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艺术化的审美创造——评黎晓阳歌曲《妈妈,你在哪里》
年版智慧树《艺术与审美》单元测试答案

目录绪论章单元测试 (2)第二章章单元测试绘画 (7)第三章单元测试雕塑 (9)第四章章单元测试建筑 (11)第五章单元测试设计 (13)第六章书法 (14)第七章章单元测试音乐 (16)第八章章单元测试舞蹈 (17)第九章章单元测试戏剧 (19)第十章章单元测试电影 (21)第十一章章单元测试摄影 (22)第十二章章单元测试宗教 (23)第十三章美育 (24)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中华美学精神 (26)绪论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冯友兰——“乐道”;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D.“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4【多选题】(20分)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艺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浅谈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艺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浅谈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姓名:张嗣涛班级:05级美术学国画学号:05107107【内容提要】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
审美发生学的研究已经证实,艺术的基本社会功能就是协同功能,通过艺术活动来教化社会成员,协调社会关系,传递文化、道德和行为方式,沟通社会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这种功能我们可以在原始艺术、古典艺术甚至一切前现代艺术中清楚地看到。
现代人的生活中,人们正在经历“当代审美泛化”的质变,它包涵双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孳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当代艺术摘掉了头上的“光晕”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日常生活本身也在逐步审美化。
衣食住行、日常起居的消费质量在提高,日常生活的品位在提升,普通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生活本身有了更多乐趣。
【关键词】艺术日常生活审美审美化在社会经济活动的不同发展阶段,文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艺术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也经历着自然融合———分离对立———重新融合的过程。
艺术与日常生活最初并非两个独立的领域,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并非产生于艺术的最初阶段。
在原始文化和古典文化时期,艺术和日常生活并没有截然对立,而是和谐并存于人类的活动中,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日常生活也促动艺术的创造。
艺术与生活的分家是一个“现代事件”,是现代性分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重新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显然是有相当积极意义的,它是克服现代性局限和审美纯粹化局限的一种正当的努力。
从历史角度说,也许我们可以把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视为艺术在经历了与日常生活实践分家的现代性遭遇之后,再次返归日常生活的发展动向。
当代人的日常生活随着“初级现代化”的推进,正在向全面小康发展,发生了急遽变化,丰富多采,新奇纷呈。
古人云:“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单元测试答案

目录绪论章单元测试 (1)第一章章单元测试 (2)第二章章单元测试绘画 (4)第三章章单元测试 (5)第三章单元测试雕塑 (5)第四章章单元测试建筑 (6)第五章章单元测试 (8)第五章单元测试设计 (8)第六章章单元测试 (8)第六章书法 (8)第七章章单元测试音乐 (9)第八章章单元测试舞蹈 (10)第九章章单元测试戏剧 (12)第十章章单元测试电影 (12)第十一章章单元测试摄影 (13)第十二章章单元测试宗教 (13)第十三章美育 (14)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中华美学精神 (15)绪论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0分)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会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审美等层面上,其中,前两者都是功利层面,只有最后一种是超功利层面。
2【单选题】(20分)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3【单选题】(20分)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智育一般都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而美育则培养想象力和直观洞察力。
4【多选题】(20分)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C.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5【多选题】(20分)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A.经济的头脑;B.技术的眼光;C.文化的头脑;D.美学的眼光。
第一章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0分)《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C.恩斯特·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的作者是英国艺术理论家恩斯特·贡布里希(学生如只回答贡布里希或冈布里奇,也算对),出版于1960年。
最新《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

《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绪论章单元测试1 【单选题】(20 分)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解析: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会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审美等层面上,其中,前两者都是功利层面,只有最后一种是超功利层面。
2 【单选题】(20 分)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3 【单选题】(20 分)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解析:智育一般都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而美育则培养想象力和直观洞察力。
4 【多选题】(20 分)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C.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5 【多选题】(20 分)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A.经济的头脑;B.技术的眼光;C.文化的头脑;D.美学的眼光。
第一章章单元测试1 【单选题】(10 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C.恩斯特·贡布里希解析:《艺术与错觉》的作者是英国艺术理论家恩斯特·贡布里希(学生如只回答贡布里希或冈布里奇,也算对),出版于 1960 年。
该书是西方艺术理论界的名著之一。
2 【单选题】(10 分)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C.艺术呈现客观精神解析:艺术理念论主张艺术来自对客观的理念或精神的表达,故符合此观念的表述只有 C,而 A、 B、D 三项由于都指向主观的因素的表达,因而都是错误的。
3 【单选题】(10 分)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D.逸格、神格、妙格、能格解析:黄休复《益州名画记》所论述的具体等级顺序便是逸格、神格、妙格、能格,故只有D 符合原意。
2023年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后拓展学习-如何进行歌曲点评:歌评--母亲

4、这首歌是什么音乐风格?
