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化常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体裁),“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2.《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代诗人。

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

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

著有诗集《北方》《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3.《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等。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5.《我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6.《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8.《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主要作品有《善与美书简》。

9.《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当代作家。

选自《毕淑敏散文》。

10.《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1.《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12.《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一)文学常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动静结合借古讽今、借题发挥以小见大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本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是为纪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

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课文原文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5)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5)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她身上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喻手法.现代文阅读有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区分,百分之百的解题公式是没有的。

议论文的文学常识

议论文的文学常识

议论文文体知识一、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二、议论文三要素及其定义: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需要证明什么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三、论点:1、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2、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②开篇③ 中间④结尾注意: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4、归纳论点的方法: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一般情况下;名言不直接作为论点;而作为道理论据..四、论据:1、分类:事实论据、道理论据2、事实论据:1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等;2类型:概括或具体3、道理论据:(1)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等..4、论据的一般作用:论证、证明论点..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回答规范:这是……论据;通过……;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五、论证:1、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2、论证方法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着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又叫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3、论证方法的作用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③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或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④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六、议论文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它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式”..以“横式”结构为主的有:“总论——分论——总论”、“总论——分论”、“分论——总论”三种..另一类是“纵式”..以“纵式”结构为主的主要是层层深入式..七、议论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八、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二、易错成语50例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文学常识2

文学常识2

文学常识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一、填空题(共11题,题分合计41分)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故乡》和《论雷峰塔的倒掉》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呐喊》。

( )(2)《有的人》的作者是臧克家,这首诗通篇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 )(3)《论雷峰塔的倒掉》和《读后感两篇》都是议论文,但又都有不少记叙成分。

( )2.议论文的题目有多种类型,辨别本单元的标题各属于哪种类型(用线条连结)。

(1)《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A . 提出论述的缘由 (2)《从三到万》 B . 揭示议论的范围 (3)《想和做》 C . 展示供议论的故事 (4)《哨子》D . 提示中心论点3.(1)"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出自《_______ 》这篇课文,作者是____,"万里长征"在这里比喻 _________。

(2)《从三到万》的作者是______,他的笔名是___。

《从三到万》一文选自《________ 》。

(3)《想和做》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

(4)《哨子》一文中,用实物____来比喻______。

(5)摘引一个故事或一则事例,从中引出___,联系___讲道理,引起读者兴趣,这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写法,如《______》《______》等。

4.指出下列复句分句间的关系,填在括号内。

(1)有的青年虽然有理想,但刻苦勤奋的精神不足。

()(2)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3)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4)有的人也很想为理想而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

()(5)与其碌碌无为地混过一生,不如壮烈地去死在战场上。

古文文学常识大全之古代文学体裁

古文文学常识大全之古代文学体裁

古文文学常识大全之古代文学体裁古代文学体裁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赠序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迹,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象,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二、议论文三要素及其定义:
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
三、论点:
1、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2、论点的位置:
一般有四个①文题②开篇③中间④结尾注意: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归纳论点的方法: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
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一般情况下,名言不直接作为论点,而作为道理论据。

四、论据:
1、分类: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2、事实论据:
(1)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等;
(2)类型:概括或具体
3、道理论据:
(1)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等。

4、论据的一般作用:论证、证明论点。

(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回答规范:这是……论据,通过……,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的作用。

五、论证:
1、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

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2、论证方法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又叫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

3、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③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或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④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
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六、议论文基本结构是: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它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式”。

以“横式”结构为主的有:“总论——分论——总论”、“总论——分论”、“分论——总论”三种。

另一类是“纵式”。

以“纵式”结构为主的主要是层层深入式。

七、议论文语言特点:
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

八、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
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
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