措施。

井下作业人员应定期参加救援演习,熟悉各类应急处理方法,并随时准备好应对突发事件。

二、池内作业制度池内作业是指在液体储罐、水池等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活动,涉及到储存、调度、清洁等工序。

由于可能存在有毒气体、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池内作业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1.施工条件核查在进行池内作业前,应对施工条件进行仔细核查。

包括气体浓度测定、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检查,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同时,应排除火源,避免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2.通风系统管理池内作业时,无论是人员还是设备,通风系统的良好运行对于安全非常重要。

通风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池内空气的流通,并排除有毒气体。

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佩戴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确保个人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下、池内作业制度
一、井下、池内作业必须有主管工艺、设备技术员签字同意。

要确定注意事项,准备相应的工具,如安全带、绳索等。

二、井下、池内作业,必须明确分工,指定负责人,安全员、抢救人员。

作业人数不得少于3人。

三、井下、池内人员系好安全带后,安全带上的保险绳应由井上、池上人员负责收放。

四、下井、下池前需强制通风。

如无强制通风条件,应使其自然通风半小时以上,使用可燃气体报警仪检测合格方可作业。

作业中连续测量有害气体浓度,不符合工作要求时,必须立刻上井、上池。

五、井下、池内人员连续工作达半小时后,必须替换。

六、井下、池内作业完成,须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并做好记录。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