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制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苹果的干制实验报告

苹果的干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苹果干制的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苹果干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参数。

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干燥方法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与试剂:- 新鲜苹果(红富士)- 白砂糖- 食盐- 硫磺粉- 食品级乙醇2. 仪器与设备:- 电子天平- 烘箱- 真空干燥箱- 滤纸- 容量瓶- 秒表- 滤膜- 滤器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原料预处理:(1)挑选新鲜、无病虫害、成熟度适中的红富士苹果。

(2)将苹果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均匀的薄片。

(3)用食盐水浸泡15分钟,以防止氧化变色。

(4)用滤纸吸干水分。

2. 干燥方法:(1)自然干燥法:将预处理好的苹果片平铺在竹筛上,置于通风阴凉处晾晒,直至水分降至10%以下。

(2)人工干燥法:将预处理好的苹果片放入烘箱中,设置温度为50-60℃,干燥时间为8-10小时。

(3)真空干燥法:将预处理好的苹果片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设置温度为40-50℃,真空度为0.08-0.1MPa,干燥时间为4-6小时。

3. 质量检测:(1)水分含量:采用烘干法测定干燥苹果的水分含量。

(2)色泽:观察干燥苹果的色泽,要求色泽鲜艳,无霉变。

(3)口感:品尝干燥苹果的口感,要求酸甜适中,无异味。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比不同干燥方法对苹果品质的影响,分析干燥时间、温度、真空度等因素对苹果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自然干燥法:- 水分含量:10.2%- 色泽:红润,无霉变- 口感:酸甜适中,略带涩味2. 人工干燥法:- 水分含量:9.8%- 色泽:红润,无霉变- 口感:酸甜适中,无异味3. 真空干燥法:- 水分含量:9.5%- 色泽:红润,无霉变- 口感:酸甜适中,无异味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发现真空干燥法在水分含量、色泽和口感方面均优于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

真空干燥法可以缩短干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且干燥后的苹果干制品品质更佳。

五、实验结论1. 苹果干制实验表明,真空干燥法是一种高效、优质的干燥方法,适用于苹果干制品的生产。

干燥实验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干燥实验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引言概述:本文旨在对干燥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以获取实验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和结论。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材料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得出相关的研究成果。

正文内容:一、实验数据处理方法1.1数据采集对于干燥实验中获得的原始数据,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的采集。

通过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合适的仪器和设备,可以获得关于材料的质量、时间等相关数据。

1.2数据整理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

这包括对数据的分类、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等工作。

通过整理后的数据可以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1.3数据预处理在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数据的归一化、平滑等操作,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4数据分析方法对于干燥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实验数据,进而得出相关结论。

1.5数据可视化为了更好地展示实验数据与分析结果,可以使用图表等形式对数据进行可视化。

通过可视化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趋势。

二、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2.1干燥速率分析通过对干燥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材料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

对于每个材料,可以绘制干燥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进一步分析材料的干燥特性。

2.2干燥时间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到材料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时间。

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干燥时间,可以探究不同材料的干燥特性和影响因素。

2.3干燥升温率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材料在干燥过程中的升温率。

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升温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材料的干燥速度和热传导性能。

2.4干燥湿度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材料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湿度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湿度的变化,可以研究材料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和蒸发特性。

2.5干燥效果评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对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效果进行评估。

芹菜的干制实验报告

芹菜的干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芹菜干制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芹菜干制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3. 通过实验,提高对农产品干制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芹菜干制是利用太阳光、热能或人工热能将芹菜中的水分蒸发,使其失去一定水分,从而延长其储存期,保持其营养价值。

干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新鲜芹菜、食盐、竹签、塑料薄膜等。

2. 实验设备:烤箱、电子秤、温度计、湿度计、干燥箱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新鲜芹菜,去除杂质和腐烂部分。

