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合集下载

【赏析】荷马《伊利亚特》 文学考研

【赏析】荷马《伊利亚特》  文学考研

荷马:《伊利亚特》作品内容《伊利亚特》起源于这样的神话故事:不和女神厄里斯在忒提斯女神和米尔弥冬人佩琉斯的婚礼上没有得到邀请,为了报复,她到席中扔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

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与美女神阿佛罗狄忒都想得到它。

宙斯让她们去找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评判。

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佛罗狄忒。

阿佛罗狄忒帮助他把希腊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世间最美丽的女子海伦拐回了特洛亚。

战争因此拉开了序幕:以墨涅拉奥斯的弟弟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首领,包括希腊著名英雄阿喀琉斯、墨涅拉奥斯在内组成的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亚。

当它进行到第十年时,由于阿伽门农抢走了阿喀琉斯的女俘布里塞伊斯,阿喀琉斯一怒之下,率领自己的人马退出战斗,并乞求母亲忒提斯女神求助于宙斯,让希腊联军惨遭失败。

在宙斯的许可下,希腊联军果真受到赫克托耳率领的特洛亚人的猛烈冲杀,不断溃逃。

面对战争的不利形势,阿伽门农心里非常后悔,决意以丰厚的礼物同阿喀琉斯和解,但是遭到拒绝。

在接下来的战斗里,希腊联军方面的将士如阿伽门农等纷纷受伤,而特洛亚人则冲破他们的壁垒,突破抵抗,放火烧了他们的船只。

看到希腊联军悲惨的局面,阿喀琉斯的密友帕特洛克罗斯非常伤心。

他要求阿喀琉斯把铠甲借给他披挂,以此阻止特洛亚人的进攻,让希腊联军稍稍喘息。

阿喀琉斯答应了他的请求,然而帕特洛克罗斯在战场上却被赫克托耳杀死,铠甲也被赫克托耳夺了去。

帕特洛克罗斯的死激起了阿喀琉斯的愤怒,也促成了他和阿伽门农的和好。

他穿着匠神赫菲斯托斯重新为他铸造的铠甲,奔赴战场。

至此,宙斯对特洛亚人的偏爱也告终,奥林波斯众神在他的同意下,也纷纷踏上战地,互相交战并各助一方。

声名远震的阿喀琉斯的强大并没有吓退赫克托耳,他坚持留在城外,终因不敌阿喀琉斯而被杀死,死后他的尸体也遭到了凌辱。

全诗以特洛亚老王普里阿摩斯赎取赫克托耳的遗体并为他举行葬礼而结束。

作品解读《伊利亚特》,又名《伊利昂记》,相传在公元前9世纪由行吟诗人荷马编订成口头史诗,因此它通常和《奥德塞》一起,被称为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
《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 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 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 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 学。 伊里亚特又译《伊利昂 记》,今译《伊利亚特》。 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 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 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 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 一。
原名亚历山大为荷马 史诗《伊利亚特》中的特 洛伊王子。出生前因母亲 梦见火炬,其姐卡珊德拉 预言其会为国家带来灾祸, 出生后被丢弃山中,被一 位牧羊人所扶养,并取名 为帕里斯。中间经历了金 苹果事件,在一次入城的 机会中,被姊姊卡珊德拉 认出,父母见他长相美好 而欣喜,而将他接回家中。 后来因为爱上斯巴达王后 海伦并将其带回特洛伊而 引发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特 洛伊战争

琉斯的愤怒”作为全书的主线, 其他人物、事件都环绕这条主 线展开,形成严谨的整体。史 诗善于用动物的动作,或用自 然景观、生活现象作比喻,构 成富有情趣的“荷马式比喻”。 例如书中写到阿喀琉斯退出战 斗,赫克托耳打得希腊军队四 处奔逃,史诗用了这样的比喻: “好像一只野蛮的狮子攻进牛 群,吃了一头而吓得其余的纷 纷逃窜。”史诗节奏强烈,语 调昂扬,既适于表现重大事件, 又便于口头吟诵。《伊利亚特》 高超的艺术手法常为后人所称 道。
希腊迈锡尼国王,希腊诸王之王, 阿特柔斯之子。特洛伊战争是因为他 想称霸爱琴海,他的弟弟墨涅拉俄斯 的妻子海伦被帕里斯拐走只是导火线, 在战争中,他也成为希腊联军的统帅。 战争胜利后,他顺利回到家乡,然而 他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因为在希腊 联军出征时得罪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 阿伽门农以长女伊菲革涅亚献祭而怀 恨在心,便与情人埃癸斯托斯一起谋 害了他。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在 魔法师喀耳刻的帮助下前往冥府询问 路途吉凶,曾在该处遇见阿伽门农的 灵魂。当时阿伽门农还发出“宁在凡 间为奴,不在冥界为王”的感慨。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解读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解读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解读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作为古希腊两大史诗之一,《伊利亚特》以其宏大的叙事气势、深刻的人物刻画和丰富的哲理内涵,深深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

