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八大怪
八大怪

“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
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
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八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八大怪”有时被称作“陕西八大怪”,但这是不完全合理的。
实际上“陕西八大怪”中的风俗仅出现在关中一带,在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并非如此。
陕西省地理纬度跨度极大,从北至南存在陕北(黄土高原为主)、关中(渭河平原为主)、陕南(以秦岭以南的汉水流域为主)三大自然条件、文化差异巨大的区域。
以关中一地的风俗概括整个陕西,存在以点概面的概念缺陷,近年来亦多表述为“关中八大怪”以去除歧义。
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听当地人说可能是由于板凳上灰尘太多,加上人们的习惯,所以人们(指农村)一般不坐板凳,而是蹲起来。
二怪----房子半边盖:这里的房子大多是半坡房(过去)一种说法是节省材料,另一种说法是旧时为了少交税。
三怪----姑娘不对外:说这里的姑娘(旧时)一般不远嫁远方或外地人,现在可不是这样了。
四怪----帕帕头上戴:因当地气候干燥,风沙大,许多妇女出门都将手帕戴在头,以遮挡灰尘。
五怪----面条像腰带:关中地区的面食花样繁多,大多数面条比较粗较宽,其实比腰带要略细些。
六怪----锅盔象锅盖:锅盔大得像锅盖一样,又硬又脆。
七怪----油泼辣子是道菜:陕西关中地区喜爱吃辣椒,所有的面食中都带辣子,无辣不下饭。
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这里的唱戏指的是秦腔表演。
参考资料:/view/6302.htm。
游陕西听说八大怪作文

游陕西听说八大怪张湛伯在陕西有一些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习俗,称为“八大怪”。
一怪:辣椒是主菜。
在陕西,无论吃什么,店主都会端上一盘辣椒,作为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让你享用,二怪:蹲着吃饭怪。
以前陕西虽然人杰地灵,但粮食缺少,生活比较贫困,所以节约粮食是头等大事。
因为坐着吃饭量大,而蹲着相对来说吃得少一些,时间长了以后,就形成了习俗。
在外人眼里就是怪毛病。
当地有一句民谣“蹲着吃饱,站起来刚好”,反映的就是这种习俗。
三怪:面条皮带分不开。
陕西盛产小麦,所以陕西人主要以面食为主。
陕西人比较粗犷,干农活还要出大力气。
所以面条拉得又宽又厚,和皮带(即腰带)一样,吃后消化慢,不容易饿,干起活来很方便。
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种名字叫得很怪的面条,叫“biang biang面”。
“biang”字写得也很怪,难写极了,共有43画,由个10字和偏旁组成,是康熙皇帝御赐,只能在《康熙字典》里面查到。
面做得也是又宽又厚,当地流传说“油泼辣子biang biang 面,吃一根,顶一天;吃一碗,顶一年”。
四怪:锅碗瓢盆分不开。
还是因为上述原因,陕西人吃饭用的碗很大,和锅、瓢、盆一样,简直分不清楚谁是谁。
不知道的,还以为陕西人太随意,或者太穷,锅、瓢、盆都用来当碗使。
五怪:房子半边盖。
在陕西农村可以看到这种景象,所有的房子侧面看都是梯形,房顶一律向院子里面下斜,下雨时,雨水自然就会流入院子中间,可以储存起来慢慢用,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因为,当地干旱少雨,水非常珍贵,他们为了生存,才有此举。
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六怪:锅盔锅盖分不开。
锅盔是陕西人用面做的一种大饼,这个大饼象大铁锅的盖子一样又大又厚又重,常常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所以说锅盔锅盖分不开。
锅盔做这么大,传说和当年修乾陵有关。
唐朝武则天下令修筑乾陵的时候,兵丁都是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急需一种方便而且耐饥的食品。
有个聪明的兵丁,用自己身上的护心和护背的金属盔甲,把和好的面捏成饼子状,夹在盔甲之中,放到火上烘烤,下工时恰好烤熟,这样面饼就作成了。
旅游文化之陕西八大怪精品PPT课件

