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制度
井下作业生产安全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井下作业生产安全管理,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结合井下作业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井下作业生产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钻井、测井、试井、井下作业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公司成立井下作业生产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井下作业生产安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井下作业生产安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
3. 井下作业项目部负责井下作业生产安全的日常管理,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4. 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井下作业生产安全工作。
四、安全生产责任制1.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井下作业生产安全的最高责任人,对井下作业生产安全全面负责。
2. 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3. 井下作业项目部负责人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包括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等全过程。
4. 各岗位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五、安全教育培训1. 公司对井下作业生产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2. 定期对井下作业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新员工、转岗员工、复岗员工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4.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知识、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六、安全检查1. 公司定期对井下作业生产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 井下作业项目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制定整改措施。
3. 各岗位人员要定期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4. 安全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设施、操作规程、人员行为、应急预案等。
七、事故处理1. 井下作业生产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井下作业安全管理,保障矿井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矿井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矿井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井下作业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重大安全问题。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井下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组织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事故调查等工作。
3. 各部门、各班组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井下作业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安全生产。
三、井下作业安全管理要求1.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2.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井下作业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3.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尘口罩、防尘手套等防护用品,确保人身安全。
4.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井下作业环境,了解矿井安全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服从现场管理,听从指挥,不得擅自离岗、脱岗。
6.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遵守消防安全规定,不得在井下吸烟、用火。
7.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井下水文地质规定,防止水害、顶板事故发生。
8.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遵守电气安全规定,防止电气事故发生。
四、井下作业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定期对井下作业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2. 各部门、各班组要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上报、整改。
3.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五、事故处理与责任追究1. 井下作业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2. 事故发生后,迅速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3. 对事故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确保事故教训得到吸取。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矿井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矿井安全生产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下井作业安全操作规定(四篇)

下井作业安全操作规定一、总则下井作业是指在井下进行施工、维修、安装等作业的活动。
由于井下环境狭小、氧气含量少、有害气体较多、地质条件差等特点,下井作业安全风险较高。
为了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下井作业安全操作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各类井下作业,包括煤矿、金属矿山、水井等。
二、工作人员1. 执行井下作业的人员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健康状况和职业资格要求,必须持有有效的上岗证。
2. 执行井下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熟悉相关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并持有合格的井下安全操作证书。
3. 执行井下作业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岗位轮换制度进行工作,不得超时工作。
4. 井下作业中必须有特定的作业负责人,负责指导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确保作业安全。
三、工作装备1. 执行井下作业的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头部、身体和脚部免于伤害。
2. 执行井下作业的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眼镜、口罩等特定防护装备,以避免石头、尘土等杂物对眼睛和呼吸系统的伤害。
3. 执行井下作业的人员必须携带适当的工具包,包括手电筒、通信设备、紧急救援工具等。
四、井下环境1. 执行井下作业前,必须对井下环境进行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2. 井下有害气体浓度超过安全标准时,必须进行通风处理,保证井下氧气含量达到安全标准。
3. 井下更换空气时,必须关闭有害气体的源头,并进行监测,确保井下空气质量达到安全要求。
五、作业安全1. 井下作业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私自修改或调整作业工序和作业顺序。
2. 井下作业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遵守作业指挥和信号,确保作业安全顺利进行。
3. 井下作业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和设备,确保作业质量和安全。
4. 井下作业时必须注意周围环境和地质情况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井下作业时必须严禁违反规定的行为,包括吸烟、乱丢杂物等,以防止火灾和其他事故的发生。
矿山井下作业规章制度范本

矿山井下作业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矿业安全生产相关规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包括矿工、巷道工、电工、通风工等各类从业人员。
第三条在煤矿井下作业期间,各类从业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并接受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
第四条矿山管理人员应当对煤矿井下作业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第二章作业管理第五条井下作业人员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六条井下作业人员在上班前应当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
第七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按照作业计划和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并遵守作业规程。
第八条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
第九条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密切配合,互相帮助,确保作业安全顺利进行。
第十条井下作业人员发现安全隐患或事故应及时报告,停止作业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危险。
第三章安全防护措施第十一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佩戴符合要求的安全帽、安全鞋和防护服等安全防护装备。
第十二条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应当遵守通风规定,避免因缺氧或有毒气体等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
第十三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遵守用电安全规定,正确使用电气设备,并避免电气火灾事故。
第十四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遵守防火规定,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或进行明火作业。
第十五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注意防止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确保作业场所的稳定。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十六条井下作业人员在发生事故时应当立即报警,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第十七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遵守疏散规定,按照应急预案有序撤离作业现场。
第十八条井下作业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应当积极配合救援工作,不得擅自离开现场。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十九条井下作业人员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罚款、纪律处分等处罚。
第二十条井下作业人员因违规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依法追究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油田井下作业规章制度

