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生活中的艺术美
艺术源于生活作文

艺术源于生活作文艺术源于生活。
艺术,是人类情感、思想和审美意识的产物,而生活,则是艺术的灵感之源。
艺术源于生活,无疑是一种深刻的道理,因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作品,都可以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令人赞叹的艺术作品。
生活中的美好风景,往往会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
当我们走在大自然中,欣赏到壮丽的山川河流、绚丽的日出日落、多彩的季节变化,这些美景都会激发我们创作的激情。
画家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大自然的美丽,音乐家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对自然的感悟,舞蹈家可以通过舞蹈来展现自然的韵律,作家可以通过文字来描绘自然的神奇。
生活中的美好风景不仅是我们赏心悦目的风景,更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除了自然风景,生活中的人文情感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人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爱恨情仇,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
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人群,感受他们的情感波动和内心世界,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灵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对情感的表达来触动观众的心灵。
生活中的人文情感不仅是我们相互交流的纽带,更是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
此外,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也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人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节,这些细节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当我们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创作出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这些作品既可以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又可以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不仅是我们生活的点滴,更是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
总的来说,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无论是自然风景、人文情感还是日常琐事,都可以激发艺术家创作的灵感。
因此,我们应该用心感受生活,用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让艺术真正融入生活,让生活因艺术而更加美好。
朱光潜《谈美》中的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朱光潜《谈美》中的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朱光潜的《谈美》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美学著作,也是当代中国美学思潮当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作者朱光潜也是当代中国美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朱光潜《谈美》中的艺术美学思想。
首先,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出的最基本的美学思想是“华彩美”,也就是艺术美学。
对于朱光潜而言,“华彩美”就是艺术美学,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
艺术美学是根植于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观之上的美德、美学、美感、美妙、美学以及精神等元素的综合体。
其次,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出,美学必须根植于时代文化之中;艺术只有在实践性的文化环境内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艺术必须依靠具有深刻文化意义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涵;在实践性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完整体现艺术美学价值;以及艺术美学要以创新为前提,以便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空间。
如此,美学思想既受到社会的影响,又受到文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出的艺术美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华彩美”、艺术必须依托于时代文化之中、艺术应以创新为前提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朱光潜提出的这些思想,来进行合理的解读,进而表达自己的艺术
美学理念,更好地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独立思考与自主审查。
艺术与生活演讲稿

艺术与生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艺术与生活的话题。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灵魂,是生活的点缀,更是生活的源泉。
艺术与生活,相辅相成,相互交融,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有趣而深刻的话题。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艺术如何影响生活。
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美感的方式,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深刻。
比如,一首动人的音乐、一幅震撼人心的画作、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都能够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增添生活的情趣和意义。
艺术还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人们在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充满希望。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生活如何影响艺术。
生活是艺术的灵感之源,是艺术创作的根基和基础。
艺术家们往往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许许多多令人震撼的作品。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人情世故、社会风貌都能够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和题材。
同时,生活也是艺术的评判标准,只有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艺术作品才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认同,才能够成为经典之作。
最后,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让艺术与生活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首先,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艺术,多欣赏艺术,比如去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等地方感受艺术的魅力。