不用再回家去盛
省了不少麻烦.
小盆还大,所以往往 在关中农村,差 村庄都有一 聚在一起吃 地方,或 槐树下, 村头宅
时男人们就端着大 起一边滋滋有味 边津津乐道地 变换花样的饭菜,
还要互相品尝一下, 名的“老碗会”。陕西
大,干活出力 也多,所以出门 一下就够了, 饭,
五怪
帕 帕 头 上 戴
五怪
帕 帕 头 上 戴
不
坐
蹲
起
来
八怪
唱 戏 吼 起 来
关中的主要地方戏秦腔,其特点就
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
秦
是花
腔 吼
演唱, 扯开 大声
起
当地
脸的 更是 嗓子
吼, 人称之
来
为
头"。
"挣破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一怪
面 条 像 腰 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 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面
正宗的冰 可达二三 米上下, 与硬 薄时 一根 顿 饭 人 吃 是
冰面,一根面条宽度 寸,长度则在1 厚度厚时 币差不多, 却如同蝉翼。 面条足够一 饭,而对大 量的关中 来说,一顿 8两、 1斤也 轻轻松松的。
房
采光好,
小升初常识:陕西八大怪

小升初常识:陕西八大怪“关中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千阳)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
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习惯。
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的“八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关中八大怪”有时被称作“陕西八大怪”,但这是不完全合理的。
实际上“陕西八大怪”中的风俗仅出现在关中一带,在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并非如此。
陕西省地理纬度跨度极大,从北至南存在陕北(黄土高原为主)、关中(渭河平原为主)、陕南(以秦岭以南的汉水流域为主)三大自然条件、文化差异巨大的区域。
以关中一地的风俗概括整个陕西,存在以点概面的概念缺陷,亦多表述为“关中八大怪”以去除歧义。
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由于蹲起来比坐着更方便(因为关中地区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农忙的时节比较多,所以大家在抽空休息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蹲在地上,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到的习惯,所以人们(指农村)一般不坐板凳,即使有板凳也会蹲在上面。
(陕西当地有句话说“蹲着吃饱,站着刚好。
” )二怪----房子半边盖:关中农村的房屋,如同把双坡形式的房屋从中间一刀切开,背面是从屋顶到地面的一堵高墙。
另一面是斜坡的屋面,这名独特的“半边式”建筑在国内其他地方是罕见的。
[1]关中人比较讲究风水,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使下雨也要把雨水流到自家院里,二则是为了采光的方便,三则关中地方农民闲时比较爱“串门子”(即邻居常走动谝闲传),为了不至于邻居看到自己的物品而盖才成这样;最后就是家家户户的厕所在屋子的最后面,以前没有化粪池,基本是人工把粪便积攒起来用“架子车”拉到地里上肥方便,也为了更好的通风。
三怪----姑娘不对外:关中地区嫁娶讲究的是“知根知底”,旧俗认为自己的女儿嫁到外面会受欺负,而外面的媳妇娶到家里又怕丢失,所以一般情况下姑娘是不往外嫁的,基本都会在县内,或乡村一级的范围内结婚,这也和当时的娃娃亲有关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男子或女子10岁左右就会相亲找对象)四怪----手帕头上戴:关中一带的中老年妇女都喜欢头上顶一幅大手帕。
1陕西八大怪