本文将对《伊利亚特》进行解读,探讨其主题、人物形象、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涵。

《伊利亚特》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特洛伊战争期间,主要讲述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之间的冲突。

整部史诗通过对战争、爱情、荣誉、命运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古希腊人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其中,阿喀琉斯作为史诗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英雄形象。

他既有着超凡的战斗力和勇气,又深受命运的摆布和情感的困扰。

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展现出了对荣誉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暴露出了他的脆弱和矛盾。

通过阿喀琉斯这一形象的塑造,荷马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除了阿喀琉斯,赫克托、安德洛玛刻、希克斯等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人物也是《伊利亚特》中的重要角色。

赫克托作为特洛伊的英雄,展现了忠诚、勇敢和悲壮的形象,他与阿喀琉斯之间的对决成为史诗中的经典场景。

安德洛玛刻则代表了母爱和家庭的力量,她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赫克托,不惜一切,展现出了母亲的伟大情感。

希克斯则是一个智慧而机智的角色,他在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策略家和谋士角色,为特洛伊一方出谋划策。

这些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丰富了《伊利亚特》的叙事内容,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而生动的古希腊世界。

在价值观念方面,《伊利亚特》强调了荣誉、勇气、友谊、忠诚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古希腊人崇尚英雄主义和荣誉观念,他们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和对家族、朋友的忠诚。

在特洛伊战争中,各方英雄为了捍卫荣誉和信仰,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

然而,史诗中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脆弱,阿喀琉斯的悲剧命运和赫克托的悲壮结局,让人们反思生命的意义和尊严。

政治哲学解读《伊利亚特》

政治哲学解读《伊利亚特》

功利主义——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对行为后果(效用)的好坏分析,
进行功利的选择。(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的争论最意你,也不在意你的愤怒。但是你 要记住,既然福波斯·阿波罗夺走了克律塞斯之女,我会派我的同伴用 船只把她送还,但我要去你的军营,从你的营帐中,带走美丽的布里塞 伊斯,让你知道知道,我远比你强大,不会再有人妄自宣称能和我匹 敌!”他的话语,激怒了佩琉斯之子,在他毛茸茸的胸腔内涌出两种念 头:是迅速地从腿侧拔出利剑,拨开人群杀死阿特柔斯之子,还是强压 怒火,控制自己的理智。正当他在极力权衡这两种做法,他的手正要把 剑拔出剑鞘之时,雅典娜奉白臂神赫拉之命从天而降…:“希望你能听 从我的劝告,熄灭你的怒火。算了吧!停止争吵,松开佩剑。但你可以 大声咒骂,诅咒自会变成现实…听从我的劝告吧,不可使用暴力。”捷 足的阿基琉斯回答:“女神啊!尽管我内心异常愤怒,但我尊重你们的 劝告,这样做比较有利,天神会保佑顺从天意的人。”
《伊利亚特》中国王、将士、英雄所信奉的价值: 神的旨意——1、宙斯的旨意凡人难以琢磨,他一面向阿伽门农传话他将 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一面又与阿波罗在战争多次帮助特洛伊一方。其目 的在于让阿开奥斯人向阿基琉斯求助,并助阿基琉斯取得胜利,最终夺 回名望#2828 2、众神之间的意志也不同,充满明争暗斗,阳奉阴违 神、个人、王国的尊严——1、阿开奥斯人建造的防护堤坝,因未获神的 批准,其命运只能是消失
神的原则:不使凡人的任何一方被彻底消灭,也不容凡人的凌驾。 #3942 宙斯…:“我十分关心在下面激战的凡人的死活,但我还 是决定坐在奥林卑斯山顶观看战局。而你们则可以随意冲下奥林卑斯 山,加入战争的行列,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帮助任何一方。如果我们 不插手,佩琉斯之子就会把特洛亚人杀得一败涂地。……
阿基琉斯形象的政治哲学解读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解读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解读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解读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被誉为西方文学的开山之作。

