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秋天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设计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设计(通用7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设计1设计理念:“用诗的方式教学诗歌”。

关于课文,在文字理解上学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我以为教学的重点放在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上,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诗趣、情趣和童趣;教学方法则以诵读品味为主,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在整体的阅读感悟中适度拓展和表达运用,在扎实有效的“学语习文”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多重的受益。

学习目标:1.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指导学生逐步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自然积累和背诵课文。

2.在课文语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凭借文字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秋天的成熟丰收的美好图景,体会诗人洋溢在诗中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时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秋天,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体会诗歌写法,仿照写法进行语言实践。

流程设计:一、起1.秋天是位神奇的魔法师,他给大自然中的好朋友都捎去了一封神奇的信。

收到了他的信啊,所有的朋友们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你瞧,太阳的脸儿变红了——(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空气的身子变香了——(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2.上一节课,咱们已经初步读了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继续乘着诗的翅膀,走进秋天,品味秋天,好吗?二、承1.听,秋天的信使来了(图片声音)!谁啊?诗中是怎样写秋风的?谁来读一读。

(生读)谢谢你,读真准确。

喜欢这秋风吗?你喜欢这秋风的什么呢?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读看。

谁也来读读。

(生读)你又读出了什么?2.多么活泼可爱的秋风啊,难怪大家都喜欢。

这秋风简直就是一个。

是啊,这儿作者把秋风当作孩子来写了,这样,秋风一下子就“活”了,它竟然能,竟然能,它还能。

太神奇了,这就是想象的力量,就是诗的力量。

我们一起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包括《秋天》和《夜晚》。

详细内容如下:1. 《秋天》: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如金黄的稻田、果实累累的果园等,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丰收。

2. 《夜晚》:描述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如闪烁的星星、皎洁的月光等,展现了夜晚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两首现代诗的内容,感受现代诗的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尝试创作简单的现代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现代诗的韵律和节奏感,以及诗歌中的意象。

2. 教学重点:理解两首现代诗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学会朗读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和夜晚的星空,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注意韵律和节奏感,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特点。

3. 精讲:分析两首诗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中的美好景象,分享感受,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现代诗,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

六、板书设计1. 《秋天》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果园感受秋天的美2. 《夜晚》闪烁的星星皎洁的月光感受夜晚的宁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仿照《秋天》和《夜晚》,创作一首以“春天”或“黄昏”为主题的现代诗。

2. 答案示例:春天:绿草如茵,花儿绽放,春风拂面,阳光灿烂。

小鸟欢唱,蝴蝶翩翩,春天的美景,让人心醉。

黄昏:夕阳西下,天空泛黄,归巢的鸟儿,忙碌的蜜蜂。

暮色降临,星光闪烁,黄昏的宁静,如诗如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较高,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意象表达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秋天》教案(优秀4篇)

《秋天》教案(优秀4篇)

《秋天》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4篇《秋天》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秋天教案的写作思路。

《秋天》教案篇一【设计理念】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花草树木变换的季节。

在小朋友的周围,都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以及秋季的气候、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的美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预设了"娃娃玩秋"的主题活动。

在"娃娃玩秋"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各种动手操作、外出参观、感性操作、音乐表演等活动让幼儿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植物的变化。

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从此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思路】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组织了本次主题活动"娃娃玩秋"。

结合《纲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是:1、通过自身感受、观察、锻炼、及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感受秋天的丰富性。

2、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3、学习用剪、切、拼、贴等技能,大胆创造作品,感受用树叶做游戏的乐趣。

4、组织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一:水稻丰收(综合)活动目标:1、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及水稻各部分的名称用处。

2、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到户外参观水稻,了解其生长过程。

提问:(1)这是什么?(2)水稻小时候是怎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呢?(3)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在稻田里忙什么?2、出示一撮完整的水稻,向幼儿介绍水稻各部分的名称和用处。

稻谷进行加工变成大米,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食,稻草除了做燃料,还可以做手工、做草玩具等等,草根留在田里还能当肥料。

小学四年级《秋天》上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小学四年级《秋天》上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小学四年级《秋天》上册语文原文及教案所谓教案,简单地说,就是老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原文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一、导入新课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

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描绘了什么?]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此处为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写什么?]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蝉、韧、柔、梳是翘舌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指导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9月19日总14课时)一、复习: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时: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及秋天,我们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

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2、介绍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喜爱运用的文学样式。

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

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

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①标注生字词,注音释义②注意划分诗歌节奏(1)注音肥硕shu栖qī息乌桕jiù梦寐mèi清冽liè枯涸hé镰lián刀蟋蟀xīshuài廖阔liáoku(2)释义丁丁: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教学目标:1.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秋天》诗歌,背诵课文。

2.研究10个新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描绘文章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图文对照,指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情境式、自主欣赏、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1.秋天景物的图片,制作成风光播放片,多媒体课件。

2.指导学生收集秋天的果实,并想想怎么来介绍。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多媒体素材,引出秋天的主题。

2.激发学生兴趣,介绍秋天的特点和赞美之情。

3.播放手机上的导学作业,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印象。

二、新课研究1.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自读诗文,要求准确、流畅、注意停顿。

3)检查生字词汇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识生字。

指名读词语,纠正发音错误。

理解生字新词,解释词义。

解答学生质疑和疑惑。

4)指名轮读诗歌,让学生思考每一节写了什么。

5)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改写诗句,理解修辞手法。

1)解释拟人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拟人描述。

2)将描绘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让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美感。

二、课堂小结1.研究了《秋天》诗歌,理解了秋天的特点和赞美之情。

2.研究了10个新的生字,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研究了拟人修辞手法,体会了现代诗歌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4.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激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第七段:秋天,阳光明媚,一切都向我们微笑。

