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粤教版检测: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 Word版含答案
湛江市2018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粤教版检测:第四单元 第14课唐诗五首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第14课 唐诗五首生活是酒,体验就是尽情地畅饮,潇洒不羁,激情澎湃。
生活是茶,体验就是尽情地品味,怡然自得,旷远幽静。
生活是水,体验就是努力地感知,清新澄澈,至净至纯。
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字体赏美文唐诗里的中国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
唐朝的月明。
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
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
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
引得诗人纷纷举杯消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
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
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
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
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
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
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
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唐朝的诗人清高。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
一路狂舞,一路豪饮。
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
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
嬉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
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唐朝的红颜多薄命。
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
高中语文14唐诗五首自我小测粤教版必修3

14唐诗五首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浣.女(wǎn)皖.南(wǎn)猿啸.(xiào)笙箫.(xiāo)B.沙渚.(zhǔ) 姓褚.(zhǔ) 惘.然(wǎng) 辋.川(wǎng)C.竹喧.(xuān) 渲.染(xuàn) 锦瑟.(sè) 琵琶.(pá)D.湍.急(tuān) 挣揣.(chuài) 寂寞.(mò) 蓦.然(mù)2下列各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王孙..自可留(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B.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C.万里..悲秋常作客(指路途遥远)D.锦瑟无端..五十弦(没有来由)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B.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C.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外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要“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②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的生机。
③中国人对山的欣赏,是欣赏它林木森森的含蓄和人迹罕至的空灵。
④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
⑤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
⑥是在人世的生活中,奋斗浮沉之余,给自己的心灵寻访一个自由逍遥、无人干扰的空间。
A.⑤④⑥③②①B.③⑤②④⑥①C.③①⑤④⑥② D.⑤④③①⑥②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7题。
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唐诗五首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
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光;黄昏,美是一抹斜斜的夕阳;傍晚,美是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美是一曲蛙鸣虫唱。
如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一木均可入诗。
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
走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祥和之美,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让自然绽放独特的光彩。
走进唐诗,你可以体味到这一切的美。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1.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王维一般,享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王昌龄一样,感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果敢;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杜甫一般登高望远,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波澜……生活在水泥钢筋筑就的林立的高楼之间,我们切不可忘却回归精神家园的道路,吟咏传统的经典名句,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的哲理和诗意。
[写作运用]适用于“读书”“精神生活”“诗意地生活”等话题。
2.想做一只鸟,却没有高空任你飞;想做一条鱼,却没有阔海任你跃。
你有兼济天下的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现实却将你锁进了冰冷的铁笼。
你无奈,于是你站在现实的对面流泪,为你挚爱的国家和人民;站在现实的背后幻想,幻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即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就这样站在现实中,你用笔写下你的傲然脊骨,挥洒着民族的浩然正气。
这些都化为一颗耀眼的明星,缀在天空中,供我们瞻仰。
当人们跟随着李白的狂歌尽洒飘飘欲仙时,是你将人们拉回苦痛的人间。
你,一个平凡的见证者,记录下战争的罪恶。
目睹国破山河,城春草木,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你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案:第14课唐诗五首《登高》(学生版)

14、唐诗五首——登高【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南瑶湾村。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官僚地主家庭。
其13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又精通《左传》,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杜预的文治武功,杜甫常引以为荣。
因为杜预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所以杜甫常自称“杜陵布衣”,这是指其郡望。
又由于他在长安时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所以又自称“少陵野老”。
杜甫的10世祖叫杜逊,在东晋初年迁居到襄阳,所以杜甫又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曾自称“襄阳杜甫”。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2、写作背景: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
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
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课堂活动】学对交流通过题目《登高》可知这是一首写 诗,请同学们自读全文,并把本诗的意象找出来,思考一下这些意象有什么特色?诗人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哪几种景物? 语言有什么特点? 。
