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实丑向艺术美的转化(一)

论现实丑向艺术美的转化(一)
论现实丑向艺术美的转化(一)

论现实丑向艺术美的转化(一)

【内容摘要】丑是一个复杂的美学现象,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在文化艺术中,都有其活动的身影。本文简要介绍了丑的崛起,揭示了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实质,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化丑为美的途径,并充分肯定了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丑现实丑艺术美实质审美转化现实意义

【abstract】Uglinessisacomplexaestheticphenomenon.Itisnotonlyexpressedinreallife,butalsoascendsintheplac eofart.Theriseofuglinessisbrieflyintroducedinthisarticle,whichalsorevealsthetrueoftransformingre alisticuglinessintoartisticbeauty.Underthiscircumstances,itisimportanttofindanartisticapproachtha tcantransformuglinessintobeauty.Profoundrealisticsignificanceoftransformingrealisticuglinessinto artisticbeautyisfullyaffirmedinthisarticle.

【Keywords】Ugliness,realisticugliness,artisticbeauty,True,AestheticTransform,realisticSignificance.

一、美学的跨时代“变异”:丑的崛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人猿揖别以来,人类的祖先们就开始了对美的追求的漫漫历程,并留下了这样一些清晰可辨的足迹:从旧石器时代的阿舍利手斧,到古希腊时代的巴特农神庙,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绘画,再到近代的贝多芬宏伟壮丽的交响曲……然而,丑这位羞达达的小姑娘却一直难登大雅之堂。早在古希腊时代,哲人柏拉图就在其理想国的大门前声嘶力竭地宣称:“如果哪位诗人一定要表现丑,那我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他驱逐出去!”因此,在这一时期,人们对丑的审美特性的研究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丑多是被作为美的反面或陪衬,在研究美的本质时也是一笔带过。

直到近代,伴随着尼采的一声惊呼“上帝死了”,伴随着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弗洛伊德精神的分析法的发现,人类在关于人、历史和自我的透视中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丑才作为一种实践本体的存在,逐渐真正撞入了艺术家们的审美视野,以其独立的艺术姿态向世人展示了其别样的审美价值。尤其是1853年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的出版,标志着丑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形态登上了美学发展的历史舞台。一时间,现实生活中的丑如暴风雨般袭过来:节节上升的青年自杀率,吓人的酒精中毒人数,普遍的精神沮丧,难以节制的恐怖活动和犯罪行为……不仅如此,艺术界也为之沸腾了:音乐在巨匠贝多芬时代有了嘈杂凌乱的音程和刺耳的不和谐音,戏剧在莎士比亚手中开始注重“描写纯粹个性特征以及一切缺点和瑕庇”,诗歌在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中将“丑”和“恶”升华成为了审美对象,文学又将阿Q和葛朗台等丑恶形象搬上了生活表演的舞台。如此这般,“丑仿佛是一只五彩的画笔,先是在美的图画上勾勾点点,继而画出了美女身边丑陋的老太婆,可它的画兴一起便无法抑制,继而又涂上了荒诞和滑稽的颜料在画布上肆意地涂抹起来”〔1〕。

当然了,在这样一段丑的发展历程之中,人们对其的态度也是随之不断变化发展的。他们由惊愕、费解到愤然、诅骂,然后在更多冷静地思考这一切时痛切而深刻地认识到:这是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艺术美学的发展使之然,我们应坦然地接受丑的到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社会生活中去发掘它的独特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我们主体的能动性,积极地将其转化为艺术美,从而在更高的标准和更深的层次上真正体会丑艺术深刻的现实意义。二、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实质说到丑,我们可能会毫不犹豫地从美的本质(“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2〕)出发,得出丑的非人性的特质,即人的生命能力不能全面发展。因此,丑“是歪曲和否定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象,它的存在阻碍和妨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与显现,因而在审美中是一种负价值”〔3〕。所以,从内容方面看,丑是社会生活中与人的本质力量相悖逆的事物;从形式方面看,丑是违背形式规律的、畸形的、有缺陷的或无序的感性形式。而现实生活中的丑正是丑的本质的具体体现:嘈杂响亮的噪音让人心躁不安,四处横飞的苍蝇令人反胃欲吐,恐怖凶杀的现场使人毛骨悚然……这些丑的对象让人们避之尤恐不及,因为他们只是审美活动中的负价值,同人的本质力量所追求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提起艺术美,我们可能会沉浸于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销魂于精彩纷呈的影视艺术,忘我于丰富生动的文学作品……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世界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凝聚并显示于特定物质符号形态中的美”〔4〕。因此在涉及艺术美时,我们不可以仅仅把现实中的美好事物集中起来捆在一起使之理想化,而不顾及现实中丑恶的东西。艺术有着极大的兼容性,它既包含了对自然美和现实美最真切的关照和美化,又包含了对生活丑的透视剥露和审美转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艺术美的独特魅力。

当然了,现实丑和艺术美尽管在外表上看起来不像是一家的孩子,但他们却有着相同的血统,在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是可以转化的。关于这一点,历代美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早在古希腊那样一个模仿说的时代,人们就认为艺术不仅模仿现实美,而且也模仿现实丑。于是哲人亚里斯多德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观点:“经验证明了这样一点: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惟妙惟肖的图画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例如尸首或最可鄙的动物形象”〔5〕。随后,莱辛在其代表作《拉奥孔》中更是明确主张丑可以入诗,认为丑经过艺术化的表现之后,“常由形体丑陋所引起的那种反感被冲淡了。就效果说,丑仿佛已失其为丑了”〔6〕。尽管他没有把丑直接当作美的一种特定形态,但是却要求将现实生活中丑的东西转化为一种艺术美。到了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更是真正看到了“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并且他还在其作品《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中将这样一条原则运用得淋漓尽致。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虽然对现实生活中的美丑作了非常严格的区分,但对艺术中描写丑却显得格外宽容。他认为艺术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丑之为丑”,从而使丑暴露其真实面目。