本文将对《伊利亚特》进行解读,探讨其主题、结构和艺术特点。

一、主题《伊利亚特》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之间的斗争。

主要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进程以及战争的结局。

通过英雄们的战斗、牺牲和人性的探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二、结构《伊利亚特》共分为24卷,每卷都以一个主题展开。

整个史诗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从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开始,一直到特洛伊城被希腊军队攻破。

每一卷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如第一卷描写了阿喀琉斯的愤怒,第九卷描写了阿喀琉斯的复出等。

通过这种结构,荷马将整个史诗的情节有机地串联起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战争的发展过程。

三、艺术特点1. 叙事生动:荷马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丽。

他通过描写战斗的细节、英雄的形象和他们之间的对话,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和英雄的英勇。

2. 人物形象鲜明:《伊利亚特》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勇猛的阿喀琉斯、智慧的奥德修斯、忠诚的赫克托耳等。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3. 反战思想:《伊利亚特》中不仅描写了战争的残酷,还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

荷马通过描写英雄们的痛苦和牺牲,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破坏,呼吁人们追求和平与和谐。

4. 口头传统的运用:《伊利亚特》是一部口头传统的史诗,它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荷马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韵律,使史诗具有鲜明的口头传统的特点。

总之,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以其生动的叙事、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反战思想,成为了古希腊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还呼吁人们追求和平与和谐。

这部史诗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

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

精彩摘录
对于发生在约五十天里的事情,诗人又使它始终围绕一个人——阿基琉斯,围绕一个事件——阿基琉斯的愤 怒展开,叙述了愤怒的起因、愤怒的后果和愤怒的消解,把其他有关事件统统作为穿插,从而做到情节的整一性。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希腊人与特洛亚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亚人居住在小亚细亚西北隅,神话传说把 这场战争的原因归结于神明之间的争执,争执又涉及于凡人。据说主神宙斯从普罗米修斯那里得知,他若同女神 忒提斯结婚,生下的孩子将会推翻他的统治。宙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决定把忒提斯下嫁凡人。在忒提斯与米 尔弥冬人首领佩琉斯举行婚礼时,争吵女神因未受邀请而行报复。她向席间扔下一个写有“给最美的女神”的金 苹果,引起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女神阿佛罗狄忒的争吵。宙斯让三位女神去找特洛亚王子帕里斯 裁判。帕里斯因出生时有异兆,被父王普里阿摩斯抛弃伊达山中,长大后在山中放牧。三位女神分别许给帕里斯 权力、武功、美女,帕里斯把美誉判给了阿佛罗狄忒。帕里斯一次去希腊作客,在阿佛罗狄忒的帮助下,把斯巴 达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世间最美的女子海伦拐回特洛亚。希腊人对特洛亚人和平交涉不成,于是以墨涅拉奥斯 的兄长、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统帅,组成联军,包括忒提斯和佩琉斯的儿子阿基琉斯等著名希腊英雄,进军特洛 亚,从而开始了特洛亚战争。
《伊利亚特》以特洛亚战争为题材。战争由“金苹果传说”中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裁判造成美女海伦被劫引起, 历时十年,史诗主要叙述发生在第十年的五十天左右里的故事。希腊军队统帅阿伽门农的傲慢和贪婪激起军队主 将阿基琉斯的愤怒,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战斗和杀戮。
目录分析
01
荷马
02
出版说明
03
第一卷
04
第二卷
06
感谢观看
读书笔记

荷马史诗简介

荷马史诗简介

荷马史诗简介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合称。

相传是公元前九世纪一位叫荷马的盲诗人所作。

荷马史诗被称为欧洲文学的老祖宗,是西方古代文艺技巧高度发展的结晶。

三千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这两部史诗,单就研究结果印成的书,就可以自成一个小图书馆。

