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独立元格等效作用量研究三维U(1)格点规范理论的相结构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新版)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
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
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新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对其撰写规范的要求基本一致。
1内容要求1.1 题目题目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5字。
题目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如题目内容层次很多,难以简化时,可采用题目与副题目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副题目起补充、阐明题目的作用。
题目和副题目在整篇学位论文中的不同地方出现时,应保持一致。
1.2 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作者仔细核实授权书后签名,格式见附录3。
1.3声明博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实例如附录4所示,作者需简明扼要提出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将创新性声明补充完整并签名。
硕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工作(贡献)声明,实例如附录5所示,作者需简明扼要提出本人在硕士学位论文中所完成的主要工作或贡献并签名。
1.4 摘要与关键词1.4.1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等同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可供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1.4.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
关键词一般列3~8个,用显著的字符号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下方。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一)-自考教育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卷与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一)-自考教育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卷与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A. 直觉观察时期之前B. 直觉观察时期C. 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D. 系统综合发展时期答案:D2. 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是()A. 直觉观察水平B. 探究研究水平C. 迁移推广水平D. 理论研究水平答案:D3. 进行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是()A. 教育研究设计B. 文献检索C. 理论构思D. 选题答案:D4. 在取样的基本方法中,又叫类型抽样的是()A. 简单随机取样B. 系统随机取样C. 分层随机取样D. 整群随机取样答案:C5. 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A. 历史研究B. 观察研究C. 调查研究D. 实验研究答案:B6. 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前后的变化和差异情况,这是教育调查研究中的()A. 现状调查B. 相关调查C. 发展调查D. 预测调查答案:C7. 一个测验要能实际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这是对测量工具要求中的()A. 效度要求B. 信度要求C. 难度要求D. 区分度要求答案:A8. 首次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是()A. 罗吉尔•培根B. 弗朗西斯•培根C. 达•芬奇D. 伽利略答案:A9. 进行教育实验设计所用的符号中,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的是()A. XB. CC. 0D. R答案:C10. 从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目的是取同舍异,将具体概括为一般,这是基本思维逻辑方法中的()A. 分析B. 综合C. 归纳D. 演绎答案:B11. 由余果推余因,其结论具有或然性,是归纳分析主要方法中哪一方法的特点?()A. 求同法B. 求异法C. 共变法D. 剩余法答案:D12. 计算未分组数据标准差的公式是()A.B.C.D.答案:B13. 在方差分析中,可处理多个自变量与多个因变量相互关联的数据资料的统计技术是()A. 单因素方差分析B. 三因素方差分析C. 协方差分析D. 多元方差分析答案:D14. 教育研究报告中,列举参考的期刊所表述的主要项目和顺序是()A. 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期刊刊名和期号B. 文章标题、作者姓名、期刊刊名和期号C. 期刊刊名、文章标题、期号和作者姓名D. 文章标题、期刊刊名、期号和作者姓名答案:A15. 同一层次各指标只能是并列关系,这就要求在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遵循()A. 一致性B. 独立性C. 可测性D. 可行性答案: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参考答案:(P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标准体系研究

根据PZB的服务质量缺口理论,服务质量问题是 由发生在企业内部的“五个缺口”(GAP)引起的,因 此根据“五个缺口”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服务质量供方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
定
义
管理者认知 评价顾客期望与顾客感知间的差异。
评价顾客期望的感知管理与服务质量规格间 管理者准则
的差异。
服务传递 评价服务质量规格与实际服务传递间的差异。
服务质量评价
8l缫嚣I旧务质量蝴客评价I l鬃篓雾霁馨
图1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框架图
1.2服务质量的顾客评价 服务质量的结果是否满足顾客的需求,需要由
顾客进行评价。服务质量的顾客评价即是从市场 角度,从顾客认知方面来进行的评价,是对服务质 量的基本评价和基本测量。
以PZB的服务质量5个维度为理论依据,结合
16月民务人员帮助顾客的态度 17.服务人员提供服务的及时性 18月艮务人员值得信赖的程度
保证性
19.交易过程中顾客的放心程度 20.服务人员的礼貌程度 21.企业对服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支持
程度
22.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程度 23.提供服务的个性化程度
标准模型 U(1)规范对称自发破缺机制

