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的故事十九则

合集下载

50个古代文学常用典故,作文和古文双修

50个古代文学常用典故,作文和古文双修

1.钱可通神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

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

”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

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

他更加光火了。

要求两天内结案。

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

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骑猪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

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

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

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

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

”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

(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鸟尽弓藏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

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

”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屏风误点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

孙权看到后。

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

(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蒲柳先秋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

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

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

(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6.弃席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随他出生入死。

50个常用典故汇总

50个常用典故汇总

50个常用典故汇总1、钱可通神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

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

”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

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

他更加光火了。

要求两天内结案。

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

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骑猪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

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

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

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

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

”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

(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鸟尽弓藏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

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

”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屏风误点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

孙权看到后。

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

(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蒲柳先秋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

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

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

(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 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中国诗人罗隐诗词大会

中国诗人罗隐诗词大会

中国诗人罗隐诗词大会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

生于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我在此整理了中国罗隐诗词大会,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国罗隐诗词大会11鹦鹉罗隐〔唐代〕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不要怨恨被关在华丽的笼子里,也不要痛恨翠绿的毛被剪得残缺不全。

江南气候暖和,而你的老家陇西非常寒冷。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劝你不要把话说得过于清晰,话说的太清晰,人就愈加宠爱,要想飞出鸟笼就更难了。

2黄河罗隐〔唐代〕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不要把阿胶向黄河里倾倒,这里上天的意思难以明白。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黄河能曲曲弯弯上通银河,刚从昆仑发源便不再清亮。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高祖平定天下时宣誓好听,严君平占卜张骞乘槎上天。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三千年后黄河才澄清一次,你又何必焦急报告好消息。

3魏城逢故人 /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唐代〕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一年曾经两次到锦城去游玩,头一次利春风其次次是秋天。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芳草有情碍马蹄不让我们走,彩云片片把楼阁层层来遮掩。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青山把我们隔断产生了别恨,绿水把离愁梦中送到我心田。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今日为你向锦官城回首远眺,只见绵州的乔木和淡淡云烟。

中国罗隐诗词大会21赠妓云英 / 嘲钟陵妓云英罗隐〔唐代〕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钟陵醉饮一别已经十余载,又再次见到云英婀娜的身姿。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如今我未成名你也未出嫁,也许是我们两个都不如别人吧! 2西施罗隐〔唐代〕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国家兴亡衰败自有其时运,吴人又何苦埋怨是西施使他们国家灭亡的呢?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假如西施知道怎样颠覆吴国,那么后来让越国灭亡的又是谁呢? 3筹笔驿罗隐〔唐代〕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师说专业知识讲座

师说专业知识讲座

三、四句句式相同,但三句中“今朝”两字重迭,四句中“明日愁”居 然三字重迭,但前“愁”字属名词,后“愁”字乃动词,词性亦有变化。 能够说,每一句都是重迭与变化手牵手走,而每一句详细体现又各 各不同。把重迭与变化统一旳手法利用得尽情尽致,在小诗中似乎 是最突出旳。
因为上述两个方面旳独到,宜乎千年以来某些穷愁潦倒旳人沉饮“自 遣”时,于古人偌多解愁诗句中,惟独最轻易记起“今朝有酒今朝醉” 来。
2.了解文章旳整体思绪;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旳论证措施。
3.树立尊师重教旳思想,培养谦虚好学旳风气。
1.读准字音
句读(dòu)
经传(zhuàn)
师襄(xiānɡ) 官盛则近谀(yú)
郯(tán)子 老聃(dān)
以贻(yí)之 苌(chánɡ)弘
李氏子蟠(pán) 或师焉,或不(fǒu)焉
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道策 道.之之不所以存其,师道.之途所径存、也方法道理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相当于“于”,引进比较 对象,译为“比”。介词 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用于句末,表 示反诘语气。语气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示 所以圣人“用 之来所.… 以.… 为圣的,”愚“人…之…所的以凭为借愚”表示
【注】 ①此诗作者一作权审。
(202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原文在第八课) 7.把文中画横线旳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yuè)师
2.一词多义 十年春,齐师.伐我军队

常用成语典故

常用成语典故

常用成语典故常用成语典故在写作的时候大家常引用一些成语故事,那么,常用成语典故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30个常用成语典故,供大家参考。

1 钱可通神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

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

”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

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

他更加光火了。

要求两天内结案。

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

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

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 骑猪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

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

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

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

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

”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

见唐孟棨《本事诗。

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

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 鸟尽弓藏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