(一)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

荷马史诗写的是公元前12世纪希腊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战后的故事。

史诗的形成和记录,几乎经历了奴隶制形成的全过程。

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一带就有许多歌颂战争英雄的短歌流传,这些短歌的流传过程中,又同神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这次战争英雄人物的神话色彩。

经过荷马的整理,至公元前八世纪和七世纪,逐渐定型成为一部宏大的战争传说,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时候才正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到公元前三世纪和二世纪,又经亚里山大里亚学者编订,各部为24卷。

这部书的形成,经历了几个世纪,掺杂了各个时代的历史因素,可以看成是古代希腊人的全民性创作。

(二)《伊利亚特》故事梗概《伊利亚特》的意思是:“关于伊利昂的史诗”。

希腊人称“特洛伊”为“伊利昂”。

特洛伊是小亚细亚西北岸赫勒斯滂海峡(现称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的一个城市,商业繁荣、土地肥沃,富遮而美丽。

特洛伊战争的是起因,相传是因为“不和的金苹果”。

传说,狄萨亚利王珀琉斯与海神的女儿结婚时,邀请了所有的神来参加婚礼,但是唯一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利斯,她一气之下来到宴席上报复,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丽的女人”。

于是,有三位女神开始争这个苹果。

这三位女神是:赫拉、雅典娜、阿佛洛狄忒。

但是三位女神争执不下,就要求主神宙斯裁判。

宙斯却让她们去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裁决。

三位女神找到帕里斯,分别向王子作了许愿意:赫拉许愿巴里斯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愿巴里斯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佛洛狄忒许愿帕里斯有迷惑女人的魅力。

最后,帕里斯决定接受阿佛洛狄忒的许愿,把金苹果判给了她,让她成为最美的女人。

随后,帕里斯到斯巴达作客,果然迷惑了国王的美丽妻子海伦,并劫走了大批财物。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Iliad)2012-04-03 21:21:00《阿喀琉斯的凯旋》(Triumph of Achilles),作者Franz Matsch。

《珀琉斯和西迪斯的婚礼上神明们的盛宴。

》(The feast of the gods at the wedding of Peleus and Thetis),作者Abraham Bloemaert(1564-1651)。

阿喀琉斯的母亲西提斯(Thetis)是希腊神话的重要人物,荷马的《伊利亚特》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西提斯是海中女神,她嫁给了凡人珀琉斯(Peleus),诞生了半人半神的阿喀琉斯。

他们的婚礼宴会上,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Eris)。

愤恨的厄里斯不请自来,并留下一个金苹果,刻着“献给最美丽的女神”:为了争夺这个金苹果,三个地位显赫的女神赫拉,雅典娜和维纳斯之间发生纷争,最终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所谓《荷马史诗》,共有两部史诗:《伊利亚特》(Iliad):特洛伊战争为主线的古希腊历史,主要描述战争最后一段时间的故事。

《奥德赛》(Odyssey):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奥德修斯的故事,主要描述他历经10年艰险,回到故乡的经历。

这两部荷马史诗,历史上曾经有过多种版本,不述。

不论哪个版本的《伊利亚特》(Iliad)都是一本巨著,右图是四本一套的《荷马的伊利亚特》(The Iliad of Homer),Houghton, Mifflin & Co., Riverside Press 出版社1905 年出版,William Cullen Bryant 翻译,Flaxman 插图。

