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电荷与电流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1节电源和电流课件2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1节电源和电流课件2
程,从而将其他情势的能转化为 电能 .
3. 形成电流的条件 (1)存在自由电荷 金属导体——自由电子
电解液——正、负离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电源的作用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的电流。
二、恒定电流 1.恒定电场 (1)形成:当电路稳定时,导线中的电场是由 电__源__、导__线__等电路元 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 (2)特点:任何位置的_电__场__强__度__ 都不随时间产生变化。
解析:电流传导速率等于光 速,而电子定向移动速率是 在电子以较大速率无规则热 运动基础上附加一个很小的 速率,AC不对.B对.自由 电子定向移动时仍在无规则 的热运动,D不对. 答案: B
课堂小结
1、形成电流的条件 (1)存在自由电荷 (2)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2、电源的作用:提供持续的电压 3、恒定电流: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4、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4、一截面积S=1mm2的铜导线,通过的 电 流 I=1A, 已 知 铜 的 密 度 ρ=8.9×103kg/m3, 铜 的 摩 尔 质 量 M=6.4×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 NA=6.02×1023mol-1, 电 子 的 电 量 e= -1.6×10-19C,求铜导线中自由电子 定向移动的速率.可认为铜导线中平 均每个铜原子贡献一个自由电子.
正离子电荷量是多少?负 离子电荷量是多少?
总电荷量是多少?
三、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推导: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长为l,两端加一定的电压,自由电荷定 向移动的速率为v,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 电荷数为n,每个自由电荷量为q。 总电量 电荷总数
v vv
v
v
l
I
=

电流与电路知识点

电流与电路知识点

第一节两种电荷知识点一:两种电荷1、带电体的性质: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了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正电荷用“+”号表示。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负电荷用“—”号表示。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跟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相吸有两种情况:(1)带异种电荷(2)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5、电荷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

6、验电器⑴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⑵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⑶用法:在验电器不带电的情况下,把要检验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两金属箔片张开,就说明物体带电,否则不带电。

⑷原理:利用接触起电的方法,使验电器两金属箔带上同种的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带电体所带的电越多,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越大。

【例1】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A.一定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例2】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电,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

知识点二:原子及结构1、原子及结构: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2、摩擦起电的原因: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3、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用e表示;e=1.60×10-19C;【例1】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A.有电子发生了转移B.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2【例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共2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共29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02021/8/102021/8/102021/8/108/10/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10日星 期二2021/8/102021/8/102021/8/10
能自由移动——没有自由移动。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cl3zWANGJIE2011/11/22
一、电荷
课堂小结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则说明该物体带 了电荷。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现象。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02021/8/102021/8/108/10/2021 7:25:36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02021/8/102021/8/10Aug-2110- 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102021/8/102021/8/10Tues day, August 10, 2021

(2014秋)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电荷 摩擦起电》课件

(2014秋)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电荷 摩擦起电》课件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间相作用规律》 视频(53秒)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


带电的头发飘起来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009•长春)如图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细小的水流, 水流被吸引发生弯曲的现象,这是因为气球带了_______ 电 。
(2013•衡阳)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六、导体和绝缘体
(2013山东)导体内一定有大量的 [ A.自由电子. B.负离子. C.正离子. D.自由电荷.
D
]
(2013上海)一个不带电的导体中 [ D ] A.没有电子. B.没有质子. C.没有电荷. D.既不缺少电子,也没有多余的电子
(2013吉林)两个金属导体,甲带正电,乙不带电,将二者接触 使乙带电的过程是【 D 】 A.甲的正电荷移[向乙,乙带正电. B.乙的正电荷移向甲,乙带负电. C.甲的负电荷移向乙,乙带负电. D.乙的负电荷移向甲,乙带正电.
(2013龙 岩) 四个悬挂着的带电通草球,相互作用情 况如图所示,那么D球【 A 】 A.带与A球不同种的电荷 B.带与B球不同种的电荷 C.带与C球不同种的电荷 D.一定带正电荷
图5
(盐城市2014年)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 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 沫球,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B 】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第1节 两种电荷
50个 × 50 = 8×10-18 C
bye bye
END
•THE
D)
三、电荷量
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只有几十库仑。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 (共26张PPT)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 (共26张PPT)