其次,我们应该在艺术创作中注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让艺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加贴近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我们应该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懂得欣赏艺术、创造艺术,从而让艺术与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总之,艺术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艺术,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因艺术而更加丰富多彩。
谢谢大家!。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演讲稿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情感、思想、甚至生存息息相关。
艺术与生活,两者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相互倚重的双翼,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
首先,艺术是生活的反映。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将生活中的美好、悲伤、喜怒哀乐以及社会现实等表现出来。
比如,一幅画作可以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一首歌曲可以传达出爱与温暖,一部电影可以展示出人类的悲欢离合。
艺术作品让我们在琐碎的生活中感受到美好,让我们在困难的时刻找到力量,让我们在快乐的时刻更加珍惜。
其次,艺术丰富了生活的内涵。
生活中,我们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愉悦。
而艺术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存在,更让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比如,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一场音乐会可以让我们陶醉其中,一次艺术展可以让我们领略到不同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最后,艺术改变了生活的方式。
艺术家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生活,激发了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创造力。
艺术作品的存在,不仅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更让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了新的思考和灵感。
比如,一部优秀的电影可以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首优美的音乐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专注和高效,一幅美丽的画作可以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憧憬。
总之,艺术与生活相辅相成,相互交融。
艺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生活又为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艺术的存在,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因艺术而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工艺美术在人们生活中的需求探析

工艺美术在人们生活中的需求探析工艺美术在人们生活中的需求探析导语:工艺美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能为人们生活带来实用性。
在现代社会中,工艺美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浅谈工艺美术在人们生活中的需求探析。
一、提升居家环境的美感工艺美术是对日常产品进行艺术设计再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居家环境也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通过使用工艺美术品,可以为居家环境增添一份独特的美感,提升生活品质。
比如,选购一对精致的瓷器茶具,享受一杯优雅的茶水;选择一幅精美的刺绣品挂画,使家中的墙壁更具艺术氛围;或者在餐桌上使用手工打磨的木质餐具,给用餐带来更多的情趣。
通过工艺美术品的运用,人们可以在家中创造出一个独特且具有个性的空间,让生活更加美好。
二、独特的礼品选择在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选择礼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意。
而传统的礼品选择往往缺乏新意和独特性。
工艺美术品则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礼品选择方式。
通过选择具有工艺美术特色的礼品,可以展示出自己对于对方的用心和关爱。
比如,赠送一件精美的银制首饰,不仅美观大方,还能传达对于他人的祝福和关怀;选择一件手工制作的陶瓷艺术品,不仅可以展示出自己的品味,还能给收礼人带来艺术的享受。
工艺美术品作为礼品的选择,不仅能够传达出更多的情感,还能为对方带来独一无二的惊喜和喜悦。
三、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工艺美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其背后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欣赏和收藏工艺美术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悟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
比如,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包括景泰蓝、紫砂壶、蜡染等,这些作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欣赏和收藏这些作品,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还能使人们了解到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
同时,通过工艺美术品的传承和创新,可以帮助当代人更好地连接与传统的关系,进一步扩大工艺美术的影响力和意义。
四、提高生活品质工艺美术作为一种融合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够提高生活品质。
艺术与生活——演讲稿

艺术与生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艺术与生活,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
常思考的问题。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生活又是艺术的源泉。
它们之
间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又有着独立的存在。
今天,我想和大家
一起探讨一下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首先,艺术是生活的反映。
艺术家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将生活中的美好、悲伤、欢乐、挣扎等情感表达出来,让人们在欣
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丰富。
比如,一幅优美
的油画、一首动人的音乐、一部感人的电影,都能够让我们在忙碌
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宁静与感动,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艺术
的灵感。
艺术家们常常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创作出让人
叹为观止的作品。
比如,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就是受到自家花
园中的睡莲池塘所启发的。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对美的敏感,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艺术与生活相辅相成。
艺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平淡的日子里找到乐趣和激情;而生活也是艺术的源泉,让我们的创作更加生动和真实。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艺术,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成为我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我们应该让艺术回归生活,让生活充满艺术的气息。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艺术与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的生活因为艺术而更加精彩!
