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古代印度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练习

第3课古代印度一、选择题1.亚非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兴起的共同原因是()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B.地处大河流域,土质肥沃C.城市国家兴起较早D.擅长军事远征2.摩亨佐·达罗遗址(右图)在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它是()A.雅利安人创造的B.早期印度文明遗址C.古代印度文明鼎盛时期的代表D.佛教的起源地3.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建立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等级制度的是()A.苏美尔人B.阿摩利人C.巴比伦人D.雅利安人4.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
他们这样宣传的根本目的是()A.神话等级制度B.为人们选择职业创造依据C.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D.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5.《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200帕那;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此规定说明了印度四个种姓()A.职业世袭不改变B.宗教生活界线分明C.宗教权利不平等D.法律地位不平等6.佛教教义哪些内容体现了反对婆罗门特权的要求()A.消除欲望B.“忍耐顺从”C.“众生平等”D.“因果报应”7.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
佛教是经哪一国家或地区传播到中国的()A.日本B.东南亚C.中亚D.泰国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表示造物神“梵天”用口创造出A,用手创造出B,用腿创造出C,用脚创造出D。
材料二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1)依据材料一填写下面的表格。
(2)材料一涉及古代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它们说明了什么社会关系?(3)材料二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是不是真正的平等?请说明理由。
九上历史第3课 古代印度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训练1.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等级之间权利义务不同C.社会成员分工不同D.等级之间的种姓差别2.“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伊斯兰教教义B.佛教的众生平等C.印度种姓制度D.庄园的自给自足3.右图是某历史小组对古代亚非文明内容整合后做的课件。
四个标题背后表达的相同点是()A.法治社会B.政治神化C.政教合一D.神灵人化4.艾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他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哪个愿望可能会实现A.娶一个美丽的公主做妻子B.向神庙中的婆罗门上供C.雇佣一名武士,保护财物D.向国王多纳税以寻求爵位5.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
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
这体现了佛教()A.“忍耐顺从”的思想B.“众生平等”的思想C.因果报应的思想D.独尊安拉的思想6.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
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A.种姓制度B.庄园制度C.城邦制度D.封君封臣制度7.“原本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而经历过许多调整,并在英属印度时期为符合殖民者需要而被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这主要说明该制度()A.等级非常森严B.存在优劣差别C.维护特权等级D.带有殖民色彩8.雅利安人发源于里海以东,发迹于中亚之时,已知农耕畜牧,已知纺织陶冶。
农耕牛羊,及其他家畜;并知榨取牛乳等。
他们定居于旁庶普与恒河之间,在达罗毗荼人的文明基础上,发展城市工商各业,造成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埃及巴比伦比美。
201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中考基础知识过关训练(含答案)

《第3课古代印度》中考过关训练(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4题,共86分)1.(2018内蒙古磴口期末)2017年6月18日,印度以所谓的“保护不丹”为由非法进入西藏洞朗地区而导致中印两国一度在洞朗地区紧张对峙。
中印同属亚洲文明古国。
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的是()①佛教②种姓制度③太阳历④《汉谟拉比法典》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②2.下列早期文明遗址位于印度河流域的是()A.亚述B.阿卡德C.苏美尔D.哈拉巴3.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
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A.担任祭司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C.掌握军权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4.下列关于佛教的传播,说法有误的是()A.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B.公元前1世纪,佛教由朝鲜传入中国C.佛教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等国D.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统治者的提倡有关5.(益阳中考)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的宗教是()A.伊斯兰教B.基督教C.道教D.佛教6.(2018广东深圳期末)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后,在印度社会上形成的哪种制度与传统,给后世印度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A.建立众多奴隶制小国B.把印度被征服的原住民变成奴隶C.实行种姓制度D.实行重商轻农政策7.下列是四位同学扮演“印度等级制度”课本剧的对话。
甲同学:我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
乙同学:我虽不是处于独尊地位,但我掌握国家行政和军事大权。
丙同学:我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没有政治权利,必须以纳税形式供养第一、二等级。
丁同学:我是被征服者,因贫困破产失去土地,从事低贱的职业。
据此判断,哪位扮演者属于吠舍等级()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丁同学8.在古印度的《摩奴法典》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切生物中最优秀的是动物,在动物中最优秀的是有理性的动物,在一切有理性的动物中最优秀的是人,在一切人中间最优秀的是_____。
”这段话的横线处内容应是()A.刹帝利B.婆罗门C.吠舍D.首陀罗9.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时期农业得到发展的天然条件是()A.地处南亚,雨量充沛B.印度河水量丰沛C.奴隶劳动D.光照时间长10.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的是()A.古代埃及人B.苏美尔人C.雅利安人D.蒙古人11.根据某一宗教传说,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堂作业

第3课古代印度1.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印度河、恒河一一古埃及一一金字塔B.两河流域一一古巴比伦一一汉谟拉比法典C.尼罗河一一古印度一一甲骨文D.黄河、长江一一中国种姓制度2.古代印度是人类上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 )A.东南亚B.西亚C.南亚次大陆D.东北亚3.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
这个文明的缔造者是( )A.欧罗巴人B.苏美尔人C.阿卡德人D.雅利安人4.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在( )A.孔雀王朝B.笈多王朝C.后笈多王朝D.拉其普特时期5.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期达到巅峰,这位伟大的君主完成了对南方羯陵伽的征服,这样除了极南端的一些国家以外整个印度都在形式上统于帝国政权之下了。