综观以上各美学家的理论,尽管说法各不相同,但我们只需仔细斟酌一下,还是不难看出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实质所在的:首先,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美的,不美的乃至丑的种种现象,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处理,就有可能变成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艺术品。任何艺术作品既植根于现实生活,又是艺术家的创造,所以其中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既含有现实性因素,又包括创造性因素,而这两种因素对欣赏者的审美情感都会产生影响。将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过程中,其中的现实性因素是丑的,而创造性因素却是美的。人们在欣赏丑的艺术时,实际上是从审美的角度看待艺术中所包含的创造性因素,从而感受到艺术的美,体味到艺术家如何将现实丑表现得如此生动与深刻;其次,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不是丑变成了美,而是艺术家通过“以丑为美”,“化丑为美”,“以丑衬美”让现实丑找到和谐妥帖的艺术表现形式,构成具有审美价值的审美意象,从而在本质上否定丑.换句话说,就是经过艺术家的再创造后,现实丑的本质由暗昧朦胧变得清晰昭著。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艺术美是对现实丑的否定,是对现实丑本质的揭露,同时也是对现实丑的超越。

概言之,现实丑和艺术美在审美的终极意义上是内在统一的,通过对现实丑的否定,来达到对艺术美的表现,这正是现实丑与艺术美的内在契合,也是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实质所在。三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途径既然现实丑与艺术美在表面的表现形态上总给人一种对立的感觉,而在审美的极终意义上可以找到契合点,那么,显而易见,二者已构了对立统一的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着的对立面双方,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它的相反面转化。因此,丑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途径,可以转化为美。关于丑向美的转化,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和描绘一副美丽的面孔’是两种决然不同的事”。美丽地描绘实际上就是对艺术美的创造,无论这副面孔是美还是丑,只要能够美丽地描绘,就可以引起人们审美的快感。面对罗丹笔下的丑陋不堪的老妓女,人们惊叹不已;看到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人们在大笑之后细细品味。这些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丑陋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容易找到原型的,但是原型并不美,而只有经过那些艺术家们用上了他们的点睛之笔,化腐朽为神奇,变污泥为黄金了,才能实现丑陋形象的艺术魅力。那么,最关键的是:需要怎样的“美丽地描绘”才能够起到“点石成金”的功效呢?

1、现实丑向艺术美的转化必须以符合规律的现实真为基础

提起美,我们可能一下子就可以联想到真和善,但是说到丑,大家可能就忽视了真的存在。其实,生活中的丑之所以可以转化为艺术中的美,就是因为,经过作家艺术创造之后的作品本身是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作品是否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就直接决定着对丑的刻画的成败。

首先,艺术美丽是离不开真实的,要把生活改造成艺术美,并不是要改造生活丑的性质,而是要把丑描绘得逼真传神。《红楼梦》中描写王夫人在金钏儿投井死后的心理活动就是一段真实的反映。金钏儿投井显然是王夫人的躯赶间接造成的;人死了,作为一名奴婢,自然无人追查王夫人的罪责。但王夫人内心深处却开始愧疚起来,独自在房间里垂泪。宝玉百般劝慰,王夫人还是叹道:“虽然如此,到底我心理不安”。这岂不是真实的情感流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人信服王夫人的生活丑。恶人也有她心善的时候嘛,可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这样就显得脱离现实了。当然了,《金瓶梅》中西门庆为瓶儿之死而落泪和这段描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固然坏,在生活中也必然有其复杂的一面。相反的,一些粗俗的影视作品只是简单化地描写叛徒叛变,只要一声喊“用刑”,他们就一骨碌招了。这样描写丑恶的无能往往是忽略了生活的真实过分夸张,并不能引起读者和观众从内心深层对丑的批判,当然就没有半点艺术美的味道了。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我在这里强调的真,并不是指一定要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是指符合生活发展规律的真,即现实生活中的丑应该按照“本来如此”的原则来再现生活。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了现实主义尤其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之中。就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而言,由于把笔触伸向了社会的阴暗面,丑无疑成了重要的再现对象。著名画家罗丹正是强调以真为美,其代表作《欧米哀尔》塑造的正是一位年老色衰的妓女形象。这位在风月场上沉浮了几十年的受害者,衰老得如此可怕,昔日的音容笑貌早已在她身上销声匿迹。她是如此的干枯、瘦弱、难看:佝偻的驼背,枯瘪的乳房,满是皱褶的肚皮,真可谓集形体丑于一身了!当然了,在生活中,我们是不可能看到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妓女,可是,我们每一个人又都会不由自主地承认欧米哀尔确实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只有这样的描述,才能真正逼真地去再现欧米哀尔那丑陋不堪的老妓女形象,只有这样的描绘才能被誉为“丑得如此精美”丑的艺术美正是通过塑造这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真实原型来体现那种对丑的深刻否定的。

2、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必须以艺术创造的典型化为手段恩格斯曾说过:“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7〕。因此,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必须以艺术创造的典型化为手段,而所谓典型化,不是要改变丑本身的性质,而是按照生活本身的规律,对现实生活中的丑加以集中、提炼和概括,塑造出生动鲜明的典型形象,历史地具体地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使审美者从丑的形象中获得对历史规律和生活真理的认识。我们对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进行揭露,正是通过对反面典型的成功塑造来实现的。因此生活丑能否转化为艺术美,以及所能达到的程度,就取决于作家、艺术家对反面人物的塑造能否达到典型化的高度了。