2. 将芹菜洗净,切成5-10厘米的段。

3. 将切好的芹菜段用竹签串起来,每串约20-30根。

4. 将串好的芹菜放入烤箱,设置温度为60-70℃,干燥时间为4-6小时。

5. 在干燥过程中,注意观察芹菜的干燥程度,适时调整温度和时间。

6. 干燥至芹菜重量减轻至原来的1/3-1/2时,取出芹菜,用塑料薄膜包裹,防止吸潮。

7. 将包裹好的芹菜放入干燥箱中,继续干燥,直至水分含量达到要求。

8. 干燥完成后,取出芹菜,用电子秤称重,记录干制前后芹菜的重量变化。

9. 对干制后的芹菜进行感官评价,观察其色泽、质地、口感等方面。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干制前后芹菜重量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干制后的芹菜重量减轻至原来的1/3-1/2,说明水分蒸发较为明显。

2. 感官评价:干制后的芹菜色泽鲜绿,质地较硬,口感较好,营养价值较高。

3. 干制效果:通过实验,发现芹菜干制效果较好,干制后的芹菜可长时间储存,便于携带和食用。

六、实验结论1. 芹菜干制是一种有效的保存方法,可延长其储存期,保持其营养价值。

2. 在干制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以保证干制效果。

3.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芹菜干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对农产品干制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七、实验建议1. 在干制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芹菜的干燥程度,适时调整温度和时间,以确保干制效果。

果蔬干制实验

果蔬干制实验

果蔬干制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果蔬实验室干制的基本工艺和操作方法,了解不同前处理对干制品品质的影响,加深对食品干制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与用具1.材料:苹果、苦瓜、胡萝卜;2.辅料:0.5%亚硫酸氢钠、0.2%碳酸氢钠;20%糖液3.用具:不锈钢刀、盆、砧板、竹筛、天平等。

2.2 实验方法2.2.1 原料处理2.2.2 装筛浸泡完毕后迅速将物料捞起放入自来水中冷却,沥干水分,均匀放置在竹筛上,放在60~70℃的烘箱中干燥。

2.2.3干燥干燥过程中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物料,并调换筛子的位置;要注意观察物料的干燥状态,至目视及手摸认为达到干燥要求后,取出物料装入保鲜袋、称重、贴标签,放入塑料箱内。

2.2.4成品检测2.2.4.1感观检验对成品颜色,风味,口感方面进行检验,比较不同处理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2.2.4.2干制品的复水分别称取10g各种蔬菜干制品置于烧杯中,加入定量(300~500 ml)50-60℃的热水,烧杯置于50℃的水浴中,每隔0.5h捞出并在竹筛或漏勺中沥至无水下滴,再用干净毛巾吸干表面水分后称重,直至达到恒重为止,记录每次重量。

根据重量变化,做出复水曲线。

3 实验结果3.1 原料及干制品的颜色测定3.1.1 苦瓜色泽的变化将苦瓜条经护色方法处理, 观察苦瓜片经烫漂、冷浸后的色泽、干燥后色泽及常温下储藏期间的颜色变化,其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苦瓜干制前后的褐变比较表对图1数据进行分析,样品分别进行了3种处理,经清水处理的样品褐变程度严重,且经干制后褐变有所加深;而经清水热烫处理的样品因样品内酶受热失活,使得褐变程度较单纯清水处理的样品弱;而经0.2%碳酸氢钠液热烫处理的是护色效果最好的,只有轻微的褐变发生。

3.1.2 胡萝卜色泽的变化将胡萝卜经护色方法处理, 观察胡萝卜经烫漂、冷浸后的色泽、干燥后色泽及常温下储藏期间的颜色变化,其结果如下表2所示。

【精品】干燥实验报告

【精品】干燥实验报告

【精品】干燥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干燥过程中物料各参数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干燥实验采用平板干燥箱进行,样品代表性物料为木颗粒,其在一定温度、湿度和风速条件下被干燥123小时+/-1小时,总共分成四组,每组由三个样本组成,分别测量每组样品的温度,湿度,干重,湿重,容重,干基水分率,测出的实验证明:干燥造成物料基本试验指标有显著变化,样品室温及湿度越高,物料含水率越高,反之,物料含水率越低;室内空气风速越大,物料越容易被风力风干,最后由数据统计发现每组样品间的含水率变化最大差异在第2组中最近,表明室温与湿度对样品含水率的影响最大。

