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口译教材1999~2010研究、出版及编写现状综述

合集下载

十年对外汉语教材述评

十年对外汉语教材述评

十年对外汉语教材述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过去十年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全面的述评。

随着全球范围内汉语学习热潮的兴起,对外汉语教材作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质量与发展状况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教材的内容、结构、教学方法、适用对象等方面,对近十年内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其特点、成就与不足,为未来的教材编写与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分析近十年来教材编写的背景与动因。

接着,将重点对各类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详细的述评,包括通用型教材、国别化教材、专项技能教材等,以展示不同类型教材的特点与优势。

本文还将关注教材在教学理念、文化内容处理、科技应用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探讨这些创新对提升教材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影响。

在述评过程中,本文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教材对比、用户调查等手段,获取详实的数据与反馈,为评价教材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还将注重教材的实用性与适应性,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评估教材在满足不同学习者需求、提高汉语水平方面的实际效果。

本文将对未来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与策略,以期推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教学的持续发展,为增进国际理解与友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二、对外汉语教材概述在过去的十年中,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这一时期的教材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加,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显著的创新。

从初级到高级,从通用到专用,从纸质到数字化,各类教材百花齐放,为全球范围内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材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和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许多教材采用了任务型、情景型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者在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中学习和运用汉语。

同时,对于汉字、语法、词汇等语言要素的处理也更加科学和系统,帮助学习者建立扎实的语言基础。

在教材内容方面,许多教材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元素,使学习者在学习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应用型本科口译教材的现状及编写原则

应用型本科口译教材的现状及编写原则
NO. 11
堕 塾 ! . I I I ME E D UC A T I O N
No v e mbe r
应 用 型 本 科 口译 教 材 的现 状及 编 写原 则
阮广 红
摘要 : 本文从我 国应 用型本科 口译教材的现状入手 , 认 为 当前的教材存在技能训练和语 言学习失衡 , 选材老 旧、 偏 于书面化 以及缺 乏针 对性等三大 问题 ; 主 张应 用型本科 口译教材 编写应充分考量 口译教材 口语性 、 时代性 和科 学性的共性特征并遵循针 对性、 综合性
三 大 问题 :
第一 、 技 能 训 练 和语 言学 习失 衡 。 市 面 上 的 口译 教 材 有 的 以
题材训练 为主 , 忽略 了技 巧的培训 ; 有 的片面强调技 能训 练 , 忽 略 了学 生的语 言学 习 , 不利于 学生语言 和综 合能力 的提高 ; 有 的教 材虽然涵 盖了技能培训和语言学 习两个方面 , 但是这两者严重脱 节, 缺乏针对性 , 起不到实际训练效果 。 第二、 选材 老旧 、 偏 于书面 化。当前许 多 口译教 材选 用 的并 不是真 实的 口译材料而是偏正式 的书面语 , 包含大量长难句 和生 僻词 , 使 得语言凌 驾于技巧 学习之上 , 成 为技巧学 习的桎梏 。有 些教 材选材 过于老 旧 , 甚 至多年没有更 新材料 , 无法 跟上时代 的 节奏 , 无法 凸显 口译 现代 性 、 现场性 和多样性 的特 点 , 不能很好 地 激发学 生的兴趣 。 第三、 缺乏针对性 。当前的教材很少考虑到应用 型本科 院校 学 生的语言基 础和学 习需求 , 语言难 度过大 , 使得学 生的学 习一 直停 留在语言阶段 , 无 法过渡到技能训练层面 。很多教材仍然 以 大量 的题 材训练为主 , 缺乏分解练习 , 不太适 合初 学者使用 。

2010年中国翻译研究综述

2010年中国翻译研究综述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11No.3[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0YJA740073),并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项课题(2011HYZX017)以及中国翻译年鉴编委会的资助,特此致谢。

[收稿日期]2011-03-08[作者简介]穆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蓝红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博士生,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

2010年中国翻译研究综述穆雷蓝红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广州510420)[摘要]2010年,翻译学在中国的学科建设获得了新的发展,学术研究成果也更加丰富。

本文基于国内26种外语类专业期刊,对中国翻译研究在2010年里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关键词]2010年;中国翻译研究[中图分类号]H 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358(2011)03-0023-062010年,翻译学在中国的学科体制与环境建设、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翻译作为专业首次进入教育部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全国新增118个翻译硕士专业培养单位,设有MTI 学位点的高校达到158所;继《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之后又一个翻译专业期刊《东方翻译》正式出版发行,南京大学高方博士的学位论文入选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这是翻译学博士论文自2008年以来连续第三次入选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是本学科高端人才培养取得进步的证明。

上述成果进一步确立了翻译学的学科地位,特别是翻译专业教育从本科到博士培养体系的建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搭建了完整的平台。

