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组织中ABCC2的表达与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鼻咽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与Bcl-2及Bak表达的关系

e p eso ae fBa n NP e】l e r ( . x rsin rtso kj C e l i swee 1 5± 08 % i NE— , 1 . n 1 .) 1C 3 l ( 35±09 % i E一 ep ciey r er .) n CN 2 rse t l. h i v
cll e S hh G OLnl g Z AN i , HU We—a  ̄ D p r e tfO cl ?Z u agHo i lfte e n s US a , U i— n , H GJ n Z ii eat n o noo ,hj n s t h li a a ln m g 荧 光 显 示 两株 鼻 咽 癌 细 胞 中 均 存 在 B l 免 c一 2及 B k蛋 白的 表 达 . 主要 定 位 于 细 胞 浆 中 : 射 前 a 并 照
EB病毒DNA和ABCG2联合检测对鼻咽癌发病和预后的临床意义

EB病毒DNA和ABCG2联合检测对鼻咽癌发病和预后的临床意义鼻咽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65,000名患者死于鼻咽癌。
鼻咽癌的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常常被患者忽视,导致诊断和治疗延误,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及早发现和治疗鼻咽癌至关重要。
近年来,通过对EB病毒DNA和ABCG2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发病和预后进行分析,取得了一些有益的临床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 EB病毒DNA和鼻咽癌的发病EB病毒DNA的阳性率在不同地区及不同人群中差异较大。
一些研究表明,EB病毒DNA 在鼻咽癌组织中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以及其他肿瘤组织。
一些学者认为EB病毒DNA的检测有可能成为鼻咽癌的辅助诊断手段。
在EB病毒感染的病理机制研究中发现,EB 病毒能够改变宿主细胞的生长调控通路,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调控产生影响,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而EB病毒DNA的检测则可以明确了解EB病毒在肿瘤组织中的感染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 ABGC2基因和鼻咽癌的预后多药耐药性是肿瘤治疗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导致治疗失败和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ABCG2基因作为多药耐药性相关基因,在多种实体瘤中被发现高表达。
临床研究显示,鼻咽癌患者组织样本中ABCG2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患者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ABCG2基因的表达水平和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ABCG2基因的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
ABCG2基因的检测对于指导鼻咽癌的治疗方案选择和评估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针对EB病毒DNA和ABCG2在鼻咽癌中的临床意义和指导价值,一些研究者开始探索二者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临床意义。
研究发现,EB病毒DNA和ABCG2的联合检测不仅能够提高鼻咽癌的确诊率和预测个体患者的预后,还有助于预测患者对于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指导多学科团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
鼻咽癌奈达铂和顺铂诱导化疗的疗效比较2

奈达铂或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鼻咽癌的随机对照研究曹卡加1,2,张爱兰1,2,马文娟1,2,黄培钰1,2,罗东华1,2,夏伟雄1,21.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2.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科,广东广州510060【摘要】目的:比较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与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耐受性。
方法:10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被随机分为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组(NF组)和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组(PF组),每组50例。
NF组:奈达铂,3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5-FU,5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每3周重复,连续应用2个疗程。
PF组:顺铂,3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5-FU,5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每3周重复,连续应用2个疗程。
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
结果:所有患者均可作疗效评价,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
NF组和PF组肿瘤全消各3例。
NF组的有效率为86%,PF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78, P=0.779)。
PF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F组(88% vs. 56%,χ2 =23.268, P=0.000)。
两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异常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奈达铂联合5-FU是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有效方案,可取得与PF方案相似的有效率,在减少恶心呕吐方面显示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鼻咽肿瘤;奈达铂;化学疗法;顺铂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 2008ZX09312-002)Grant: Maj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of "National Significant new drug creation" (No.2008ZX09312-002)Nedaplatin or cisplatin combined with 5-fluorouracil for treatment of stageⅢ-Ⅳa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CAO Ka-jia1,2, ZHANG Ai-lan1,2, MA Wen-juan1,2, HUANG Pei-yu1,2, LUO Dong-hua1,2, XIA Wei-xiong1,2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ncology in South China,Guangzhou, Guangdong, 510060, P.R. China2.Depart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ncer, Cancer Center,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60, P.R.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nedaplatin plus 5-fluorouracil (5-FU) and cisplatin plus 5-FU for treatment of stageⅢ-Ⅳa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Material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NPC proved by pathohistology were divided into nedaplatin plus 5-FU group (NF group) and cisplatin plus 5-FU group (PF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NF group: nedaplatin 30mg/m2, d1-3, 5-FU 750mg/m2 d1-5, repeated every 3 weeks for 2 cycles. PF group: cisplatin 30mg/m2 d1-3,5-FU 750mg/m2 d1-5, repeated every 3 weeks for 2 cycles. χ2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ide-effects of two groups. Result: One hundred patients were evaluable and clinical data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e. Six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sponse were observed, 3 cases in NF group and 3 in PF group.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s were 86% in NF group and 84% in PF group,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χ2 =0.078, P=0.779). The rates of leukocytopenia, thrombocytopenia, impairment of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 were similar whereas more patients in PF group than in NF group suffered from nausea and vomiting (88% vs. 56%, P=0.000). Conclusion: Nedaplatin plus 5-FU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regimen for NPC. When compared with PF regimen, the response rate was similar; however, NF regimen shows a significant superiority in reducing nausea and vomiting.Key words: Nasopharyngeal neoplasm; Nedaplatin; Chemotherapy; Cisplatin鼻咽癌是华南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小剂量顺铂连续化疗对鼻咽癌CNE-1细胞动力学以及放射敏感性影响的实验探究