1 测试仪器(1)平板干燥箱TKTB-01,内部容积约500L,尺寸800mm*1000mm*1050mm,采用能量温度控制器TK-C01进行温度控制,其最大控制温度为80℃。

(2)空气风速计,室内空气测量空气温度、湿度、空气风速。

(3)可称重型分析秤END-227A,测定商品干重、湿重、容重。

(4)8W实验平台,可连续测定样品特性参数。

(5)紫外(UV)-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可测定样品中水分成分浓度。

2 实验方法2.1 样品标准样品采集取样方案,样品总量20kg,每份试样按照1kg,设置4份样品,每份样品3份,总计共有12份试样,在室温25℃常温下包装贮存,12份样品均匀分拣为4组,每组3份,每组分别进行实验。

2.2 实验设置温度为25℃,湿度为50%,空气风速为0.5m·s-1。

(1)各组样品在该实验室环境(温度:25℃;湿度:50%;阴湿度)中,放置三 by 个小时后进行测量并记录:干重、湿重、容重、干基水分率。

(2)各组样品将被放置到平板干燥箱中,干燥时间大约123小时,每小时记录一次温度和湿度。

2.4 数据处理(1)测量出的实验数据记录录入公式,计算各组样品干基水分率:干基水分率=(湿重-干重)/(干重)(2)实验结果分析,计算各组之间的差异。

3 结果分析3.1 各组的温度、湿度曲线各组温度、湿度曲线如下图1所示,可以看到干燥过程总体特点:温度和湿度越到晚干燥时间越持续,温度和湿度越高。

干制综合实验报告

干制综合实验报告

摘要:干制——果蔬干制是指脱出一定水分,而将可溶性物质的浓度提高到微生物难以利用的程度,同时保持果蔬原来风味的果蔬加工方法。

制品是果干或菜干。

它是一种既经济而又大众化的加工方法。

果品蔬菜干制,目的在于将果蔬中的水分减少,而将可溶性物质的浓度提高到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程度,同时,果蔬中所含酶的活性也受到抑制,产品能够长期保存。

烫漂——果蔬经过烫漂,可有效杀死原料表面的微生物,破坏或钝化酶的活性,防止酶促褐变;脱除组织表面或内部空气,减缓蔬菜的氧化变质,降低营养成分损失及蔬菜中硝酸盐等有害物含量。

若烫漂温度不够、时间过短,则对组织中叶绿酶的活性抑制不充分,造成叶绿素降解变色;而烫漂过度又会加重对表皮组织的损伤。

因此、烫漂温度和时间的选择相当关键。

护色——果蔬原料在加工过程中,怎样才能保持自然色泽呢?食盐溶液浸泡:食盐溶于水后,能减少水中的溶解氧,从而抑制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同时由于其高渗透压可使酶细胞脱水失活。

生产上一般采用1%~2%的食盐溶液浸泡,对于易变色的品种可添加0.1%的柠檬酸。

亚硫酸溶液浸泡:亚硫酸溶液中的二氧化硫可抑制过氧化酶的活性,并且保护鞣质不被氧化。

一般二氧化硫达到10ppm时可抑制变色。

关键词:干制烫漂护色干燥率1 前言果蔬为含水量丰富的鲜活易腐农产品,极易因微生物和酶的作用而发生各种不良的物理、化学、生化变化而造成腐烂变质。

干制是延长果蔬保存期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果蔬干制后质量减轻、体积显著缩小、便于运输,食用方便、产品营养丰富而又易于长期保藏。

果蔬干制技术的研究旨在逐渐降低能耗,缩短干燥时间,最大限度的保存果蔬营养成分,获得最佳的感官品质[1]。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照实验研究护色处理对干制苹果、土豆果蔬品质的影响。

实验通过利用对干藏方法的研究,包括对食品在干藏前后食品的干燥比、复水比,以及复重系数的比较,探讨干藏技术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利用护色原理,对食品在经护色剂、漂烫处理前后,食品外观品质的变化,研究其中的机理。

