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攻为守_中国出兵西伯利亚的决策经过_1918_1921_
1918,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亚武力撤侨

I往事历历1918,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亚武力撤侨文丨王自军笛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牙宁命,新兴的政权为了生存下去,和沙俄帝国展开了殊死搏杀。
1918年,战争仍在继续,且波及东面的西伯利亚。
当时,滞留在西伯利亚的华侨尚有一百多万,为了保护这些华侨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时的北洋政府做岀了岀兵西伯利亚、武力撤侨的决定。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
它不仅对外彰显了中国的实力,保护了上百万华侨,还收回了中东路的护路权、司法权和最高监督权,这是中国自鸦片战争后,所收回的一项主要主权,极大地维护了国家利益。
西伯利亚情势危急中东路是一条耻辱之路。
早在1891年,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铁路的时候,就准备把铁路延伸到中国境内。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沙俄趁火打劫,要求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
1897年,沙俄在东北正式开始修建铁路,至1903年建成通车,沙俄建造的“T”字形铁路,一条从哈尔滨到满洲里,一条从哈尔滨到绥芬河.就叫中东铁路。
沙俄建造这条铁路的目的,就是为了掘取中国东北丰富的资源。
中东路建成后,沙俄利用这条铁路,在东北开采矿产.经营工商企业,运送军队,走私军火,扶持势力,屠杀中国百姓,俨然国中之国。
沙俄在中国东北横行霸道,在与中国东北相连的西伯利亚更是肆无忌惮,先后在远东的海参歳、伯力、海兰泡等地区,屠杀中国百姓。
其中海兰泡惨案中,就有5000多名中国百姓惨遭杀害。
十月革命爆发后,远东大部分地区还控制在沙俄手中,这一时期,沙俄谢苗诺夫、卡尔梅科夫匪帮,以日本为靠山,和当地的鄂木斯克政权分庭抗礼,肆意掠夺当地侨民,对待华人尤为残酷。
来往客商,即使朝鲜人也不加搜查,而唯独搜查抢劫华人。
仅仅在大乌里的一次抢劫中,华人就遭受了几千万资产的损失。
当时的西伯利亚,由于各方角力,混乱不堪,抢劫成风,食物短缺,杀人不断,处在这一地区的华侨“深恐暴动,朝夕不安”。
最先提出派军队来西伯利亚保护侨民的,是中国驻海参歳总领事陆是元。
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的世界性意义

如果没有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中国早在 1938年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那将给日本控制整个 亚洲大陆提供有力条件,加速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 扩张。一个屈服的中国,也更利于日本人入侵英属 印度。没有“中国的困境”——这个由于中国拒绝 停止反抗所造成的困境,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将更 有可能实现。
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与从未预料过 的命运抗争过。我们西方人认可他们所遭受的苦 难、抵抗的经历,以及被迫做出的可怕选择,就会 对我们共同拥有的“二 战”记忆和理解怀有更深 的敬意。
——〔英〕拉纳·米特著,蒋永强、陈逾前、陈心心译:《中国,被遗忘 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5年,362 页。
2015年9月3日,北京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中国出兵缅甸不仅解救英军之围且击破 了德日法西斯会师中东的企图;
3、极大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仅 1941-1942年苏联从远东地区抽调了21个 师,对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起了重要作 用);