油田井下作业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油田井下作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依据1. 《石油天然气行业安全生产法》2. 《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储藏设施安全管理规定》3.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规程》4.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第二条油田井下作业规章制度的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油田井下作业的工作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第三条油田井下作业的定义油田井下作业是指在油井、气井或水井等井下设施内进行的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钻井、固井、测井、下泵等工作。
第四条油田井下作业的目的为了保障人员安全、设备安全、井下作业效率和环境保护,制定本规章制度,规范油田井下作业行为。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五条人员岗前培训1. 所有从事油田井下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岗前培训,掌握作业流程、安全标准和应急处理方法。
2. 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需定期进行,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六条人员着装要求1. 从事油田井下作业的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服、安全鞋、安全帽等防护装备。
2. 进入井下作业区域的人员必须佩戴呼吸器、安全带等必要的防护装备。
第七条人员作业纪律1. 严禁从事油田井下作业的人员酗酒、吸烟、嬉戏等不文明行为。
2. 严禁从事油田井下作业的人员违反安全规定,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行为。
第八条人员应急处理1. 从事油田井下作业的人员必须掌握各类应急处理措施,能独立应对突发情况。
2. 井下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第三章设备管理第九条设备检修和维护1. 油田井下作业所使用的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 对于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必须立即停用并进行检修。
第十条设备使用规范1. 从事油田井下作业的人员必须按照设备使用手册进行操作,严禁越权操作设备。
2. 设备使用完毕后必须及时清理、保养,确保设备长期使用。
第十一条设备安全标识1. 油田井下作业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设备安全标识,包括危险警示、安全防护等标识。
2. 油田井下作业设备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标识清晰可见。
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井下作业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事故发生,提高井下作业安全生产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井下作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井下作业安全领导小组井下作业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的全面领导,其主要职责如下:(1)组织制定井下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2)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3)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整改安全隐患;(4)对井下作业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追究事故责任;(5)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 井下作业安全管理部门井下作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的具体实施,其主要职责如下:(1)负责编制井下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2)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整改安全隐患;(3)负责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4)负责事故调查处理,追究事故责任;(5)负责安全生产信息收集、整理和上报。
3. 井下作业班组井下作业班组负责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的具体实施,其主要职责如下:(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开展班前、班中、班后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3)做好井下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4)参与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5)发生事故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
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2.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严禁酒后上岗、疲劳作业。
3.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井口管理制度,严禁擅自进入井下作业区域。
4.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作业。
5.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遵守通风、排水、供电、提升等安全规定,确保井下作业安全。
6.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井下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规定,严禁违章操作。
井下作业安全管理规定(4篇)

井下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井下作业,包括矿山、隧道、地铁等井下作业,以及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行业标准以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四条井下作业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应明确分工,履行各自职责,共同维护井下作业的安全。
第五条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安全培训制度,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二章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第六条井下作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安全管理机构应由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组成,他们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和经验,并接受必要的培训。
第八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做到岗位熟悉,熟悉井下作业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并能熟练使用相关安全设备和工具。
第九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应急处理能力,能够独立应对各类井下作业中的突发事件和事故。
第十条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更新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第三章作业前的准备工作第十一条在进行井下作业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查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二)制定详细、完备的作业方案,明确各项作业任务和作业流程;(三)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熟悉作业流程和安全要求;(四)检查和维护作业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六)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作业中的安全管理第十二条在进行井下作业时,应加强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控制各种风险,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十三条井下作业中的安全管理应注意以下方面:(一)确保作业人员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安全鞋等,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个人呼吸器等;(二)监督作业人员按照作业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防止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三)及时排除作业现场的危险隐患,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设置警示标识、安装安全网等;(四)定期对井下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五)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操作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六)加强与其他作业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做好作业安全管理工作。
井下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井下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井下作业的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在矿山、矿井等井下作业的所有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及外来人员等。
第三条井下作业安全生产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当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并且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第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对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文化。
第二章井下作业安全管理第六条井下作业前,应当由专人对井下瓦斯、通风、水文等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作业环境符合工作要求。
第七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安全培训,了解安全生产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八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具,对所使用的工具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安全操作。
第九条井下作业人员不得违章作业,不得擅自更改作业程序,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作业。
第十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互相配合,严格执行工作流程,保障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第三章事故应急处理第十一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理程序,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第十二条发生事故时,井下作业人员应当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第十三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当成立应急处理小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对事故进行彻底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第四章安全检查与监督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井下作业安全检查机制,定期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操作流程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对井下作业安全监督,加大违规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
第十六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主动参与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积极配合整改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下作业制度
1、下井前必须要仔细检查呼吸器和安全绳,发现异常应立即修补或更换,严禁勉强使用。
同时要对下井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学会人工急救方法和防护用具、照明、通讯设备的使用方法。
2、下井时,由于井下和井上气温相差悬殊,下井作业人员做好下井前的准备工作,增强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抵抗力,防止发生身体不适。
3、为了防止井下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侵害,下井人员必须穿下水衣和防水衣雨靴及防毒面具等。
4、井下作业应系上安全带安全绳,井上有两人以上监护,进行管道内作业时,井下应增加一名监护人员。
对管径小于0.8m的管道严禁进入管内作业。
监护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撤离职守,注意观察气体检测仪数据变化,并应经常采用有线或无线通话联系。
监护人员还应随时注意周围情况,禁止行人和小孩在井周围行走和玩耍或交石块、木棒等杂物扔入井内,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5、井下作业严禁使用明火和点燃蜡烛,照明必须采用12V低压防爆型设备或防爆矿灯。
井下作业面目应有足够的照明度。
井下的照明线路必须绝缘良好。
6、工作人员下井每次的连续时间不允许超过1小时。
井下空气含氧时少于18%时,可采用人员人工通风供氧,或用制氧机进行通风换气。
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或受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在井下作业时必须全程使用空气呼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