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

”见《史记。

淮阴侯列传》。

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

”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 屏风误点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

孙权看到后。

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

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 蒲柳先秋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

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

2023励志_古代励志名人故事15篇

2023励志_古代励志名人故事15篇

2023古代励志名人故事15篇古代励志名人故事1华佗拜师学艺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x,比西方的麻醉x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

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获得了渊博的医学和高超的医术。

古代励志名人故事21杨禄禅陈家沟学艺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侮,他不情愿受辱。

一个人分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

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

不外,杨禄禅的执着精力终于激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办了恶霸,也首创了杨式太极拳。

2王献之依缸习字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他本人也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

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可能下笔成章,顺口吟出多少句诗来。

跟他的哥哥王凝之比拟,越发显得机灵聪敏,而且还特殊爱好习字。

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3朱元璋放牛读书放牛娃出生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然而他伶俐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树立明朝的开国天子。

4车胤囊萤照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家徒四壁,但读书却无比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鼓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必定会明确。

5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错误的讥笑,在先生的耳提面命下,他信心改掉贪睡的坏弊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成果早上不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慧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天然惊醒,从此他每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定不移,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广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6张三丰创太极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蓬头垢面,又名张肮脏,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

清明节的名人故事

清明节的名人故事

清明节的名人故事清明节的名人故事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

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名字为后世所知,人们永远记着他们。

这,就是名人。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名人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清明节的名人故事篇1有关清明节的由来: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于取得天下。

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

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N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

」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N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坟上祭拜。

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清明节是国历四月五日或六日,因为它是定在二十四节气中,春分后的十五天,所以不是固定在国历四月五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

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是民国廿四年由政府明定的国定假日。

中国祭祀祖先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上古时代就有帝王、诸侯祭祀宗庙的仪式,到春秋时代孔子的墓祭,这些都属於贵族所特有的。

到了秦汉以后,贵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众到祖先坟墓去祭祀的习俗。

一般清明扫墓可以分成两种仪式:(一)挂纸又称「压纸」,一般用石头或砖块将长方形的的黄白纸,或红黄蓝白黑的五色纸压在坟上,以示子孙已祭拜祖坟。

读《稻草人》有感5篇(感动至深)

读《稻草人》有感5篇(感动至深)

读《稻草人》有感5篇(感动至深)篇1今天我读了《稻草人》这本书,我觉得书中的稻草人很善良,稻草人有心帮助别人却又离不开土地去帮助别人,这让我体会到了有心无力的意思。

稻草人是用稻草做的,它的手拴着一把扇子,扇子是用来驱逐那些偷吃稻子的小鸟和小蛾,虽然稻草人不能动,但它很善良。

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是种田的,她的丈夫和儿子们也全都死了,只剩老奶奶一个人。

老奶奶种田种了好多年,但前两年闹水灾,好不容易今年风调雨顺,今年稻子收成不错,但是被小蛾偷吃光了,读到这里我就想:这些稻子都是老奶奶一个人种出来的,那些小蛾是怎样心安理得的随便吃掉别人辛苦种出来的东西呢?稻草人急坏了,急忙扇起它的扇子,可小蛾根本不怕,还是停在稻叶上,就这样,没过几天,稻子只剩杆了。

老奶奶很伤心,稻草人感到无能为力。

稻草人非常善良,它主人的田地里的庄稼要被小蛾吃光了,它恨不得能去赶走小娥保护主人的稻子;孩子渴了,稻草人恨不得离开土地去给孩子煮粥吃;它可怜渔妇,孩子病了也不能多管孩子,稻草人恨不得上船去带孩子去看病;女人想跳河,稻草人恨不得自己能动,然后去劝那女人不要跳河!我希望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像稻草人一样善良,如果所有人都那么善良的话,世界会变得更美好!篇2诸葛亮曾经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今天我读了《稻草人》这篇文章,稻草人就有着诸葛亮所说的精神,令我深受感触。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位老妇人失去了丈夫,并把眼晴哭成了病,她有一片地,上面立着个稻草人,它天天站在田里,不吃不喝,只为保护老妇人的田地。

有一次,一群蛾子进了田地,稻草人尽力保护,它是那么的伟大,不管风吹雨打,依然坚强地屹立在田地上,并没有条件地去尽力为他人服务。

让我感触较深的地方是,当我看到那位老妇人的麦子被害虫啃光的时候,我的心中泛起一阵痛楚,这些麦子都是老妇人一棵棵亲手栽种的,而那虫子却毫不费力地大胆偷吃,不付出任何代价。