4、遏制了日本“南进”计划,推迟了太平 洋战争的爆发,有力支援了美军在太平洋 的军事行动。
何凤山 (1901—1997),湖南 益阳人。毕业于德国慕 尼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 业,获有博士学位,中 华民国外交官。
东方主战场
——中国抗战的世界性意义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017级2班
何金泽
2019年6月19日
主要战场 太平洋战场 苏德战场 欧洲战场 中国战场
开始时间 1941年12月8日 1941年6月22日 1939年9月1日 1931年9月18日
结束时间
1918,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亚武力撤侨

1918,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亚武力撤侨作者:王自军来源:《同舟共进》2019年第04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兴的政权为了生存下去,和沙俄帝国展开了殊死搏杀。
1918年,战争仍在继续,且波及东面的西伯利亚。
当时,滞留在西伯利亚的华侨尚有一百多万,为了保护这些华侨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时的北洋政府做出了出兵西伯利亚、武力撤侨的决定。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
它不仅对外彰显了中国的实力,保护了上百万华侨,还收回了中东路的护路权、司法权和最高监督权,这是中国自鸦片战争后,所收回的一项主要主权,极大地维护了国家利益。
西伯利亚情势危急中东路是一条耻辱之路。
早在1891年,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铁路的时候,就准备把铁路延伸到中国境内。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沙俄趁火打劫,要求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
1897年,沙俄在东北正式开始修建铁路,至1903年建成通车,沙俄建造的“T”字形铁路,一条从哈尔滨到满洲里,一条从哈尔滨到绥芬河,就叫中东铁路。
沙俄建造这条铁路的目的,就是为了掘取中国东北丰富的资源。
中东路建成后,沙俄利用这条铁路,在东北开采矿产,经营工商企业,运送军队,走私军火,扶持势力,屠杀中国百姓,俨然国中之国。
沙俄在中国东北横行霸道,在与中国东北相连的西伯利亚更是肆无忌惮,先后在远东的海参崴、伯力、海兰泡等地区,屠杀中国百姓。
其中海兰泡惨案中,就有5000多名中国百姓惨遭杀害。
十月革命爆发后,远东大部分地区还控制在沙俄手中,这一时期,沙俄谢苗诺夫、卡尔梅科夫匪帮,以日本为靠山,和当地的鄂木斯克政权分庭抗礼,肆意掠夺当地侨民,对待华人尤为残酷。
来往客商,即使朝鲜人也不加搜查,而唯独搜查抢劫华人。
仅仅在大乌里的一次抢劫中,华人就遭受了几千万资产的损失。
当时的西伯利亚,由于各方角力,混乱不堪,抢劫成风,食物短缺,杀人不断,处在这一地区的华侨“深恐暴动,朝夕不安”。
最先提出派军队来西伯利亚保护侨民的,是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陆是元。
【俄军如何骗过西方一夜之间发兵叙利亚,原来用了三十六计第一计】

中国古代通俗兵法——三十六计,其第一计并非人们常说的”走为上策“,而是”瞒天过海“。
至10月10日,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轰炸行动进入第十天,俄军取得重大战果。
以不到200架次的空中出击,摧毁了大批反对派武装或IS势力的据点,削弱了反对派的战斗力量,政府军开始进行反攻。
俄军首次在实战应用了最新型的精确制导弹药,包括KAB-500S卫星制导炸弹,OFAB-250滑翔制导炸弹,RBK-500末敏弹集束炸弹,尤其在10月7日出动里海分舰队的四艘小型护卫舰发射了26枚射程1500公里的“口径-NK”巡航导弹。
这些新式武器的使用,使得空袭行动的打击效果极其令人满意,也让俄式军火经受了实战检验,做了一次大广告,预计今明两年的订单会雪片一样飞到莫斯科。
俄军此次赴叙利亚作战,从目前曝光的各个部队看,空军派出大约2个混成航空兵团,五十余架战机,包括最新型的苏-30SM战机用于制空,现代化的苏-34歼击轰炸机用于精确空地打击,苏-24和苏25攻击机用于地空前沿打击。
地面作战部队装备着T-90A主战坦克,BMP3步兵战车,BTR-80轮式步战车,TOS-1喷火坦克、152毫米自行榴弹炮等先进武器,规模大约相当于一个合成的摩步团。