谢谢大家!。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哲学内涵及美学意蕴探析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哲学内涵及美学意蕴探析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是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满足和情感层面的体验。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概念涵盖了社会发展的理念、个人成长的追求和文化价值的传承,同时也包含了哲学内涵和美学意蕴。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探析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内涵和美学意蕴。
一、哲学内涵1. 个体自由与共同体责任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哲学内涵之一是个体自由与共同体责任的结合。
个体自由是指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但个体自由也需要在共同体责任的框架内实现,个人的自由行为不应侵犯他人的权利和利益,需要为社会和他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个体自由与共同体责任的结合体现了个人的自主性和社会的团结性,在这种框架内,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促进社会的共同进步。
2. 平等和包容新时代“美好生活”还强调平等和包容的理念。
平等是指每个人都应该在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框架内受到平等对待,不受种族、性别、阶层等因素的歧视。
包容是指人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建立一个和谐共处的社会。
平等和包容的理念体现了人们对于公正与和谐的追求,同时也是实现社会进步和繁荣的基础。
3. 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哲学内涵还包含了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和谐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了个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与环境的和谐。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到后代子孙的利益,保护环境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推动社会各方面进步的根本动力,也是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内涵。
二、美学意蕴1. 审美体验美好生活的追求离不开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享受,包括了对自然景观、人文情感和艺术创作的欣赏和理解。
在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体验,通过赏心悦目的景观、音乐、绘画等方式来陶冶情操,提升情感品质。
取生活之清泉,蕴艺术之灵性——回归自然的初中美术教育探究

2021 年 05 月(总第409期)No.05,2021Serial No.409文理导航Liberal ArLs Guidance■综合园地取生活之清泉,蕴艺术之灵性----回归自然的初中美术教育探究龚梅华(启东市吕四港镇鹤城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241)【摘要】美术源于生活,源于发现,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是学生描心绘神,拓展创新的宝贵资源。
本文从学生主体情感体 验与生活经历角度入手,以自然生活素材为教学载体,探讨了回归自然、生活的美术教育路径,尝试引导学生在具有实践性和 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中,重塑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创新美术语言的表达,发展美术实践能力,让学生可以在融合自己生活经验 的艺术环境中,实现美术感知、想象、审美、评鉴和艺术思维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自然生活;教学实践美术是有形有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意在透过丰富多彩的 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美好的审美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想象 力、创造力。
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生活化与多样化,引导学生在趣味生动的环境中,展开审美鉴赏和 构思表达。
美术情感在于生活积累,学生心中有了所想所感, 才能更深刻感知美、鉴赏美、理解美和创造美。
所以,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融入现实生活元素,让 美术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指导学生在自主、自由、多元、真实的体验空间中,陶冶思想情操,升华艺术情感,实现美术 素养、审美情感和创意思维的全面发展。
一、自然情感交融,丰富审美鉴赏美术情感,源于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审美体验,自然生活 中的阳光、空气、树木、花草、建筑等事物环境,都是学生开阔 思维视野,感受精美艺术价值的资源和素材。
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丰富多彩的自 然生活情境,让学生可以在熟悉的自然环境和事物场景中, 丰富艺术思维联想,发挥审美创作潜力。
初中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抽象感知能力,思维情感较为活跃,教师课堂中,要立 足于学生的阶段性认知特点,运用趣味、生动语言问题,触动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自然与文化相交融的欣赏、创作中,锻炼绘画技巧,强化色彩观察能力和审美想 象创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生活中的艺术美
内容摘要: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
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
体现着自然。
所以,艺术丰富多彩,生活也是艺术美的源泉。
艺术虽
然“高于”生活,但它是回归生活,艺术与生活之间是相互融合,同
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艺术;生活;自然
一.生活是一门艺术
生活离不开艺术,生活就是一门艺术。
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
一切活动。
如:种田、吃饭、旅游、休息等等。
艺术是什么呢?艺术
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实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
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
绘画中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
总来说之用艺术诠
释自然、生活之规律。
使人们了解自然、理解自然、溶入自然、人和
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发展。
艺术是个很复杂的话题。
不同时代表现着不
同时代的艺术,也相对有不同时代风格的出现。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
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
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
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
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
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
艺术教育也不再是从事艺术
专业人员的专门教育,而是作为大众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艺术
的感觉、想像、创造等水平,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