植物干制标本实验报告

植物干制标本实验报告

植物干制标本实验报告植物干制标本实验报告一、引言植物干制标本是植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对植物进行干燥处理,可以将其保存下来,以便后续的观察和研究。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植物干制标本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我们对植物形态和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新鲜植物标本- 干燥剂(如硅胶)- 干燥箱或干燥室- 标本夹和标本纸- 植物解剖工具(如剪刀、镊子等)2. 实验方法:a. 选择新鲜的植物标本,尽量选择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部分。

b. 清洗标本,去除泥土和杂质。

c. 根据标本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标本纸和标本夹。

将标本纸铺在标本夹上,将植物放在标本纸上。

d. 根据需要,使用解剖工具将植物进行切割,以展示其内部结构。

e. 在标本夹上放置一层干燥剂,将植物放置在干燥剂上,并用另一层干燥剂覆盖植物。

确保植物完全被干燥剂包裹。

f. 将标本夹放入干燥箱或干燥室中,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干燥处理。

g. 每隔一段时间检查植物的干燥程度,根据需要调整干燥时间。

h. 当植物完全干燥后,取出标本夹,将植物从干燥剂中取出。

i. 将干燥后的植物标本贴在标本纸上,并在标本纸上标注相关信息,如植物名称、采集地点和采集日期等。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作了一些植物干制标本。

这些标本经过干燥处理后,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并可以长期保存。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标本,深入了解植物的特征和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选择合适的植物标本非常重要。

标本应该具有代表性,并且尽量完整。

其次,干燥剂的选择和使用也需要注意。

干燥剂应该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以确保植物可以迅速干燥。

同时,干燥剂的用量也需要适量,以免对植物造成损害。

最后,干燥的时间和温度也需要控制好。

过长或过短的干燥时间都可能对标本的保存效果造成影响。

植物干制标本的应用广泛。

它们可以用于教学、科研和植物分类等领域。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标本的形态和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进化过程。

植物干制标本实验报告

植物干制标本实验报告

植物干制标本实验报告一、引言植物干制标本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学实验方法,它用于收集、保存和展示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对植物标本的制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研究和了解植物的分类、形态和生态特征。

本实验旨在介绍植物干制标本的制作过程,并探讨其在植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植物样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样本,如花朵、叶片等。

•干燥剂:常见的干燥剂有矽胶、食盐和硼酸。

•塑料袋:用于封闭标本,保持湿度。

2.2 实验步骤1.选择合适的植物样本,确保其具有完整的形态特征。

2.清洗植物样本,去除附着在表面的尘土和杂质。

3.将植物样本放置在干燥剂中。

在选择干燥剂时,可以根据实验需要和可获得的材料进行选择。

4.将植物样本完全埋入干燥剂中,确保其表面和内部都得到均匀的干燥。

5.将干燥剂和植物样本一起放入塑料袋中,并将袋口封紧,以防止湿气进入。

6.将标本放置在通风良好、避光的地方,等待数周至数月,直到植物完全干燥。

7.检查标本是否已经干燥,如有需要可以继续干燥一段时间。

8.取出干燥的标本,并进行分类、记录和保存。

三、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制作了一批植物干制标本。

这些标本可以永久保存,并在植物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植物干制标本的制作过程中,干燥剂的选择是关键一步。

不同的干燥剂对植物标本的质地和颜色有一定的影响。

矽胶常被用于干燥标本,它可以有效地吸湿,避免标本变质。

食盐和硼酸也可作为干燥剂的替代选择。

标本的制作时间取决于植物的类型和大小,一般需要数周至数月的时间。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检查标本的干燥程度,确保标本完全干燥后再取出。

植物干制标本在植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观察和比较标本,我们可以研究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进化关系。

标本库中保存的大量标本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植物分类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四、结论植物干制标本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学实验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干燥剂、精心操作和耐心等待,我们成功制作了一批植物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蔬干制与复水
摘要:脱水是利用干燥介质使物料中的水分变成蒸汽状态而被排除的过程。