intervaI(protocol C);Cells which
exposure
to cisplatin cultur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for 96-h followed by
irradiation(protocol
A);3-h exposure
exposure were
not
to
the dose of IC70 immediately followed by irradiation(protocol B);3-h
to IC70 followed by irradiation after a 93-h
on
the
cell
cycle
and
radiosensitization
combined
cell
Witll line
radiation
in
well—differentiated
providing
a
nas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NE一1,and
hi911 efficiency and
较各处理组辐射敏感性变化。 结果:顺铂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作用72 h的IC50值为0.26}tg/rrd,1/5IC50为0.05 1.tg/ml,IC70为0.72 l,tg/ml。顺铂剂量为0.05 pg/rra时对CNE-1细胞无明显毒性,但细胞
周期研究发现,当其连续作用96 h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可引起明显G2/M期阻滞妒<
Abstract
A study about the effects of low・-dose continuous cisplatin chemotherapy to the cell kinetics and radiosensitivit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 line CNE・・1 in vitro Abstract
鼻咽癌放疗中顺铂增敏作用和紫杉醇增敏作用的比较

鼻咽癌放疗中顺铂增敏作用和紫杉醇增敏作用的比较目的探讨顺铂和紫杉醇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增敏作用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0年6月于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首次治疗的10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顺铂增敏组(C组,n = 50)与紫杉醇增敏组(P组,n = 52)。
用药方法:C组顺铂每周用药1次,每次按40 mg/m2剂量用药,用药后1 h内进行放疗,到放疗结束;P组按紫杉醇60 mg/m2药量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用7周。
放疗方法:先定制面模固定,采用常规放疗方法。
结果治疗后,两组在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退缩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C组(52.0%)转移率高于P组(28.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组在2、3级口腔黏膜炎、白细胞减少方面较C组明显,并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5)。
本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入选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C组顺铂每周用药1次,每次按40 mg/m2的剂量用药,用药后1 h内进行放疗,至放疗结束。
P组按紫杉醇60 mg/m2药量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用7周。
用药前1 d开始口服地塞米松,每日2次,每次7.5 mg,连续服用3 d,为了预防胃肠道反应,化疗前半小时服用格拉司琼。
第1次用药后开始放療。
两组都按常规方法进行放疗,优先定制合适的面罩固定,常规模拟定位,照射时采用6MV-X线,鼻咽部放疗总剂量为75 Gy左右,共放疗36次左右;颈部的预防剂量为54 Gy左右,放疗40次左右。
放疗中注意避开腮腺等特殊部位,以防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回访主要采用门诊和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出院后的第1周和第1个月内各进行1次回访,1年内每3个月至少进行1次回访;1年后,每半年进行1次回访。
回访内容包括询问患者各项身体指标是否正常,病情是否出现反复,肿瘤是否发生侵袭转移等[2]。
1.3 疗效评价疗效采用WHO疗效评价统一标准进行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25%以上)、稳定(SD,病灶缩小或增大小于25%同时没有新的病灶出现)和进展(PD,病灶增大不小于25%或者出现新病灶)。
鼻咽癌顺铂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顺铂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黄钧伟邓晗薇杨美丽宾骥朱镇华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年第01期〔摘要〕鼻咽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以顺铂为代表药物的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手段。
多发的肿瘤化疗药物耐药现象为鼻咽癌的治疗带来极大困扰。
鼻咽癌顺铂耐药机制可以概括为6个方向:增加细胞内药物浓度、减少顺铂的失活物质、增加DNA损伤和抑制损伤修复、促进细胞凋亡、调节肿瘤微环境、抑制胞内自噬。
对鼻咽癌细胞在顺铂的耐药性中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为逆转鼻咽癌顺铂耐药以及寻找天然、安全、有效的化学药物治疗增敏剂的研究提供方向。
〔关键词〕鼻咽癌;顺铂;耐药机制;凋亡;逆转耐药;抗氧化应激;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4.01.026Research progress on cisplatin resistance mechanisms innasopharyngeal carcinomaHUANG Junwei, DENG Hanwei, YANG Meili, BIN Ji, ZHU Zhenhua*The First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007,China〔Abstrac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is one of the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clinic. Currently, chemotherapy with cisplatin as the representative drug and radiotherapy are the main treatment options for NPC, but the high chemoresistance could pos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he mechanisms of cisplatin resistance in NPC can be summarized into six aspects,namely increasing intracellular drug concentration, reducing cisplatin inactivation, enhancing DNA damage and inhibiting damage repair, promoting apoptosis, regulating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inhibiting intracellular autophagy. Hence,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isplatin resistance in NPC cells, aiming to offer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reversing cisplatin resistance in NPC and finding natural, safe, and effective chemotherapeutic sensitizers.〔Keyword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isplatin; resistance mechanism; apoptosis; reversing drug resistance; anti-oxidative stress; research progress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耳鼻咽喉科臨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鼻咽部解剖位置隐蔽,NPC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缺乏早期筛查手段,超过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癌症晚期[1]。
鼻咽癌的分子机制与化疗适应性规划

