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南宁6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宁6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交通问题成为南宁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南宁市政府决定开展南宁6号线地铁可行性研究,以探讨在南宁市区建设地铁6号线的可行性及其潜在效益。
2. 研究范围南宁市作为广西自治区的首府和经济中心,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面积逐渐扩大。
因此,本次可行性研究将主要围绕南宁市区范围展开,重点考虑城市内部交通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以确定地铁6号线的路线布局及站点设置。
3. 研究方法为了全面评估地铁6号线的可行性,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市场调研:通过对南宁市民出行方式和习惯进行调查,分析市民对地铁出行需求的现状和未来预期。
-交通流量分析:收集和分析南宁市区主要道路的交通流量数据,评估当前道路交通拥堵情况,为地铁6号线的规划提供参考。
-经济效益评估: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评估地铁6号线建设和运营的经济效益,包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未来收益等方面。
-环境影响评估:分析地铁6号线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空气质量、土地利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4. 可行性分析经过综合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市民需求强烈:市民出行需求日益增加,地铁作为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备受欢迎,建设地铁6号线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南宁市区部分道路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地铁6号线的建设将有效减少道路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经济效益显著:地铁6号线建设和运营的经济效益较为可观,虽然建设成本较高,但长远来看,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环境影响可控: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地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5. 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南宁6号线地铁建设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了进一步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规划设计:在地铁6号线的路线规划和站点设置上,充分考虑市民出行需求和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确保线路布局合理、站点设置科学。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研究摘要:本论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解决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带来的交通问题。
通过概述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探讨了规划的原则与目标,明确了核心价值和要求。
通过分析城市发展特点与需求,提供了科学依据。
介绍了规划方法与技术,为设计提供了工具。
详细描述了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包括线路规划、车站设置和换乘设计,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旨在支持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
关键词:线网规划;车站设置;换乘设计;运营效率;交通调查引言: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人口持续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居民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策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优化城市交通布局。
通过总结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本地城市的发展特点和交通需求,我们将提出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提供参考。
一、城市轨道交通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城市轨道交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许多大城市都已建设了成熟的轨道交通网络,例如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欧洲的伦敦、巴黎,美国的纽约、芝加哥等。
这些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缓解了交通压力,同时也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快速发展: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日益旺盛。
未来,更多的城市将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步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网络化布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将朝着更加密集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建设多条线路和加强换乘枢纽,提高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
创新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轨道交通将融入更多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1]。
南宁5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宁5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本报告为南宁5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对南宁市规划建设的5号线进行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城市交通状况、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多个因素的研究和评估,确定南宁5号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 研究背景随着南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南宁市规划建设一条地铁线路,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和居民的出行效率。
