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系统概述

合集下载

《测试技术》教学课件 2.1 测试系统静态响应特性

《测试技术》教学课件  2.1 测试系统静态响应特性

二,灵敏度
当测试装置的输入
x 有一增量 X
, 引起输出 y
定义为: 发生相应变化 Y 时,定义为:
Y S= X
y △y △x x
三,回程误差
也称迟滞. 也称迟滞.测试装置在输入量由小增大和由大 减小的测试过程中, 对于同一个输入量所得到的两 减小的测试过程中 , 个数值不同的输出量之间差值最大者为h 个数值不同的输出量之间差值最大者为hmax,则定义 回程误差为: 回程误差为: (hmax/A)×100% /A)×100% y
一,线性度
衡量特性曲线与参考直线偏离程度的参数叫线性 度或直线性. 度或直线性.
max × 100%= 线形误差= =B/A×100% 线形误差= × Ymax Ymin
y
A B
x
线性度参考直线最常用的是最小二乘法回归直线法. 线性度参考直线最常用的是最小二乘法回归直线法. 最小二乘法回归直线法

t 0
x (t ) dt = ∫ y (t ) dt
0
t
5)频率保持性 5)频率保持性 若系统的输入为某一频率的谐波信号, 若系统的输入为某一频率的谐波信号,则系统 的稳态输出将为同一频率的谐波信号, 的稳态输出将为同一频率的谐波信号,即 若 则 x(t)=Acos(ωt+φx) y(t)=Bcos(ωt+φy)
y = a1 x + a 2 x + a 3 x +
2 3
通常,为了简化输出输入关系, 通常,为了简化输出输入关系,总是希望输入输出 之间为线性: 之间为线性:
y = ax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就是在静态测量情况下描述实 际测试装置与理想定常线性系统的接近程度. 际测试装置与理想定常线性系统的接近程度.

自动测试系统

自动测试系统

自动测试系统(A TS, Automatic Test System)一、概述1、定义自动测试系统是指那些采用计算机控制,能实现自动化测试的系统,也就是对那些能自动完成激励、测量、数据处理并显示或输出测试结果的一类系统的统称。

这类系统通常是在标准的测控系统或仪器总线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

是指在人极少参与或不参与的情况下,自动进行量测,处理数据,并以适当方式显示或输出测试结果的系统。

2、组成自动测试设备(A TE),测试程序集(TPS),TPS软件开发工具A TE:用来完成测试任务的全部硬件和相应的操作系统软件;TPS:测试程序软件,测试接口适配器,被测对象测试所需的各种文件;TPS软件开发环境:A TE和UUT(被测对象)仿真器,A TE和UUT描述语言,编程工具。

二、应用范围1、高速、高效率的功能、性能测试。

大批量生产并且测试项目多且复杂的电子产品,如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大批量生产的印制电路板或电路组件等。

2、快速检测、诊断/维护,提高装备的机动性。

现代飞机,导弹,武器系统等,需要快速检测与诊断,遇有故障迅速定位与排除。

3、高档复杂设备的综合检测及过程监视。

处于环境试验的被测对象,测试项目多,而且要求在给定的短时间内完成。

三、A TE类型及方法1、半导体及器件:各个存储单元和芯片引脚,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等。

2、电路板:PCB的一些重要参数,如连接、短路和开路等,测量并检验一些板上所装器件的功能和性能。

测量方法:通过提供的每个器件的型号连接等信息在设备库中建立“印象”并存储。

测试过程中,A TE每次隔离一个器件,给指定引脚加合适信号,测量点测得输出,与允许数值范围做比较,再通过分析和算法判断,在PCB发生故障时再进一步确定待隔离部件是否故障。

每部分都好的,则电路板是好的。

3、存储响应法:将与UUT同类型的“好”电路板的响应模式事先存储在A TE的存储器中,在检测中在于实际值比较。

若符合,则被检测的UUT工作正常,若有差异,则存在故障。

第二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1]

第二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1]

第二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第一节概述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准确了解被测物理量,而研究测试系统特性的目的则是为了能使系统尽可能准确真实地反映被测物理量,且为测试系统性能的评价提出一个标准。

1.测试系统能完成对某一物理量进行测取的装置,它即可以是一个单一环节组成的装置,如传感器,又可以是一个由多个功能环节组成的系统,如应变测量中的“传感器-应变仪-记录仪”。

2.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工程测试的基本传输关系如图示,所要寻求的是输入x(t),输出y(t),系统传输性三者的关系,即1)由已知的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量,求系统的传递特性。

2)由已知的输入量和系统的传递特性,推求系统的输出量。

3)由已知系统的传递特性和输出量,来推知系统的输入量。

为使上述三种问题能由已知方便的确定未知,为此提出,对于一个测试来说,应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单值的、确定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对应于每一个输入量都应只有单一的输出量与之对应,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系统一般是线性系统。

