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合集下载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首先,确定沉淀池的尺寸。

沉淀池的尺寸需要根据进水水量和所需沉
淀时间来确定。

沉淀时间一般根据所需去除悬浮颗粒物的效果和水质要求
来确定,常用的沉淀时间一般为1-2小时。

根据沉淀时间和进水水量可以
计算沉淀池的有效容积。

有效容积等于沉淀时间乘以进水流量,即
V=Q×T,其中V为沉淀池的容积,Q为进水流量,T为沉淀时间。

其次,确定流量。

流量的确定需要考虑进水水质和所需水质的差异程度,流量的设计一般为1-2倍于进水流量。

由于辐流式沉淀池是通过向上
加速流动水来形成涡流,从而促进颗粒物的沉淀,流速需要适当增加。

然后,确定污泥设施。

沉淀池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污泥,污泥设施需
要合理配置,包括污泥收集和排出方式。

常用的污泥设施包括污泥池和污
泥排放系统,具体的设计需要考虑污泥量和处理方式。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些设计细节,如沉淀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形式和尺寸,进出水管道的布置和设计,以及沉淀池内的流动规律等。


出水口要合理布置,以保证水流顺畅,避免死角和渦流的产生。

最后,还需要进行一些计算和考虑其他因素。

例如,可以根据沉淀池
的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对沉淀池的尺寸和设施进行合理选择。

此外,还需要考虑水质变化对沉淀效果的影响,根据进水水质的变化来进行运行
和维护。

综上所述,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包括沉淀池的尺寸、流量和
污泥设施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提高沉淀池的效果,达到
水处理的要求。

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2)池直径一般大于10m,有效水深大于3m。 3)进水处设闸门调节流量,进水中心流速大于0.4m/s, 进水采用中心管淹没式潜孔进水,过孔流速0.1~0.4m/s, 潜孔外侧设穿孔挡板式稳流罩,保证水流平稳。
4)出水处设挡渣板,挡渣板高出池水面0.15~0.2m, 排渣管直径大于0.2m,出水周边采用锯齿三角堰,汇入集 水渠,渠内水流速为0.2~0.4m/s。
5)排泥管设于池底,管径大于200mm,管内流速大 于0.4m/s,排泥静水压力1.2~2.0m,排泥时间大于10min。
生化曝气池出水流量为2700吨/小时,水 量变化系数为1.3;设计一个辐流式二次 沉淀池,完成泥水分离任务。二次沉淀池 的水力表面负荷为1.0-1.5m3/m2.h,出水 堰负荷为不大于1.7L/s.m;沉淀池个数为 2个,沉淀时间为3小时;污泥回流比为 50%。
沉淀池分为: 进水区
沉淀区
污泥区
出水区
缓冲层
辐流式沉淀池 向心辐流式沉淀池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或正方形, 直径一般为6~60m,最大可达100m,中 心深度为2.5~5.0m,周边深度1.5~3.0m 。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大多数采用机械刮
泥,尤其直径大于20m时,几乎全用机 械刮泥。池底坡度一般为0.05,坡向中 心泥斗,中心泥斗的坡度为0.12~0.16。
向心辐流式沉淀池的结构特点 向心辐流式沉淀池
是圆形,周边为流入去,而流出区既可设在池中心, 也可以设在池周边。由于结构上的改进,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克服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缺点。向心辐流式沉 淀池有5个功能区,即配水槽、导流絮凝区、沉淀区、 出水区和污泥区。配水槽设于周边,槽底均匀开设布 水孔及短管。
v2 =0.563/0.45×1.5×6=0.139 (≯0.3~0.4m/s) (3)稳流筒计算

