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荷马《伊利亚特》 文学考研

合集下载

伊利亚特赏析

伊利亚特赏析

伊利亚特赏析【实用版】目录1.伊利亚特简介2.伊利亚特的故事背景3.伊利亚特的主要人物4.伊利亚特的艺术特色5.伊利亚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正文【伊利亚特简介】《伊利亚特》是古希腊诗人荷马的一部史诗,与另一部史诗《奥德赛》共同被誉为古希腊文学的瑰宝,也是西方文学的开篇之作。

《伊利亚特》讲述了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英雄阿基琉斯为主线,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

【伊利亚特的故事背景】特洛伊战争源于希腊的斯巴达王子梅内拉乌斯的妻子海伦(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

为了夺回海伦,希腊的诸侯联合起来,派出一支庞大的船队,包括英雄阿基琉斯、奥德修斯等人,向特洛伊发动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伊利亚特的主要人物】1.阿伽门农:希腊联军的统帅,虽然具有高贵的血统和强大的权力,但在战争中,他因决策失误和傲慢的态度,导致了希腊军队的困境。

2.阿基琉斯:希腊最伟大的英雄之一,具有超人的力量和勇气,但因与统帅阿伽门农的矛盾,一度拒绝参战,使得希腊军队陷入危机。

3.赫克托耳:特洛伊方面的主要英雄,他是特洛伊国王的儿子,具有高超的武艺和领导才能,为特洛伊抵抗希腊军队立下赫赫战功。

【伊利亚特的艺术特色】《伊利亚特》作为一部史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荷马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刻画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在叙事结构上,荷马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增强了文学的吸引力。

【伊利亚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伊利亚特》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不仅反映了公元前 11 世纪至公元前 9 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而且对后世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古希腊悲剧到现代小说、电影,都可以看到《伊利亚特》的影子。

同时,《伊利亚特》中的英雄主义精神、道德观念等也成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著导读伊利亚特赏析

名著导读伊利亚特赏析

名著导读伊利亚特赏析
摘要:
一、《伊利亚特》的基本概述
1.作品背景
2.作品主题
二、主要人物分析
1.阿基琉斯
2.赫克托耳
3.帕里斯
三、情节解析
1.阿基琉斯的愤怒
2.赫克托耳的挑战
3.帕里斯的评判
四、作品的价值和影响
1.文学价值
2.历史价值
3.哲学价值
正文:
《伊利亚特》是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一部长篇史诗,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英雄史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通过描述希腊联军和特洛伊军队之间的战争,展现了古希腊英雄们的精神风貌和人性光辉。

《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英雄主义和人性。

作品通过描绘阿基琉斯、赫克托耳和帕里斯三位英雄的形象,展现了古希腊英雄的勇敢、智慧和忠诚。

阿基琉斯是希腊联军的领袖,他的愤怒成为了推动战争发展的关键因素。

赫克托耳是特洛伊军队的领袖,他的勇敢和坚毅使得特洛伊军队在战争中一度占据了优势。

帕里斯则是特洛伊的王子,他的评判使得不和女神埃里斯的金苹果事件得以解决,从而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伊利亚特》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历史和哲学上也有重要的意义。

从历史角度来看,作品为我们揭示了特洛伊战争的真相,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从哲学角度来看,作品对英雄主义的描绘和对人性的剖析,对我们理解人性和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总的来说,《伊利亚特》是一部描绘英雄主义和人性的史诗作品,它的价值和影响深远,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古代世界的重要窗口。