3. 目标与范围本次研究的目标是评估南宁市规划的5号线的可行性,包括确定线路走向、站点设置、建设成本以及对城市交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本次研究的范围涵盖南宁市城区及其周边区域。
4. 方法与数据4.1 数据来源本研究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南宁市相关部门提供的城市规划、交通统计及经济发展数据。
同时,还参考了其他城市地铁建设的经验和资料。
4.2 方法本研究采用SWOT分析法、经济评价法和社会影响评价法等方法,结合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对南宁5号线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
5. 城市交通状况分析南宁市目前的交通状况存在拥堵问题。
根据交通数据统计,南宁市道路拥堵指数高、通行速度低,尤其是高峰时段和核心区域。
这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较大的不便,也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6. 人口分布与出行需求分析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和居民出行调查,南宁市人口分布呈现集中于城区,尤以商业中心区为主。
而且随着南宁市人口的增长,居民对交通出行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7. 经济社会发展分析南宁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对交通建设需求日益强烈。
地铁作为一种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方式,对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8. 可行性评估通过SWOT分析、经济评价和社会影响评价,我们对南宁5号线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
8.1 SWOT分析•优势:地铁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城市形象,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劣势:建设成本高,施工周期长。
•机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南宁地铁3号线安吉客运站-北湖北路站段线 路方案研究

南宁地铁3号线安吉客运站-北湖北路站段线路方案研究摘要:线路专业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前期专业,是整个项目中最重要的总体性专业。
线路专业设计的重点是结合现状、规划等情况对线型条件、建设风险、工程投资等进行方案比选研究。
本文详细分析了南宁市轨道交通3号线安吉客运站-北湖北路站段的线路方案比选。
关键词:线路;线型条件;方案比选前言南宁地铁3号线工程为南宁市西北-东南方向骨干线,线路北起科园大道站,南至平良立交站,全长28.0km,设站23座,均为地下线。
本文研究范围为安吉大道至北湖北路段,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该线路沿连兴路敷设,后转入安武大道,北湖北路站设置于北湖北路-安武大道路口东侧,但距离西侧居住区较远,两端站间距不均。
结合站位情况,对所行进区域的线路条件、客流覆盖、实施条件、工程投资等进行综合比选。
1工可方案1.1方案概况该方案北湖北路站设置于北湖北路与邕武路的路口东侧,离西侧主要的居住区较远。
安吉客运站-北湖北路站区间沿芦仙岭路从卫星测控中心(军事用地)侧穿。
图1 工可方案线路示意图1.2方案特点(1)北湖北路站未跨路口设置,不利于吸引东侧的居住客流。
(2)安吉客运站-北湖北路站区间长2160m,经牵引计算运行时间为2分5秒,需设置中间风井。
根据沿线规划,中间风井选址难度大;(3)北湖北路站前后站间距分别为2160m、1330m,站间距不均衡,不利于轨道交通客流的均匀覆盖。
(4)线路沿芦仙岭路敷设,避免穿越桃花源小区的居民楼,下穿在建的北湖汽车城。
2斜跨方案2.1方案概况该方案在工可方案基础上进行优化,将北湖北路站位向西移至路口东北侧地块内,靠近西侧的居住区的同时,缩小了站间距取消了中间风井的设置。
2.2方案特点(1)北湖北路站斜跨路口设置,减小与西侧客流的距离,车站的使用功能和客流吸引均增强。
(2)安吉客运站-北湖北路站的区间长度减少,牵引计算运行时间为1分51秒,可取消设置中间风井,减少了工程投资和实施难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04.06•【字号】桂发改交通〔2023〕244号•【施行日期】2023.04.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你委《关于上报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请示》(南发改报〔2023〕179号)收悉。
经委托第三方机构审查,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报来的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
项目名称: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
项目代码:2207-450000-04-01-908651。
项目法人: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工程建设规模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西起三津站,东至天池山站,线路全长28公里,均为地下线。
设置车站21座,其中换乘站11座,分别为三津站、华南城西站、横岭站、五一立交站、福建园站、区人民医院站、三中站、埌西站、会展中心南站、埌东客运站、中医仙葫院区站。
设置盘古车辆段。
与5号线、3号线分别共用仁和主变电所、荔园主变电所。
与1号线共用控制中心。
三、主要技术标准(一)正线数目:双线。
(二)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区间正线一般地段350米,困难地段300米;出入段线、联络线一般地段200米,困难地段150米;车场线150米。
(三)线路纵断面最大坡度:区间正线一般地段30‰,困难地段35‰;车站2‰。
(四)最高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
(五)牵引种类:电力牵引。
四、经济运量和行车组织(一)设计年度。
初期2030年,近期2037年,远期2052年。
(二)经济运量。
单向高峰最大断面初、近、远期分别为1.28万人/小时、2.25万人/小时、3.12万人/小时。
(三)行车组织。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宁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宁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11.05•【字号】桂发改交通〔2015〕1304号•【施行日期】2015.1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宁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桂发改交通〔2015〕1304号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你委《关于上报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南发改报〔2015〕82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为进一步满足南宁市邕江南岸东西向公共交通需求,加强邕江南岸城市组团的联系,支持五象新区发展,加快形成轨道交通“井”字形骨架线网,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5~2021年)》,同意建设南宁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