而稻草人却尽全力挥舞扇子,不管怎样努力也赶不走它们,它的努力得不到效果,只有心急、怨恨的份儿了,我也似乎可以看见史老妇人那两行银白色的眼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隐的故事十九则罗隐,五代吴越新城人,字昭谏,本名横。

貌寝陋,凡十上不中第。

能诗。

曾任钱塘令,累官盐铁发运使、著作郎,迁谏汉大夫、给事中,卒年77岁。

世传罗隐出语成傲,凡事俗近怪者。

后讹为罗永、罗天、罗衣秀才。

福建民间关于他的传说故事非常多,这里摘选十九个小故事。

罗隐(833—910),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

大中十三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他和同族另外两个有才的被合称“三罗”。

在唐朝末年,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但罗隐虽然名声很大,却六次没有考中,于是改名为罗隐。

罗隐的才学确实出众,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但由于他的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人也很狂妄,这使他在讲究谦虚的中国古代社会里非常孤立,考官们对他很反感。

有次他投考时,正遇上大旱,皇上下诏求雨做法,罗隐便上书进谏,说水旱灾害是和天地一样共存的,无法立即消除,他劝皇上应该用心祈祷,那么百姓的庄稼受灾再重也会感激陛下的。

最后说,先皇和大臣们都不能为陛下出力,何况做法的又是几个无名之辈,他认为此法不可取。

罗隐的话太直率,有些讽刺的意味,最后皇上也没有听他的故事一罗隐的母亲怀他时,梦见一个仙人对她说:“今送你一位皇帝,要好好哺养口”罗隐出生后,母亲好像真要当皇太后,非常高傲,同左邻右舍都吵嘴,还说:“我儿子日后登上大位,就把上膺叔公推出斩,下膺婶母捉来剐,”灶王爷听见了,连忙上奏天庭。

玉帝听完大怒,说:“这还了得!”当即降下御旨,把罗隐的皇帝命改为乞食命。

但命改了嘴没改,还是皇帝圣旨嘴,说啥就啥,所以人称罗隐是“乞食命皇帝嘴”。

故事二罗隐才十多岁,家道就破落了,手拄打狗杖四下求乞口有一天走山路累了,在一个松树头上坐下歇脚。

坐了一会儿站起,屁股被松脂粘住,使劲一站,一条破裤被撕烂了。

他张日就骂:“松墩松墩,千年万古不拔葱不长新芽!”本来松树头都会再生苗,被罗隐一骂,从此就腐了,再也生不了新苗。

回家后,母亲听说了缘由,说:“儿啊,松柴片好烧呀!”罗隐想想,又说:“那就松花落地,满山都是口”从这以后,松树的繁殖就靠飞松子了,它飞到哪里哪里就长新苗。

石缝里也能长。

故事三有一回,罗隐路过前塔,看见许多人在田里干活,他又饥又渴,就上前乞讨。

可他们不但不给吃,还笑他骂他。

他怒起来,回敬一句:“使劲干吧,田土像沟上,禾苗像脚毛,汗水流再多也没什么收!”当真,多少年来前塔禾苗总是种不大,土黑也没好收成;有时快到收成了被风一吹,只剩下稻杆。

故事四又有一回,罗隐路过一个碗厂,做工的人拿饭给他吃,同他拉家常。

罗隐很感激,临走时说:“师傅,烧碗慢慢烧吧,烧烧歇歇,碗自会好的。

”罗隐又路过一个瓦窑,他想进去避雨,老板嫌他脏,用火叉赶他出去。

他忿忿地说:“烧瓦要不停不歇地烧,不然瓦烧不透,全窑红掉}x:至今,烧碗和烧瓦就不一样,烧瓦要用急火,烧碗要用慢火。

故事五有一次,罗隐到老介那个地方,背的竹篓绳断了,看见一位老伯在犁田,就迎上去说:“老伯把牛鼻绳给我吧。

”老伯说:“牛没有牛鼻绳怎么能犁田?”罗隐说:“能,没有牛鼻绳照样犁卫”老伯脱下牛鼻绳一试,果然行,从此这一带农民犁田都不用牛鼻绳。

故事六又有一次,他要饭来到下古,抱怨命太苦,就想寻死。

他把竹竿往地上一插,走到一块石头下说;“石头呀石头,你圆圆的好,压我罗隐刚刚好二”刚说完,这石头就压了下来,把罗隐压死了。

而那竹竿却发出芽来,成了今天的倒生竹,就像倒插的柳树一样。

故事七有一年,罗隐来到同安,路过乌山、乙亩,走到莲花,正好策槽筑坝完工喜庆,当地人备办三牲礼物,孝敬山神土地。

罗隐这时正腹饿口渴,就上前讨食。

头人见他是个乞丐不如的流浪汉,不但不给,还破口大骂他冲走吉气口罗隐也不生气,只冷笑一声说:“你免大小声,这水不会过杜桥社,年年筑坝没水吃了”他这一说,坝水刚流到杜桥,坝头就水涨土崩,策槽水坝就崩溃了。