《荷马史诗》赏析

《荷马史诗》赏析

叙述方式
• 一般说来,史诗属叙事诗的范畴。《伊利亚特》中的 叙述分两种,一种是诗人以讲叙者的身份所作的叙述, 另一种是诗人以人物的身份所进行的表述、表白和对 话。亚里斯多德称第一种形式为“描述”,称第二种 形式为“表演”。《伊利亚特》中,直接引语约占一 半左右,而直接引语即为人物的叙述(包括复述), 近似于剧中人(dramafis personae)的话白。毫 无疑问,此类语言形式为表演式叙述提供了现成的材 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伊利亚特》是介于纯粹的 叙事诗(即诗人完全或基本上以讲述者的身份叙述) 和戏剧(诗)之间的一种诗歌形式。柏拉图认为,荷 马史诗属于悲剧的范畴,而荷马是“第一个悲剧诗 人”。
珍贵价值
• 荷马史诗就是以如此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精湛 的艺术特色成其为古希腊文化的杰出丰碑,它犹如百 科全书,古希腊人民从中吸取了关于天文、地理、历 史、社会、哲学、艺术和神话的一切知识,后代欧洲 及其它许多地区和国家的作家艺术家从中汲取了无限 丰富的养料。就是现在,它仍然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 的珍贵文献,仍然能够以其永久的魅力给我们高贵的 艺术享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文学 巨著,它反映了古希腊史前时代的生活面貌,是研究 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它那独特精湛的艺术特色, 对后世欧洲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综述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 德赛》两部分。由这两部史诗组成 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 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 一部著名的杰作。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 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 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 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围攻特洛 耶十年未克,而勇将阿喀琉斯愤恨统帅阿伽门农 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战死,乃复出 战。特洛耶王子赫克托尔英勇地与阿喀琉斯作战 身死,特洛耶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尔的 尸体,举行葬礼,《伊利亚特》描写的故事至此 结束。

伊利亚特赏析

伊利亚特赏析

伊利亚特赏析摘要:一、概述《伊利亚特》二、作品主题与价值1.英雄主义2.人类命运与命运观念3.战争与和平三、情节分析1.作品结构2.主要人物形象3.经典场景赏析四、艺术特色1.荷马史诗风格2.语言技巧3.比喻与象征手法五、影响与传承六、结论正文:一、概述《伊利亚特》《伊利亚特》是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一部史诗,约为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作品。

它是荷马史诗中的第一部,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全诗共24卷,通过描绘战争的各个方面,展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英雄主义、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

二、作品主题与价值1.英雄主义《伊利亚特》中的英雄们是古希腊社会的代表,他们的勇敢、忠诚、荣誉等品质受到高度重视。

作品通过描述英雄们在战争中的表现,传递出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涵。

这种精神财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人类命运与命运观念在《伊利亚特》中,命运观念占据重要地位。

作品中的人物坚信命运女神的安排,勇敢地面对人生的起伏。

这种命运观念反映出古希腊人对人生观的探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3.战争与和平《伊利亚特》以战争为主题,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挣扎。

同时,作品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描绘,表达了人类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这种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情节分析1.作品结构《伊利亚特》结构紧凑,以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城为线索,展现了战争的全貌。

诗中涉及众多人物和事件,形成一个丰富的故事体系。

2.主要人物形象《伊利亚特》中的主要人物有阿基琉斯、赫克托耳、帕里斯等。

他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如阿基琉斯的英勇无畏、赫克托耳的忠诚仁爱、帕里斯的浪漫多情。

这些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典范。

3.经典场景赏析作品中有许多经典场景,如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的决战、阿伽门农与阿基琉斯的争吵、奥德修斯智取特洛伊等。

这些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同时也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解读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解读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解读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作为古希腊两大史诗之一,《伊利亚特》以其宏大的叙事气势、深刻的人物刻画和丰富的哲理内涵,深深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

本文将对《伊利亚特》进行解读,探讨其主题、人物形象、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涵。

《伊利亚特》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特洛伊战争期间,主要讲述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之间的冲突。

整部史诗通过对战争、爱情、荣誉、命运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古希腊人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其中,阿喀琉斯作为史诗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英雄形象。

他既有着超凡的战斗力和勇气,又深受命运的摆布和情感的困扰。

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展现出了对荣誉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暴露出了他的脆弱和矛盾。