二、本项目线路起自南站大道站,沿洪历路、那洪大道、五象大道、联合路向东敷设,止于龙岗站。
线路全长24.5公里,均为地下线。
设车站19座,其中换乘车站4座。
与1号线合设控制中心,设沙井停车场和五象车辆段。
本项目车辆采用采用B型车,直流1500伏架空接触网授电方式,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
初、近期采用4辆编组,远期采用6辆编组,初期配属车辆29列/116辆。
初、近、远期均采用单一交路,高峰小时发车对数分别为15对、24对和27对。
工程机电设备配置方案按咨询评估后确定的方案执行。
三、本项目投资为168.43亿元。
其中项目资本金67.37亿元,占总投资的40%,由南宁市财政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由项目单位通过银行贷款筹措。
四、项目单位为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五、项目计划工期58个月。
六、请督促项目单位抓紧开展项目下阶段设计工作,并办理完善相关手续。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研究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大运量、准时、舒适和长距离等特征,但由于其昂贵的造价和严格的技术标准并不能通达城市的每个角落,常规公交覆盖广、灵活,但在运能、准时和长距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功能定位,主要服务对象确定,如何与地面常规公交网络相协调,规划建设一个服务范围更广、系统规模更大的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带来迅速增长、多样化的客运交通需求已经成为大城市面临的难题。
为实现上述目标,迫切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成网后与常规公交如何优化进行研究。
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四阶段法;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时序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许多城市已形成轨道交通线网。
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全面、系统的线网规划十分必要。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研究重点包括客流需求的预测、线网布局及规模的确定以及线网方案的评价。
1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要求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保障。
新发展阶段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交通强国建设的要求。
为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要把握好轨道交通作为交通“先行官”的角色定位,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引导其一体化融合,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适度超前规划,加强轨道交通线网战略引领作用;增量提质,在扩大线网规模的同时,注重效率、效益的提高;一体融合,即加强轨道交通多网融合,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等的一体化融合;加强保障,完善规划实施治理体系,加强保障措施。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与实施的要求。
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信息

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及进展基本情况(一)项目历程2005年成立了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南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推进和建设筹备工作,确定南宁市投资开发公司作为项目前期工作业主单位,并聘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为南宁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顾问。
南宁市轨道办认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 2003]81号)的有关要求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重点组织编制了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同时开展了1号线和2号线可行性研究、沿线建设用地控制规划、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及项目投融资政策研究等工作。
(二)主要进展1、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建设规划已于2007年10月上报国家发改委,2008年6月初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对建设规划进行了评估,目前中咨公司也已完成评估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2、建设规划2008年6月已上报建设部,并且已经进行了多次汇报。
3、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已经完成并上报国家环保总局。
4、1号线和2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已经启动,1号线已完成可研初稿,总体设计和初步设计也已开始启动。
5、其它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线网规划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已经获得中咨公司组织的专家审查通过,目前正在上报南宁市政府审批。
在该规划中推荐的线网方案由 6条线组成放射形环状结构,其中骨干线两条,辅助线四条。
市区内轨道交通线路全长 173.5km ,核心区内全长 36.2km ,市区线网密度达到 0.55km /km 2 ,核心区线网密度达到 1.31km /km 2 。
全线网共设车站108座,其中换乘站17座。
线网基本覆盖了全市重点发展区域,连接了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组团,贯穿了市区主要人口密集区和客流集散点,构建了城市交通的骨干网络。
线网建设分近期、远期两阶段建设,近期首先规划建设1号线一期和2号线,预计2015年前完成,构建基础网络,有利于培养客流和增加效益;远期逐步建设三、四、五、六号线路以及一号线向东延长线等,计划在2030年前形成规模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