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一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合集下载

第4单元 第1课《社会危机4伏和庆历新政》(含详解)

第4单元 第1课《社会危机4伏和庆历新政》(含详解)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第4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4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3)积弱原因 •①皇帝对军队的严密控制造成了兵将分离和 军事实力下降。 •②统治者腐败无能,对辽和西夏一味妥协退 让屈辱求和;统治者对老百姓肆意盘剥,农 民起义不断,这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 在一起。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主题二
庆历新政
教材问题解答
知识点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 1.原因 放任态度 • (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 __________,导致沦为佃农的自耕农生活十 增加赋税 分困苦。 •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 连年战事 ,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__________ • (3)__________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 了人民的苦难。 • 2.表现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 • 史料二 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 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 淹实施“明黜陟”“抑侥幸”这两项失之 “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现代 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招致 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 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
• 【史料探究】 • 史料一 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 诏条陈十事》奏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 改革主张:(一)明黜陟,按官员的政绩进行 升迁。(二)抑侥幸,限制恩荫。(三)精贡举, 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 (四)择官长,选好地方官。(五)均公田。(六) 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七)修武 备。(八)减徭役。(九)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 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十)重命令, 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范仲淹认为当时改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课件4: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课件4: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历史 选修1
答案: (1)军权。 (2)防止内患。 (3)①军权集于皇帝一人,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兵不识 将,将不识兵,造成指挥不灵,效率低下,削弱了军队战斗 力,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 ②养兵政策,使北宋军队数量激增,出现“冗兵”现象, 导致军费激增,使北宋财政入不敷出,逐渐形成“积贫”局 面。
历史 选修1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1)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经常换防各地 驻屯的军队。 (2)集中行政权:设立几位宰相和__参__知__政__事__,以相互牵 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历史 选修1
2.空前强化的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 (1)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表现为宋辽 “_澶__渊__之__盟___”。 (2)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__财__政____负担;军 队数量急剧增加,军费开支高涨。 (3)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逐渐形成了“积贫” 局面。
2.中心措施: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3.主要内容 (1)官员任免: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 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2)严格“__恩__荫____”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历史 选修1
(3)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改变取士的旧制。 (4)慎选地方官吏:择其举多者尽先差补。 (5)农业方面:减轻徭役,重视___农__桑___等。 4.结果: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 反对,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了。
响?
( 教 材 P49)想 一 想 , 这 种 制 度 产 生 了 什 么 影
提示: 恩荫制度指官宦子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为何实行一年就失败了?
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抑 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 的反对。 《宋史· 范仲淹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 裁削幸滥,考覆官吏……然更张无渐,规模阔大。 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招致朋党之讥 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保守派力量过于强大 你的看法呢? ②措施“太猛”、“更张无渐”,思想动员不足, 配套措施不到位。 ③ 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宋 兵 甲
唉,有什么好羡慕的! 打了那么多场败仗才好不 容易打胜了这一场,结果 还要倒送钱给人家!真不 知道上边怎么想的?
阿 牛
请问:你知道这场虽胜犹败 的战役是哪一次吗?北宋对外 战争为什么总是败多胜少? 澶州之战
虚拟场景三: 阿牛成为一名北宋士兵。参加了伐辽战争。 阿牛,真羡慕 你呀,杀了一个 辽军主将,肯定 能升做大官!
思考:朝廷为什么要大规模征兵?场景二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虚拟场景一: 地主来到阿牛家宣布:“都过去三天啦,你还 没还清欠我的田租和高利贷,你家那亩地归我啦!” 阿牛悲愤地说:
这天灾人祸的,日子没法过 了!干脆我拿把菜刀造反去!
思考:是什么原因把阿牛逼得要造反 呢?场景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战事连年、 灾害频繁。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背景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集军权、更戍法
强化专制集 权加强统治 集中行政权 削弱了军队 战斗力
集中财政权
冗兵、冗官、冗费
积弱
增加财政负担
积贫
“冗兵”的形成
91万 37万
125万
宋太宗时期
宋真宗时期
宋仁宗时期
“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国用无几矣。” 难怪宋神宗即位后发出了“穷吾国者兵也”的浩叹。