陕西作家贾平凹的展示文人心灵的作品《废都》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玩世不恭、心灰志颓、咎由自取的当代文人典型。他把当代文人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纠葛冲撞中尴尬处境和烦闷心情等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当代某类文化人的心灵轨迹的描绘,展现了光怪陆离的浮躁时代、晕眩时代的生活本相。但是,在性描写上,他却忽视了典型化原则。诚然,性描写、性意识是当代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更是当代文坛无可推卸的话题。社会上什么性苦闷、性野合、性插足、性报复、性宗教——千奇百怪,光怪陆离,而文学作为人学自然应该表现人的这种情感欲望,不过应该是艺术地、健康地典型化的表现。如果只描写性意识,只强调生命意识,很可能会导致文学的非理性方面发展,显得故意逃避,可能作者正是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才抱着自己的所谓的现实主义的原则放开手来,使那些性描写一览无余,

从而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这样,恐怕就显得太“黄”了些吧。性描写,固然不可回避,要放开来写,但却不能把它写成了“诱饵”,否则就成了一种形而下的滥调,随处可见“湿漉漉的一片”,流于直露轻浮的展览,显得缺乏典型化的提炼和升华。只有掌握分寸,通过艺术手段,将性欲艺术化、审美化处理,才能从表面上看起来丑陋的性爱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自然、最持久、最普遍、最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在表现丑时,并不是去纯粹地反映生活中的丑的现象,而是通过艺术、典型化的方法,在显示丑的基础之上,进行主体能动精神构建,从而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生活丑的本质,让人们在毫无“邪念”的关照中更本真地体会生活丑的意义。

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

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 俞泉 艺术系艺术设计1004班 【摘要】:正美与丑,是一种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物的本质的外化,二者辩证地统一在自然界和人们的生活中。美与丑,只有当相互比较时,才显现出它们各自的实质内涵。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这种辩证关系不仅体现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还更深刻地体现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体现在人类的艺术活动中。文艺是人们对现实审美的最高形式,探讨和追寻美丑的辩证关系,扬美弃丑,也就成为这种最高形式的根本所在。但是具体生活中的美丑和艺术中的美丑是有区别的,二者不是一种顺承关系,而是呈现着十分复杂的状态。比如生活中丑的事物反映到艺术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往往淡化了丑的形态,成为具有美学意义的形象。这种现象冲破了人们单纯的表象思维,难免给人以困惑之感。。 美也有丑,它们之间所展开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构成了一幅幅生动丰富,惊心动魄的画面。它给我们带来种种欢乐和烦忧同时,也为我们艺术美的创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西方文艺社会学的创始人斯达尔夫人认为文学与社会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文学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社会内容,人们审美价值判断的不同取决于社会条件的差异。《红楼梦》这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正是中国社会动荡,剧变的时期。一切生活的丑陋竞相在此上演。《红楼梦》中生活的丑陋不是因为物质的匮乏,权力和财富的缺失,而恰恰相反,一切的痛苦来源于餍足,即饮甘餍肥,锦衣纨绔,一切物质的富足似乎都没了意义,贵族的糜烂的生活。这是一个丑陋的社会,由这样一群人主宰的世界必然是荒唐,腐朽,败落和没人道的。正是这种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丑恶,使得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读后感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读后感 ----以人的相貌为例 莫晓茵20140901025 个人认为“任何东西,凡是完全体现了那一种类的观念的,就显得美。”定义显得十分狭隘。这意思也就是说,“美的事物一定要包含所有在同类事物中堪称为好的东西,在同类事物中所能找到的任何好的东西,没有不包含在美的事物中的。”在人身上,这种美的典型的多样性更加显著,我们简直不能设想人类美的一切色调都凝聚在一个人身上。就如我们亚洲人现在对美的定义—肤白,眼大,小鼻子小嘴什么的。就算我们一直在吐槽谁谁谁有着以上一切特征,一副网红脸,各种撞脸,但这有何尝不是现代大众审美过分单一所造成的恶果呢? 大家都会指出,一个人的丑陋,是由于那个人的外形难看——“长得难看”。我们知道得很清楚,畸形是疾病或意外之灾的结果,人在发育初期格外容易为灾病所毁损。假使说生活和它的显现是美,那末,很自然的,疾病和它的结果就是丑。但是一个长得难看的人也是畸形的,只是程度较轻,而“长得难看”的原因也和造成畸形的原因相同,不过是程度较轻而已。假如一个人生来就是驼背,只是程度较轻,而原因则是一样。总之,长得丑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畸形的人。他的外形所表现的不是生活,不是良好的发育,而是发育不良,境遇不顺。现在我们从外形的一般轮廓转移到面部来吧。面容的不美或者是由于它本身,或者是由于它的表情。我们不喜欢“凶恶的”、“令人不快的”面部表情,因为凶恶是毒害我们的生活的毒药。但是面容的“丑”多半不是由于表情,而是由于轮廓的本身面部的骨骼构造不好。脆骨和筋肉在发育中多少带有畸形的烙印,这就是说,这个人的初期发育是在不顺的境遇中进行的,在这样的情形下,面部轮廓总是丑的。根本无需详加证明,在人看来,动物界的美都表现着人类关于清新刚健的生活的概念。 但是我非常认同书中的这句话--凡是出类拔萃的东西,在同类中无与伦比的东西,就是美的。”一件东西必须出类拔萃,方才称得上美。像斯温顿,一个我十分喜欢的演员,她并不是传统的美人,甚至如果我们用传统意义的审美去评价她的话,她甚至不像地球人。她是天赐凡间的非常态尤物,不仅能在主流与异类之间纵横驰骋,也能在圣殿与人间甬道上悠然踱步。她善长颠覆,因为她不计得失;她敢于创造,因为她不怕非议。她从相貌上看是与美丽无缘的,但她们那种介乎两性之间的气质,以一种神奇的刚毅之美吸引着我。她是上帝赐给人类另一种审美观,她的“凌厉”“中性”,散溢着不可抗拒的另类诱惑。面对上帝的精心雕琢,蒂尔达并不吝啬:她在《奥兰多》中裸得浑然天成,在《年轻的亚当》中脱得云淡风清。除了表演,蒂尔达·斯温顿还是文学杂志《Sembla》的长期撰稿人。而其棱角分明的线条,中性清冷的气质,更使无数时尚大师趋之若鹜。她是荷兰著名时装设计师Viktor&Rolf二人组眼中完美无缺的缪斯,是英格兰Orbital乐队MV里高贵无邪的女神。 所以,应该说,关于美的本质的新的概念——那是从和以前科学界流行的观点完全不同的、对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关系的一般观点中得出的结论。——会达到一个也和近来流行的体系根本不同的美学体系,并且它本身和以前关于美的本质的概念根本不同。但是同时,新的概念似乎又是以前的概念的必然的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将会不断地看到流行的美学体系和我们提出的体系之间的本质的不同,为了指出它们中间的密切关系之所在,我们要说,新的观点说明了以前的体系所提出的最重要的美学事实。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美育的特点 4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4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3.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44.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 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载,芜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参考答案 40.(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4)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41.(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 42.(1)艺术作品美不美不在于所表现的生活是丑还是美,生活中的美、丑,均可成为美的艺术品的表现内容,艺术的创造性是最美的。(2)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就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43.(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44.(1)美感包括着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对于美的反应这两个方面。(2)美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光、色、形、声、味、气息和触觉等这样一些永远在变化的形式因素。(3)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向。 美学试题(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审美关系的特征。 31.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32.简述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 33.悲剧的基本特征。 34.美育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36.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的审美价值。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是人与世界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存在。31.(1)审美经验的第一个阶段是呈现阶段,指的是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从而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 (2)审美经验的第二个阶段是构成阶段,指的是主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的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的构 成活动; (3)审美经验的第三个阶段是评价阶段,指的是主 体对已经构成的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评价的过程。 32.(1)审美意象是精神性的,存在于心理活动中, 还未呈现为形式符号,有待凝定于一定的物质实在 中; (2)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 来,赋予—定的形式符号; (3)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 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 (4)意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便构成了现实的艺术 品,形式符号和物质实在便是意象物态化和物化的 直接结果。 33.(1)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 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 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 验。 34.[参考答案] (1)诉诸感性。(2)潜移默化。(3)能动性。 35.(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 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 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 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36.(1)艺术技巧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2)艺术技巧的运用与发挥是艺术操作的过程。 (3)艺术操作技能与技巧是艺术中不可逾越的环 节。 (4)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不能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 与技巧,否则就会沦为匠艺。 美学试题(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0.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 31.简评朗吉诺斯的崇高观。 32.简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 33.简述形式因素在美感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 34.艺术的接受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 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做法既是不 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36.结合苏东坡谈文与可画竹:“其身与竹化,无穷 出清新”,来谈审美感受的特征。 答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 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把美育看成娱乐 与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 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 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 和美学思想。 38.(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2)他认为生命的 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 滞、机械化。(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 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4)这种说法不能囊 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9.(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 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 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4)这是一种从起 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小 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0分) 40.(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 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 活。(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 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 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 就出现了矛盾。(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 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 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 生理学观点。 41.(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2) 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 不相容。(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 里产生的。 42.(1)区别: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 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 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2)联系: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 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 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②美育中的情感活 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 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 分,6分) 43.(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 彩。(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 不已的审美意象。(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 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 潮儿”的对比联想。 44.(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 即描述了这一过程。(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 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3) 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 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 起创作的冲动。(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 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 了外在的形式符号。 美学试题(四)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优美?其特征有哪些? 2.美感的产生是哪些因素的因缘汇合? 3.丑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哪些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结合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具体事例,论述美育是如何转移人的心理气 质和精神面貌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又称秀美、阴柔美、典雅美等,是人类活动中目 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作为社会实践 的产物,它表现了人与现实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 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是人对这种和谐 关系的情感肯定。 (1)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 存关系之中。 (2)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 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 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 (3)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多具有小巧、轻 盈、妩媚、秀雅、圆润、清新等品格。 2.美感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从逻辑上看,它是多种 因素因缘汇合的结果,这些因素有: (1)以人的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 (2)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 (3)与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 (4)一定的审美环境。 3.丑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一种否定 性价值形象,丑的美学意义主要有: 首先,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 没有丑就没有美,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丑是刺激人 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 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原 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就充满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现 象。 最后,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可 转为艺术中的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 的艺术力量。 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1)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 起。 (3)唯物辨证地解决了美学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 的关系问题。 (4)有巨大的历史感。