可缺少的必要素质。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特有的艺术,同时也有每个
时代的艺术格调也都不相同。
艺术的想象力、拓展性,逐渐成为现代
社会中各种复合型人才的必备基础。
通过艺术与生活的接轨,能够丰
富我们自身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感受,提升艺术感知水平与创造水平,
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享受生活,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美化生活、传递生活的乐趣,提升生活的品质。
我相信生活和艺术是
分不开的,生活被艺术渗透,说明生活本来就是一门艺术。
二.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唯一的源泉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所谓源于,艺术是生活的提炼,艺
术家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将其浓缩成艺术作品表现;所谓高于,艺术表现出来的是修饰以后的生活,现实固有种种无奈难以改变,而艺术是精神的自由空间,艺术家在创作时将个人憧憬表现于作品之中,以寻求一种精神信仰的寄托,以实现心灵以及精神释放的窗口。
生活是艺术唯一的源泉。
这是因为,无论艺术的形式如何变化,它唯
一的目的就是在于“服务于生活”。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
为了适合环境,开始制造工具,这就为艺术的起源创造了条件。
不单
单要满足生存需求,还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艺术。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
活的反应,而社会生活又是艺术的源泉。
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丰富
的生活积累才让创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所以社会生活是艺术
创作的源泉。
康定斯基说:“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产儿,同时
也是孕育了我们情感的母亲”。
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家
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人,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富含着生活的经历,烙印着
生活的气息。
无论多么抽象的艺术形象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与它相对
应的原型,从这个角度来讲,更加符合“生活是艺术唯一的源泉”。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动。
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
现象实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
三.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反作用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反过来作用于生活。
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
有假、恶、丑。
生活中“丑”的东西,一旦融入进入了艺术,经过艺
术家的创造思维性劳动,通过审美特征将生活中的“丑”在艺术作品
中体现出来。
生活中既然处处被艺术所渗透着,艺术同样也作用于生活。
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能动性的创造劳动变成了艺术美。
事物本身“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但是作为艺术形象它已经具有审美
意义。
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持续探索和寻找美的形式,从
内容出发去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以增强美和艺术的表现力,从而使得艺
术的形式美日益丰富和发展。
平时生活中的缺点艺术家们通过拓展性
劳动把这些方面转化为艺术美。
物或事原本的特性没有任何改变,不
过作为艺术作品来说它们已经拥有了艺术元素和艺术意义。
如:艺术
先驱马塞尔杜尚说“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1917年,杜尚将一
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匿名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
展览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他说,
现成品能够是艺术品,相反,艺术品也能够成为日常用品。
每一位艺
术家在个人平时的创作实践中,持续地去追求和发现各种艺术美的形式,从素材和灵感的角度来挑选最完美的形式来强化艺术美得表现力,如此才能让艺术的形式广泛、丰富并得到发展。
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表达的内容形形色色,但只要有内涵有精神在里面,那就是艺术。
人
类的艺术史证明,艺术绝不能与生活脱节,否则艺术失去生命的养分
与光华,而生活永远是艺术可参照、借鉴和推成出新的动力与灵感的
来源。
人类生活是因为有艺术的存有,才有了精神世界,思想变得愈
加文明、充实,而艺术的审美观点,在推动着社会向更高的文明层次
发展。
四.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
马克思以前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就是创造了人的本身”。
起初,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一切劳动都不具备任何的审美性质,那个
阶段,艺术与生活还是“一体的”,也就无所谓孰高孰低。
但是,随
着社会的进步,伴随劳动的艺术形态也得到了发展。
从奴隶制社会到
公元前5世纪,国内外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艺术理论,为艺术创作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批艺术学家开始探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虽然,生活和艺术两者都具有独特的美感,但是艺术的美理应是一种高于生
活的美,它是一种更加理想、强烈的美感。
艺术与生活相互融合。
不
但体现在众多艺术品与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难以区分,也体现在大众
文化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艺术观点上。
艺术作品中日常性的气息不乏
多见,体现了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就像是“艺术进入生活”、“生活进入艺术”,使得日常生活更加具有审美化,而艺术作品更加
具有生活气息。
天地作为对照,自然万物作为媒介。
如果有人妄言艺
术要脱离现实生活,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了。
无论艺术如何创造,都离不开本源,而这本源,就是生活。
是是非非,纷纷攘攘,仅
仅是一个人的感受就让无数后人津津乐道,这如果不是源自于生活的
提炼,又怎么会让无数生活着的人代代传诵呢。
所以,艺术与生活,
也是互为升华的对应。
同时,艺术与生活很多时候又是互补的,生活
并不完美,有很多缺陷,艺术却能用思维补充这个缺陷。
文学中肆无
忌惮的想象,电影中天马行空的创作,都是生活的宣泄。
此时的艺术
作品就不单单是共鸣,更是一种寄托。
生活的缺憾在艺术作品中得到
了满足。
所以,不得不承认,艺术作品是生活的升华,生活是艺术作
品的来源。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动.艺
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实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
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微妙维肖,且一直是动态变化的,这两者之间有
“水乳交融”的共性,也有各自“精彩”的特异性。
不论怎么变化,
生活都永远是艺术的源泉,而艺术就是对生活的感悟和提炼,其目的
是服务于生活。
希望我们珍惜生活的同时,享受生活,用一双发现美
的眼睛发现艺术,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论艺术的美与社会生活的关系J.今日湖北,2005年9月.
2贺国强.中国书籍设计艺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4(2):73-75.3网络部分文章参考.
探析生活中的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