2010年,翻译学的学科理论建设也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学术研究成果更加丰富。

本文依据国内26种外语类专业期刊2010年所刊发的翻译研究文章,对本年度翻译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2010年的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动态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的概貌。

浅谈口译教材

浅谈口译教材

浅谈口译教材口译的飞速发展客观上对从事口译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各大高校陆续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

这一喜人现象的背后有诸多的条件支撑,比如国家方针政策支持、先进口译配套硬件设施的配备等。

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但又攸关全局的因素还得继续加以重视,比如探讨激烈的口译教材问题,现今市场上纷繁的口译教程、资格证考试教辅让学习者在购买时莫衷一是,也让口译教学人员在选择时有些许顾虑。

笔者在此想就市面上已有的教材,对比浅谈其优缺点以及对其的粗浅建议。

标签:口译;教材;发展一、引言最近,在各大高校设置翻译专业、笔译口译考试就是目前第四次“翻译高潮”的最好例证。

近年来,由于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加强和发展,对专业口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者希望从事这一职业。

因此,对译员培训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迫在眉睫。

2000年,国家教委将口译定为英语专业本科必修课。

选用不同的口译教材,影响到口译学习者的收获还关系到口译教学的未来发展,是攸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二、口译教材现状目前国内的应口译和口译研究教材很多, 这是一喜人的现象。

口译研究不断深入,让具有我国特色的口译理论不断完善。

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辑出版了“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50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引进版原著“国外翻译研究丛书”29种,湖北教育出版社先后推出了“中华翻译研究丛书”13种,另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等机构近些年也分别编辑出版了若干部有关理论和教学研究的专注、论文集或教材。

(刘和平,2005)据不完全统计,杨自俭教授提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出版的翻译教材和翻译论著已经达到268种(鲍刚,2005)在我校图书馆搜索,90 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应用型口译教材就有: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考试《口译教程》(梅德明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杜,1996 年第1 版、2000年第2版) ;《商务英语口译教程》(夏天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实用英汉口译技巧》(朱佩芬编著,上海华东理工出版社,1995 年第 1 版);《实用英语高级口译教程》(邬姝丽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吴冰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等。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二十年综述(1999—2018)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二十年综述(1999—2018)
为了更加充分地说明语料库与翻译结合的研究现状,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高级检索”,期刊类别选择CSSCI期刊,检索条件是“主题”或“关键词”或“篇名”都是“语料库翻译”,采用“精确”匹配方法,时间以“1999—2018”为界,共检索出相关论文284篇。通过阅读文章,笔者排除与语料库翻译研究不相关的文章,最后得到274篇文章,然后借助CiteSpace软件,并联合使用VOS软件,统计了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如图1~3所示。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学;译者风格;翻译共性;口译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39(2020)01010506
一、引言
语料库是指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本库。20世纪60年代初,N. Francis和H. Kucera开始设计并建成第一代大型电子语料库,即后来著名的布朗语料库(BROWN),开启了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之路,到现在,已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国内的语料库与语言学相结合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交通大学黄人杰、杨惠中等教授建成学术英语语料库(JDEST)。到了90年代初,语料库语言学开始用于翻译研究,1993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ona Baker教授发表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一文[1]223-250,指出语料库可以用于描写和分析客观存在的翻译语料,能够揭示翻译本质,该文开启了语料库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先河,并阐明了其应用领域及应用价值。同年,我国杨惠中教授发表《语料库语言学与机器翻译》一文,标志着国内语料库与翻译学结合的发端。Tymoczko[2]652曾预言,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将是翻译研究的重中之重。那么,经过20年的发展,语料库应用于翻译研究是否实现了Tymoczko的预言,成为翻译研究的主流?现在的研究发展程度如何?着重于哪些领域的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前景是什么?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上1999—2018年这20年来CSSCI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语料库在翻译方面的研究论文为基础,分析并梳理其目前的研究现状、已有的成果以及前景预测。