此外还有约700名海军步兵(海军陆战队)用于保卫塔尔斯图军港。
至于用于秘密作战的特种部队,也不时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除作战部队,各类后勤支援力量一应俱全,俄军驻扎的机场,外围有S-300远程地空导弹和铠甲S-1型弹炮结合防空系统,有米-35武装直升机保护,基地居住、饮食供应配套完整,全部都是标准化的模块设施,甚至连桑拿浴房都有配备。
俄军方的消息,拉塔基亚空军基地由俄罗斯人自行管理,叙利亚当局只负责提供蔬菜和水果。
俄军为此次作战的准备相当完善,甚至定制了空勤人员的米色热带制服。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50期】据估算俄军的向叙利亚方向投入的总兵力达5000人以上,并且在不到10天内部署完毕。
从这方面看,俄军在叙利亚的行动,显然是预谋已久,并精心策划。
远东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远东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远东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千岛群岛和南萨哈林,歼灭日本关东军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远东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远东战役的简介远东战役在历史上是一场极其特殊的战役,是一场有第三方参战的战争。
那么翻阅历史资料,具体看看有关远东战役简介,从远东战役简介中,去弄清楚远东战役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从远东战役简介去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结局。
远东战役同样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战争,其发生在亚洲战场,具体的发生地是中国,对抗双方分别为同盟国苏联和中国、轴心国日本。
可以说,远东战役的落幕标志着反法斯西战争的完结,也标志着世界第二次大战的基本完结。
远东战役发生于1945年8月9日,经过短短不到十天的战争之后,在苏联和中国的强有力的攻击下,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告终。
远东战役的发生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点,这是因为中国地域广阔性而决定的,其战争的主要发生地是中国的东北地带,包括了以朝鲜北部、千岛群岛和南萨哈林为主的地点。
日本作为法西斯力量的轴心国之一,在中国施展了大量的侵略性行为,犯下了深重的罪孽,中国人民一直利用自身的武装力量不断的对抗着日本,苏联作为中国的老大哥,同样是同盟国,为了抵制日本的侵略行为,将日本赶出中国,共同组织并发动了这场远东战役,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苏联方面派出了大量的军队,用几乎两倍于日本的军力以闪电般取得了远东战役的胜利。
远东战役的日本伤亡情况远东战役在历史上是一场极其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的范围极广、但历时却极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有战役中,可称得上是一场闪电战。
远东战役的战败方为支持法西斯的日本,那么远东战役日本伤亡情况如何?远东战役日本伤亡数量为多少?远东战役日本伤亡巨大的原因又是什么?远东战役的作战双方是代表同盟国的苏联和中国,以及代表轴心国的日本,远东战役以同盟国的胜利、轴心国的战败为结局,在远东战役中,战败方日本的伤亡情况较为惨重,日本远东战役中参战人员共计七十万人左右,仅死亡人数就达到8.3万人次,受伤达3.4万人次,剩余59.4万人次全数投降。
1918年中国参与武装干涉苏俄

如果 制服 苏 俄 , 则英 国殖 民地 , 其 是 印 度 , “ 尤 即 不会 有社会 主义 思 想侵 入 ”; 国 出兵 的 目的 , 法 则 是 为 了迎 接 捷 克 军 返 回 欧 洲 , 以抵 抗 德 、 联 奥 军 ;1美 国 同意 出兵 , [J 除为消 灭苏 维 埃政 权外 , 还 希 望借 此确 立美 国垄 断 组织 的统 治 地 位 , 其 势 使 力 侵入 西伯 利亚 及 俄 国 远东 , 制 日本 在远 东 经 抵 济 、 治地位 的巩 固 ;2 日本 出兵 的 目的 , 政 [] 一方 面
作者简介 : 应俊 ( 95 ) 女 , 17 一 , 黑龙江佳 木斯人 , 山师范学 院政史系副教授 , 鞍 硕士。