辐流式沉淀池1

辐流式沉淀池1
4)排渣管的流量很小为了保证管道的不堵所以取200mm的管径。
8.中心桶的计算
单池流量Qd= =0.06m3/s
进水l流量 Qj=Qd×(1+R)=0.06×(1+0.3)=0.078m3/s
取中心桶直径D1为1.0m
出水口的尺寸为0.4×0.3m2,共6个延壁均匀分布
出水口的流速 v2= =0.108m/s (0.15-0.2m/s) 符合
[12]高俊发.王社平.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锯齿板为3m长L为31.4m
n1=31.4m/3=11块
取板板连接0.1m所以需要12块
6.集水槽的宽度
取集水槽宽度B为1.0m,高hc为0.5m,流速为v为1.0m/s
集水槽的流量Qc=Bhcv=1.0×0.5×1.0=0.5m3/s> 0.163 m3/s (符合)
7.管道的选择
1)为了保证管道的不堵、不淤积,Vmin 0.6m/s.本沉淀池进水管、出水管、排泥管、排渣管、放空管均用铸铁管。取v=0.6m/s,取进水管径为300mm
共可储存污泥量
V=V1+V2=31+12.9=43.9m3>13.5m3,满足。
沉淀池总高度
H=0.5+2+0.5+0.23+0.87=4.1m
沉淀池周边处的高度为
h1+h2+h3=0.5+2+0.5=3m
4.径深比校核
D/h2=17/2=8.5合格(6至9)
5.三角堰的计算
取三角堰的夹角 =900堰高h=60mm时,出水量Q’=106.70m3/d=4.5m3/h
9.紊流桶的计算
桶中的流速 v3=0.03-0.02m/s(去0.03m/s)

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次沉淀池计算书

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次沉淀池计算书
0.49
0.046305629
h2'=
5
v2 2g
0.020229358
ζ6= h3=
6
v '2 2g
0.97 0.040045872 m
h3'=
6
v2 2g
0.091666245 m
ζ7= v3= v3'= h4= h4'=
kQ max nNL 2
kQ s nNL 2
7
v32 2g
7
v3 '2 2g
中心进水幅流式二沉池计算书
工艺计算 序号
污水处理 一
(一)
设计参数 进水水量
项目 工程设计规模 总变化系数 平均日、平均时流量
最高日、最高时流量
二次沉淀池 沉淀池池体计算
设计水量 沉淀池个数 表面水力负荷
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符号 Q总= Kz= Qh= Qs= Qmax= =
沉淀,去 除水中SS
Q= n= q=
4.70 m 5.00 m
4Q max nπ D 2
1.266647365 m3/(m2·h)
24( 1 R)Q X
nF D/h2=
172.8 11.00
kg/(m2·d)
0.6~1.5m3/(m2·h)
0.6~1.5m3/(m2·h) 0.6~1.5m3/(m2·h)
1.5~4.0h 0.2~1 ≤2h
1
m/s
0.028030961 m2
0.188918311 m
0.2 m
ia=
0.000912 v2 D1.3
(1
0.867)0.3 v
0.002226984
im=
0.00107 v'2 D1.3

沉淀池设计

沉淀池设计

1. 沉淀池1.1. 功能描述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将比水重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操作。

沉淀池按在废水处理流程中的位置,主要分为初沉池、二沉池和终沉池。

沉淀按类型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辐流式沉淀池、斜板(斜管)沉淀池、竖流沉淀池和平流沉淀池等。

以下分别进行说明:1.2. 设计要点(1)表面水力负荷(辐流式、平流式):(2)沉淀时间和有效深度表面水力负荷(q o )沉淀时间(t )及有效深度(h )关系为t q h 0=,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沉淀时间一般为4~6小时(斜板沉淀池为2~3小时),有效深度一般为3.5~4.5m (超过5m 需参照相关设备型号选型),超高一般取0.3~0.5m 。

1.3. 各不同类型沉淀池的设计说明1.3.1. 辐流式沉淀池(1)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直径6~50m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其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沉淀效果较为理想。