1、陕西八大怪一、面条像腰带二、锅盔像锅益三、辣子是道菜四、碗盆难分开五、帕帕头上戴六、房子半边盖七、姑娘不对外八、唱戏吼起来2、陕西八景(一)华岳仙掌(二)骊山晚照(三)雁塔晨钟(四)曲江流饮(五)草堂烟雾(六)霸柳风雪(七)咸阳古渡(八)太白积雪3、陕西著名作家、作品路遥《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废都》陈忠实《白鹿原》京夫《文化层》、《八里情仇》邹志安《爱情心理探索》4、世界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亚历山大港灯塔、爱琴海太阳神像、奥林匹亚宙斯神像、阿尔特米斯月神庙、摩索拉斯陵墓、巴比伦空中花园。
5、古代东方四大奇迹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和印尼的婆罗浮屠6、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哭范喜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7、三大小说家(1)莫泊桑(2)契可夫(3)欧.亨利8、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9、元曲四大喜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10、世界三大长河尼罗河全长6650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3100立方米,为世界最长的河流。
亚马孙河若以马拉尼翁河为源,全长6299km,若以乌卡亚利河为源,全长436km,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
长江长度6211.3公里。
11、读书三境界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12、中国五大长河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雅鲁藏布江13、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凡尔赛宫克里姆林宫白金汉宫白宫14、中国十大名花一般是指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十种名花。
15、中国四大名酒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贵州董酒、剑南春。
16、中国四大窟包括: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
陕西八大怪

五怪 帕帕头上戴
在关中风俗中这一怪最好解释了。过去人 的生存环境差,黄土高原上风刮尘扬,烈日毒 辣,妇女们出门干活串户没个遮蔽可不行。遮 阳伞、防晒霜、口罩、墨镜是现代女性的生活 必需品,过去的关中女人没这样的条件,她们 生活中有一块整端漂亮的布做手帕就不错了。 走亲戚,回门子(回娘家),下地干活时这个 自制的手帕就发挥出大作用,年轻的妇女把手 帕戴出许多花样来,成为风情和装饰。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 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 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 经济又实惠方便。
八怪 凳子不坐蹲起来
在陕西,由于关中男人一日三餐都蹲在 一起吃,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他们冬 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于 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 “蹲景”成为关中地区特别是农村最有 名的亮点,这一怪独步天下,关中人的“蹲 景”是地球上的绝版。有的人蹲半天腿不酸 腰不痛,实属一种硬功夫。只有长年累月的 历练,才能长蹲而心静气闲,不累不乏。 关中人把蹲叫圪蹴,历史可以追溯到遥 远的春秋时期。关中人喜欢蹲是从古文的 “坐”演变而来的。古人“坐”的本意就是 跪,将膝盖并直端坐于席上,屁股的重量全 压在双脚后跟上。
一怪 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biang biang面(该字的普通话轻声或四声即正确 的陕西方言发音,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 个字),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biang-biang 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 别的。正宗的biang biang面,一根面条宽 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 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 面条足够一顿饭。
陕西八大怪介绍
王 倩
面条宽得像裤带, 锅盔大得赛锅盖, 油泼辣子一道菜, 锅碗盆是难分开, 老婆帕帕头上戴, 家家房子半边盖, 姑娘一般不对外, 板凳不坐蹲起来。
关中八大怪地理研究性学习

关中八大怪——地理研究性学习“陕西八大怪”,又称“关中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有时亦包括商洛北部)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
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
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八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上“陕西八大怪”中的风俗仅出现在关中一带,在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并非如此。
陕西省地理纬度跨度极大,从北至南存在陕北(黄土高原为主)、关中(渭河平原为主)、陕南(以秦岭以南的汉水流域为主)三大自然条件、文化差异巨大的区域。
以关中一地的风俗概括整个陕西,存在以点概面的概念缺陷,近年来亦多表述为“关中八大怪”以去除歧义。
一怪、面条像腰带关中独特的地理构造和自然环境使得关中道成为一个以面食为主的地区,在以米菜为主的地方的人们总是想不通,那关中人天天吃面条没个花样换,怎么就吃不烦呢?其实,在关中,聪明灵巧的关中婆娘们已经把面食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了。
单是一个简单的面条关中人做出的花样达几十种,棍棍面,片片面,晾面,汤面,酸汤面,热碗面、扯面等等。
说其像那裤带,说的是那面做的宽度和长度,在西安有家面馆,一碗面只有一根面条,但若要让个弱女子能把这根面条吃完,那也是难事。
其中棍棍面最长。
但那是手拉或者搓的,下来的就是说擀面了。
关中道的男人娶媳妇,大多都是要看这女人的擀面手艺了。
第二天见面,先天这女方的父母就把这男的藏在自家,然后让那男的看那女的做饭,关中的做饭当然是擀面条了!这女的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但一样的都擀,把那干面用水和了,放在案板上使劲地揉,把那面团揉的发光发亮,就用那擀杖压成个饼状,再慢慢地擀了。
擀到提起来能看见对面人影的时候,再把那整片的面叠上几叠,用刀切成细条,拿起来用手一抖,便是细细长长的面条了。
《小升初常识:陕西八大怪》