为什么通过摩擦会物使体带电呢?
+ ++
精致导练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的原因是:
毛皮
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摩擦时
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 橡胶棒上,毛皮因失去电子而带
正电,同时橡胶棒因得到电子 而带负 电。
五、导体和绝缘体
演示1: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
演示2: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
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课堂小结
摩擦 起电
电荷间 的作用
验电器
原子及 其结构
导体和 绝缘体
两种电荷
智慧PK 你能不用胶水把花朵粘在花柄上吗?
一、摩擦起电
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同 学们想亲手试试吗? 请用你身边的器材和物品,尝试探究。
器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 你是怎样操作的? 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他们的共性是什么?
做一做
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什么是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做摩擦起电。 3.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1年11月5日星期五3时57分16秒15:57:165 November 2021 •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1年11月下午3时57分21.11.515:57November 5, 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15.1 两种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由实验可知,用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所带电荷种类不同。
探究新知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15.1 两种电荷
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 无论用什么方法带电, 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与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的电荷相同,或者与毛 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
人教版课九后年作级业物理 上册
15.1 两种电荷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导入新知
15.1 两种电荷
“怒发冲冠”
【思考】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素养目标
15.1 两种电荷
2. 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 相关现象;会用原子及其结构解释摩擦起 电的原因。
1.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 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 用及工作原理;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巩固练习
15.1 两种电荷
例 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a
被吸引过来,则a是(D )
因为带电体有吸引
A.带正电
轻小物体的性质,
B.带负电
因此该轻小物体可 能带异种电荷,也
C.不带电
可能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15.1 两种电荷
原子及其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上带上负电荷。
巩固练习
15.1 两种电荷
连接中考
例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用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A )
A.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
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第二章第1节电源和电流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第二章第1节电源和电流

1.分别带正、负电荷的A、B两个导体,若用导线R连 接,导线R中可能存在一个________电流.若要保持持续的 电流,A、B间需维持着一定的________.能使A、B间维持 一定的电势差的装置称为________.
2.达到稳定状态时,导线内的电场是由________、 ________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电荷的分 布是________的,电场的分布也是________的且导线内的 电场线保持和导线________.
推导:如右图所示,AD表示粗细均匀的一段长为l 的导体,两端加一定的电压,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沿导体 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导体每单 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为q.
AD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总数:N=nlS.
总电荷量Q=Nq=nlSq.
所有这些电荷都通过横截面D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B
变式迁移
1.把一个金属导体的两端与具有不同电势的带电 物体接触,导体中的电荷将怎样运动?
答案: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带负电 荷的电子,而负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将由低电势处 向高电势处移动,因此金属导体中的电荷(电子)将从 低电势的物体向高电势的物体运动.
三、电流
1.电流: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跟通过这些电 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通过触电者的电流大小,一般是取决于皮肤的电阻,湿皮肤 与干皮肤电阻范围大约在1~500 kΩ之间.足够大的电流能 引起手脚肌肉收缩,触电者往往有抓住不放的现象.起初, 电流往往还未达到致命的大小,但因皮肤的电阻是随时间增 加而减小的,当电流强度达到0.1 A时,便可置人于死地.电 流通过人体要放热,因此,人触电死亡,实际上是电流通过 人体(尤其是心脏)时把人烧死的.如果发现某人触电而被粘 在电线上,应该用干木棒或干衣服、绳索等将触电者尽快与 电线分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对两种不同电荷的描述,属于电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性质,为后续电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标要求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摩擦起电现象,但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此现象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涉及电荷的移动,是比较抽象的内容,需要从实验探究中入手。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现象。

2.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3.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2.通过利用带电体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和“匀导体和绝缘体”三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点是对电荷的认识。

由于电荷无法直接观察,比较抽象,学生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推理来理解电荷的概念。

由于对电荷的最直观的感性认识来源于摩擦起电现象,所以做好摩擦起电的演示实验是关键。

本节的另一个难点是通过实验进行推理,得出“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推理过程。

重点:认识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对电荷的认识。

六、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摩擦过的气球会吸引头发”“摩擦过的气球会使细水流弯曲”等实验演示,充分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关注,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通过现象观察的方式,引入两种电荷以及他们的相互作用规律。

对于电荷量等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进行讲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阅读的形式体会其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