举例说明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与艺术有什么关系? 姓名:晋伟学号:2011210357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刚进大学时,第一次听到老师问我们: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艺术?有什么关系?带着迷惑,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如今,虽然我还是不能很好的回答,但是每个人总有每个人的总结与理解。以下便是我一年来对艺术与设计的一些了解与认识。 一、什么是设计? 设计(Design)主要指设想、规划、计划、构思等,设计的含义是非常宽泛的,而且设计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朗文英汉双解词典》中,对Design有这样的解释:作为动词有设计、绘制、计划、谋划、预定的意思;作为名词有计划、设计图、图样、图案、图样设计、美术工艺品的设计、装饰图案的含义。《实用英汉词典》对英语Design一词的解释是作为动词有设计、立意和计划的含义;作为名词有计划、草图、图案、风格和心中的计划等意思。将使用与美观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的形成过程之中。总之,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可以说,设计时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使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二、艺术是什么? 关于艺术,希腊语作teche,拉丁语作ars,都有技能和技巧的意思。在古代,艺术不仅和美与道德有关,同时还和实用有关。中国古代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日本也将香道、茶道、歌舞、乐曲称为游艺。在西方,艺术的美学观是渐渐出现的。绘画、雕刻和建筑早期并不包括在自由学科(Liberal Arts)之中,西方古代至中世纪并没有一个缪斯专门分管他们。由于近代西方愈来愈强调艺术与美的关系,终于形成了所谓美的艺术(Fine Arts)的概念,以别于应用艺术。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只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愈来愈细,各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才使得艺术从实际的技术中分离出来,而艺术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三、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记得上学期构成老师说:“艺术更感性而设计更理性。设计注重形式与功能,而艺术更多的注重审美。”这是一个艺术教育者对于设计与艺术的一个理解,当然后来也在网上看见了一些理解,便把它做如下总结。 ( 一、)古代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是同源的,都是造物文化的分合离散所致,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亲密而不可置疑的,设计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犹如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在全面讨论设计这一概念时所说:设计是三项艺术如建筑、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1、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芜杂性、易逝性;艺术美带有集中性、纯粹性、永久性。联系: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基础,艺术美是现实美的集中和提高,艺术美能作用于现实美。 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有什么区别? 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形态;而后者仅仅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2分)。其次,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2分)。再次,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2分)。 理解丑的美学意义? 答:丑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它和美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没有丑,就不可能有美。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恶和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最后,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转化成艺术中的美,即“花丑为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答: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在产品设计中比较常用的形式美学规律有哪些?分别可以产生怎样的美学效果? (1)、整齐一律(2)、对称与均衡(3)、调和与对比(4)、比例和节奏; (5)、多样统一。 艺术创作包括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它包括构思的方式及运作和意蕴的凝结。 2、人生的艺术化: 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 1.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衡 2.人的内心生活失衡 3.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 在高度自动化的环境中,流水线作业窒息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人生艺术化是种意境而且是对于真、善、美理解的一定层次而艺术又分中西方化东、西方的审美角度或多或少受各地域的文化影响以儒家与道家而言是以近山亲水而论自然之美结合自身的人生观、生活观而道艺术人生对于生活的理解也是种艺术“艺术”一词一直是值得争议的一词因为文化因为生活习俗或者说是思想艺术人生在于我的理解范围入乡随俗达观自在乐山乐水叹文希义这便是艺术。 “人生艺术化”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文艺思想所提出的一个美学的、文学艺术的、也是文化的命题。所谓“人生艺术化”,也就是要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濡染人格与心灵,使人的整个生命境界成就为艺术般美丽而富有意义的诗性境界。 “人生艺术化”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文艺思想所提出的一个美学的、文学艺术的、也是文化的命题。所谓“人生艺术化”,也就是要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濡染人格与心灵,使人的整个生命境界成就为艺术般美丽而富有意义的诗性境界。 三四十年代,丰子恺、宗白华等也对“人生艺术化”命题的丰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子恺提出了“真率人生”的命题,成为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白华则从意境出发对生命的自由诗境进行了生动而深刻的阐释构建,成为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最为绚烂的华章之一。 他们所提出的“人生艺术化”的道路相对于当时的民族困境来看,不免过于高蹈,但这恰恰又是这些人文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真挚发言。而它的价值与意义在今天进一步彰显出来。

