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合集下载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紧急评估和处置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紧急评估和处置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 压和体温,评估患者的整体病情 严重程度。
意识状态评估
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工具评 估患者的意识状态,以判断是否 存在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出血量评估:临床症状和体征
01
02
03
呕血和便血
观察患者是否有呕血、便 血等症状,并评估其颜色 和量,以初步判断出血的 量和速度。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表现和诊断
01
诊断
02
03
04
胃镜检查:通过胃镜可以直接 观察上消化道病变情况,并确
定出血部位和病因。
X线检查:X线钡餐检查可显 示上消化道病变的间接征象,
有助于病因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 数、凝血功能检查等,有助于 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凝血功
能。
02
紧急评估
初始评估: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
降低再出血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戒烟、戒酒,避免刺激 性食物和饮料,保持规律作息和
良好心态,降低复发风险。
预防复发:患者教育和危险因素控制
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 疗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危险因素控制
对于已知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门静脉高压、肝硬化等,应采取有效措施进 行控制,以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风险。同时,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等可能诱发出血的药物。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紧急评估和处置
汇报人: 2023-11-22
目录
• 概述 • 紧急评估 • 紧急处置 • 后续管理和预防
01
概述
定义和病因
定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 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部位的急 性出血现象。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应急处置预案与程序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应急处置预案与程序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应急处置预案与程序预案一:现场处置1.确定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症状和表现,包括呕血、黑便或血便,腹痛,血压下降等。

2.立即保持患者安静,避免任何剧烈运动。

3.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是否正常,如异常,则进行适当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

4.必要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

5.准备好应急设备,如吸痰器、氧气瓶、静脉备用通道等。

预案二:急救措施1.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中的异物或气道分泌物。

2.保持患者的体位,将患者置于半坐位或头部略高的位置,有助于减少颈静脉回流,减少出血。

3.结束所有口服药物,包括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以防止进一步出血。

4.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液和给药。

如果患者已经有静脉置管,则检查其畅通性并保持通畅。

5.快速抽血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并尽早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6.给予输液维持循环稳定,加强血容量,常用晶体液体如生理盐水等。