第1 期
应
俊: 1 1 8年中 国参与武装干涉苏俄 9
3 9
宗祥 与 日本外 相 本 野 一 郎 进行 接洽 , 野称 共 同 本 防敌必 须 不分 彼 此 , 声 称 日本 对 中 国 “ 无 野 并 实 心 ” 希望 中 国政 府 “ 开 胸 襟 , 以从 前 之 日本 , 放 勿 相视 ” 。章 宗祥 将 此 电告 北 京 外 交 部 。2 日, 6 田 中义 一 向章 宗祥 提 出了共 同防敌 的两项 办法 任 中 国选择 :一 . 由两 国外 交 当局 缔 结 共 同行 动 之 “ 先 协约 , 余军 事 布 置 由两 国军 事 当局 再 商 ; . 其 二 先 由军 事 当局 商定 军事 布置 , 交 当局但予 认 可 , 外 俟 时机再 订 ” 。章 宗 祥 建 议 采 用 第 二 种 办 法 , 以免 第三 国猜疑 。经 过 研 究 , 京 政 府 同意 采取 第 二 北 种办 法 , 表 示 “ 次 共 同 防 敌 , 并 此 日政 府 之 诚 意 , 政府 深 能 体 会 ; 人 民 屡 受 痛 苦 , 免 发 生 疑 但 难 虑 ” 希望 日本 将 山 东 问题 及 东 三 省 悬 案 从 速 解 ,
中国九次大出兵

中国九次大出兵1,缅甸远征军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分兵进犯东南亚各国。
12月15日,日军占领了缅甸最南端的城镇高东等地和三个机场。
12月23日至25日,日军轰炸仰光,缅甸形势岌岌可危。
英国为了挽救其在缅甸的危机,于12月25日与中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
在美、英两国的建议下,于1942年1月2日成立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该战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缅甸,由蒋介石任总司令,美国将军史迪威任参谋长。
从此,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组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42年1月初,气焰嚣张的10万日军分三路入侵缅甸。
缅甸战场上打响了大规模的保卫战。
为了援助缅甸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也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从2月16日起,我国派遣10万远征军奔赴缅甸。
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军长分别是杜聿民、甘丽初、张轸。
3月1日,滇缅公路上车轮滚滚,空中有盟军的飞机护航,在遮放集结的远征军乘上英军的红头大卡车,直奔国门畹町而去。
这是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一次派遣军队出国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后第一次援助他国作战。
这次出兵,受到了缅甸人民的热烈欢迎。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战局已十分危急。
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远征军立即组织了东瓜战役,集中7个师的兵力,将敌五十五师围困在仰光北面的东瓜。
3月19日战役打响。
远征军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采用“深筑高坑、坑道串通、广设埋伏、近距杀伤、利用夜间、短促突击”的战术,激战12天,消灭敌人5000多人,俘敌400多人。
这就是有名的“东瓜大捷”。
六十六军于4月上旬入缅。
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军第一师及战车营已被日军包围了两昼夜,他们粮尽弹缺,水源断绝,一再告急。
六十六军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少将率部奉命救援。
经过3天苦战,击溃了日军主力,日军丢下1200多具尸体狼狈退出阵地。
是役,远征军克复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军7000多人,取得了入缅作战之后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