交流: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这首诗歌描写了秋天,一切都成熟了,景色很美。

再读诗歌,把握结构。

再读全诗,试着将诗歌分为三部分。

①引导:同学们,很多文章都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的一部分。

本单元的主题是“秋天”,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风俗和人物,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秋天的韵味。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欣赏秋天的美景图片、进行口语交际和书写练习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秋天的认识和感受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口语交际和书写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秋天的美景图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口语交际和书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书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口语交际和书写练习的落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欣赏秋天的美景图片,营造美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口语交际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循序渐进法: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进行口语交际和书写练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秋天的美景图片,用于欣赏和讨论。

2.准备课文录音,用于听力练习和模仿。

3.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认读和复习。

4.准备练习册和书写纸,用于书写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秋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自由发表对秋天的看法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秋天第三阶段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秋天第三阶段  全国通用

《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活动目标:1、通过实地考察,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大自然,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包括动植物变化、天气变化等)。

2、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手段初步探究秋天天气与植物变化的原因,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益的自然常识,加强自我保健的意识。

3、在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观察、表达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体验丰收的喜悦,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通过实地考察,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大自然,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包括动植物变化、天气变化等)。

活动方案与实施过程: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10月26日—11月1日)展板、诗歌朗诵、作品介绍等。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和检阅,又是学生展示自我才能、分享他人成功喜悦的大好时机,同时,通过思维的碰撞,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新的活动主题。

一、展示小报,走进秋天秋天是温柔的,她像一位母亲,孕育成熟了每一粒种子;秋天是多情因为她有那么多的产儿。

春天洒下的种子,秋天就能得到收获!秋天是多彩的,那黄叶绿树红花,无不向你展示着它的美丽与动人!这一个月以来同学们从书本、电脑……从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脚步,荡漾在迷人的秋色里。

看!这些精美的小报,有绚丽的色彩,有逼真的画面,有诗一样的语言,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秋天的收获,开展一个“爱在金秋”的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会。

下面请每个组上来汇报。

二、汇报交流,感悟秋天(一)第一组:秋天的诗词(秋之韵)1、生(组长):秋风送爽,我们迎来了一个瓜果飘香的季节,在这个五彩缤纷的季节里,我们小组透过上网收集以及节假日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各种方式,收集了描述秋天的词语共五十个,同学们你们是否听到过呢?2、生诗词接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代杜牧《山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3、二十四节气有关秋天的节气;4、课文里的秋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学写“柔、梳”生字。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出示黄叶:同学们请看,这是老师在校园里捡的两片――黄叶,我为什么要悄悄珍藏这两片黄叶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让学生用知道的一些成语、诗句来说一说?)(如一叶知秋,叶落知秋,春华秋实,秋高气爽,金风送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牧《山行》等等)2.你们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斓,转眼间,又到秋天了。

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

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秋天?? 王宜振)
3.简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和你们的爷爷奶奶是同辈人。

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

(指读名字,注意“振”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
过渡:要想课文读得好,首先得解决生字词。

这首诗中的生字和新词可真多。

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说一说诗中需要注意读音的字有哪些?(膘、恼)需要字形的有哪些?哪些字觉得写的时候有点困难?(柔、梳)
(一) 让我们小组长带领下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词)
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小组采用不同形式汇报)
(二)开火车读。

过渡:生字读的好,课文一定读的棒。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带进课文默读,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标好小节。

这首诗歌主要介绍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用直线画出来?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首诗歌有几小节?(生答七小节)(4个小组编号1-7号)分别请1-7号读各读一个小节)
秋天来到(),在()。

板书田野小路果园
秋天的田野里、小路上、果园里,有()。

出示图片:说话训练
1)秋天到了,秋风可开心啦!它就像个调皮可爱的娃娃到处乱跑。

在秋天的田野里、小路上、果园里,有()
2)小组里讨论完成评价上的填空练习。

填空:走在秋天,我们可以看到()的向日葵,看到()的苹果,()的葡萄、()的玉米和()的高粱,可以闻到()的香气,还能看到()的田野以及农民伯伯的汗珠。

啊!多美的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教师评议。

4)小结板书:秋天来到小路、田野、果园,看到苹果等大丰收了,你能想到什么成语?
让我们在小组里读一读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指名生读3-5小节,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第三小节:稻穗儿熟,蝉声儿消,
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
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
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

(有礼貌的向日葵长胖的牛羊儿香气扑鼻的野菊花)(指名生读)第四小节:苹果嚷着冷了,
要穿红袄;
葡萄嚷着冷了,
要披紫袍。

(老师看到了大声吵闹着的苹果和葡萄,果实们多么快乐,一个个咧着嘴笑呢,谁来读读第4小节,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快乐!)
第五小节:
看到果园里硕果累累,田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谁来读读第5小节。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
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粱红着脸儿笑了,
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你知道玉米的烦恼是什么?你有烦恼么?可是秋风一到,所有的烦恼都没有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忘记烦恼的玉米,和他一样把烦恼也忘掉吧!(指读,齐读)
5、秋天,实在是太美好了!老师请3个同学赛读,看谁能读出秋天丰收的和迷人的景象。

(3个同学读)
6、对比例句
秋天到了,苹果红了,葡萄紫了。

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说出拟人的写法,在其他句子中找一找,读一读。

四、教学字词
今天还有个写字任务,老师相信同学们也会完成得很棒。

1.“袍”与衣服有关,所以是衣字旁的,不要写成示字旁。

2.“柔”上面的“矛”第四笔是带钩的。

3.“梳”字右边部分上面是“”,不能写成“亡”。

五、作业设计:
1.认真完成《习字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