孔雀王朝的首都是( ) A.孟买 B.华氏城C.加尔各答D.新德里6.2015年10月16日,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赛拉姆因自家山羊误人高一等级种姓农民的稻田而被烧死。
文中某国是指( )A.埃及B.印度C.伊拉克D.希腊7.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首陀罗吠舍刹帝利婆罗门B.婆罗门吠舍利帝利首陀罗C.刹帝利婆罗门首陀罗吠舍D.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8.下列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而采用的一种制度B.是古印度在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连渐形成的一种制度C.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D.各个等级中虽有高低贵贱之别,但可以互通婚姻,差别不大9.印度种姓制度最底层的“达利特”示威者2018年4月2日在多地集会,抗议最高法院最新裁定削弱对“达利特”等边缘化群体的法律保护。
示威引发冲突,致6人死亡。
材料中的最底层的“达利特”可能是( )A.利帝利B.吠舍C.首陀罗D.“贱民”10.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A.吠舍B.刹帝利C.首陀罗D.婆罗门11.中国有句俗语:“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古代印度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练习题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基础知识】知识点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文明出现: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________流域。
早期文明遗址有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
2.国家建立(1)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________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国家出现。
(2)统一:____________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首都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知识点2森严的种姓制度1.建立:雅利安人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________(1)向北: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________,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2)向南:经________,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达标练习】1.摩亨佐·达罗的考古遗址(右图)在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A.雅利安人创造的B.古代印度早期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鼎盛时期的代表D.道教的起源地2.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建立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等级制度的是() A.苏美尔人B.埃及人C.巴比伦人D.雅利安人3.2017年10月16日,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赛·拉姆因自家山羊误入高一等级种姓农民的稻田而被烧死。
文中某国是指()A.埃及B.印度C.伊拉克D.巴比伦4.阿育王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国王。
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他应属于()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与材料有关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部编版历史 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某班级要进行一场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应该是()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C.“别看我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属于同一等级”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2. 创立了包括“0”在内的阿拉伯数字的是()A.古代阿拉伯人B.古代埃及人C.古代印度人D.古代希腊人3. 去年是唐僧玄奘圆寂1342周年,也是中印友好年。
以“传承禅宗优秀文化,共建和谐美好社会”为主题的广东禅宗历史文化长廊系列活动和“重走唐僧西行路”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日前在广州光孝寺隆重举行启动仪式。
你知道其中的“西天”与“经”,实际上是指()A.古两河流域,佛经B.古印度,佛经C.古印度,圣经D.古罗马,古兰经4. 印度电影《流浪者》的男主人公在黑暗的现实面前,向神哭诉说“法官的儿子还是法官,小偷的儿子还是小偷”。
这反映的是()A.种姓制度的苛刻B.公平的社会秩序C.奴隶主的专权D.印度的法制规范5. 根据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规定,牧民应属等级是()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6. 下图中“神奇的地方”是A.古印度B.古埃及C.雅典城邦D.古希腊7.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下面对孔雀王朝的表述有误的是A.由雅利安人建立B.农业、工商业比较繁荣C.印度完全实现统一D.华氏城尤为繁华8. 不同的种姓有不同的职业划分,各个种姓的人生来就有应该从事的职业,比如工程师、教师、医生、商人,每个人安守本分就好。
最受歧视的“贱民”只能在农村当佃农,或在城市从事清扫、屠宰等被认为“不洁”的工作,不能进入寺庙、学校等公共场所。
这一情景发生在()A.埃及B.巴比伦C.印度D.希腊9. 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主题的是A.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高峰B.佛教的兴起C.城邦文明D.原子论10. 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宗教是()A.道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11. 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出现的古代印度最早的文明包括①古埃及文明②古巴比伦文明③哈拉帕文明④摩亨佐达罗文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填空题12.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正以崭新的姿态崛起于21世纪的世界舞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 古代印度课时训练

第3课古代印度一、选择题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
在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A. 古印度文明B. 古巴比伦文明C. 古埃及文明D. 古希腊文明2.迄今所知人类最古老的文字出现于距今大约5000年以前的尼罗河流域,它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人们把它刻在石碑、庙墙和石头等地方。
它是()A. 甲骨文B. 楔形文字C. 象形文字D. 字母文字3.太阳历、金字塔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A. B. C. D.4.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的理解是()A. 古埃及人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B. 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的疆域C. 有了古埃及,就有了尼罗河D. 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5.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