鼻咽癌的分子机制与化疗适应性规划一、介绍鼻咽癌,又称鼻咽部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肿瘤。
其发生和发展过程涉及多个分子机制,并且该疾病对传统治疗手段如放化疗并不敏感。
因此,深入了解鼻咽癌的分子机制以及寻找针对其特异性的化疗适应性规划非常重要。
二、鼻咽癌的分子机制1. 灵长类似基因1(LATS1)调控灵长类似基因1被发现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调。
LATS1主要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和抑制肿瘤发生。
其下调可能导致肿瘤细胞无法正常进入凋亡或停滞在特定界点,从而促进鼻咽癌的发展。
2.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异常激活EZH2是一个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在正常情况下参与DNA甲基化修饰。
然而,在鼻咽癌中,EZH2的表达水平升高,导致过度的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从而抑制了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3.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多种肿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鼻咽癌中,这一信号通路常常被过度激活。
此外,该通路对放化疗抵抗性发生也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针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进行靶向治疗可能成为提高化疗效果的新方案。
三、化疗适应性规划1. 定制化疗药物选择根据对鼻咽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通过筛选特异的药物靶点来进行个体化治疗。
例如,针对LATS1下调可选择使用LATS1激动剂或者恢复LATS1表达;针对EZH2异常激活可选择使用EZH2特异性抑制剂等。
2. 临床试验与基因检测在化疗适应性规划中,进行临床试验和基因检测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组学信息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与特定药物靶点相关联的遗传突变。
这一信息能够为选择打击鼻咽癌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3.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结合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针对鼻咽癌分子机制的特异性靶向药物配合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轻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
4. 进一步开展研究目前,在鼻咽癌分子机制与化疗适应性规划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鼻咽癌的化疗药物选择和疗效评估