通过阿喀琉斯这一形象的塑造,荷马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除了阿喀琉斯,赫克托、安德洛玛刻、希克斯等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人物也是《伊利亚特》中的重要角色。

赫克托作为特洛伊的英雄,展现了忠诚、勇敢和悲壮的形象,他与阿喀琉斯之间的对决成为史诗中的经典场景。

安德洛玛刻则代表了母爱和家庭的力量,她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赫克托,不惜一切,展现出了母亲的伟大情感。

希克斯则是一个智慧而机智的角色,他在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策略家和谋士角色,为特洛伊一方出谋划策。

这些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丰富了《伊利亚特》的叙事内容,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而生动的古希腊世界。

在价值观念方面,《伊利亚特》强调了荣誉、勇气、友谊、忠诚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古希腊人崇尚英雄主义和荣誉观念,他们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和对家族、朋友的忠诚。

在特洛伊战争中,各方英雄为了捍卫荣誉和信仰,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

然而,史诗中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脆弱,阿喀琉斯的悲剧命运和赫克托的悲壮结局,让人们反思生命的意义和尊严。

对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文学解读战争与英雄主义的思考

对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文学解读战争与英雄主义的思考

对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文学解读战争与英雄主义的思考伊利亚特,这部源远流长的史诗作品,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精湛的叙事技巧,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荷马在这部作品中,以战争与英雄主义为主题,给予了我们深刻的思考。

战争,永恒而复杂的话题,在伊利亚特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们在这个人类历史上的盛大战争中,见证了人性的各种层面。

荷马以他独特的笔触,将英雄们的勇敢和弱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战争是残酷而无情的,它让人们遭受疼痛和损失,但也能激发人类的潜能和壮丽的精神。

在整个史诗中,我们最为熟悉的英雄恐怕就是阿喀琉斯了。

他是希腊的英雄,身上有着意志的坚定和战斗的激情。

然而,他也是一个屡屡受挫的英雄,内心充满了复杂和矛盾。

尽管他是一位不朽的英雄,但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经历着与众不同的情感和挣扎。

他曾因个人尊严而拒绝参加战斗,他曾因朋友的死而心生悔意。

阿喀琉斯的形象,使我们思考英雄的定义和价值。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还看到了赫克托耳的英勇故事。

他是特洛伊的英雄,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战斗能力。

他以英雄的身份战斗,为保卫特洛伊而不屈不挠地奋斗。

然而,赫克托耳也有弱点,他一度被冲昏头脑,被自己的荣誉和荣耀所蒙蔽。

荷马通过赫克托耳的形象,告诉我们英雄也会有瑕疵,也会有迷茫。

伊利亚特中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英雄,如帕特罗克洛斯、奥德修斯等等。

每个英雄都代表着一种特质和情感,揭示了人性的不同面向。

荷马巧妙地将这些英雄的故事编织在一起,让我们在他们的冲突和成长中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伊利亚特中的战争,不仅是冲突和死亡的象征,也是胜利和荣耀的象征。

战争将英雄从普通人中挑选出来,赋予他们机会展示才华和勇气。

而英雄主义,就是这些英雄们的精神力量和努力的体现。

荷马透过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主义并非只有在战争中才有意义,它是生活中的一种态度和信念。

在伊利亚特中,我们看到了英雄们的胜利和失败,他们的荣耀和孤独。

荷马通过这些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战争和英雄主义的复杂性。

考研外国文学知识点解析

考研外国文学知识点解析

考研外国文学知识点解析考研外国文学是研究外国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下面将对考研外国文学的相关知识点做详细解析。

一、古希腊文学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其中,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伊利亚特》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和战争的残酷。

《奥德赛》则是以奥德修斯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回到家园的冒险故事。

二、英国文学英国文学历史悠久,包含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和作家。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悲剧、喜剧、历史剧等多种类型。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包括《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等。