华南师范大学《美学》第三章审美形态试题答案

美学第三章节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24.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 ) A.突然荣耀说 B.预期失望说 C.生命的机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25.中国古代的“风骨”范畴,类似于现在美学范畴中的(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27.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 ) A.优美 B.悲壮 C.滑稽 D.崇高 28.古曲《春江花月夜》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9.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 A.毕达哥拉斯 B.朗吉诺斯 C.博克 D.康德

10.在西方美学史上,主张丑是“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的美学家是( )。 A.休谟 B. 莱辛 C.康德 D. 李斯托威尔 11.在西方的喜剧理论中,倡导“心理能量的节省说”的美学家是( )。 A.霍布斯 B.康德 C.柏格森 D.弗洛伊德 23.优美的形象一般表现为( ) A.内容与形式互为表里 B.内容 比形式重要 C.形式比内容重要 D.形 式具有独立的价值 24.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最能体现的艺术倾向是( ) A.以丑为美 B.崇美抑丑 C.美丑不分 D.无美无丑 25.悲剧突出地说明了( ) A.有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无限的意义 B.无限的人生所

具有的有限的意义 C.现实的人生所具有的历史的意义 D.理想的人生所具有的现实的意义 26.康德与黑格尔的崇高观之间的关系是( ) A.康德受到过黑格尔的影响 B.黑格尔受到过康德的影响 C.康德与黑格尔互相影响 D.黑格尔与康德之间互不相干 12.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谈到喜剧问题的是( ) A.德谟克利特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l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爱迪生 C.托马斯·班纳特 D.博克 17.姚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所述的风格特征是( ) A.喜剧 B.悲剧 C.优美 D.崇高

论现实丑向艺术美的转化(一)