鼻咽癌的化疗药物选择和疗效评估鼻咽癌是一种发生在鼻咽部位的恶性肿瘤,常见于中年及老年人群。
由于其隐匿性强,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被诊断时已经进入晚期,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目前,化疗被广泛应用于鼻咽癌的综合治疗中,本文将探讨鼻咽癌的化疗药物选择和疗效评估。
一、化疗药物选择鼻咽癌的化疗药物选择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理类型、分期以及个体化基因检测结果来确定的。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依托泊苷、氟尿嘧啶等。
1. 顺铂:顺铂是鼻咽癌化疗中常用的铂类药物,通过干扰DNA的合成和修复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鼻咽癌的一线化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2. 依托泊苷:依托泊苷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可以作为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用于鼻咽癌的化疗。
其主要通过抑制DNA和RNA的合成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有效控制鼻咽癌的进展。
3. 氟尿嘧啶:氟尿嘧啶是一种嘧啶类药物,通过抑制酶活性来影响DNA和RNA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杀死癌细胞的作用。
氟尿嘧啶常常用于鼻咽癌的辅助化疗中,以增强化疗的效果。
二、疗效评估鼻咽癌的治疗效果评估是为了判断患者的治疗进展和疗效。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病灶缩小程度、症状改善情况、生存时间延长等。
1. 影像学检查: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判断肿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从而评估治疗效果。
一般情况下,肿瘤体积缩小超过50%即被认为是治疗有效。
2. 症状评估: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变化来判断疗效。
例如,鼻塞、咽痛、耳痛等症状的缓解程度可以反映治疗的效果。
3. 生存时间评估: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也是评估疗效的一个指标。
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存时间,可以判断治疗效果的好坏。
综合评估指标的变化,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可以对鼻咽癌的化疗疗效进行综合评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化疗药物对不同患者的疗效可能存在差异,一些患者可能对某些药物反应良好,而对其他药物反应较差。
总结:鼻咽癌的化疗药物选择和疗效评估是关键的治疗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ma X ES —mn , IN i — i F N e — i C ig A a —ti C ne Rsac  ̄tu , o / i i g J G Qn pn A g g, A G W i y , HUBn ,Y O K i a. acr e r I i e e h t t
广 东医 学
20 09年 1月 第 3 O卷第 l期 Gu n d n a g o gMeia o r a Jn 2 0 , o.3 ,N .1 dcl u n l a . 0 9 V 1 0 o J
・
57 ・
I 】 蔷屎 研 j 宛
鼻 咽 癌组织 中 A C 2的表 达 与顺 铂化 疗 BC 敏感性 的关 系 木
a d s x,a e,t mo tg n e g u rsa e, mea t i n h moh r p ut e p n e wa ttsial n y e Re ls tsa s a d c e te a e i r s s c e s s sa itc ly a a z d. su t l Eih y —f u t g or
S u h r dc lU est o te n Me ia mv r y,G a g h u 5 0 1 i u n z o 1 5 5,C ia hn
Cr s n i uhr A a —t , or p dn ato:Y OK i a E—m i k a @f mucr oo g i a:to i l y m .o n
mu o itc e s y(HC)meh dw su e ee th C 2e peso .T erlt n hpb t e nAB C x rsin n hs h mit I o r to a sdt dtc eAB C x rsin h eai s i ew e C 2e peso o t o
sniv yg u a s nfat i e a a ohg nivygop( 00 ) nD P+ esit r pw s i icnlhg rhnt t f i s s it r u P< . 1.I D 5一F etet ru , ti o g i y h t h h e t i U t a n gop r m
< .5 。结论 00 )
在鼻咽癌中 A C 2的表达与 D P化疗 效果、 BC D 转移有 关, 示可以考虑用 A C 2来预测鼻咽癌 提 BC
对 D P为 基 础 的化 疗的 敏 感 性及 预 后 。 D
【 关键词 】 鼻咽肿瘤;A C 2 顺铂 ; 药 BC; 耐
Re a o s i e we n ABCC x r s i n a d c s ltn— b s d c e o h r p e st i n n s p a y g a a d- lt n h pb t e i 2 e p e so n ip a i — a e h m t e a y s n i vt i a o h r n e lc r i 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s swee c l c e .wi 0 c s sa ih s n i vt n 4 c e s lw s n i vt .T e e p e s n o C 2 i o a e r ol t d e t 5 a e h g e s ii a d 3 a s a o e st i h s t y s i y h x r si fAB C n lw o
谢 思明 。 ,江庆萍 ▲ ,方唯 意 ,储兵 姚 开泰 ,
’ 方 医科 大 学 肿 瘤 研 究所 ( 州 5 0 1 ) 广 东 省 中山 市人 民 医院 病 理 科 (24 3 南 广 15 5 ; 58 0 )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鼻咽癌组 织中 A C 2的表达与顺铂 化疗敏感性之 间的关 系。方法 BC
收 集临床 资料
完整的鼻咽癌标本 , 根据对化疗的情 况分为高敏 感组和低敏感组 , 通过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A C 2在鼻咽癌组织 BC 中的表达 , 统计分析 A C 2的表达与化 疗效 果、 BC 转移等 方面的相 关性 。结 果 共收 集 8 4例标本 , 中高敏 感组 其 5 0例 , 低敏感组 3 4倒; B C A C 2在低敏 感组中的表达显著高 于高敏 感组( P<00 ) 并且在顺铂 + .1 , 5一氟脲 嘧啶化 疗方案 中, B C A C 2在低敏感组 中的的表达 高于高敏 感组 ( P<00 ) 在转 移组 中 A C 2的表达 高于未转移组 ( .5 ; BC P
【 s at Obet e T v ut t linhpbtenA C 2epes nadc pa n ae hm te— Abt c】 r jci oea ae h r a osi e e B C x r i n i li —bsdce ohr v l eet w so s t
aysniv yi nspayga crio p esit n aohrne ac ma( P .Meh d Prfn—e bde P pc e swt cncldt t i l n N C) to s a f a i m eddN C sei n i l i a m h i a a
wee c l ce r ol td,a d pain swe e d vd d i t i h s n i v rlw e stvt r u c odig t h e n te t r ii e no h g e st eo o s n iii g o p a c r n ot e DDP rame .I — i y te t nt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