英国文学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比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等。

三、美国文学美国文学是近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绘了美国西部拓荒时期的生活。

他的代表作包括《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

除了吐温,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美国作家和作品,比如弗兰纳里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四、法国文学法国文学是欧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影响力。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剧本等多种类型。

他的代表作包括《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法国文学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比如莫里哀的《被骗子骗了的假骗子们》、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等。

五、俄国文学俄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以复杂的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高度的艺术性而著称。

屠格涅夫是俄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了俄国文学的最高成就。

他的代表作包括《钦差大臣》、《罗莫洛夫家族》等。

鉴赏《伊里亚特》

鉴赏《伊里亚特》

鉴赏《伊里亚特》《荷马史诗》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希腊文学作品,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被看作时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相传是由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所作,他将有关特洛伊的传说和歌谣加以整理成结构完整的长诗,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而我最喜欢《伊里亚特》这一部分。

Ilias,即《伊里亚特》,意为“关于依利昂的故事”或“依利昂诗记”。

它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

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

希腊最勇猛的将领阿基疏斯面对节节失利的危急局面,抛开与主帅的个人恩怨,奋勇作战,扭转了战局。

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虽然《伊里亚特》取材于特洛亚战争的传说并历时十年,但作家采取了截枝守干的办法,舍去九年战事不写,专门描写第十年战争五十天发生的事情。

在这五十天中,又突出描写四天内发生的事情。

从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九年零十个月后的一场内讧写起,并且写到赫克托耳的葬礼就结束了,不会让人有流水账的感觉。

而事实上,史诗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作为全书的主线,其他人物、事件都环绕这条主线展开,形成严谨的整体。

史诗开头有一句话说:“阿喀琉斯的忿怒是我的主题。

”也就是说史诗核心情节是描写阿喀琉斯的两次发怒。

第一次是由阿伽门农引起的,第二次是好友被杀引起的。

情节编排十分紧凑集中。

”虽然《伊里亚特》采用单一结构,没有复杂结构,但却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说实话,原本的我更喜欢那些娱乐性强的文学作品,但《伊里亚特》震撼了我,带我进入了一个谈及神话、历史、悲剧,涉及战争、爱情、仇恨、愤怒的史诗的世界。

在那样的世界中,我体会到人生的悲苦,人生的英烈,人生的渺小和伟大。

它蕴含着一种荒凉的思念,让我有着一种不知所谓的激动。

可以说,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那充满了神和英雄的时代,人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杀人就杀人,想掠夺就掠夺,想作爱就作爱,天真的撒谎也坦诚的遵守诺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马:《伊利亚特》
作品内容
《伊利亚特》起源于这样的神话故事:不和女神厄里斯在忒提斯女神和米尔弥冬人佩琉斯的婚礼上没有得到邀请,为了报复,她到席中扔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

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与美女神阿佛罗狄忒都想得到它。

宙斯让她们去找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评判。

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佛罗狄忒。

阿佛罗狄忒帮助他把希腊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世间最美丽的女子海伦拐回了特洛亚。

战争因此拉开了序幕:以墨涅拉奥斯的弟弟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首领,包括希腊著名英雄阿喀琉斯、墨涅拉奥斯在内组成的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亚。