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总结:首联所表现的意境是很凄清的。
可见诗人心中之寒,心中之哀,心中之孤。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唐诗五首含解析

第14课唐诗五首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
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光;黄昏,美是一抹斜斜的夕阳;傍晚,美是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美是一曲蛙鸣虫唱。
如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一木均可入诗。
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
走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祥和之美,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让自然绽放独特的光彩。
走进唐诗,你可以体味到这一切的美。
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字体赏美文唐诗里的中国吴可欣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
唐朝的月明。
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
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
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
引得诗人纷纷举杯消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
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
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
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
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
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此诗句中用了哪些手法? 参考《归园田居》
上
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一段
思考:
诗人如何描写园田?园田的景色有何特点 ?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呢?,
所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 色彩
→近 亲切可即 环境 幽雅美丽 远村、炊烟 悠长的遐思
山村的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石、
翠竹、青莲 ——意境清新、宁静明丽
村民的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 安祥和乐 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新秀 美、民风淳厚勤劳。
是景、人和谐统一的田园生活图景,。 (天人合一)
六、古诗中表意境的术语
1.优美类:宁静恬淡、宁静美好、清新 明丽、清新自然、清新幽美、清幽明净、 清爽宁静、恬淡闲适、明丽优美 闲适恬 淡、闲适自然、幽清明净、和谐静谧、 清幽脱俗、空灵高远、空蒙迷茫、空灵 蒙胧、艳丽优美生机盎然、生意盎然、 恬淡宁谧、闲适恬然、优美迷人、华美 壮丽、艳丽迷人、
在此,诗人巧用典故,含蓄表达了作 者欲“远离尘世,继续归隐山林,洁身自好, 闲怡自适”的情感。
小结:《山居秋暝》中,诗人用生花妙 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俗画:清 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 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 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 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 趣。
知 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
识
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
近
四、六、八句押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
体 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诗 知
3.绝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
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高中语文 (十四)唐诗五首粤教版必修3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唐诗五首(时间:40分钟满分:46分)一、文言基础专练(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维,字摩诘,盛唐边塞诗代表人物,与孟浩然齐名,合称“王孟”。
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王右丞集》传世。
B.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他擅长绝句,有“七绝圣手”之称。
C.刘禹锡,字梦得,中唐诗人。
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
D.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诗人。
他的诗富于想象,深婉绵密,意境朦胧。
他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解析:选A “边塞诗代表人物”错误,王维是山水诗的代表人物。
2.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B.莲动下.渔舟A.竹喧归浣.女D.艰难苦恨繁.霜鬓C.青海长云暗.雪山解析:选A A项,浣:动词,洗(衣);B项,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C项,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暗;D项,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
3.下列四句诗的意境和写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解析:选C C项,着力渲染“幽深”。
其他三项都是以动衬静,用的是反衬手法。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百年..多病独登台(指一生)B.潦倒..新停浊酒杯(衰老多病)此情可待..成追忆(岂待)C.夜深还过女墙..来(古代指为女子经过筑的墙)山居秋暝.(晚)D.竹喧..归浣女(竹林中声音喧哗)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作动词,增多)解析:选C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山居秋暝》中交代时间、地点、季节,营造出一种清幽境界的句子是:,。
(2)《从军行》中写边塞荒凉艰苦将士思乡的句子是,。
(3)《登高》中描写眼前景象,点明季节、环境,体现秋天肃杀凄厉的句子是:。
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唐诗五首Word版含解析

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 光;黄昏, 美是- -抹斜斜的夕阳;傍晚, 美是- 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 美是一曲蛙鸣虫唱。如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 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一木均可入诗。自然是人类的朋友, 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 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都是大自然给予 人类的慷慨馈赠。走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祥和之美,人类应该保护 自然,让自然绽放独特的光彩。走进唐诗,你可以体味到这一切的美。
温馨晨读
美
字
体
庄
生
晓
梦迷Βιβλιοθήκη 蝴蝶望帝
春
心
托
杜
鹃
。
赏美文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
唐诗里的中国
吴可欣
'底,都臧着
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
写作延伸能力提升
E3课丙挖堀
1
El廉外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第14课唐诗五首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
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光;黄昏,美是一抹斜斜的夕阳;傍晚,美是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美是一曲蛙鸣虫唱。