干制品复水后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是衡量干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采用的实验以鲜苹果和豆角为原料进行干制和复水实验,结果表明豆角比苹果更易脱水,苹果的护色干制品外观、口感改善明显,而0.2%亚硫酸氢钠热烫后的豆角比清水热烫的复水性好。

关键词:干制护色烫漂复水
前言:食品脱水干制是一种最古老的食品保藏方法,能使食品在室温条件下长期保藏,延长食品的供应季节,平衡产销高峰。

食品脱水后重量减轻,体积缩小,可节省包装、贮藏和运输费用,便于携带,有利于交流各地特产。

干燥时,物料细胞容易遭到破坏,使干燥产品复水性能不好,并会引起色泽、组织、风味及营养价值方面的不理想变化。

为了阻止或降低这些负面影响,对干燥前的物料进行热水烫漂处理。

果蔬经过烫漂,可有效杀死原料表面的微生物,破坏或钝化酶的活性,防止酶促褐变;脱除组织表面或内部空气,减缓蔬菜的氧化变质,降低营养成分损失及蔬菜中硝酸盐等有害物含量。

在果蔬中应用的护色剂有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

复水后恢复原来状态的程度是衡量干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一般常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衡量。

因此,干制品复水性也是干制过程中控制干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主要为了研究护色剂对苹果干燥护色的影响,烫漂以及护色剂对豆角干燥的护色和复水性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0.2%的亚硫酸氢钠对苹果干燥护色的效果显著;烫漂有利于豆角的干燥护色和风味保存,而0.2%碳酸氢钠只能对豆角切口处进行较好的护色。

一、实验材料:
1.1 材料:苹果、豆角;
1.2 辅料:亚硫酸氢钠、碳酸氢钠;
1.3 酶活检验指示液:愈创木酚指示液、双氧水。

1.4 用具:不锈钢刀、盆、砧板、竹筛、天平、圆盘枰等。

二、实验方法:
2.1水果干制工艺流程
苹果:原料选择→清洗→去皮→去芯→切片→护色→沥干→干燥→包装→贮藏
操作要点:
2.12 原料选择
苹果要求达到加工成熟度、风味好、无病虫害和机械伤;
2.13 原料整理
苹果清洗、去皮,将苹果先对切成两半,去芯,再横切成约6-7mm厚的半圆片,称重;
2.14 护色处理
护色液:0.2%亚硫酸氢钠
护色液的用量为被浸泡的物料量的1.5倍(W/W),要求能浸没全部物料即可,浸泡时间10min,以能浸泡彻底为准。

对照组用等量清水浸泡10min。

2.15 装筛干燥
将护色处理后的物料沥干水分,均匀放置在竹筛上,放在60~70℃的烘箱中干燥直至水分符合要求(1-2小时翻动一次,并称重);要注意观察物料的干燥状态,至目视及手摸认为达到干燥要求后,取出物料装入保鲜袋、称重、贴标签,放入纸箱内。

2.2 蔬菜干制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清洗→去皮→切分→护色处理→干燥→包装→回软→检测
操作要点:
2.21 原料选择
选择新鲜、无病虫害和机械伤的原料;
2.22原料整理
豆角:去除头尾两段豆角、洗净,切成约5cm长的段状,称重;
2.23护色处理
豆角用100℃清水烫漂,另一组用100℃、0.2%碳酸氢钠热烫。

烫漂时一般以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恰好失活为标准来确定烫漂的时间。

(此实验中以检验过氧化氢酶失活为准)
指示剂:0.3%~0.5%的愈创木酚溶液(用50%的酒精溶解)
检验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存在与否,可用指示剂和双氧水滴加在烫漂冷却后的原料纵切面上的中心部位,如果变红色,说明酶的活性存在,如果不变色,说明酶的活性已经被钝化。

先取少量样品烫漂确定烫漂的时间,再根据水量和需要烫漂的样品量多少分批进行烫漂。

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样品放入达到温度的水中直至达到要求的烫漂时间,取出样品立即投入冷水中进行冷却,待完全冷却后捞出样品。