试述1918_1921年北洋政府在西伯利亚的护侨活动

试述1918—1921年北洋政府在西伯利亚的护侨活动曲晓范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后,西伯利亚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急剧演变。
在以后的三年时间里,这一地区始终是革命与反革命争夺的焦点,以致新旧政权几度更替,布尔什维克与沙俄复辟势力、红军与外国武装干涉军,以及高尔察克和谢苗诺夫叛乱集团之间的军事斗争交错展现。
严酷的战争状态和社会变动,不仅使俄国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也使长期侨居于这里的一百多万华侨、华人饱尝了战争的苦难。
为了救助和保护广大旅俄华侨,北洋政府曾派出军队、派遣领事团和民间机构深入西伯利亚开展护侨活动。
这是近代中国侨务史上极为光彩的一页,为此,本文拟就这一活动始末作一考述。
(一)北洋政府此次护侨活动的第一项行动是应广大旅俄华侨和驻俄领事的要求派遣海、陆军队进驻西伯利亚和中俄边境地带,从事军事护侨。
最先提出调派军队来保护俄罗斯境内华侨这一动议的是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陆是元。
1917年12月,红军与资产阶级旧政权军队在海参崴近郊展开激战,海参崴城内的各国侨民四处逃散。
日本和美国等国家以保护侨民的名义分别派遣海、陆军进驻海参崴。
面对这一情况,承担着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几十万华侨保护任务的海参崴总领事馆于12月5日以总领事陆是元的名义致电北洋政府外交部,请求政府仿照日、美等国的做法派军舰来海参崴保护华侨。
①海参崴总领事陆是元的提议得到了外交部的认可,是月18日,外交部致函海军部,希望海军部采纳这一建议派舰赴崴。
但遭到海军部的拒绝,使之出兵护侨建议一时不能实现。
北洋政府拒绝派兵保侨,使旅俄华侨十分恐慌。
为稳定侨心,海参崴中华总商会、伯力中华商会等华侨社团相继组织侨商到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馆请愿,请求尽早派兵来俄。
在侨界的压力下,1918年1月8日,陆是元总领事再次致电外交部,要求北洋政府顺应华侨意愿,果断调舰保侨,“以慰华侨之恐慌”,“以壮华侨之胆”。
并进一步提出由政府“派得力陆军驻扎东宁、虎林、图们江、绥芬河四处”,以开辟华侨归国之通道,保卫中国边境之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上也是实践“我之出兵, 名为保 派军舰前往,
瑢 的出兵策略, 瑏 商, 实则保边 ” 所保之边便是与西
俄国已陷入内 伯利亚 接 壤 的 中 国 东 北。 此 时, 乱, 暂时对中国东北不构成威胁, 中国所防者自 然便是日本。
民国档案 2016. 2
·史论·
以攻为守 : 中国出兵西伯利亚的 决策经过 ( 1918 —1921 )
郭 宁
[ 摘
要] 1918 年中国出兵西伯利亚可以说是北京政府在困境中的积极作为 。其主动出兵, 其实是以攻为守, 虽
然属于对外作战, 但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恢复自身权益 。 在出兵西伯利亚的行动中, 北京政府名义上是为了护侨和防 备德奥, 表面上是应对俄国, 实际上是针对日本, 阻止其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并充分利用日本同其他协约国的矛盾, 尤其是日本与美国的矛盾, 挫败其侵占中东铁路的图谋 。 [ 关键词] 北京政府 西伯利亚 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中东铁路
①。1918 年 1 月, 军品时时来崴” 日本正式决定向
俄国革命前, 中国东北北部即“北满 ” 属于俄 “南满” 国的势力范围, 南部即 属于日本的势力范 西伯利亚地区陷入混乱, 俄国 围。俄国革命后, “北满” 在 势力衰弱, 日本则希望趁机取而代之。 1918 年 2 月 5 日, : “德国利用俄 日本向中国表示 国, 东亚和平深恐为之扰乱。 德俘在西比利亚一 一旦解放, 即成劲敌。 此时维 带不下十余万人,
3 经过外交部、 海军部与督办参战事务处的协调,
⑨ 原在上海的 月 18 日北京政府决定派舰驶崴。 瑏 瑠, “海容” 号开赴海参崴, 并于 4 月中旬到达 开启
了中国出兵俄属西伯利亚的序幕。 虽然中国派 舰仍以护侨为理由, 但防范日本无疑也是极其重 要的因素。早在 1918 年 1 月, 吉林督军孟恩远与 强调“俄东海滨一 省长郭宗熙便联电北京政府, 带, 与我接壤, 日人既密为设备, 我亦未便视作缓