如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一木均可入诗。
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
走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祥和之美,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让自然绽放独特的光彩。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课内挖掘】1.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王维一般,享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王昌龄一样,感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果敢;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杜甫一般登高望远,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波澜……生活在水泥钢筋筑就的林立的高楼之间,我们切不可忘却回归精神家园的道路,吟咏传统的经典名句,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的哲理和诗意。
[写作运用]适用于“读书”“精神生活”“诗意地生活”等话题。
2.想做一只鸟,却没有高空任你飞;想做一条鱼,却没有阔海任你跃。
你有兼济天下的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现实却将你锁进了冰冷的铁笼。
你无奈,于是你站在现实的对面流泪,为你挚爱的国家和人民;站在现实的背后幻想,幻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即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就这样站在现实中,你用笔写下你的傲然脊骨,挥洒着民族的浩然正气。
这些都化为一颗耀眼的明星,缀在天空中,供我们瞻仰。
当人们跟随着李白的狂歌尽洒飘飘欲仙时,是你将人们拉回苦痛的人间。
你,一个平凡的见证者,记录下战争的罪恶。
目睹国破山河,城春草木,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你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写作运用]适用于“壮志”“理想”“现实”“爱国”“忧天下”等话题。
【课外运用】示例一:生活在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很多人早已亏待了自己的精神,被诗意的生活所摒弃。
我们享受不到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惬意,我们也早已疏远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我们的生活被物质和欲望所累,生活得沉重而无奈。
让我们追寻古人的脚步,诵读一些文化经典,早早找回充实精神家园的路吧。
只有在对文化经典的追寻中,我们才会发现:哦,原来我们也可以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的田园……(《诗意地栖居》) 示例二:他是一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中华文化的夜空中,他是一株高大的绿树,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他是一部精深的诗集,珍藏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
他置身于满是忧愁、满是悲愤的天空中,泪眼迷离,眉头紧锁。
战火纷飞的大唐土地,浮华衰败的大唐王朝,颠沛流离的大唐百姓,这一切的一切吞噬着他的躯体,他默默掉泪,而后仰天长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历史长河中的水在澎湃,在汹涌,他的悲愤,他的愁绪,他的理想化作滔滔江水,流淌了千年!当飞翔的鸿鹄在无垠的天空化成一个质点,晚霞的鲜红成为其留在人们心中的永恒。
当五岳的巍峨在遥远的南天凝成一腔豪壮,旭日的光芒在辉煌的极顶耀成一腔热血。
你,站在群峰之巅,高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哀;感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人生短暂;泣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高山的巍峨,赋予了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大川的壮丽,赋予了你“白鸥没浩荡,千里谁能训”的气魄;人民的疾苦赋予了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
崇高的理想与可悲的现实摩擦出四射的火花,使你的生活布满坎坷、荆棘。
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幻化而成的不朽篇章,使你赢得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你用文章延续自己的生命,你用诗篇定格自己的信念。
无奈、愤恨磨灭了你生活的信念,但你不朽的灵魂因你的诗而有青春活力。
(《文章延续的生命》)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萧.萧(xiāo)江渚.(chǔ)霜鬓.(bìn) 猿啸.(xiào)B.锦瑟.(sâ) 惘.然(wǎnɡ)竹喧.(xuān) 浣.女(wán)C.潦.倒(liáo) 一弦.(xián)锦.衣(jǐn) 淮.水(huái)D.寂寞.(mî) 秋暝.(mínɡ)摇曳.(yì) 塞.外(sài)解析:A项,“渚”读zhǔ。
B项,“浣”读huàn。
D项,“曳”读yâ。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清泉秋暝淮河望帝春心B.鱼舟遥望潮湿蓝田日暖C.楼兰寂寞矮城杜鹃啼血D.艰难莲藕盘旋芳草萋萋解析:B项,鱼—渔。
答案:B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生)B.潦倒..新停浊酒杯(衰老多病)此情可待..成追忆(岂待)C.夜深还过女墙..来(古代指为女子经过筑的墙)山居秋暝.(晚)D.竹喧..归浣女(竹林中声音喧哗)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增多)解析:C项,“女墙”应译为“石头城上的矮城”。
答案:C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望帝春心托.杜鹃B.青海长云暗.雪山C.艰难苦恨繁.霜鬓D.黄沙百战穿.金甲解析:A项动词,“托付”。
其余为使动用法。
答案:A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二、迁移发散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注] ①无那:无奈。
(1)“更”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句是从哪个角度着笔抒情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可抓住“更”字所在的位置和表达的意思分析,从结构上看是承上启下,在意思上看是深入一层。
答案:“更”字具有过渡(递进)作用。
前两句触景生情,渲染边地烽火、塞上荒凉、作者黄昏独坐的凄楚孤寂气氛,此句写“关山月”的凄凉笛声又触发了作者更为浓重的愁情,愁情层层递进,为下文抒发征人思乡之情做铺垫。
(2)解析:这首诗本来是写将士“从军”的,但结句却写到了“金闺万里愁”,这是诗歌中常用的虚写手法。
答案:运用想象(或虚写),从对面着笔,写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情、深深思念,从而更近一层地反衬了征夫思亲念远之情,并使征人和思妇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增强了全诗的感染力。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奉陪郑附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 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享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王象巽《游曲江》)(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意思是石角钩破了“我”的衣服,似乎是想要“我”住下,藤梢的绿色使“我”耳目一新。
钩衣、刺眼,本可憎而转觉可喜,表示观此美景,希望隐居于此。
所以,C选项中“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有误。
答案:C(2)解析:B项中“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意思是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处。
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只见处处长满苔藓,荒草掩没了亭台曲栏。
此句化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E项中“文物尽”和“可儿坟”传达出了时移世迁、物是人非之慨。
答案:BE(3)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中的意象。
联系诗中前三联表达了对韦曲的喜爱之情,再联系题干对“小乌巾”的解释,可知最后两句“何时”“小乌巾”传达出了归隐之意。
答案: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