与下图相关的是()A. 古埃及B. 古印度C. 古巴比伦D. 古中国6.有学者认为,金字塔的建造涉及到力学、天文学、地理学、艺术、宗教、数学、社会管理学、建筑学等众多学科知识。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A. 古埃及文明的发达程度B. 古埃及文明延续至今C. 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利D. 古埃及农业技术发达7.绘制年代尺是培养历史学科“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
对下列年代尺中画圈处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尼罗河下游出现若干个小国家B. 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C. 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D. 埃及被波斯帝国所灭8.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
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它那精美的图案所体现的文化内涵,集流通、观赏、收藏、研究等价值于一身。
下图这张精美的纸币应是()A. 美元B. 英镑C. 欧元D. 埃及镑9.埃及民歌:看,这位伟大的君主……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毫不偏袒。
他的礼物,比金银更贵重。
民歌中的“君主”指的是()A. 法老B. 尼罗河C. 刹帝利D. 释迦牟尼10.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下列成就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是()A. 帕特农神庙B. 金字塔C. 楔形文字D. 种姓制度11.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尤练习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练习题一、选择题1.考古学家在某地发现了约公元前23世纪至前18世纪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这里最有可能是()A.黄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两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2.在当今印度的一些农村,还有一些妇女每天要从事一种重体力劳动,在不使用任何现代化机器设备的前提下,要将一筐一筐的大石头砸成小石子,但是她们每天获得的收入仅仅是80卢比(约人民币7.2元).而她们从事这项工作仅仅是因为她们出身很卑微,这是源于印度社会遗留的()A.四等人制B.采邑制度C.种姓制度D.农奴制度3.“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材料反映的是( )A.古代埃及奴隶制度B.古代印度种姓制度C.《汉谟拉比法典》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4.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与“种姓制度、创立佛教”相关的古代文明发祥地是( )A. 两河流域B. 尼罗河流域C. 黄河流域D. 印度河流域5.“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种姓制度规定( )A.不同等级可互换工作B.各等级地位世代相袭C.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D.不同等级间可以通婚6.有一部印度电影中出现了下列几个镜头,其中正确地反映种姓制度的史实是()A.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B.国王命令祭司贵族率兵出征C.吠舍在政府部门处理行政事务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7.古印度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时,哪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A.“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B.“我爱慕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却不能步入婚礼殿堂.”C.“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整个国家唯我独尊!”D.“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8.有一则笑话说,一个婆罗门贵族因为没有带水罐,又不愿降低身份去使用随从吠舍和首陀罗们的水罐,最后竟然活活渴死了.上述故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 A.古印度B.古埃及C.古巴比伦D.中国9.《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200帕那.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那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此规定说明古印度四个种姓()A. 职业世袭不改变B. 宗教生活界限分明C. 宗教权利不平等D. 法律地位不平等10.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属于亚洲人民创造的有( )①金字塔②佛教③帕特农神庙④长城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②11.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时间段里,出现了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非凡的事集中在那个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等地出现.对“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理解准确的是( )A.李白、伯里克利、穆罕默德B.秦始皇、尼赫鲁、汉谟拉比C.孔子、乔达摩·悉达多、耶稣D.孟子、穆罕默德、伏尔泰12.最初出现在西亚、北非、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被欧洲人悉数划归为“东方文明”范畴,四大文明古国诞生于此.下列有关四大文明古国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是同时出现的B.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海洋,属于海洋文明C.四大文明古国都处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D.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亚洲13.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古印度诞生的宗教是( ) A.佛教B.印度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14.下图所示漫画把人分为不同等级,这一现象出现在(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巴比伦D.古代希腊15.“具有独特的职业”“世袭的原则”“对食物、水、接触和礼仪的纯洁有进一步的种种限制”“不同的道德准用以规定各种义务和责任”.与这四个特征相符的是(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B.中世纪欧洲等级制C.古代日本的部民制D.沙皇俄国的农奴制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印度文明成就】材料一古代印度婆罗门的经典《吠陀》中说,造物神用嘴造出了婆罗门,用手造出了刹帝利,用腿造出了吠舍,用脚造出了首陀罗……(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古代印度创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什么宗教?【中印友好往来】材料二唐朝时,中印交往频繁.中国僧人玄奘不惧艰险,长途跋涉,西行印度,谱写了中印关系史上辉煌的篇章.(2)玄奘所写的什么著作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唐代出现玄奘西行印度壮举的历史条件.材料三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并分别同两国总理发表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请写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摩奴法典》(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2)《摩奴法典》主要维护的是哪些特权阶层的利益?(3)结合所学,试评价这一制度.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序言: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正文:第15至20条: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第203条、第205条: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奴隶主,割去耳朵.第247条:如果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就与弄瞎牛的眼睛同罪.