答:民族
5、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答:赞扬伟大的母爱。
音乐风格
古典 流行 中国风 古风 ……
梅花三弄、十面埋伏、 高山流水……
少年…… 青花瓷、但愿人长久……
龙门宴、花舞、凤凰劫……
古典
指古典主义时期,1750年(J·S·巴赫去世)至1827年(贝 多芬去世),这一时期为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在古典音乐时期, 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你认识这些乐器吗?
你能说说这些唱法之间的区别吗?
流行 美声 民族 戏腔 ……
音乐鉴赏
交流会
介绍歌曲创作人及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歌曲《少年》是一首励志的流行歌曲, 词曲创作及演唱都是由女唱 作人梦然完成。梦然表示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当时她给自己的生 活和工作暂时按下了暂停键,停下来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未 来,想了很久都没有答案。直到某一天,她突然“说服”了自己,她觉得 面对这些困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像少年一样。无论怎样,都像火一样燃烧 着,这是梦然最初踏上征程时的那份初心和热忱,于是她写下了这首《少 年》,时刻告诉自己不变初心。在全民战疫期间,《少年》成为不少正能 量视频的配乐,更是为这首歌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⑥结尾就听者的感受、歌曲 的意义、思想价值做总体评 价
你喜欢的一首歌是什么?
定风波
破茧
…… 踏山河
歌曲基本信息 歌曲主要内容
《
》
歌曲简介、 演唱者、词曲作 者、歌曲主题和影响
概括介绍歌词主要内容
对歌曲内容(歌词)进行点评
从不同方面点评歌曲 对歌曲主题(思想情感)进行
(根据个人理解,选 点评:通过作者、时代、社会
《妈妈咪呀!》音乐鉴赏

《妈妈咪呀!》音乐鉴赏第一篇:《妈妈咪呀!》音乐鉴赏音乐鉴赏课程论文题目:院(系):专业:学号:姓名:完成日期:课堂音乐剧鉴赏通过半个学期《鉴赏音乐》的学习,我对音乐鉴赏基本知识和乐理技巧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音乐剧《妈妈咪呀》的观后感。
《妈妈咪呀!》中填满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充满幸福感的音乐剧。
整部作品宣扬的是一种感性的自由,不为生活压力和世俗的眼光所约束,不要被苦闷禁锢了自己的本性,尽情高歌尽情起舞,让自己的生命重新焕发青春的魅力。
它讲述了单身妈妈唐娜带着自己可爱美丽的女儿苏菲在希腊风景宜人的小岛上开着自己的小旅馆、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长大成人的苏菲即将踏入婚姻的殿堂,而她的梦想就是能看到自己的亲生父亲目睹这一神圣的时刻。
婚期将至,守口如瓶的母亲却丝毫没有透露一点蛛丝马迹的意思。
聪明的苏菲终于在母亲的日记本和书信当中找到了线索——母亲已给她的三个前男友发出了参加苏菲婚礼的请帖。
不久,三个年纪相仿的成熟男人相继出现在母女俩的小旅馆里:建筑师山姆、旅游作家比尔以及英国银行工作的哈利。
与此同时,唐娜的八年未见的死党罗茜与坦娅也及时赶到。
三个老男人、三个老女人、一个待嫁女,一场混乱搞笑的寻亲故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谁是亲生老爸?”这个问题贯穿着整个婚礼。
音乐剧的女主角苏菲是一位美丽可爱的姑娘,她聪明活泼,向往美好的爱情,却又对未来有着比较迷糊的认知。
苏菲希望亲生父亲能把自己交给新郎,从而引发了这场欢乐的闹剧。
苏菲如夜色里迷人的希腊海,清幽而又不失活力,执着倔强,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
评判一部音乐剧是否成功,首先是看它有没有动人的音乐。
脍炙人口的音乐也是《妈妈咪呀!》成功的另一关键。
《妈妈咪呀!》不仅是一出戏剧,更是一个大型音乐会。
作为观众,当一首首优美的歌曲接连响起时,他们有时甚至会忘却剧情,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中。
《妈妈咪呀!》的故事并不复杂,但能将故事的悬念一直保持到剧终,让它循序渐进地展开的,正式剧中精美而又带情感色彩的音乐。
《开启艺术之门,培养审美情趣》教学设计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开启艺术之门,培养审美情趣》涉及以下知识点:
1. 艺术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艺术是一种表达形式,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介绍与艺术作品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艺术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艺术作品的特点:让学生掌握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点,学会欣赏艺术作品的美。
3. 艺术创作的流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流程,掌握绘画、雕塑等基本技巧和方法。
4. 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和分析艺术作品。
5.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理解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答案: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供丰富的艺术素材和工具,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组织艺术创作活动和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创作技巧;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
课堂
- 通过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艺术创作流程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6.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浅析《你在哪里啊,红莲》的音乐特色及情感处理

浅析《你在哪里啊,红莲》的音乐特色及情感处理《你在哪里啊,红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歌曲,歌曲旋律柔和悠扬,歌词深情动人,歌曲整体呈现出一种浓烈的宿命之情。
在音乐特色和情感处理上,《你在哪里啊,红莲》展现了独特的魅力,让人动容和陶醉。
该歌曲的曲调优美动人,充满了浓厚的东方情怀。
在开始的钢琴伴奏中,就透露出一种哀伤和忧郁的氛围。
而在歌曲的旋律中,混合了一些民族乐器的声音,比如二胡、琵琶等,这些乐器的加入不仅增加了歌曲的层次感,也为歌曲赋予了更加深沉的情感色彩。
整首歌以慢板为主,唯美的旋律铺陈出一种沉郁的情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除了曲调之外,歌曲的情感处理也是其特色之一。
《你在哪里啊,红莲》的歌词充满了对爱情的追寻和向往,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思念之情。
歌词中的“你在哪里啊,红莲,是否依然等待着长空风晴”的句句痴情,表达了对红莲的无尽思念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整首歌情感真挚,令人感同身受,每一个听众都能够在歌曲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
歌曲的编曲处理也是其音乐特色之一。
在编曲上,制作人巧妙地运用了现代流行乐的编曲方式,融入了一些电子音效和节奏感强烈的鼓点,使整首歌的编曲更加新颖大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歌曲在编曲上的处理也让歌曲更加贴近当代听众的审美需求,使得歌曲更具有可听性和时代感。
歌手的演绎也是《你在哪里啊,红莲》的一大特色。
歌手以其雄厚的嗓音和扎实的音乐功底,将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得深入人心。
无论是高亢的高音部分,还是低沉的低音部分,歌手都能驾轻就熟地表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令人对这首歌曲留下深刻的印象。
《你在哪里啊,红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歌曲,其音乐特色和情感处理都非常独特。
歌曲的曲调优美动人,情感深邃真挚,编曲新颖大气,歌手的演绎更是将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深入人心。
这首歌曲不仅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更是一首让人陶醉其中的佳作。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首歌曲,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陶醉在其旋律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处。 首独唱曲中重复手法用得十分精 当且十分别致 , 这