2.15 装筛干燥
将护色处理后的物料沥干水分,均匀放置在竹筛上,放在60~70℃的烘箱中干燥直至水分符合要求(1-2小时翻动一次,并称重);要注意观察物料的干燥状态,至目视及手摸认为达到干燥要求后,取出物料装入保鲜袋、称重、贴标签,放入纸箱内。

2.3 干制品的检验
对不同种类、不同护色处理的样品进行感官品质的比较(从颜色、气味、风味、口感、干燥程度等方面)。

2.4 干制品的复水
称取对照组和烫漂组的干制豆角各10g加入50-60℃的水400g,放在60℃的水浴锅中保温,每隔20min捞出并在竹筛或漏勺中沥至无水下滴,再用干净毛巾吸干表面水分后称重,直至达到恒重为止,记录每次重量。

三、结果与讨论:
3.1 原料重量变化
表1 原料及前处理与干制品成品率及干燥比的关系
图1干燥过程中原料质量变化曲线
由表1可知,苹果的成品率比豆角高,而豆角的干燥比比苹果的高,同时,对比图1中的曲线可知,豆角的干燥速度更快,且更快质量恒重,即豆角比苹果更容易除去水分。

分析主要原因是豆角和苹果的形状大小差异大,豆角呈柱状条形较小,而苹果呈块状交大,此外苹果的含糖量更高,所以水分更难除去。

3.2 护色处理对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表2 护色处理对干制苹果品质的影响
对照护色
颜色
黄褐色浅黄色
风味苹果香明显,柔
韧,较酸苹果香不明显,干韧,较甜
由表2可知,护色之后的苹果褐变明显减少,色泽漂亮,口感也较对照组的好。

护色组口感较甜应该是因为0.2%亚硫酸氢钠与苹果的酸性物质反应中和导致的。

表3 护色处理对干制豆角品质的影响
清水烫漂0.2%碳酸氢钠烫漂
颜色褐变较严重切口处颜色较鲜艳
由表3可知,烫漂后的豆角褐变严重,加入0.2%碳酸氢钠只能使切口处的颜色保持绿色。

原因可能是热烫时间没把握好,热烫后也没有进行冷却,导致豆角的品质达不到预期效果。

3.3 护色处理对干制胡萝卜复水速度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不管是对照组还是护色组的豆角复水情况都是刚开始时复水速度快,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变慢。

此外,经过清水热烫处理的豆角的复水速度比0.2%碳酸氢钠热烫更快,且刚开始时差异不是很明显,随着复水时间增长,差异逐渐增大。

一般来说护色会提高豆角的复水性,此处碳酸氢钠护色降低复水性是护色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0.2%碳酸氢钠热烫的干制豆角比清水热烫组的变性更严重。

四、结论:
通过对苹果和豆角进行干制和复水实验可知,对比干燥过程中苹果和豆角的重量变化,可知豆角更容易脱水干燥,说明脱水干燥速率与干燥的果蔬种类有关。

而在某些蔬菜水果干制中加入护色剂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像苹果这类容易褐变得蔬菜水果的干制中,可以改善外观、口感;但是在护色时要注意护色时间的把握,否则护色效果将大大降低,甚至影响复水性。

参考文献
[1]赖海涛.马铃薯热风干燥前预处理方法研究.宁德师专学报,2005,17(1):8-10
[2]陈从贵,刘进杰,陈东升等.烫漂处理劝荷兰豆嫩荚干制晌影响. 食品技术与食品科技,2002,10(3):16-19
[3]夏达金,吴祖芳,翁佩芳. 速冻蔬菜的最适烫漂时间与其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研究.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4,13(4):239-243
[4]卓成龙,李大婧,宋江峰等.微波烫漂与热水烫漂毛豆仁风味成分比较.食品科学,2010,,3(18):321-324
[5]祝美云,魏征,陈广起. 低糖果脯生产工艺中护色与硬化效果的研究.工艺技术食品科学,2010,31(4):81-84
[6]于勇,胡桂仙,王俊.脱水蔬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2003(04)
[7]刘菊华,刘志敏,张静,沈平,陈卫群.特种脱水蔬菜研究进展.长江蔬菜,2002,8:37—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