(2)方案设计时不需考虑沉淀污泥区的设计。

每座沉淀池表面积和池径max 1nq Q A = π14A D =式中:A 1 ——每池表面积,㎡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hD ——每池直径,mn ——池数,座q 0 ——表面水力负荷,m 3/(m 2·h)(3)沉淀池有效水深一般有效水深h 2可取3.5-4.5m 。

(4)有效容积2h A V ⋅=式中:V ——有效池容,m(5)沉淀池总高度(不含泥斗)21h h H +=式中 H ——总高度,mh 1 ——超高,一般取0.3~0.5mh 2 ——有效水深,m(6)设计注意事项A.圆径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池子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6m (小于16m 需参照相关设备型号选型),最大可达65m 。

B.当池径小于30m 时,一般采用半桥式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当池径大于30m 时,一般采用全桥式周边传动的刮泥机。

当污泥产量大,池径大时则选用刮吸泥机。

C.刮泥机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 ,刮泥板外缘线速度不大于3m/min 。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辐流式沉淀池是由内循环和外循环组成的沉淀池,主要用于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和有机物。

它的设计和计算将影响它的效果和运行效率,因此,设计和计算对于辐流式沉淀池的性能至关重要。

一、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1.池体形状池体形状一般有方形、圆形、梯形、多边形等,其选择取决于沉淀物的类型和污水的特性。

方形池体适用于悬浮物和沉淀物的分离,但采用圆形池体可以提高水流流速,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沉淀物的沉积。

2.池体尺寸池体尺寸的选择受污水流量、处理时间、及悬浮物和沉淀物的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池体的深度不宜过深,通常控制在1.5m以内,以确保有效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分离。

3.内部参数内部参数包括池体的填料、支撑结构以及排水系统等。

填料的选择取决于污水的特性,一般选用石灰石、砾石等硬度较大的材料,以便有效地捕捉悬浮物和沉淀物。

支撑结构主要是为了支撑填料,以防止填料堵塞池体。

排水系统需要安装支架、排水管和排水泵等,以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辐流式沉淀池的计算1.水力学计算水力学计算包括水力压力计算、流量计算、流速计算和水力均衡计算等。

辐流式沉淀池的水力压力计算一般采用静力学方法,以确定池体内的水力压力;流量计算一般采用容积流量计算;流速计算主要是确定池体内的水力均衡;水力均衡计算是为了确定污水流量的分布。

2.处理效率计算处理效率计算是为了确定污水处理系统的性能,一般采用水力学原理,通过实验测定污水中悬浮物、沉淀物和有机物的含量,来计算处理效率。

三、辐流式沉淀池的操作辐流式沉淀池的操作是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其主要内容包括污水处理设备的定期检查、清洗和维护等。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防止污水处理系统出现故障;清洗可以防止污水处理设备堵塞,保证污水处理效率;维护可以及时维护污水处理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之,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对于污水处理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其设计要综合考虑污水特性、污水处理设备等因素,其计算要采用水力学原理,并定期维护污水处理设备,以保证污水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次沉淀池计算书