课件2: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课件2: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宋史•范仲淹本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 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然更张无渐,规模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 导致新政失败。
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在推 行新政过程中,几乎可以说是同心协力,和衷共 济,有时还互相推崇,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 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 等人逐出朝廷。“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 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 家法指朝廷对朋党的防范。
—— 赵翼《廿二史札记》
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 综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北宋中期政府财政负担十分严重。原因:一是政府不 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 二是北宋还要给辽和西夏“岁币”。
材料二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 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表现。 2.了解北宋积贫积弱局面。 3.知道庆历新政的夭折。
设计思路
本课结合课前引言以岳阳楼和范仲淹的《岳阳 楼记》为切入点,向学生设疑:范仲淹在《岳阳楼 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 问:范仲淹“忧”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 入本课的学习。本课的重点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以及改革的背景。难点是 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的 准确理解和庆历新政的认识。
新课导入
先 天 下 后之 天忧 下而 之忧 乐 而 乐
岳阳楼
请问:范仲淹“忧”什么 ??为此,他进行了那些 努力,结果如何?
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因宋代范仲
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3)积弱原因 ①皇帝对军队的严密控制造成了兵将分离和军事实力下 降。 ②统治者腐败无能,对辽和西夏一味妥协退让屈辱求和; 统治者对老百姓肆意盘剥,农民起义不断,这使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
主题二 庆历新政
【史料探究】 史料一 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 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一)明黜陟,按官 员的政绩进行升迁。(二)抑侥幸,限制恩荫。(三)精贡举, 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四)择官 长,选好地方官。(五)均公田。(六)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 农业生产。(七)修武备。(八)减徭役。(九)覃恩信,主要是 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十)重命令,重视法 令的制定和执行。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 吏治。
【学思之窗】(教材第49页) 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恩荫制度指官宦之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 考试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 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49页) 一、本课测评 1.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北宋集中军权、行政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 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 率;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 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 了这一局面的形成。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比较严重。 (2) 范 仲 淹 认 为 积 贫 积 弱 局 面 的 形 成 , 根 本 原 因 是 __吏__治__不__整__。
2.推行 1043年,宋仁宗任用_范__仲__淹___、富弼等人进行以整顿吏治 为中心的改革。
3.内容 (1)改革_文__官___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 (2)淘汰不称职者和_在__任__犯__罪___者。 (3)严格“__恩__荫__”制;改革贡举制,着重__策__论__和操行。 (4)慎选__地__方__官吏;减轻徭役,重视__农__桑__。

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 法的历史背 景。 学习目标 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 2.理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重点) 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难点)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改革的急迫性 1.原因
战斗力 ________
增加了政 府的财政
集中行 政权
三司 管财 参知政事 ;______ __________
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_____
2.表现——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 积 弱 ” : 北 宋 在 与 辽 和 西 夏 的 战 争 中 败 多 胜 少 ,
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恩荫制度指官宦子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 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 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1.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 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2.宋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 但却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 3.宋代的民族政策虽然对宋政权来说是耻辱的,但客观上为 宋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并促进了民族融合。 4.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它却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更广泛 的社会空间和借鉴。
放任 态度。 (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______ 田产 ,少交赋税。 (2)地主隐瞒______
(3)北宋中期,政府不断增加赋税。
自然灾害 ,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4)连年战事和频繁的__________
2.表现:农民生活困苦,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
[深度认知]