过后接连又修建了好几次,都未能成功。

故事八有一日,罗隐来到云祥石鼓山下,看见一位农夫在犁田,就讨水喝,农夫将带来的稀饭给他吃。

罗隐吃得饱饱的,顺便在田头脱裤拉屎。

农夫看见了就说;“你这个人真不懂得礼数。

”罗隐顺手折了一截树枝擦屁股,又故意扔在农夫田里,说:“不要紧,这枝屎杯送你,尽管翻犁播种,保你五谷丰收,肥料又省。

”说完拱拱手告别。

据说从此以后,这农夫的田地就很肥沃,年年五谷丰收又省肥料,所以农夫就将这片田地叫做“屎杯田”。

故事九有一年夏天,这时日已过午,他见对面有一位农夫在犁田,田头架个锅正在沸腾着。

罗隐过去翻开锅盖一看,米少水多,浮着几块番薯。

罗隐用柴棒勾起小块就吃口农夫叹气说:“你吃了我的番薯,我下午肚子就得挨饿了。

”罗隐说:“你上山煮粥,多不方便,何不竹叶包米,煮熟随身带,方便又好吃。

”农夫说;“你不知道,这片山田,每年辛勤耕种,就是种多收少,哪有米可包饭吃?”罗隐嘴里念说:“公道公道。

”边说边走。

农夫追上去问:“你讲什么公道,我什么办法都用了,就是作物收成不多,不知是啥原因?”罗隐说:“欠肥!”农夫说:“我什么办法都用了,怎能说欠肥?”罗隐不耐烦地说:“欠你的老骨头烧灰作肥。

”说完就走了。

过后,农夫一直回想,觉得山田地冷,用动物骨头烧灰作肥料有理。

当年就试验,果真有效,获得厂好收成。

第二年五月节,农夫带粽上山,对冬田进行中耕,看见稻苗长得比往年好,心里很高兴。

抬头看见罗隐又路过此地,就非常热情地拿出粽招待他。

罗隐笑着说:“这不就是竹叶包米吗?多好吃。

”吃饱后,见稻苗长势很好,问说:“你是施什么肥?”农夫高兴地回答:“照你的话,施骨头灰。

”罗隐说:“工夫、工夫,大冬田爱人耘、耙、锄。

”农夫心里明白,是叫他要多中耕两遍罗。

罗隐正要走,见农夫仍然愁眉苦脸,就问:“你还有什么烦恼?”农夫说:“多谢你的指教,但是好种不如好收。

大冬最怕‘九降风’。

”罗隐说:“折稻避风,就能好种好收。

”从此以后,凡种大冬田,都用骨头灰粘秧根,用铁耙勤中耕,到九月要折稻避风,上山带粽作午餐,就成为这一带山区农民的劳动习惯。

故事十罗隐在莲花游了两年,衣服破烂,想弄点钱买衣服。

他来到蔗内湖,见到家家户户都在晒烟叶,心想有烟叶就能卖钱,就向他们乞讨。

可是连讨几户,一分钱也讨不到,甚至还挨人斥骂驱赶。

罗隐忍不住气,回头说:“免赶,免赶,烟叶慢干,潮湿起蛀虫,慢晒香味差。

”所以种烟草收烟叶是麻烦又讨厌,早上晒,晚上收,慢干又容易潮湿,管理不周容易蛀虫。

种烟人都恨罗隐,说都是他多话造成的。

过不久,罗隐来到莲花山脚抄溪边,已是七月,家家赶制洋麻,罗隐又想讨钱,向一家人说:“你肯助我一些钱买衣服吗?”这家人很慷慨,说:“可以,只是我现在没有现钱,要等洋麻晒干,卖了钱,才能给你。