结束:(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改,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材料三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一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请回答:(1)材料一代表的是哪一流域的哪一文明宝贵遗产?(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国家的哪一部法典?根据材料二判断颁布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国家的什么制度?依据材料,由高到低排列出上述制度的四个阶层.(4)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答案1-5DCBDB 6-10ACADB 11-15CCABA16、(1)制度:种姓制度.宗教:佛教.(2)著作:《大唐西域记》.历史条件:唐朝的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唐朝人具有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等. (3)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7、(1)种姓制度.(2)婆罗门和刹帝利.(3)种姓制度是婆罗门与刹帝利这两个等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有效工具,它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状态,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18、(1)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2)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3)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4)大河流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
【基础知识】
知识点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文明出现: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________流域。
早期文明遗址有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
2.国家建立
(1)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________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国家出现。
(2)统一:____________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首都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知识点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
3.特点:各等级之间__________,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________。
知识点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发展
(1)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
佛教提出“____________”,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2)佛教宣扬“________”,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3.传播
(1)向北: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________,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2)向南:经________,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达标练习】
1.摩亨佐·达罗的考古遗址(右图)在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
A.雅利安人创造的
B.古代印度早期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鼎盛时期的代表
D.道教的起源地
2.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建立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等级制度的是() A.苏美尔人
B.埃及人
C.巴比伦人
D.雅利安人
3.2017年10月16日,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赛·拉姆因自家山羊误入高一等级种姓农民的稻田而被烧死。
文中某国是指()
A.埃及
B.印度
C.伊拉克
D.巴比伦
4.阿育王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国王。
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他应属于()
A.婆罗门B.刹帝利
C.吠舍D.首陀罗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与材料有关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材料二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1)这两则材料分别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或制度)有关?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它们反映出的实质。
【能力提升】
1.有关亚非文明古国的评述,错误的是()
A.都源于大河流域
B.当地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C.所在地都曾建立过统一或基本统一的国家
D.都是奴隶制共和国
2.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下列与古代印度无关的是()
A B
C D
3.2017年4月13日,印度300位贱民与100位婆罗门共进午餐,号召打破阶级隔阂。
造成印度这种隔阂的历史根源是()
A.种姓制度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佛教教义
D.封建等级制度
4.“一个印度人在办公室里热情地欢迎某位‘表列种姓’(贱民)做他的下属……在家中却坚决反对未来的女婿是非婆罗门。
”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工作中不分种姓
B.印度人的女婿都应该是婆罗门
C.现代印度需要佛教
D.印度社会的种姓观念根深蒂固
5.下列关于佛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B.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C.主张“众生平等”
D.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造物神“梵天”用口创造出A,用手创造出B,用腿创造出C,用脚创造出D。
(1)依据材料填写下列表格。
(2)材料涉及古代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它们说明了什么社会关系?
【基础知识】
知识点1 1.印度河
2.雅利安孔雀王朝华氏城
知识点2祭祀军事和行政权力商业
不可接触者
3.贵贱分明通婚
知识点3 1.乔达摩·悉达多
2.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3.新疆锡兰
【达标】
1.B[解析]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早期文明遗址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D[解析]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等级制度。
3.B 4.B
5.C[解析] 通过“菩提树”“明镜台”可知与佛教有关。
故选C。
6.(1)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能力提升】
1.D[解析]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中都发源于大河流域,虽然都属于奴隶制王朝,但都是君主专制王朝,而不是共和国。
故选D。
2.D 3.A
4.D[解析] 根据题干给出的“婆罗门”可知是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造成印度阶级隔阂的历史根源。
故选D。
5.D[解析]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的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而不是佛教。
故选D。
6.(1)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2)古代印度。
四个等级地位不平等,界限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