特 啊 妈妈 呀我的 创作 , 只有真诚地 、 善意地对待现实生活 , 才能有美感可 级进或 以先现音 型衍展 , 别是 几处 “ ,
言 。妈妈 , 《 你在哪里》 的音乐 , 系作曲家黎晓阳以一颗至
妈妈 ” “ 在哪 里 ” 以“ 扬格 ” 、你 , 抑 由弱 “ ” “ ” 势 向 强 势
术魅 力 。
基础上上行五度再往下 以四度跳进 呼唤 “ 妈妈你在哪
里 ” 特别是 以先现音型 “ , 柔化 ” 律 , 旋 增强了亲 切感与
思 念之情 ,承 句” “ 基本上 是“ 起句 ” 的五 度与 四度的变
理 镌与铆作 lr iim A dC e t n总 3 ̄l0 .l 苑 横 C i n i I 第1 ]21 5 艺 纵 t s c ra o 6 0
家黎晓阳的《 妈妈, 你在哪里》是首速度稍慢( =2的 , j 6)
《 妈妈 , 你在哪里》 一歌的音乐 , 曲家从人浓缩全 曲乐意 , 且充满思 怀着眼 , 以其突出作品的艺术个性 。 什么是人文?人文” “
艺 纵 总 3期l 1 5c i dc e tOI 苑 横I 第1 0 Irt im A il 6 2 i s n r a 理 与 0 c i 作
生活 艺术化 的审美创 造
评黎 晓阳歌 曲《 妈妈 , 你在哪 里》
■ 徐锡怀 祝 贺
母爱伟大 , 爱崇 高。用亿 万孩童的话说—— “ 母 世 化模 进 ,妈妈 , 在哪 里 ” 一重 复句 , 后面 的“ “ 你 这 为 转 在休止半拍后 的强拍弱起 更具 有潜在的推动 力 , 也 上只有妈妈好 ! ” 荣获 20 年湖南 省“ 公英杯 ” 曲作 句 ” 05 蒲 歌
不仅使全 曲的音调素材 更为简洁 ,而且使 表现手法更 为凝 炼 ; 同时 , 模进手 法亦用得 圆融统一 , 熟练而通透。
I /—、 I
比如 , 弱起 的“ 3 5 6 — 6 6 f ” J 6 5 5 6 与
“
、
新 巧 而 圆 熟 的旋 法
612I 2一一223I 音 I .严 l ' 苜 上I 系 型… . , '  ̄/ 尔 既 i  ̄X A Ⅵ
“ 随 意 倾洒 于 不断 重 复 且又 不 断变 真至诚之心 , 追求着 以艺术魅 力潜移默 化于歌 者 、 听众 深 情 咏叹 , 情 ” “ ”
为审美理 想 , 所以 , 当笔者咏唱《 每 妈妈 , 你在哪 里》 就按 化的音 律与神 韵之 中。 为值得称 道的是主题乐思 中 尤
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 灵魂深处的震撼 , 眼前仿佛看到了
品大赛金奖的独唱歌曲《 妈妈 , 你在 哪里》 载《 ( 音乐教育 更为“ 合句 ” 的核心词句 “ 中寻找你 ”“ 中思念你 ” 心 、梦 ,
与创作 >o5年第 1 ) >o 2 期 ,乃作曲家黎晓阳 以饱蘸激情 进一步深化与丰富了题 旨与 内涵 。 妈妈 , 《 你在哪里》 音 之笔 , 满怀深情地抒 发了失去母 爱的儿童 , 对天伦之乐 乐在旋 法上 多处 有着 出人 意料 的 变化 , 比如 , 二乐 第 的热切企盼与对真纯 亲情的渴求。笔者认为 , 切艺术 段起 句 “ 一 寻找你 呀妈 妈 ” 主要 是在 全曲最高音 “ ” 以 6上
《 妈妈 , 你在哪 里》 的词作 家邝厚勤 , 以其简洁 、 平 易、 真切 的诗句 , 为音 乐的情绪 酝酿 与艺术 表现构思 , 营造出浓厚 的氛 围 , 旨在激活作曲家的情思 。循着 “ 妈 妈, 你在哪 里” 的意脉追 寻 , 意 ” 以“ 帅先 , “ ” 造 势 生情 , 缘 “ 发音的自然走 向 , 情” 选取 最能 表达“ 、势 ” 情” “ 的音
一
个个失去母爱的儿童在风雨中孑然踯躅 、孤零飘泊 。 “ 妈妈呀妈妈 , 你在哪里 ” 这揪心的哭喊似 江河 悲嚎 , 不
的“ 2 _
” 这一饱含着无限惆怅与喟叹 、
凄楚与 暗伤意 蕴 的反 向模 进 的音 型 在全 曲 中反 复运
绝于耳 ……探 究《 妈妈 , 你在哪里》 之艺术特 色 , 笔者总 用 ,这 是作 曲家匠心独运 的又一最能 凸现 旋律特 色之
型与节奏 , 为失 去母爱 的儿童或宣叙 或咏叹 。 核心乐 句 即主题乐句 , 以平实而深沉的 口吻 , 采用在同音反复 的
格模进 , 对推动情感的发展 、 音乐高潮的形成 , 二者颇具
艺术功力。
纵 观全 曲 , 其旋 法新 在于 音乐 语言 的外 朴 内珍 , 巧在 技法凝炼 。作 曲家善于从 文学语 言 中探 寻 出、 孕 育 出音 乐元素 的 歌唱性 ,表现 上似 乎 是失 去母 爱 的 儿童的 声声揪 心 的呼 唤与 呐喊 , 究其实 , 就是 作 曲 这 家在 巧用 “ 心灵 音响 ” 。这不 落巢 臼的旋法 , 圆融于歌 曲 的核心 乐意 之 中 ,可 谓具 有 穿透 时 空的 恒久 的艺
二、 严谨而完美的结构
关怀而达到“ 以情动人”又应该 以科学 的思维方式达到 ,
“ 晓之以理 ” 。唯其如此, 才能使艺术的基本功用统一于
审美的想象 力指向理想。作为一首歌曲 , 其曲式结 审美实践 ,才能让艺术作品充分真切地反映 人的本质。 构与内在的题 旨意趣 ,在审美的趋向上应该是同一 的。 唯 其如此 , 对现实人生既反映又超越 , 让艺术家的一切 也就是说 , 形式与内容应该尽可能达到完美统一。作 曲 艺术活动能全面激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