标准模型 U(1)规范对称自发破缺机制标准模型 U(1) 规范对称自发破缺机制标准模型是粒子物理学中描述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而 U(1) 规范对称自发破缺机制则是标准模型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 U(1) 规范对称自发破缺机制的原理和影响。
一、U(1) 规范对称性U(1) 是表示一个单位长度的圆周的数学结构,而在粒子物理学中,U(1) 规范对称性表示物理理论在 U(1) 变换下不变。
具体来说,它要求物理系统的拉格朗日量在 U(1) 变换下具有不变性。
二、规范场和轴子U(1) 规范对称性导致存在一个相应的规范场,该规范场传播着一种被称为轴子(axion)的粒子。
轴子是一种中性粒子,不带电荷,但会参与强相互作用。
它的存在对物理现象具有重要影响。
三、规范对称自发破缺在自发对称破缺机制中,物理系统在低温下的真空态会选择一个不再具有 U(1) 对称性的状态,这导致了规范对称自发破缺。
具体来说,当轴子的势能曲线形状呈现双井势时,真空态会从对称的零场态转变为一个能量较低的非零场态。
四、轴子的重要性轴子在理论和实验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量子色动力学中,由于有轴子的存在,QCD 的拓扑缺陷能够得到解释。
其次,轴子在宇宙学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可以解释暗物质、强子谱问题等。
此外,轴子还可以通过实验证据进行探测,例如通过引力波的观测等手段。
五、实验探测轴子的探测是当今粒子物理学的热点研究之一。
科学家们使用了多种方法来寻找轴子。
例如,实验室中可以通过高强度的磁场和激光场等手段来产生和探测轴子。
此外,一些天文观测设备,如望远镜和引力波探测器等,也可以用于轴子的间接探测。
六、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手段的改进,对于 U(1) 规范对称自发破缺机制和轴子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
科学家们将不断探索轴子的性质和行为,并希望最终验证轴子的存在,以进一步完善理论框架。
总结:U(1) 规范对称自发破缺机制是标准模型的重要概念之一,涉及到轴子的产生和相应的物理现象。
理论物理学中的格点规范场论

理论物理学中的格点规范场论在理论物理学的领域中,格点规范场论(lattice gauge theory)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这一物理理论基于格点化的时空结构,通过模拟规范场的离散性质,探索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本质,为我们认识宇宙物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格点规范场论的基本思想是将时空离散化为一个巨大的格点网格。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在每个格点上定义规范场的取值来描述粒子的相互作用。
在这个离散结构中,规范场的能量是通过规范玻色子和费米子从一个格点传递到相邻格点,从而模拟了规范场的传播过程。
当然,这只是格点规范场论的基本概念,实际的研究和计算过程更为复杂和深入。
研究人员需要运用复杂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通过模拟格点网格上的规范场,计算粒子相互作用的各种性质和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粒子的质量、自旋、衰变过程等等。
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粒子物理学中的各种现象,并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格点规范场论的研究对于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模拟宇宙早期的高温高能环境,可以研究宇宙中基本粒子的演化、相互作用以及宇宙结构的形成。
研究人员可以模拟宇宙中的各种参数,比如温度、密度等,通过计算格点上的规范场取值,推断宇宙中各个时刻的物理状态。
这为我们理解宇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观测手段。
同时,格点规范场论还为我们理解强子物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强子物理学是粒子物理学中研究强子(如质子、中子等)相互作用和结构的分支学科。
格点规范场论的方法可以模拟夸克场和胶子场的离散状态,从而研究强子的质量、自旋等重要性质。
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强子物理学的基本问题,并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格点规范场论在理论物理学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离散化格点的方法,研究规范场的离散性质,从而提供了研究粒子相互作用和宇宙演化的新手段。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复杂的计算和模拟,揭示基本粒子的性质和行为,为我们认识宇宙的奥秘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于有限温SU(3)格点规范理论相结构问题的研究

2 有 限温各 向 同性 耦 合 s 3 格 点 规 范理 论 的相结 构 u( )
格 点 规 范 理 论 的 配 分 函数 是
Z = j ( U) d e ( 1 J
其中fU =n . ) d 且 d U
,
是 试探 作 用 量 , 表 达 式 是 其
。
() 4
S= r  ̄ L +∑n( 。 ∑T( U+ ) J
对 单 链 配 分 函 数 有
+ ) ,
(J 5
6 ]
() 7
s I r + ) ( = ∑T( ] N
解 禁 的
关键 词 格 点规 范理 论 : o kv线 : 相 . 禁 Ph o 层 解 中围 分 类号 : 4 0 I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O一2 2 (0 2 0 10 2 7 2 0 )2—0 0 1 9—0 5
l 引 言
17 9 4年 Wi o l n提 出格 点 规 范 理 论 , 后 的 发 展 表 明 , 一 理 论 对 于研 究 夸 克 退 禁 闭 问 题 s 以 这 是 一 种 很 好 的 方 法 , 们 利 用 这 一 理 论 以 各 种 方 法 研 究 夸 克 逼 禁 闭 相 变 问 题 . oykv和 人 P lao S skn usid提 出 了 有 限 温 格 点 O o来 研 究 夸 克 退 禁 闭 相 变 问 题 , B rs和 S i r 做 了 有 益 c og el 也 e 的 工 作 J郑 希 特 和 _ nZ G 以及 Meern L D 等 研 究 了有 关 有 限 温 S 2 格 点 规 范 理 论 的 . r 丑 l a r u() 退 禁 闭 相 变 问 题 “, 英 凯 和 Nil n H 在 零 温 场 论 中 , 出 了 一 个 各 向 异 性 偶 合 U【 格 傅 es B o 提 ¨ 点规 范模 型, 用 修正 的平场方 法对这 一模 型 的相结构 进行分 析 , 果表 明存在一个 新相 , 应 结 由 他 们 命 名 为 层 相 , 后 傅 等 人 应 用 不 同 解 析 方 法 计 算 了多 种 各 向 异性 偶 台 格 点 纯 规 范 场 相 结 此 构, 均发现 在 一定 的格点 空 间临界 维数 下 , 现层 相 。 . 此基础 上 , 良鑫 、 出 在 黄 傅英 觊 等 人将 理 论 推 广 到 有 限 温 场 论 , 用 累积 展 开 方 法 计 算 了非 阿 蛆 尔 S 2 格 点 规 范 场论 的序 参 量 一 应 U( ) P la o oykv绂 的 平 均 值 、 明 D=5 证 ,d=3+1情 形层 相 存 在 , 即在 5维 时 空 中 存 在 如 下 的 高 温 态 : 4维 予 空 间 中, 于夸 克一 胶 子 等 离 子 体 的 状 态 , 第 五维 上 是 禁 闭 的 , 以 期 望 这 一 理 在 处 在 可 沧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 以将 有 限 温 格 规 范 理 论 与 早 期 宇 宙 行 为 联 系 起 来 本 文 论 有 限 温 s 可 u
时程分析法

