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课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是《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以下是相关笔记内容:
一、商品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货币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三、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四、信用工具
1.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五、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以上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的部分笔记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一份完整的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复习好功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 货币的本质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 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1 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 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经济生活第一课教案

经济生活第一课的教学目标:
1. 认识经济概念,了解经济的定义和范畴。
2. 掌握经济的基本规律,理解经济的基本要素。
3. 了解经济的作用和意义,培养经济思维。
教学内容:
1. 经济概念:什么是经济?经济的定义和范畴。
2. 经济的基本规律:经济的基本要素(生产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调节,供求关系)。
3. 经济的作用和意义:经济的作用(提供生活品,促进社会发展),经济的意义(促进人的幸福,保障人的权利)。
教学方法:
1. 讲解法:通过讲解经济概念、基本规律和作用意义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
2. 讨论法:讨论经济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经济模拟实验,加深对经济的理解。
教学过程:
1. 讲授经济概念和定义,引入本课的主题。
2. 讲解
3. 经济的基本规律,包括经济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规律。
3. 通过实例和模拟实验,让学生理解经济的基本规律。
4. 讲解经济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材料:
1. 经济学教材:包括经济概念、基本规律和作用意义的讲解内容。
2. 实例和案例:包括经济中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
3. 经济模拟实验材料:包括经济实验所需的模拟市场、模拟产品等。
4. 作业材料:包括经济问题的练习题和相关任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练习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练习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这说明A.为购买者着想,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2.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3.2011年7月2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经济半年报”,报告认为,今后加息预期继续,加息短期内对宏观经济速度会产生一定影响,中长期看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息会改变货币供应状况,有利于A.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 B.抑制人民币汇率上升C.促进财政收入增加 D.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4.2002~2009年人民币对欧元的年平均汇率(人民币元/100欧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汇率变化产生的影响是①2002~2004年,中国出口到法国的纺织品更具竞争力了②2002~2004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机械设备变得便宜了③2008~2009年,中国企业赴欧元区国家投资设厂更有利④2008~2009年,法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减少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这表明①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②金银不是唯一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③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④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6.针对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国多次动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利器”,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对这一举措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直接冻结商业银行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B.导致通货紧缩局面的出现C.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过大D.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7.对于增加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只要增加纸币发行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B.物价上涨总是因为增加纸币发行量引起的,其本质是通货膨胀C.纸币发行量不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一般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普遍上涨D.物价上涨必然导致增加纸币发行量和通货膨胀8.何为血燕?金丝燕吐血而成,价值千金,营养价值极高。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高一《经济生活》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 3)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牲畜、布匹、贝壳等。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只有金银。
贵金属金银由于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5、价值尺度(1)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2)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3)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6、流通手段(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7、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如何理解?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经济生活》第一课高考讲义

2015年高考政治最新考点详细解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点1:商品的含义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例1:判断以下物品是否是商品①空气、阳光、湖水②菜地里种的自己家吃的蔬菜③朋友赠与的国画④婚纱店里出租的婚纱⑤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⑥网上下载的手机铃声⑦食品店里出售的过期月饼和假酒例2:(2011江苏单科.7)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
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A.属于公共物品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C.使用价值不大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2.规律总结:从定义上来看,凡是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必须是劳动产品而不是自然界中本身就具有的东西;二,必须用于交换,注意这里的“交换”关系不同于“赠与”或“租赁”关系。
另外,假冒伪劣的“商品”因其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是不应该交换和流通的,故不是商品;撘售的东西通过其他形式实现了其价值,所以同样是商品;无形的劳动产品(手机彩铃、家政服务等)只要用于了交换也是商品。
●知识点2: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也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表现为商品的价格、成本等)(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表现为商品的质量、功能、用途等)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对于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占有。
▲注意:有价值就一定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是商品;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不一定是商品。
3.命题要点:以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市场经济现象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商品概念和商界货币职能的应该是足值的金银,但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如美元、欧元等。
经济生活高三一轮第一课复习学案

诸城一中高三政治复习巩固课学案《必修I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宏观展示】商品——货币——纸币——信用工具——外汇、汇率【学习目标】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2.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3.理解纸币的概念及其发行规律;4.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5.掌握外汇的含义,判断汇率的变动特点,阐释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自主学习】学习要求:1.请同学们阅读经济生活第一课P4-10及综合探究P25,至少读一遍。
2.先用蓝笔默写,不会的内容再看书,然后用红笔默写!3.不会的内容进行标注,小组交流后仍不明确的请填写在【问题反馈】栏。
1.商品:(1)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是:和。
(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和。
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的属性。
②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
2.货币(1)产生:货币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以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2)货币的含义与本质①含义:。
②本质:。
即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③金银最适合充当货币的原因是什么?【重要提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只有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到金银身上时,金银才成了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金银最适合充当货币。
(3)货币的职能:①含义: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的体现。
②货币有哪些职能?③货币的基本职能是和。
【重要提示】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
A.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的货币。
B.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的货币。
(4)货币与财富(综合探究)①金钱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