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次沉淀池计算书

Q/v2= S5/N1=
0.15 m/s
0.578703704 m2
6

0.096450617 m2
S6
0.310564997 m 取值 0.3 m
Q=
Q0/v=
4S π
kQmax n( 1πD2 )
4
Qs/n=
Q1/v1=
4S1 π
Q max
n( 1 π D 2 )
4
RQs/n=
Q2/v2=
校核高峰流量时表面水力负荷 沉淀时间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污泥回流比 前端生物池污泥浓度
二沉池底流污泥浓度 贮泥时间 污泥区容积
单个沉淀池污泥区容积 污泥区高度
缓冲层高度 超高
池内水深 沉淀池高度 校核最大水量时的表面水力负荷
D=
D=
q均=
q大=
t= h2= V0=
R= X= = Xr= T=
0.125 m 0.5 m
Qh/3.6n Qmax/3.6n
86.81 L/s 133.68 L/s
最经济断面槽宽 hk<hk' hO<hO'
B+b=
D/2-d 2πr外= Q外堰均/L外= Q外堰大/L外=
0.15 m 0.45 m
10.55 m
66.29 m
1.31 2.02
L/(s·m) L/(s·m)
0.863937965 m2
0.02 m/s 8.680555556 m2 10.12319722 m2
4S2 π
3.590160894 m
取值 3.6 m
Q/v1= S3/N=
0.2 m/s
0.868055556 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实际为 1256.64
ρ
0
98.0
V m3 2800
H m 6.90
即2083m3/h
F 实际面积
q1' s·m
2375.8
3.35
m3/(m2·h)
F m2 2375.8
h2" m 2
t h 2.000 Q m3/h 2083
F m2 2375.8 Nw mg/L 2800.0
h2' m 1.75 t' h 2.0 Cu mg/L 8000
h2" m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
富余高度 m 0.300
h2 m 3.87
h2 m 3.87
h3 m 0.30
h4 m 1.00
H m 5.17
即2083m3/h 即0.579m3/s
Q m3/h 2083
C1 mg/L 170.0
C2 mg/L 30.0
T h 8.0
γ 1.00
V'
h5 2 (r1 r1r2 r22 )(m3 ) 3
h5 m 1.0 r1 m 8.0 r2 m 3.000 V m3 102
h5-污泥斗高度 r1-污泥斗上部半径 r2-污泥斗下部半径 六、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体积 h V2 4 (r12 r1 R R 2 )(m 3 ) 3 h4-圆锥体高度 r1-污泥斗上部半径 R-池子半径 七、沉淀池高度 H h1 h2 h3 h4 h5 h1-超高 h3-缓冲层高度
Q m3/h
q' m3/m2·h
F m2
池体直径D 池体直径D m 实际取
二、校核堰口负荷
Q q 3.6D 四、校核固体负荷
' 1
2083.3
1.0
2083.3
51.50
55.0
(1 R)QN w 24 q F
' 2
R 1
Q m3/h 2083
Nw mg/L 2800.0
q2' F m2 m3/(m2·h) 2375.8 94
h4 m 1.0
r1 m 3.0
R m 3.000
V m3 28
h1 m 0.4
h2 m 4.0
h3 m 0.5
h4 m 1.0
h5 m 1.00
周边进水的沉淀池计算公式如下
设计水量Q设 一、沉淀池部分水面面积 Q F ' q Q-日平均水量(m3/h) q'-表面负荷(m3/m2·h) 200000m3/d 共4格 单格Q=50000m3/d
Q m3/h 2083 q' m 2.00
q' m 2.000 t h 2.00
F 池体直径D 池体直径D m2 m 实际取 1041.7 36.42 40.00 h2 V' m m3 4.00 5027
Q (C 1 C 2 ) 24 100T ( 2)V (100 0 )
采用公式(2) 五、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辐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取半径1/2处的水流断面作为计算断面 设计水量Q设 200000m3/d 一、沉淀池部分水面面积 Q F ' q Q-日平均水量(m3/h) q'-表面负荷(m3/m2·h) 二、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h2 q 't t-沉淀时间(h) 三、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V'=Qt和V'=Fh2 四、污泥部分容积 (1)V SNT / 1000 n 共4格 单格Q=50000m3/d
Nw-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kg/m3) R-污泥回流比 五、澄清区高度 Q Qt m3/h ' h2 t-沉淀时间(h) 2083 F 六、污泥区高度 R (1 R )QN wt ' " h2 0 . 5( N w C u ) F 1 Nw-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kg/m3) R-污泥回流比 Cu-底流浓度(kg/m3) h2' 七、池边水深 ' " m h2 h2 h2 0.3 1.75 八、沉淀区总高度 H h1 h2 h 3 h4 h1-池子超高 h1 h3-池中心与池边落差 m h4-池泥斗高度 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