《小升初常识:陕西八大怪》“关中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千阳)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
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习惯。
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的“八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关中八大怪”有时被称作“陕西八大怪”,但这是不完全合理的。
实际上“陕西八大怪”中的风俗仅出现在关中一带,在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并非如此。
陕西省地理纬度跨度极大,从北至南存在陕北(黄土高原为主)、关中(渭河平原为主)、陕南(以秦岭以南的汉水流域为主)三大自然条件、文化差异巨大的区域。
以关中一地的风俗概括整个陕西,存在以点概面的概念缺陷,亦多表述为“关中八大怪”以去除歧义。
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由于蹲起来比坐着更方便(因为关中地区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农忙的时节比较多,所以大家在抽空休息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蹲在地上,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到的习惯,所以人们(指农村)一般不坐板凳,即使有板凳也会蹲在上面。
(陕西当地有句话说“蹲着吃饱,站着刚好。
”)二怪----房子半边盖:关中农村的房屋,如同把双坡形式的房屋从中间一刀切开,背面是从屋顶到地面的一堵高墙。
另一面是斜坡的屋面,这名独特的“半边式”建筑在国内其他地方是罕见的。
[1]关中人比较讲究风水,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使下雨也要把雨水流到自家院里,二则是为了采光的方便,三则关中地方农民闲时比较爱“串门子”(即邻居常走动谝闲传),为了不至于邻居看到自己的物品而盖才成这样;最后就是家家户户的厕所在屋子的最后面,以前没有化粪池,基本是人工把粪便积攒起来用“架子车”拉到地里上肥方便,也为了更好的通风。
三怪----姑娘不对外:关中地区嫁娶讲究的是“知根知底”,旧俗认为自己的女儿嫁到外面会受欺负,而外面的媳妇娶到家里又怕丢失,所以一般情况下姑娘是不往外嫁的,基本都会在县内,或乡村一级的范围内结婚,这也和当时的娃娃亲有关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男子或女子10岁左右就会相亲找对象)四怪----手帕头上戴:关中一带的中老年妇女都喜欢头上顶一幅大手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八大怪
一、面条像腰带;“扯面宽得像裤带”。
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宗的biang--biang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
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
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
既可口又耐饥。
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
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
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
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
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
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
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
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嘹(好)乍咧!”
四、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
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五、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
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
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
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六、板凳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
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
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
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
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七、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
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
经济又实惠方便。
八、唱戏(秦腔)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
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
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燎得太(好极了)”。
九、姑娘不对外;
十、睡觉枕石块;
一般说来陕西有八大怪,有的说法是十大怪(还有“姑娘不对外”和“睡觉枕石块”),不过内容是大同小异。
如果你向往三秦文化,如果你是陕西人,如果你要去陕西西安及关中来玩……那就回复一下,说两句,看贴不回的不算陕西人!!如果看
贴不回,哈哈,那我就要骂人了,用陕西话骂你:
你个“哈松”,看毕咧都不知道回“一哈”,撒送人嘛!再“骚轻”给你一“孩
蹄”!!
真好吃,嘹(好)乍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