国内口译教材_1999_2010_研究_出版及编写现状综述_吴爱俊

国内口译教材_1999_2010_研究_出版及编写现状综述_吴爱俊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2 年第 1 期
国内口译教材(1999 ~ 2010) 研究、出版及编写现状综述
○ 吴爱俊
( 中国外文局 华语教学出版社,北京 100038)
[摘 要] 本文将对 1999 年至 2010 年我国口译教材相关论文研究数量及口译教材的出版数量分别进行
统计,对比分析口译教材的研究与出版速度,得出出版力度强于研究力度的结论,并提出加强口译教材研究的必要 性。然后从口译教材所经历的四大编写理念入手,即分别以培养语言能力、口译技能、口译实战能力以及跨文化交 际意识为理念指导所编写的口译教材实例进行了评述,分别指出可进一步提升各类教材编写模式指导效果的建 议。最后对未来口译教材的编写程序及建设做出思考和展望。
6%
5%
5%
1%
译教程做了进一步分类,将其分为交替传译教程、同声传译教 程和视译教程。笔者在利用该检索库搜索口译教程时,还搜
在笔者所搜索到的 146 本口译教程当中,英汉互译类口
索到了这样一些教程,如齐伟钧编著的《英语口译基础能力证 译教程出版种类所占比例为最多,接近 80% 。其中在英汉互
书考试基础听力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年出版) , 译口译教程当中,主要出版的是交替传译类口译教程,其比例
3
1
17
6
2003 - 2004 3 21
2005 - 2006 5 35
2007 - 2008 7 27
2009 - 2010 15 40
总数 34 146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来看,口译教材的出版数量和相关口
Section Ⅲ 篇章口译 Text Interpreting
译教材研究性论文的数量都在逐年增加。我们发现,相关年

近十年来口译语料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十年来口译语料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十年来口译语料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张威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0期[摘要]口译语料库建设与研究迄今仅有十余年历史。

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口译语料库尚不到10个,最大的也不过100万字,而且种类单一(会议口译)、标注简单。

相应的研究数量较少,集中在口译文本语言特征和口译操作过程两方面。

因此,未来口译语料库建设应注重以下问题:多类型、不同性质语料库的建设与完善,语料库规模的扩大,停顿、填充语、省略等副语言信息的精确标注与转写,口译语料库的“信息对应”,适合口译语料的检索工具的研发。

同时,基于口译语料库的研究应该考虑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利用,集中讨论口译文本的语篇特征、口译实践策略、口译相关理论和概念的验证与发展等关键问题,促进口译研究与教学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口译语料库研究;类型;规模;标注;“信息对应”Interpreting Corpus and Relevant Researches in the Last Decade: Present Conditions and Oncoming TrendsZhang Wei(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It is merely 2 decades since interpreting corpus and relevant researches made their debut.At present,the number of interpreting corpus(both finished and unfinished) is less than 10,the largest being no more than 1 million words,and characterized by one single category(conferencen either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interpreting texts or interpreting processing.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 interpreting corpus,therefore,should highlight the following issues: multicategory corpus of different nature,larger corpus size,more exact tagging and transcription of paralinguisticexpressions(pauses,fillers,ellipses,etc.),″information equivalence″ in interpreting corpus,and R & D ofmultiple approaches to explore such key issues as textualities of interpreting texts,interpreting strategies,and relevant interpreting theories and terms(their confirmation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terpreting studies and teaching.Key words:equivalence″一、引言谈到现代科学技术对翻译教学与研究的影响,王克非曾指出:“我们的口笔译教学或培训,将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新的工具和技术,谁先迈出一步,谁就占据前沿,谁就能够获得创新的资源”[1]209。

2000-2012年我国口译研究综述

2000-2012年我国口译研究综述

2000-2012年我国口译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以2000年至2012年以来我国外语、翻译、外事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对口译进行研究的论文为依据,按照口译研究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特点,呈现的不足以及提升研究的建议,以及口译研究的发展展望对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到目前的口译研究做一综述。

口译研究的个别领域有向纵深发展的趋势。

中西口译研究结合越来越紧密,中国口译研究的相关成果有望走向世界。

[关键词]口译;综述;发展前景在进入新世纪之前我国口译研究总体上,成果数量较少、研究范围较窄、作者来源丰富、研究方法较粗糙,研究问题欠深入,跨学科研究刚起步。

尽管如此,此前口译研究取得了丰硕成绩,成果触及口译研究的重要方面: 质量评估、译员素质、语言风格、同声传译、口译教学和专门口译等,代表了国内口译研究的主流和方向,也为推动国内口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世纪之后,我国口译研究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成果显著。

本文通过对2000年到2012年在我国外语、翻译、外事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的98篇研究口译的论文进行分析,从21世纪以来口译研究成果及其特点出发,对进入21世纪以来到目前的口译研究做一综述。

一、研究概况在此期间的口译研究主题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所选的98篇论文中,理论研究论文44篇,占45%,涉及译员的认知、记忆、心理和行为研究、口译理念、外国口译理论、口译语料库的研究;应用研究论文54篇,占55%,其中口译教学研究24篇,专门口译研究11篇,口译经验和技巧方面的研究19篇。

(一)口译理论研究成果口译理论研究包括口译的本体研究、国外口译理论的介绍和研究、对译员的认知、记忆、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口译质量评估研究和口译职业的研究。

1.口译的本体研究方面,蔡晓红(2001)认为应该以跨学科的视野拓展口译研究。

[1]刘和平(2005)对口译理论研究成果与趋势进行了浅析。

[2]张威(2009)探讨了口译语料库的开发和建设问题,2012年对口译研究的跨学科研究进行了辩证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