论现实丑向艺术美的转化(一) 【内容摘要】丑是一个复杂的美学现象,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在文化艺术中,都有其活动的身影。本文简要介绍了丑的崛起,揭示了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实质,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化丑为美的途径,并充分肯定了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丑现实丑艺术美实质审美转化现实意义 【abstract】Uglinessisacomplexaestheticphenomenon.Itisnotonlyexpressedinreallife,butalsoascendsintheplac eofart.Theriseofuglinessisbrieflyintroducedinthisarticle,whichalsorevealsthetrueoftransformingre alisticuglinessintoartisticbeauty.Underthiscircumstances,itisimportanttofindanartisticapproachtha tcantransformuglinessintobeauty.Profoundrealisticsignificanceoftransformingrealisticuglinessinto artisticbeautyisfullyaffirmedinthisarticle. 【Keywords】Ugliness,realisticugliness,artisticbeauty,True,AestheticTransform,realisticSignificance. 一、美学的跨时代“变异”:丑的崛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人猿揖别以来,人类的祖先们就开始了对美的追求的漫漫历程,并留下了这样一些清晰可辨的足迹:从旧石器时代的阿舍利手斧,到古希腊时代的巴特农神庙,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绘画,再到近代的贝多芬宏伟壮丽的交响曲……然而,丑这位羞达达的小姑娘却一直难登大雅之堂。早在古希腊时代,哲人柏拉图就在其理想国的大门前声嘶力竭地宣称:“如果哪位诗人一定要表现丑,那我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他驱逐出去!”因此,在这一时期,人们对丑的审美特性的研究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丑多是被作为美的反面或陪衬,在研究美的本质时也是一笔带过。 直到近代,伴随着尼采的一声惊呼“上帝死了”,伴随着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弗洛伊德精神的分析法的发现,人类在关于人、历史和自我的透视中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丑才作为一种实践本体的存在,逐渐真正撞入了艺术家们的审美视野,以其独立的艺术姿态向世人展示了其别样的审美价值。尤其是1853年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的出版,标志着丑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形态登上了美学发展的历史舞台。一时间,现实生活中的丑如暴风雨般袭过来:节节上升的青年自杀率,吓人的酒精中毒人数,普遍的精神沮丧,难以节制的恐怖活动和犯罪行为……不仅如此,艺术界也为之沸腾了:音乐在巨匠贝多芬时代有了嘈杂凌乱的音程和刺耳的不和谐音,戏剧在莎士比亚手中开始注重“描写纯粹个性特征以及一切缺点和瑕庇”,诗歌在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中将“丑”和“恶”升华成为了审美对象,文学又将阿Q和葛朗台等丑恶形象搬上了生活表演的舞台。如此这般,“丑仿佛是一只五彩的画笔,先是在美的图画上勾勾点点,继而画出了美女身边丑陋的老太婆,可它的画兴一起便无法抑制,继而又涂上了荒诞和滑稽的颜料在画布上肆意地涂抹起来”〔1〕。 当然了,在这样一段丑的发展历程之中,人们对其的态度也是随之不断变化发展的。他们由惊愕、费解到愤然、诅骂,然后在更多冷静地思考这一切时痛切而深刻地认识到:这是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艺术美学的发展使之然,我们应坦然地接受丑的到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社会生活中去发掘它的独特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我们主体的能动性,积极地将其转化为艺术美,从而在更高的标准和更深的层次上真正体会丑艺术深刻的现实意义。二、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实质说到丑,我们可能会毫不犹豫地从美的本质(“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2〕)出发,得出丑的非人性的特质,即人的生命能力不能全面发展。因此,丑“是歪曲和否定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象,它的存在阻碍和妨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与显现,因而在审美中是一种负价值”〔3〕。所以,从内容方面看,丑是社会生活中与人的本质力量相悖逆的事物;从形式方面看,丑是违背形式规律的、畸形的、有缺陷的或无序的感性形式。而现实生活中的丑正是丑的本质的具体体现:嘈杂响亮的噪音让人心躁不安,四处横飞的苍蝇令人反胃欲吐,恐怖凶杀的现场使人毛骨悚然……这些丑的对象让人们避之尤恐不及,因为他们只是审美活动中的负价值,同人的本质力量所追求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1、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芜杂性、易逝性;艺术美带有集中性、纯粹性、永久性。联系: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基础,艺术美是现实美的集中和提高,艺术美能作用于现实美。 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有什么区别? 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和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形态;而后者仅仅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2分)。其次,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2分)。再次,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2分)。 理解丑的美学意义? 答:丑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它和美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没有丑,就不可能有美。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恶和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最后,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转化成艺术中的美,即“花丑为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答: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和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美学离不开人,和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美学要研究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在产品设计中比较常用的形式美学规律有哪些?分别可以产生怎样的美学效果? (1)、整齐一律(2)、对称和均衡(3)、调和和对比(4)、比例和节奏; (5)、多样统一。 艺术创作包括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它包括构思的方式及运作和意蕴的凝结。 2、人生的艺术化: 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 1.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失衡 2.人的内心生活失衡 3.人和自然的关系失衡 在高度自动化的环境中,流水线作业窒息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人生艺术化是种意境而且是对于真、善、美理解的一定层次而艺术又分中西方化东、西方的审美角度或多或少受各地域的文化影响以儒家和道家而言是以近山亲水而论自然之美结合自身的人生观、生活观而道艺术人生对于生活的理解也是种艺术“艺术”一词一直是值得争议的一词因为文化因为生活习俗或者说是思想艺术人生在于我的理解范围入乡随俗达观自在乐山乐水叹文希义这便是艺术。 “人生艺术化”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文艺思想所提出的一个美学的、文学艺术的、也是文化的命题。所谓“人生艺术化”,也就是要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濡染人格和心灵,使人的整个生命境界成就为艺术般美丽而富有意义的诗性境界。 “人生艺术化”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文艺思想所提出的一个美学的、文学艺术的、也是文化的命题。所谓“人生艺术化”,也就是要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濡染人格和心灵,使人的整个生命境界成就为艺术般美丽而富有意义的诗性境界。 三四十年代,丰子恺、宗白华等也对“人生艺术化”命题的丰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子恺提出了“真率人生”的命题,成为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白华则从意境出发对生命的自由诗境进行了生动而深刻的阐释构建,成为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最为绚烂的华章之一。 他们所提出的“人生艺术化”的道路相对于当时的民族困境来看,不免过于高蹈,但这恰恰又是这些人文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真挚发言。而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今天进一步彰显出来。 从人类的文化思想和历史实践看,对于人生的艺术化(性)追求并非只是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化的专利。就