7.如果病情严重,给予输血和凝血因子的纠正,按照血液学规范进行。

8.如病情允许,进行内镜检查以确定出血部位。

预案三:转运与治疗措施1.根据患者病情和地理位置,决定是否将患者转至具备更高级别医疗资源的医院。

2.注意患者的转运方式和过程中的监护。

如可能,应选择空中转运以提供更快的医疗援助。

3.在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的循环和呼吸稳定。

必要时,应使用血管升压药物以维持血压。

4.对于不符合转运条件的患者,需临时进行内科处理,如药物治疗、内镜止血等。

5.转运至目的地后,将患者交接给接收医护人员,并告知患者的详细情况和治疗过程。

总结: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医务人员能够迅速作出正确决策和有效处理。

以上的应急处置预案与程序是作为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疗设施的条件来进行调整。

关键在于做好患者的现场处置、及时执行急救措施、进行转运与治疗,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医学课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医学课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1.病史与体检 详细询问病史和系统的体格检
查,是诊断的基础。
2.内镜检查
已被列为首选的诊断方法,诊断正确率达80%~ 9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检查有如下优点: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其程度决定于出血量
大小、出血速度以及机体代偿功能是否完好等因素。 少量出血或缓慢中量出血,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头 昏。急性大量出血时,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出现头 晕、心悸、恶心、乏力、口渴、晕厥、老年患者因 有脑动脉硬化,虽出血量不太大,也可出现神志淡 漠或意识不清。四肢湿冷、皮肤苍白、烦躁,甚至 意识模糊。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
主要是呕血和(或)黑粪,常伴有血容量减少 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是消化系统疾病常 见的急诊,目前其病死率与病因误诊率仍较高,分 别约在10%与20%左右。
其预后与能否迅速确定出血病因与部位,给 予及时的救治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早期发现, 明确病因与部位,准确地估计出血量,严密观察, 积极治疗。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大多是上消化道本 身病变(溃疡、炎症、肿瘤)所致,少数是全身疾 病的局部表现(如各类紫癜、白血病、再障等)。 常见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其发生机制如下:
1.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上消化道
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占40%~50%,其中尤其以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活动的 表现,致命性大出血多属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或胃小 弯穿透性溃疡侵蚀较大血管所致。约有15%~30% 病人可无溃疡病史而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7.食管裂孔疝:多属食管孔滑动疝,病变
部位胃经横膈上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由于食管 下段、贲门部抗返流的保护机制丧失,易发生食 管粘膜水肿、充血、糜烂甚至形成溃疡。食管炎 以及疝囊的胃出现炎症可出血,以慢性渗血多见, 有时大量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AFP升高→
• 黄疸:黄疸寒战发热伴右上腹绞痛而呕血者→ • 皮肤粘膜出血:呕血或便血伴皮肤粘膜出血者→
五、诊断要点:
• 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病史 • 出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或呕血、黑便
等。
(一)辅助检查:
• 血液检查:Hb、RBC反映出血程度; • 血尿素氮↑ :提示肠源性氮质血症; •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 • 内镜检查 :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
(四)贫血和血象变化
• 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在急性出
血后3~4小时开始减少;
• 白细胞在出血后2~5小时升高,可达1万
~2万;血止后2~3 天才恢复正常;
• 血小板略升高 • 但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
者,如原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血小 板计数可不增高
(五)发热
• 出血24小时内发烧,多数在38.5℃以
肝动脉瘤等引起者以黄疸为主要表现
• 出血多较突然、凶猛,体检可及肿大
而压痛的胆囊
四、临床表现
(一)呕血与黑便:
• 一般来说幽门以下出血易致黑便,而幽门以上出
血易致呕血
• 如出血量少,血液在胃内未引起恶心、呕吐,则
全部向下排出呈黑便
• 如出血量大,在幽门以下血液反流到胃内引起恶
心、呕吐,亦可产生呕血
下,可持续3~5天。 发热机制尚不清 楚,一般认为是循环血容量减少,周 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 障碍,与肠道积血、代谢产物吸收无 关。
(六)其他:原发病的症状
• 上腹痛:反复发作的周期性和节律性上腹痛→ • 老年人出现无规律上腹痛、纳差和消瘦者→ • 肝脾大:肝脏明显肿大,质地硬并结节不平,
•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概述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理生理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与随访
0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 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 管、胆管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
关注病情变化
留意自身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预防复发
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预防急性上消化道出 血复发。
THANKS 感谢观看
并发症评估
观察是否出现休克、氮质血症等并 发症,及时处理以改善预后。
随访建议
1 2
定期复查
建议在出血控制后定期进行内镜检查,了解病变 愈合情况。
监测症状
留意呕血、黑便等症状是否复发,及时就医。
3
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
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降低复发 风险。
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遵循医生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上段食管胃 底静脉曲张出血、中段胃出血和 下段十二指肠出血。
病因与病理
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和胃癌等。
病理
出血部位炎症、溃疡或肿瘤导致血管 破裂,引发出血。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呕血、黑便、血便,可伴有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严重 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出血对局部的影响
胃黏膜损伤
出血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病变 。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可 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 发感染。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食道癌
全 身 性 疾 病
急性感染:急性胰腺炎,败血症、流行 性出血热、重症肝炎,钩端螺旋体病 血液病:白血病、再障、血友病、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DIC。 尿毒症(尿毒症性胃肠炎) 结缔组织病:SLE、结节性多动脉炎、白 塞病或其他血管炎等。 其他:脑出血等。
临 床 表 现
临 床 表 现
取决于病变性质、部位、失血 量及出血速度。 也与病人年龄,心、肾功 能等全身表现有关。
黑 便
上消化道血液经过肠道时,经细菌 作用,血中的铁变成硫化铁,故排出黑 便。 呕血一定伴黑便 如出血量少,血液在胃内未引起恶心、 呕吐,则全部自下排出呈黑便 出血量大,胃内压升高引起恶心、呕吐, 除黑便外还可呕血
呕 血
出血量多,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则呈
暗红色血块,甚至为鲜血,如食管V 曲张破裂。反之经胃酸充分作用后则 呈咖啡色或黑褐色。 有些病例,突然大量出血,由于肠蠕 动亢进,除呕血外,还可排出暗红色 甚至是相当新鲜的血便。
* 抑制胃酸分泌 * 降低门脉压 * 一般止血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
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 雷尼替丁 0.10 iv Bid 雷尼替丁抑酸作用比甲氰咪胍强6倍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洛赛克)40mg iv Bid 或 潘妥拉唑 40mg iv ,Bid 生长抑素: 主要有思他宁和善宁(奥曲肽)
药物引起的胃粘膜损害
非甾体类消炎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疼 、 保泰松、消炎痛) 抗肿瘤药 洋地黄 氯化钾 铁剂、碘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发病机制(以阿司匹林为代表)