当它进行到第十年时,由于阿伽门农抢走了阿喀琉斯的女俘布里塞伊斯,阿喀琉斯一怒之下,率领自己的人马退出战斗,并乞求母亲忒提斯女神求助于宙斯,让希腊联军惨遭失败。

在宙斯的许可下,希腊联军果真受到赫克托耳率领的特洛亚人的猛烈冲杀,不断溃逃。

面对战争的不利形势,阿伽门农心里非常后悔,决意以丰厚的礼物同阿喀琉斯和解,但是遭到拒绝。

在接下来的战斗里,希腊联军方面的将士如阿伽门农等纷纷受伤,而特洛亚人则冲破他们的壁垒,突破抵
抗,放火烧了他们的船只。

看到希腊联军悲惨的局面,阿喀琉斯的密友帕特洛克罗斯非常伤心。

他要求阿喀琉斯把铠甲借给他披挂,以此阻止特洛亚人的进攻,让希腊联军稍稍喘息。

阿喀琉斯答应了他的请求,然而帕特洛克罗斯在战场上却被赫克托耳杀死,铠甲也被赫克托耳夺了去。

帕特洛克罗斯的死激起了阿喀琉斯的愤怒,也促成了他和阿伽门农的和好。

他穿着匠神赫菲斯托斯重新为他铸造的铠甲,奔赴战场。

至此,宙斯对特洛亚人的偏爱也告终,奥林波斯众神在他的同意下,也纷纷踏上战地,互相交战并各助一方。

声名远震的阿喀琉斯的强大并没有吓退赫克托耳,他坚持留在城外,终因不敌阿喀琉斯而被杀死,死后他的尸体也遭到了凌辱。

全诗以特洛亚老王普里阿摩斯赎取赫克托耳的遗体并为他举行葬礼而结束。

作品解读
《伊利亚特》,又名《伊利昂记》,相传在公元前9世纪由行吟诗人荷马编订成口头史诗,因此它通常和《奥德塞》一起,被称为荷马史诗。

此作由学者用文字写定于公元前6世纪。

西方学者对它的研究较早,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都曾表言立说。

在我国,《伊利亚特》于20世纪20年代引起人们的关注。

1924年1月,郑
振铎在《小说月报》上最早介绍《伊利亚特》。

此后,文坛出现《伊利亚特》的复述本,如开明书店出版的《伊利亚特的故事》(谢六逸译)和中华书局出版的《依利亚德》(高歌译)等。

现有傅东华译本、罗念生和王焕生合译本、陈中梅译本等。

一、关于史诗的思想内容
《伊利亚特》包含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

不少评论文章从文本出发,对此作了多侧面的研究。

如邓启龙的《读荷马史诗》一文指出,《伊利亚特》的思想内容包括对社会历史生活的反映、对理想英雄的歌颂、对劳动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的流露等。

《伊利亚特》的战争观念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张世君的《论〈伊利亚特〉的战争观念》、唐四艳的《〈伊利亚特〉战争观的成因及其美学意义》、石昭贤的《荷马史诗的思想倾向》和王阳的《荷马的眼光:一个特例》等文章均谈及史诗描写的古希腊时期的战争。

他们认为,《伊利亚特》是世界文学中有关军事题材的第一部巨著。

它在精美的神话外衣的掩盖下,反映了迈锡尼文化后期发生的特洛亚战争。

史诗对于参战的双方都热情歌颂,不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但刘连青在《〈伊利亚特〉的道德意识——兼谈荷马对战争双方的态度》一文中认为,荷马偏爱于希腊联军而憎恶于特洛亚方面,当然他的爱憎是通过场面
和情节自然而然的渗透出来的。

刘连青等人的文章还涉及了《伊利亚特》中其他方面的思想内容。

刘文认为,从家庭和夫妻关系上体现的道德意识是这部史诗中“现实主义色彩最为浓厚、思想意义最有价值的部分。

”潘一禾的《爱欲和文明的冲突——荷马笔下的帕里斯与海伦》一文从独特的视野出发,指出《伊利亚特》中还包括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荷马不仅通过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等民族英雄的功勋战绩,高歌国家的荣誉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而且在对帕里斯和海伦爱情的悉心描述中,咏叹个人的自由选择和真挚恋情。


二、关于史诗的艺术特色
与《伊利亚特》的思想内容相比,它的艺术特色是更具魅力的部分。

马克思认为它作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继续供给我们以艺术享受”,杨宪益先生认为它具有“阳刚之美”。