由于这个版本年代较新,尤其是插图的形象和人物比例都完美体现了希腊古典风格,本博客将以这四本书的插图为主线,穿插一些著名的绘画和雕塑,简介伊利亚特的故事。

首先,我们看一看伊利亚特的主要人物列表:希腊方面Achaeans阿伽门农Agamemnon:迈锡尼Mycenae的国王,联军统帅阿喀琉斯Achilles:Myrmidons人(凶悍希腊勇士)的首领奥德修斯Odysseus:伊萨卡Ithaca国王,最精明的将领大埃阿斯Aias(Ajax the Greater):萨拉米斯Salamis国王墨涅拉俄斯Menelaus:斯巴达国王,海伦丈夫,阿伽门农弟弟狄俄墨得斯Diomedes:阿尔戈斯Argos国王,希腊重要将领小埃阿斯Aias(Ajax the Lesser):希腊猛将,大埃阿斯的朋友帕特罗克洛斯Patroclus:希腊猛将,阿喀琉斯最好的朋友.内斯特Nestor:皮洛斯Pylos国王,贤明的长老特洛伊方面Trojan men赫克托尔Hector: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Priam的王子,特洛伊第一勇士埃涅阿斯Aeneas:Anchises与维纳斯生的王子,率领部分军民逃离特洛伊,建立了罗马帝国得伊福玻斯Deiphobus:赫克托尔与帕里斯的兄弟,王子帕里斯Paris:诱拐了海伦的特洛伊王子普里阿摩斯Priam:年迈的特洛伊Troy国王波吕达玛斯Polydamas:谨慎的指挥官,赫克托尔的朋友阿戈诺尔Agenor:特洛伊猛将,曾挑战阿喀琉斯,后随埃涅阿斯逃离特洛伊,萨耳珀冬Sarpedon:宙斯的儿子,利西亚人Lycians的首领之一格劳科斯Glaucus:Hippolochus的儿子,利西亚人Lycians的首领之一欧福尔玻斯Euphorbus:首先打伤帕特罗克洛斯的特洛伊勇士多隆Dolon:特洛伊间谍,曾经混入希腊的军营安忒诺尔Antenor:特洛伊长老,曾经建议归还海伦,结束战争,但被帕里斯拒绝波吕多罗斯Polydorus:普里阿摩斯与赫库芭Hecuba的最小的王子潘达罗斯Pandarus:利西亚人Lycians的儿子,著名的弓箭手特洛伊妇女Trojan women赫库芭Hecuba:Priam的王后,赫克托尔Hector,卡珊德拉Cassandra,帕里斯Paris 等的母亲海伦Helen:斯巴达国王Menelaus的王后,她跟从帕里斯Paris 而引发战争,后跟从Deiphobus安德洛玛刻Andromache:赫克托尔的妻子,Astyanax的母亲,卡珊德拉Cassandra:特洛伊国王Priam的公主,阿波罗赠予她预言能力,曾预言特洛伊的灾难布里塞伊斯Briseis:特洛伊女俘虏,阿喀琉斯的战争奖励和长期情人伊利亚特第一本书第2页插图:Homer invoking the Mus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
我却很不幸,尽管我在辽阔的特洛亚 生了很多最好的儿子,可是我告诉你, 没有一个留下来,在阿开奥斯人进攻时, 我剩下的一个儿子、城市和人民的保卫者, 在他为祖国而战斗时已经被你杀死, 他就是赫克托尔。我现在为了他的缘故, 带着无数的礼物来到希腊人的船前, 从你这里把他的尸首赎买回去。 阿喀琉斯,你要敬畏神明,怜悯我, 想想你的父亲,我比他更可怜, 忍受了世上的凡人没有忍受过的痛苦, 把杀死我的儿子们的人的手举向唇边。”
第二十四卷 普里阿摩斯赎取赫克托尔的遗体



集会随即解散,士兵纷纷离开, 回到各自的快船上。别人都想吃晚饭, 享受甜蜜的睡眠,唯独阿喀琉斯 在哭泣,怀念他的伴侣,那制服众生的 睡眠并没有困扰他。他在床上翻来覆去, 思念帕特洛克罗斯生前的刚毅与英勇, 回想起他和他一起立过多少功劳, 在对敌战斗中,在险恶波涛中,共同经历过
《伊利亚特》
24卷,15693行。描写长达10年的特
洛伊战争的最后51天,以阿喀琉斯的 两次愤怒为主要情节,比较全面地展 现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并塑造了一批 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战争缘起——不和女神的“金苹果”;
三女神争夺;帕里斯拐走海伦。
第二十二卷 赫克托尔被阿喀琉斯杀死遭凌辱







魁梧的普里阿摩斯进去时没有被看见; 他站在阿喀琉斯面前,抱住他的膝头, 亲那双使他的许多儿子丧命的杀人的手。 阿喀琉斯看见神样的普里阿摩斯也这样, 其他的人也很惊异,面面相觑。 普里阿摩斯向阿喀琉斯恳求说: “神样的阿喀琉斯,想想你的父亲, 他和我一般年纪,已到达垂危的暮日, 四面的居民可能折磨他,没有人保护, 使他免遭祸害与毁灭。但是他听说 你还活在世上,心里一定很高兴, 一天天盼望能看见儿子从特洛亚回去。