阿司匹林等位点为3.5,在 PH>3.5溶液中, 以离子形式表现为水溶性物质。 在PH<3.5溶液中, 以非离子形式表现为脂 溶性,脂溶性阿司匹林能通过细胞膜。 在胃液PH<3.5, 阿司匹林很快被吸收, 脱 氢后形成水杨酸盐,因此,阿司匹林的损 伤作用是以阿司匹林与水杨酸盐两种化合 物进行的。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十二指肠或食管等消化道黏膜损伤引起的出血。

常见原因包括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炎等。

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为黑便、呕血、便血或呕吐物中带血丝等。

下面是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一、护理诊断:1.体液量不足:由于出血导致血容量减少,使机体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出现低血压、心跳加速、皮肤湿冷等症状。

2.恶性贫血:长期和大量出血会导致机体贫血,出现皮肤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

二、护理措施:1.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呕吐、呕血等情况。

记录出血量、颜色和性质,并及时报告医生。

2.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的头部高位,避免吞咽和呕吐物流入呼吸道,防止窒息和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患者的尿量、尿液性质和尿比重,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根据医嘱给予输液治疗,如静脉注射血浆、血红蛋白等。

4.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在出血稳定后,饮食应以液体及半流质为主,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含酒精的饮料。

5.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溃疡病可以给予抗酸药物、抗生素和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可以进行内镜止血或手术止血等。

6.心理支持:上消化道出血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可以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病情理解与接受情况,给予患者必要的安慰和帮助。

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治疗和护理工作需要密切配合。

通过细心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出血量和性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适当饮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给予心理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课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课件
的风险。
护理方法
01
02
03
04
禁食与饮食调整
急性出血期间应禁食,出血停 止后逐渐恢复饮食,从流质、
半流质到软食逐渐过渡。
补充血容量
根据出血量多少,适当补充血 容量,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 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时发现
和处理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给予止 血、抑酸、抗炎等药物进行治
04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分 析
病例一:典型病例介绍
总结词
该病例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具有代表性。
详细描述
患者因呕血、黑便等症状就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出血,经过及时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病例二:特殊病例讨论
总结词
该病例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深入分析和讨论。
详细描述
患者因大量出血导致休克,经过紧急输血和手术治疗,成功止血。针对该病例,深入探讨了出血原因、诊断和治 疗等方面的内容。
止血药
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促进血液凝固 ,达到止血效果。常用的止血药有凝 血酶、云南白药等。
内镜治疗
内镜下止血术
通过内镜观察出血部位,采用电凝、热凝或止血夹等方式直 接止血。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
将硬化剂直接注射到曲张的食管静脉内,使血管硬化、闭塞 ,达到止血目的。
手术治疗
断流术
通过手术切断门脉主干或其分支,降低门脉压力,控制出血。常用的手术方式有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门腔静脉端侧吻合术。
未来研究方向
探索新的急性上消化道 出血病因
优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的诊断方法
创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的治疗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率120次/分以上; 2、收缩压在8.0—10.7kPa(60—80mmHg) 以下,或比原来基础血压降低25%以上; 3、血红蛋白低于70g/L(7g/dl)左右,红 细胞计数低于3.0×1012/L(3.0×106/µl) 红细胞压积低于30%容积; 4、中心静脉压降低,急性大出血患者, 一般先表现为脉率增快,然后血压下降, 6—12小时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