生活中的美与丑作文

生活中的美与丑作文8篇 篇一:生活中的美与丑 生活犹如一场梦,有好梦,也有噩梦;生活犹如一场戏,有精彩的,也又枯燥乏味;生活犹如一颗怪味豆,酸甜苦辣咸,样样具备,耐人寻味。 今天,我们要来一次比赛,看谁能快速找到生活中的美与丑,谁找的事情 最典型,最鲜明。 镜头一:在繁华的街道上,不免有被冷落的角落。而一些不劳而获的人, 就在这做乞讨者,来获取人们的爱心。瞧,这个刚刚还四肢健全的叔叔,转眼间,便变成了一个衣衫不整,头发乱糟糟的残疾人。然后就装可怜,拿着一个 破碗,嘴里不知嘟囔着什么。看了就让人心里怒火熊熊。这时来一个约有七八 岁的小女孩,她怀里抱着一个袋子,跑到这位乞讨者的面前,气喘吁吁地说: ‘叔叔,你一定饿坏了吧,你瞧,我用妈妈个我的零花钱给你买好多东西。’ 这位小女孩的眼睛不知为什么那么的纯净,没有一丝的污秽,她的声音是那么 的甜美,她的微笑显得那么的真诚,纯洁。‘快吃啊,叔叔,你不爱吃么,这 可是我平时最爱吃的埃’她的小嘴嘟囔着,好像有些不高兴。‘哦,我爱吃。’愣了半天的他,好不容一回过神。然后结巴的说了声:‘谢,谢’然后埋起头 吃了起来。女孩看了以后。笑着跑开了。这个乞讨者一定会变好的,他一定会 用他的双手挣钱,对,一定。应为从他那句‘谢谢’开始,他就变了,他不再 想一天能骗多少钱,而是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一定会,因为女孩纯净的眼睛,因为女孩真诚的笑容,因为女孩亲切的话语。 镜头二:上了一辆公共汽车,好拥挤。这时来了一个中年妇女,她穿着朴 素的衣服,耍得发白的布鞋,头发中有一些由于生活的奔波长出的白发,起着 一个鸡蛋筐,脸上有一些皱纹。汽车的一个急刹车,使她不小心踩到一个时髦 的女士,中年妇女感激给他说‘对不起’。可是这位时髦女士得理不让人,用 她那双大眼睛咄咄逼人:‘你怎么不长眼睛,你没看见我的脚在这,你还往上踩。’‘真对不起,我帮你擦。’说完,她便蹲下来。‘擦,你那破不能帮我 擦么,这可是双名牌鞋,七八百呢,你赔。’说完,她一脚踏进了鸡蛋筐,中 年妇女落泪了。这时,一边的人看不下去了。然后给中年妇女一些钱,然后开 始给他主持公道。中年妇女再次落泪,不过这次是感激的泪。 寻找生活中的美与丑,你会发现,丑的现象越来越少,因为有许多没把他 掩盖了,这样,生活中的美会越来越多。放大你的眼睛,一起来寻找吧。 篇二:生活中的美与丑 在我幼小无知时,不知道什么是生活中的美与丑。如果有人问我是明星美 还是清洁工美,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明星美!明星美!”每次听了我的回答,妈妈总是摇摇头说:“晨曦还没长大。”我问妈妈为什么,她只是笑一笑。

论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

一、论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现实中丑得事物时,把丑看作是客观事物的一种社会属性,并从历史的发展中说明丑的根源,指出生活中的丑和卑鄙、虚伪、腐朽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告诉我们,生活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 艺术美是指人通过艺术技巧、艺术方式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的美。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艺术美熔铸了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因此,艺术美具有主观与客观因素相统一的特性。 生活中的丑能进入艺术领域,并重构为艺术美。生活丑重构为艺术美需要有一定的客观和主观条件。采用以丑衬美、托丑寄美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丑的否定,可以达到对艺术美的表现,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具有美质特点的艺术形象来。 生活丑是从现实的角度说的,艺术美是从艺术的艺术形象的角度说的。生活丑成为艺术是从艺术的形象的角度说的。生活丑成为艺术描写的对象,是艺术创作的特性决定的。法国老妓欧米哀尔,年轻时非常美丽,而罗丹则刻出了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欧米哀尔。有人评价这个雕像丑得如此精美。 丑陋的老妓在雕像中竟然丑得如此精美。 (1)艺术的美不美,不在于生活是丑或是美。生活的美可以成为艺术的美,生活的丑也可以成为的美。因为艺术美既植根于现实的生活,又体现了艺术的独特的创造性。作为生活,对象可能是丑的,作为艺术,却能把对象表现得非常深刻、生动。 (2)把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通过典型化的原则,揭示出丑的本质。这样,艺术便更美了。 (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便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生活中丑的现象可转化成艺术美。一部作品是否美,关键不在于对象美不美,而在于作者是怎样地去表表现这种对象。如果揭示得好,生活中的丑也可以转变为艺术美;反之;生活的美也会变成艺术的丑。 如昆剧《十五贯》中的娄阿鼠,他赌赌博、偷窃、行凶、嫁祸于人。其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都是丑的、恶的。但艺术家以美的理想塑造他、揭露他、抨击他,不仅展示他的丑的行为,而且揭示它的丑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一成功的艺术形象给人的审美感受不是丑的,而是美的,是通过否定达到了肯定; 生活丑何以能转化成艺术美呢? 1、运用典型化手法,使生活丑成为艺术的典型。 2 、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对生活丑进行生动的表现。 3、揭示美与丑的矛盾,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自然美与艺术美 乔延菊 在中国古代,老庄主张顺其自然的美学思想:“物适其性即美,失性即丑。”艺术要实现自己的审美功能,也要遵循自然美这一美学原则。唐代张彦远有“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的主张。纵观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能发现举不胜举的“自然美”的佐证。艺术是艺术家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艺术家对于真实自然生活环境状态的瞬间定格再现,它所折射的是其生活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审美意象。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作品,不同的艺术作品都会打上典型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烙印。 古希腊人热爱体育竞技,因此健美匀称的竞技人体自然成为他们讴歌和赞扬的对象以及雕塑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也反映了当时希腊人的审美标准。说起绘画艺术的自然美,不得不提到壁画。古埃及壁画和中国墓室壁画,题材多是记录和再现墓主人或当时人们捕鱼、放牧的自然生活状态,具有纪实性和叙事性。虽然艺术表现手法有很大差异,如古埃及壁画人物程式化的装饰味道很浓,中国绘画则是以线为主,但无论服饰还是发式及形象仍具有鲜明的地域人种特征。中国的石窟艺术造型同样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如四川的乐山大佛及大足石刻具有典型的巴蜀人特征,龙门石窟的佛像是典型的中原人特征,云冈石窟则具有塞外突厥人特点,等等。 中国唐代的石窟壁画将“贸鸽”、“饲虎”这样的悲惨宗教题材描绘成富有浪漫气息的丝竹盈耳、彩云飞舞的佛国极乐世界,反映了当时安定、富足的社会生活和人们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再如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这些艺术精华正是艺术源于生活的真实反映,它们以现实生活为原型,传递出自然之美,不仅成为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也让欣赏者从中感受到审美愉悦,体现了极高的美学价值。 照相技术出现之前,绘画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再现当时人们的自然生产生活状态。照相技术出现之后,画家们逐渐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更多地表达自身的主观情感,而不仅仅局限于再现自然。高尔基说:“任何艺术,不管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都有一个目的,就是启发人的某种感情,培养他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这样或那样的态度。”由此可见,艺术的职能并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直白地再现生活。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实现再现和表现的统一、反映和创造的统一,因而要高于生活。作为绘画艺术,决不是生活素材的原始状