阿喀硫斯的形象
英俊骁勇,具有忘我的残忍的战斗精
神。 天真、温厚、善良。 对个人尊严和荣誉的高度敏感。 体现了希腊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
致命伤
阿喀硫斯的脚后跟 (Achilles’s Heel)
作者为什么在如此强悍如此完美的英
雄身上留下这样一个致命的弱点呢?换 句话说,荷马为什么要让阿基硫斯毁 灭? 一个民族的自省精神,个人本位意识 强固然重要,但若涉及集体或民族的 利益,这将成为致命伤。
多少艰难辛苦。他想起这些事情, 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滴;他时而侧卧, 时而仰卧,时而俯伏,最后他站起来, 去到海边,在那里徘徊,心神错乱。 当曙光照临大海和沙滩的时候,他望见 黎明,立刻把他的快马套在轭下, 把赫克托尔的尸首拴在车后拖着奔驰, 沿着墨诺提奥斯的死去的儿子的坟冢 绕行三匝,然后回到营帐休息, 让赫克托尔直挺在尘埃里。

捷足的阿喀硫斯无比愤怒地回答说: “射神,最最恶毒的神明,你欺骗了我, 把我从城墙引来这里,要不还会有 许多人没逃进伊利昂便先趴下啃泥土。 你夺走了我的巨大荣誉,轻易地挽救了 那些特洛亚人,因为你不用担心受惩处。 倘若有可能,这笔帐我定要跟你清算。 “
头盔闪亮的伟大的赫克托尔首先说话:
“佩琉斯之子,我不再逃避你,像刚才 绕行普里阿摩斯的都城三遭不停步, 现在心灵吩咐我停下来和你拚搏, 或是我得胜把你杀死,或是你杀我。 但不妨让我们敬请神明前来作证,…… 如果宙斯让我获胜,把你杀死, 我绝不会残忍地侮辱你的躯体, 阿喀硫斯,我只剥下你那副辉煌的铠甲, 尸体交阿开奥斯人。你也要这样对我。“
在神样的阿喀琉斯哭够,啼泣的欲望从他的 心里和身上完全消退以后, 他立刻从椅子上跳起,把老人搀扶起来, 怜悯他的灰白头发、灰白胡须, 向他说出一些有翼的飞翔的话语: “老人家,如你所要求,你的儿子已获释, 躺在尸架上,黎明时你便能亲眼看见他, 把他运回去,现在让我们想想进餐的事。”
捷足的阿喀硫斯狠狠地看他一眼回答说:
“赫克托尔,最可恶的人,没什么条约可言,
有如狮子和人之间不可能有信誓,
狼和绵羊永远不可能协和一致,
它们始终与对方为恶互为仇敌, 你我之间也这样不可能有什么友爱,…… 不会有别的结果,帕拉斯·雅典娜将用 我的枪打倒你、你杀死了我那么多朋友, 使我伤心,我将把欠债一起清算。“
阿喀琉斯这样说,从尸体上拔出铜枪,
搁置一旁,再剥下肩上血污的铠甲。
其他阿开奥斯人拥过来四面围上,
惊异赫克托尔身材魁梧相貌俊美,
没有人不使他再增加一点新的伤迹。 每个人都对自己近旁的同伴这样说: “啊呀呀,这位赫克托尔现在确实显得 比他把熊熊火把抛向船舶时要温和。“
他一面这样说,一面构思如何凌辱
赫克托尔的尸体。他把赫克托尔的双脚 从脚踝到脚跟的筋腱割开穿进皮带, 把它们系上战车,让脑袋在后面拖地。 他跳上战车,举起那副辉煌的铠甲, 扬鞭驱策那两匹战马如飞般捷驰。 赫克托尔拖曳在后扬起一片尘烟, 黑色的卷发飘散两边,俊美的脑袋 沾满厚厚的尘土,宙斯让他的敌人 在他的祖国恣意凌辱他的尸体。
荷马史诗
集希腊神话之大成,对西方文
学产生巨大影响,成为西方文 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伊利亚特》《奥德赛》
盲诗人荷马

Homēros 约前9-前8世纪
荷马,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相传 记述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 关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史诗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 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据此,他 生活的年代,当在公元前10~前9、8世纪 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