瑤 瑏 外 ” 自行处理, 华 日 联 合 不 足 以 制 俄、 相本野一 郎 更 表 示 德, 前日本对于中国, 不能谓无野心, 现在可誓言
部的支持。 海 军 方 面 认 同“海 参 崴 地 方 华 侨 颇
⑥, 遇有事故, 理宜派舰前往保护 ” 但是“我国 多,
⑨。3 月 5 日 , 实亦无从着手 ” 外 亚铁路之全权,
2 月 22 日, 北京政府外交部致电驻日公使章 表示中国境外事宜可与日本共同处理, 以 宗祥, 此为基础与日本方面谈判。 但日本却出尔反尔, 认为是中方误解了青木中将的意思 ③, 而且“声明 华境外与日本共同, 是 华境内由中国自行处理, 已疑忌日本之意, 且满洲地方日本已有军队, 必 合出境始能行动, 亦非情理。 又中俄交界防线甚 万一中国财力不足, 或兵力稍弱, 日本因属华 长,
③。中国出兵西伯利亚主要是出兵 题远未澄清”
海参崴、 阿穆尔省等俄国远东地区, 同时也利用 俄国内乱的机会, 趁机出兵原俄国控制下的中东 铁路、 外蒙古、 唐努乌梁海等中国领土, 其中中东 铁路因地理位置与战略价值与出兵西伯利亚关 系尤为密切。 而且中国出兵既有自身单独军事 行动, 也有参与协约国的共同行动, 与中国参加 一战关系密切, 并历经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随着一战后苏联的巩固与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问 题才得到解决。 北京政府出兵西伯利亚的决策 经过及与出兵密切相关的中东铁路问题则是本 文分析的重点。 一、 中国派舰海参崴与签订“中日共同防敌 军事协定” 1917 年俄国爆发革命, 布尔什维克党获得政 权后, 为了退出大战, 与德国单独媾和。 为保持 58
为此多次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 , “前 总领事的建议也得到了外交部的支持 往巡视, 既可稍安在外华侨之心, 亦足表示政府 重视侨民生命财产之意, 且使邻邦知我对于内俶 尚 腃 腃 于海外侨民。 派舰维护, 则此举 扰之时,
⑤ 但是, ” 影响于大局者实大。 派出军舰需要海军
联合, 共同出兵西伯利亚。 为劝诱中国同意, 日 : “华境内事宜中国 本青木宣纯中将向中方提出
美国对此 态 度 消 极, 日本政府内部关于如何出 意见不一。 在此情况下, 各国选择先以保护 兵, 派出军舰前往海参崴。1917 年底, 在 侨民为由, 海参崴已有一艘美国军舰, 日本军舰也“因运送
利亚是一次矛盾百出、 愚蠢而可笑的军事行动,
② 然而正如侯中军 ” 它既不合世情, 又违背民意。
对于中国出兵西伯利亚, 学界“研究甚少, 所述, 无论是出兵的决议过程, 还是出兵经过, 许多问
59
①不惜自揭历史问题 , ” 共无。 来展现自己的诚意,
议促使日本进入西伯利亚。 果然如此, 则将在西
⑧实际上早在 1 ” 伯利亚而 非 在 中 国 引 起 爆 炸。
无非是希望中国方面早日同意开议, 并强调这是
②。 “中日亲善提携实现的绝好机会”
月, 颜惠庆会晤日本驻瑞典公使内田时便怂恿日 本出兵干涉, 内田则回答“日本苟非握有西伯利
⑧ ” 我国似可先派军舰前往游弋, 较为妥善。 之说,
( 1917 年 ① 《呈为本埠治安危迫崴会函恳保护据情呈请 》 12 月 5 日) , ( 台北 ) “中央研究院 ” 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北洋 “中研院 ” 03 - 32 - 344 - 01 - 政府外交部档案( 以下简称 藏) , 002 。 ( 1918 年 1 月 10 日) , ( 台北 ) “中研 ② 《收驻日章公使电》 ” 03 - 32 - 033 - 01 - 066 。 院 藏, ( 1918 年 4 月 20 日 ), “中研院” 近代史研 ③ 《收海军部函》 : 《中俄关系史料— — —出兵西伯利亚( 1917 —1919 ) 》 , (台 究所编 ) “ ” 1984 97 。 北 中研院 近代史研究所 年版, 第 页 ( 1917 年 ④ 《呈为本埠治安危迫崴会函恳保护据情呈请 》 12 月 5 日) , ( 台北 ) “中研院” 03 - 32 - 344 - 01 - 002 。 藏, ⑤ 《海军部函一件 派舰赴海参崴保侨事再请速筹见复由 》 ( 1917 年 12 月 18 日) , ( 台北 ) “中研院 ” 03 - 32 - 344 - 01 - 藏, 004 。 ( 1917 年 12 月 ⑥ 《海军部对派舰海参崴保护华侨意见书 》 19 日) , ( 台北 ) “中研院” 03 - 32 - 344 - 01 - 005 。 藏, ⑦ 《海军部函一件 保护海参崴华侨事实无军舰可拨仍请 ( 1917 年 12 月 26 日) , ( 台北 ) “中研院 ” 03 - 32 设法另筹由》 藏, - 344 - 01 - 006 。 ( 1918 年 3 月 18 日) , ( 台北 ) “中研 ⑧ 《收参谋本 部 函 》 03 - 32 - 345 - 01 - 009 。 院” 藏, ( 1918 年 3 月 18 日) , ( 台北) ⑨ 《发驻海参崴邵总领事电》 “中研院” 03 - 32 - 345 - 01 - 010 。 藏, ( 1918 年 4 月 17 瑠 《海参崴总领事来电 报告华舰到崴由》 瑏 ( 台北 ) “中研院” 03 - 32 - 344 - 03 - 010 。 日) , 藏, ( 1918 年 1 月 瑡 《收吉林督军( 孟恩远) 省长( 郭宗熙) 电 》 瑏 19 日 ), 《中俄关系史料— — —出兵西伯利亚( 1917 —1919 ) 》 , 第 12 页。 ( 1919 年 8 月 4 瑢 《收中东铁路公司督办( 郭宗熙) 密函 》 瑏 ), 《中俄关系史料— — —出兵西伯利亚 ( 1917 —1919 ) 》 , 日 第 541 页。 ( 1918 年 2 月 6 日) , (台 瑣 《驻日本章公使致外交部电 》 瑏 ) “中研院” 03 - 32 - 078 - 01 - 001 。 北 藏, ( 1918 年 2 月 22 日) , ( 台北 ) “中 瑤 《发驻日本章公使电》 瑏 03 - 32 - 078 - 01 - 004 。 研院” 藏,
瑡 瑏 ” 利害殊为悬绝。
分中国境内境外的说法, 坚持日本将借道中国东 尤其是中东铁路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日 北北部, 方还提出“若俄德由库伦方面前进, 彼处中国军 日本势须派兵援助, 如仍泥守分界之说, 力薄弱,
现值军务吃紧之际, 所有稍大军舰, 均以分派要
⑦, 因此暂时没有军舰可以派出。 当时因为参 塞”
战问题, 中国南北分裂, 第一舰队在海军总长程 璧光的率领下南下护法, 北京政府缺乏军舰也属 出兵所需的经费问题也制约了北京政 实。另外, 府的行动。 派出军舰前往海参崴的提议不得不 暂时搁置。 但日本在海参崴的动向促使北京政府的态 度趋向积极。特别是 1918 年 3 月, 传闻日本军队 出兵将由海上扩大到陆地。 准备在海参崴登陆, : “日本兵舰已有派兵登岸 北京政府参谋部建议
④, 境, 坐视不顾, 亦难收共同之实效 ” 推翻前述区
交部同意颜惠庆提出的关于干涉西伯利亚的建 议, 但更为谨慎地认为此事须与协约各国采取一
瑏 瑠 对于西伯利亚问题 , 致行动。 北京政府不仅希
望中日两国出兵, 也希望美、 英、 法等协约各国共 , “惟有密商协商各国共同 同出兵, 借此牵制日本 干预俄事, 以为牵掣之计。 我国既与协商各国同 对俄关系实为共同利害, 谅各国必表同 仇敌忾, 情, 而日本应亦无词反对, 实较听日人单独进行,
2016. 2 民国档案
①
对中国出兵西伯利亚的研究, 早期的研究受意识形态的
“协约国帝 影响, 认为是对苏联革命的武装干涉, 中国出兵是在 ( 李佳谷 : 《协约国列强诱逼北洋政 国主义的威逼利诱下进行的” 》 , 《黑河学刊 》 府参加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及其对中国的侵略 地方 认为中国出 历史版 1987 年第 1 期) 。之后的研究则采取两分法, “既有屈从帝国主义列强的一面, 兵 又有维护国家主权、 民族利 ( 喜富裕 : 《关于中国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亚问题 》 , 益的一面”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年第 3 期) 。 最近的研究 则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国出兵西伯利亚的评价, 指出中国出兵是 “北京政府困境中的主动作为, 目的在于争取外交上的主动及战 ( 侯中军 : 《北京政府出兵西伯利亚与中 后和会上较有利的地位” 》 , 《史学月刊 》 2011 年第 10 期) 。另外, 日交涉再研究 曲晓范: 《试述 1918 一 1921 年北洋政府在西伯利亚的护侨活动 》 ( 《华侨 1998 年第 1 期) 则从出兵海外保护华侨的角度, 华人历史研究》 给予北京政府以极高的评价。 : 《1918 —1920 年中国出兵西伯利亚述论 》 , 《近 ② 李永昌 1993 年第 1 期, 代史研究》 第 215 页。 : 《北京政府出兵西伯利亚与中日交涉再研究 》 , ③ 侯中军 《史学月刊》 2011 年第 10 期, 第 68 页。 シ ベ リ ア 出兵 の 史的研究 》 , 有斐 閣 ④ [日]細谷千博: 《 1955 年, 第 23 - 2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