时程分析法定义:由结构基本运动方程沿时间历程进行积分求解结构振动响应的方法。
概述:时程分析法是世纪6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抗震分析方法。
用以进行超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和工程抗震研究等。
至80年代,已成为多数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或规程的分析方法之一。
原理:时程分析法在数学上称步步积分法,抗震设计中也称为“动态设计”。
由结构基本运动方程输入地面加速度记录进行积分求解,以求得整个时间历程的地震反应的方法。
此法输入与结构所在场地相应的地震波作为地震作用,由初始状态开始, 一步一步地逐步积分,直至地震作用终了。
是对工程的基本运动方程,输入对应于工程场地的若干条地震加速度记录或人工加速度时程曲线,通过积分运算求得在地面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期间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并以此进行结构构件的界面抗震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
时程分析法是世纪6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抗震分析方法。
用以进行超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和工程抗震研究等。
至80年代,已成为多数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或规程的分析方法之一。
“时程分析法”是由结构基本运动方程输入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积分,求得整个时间历程内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一种结构动力计算方法,也为国际通用的动力分析方法。
“时程分析法”常作为计算高层或超高层的一种(补充计算)方法,也就是说满足了规范要求的时候是可以不用它计算结构的。
规范规定:对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及超过一定高度的高层建筑,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所以有较多设计人员对应用时程分析法进行抗震设计感到生疏。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和复杂结构的发展,时程分析在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
地震动输入对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非常大。
目前的现状是,输入地震动的选择大多选择为数不多的几条典型记录(如:1940年的El Centro(NS)记录或1952年的Taft记录),国内外进行结构时程分析时所经常采用的几条实际强震记录主要有适用于I类场地的滦河波、适用于II、III类场地的El-Centrol波(1940,N-S)和Taft波(1952,E-w)、适用于IV 类场地的宁河波等。
格格格点点点QCD在在在K物物物理理理中中中的的的新新 ...

K物理中的常规物理量: BK
Short distance 贡献占主导 ⇒ OPE ⇒ Wilson coeff. C(µ) × operator Q∆S=2(µ)
He∆ffS=2 占间接CP 破坏 K 贡献的绝大部份
K
=
exp(i φ
) sin(φ
)
⎡⎢⎢⎢⎢⎣
Im[⟨K
0 He∆ffS=2 ∆MK
格点QCD——超级计算机上的虚拟实验室
格点QCD:超级计算机上的虚拟实验室
格点QCD简介
格点QCD 40年
最早由诺贝奖获得者 Kenneth G. Wilson 在 1974 年提出 计算机上的第一个数值计算由 M. Creutz 在 1979 年实现 QCD 超级计算机 1983 – 2011
未来几年内,QCD 计算机进入Eflops时代,每秒进行1018浮点运算
格子上的QCD
QCD 格点离散化 夸克场位于格点上, ψ(x), xµ = nµa 胶子场由格点之间的链接来表示 Uµ(x ) = eiagAµ(x)
1 mπ
L a
计算机只能模拟有限的自由度 ⇒ 格距a不是无穷小,格子长度L不是无 穷大 欧氏时空路径积分: 闵氏时间被欧氏时间替代 x0 → −it ⇒ e−iHx0 → e−Ht = e−S[ψ,ψ¯,A] 但哈密顿量 H 在闵氏和欧氏时空是一致的
=++
FLAG average for = + RBC/UKQCD 15A RBC/UKQCD 13 FNAL/MILC 12I JLQCD 12 JLQCD 11 RBC/UKQCD 10 RBC/UKQCD 07
FLAG average for = ETM 10D (stat. err. only) ETM 09A QCDSF 07 (stat. err. only) RBC 06 JLQCD 05 JLQCD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