研究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史诗中的人物形象。

研究者的目光大都集中在赫克托耳与阿喀琉斯这两个形象上。

李忠星在《〈伊利亚特〉浅论》中认为,阿喀琉斯强悍任性、英勇善战而又自私残忍;赫克托耳刚强勇敢,指挥精明,但是
他的品性也不是统一的。

因为赫克托耳“建立武功,是要为他自己和父亲赢得‘光荣’。

”麦永雄在《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三位主要英雄形象论析》一文中写道,赫克托耳与阿喀琉斯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古代英雄。

赫克托耳富于理性、襟怀大度,以群体利益为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阿喀琉斯感情冲动、心胸狭窄,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率直任性。

赫克托耳让人们感到人性的温情和命运的无奈,阿喀琉斯使人们体味到战争的残酷和昂扬无羁的独立精神。

赫克托耳悲壮赴死要比阿喀琉斯的取胜更为感人,但是阿喀琉斯从悲剧面具下隐然露出的同情心是古希腊英雄符码的形象诠释。

史诗中的基本冲突。

肖锦龙指出:“希腊与特洛亚之间的外部战争和希腊阵营中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的内讧构成了《伊利亚特》内外两个基本冲突。

希腊人的内部纷争引起外部战争局势的变化,特洛亚和希腊的外部矛盾的发展又引起内在冲突的转变。

内外冲突互为因果、交相发展,构成了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博深的社会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都在这两个基本冲突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层次安排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表现。

因此应该说,深刻理解《伊利亚特》的两个基本冲突是理解这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的关键。

”都本海的《〈伊利亚特〉两种重要冲突浅叹》和程艳杰的《〈伊利亚特〉冲突的系统构成及其作用》也都针对这两个基本冲突展开了研究。

史诗的风格和情节结构等。

罗念生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一文
中谈到了《伊利亚特》的紧凑、完整的布局,朴素自然、清晰流畅的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象比喻。

魏善浩在文章《试论荷马史诗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里指出,《伊利亚特》的魅力在于质朴粗犷的真实性和天真烂漫的幻想方面的结合,也即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甘运杰的《论荷马史诗的情节结构艺术》,从史诗情节的整一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有机结合出发,探索《伊利亚特》的基本特点。

他的《论荷马史诗比喻的艺术特征》一文,则是围绕荷马史诗比喻的三个艺术特征展开,即丰富多彩、富于多样性,贴切生动、富于形象性,新鲜奇特、富于独创性。

三、关于史诗的比较研究
上述研究分别围绕着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展开,但也有不少学者同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如杨宪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塞〉》、李赋宁的《荷马和他的史话》、李广熙的《漫话荷马史诗》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伊利亚特》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运用比较的眼光进行探讨和分析。

例如,杨纯的《〈离骚〉与〈伊利亚特〉》一文比较了这两部作品的异同及历史渊源,各自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向秦在文章《民族史诗与民族性——〈苗族史诗〉和〈伊利亚特〉比较研究》认为这样的比
较研究有独特的价值:“《苗族史诗》和《伊利亚特》在内容主题、塑造主题和表现风格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劳动与战争、尚义与尚勇、求真与求美;由这些表层文化差异入手作深层探讨,对研究不同民族的民族史诗、民族历史和民族性,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

”王素敏的《异曲同工绘史诗——〈伊利亚特〉与〈蒙古秘史〉比较研究》指出,这两部史诗都是以史实为依据,以美女为引线,以神话为外衣,主要歌颂的对象都是英勇善战的英雄。

它们共同反映了人类由原始氏族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部落之间的战争的掠夺性质,以及人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朱迪光的《〈封神演义〉与〈伊利亚特〉》与孙宏的《言史诗不必称希腊——荷马史诗与〈尼伯龙根之歌〉的一致与差异》、吴瑞裘的《〈伊利亚特〉和〈诗经〉中的至上神比较》等也从不同角度作了比较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