实验室及其它 检查
(一)血象 1、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 :早期无 变化 2、白细胞 :因失血后的应激性反 应,在失血后可迅速升高。 3、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数:在出 血24小时内增高,出血停止后逐 渐降至正常,如出血不止,可继 续升高
(二)便潜血实验 二 阳性提示活动性出血
(三)吞棉线实验 一般用普通棉线,吞下端,次 日取出观察血染点,根据血染距门 齿部位来判断血染所在。
三、鉴别诊断
(一)如先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征象 而未出现呕血、黑便前应与其他病 因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征象鉴别 如 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急性出 血性坏死型胰腺炎、自发性或创伤 性脾破裂、心源性休克、动脉瘤破 裂、异位妊娠、黄体破裂等等。
(二)假性呕血、黑便区别 假性呕血、 鼻、咽、口腔等部位出血后吞 下,如鼻衄、拔牙出血以及吃家禽、 畜的血液引起黑粪。 口服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 或某些中药等可使大便呈黑色但无 光泽,但隐血试验阴性
另外,静脉充盈情况(特别是颈静 脉)、肢体温暖、皮肤和指甲色泽、 每小时尿量等均可提示出血量大小。 胃内储血量达250—300ml,可引起 呕血,出现黑便表示出血量达50— 70ml,柏油便提示出血量约500— 1000ml,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表示出 血量为3—5ml。
根据化验 如血红蛋白低于100g/L时红细 胞已丢失50%。当血 BUN>8.5mmol/L而血肌酐正常时, 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已达到1000ml以 上。
上消化道出血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刘新群
概述
•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 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 空肠上段疾病引起的急性出血。 • 属于内外科常见的急诊。 • 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常伴血容量减 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若出血量 过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 死亡,应及时识别和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对全身各脏器和组织的影响 (一)对心脏的影响 出血可引起休克、使冠脉血流量减 少、PaO2降低、心肌缺氧、代谢性酸中 毒、促使心功能不全,并且胰腺分泌心 肌抑制因子,使心功能进一步降低
(二)对肺脏的影响 肺小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 加,以及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弥漫性血管 内凝血等因素,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 休克肺
(七)上消化道出血对肝硬化患者的 影响 出血后出现周围循环衰竭、丢 失大量蛋白质,贫血和缺氧等促使 肝细胞损害加重、肝功能衰竭。
二、体征
贫血貌、精神萎糜,烦躁不安、 意识模糊、皮肤四肢湿冷呈灰紫色 斑,皮肤上加压后皮肤裉色恢复慢, 静脉充盈差或蹋陷,脉细数,血压 下降,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尿少 尿闭,出血量小于400ml可没有明显 体征,出血量大则周围循环衰竭体 征明显。
(四)急诊内窥镜检查 应在出血24—48小时内进行, 原则上应该先纠正休克,在止血的 基础上进行检查,但在病情危急情 况下,则在纠正休克等治疗同时进 行胃镜检查,发现病变可在镜下采 取措施。
(五)X线钡餐检查 线钡餐检查 应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进行。
(六)选择性动脉造影 经急诊胃镜检查不能确诊,如 持续性出血,但需仍在出血,而出 血量在0.5ml/min以上,才易发现外 渗现象,可帮助明确出血部位
• 胃管:留置胃管,可监测有无活动 出血,抽出胃内容物、胃液、血液、 减轻胃内压力,改善胃粘膜循环, 降低胃内酸度,防止血凝块消化, 有力止血,也可减轻日后吸收热、 氮质血症、吸入性肺炎以及便于急 诊内镜检查,并且可用胃管进行鼻 饲鼻饲营养,也可给予药物治疗
二、迅速补充血容量
有休克表现者,应尽快补充血 容量和纠正周围循环衰竭,及早输 血,在未准备好输血前应先输晶体 液或用血浆代替品,以恢复和维持 血容量及有效循环。
(七)放射性核素显像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 诊断
(一)确定是否为上消化道出血 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 依据,但有些患者先出现周围循环衰 竭的症状,如头晕、心悸、出汗、晕 厥、休克等,应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检, 并做有关实验室检查,以及早识别上 消化道出血。
(二)出血病因和部位的诊断 二 根据临床表现和有关实验室 等检查分析,可初步估计病因和部 位。举例见下页:
10.还应注意:单凭血红蛋白下降及柏 油便来判断是否继续出血是不准确 的,因出血后血红蛋白下降有一定 过程;且出血量1000ml柏油便可持 续1—3天左右,大使潜血阳性可持 续1周,如出血2000ml,柏油便可持 续4—5天左右,大便潜血阳性可达2 周。
二、病情危重指标
根据出血严重程度判断 (一)重度出血 表现烦躁不安、出冷汗、四肢 厥冷、尿少或尿闭,意识模糊等周 围循环衰竭的征象,检查:
(三)对肾脏的影响 当收缩压降至80mmHg以下时,肾 血流量可减少60%-80%;当收缩压降 至50mmHg以下时可出现无尿,长期缺血 可引起肾小管坏死。
(四)对肝脏的影响 出血后血压下降至40mmHg以下时, 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减少肝细胞缺氧引起 肝脏中心型坏死。
(五)对周围循环的影响 出血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静脉回心血 量相应减少,使心排血量明显降低,致使各 脏器和外周血管收缩和组织灌注不足,组织 缺氧,功能障碍,由于机体存在防御机制, 在出血后能使交感神经、肾上腺皮质系统反 应活跃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并使儿茶酚胺 释放增加,肾血流量减少,肾素释放,血管 紧张素、醛固酮增加,使血管收缩,血压上 升,尿量减少,钠潴留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4.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压积 不断下降,网织红细胞持续升高或 再次上升
5.第一次出血量大者易发生再出血, 呕血为主者较黑便为主者再出血机 会多,第一次出血后48小时未再出 血者则再出血机会少。
6.门静脉高压患者原有脾脏肿大,出 血后脾脏缩小,如脾脏肿大不见恢 复,提示出血末止
7.中心静脉压: >0.49kPa(5cmH2O); 8.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 9.在补液量和排尿量足够的情况下, 原无肾脏病变患者的BUN持续或再次 升高。
(三)上胃肠道临近器官病变 • 胆道出血 • 胰腺疾患累及十二指肠 • 主动脉瘤 • 纵膈肿瘤
(四)全身性疾病 • 血液病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再障、DIC • 急性感染 • 尿毒症 • 结缔组织病 • 血管性疾病 • 应激性溃疡
(五)药物和其他 • 非甾体抗炎药 • 其他 如误服强酸、强碱及位: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 通畅,以防呕吐物窒息 • 保暖: • 禁食 • 吸氧和镇静,但肝病所致的出血则 禁用吗啡、巴比妥类
• 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 志、皮肤、指甲四肢等周围循环衰 竭征象,颈静脉充盈情况、尿量、 呕吐物、排便情况,并动态观察血 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中 心静脉压、尿素氮等。必要时留置 尿管。
例如,有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和 体征,考虑消化性溃疡的出血;如 有黄疸、蜘蛛痣、脾大、腹臂静脉 曲张、腹水等,考虑肝硬化所致的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如呕 吐物为咖啡色、厌食、恶病质、贫 血,考虑胃癌,如先有呕吐,吐出 物为食物,以后吐出物为血,考虑 食管、贲门撕裂综合征
(三)估计出血量 1.根据血压、脉搏,如病人出 现急性循环衰竭,血压下降,表示 血循环量减少至少20%。休克指数 (脉搏/收缩压)正常值为0.54.指数 为1,失血约1000ml,指数为2,失血约 2000ml。
2.根据出血后症状、体征 根据出血后症状、 根据出血后症状 出血后15min内无症状,表示 出血量少;一次出血量小于400ml 时可无症状;当出血量超过 500ml 且速度快,则出现头晕、无力、心 悸、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当血压降至100mmHg以下,脉搏超 过100次/分钟,表示失血量达20%,
(二)中度出血 表现眩晕、口渴、烦躁不安、 心慌、尿少,经卧体休息,症状减 轻,但脉率100次/分,血压降至 12kPa(90mmHg),血红蛋白100g/L左 右,出血量为500—1000ml,失血量 占全身总量的20% 。
(三)轻度出血 可无症状或有轻度头晕,脉搏、 血压正常,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和压积正常,随之可出现怕冷、皮 肤苍白、头晕、疲乏、脉搏和血压 随体位改变,颈静脉塌陷,尿色深, 出血量小于500ml,失血量占全身总 量的10%—15%。
(三) 氮质血症的症状 如恶心呕吐、乏力、少尿、无尿等。 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液蛋白分解产物被 肠道吸收,使血中的尿素氮升高为肠源 性氮质血症,出血后,一般于数小时血 中尿素氮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 多数不超过14mmol/L。此外,如周围循 环衰竭引起肾血容量减少,肾小球滤过 和肾小管排泄功能降低,是造成氮质潴 留的另一原因。
2. 黑便次数增多而变为稀薄,由 柏油样转为暗红色,因出血量多, 血红蛋白的铁未能与肠内硫化物作 用,血液在肠腔内推进快,粪便转 为暗红色,甚至鲜红色,并有肠鸣 音亢进等体征。
3. 周围循环衰竭持续存在,虽经 24小时充分补充血容量,仍未见改 善,或好转后又恶化,或经积极治 疗,但脉搏、血压仍不稳定,中心 静脉压暂时恢复后又下降;
黑便色泽取决于出血量与速度、 肠蠕动、在肠内停留的时间,如果出 血量大、速度快、肠蠕动强,在肠内 停留的时间短,可排除暗红色稀便, 反之为黑便;柏油样便是由于血红蛋 白中铁经肠内细菌作用与硫化物结合 形成硫化铁所致;一次出血量5070ml即可出现黑便。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 二
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量大时首先出 现,如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口 渴、乏力、黑朦、晕厥、病人常有便 意,在排便或便后起立时晕厥倒地, 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失血量超过全身 血量的25%,会引起血容量的急剧减 少,上述症状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