”罗隐高兴地说:“那我就等,洋麻现晒现干。

”所以洋麻收成易做易干,据说也是罗隐签破。

故事十一八月中秋,正好芝麻登场,罗隐想向收芝麻的农户讨些钱用,但因芝麻是种植较少的作物,农民很珍惜,所以连讨几户,都没要到。

罗隐越想越气,就顺口说:“芝麻芝麻,难晒难干,千敲万敲,收成较差。

”因此种芝麻的人,收成很难,时间又长,收获又少。

故事十二又有一天,罗隐来到美埔山下,看见人山人海,在挖土挑草,辛苦筑坝。

筑坝人知道罗隐嘴灵验,怕他说坏话,就很热情地待他,有的招呼他喝茶,有的招呼他吃饭,又问罗隐:“筑这种坝好麻烦,半仙可有什么好办法?”罗隐说:“有,有,松柏作‘大牛’,石头填基最好用,粘上用力春,草皮盖面顶,_j二程牢固又省工。

”人们就照罗隐说的办法筑成水坝,非常牢固。

罗隐在莲花一游三年,后来要离开,走出白沙时,还有点不舍得,回头赞叹说:“莲花风景好清幽,大旱只半忧,小旱仍保收。

”据说这个半仙后来死在黄巢剑下。

由于他说话随便,群众对他褒贬不一,所以天下为他修宫建庙,只有一些溅语流传后世。

故事十三有一天,罗永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挑着一担带上的稻秧,小孩没力气,挑了一点秧苗就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一边挑一边哭。

罗永问小孩为什么哭,小孩说:“秧苗太重,挑不动。

”罗永就说:“谁叫你那么傻,把泥土洗掉不就轻了?泥土洗掉秧苗更会长呢!”小孩就照他说的去做,果然秧苗长得更快。

故事十四有一天,罗水半夜睡不着,就来到街上。

他看见一间豆腐店透出亮光,里面发出“咕噜噜、咕噜噜”的响声,就好奇地推门进去。

做豆腐的人看到罗永来了,就舀了一碗豆浆给他喝,问他:“罗永叔,我半夜三更起来磨豆腐,你说会赚钱吗?”“一锅豆腐三锅水,不赚才有鬼。

”“真的会赚?”“不但会赚了一锅豆腐一锅渣,母猪小猪来发家。

”后来,做豆腐的人钱就多了,加上豆腐渣又可以养母猪小猪,一个个都发家致富了。

故事十五传说当年垒筑“铁上杭”城墙时,南门大码头及其东西延伸地段,河床砂层较厚,水深流急。

头年枯水期垫l-:的巨石墙基,第二年洪水季节就崩塌冲垮了。

这样.反复筑了十八年,怎么也筑不成。

为此,县官都撤换了五六个。

有一年,新知县踏看南门码头一工场,召集工头们商议此事,大家都束手无策。

县官不管三七二十一限令工头两年要拿出良策固定墙基,否则他县官要下台,工头也要打入牢房。

工头们又气又急,有的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有的说要工场设酞坛做佛事求龙王爷保佑,有的说出招贤傍聘请天下能工巧匠……罗隐秀才这时正在一旁看热闹,听r他们的议论就哈哈大笑。

入们莫名其妙,问他笑什么。

罗隐秀才指着上游东岸一片大松林说:“砍下笔直大松树、对腰截断取头部,横卧水中当基座,万古千秋包牢固。

”大家一听也跟着笑,说他是疯子先生说疯话。

但有一位老师傅没有笑,很客气地问他:“先生,火烧草水腐木,松树置水中哪有不腐之理?”罗隐秀才笑笑地说了句“水浸万年松”,就扬长而去口老师傅赶紧追上去问:“清问先生尊姓大名?”罗隐秀才边走边答:“人家叫我背时秀才。

”大家听了才大吃一惊,说:“这位贵人原来就是圣嘴罗隐秀才呀!谢天谢地,我们不会坐牢了。

”入们就照罗隐说的办法,砍来松树当基座,南门大码头及其东西两端的河岸城墙就这样筑成了。

自那以后,山区农民修筑溪坑阪头多用松树代替基石;在烂泥过膝的湖洋田里也用松树垫下便于耕作。

这就是“水浸万年松”这句老话的来历。

故事十六有一天。

罗隐秀才冒雨回到家里。

他母亲正在烧火做饭,又生又湿的杂木柴只冒烟不起火,母亲吹火吹得嘴都长出来了,还是烧不着。

罗隐秀才问母亲什么柴才好烧火,母亲说:“松木柴最好烧,干枯的好烧,生湿的也一样好烧,可惜松树砍一棵完一棵,如果能像杉树那样砍一裸生一从就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