美学论文《论艺术美》

论艺术美 艺术美是人类审美的主要对象,是美的高级形态,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和社会美、自然美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对艺术定义的理解,可以体现在对艺术品的把握上。艺术品可以通过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来定位,而一些艺术定义的成果可以帮助区别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真正的艺术品,首先必得当得人们在“艺术品”的本义上直接的指称。进而言之,对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首先必须分清本义上的“艺术品”和其他意义上的“艺术品”;其次必须在本义上比较不同物品,把握被人称为“艺术品”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 “艺术品应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制品”: (一)艺术品应是人工制品 艺术品从根本上是人的实践性产品,艺术品是一种人生现象、社会现象。艺术品必须经过人的行为才得以成立、得以认定,这一特性,证明了艺术家和艺术家实践的必然性,艺术必须包含人与实践,艺术品的意义与人的实践有关。 (二)艺术品应是精神性的人工产品 在艺术的诸多定义中,无论是“游戏说”,还是“表现说”、“符号说”等,无不认识到艺术品在一定的形式上承载的意义是对应于人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需要的。此处,精神性不是指艺术品纯粹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意识里而不需要任何物质的东西,而是指艺术品的各种质素必须是精神性的或是可以转化为精神性的,它们不是赤裸裸的、有限性的肉体欲望和功利性。 (三)艺术品应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产品 人的精神至少可以区分为感性和知性。一是具体的,一是抽象的;一是遵从感性运作规律的,一是遵从以形式逻辑为主的知性思维规律的;一是获得以意象为主要内容的结果的,一是获得抽象的规律等成果的。值得注意的是,“感性”是精神性的,它不同于有限的、功利的欲望。 在探讨了艺术品的定位之后,还需要分析作为艺术存在流程第二个环节的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艺术作品一方面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终点、成果与超越,另一方面又是艺术鉴赏活动的起点与基础,因此,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艺术作品处于中介和桥梁的位置。 首先分析艺术作品的一般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艺术作品的风格和形态问题。,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审美活动的产物,必然要以一定的物质媒介和审美意象,来表达艺术家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所体验和把握到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既不能像形式主义者那样切断艺术作品与现实人生的联系,也不能像传统的社会学研究那样把作品与现实的关系等同于一种认识活动,而应该从本体论的角度把作品与艺术家的人生实践联系起来。这样,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就不至于和现实生活混同起来,因为它不是对于现实生活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固然常说美的颜色,美的天空,美的河流,以及美的花卉,美的动物,尤其常说的是美的人。我们在这里姑且不去争辩在什么程度上可以把美的性质加到这些对象上去,以及自然美是否可以和艺术美相提并论,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就比自然美高多少。从形式看,任何一个无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经过了人的头脑,也就比任何一个自然的产品要高些,因为这种幻想见出心灵活动和自由。如果我们只是普泛的说:心灵和它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这等于还没有说出什么,因为所谓“高于”还是完全不确定的说法,还是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左右并列地摆在同一观念范围里,所指的还是一种量的分别,因此,还是一种表面的分别。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涵在心灵里。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比自然美高,就是因为,艺术美是人的作品,是人的精神的显现,自然只有在见出生命意味时才有美可言。 有人认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有人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其实,自然美和艺术美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各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优势,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在人们进行审美评价时,往往将这两种美互相参照,互为标

准。从总体上来说,二者之间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艺术美与自然美应该拥有同样的高度,站在同样的位置。 艺术美与自然美都存在于人们的知觉或想象这一媒介中,只不过,前者存在于通常心灵的转瞬即逝的一般表象或观念中,后者则存在于天才人物的直觉中。艺术美,是人类在劳动实践和艺术创作过程中,根据自然的形象,融合人的思想感情而加以表现的作品美。艺术,是人的作品。既然是人的作品,就必然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人的理想和情感。而一片自然风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伤口就因为在它那里仿佛体现了人的性格,自然人格化。自然美,并不是自己表现自己,而是要藉人的观赏而得到显现。应该说,美的事物是艺术美与自然美的结合,当我们感 受到自然界每一个美的瞬间,当无数的美景在我们眼前呈现,当你在为美着迷的同时,美也在净化和 提升着你的心灵.自然美与艺术美应该是彼此融合的。它们是有着高度的和谐统一的。 时慧2004021540经济学院金融三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