高二历史人教版课件第4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高二历史人教版课件第4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栏 目 链 接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材料、最大 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需要对有效信息进 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第(1)问的回答要精读史 料,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第(2)问的 回答要结合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的相关知识。 答案:(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 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 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 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 政策上进行调整。
栏 目 链 接
考察角度2
庆历新政
例2 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 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 这是因为范仲淹( )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范仲 淹主持的庆历新政,中心措施是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 的赞誉,所以流传此民谣。 答案:D
栏 目 链 接
典型例题分析
栏 目 链 接
考察角度 1
例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 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 栏 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目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 链 接 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 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 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富国:理财措施
募役法 又称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 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 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 钱。
1、富国:理财措施
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 工程所需费用由当地住户依户等高下出资, 私家财力不足的,可向州县政府贷款。被 豪强垄断的公用水渠,须重新“疏通均 济”。
——王安石《感事》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 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二、内容
1、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2、核心内容: 富国强兵 3、具体措施:
1、富国:理财措施
青苗法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 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这 就使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缺乏种 子和粮食,又可以免受高利贷盘剥。
青苗法:强制农民借贷;地方官吏趁机 勒索,农民负பைடு நூலகம்加重
募役法: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许多 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
2、强兵:军事措施
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十 户为一保。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 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参与维护地方治安, 战时编人军队作战。还实行连坐法,同保 之人要互相监督、检举。
支出(贯)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商税 酒税 盐税
景德年间
庆历年间
450万(贯) 1975万(贯) 428万(贯) 1710万(贯)
355万(贯) 71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阶级矛盾激化:表现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
发动起义,队伍发展到
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
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宋太祖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
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
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
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
石守信等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
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
北宋初宋太祖为了加
强中央集权,采取了“收 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等一系列措施,最终改变 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 的分裂局面。
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A、三衙—统兵权
B、枢密院—调兵权 (一)集中军权- 收精兵
C、“强干弱枝、守内虚 外”的部兵原则
A、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二)集中政权- 削实权 B、节度使 受通判监督
数万人 。
失败 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
第一次提出“均贫富”
的口号;
真宗咸平三年(1000 年),王均的起义又爆
王小波、李顺起义
发了。
“吾疾贫富不均,
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
今为汝均之。”
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
发。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集军权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冗兵、冗官 冗费
强化君权 加强统治
2、强兵:军事措施
保马法
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战中,骑兵强弱 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宋朝军队以步 兵为主,在战争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保马 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富 户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给钱自购。养马 户可减免部分赋税,马病死则要赔偿。
2、强兵:军事措施
将兵法
北宋统治者为了防范武将,平时兵将分离、 组织涣散、训练无素,军队的战斗力十分低下。 为改变这一状况,实行将兵法。设“将”为军 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兵力一般为几千 人,有的达万余人。每将置正将一人,挑选武 艺较高、作战经验丰富的武官担任,专管训练。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思考: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集军权
集中 财政权
集中 行政权
分散军权 军队战斗力弱
冗兵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增设 官僚机构
冗费 冗官
“冗费”的形成
13186万余贯
所出无余
1上26对77冗辽万费和余贯西养夏兵的、战养争官及所高需额的赔巨款,额都费给用宋,政加 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
内容: • 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 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 • 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 币”; • 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王小波、 李顺起义
宋辽西夏 连年征战
阶级矛 盾尖锐
民族矛 盾激化
社会矛盾激化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 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 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1、富国:理财措施
市易法 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 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国家干预经济 ”
下列措施中哪些 引起了最大争议 呢?
措施
内容
作用
青苗法 政府低息贷款
募役法
以钱代役
农田水利法 兴修水利
方田均税法 按土地大小收税
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市易法 政府低息贷款
青苗法和募役法在实施中的局限
20世纪上半叶的评价:为王安石及其变 法彻底翻案,如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列宁 曾赞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 家”。
眉头紧锁的宋神宗: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无心忧…..
冗官、冗兵、冗费( “三冗”)与积贫积 弱
宋太祖赵匡胤
千秋疑案陈桥驿, 一著黄袍便罢兵。
——清·赵翼
陈桥驿遗址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封丘县陈桥镇)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唐宋八大家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评价其历史作用。
王安石死后留下的历史公案
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王安石变法 “祸国殃民”,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 在南宋初至晚清近800年中,历代思想家 在总结北宋兴亡史时,大都较为集中地 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
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
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
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
杯酒释兵权(想象画)
五代十国形势图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 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 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 天下自安矣。”
么缘故。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
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听出话音来了。大家着了慌,跪
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
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
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
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
③改革学校教育,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任官
变法的影响与不足
积极影响: 限制了大地主大商人大官僚的剥削,有 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民得到一定的实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 入,“积贫”现象有所改善;军队战斗力有 所提高,国力有所增强,“积弱”现象有所 好转。 弊端与不足: 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三、结果:失败
失败的主要原因
变法失败的原因
在执行过程中,各 地保守派纷纷变着法儿 抵制新法。
新法一出台就遭到 司马光等大官僚贵族和 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
三、结果:失败
失败的原因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变法失败的原因
这一招果然厉害…… 偏偏又碰上连年大旱,
保守派趁机大做文章。
失败的主要原因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⒉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执行不当,引起民
间不满; ⒊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
守派重新得势;
新法的变质
司马光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 ……而州县之吏督迫青 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司马光
1085年,宋神宗去世, 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临 朝听政,起用司马光,结果 新法逐渐被废除,变法派相 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 “元 佑更化”。
——欧阳修
范仲淹 (989—1052)
曾任枢密院枢密使,积极主 张对辽、西夏用兵,整顿北宋 吏治。失败后与欧阳修等被贬 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庆历新政
“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
社会危机,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
野的共识。宋仁宗庆历三年(即
1043年),范仲淹等人提出了明
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
3317063 0
9940147
874553 5
7255640 7422768
30% 102%

269435 3047270 2317022
75
8
3
80%

293961 2925046 2498046
13(束) 9
4
80%
北宋王朝 收支情况表
年代 lO2l年 1049年 1065年
收入(贯) 15085万余 12625万余 1l613万余
积 增加财政负担 贫
军队战斗力弱 积 行政效率低下 弱
秦帝国
汉帝国
隋朝
大唐帝国
宋辽时期
民族矛盾的激化: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 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 了。
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 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 进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