3.测试系统的特性的描述对测试系统特性的描述通常有静态特性、动态特性、负载特性、抗干扰特性。

4.线性系统简介二、线性系统及其主要性质当系统的输入x(t)和输出y(t)之间的关系可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2-1)来描述时,则称该系统为定常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有如下性质(以x(t) y(t)表示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1)叠加性表明作用于线性系统的各个输人所产生的输出互不影响,这样当分析众多输人同时加在系统上所产生的总效果时,可以先分别分析单个输入(假定其他输入不存往)的效果,然后将这些效果叠加起来以表示总的效果。

2)比例特性若 x(t)→y(t)则3)微分性质 系统对输入导数的响应等于对原输入响应的导数,即4)积分性质 系统对输入积分的响应等于对原输入响应的积分,即5)频率保持性 若输入为某一频率的间谐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必是、也只是同频率的间谐信号。

由于按线性系统的比例特性,对于某一已知频率ω有又根据线性系统的微分特性,有应用叠加原理,有现令输人为某一单一频率的简谐信号,记作t j e X t x ω0)(=,那么其二阶导数应为由此,得相应的输出也应为于是输出y(t)的唯一的可能解只能是线性系统的这些主要特性,特别是叠加性和频率保持性,在测试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

因果图法的基本思想
根据系统设计说明书画出因果图
通过因果图生成判定表 再通过判定表生成测试用例
因果图中的因果关系
(1)恒等
(2)非
(3)或
(4)与
例如
请输入您的年龄
有如下程序,要求填入 的年龄大于0、小于或等 于150,程序返回提示: “填写正确”,否则返 回提示:“输入错误”。
提交
边界值分析方法原则(续)
(3)根据系统设计说明书的每个输出条件,使用前面的原则1。 (4)据系统设计说明书的每个输出条件,应用前面的原则2。 (5)如果系统设计说明书给出的输入域或输出域是有序集合
则应选取集合的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用例。
c.因果图法
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未 考虑多个输入之间的相互组合、相互制约关系。 从因果图生成的测试用例须包括所有输入 (条件)取 TRUE(用“ 1”表示)及取FALSE(用 “0”表示)的情况,以保证用例的完整性。
37
a O
唯一
例:
b
因a:输入年龄小于或等于50 。 因b:输入年龄大于50。
O约束(唯一): a和b必须有一个, 且仅有一个为1。
38
a R
要求
例:
b
因a:输入年龄小于30。
因b:输入年龄小于40。
R约束(要求): a是1时,b必须是1, 即不可能a是1时b是0。
39
因果图中的输出条件约束
因果图中的输出条件约束只有一种: M约束(强制)
无效等价类 指的是其它任何可能的无效输入 (即不正确的输入值)。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
等价类划分的原则
(1)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一个取值范围(例如“数量可以

EOL测试系统

EOL测试系统

北京中科泛华-汽车驾驶座舱EOL测试系统
主要通过对座舱和整车之间的电压、电阻、电流的测量来判
定模块的连接情况
产品介绍
◆测试系统概述
汽车驾驶座舱是汽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驾驶者的操作空间,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舒适性、易用性和安全性。

汽车驾驶座舱EOL测试系统是组装生产线末端的最终检测设备。

主要通过对座舱和整车之间的电压、电阻、电流的测量来判定模块的连接情况,对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驾驶座舱最终测试、汽车仪表模块测试与校准、安全气囊/ 防盗系统检测、汽车音响系统测试等。

◆系统结构
根据功能可划分为4个部分,即连接器、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电源系统和外围设备。

◆系统功能
*检测所有座舱内的电器连接
*优化座舱的测试方式
*确保零转速情况下的座舱内部连接
*确保电子模块的正确安装
*安全部件(如安全气囊、螺旋联结器)检测文档记录
*提高座舱模块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系统特点
*可提供座舱系统需要的激励信号;
*具有汽车模块诊断功能;
*可通过多种物理参量的测量,对座舱内电器连接情况进行判定;*提供接插件与汽车座舱线束的快速有效的连接;
*软件可直观指示测试流程,并判定和给出每一步的测试结果;*数据存储数据库中,系统数据安全可靠;
*基于通用的PXI总线构架,系统扩展性强;。

第三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三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d 2 x(t) 2 x(t) 0
dt 2
相应的输出也应为
d 2 y(t) 2 y(t) 0
dt 2
于是输出y(t)的唯一的可能解只能是
y(t)
y e j( to ) o
线性系统的这些主要特性,特别是 符合叠加原理和频率保持性,在测量工 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举例:如果系统输入是简谐信号,而输出却包含其它 频率成分,根据频率保持特性,则可以断定这些成分 是由外界干扰、系统内部噪声等其他因素所引起。 因此采用相应的滤波技术就可以把有用信息提取出来。
绝对误差:测量某量所得值与其真值(约 定真值)之差。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约定真值之比。用 百分数表示。 相对误差越小,测量精度越高。
示值误差:测试装置的示值和被测量的真 值之间的误差。若不引起混淆,可简称为 测试装置的误差。
引用误差:装置示值绝对误差与装置量 程之比。 例如,测量上限为100克的电子秤,秤重 60克的标准重量时,其示值为60.2克, 则该测量点的引用误差为: (60.2-60)÷100=0.2%
..........
a)精密度
........ ......
...............
Hale Waihona Puke b)准确度 c)精确度✓ 精度等级:是用来表达该装置在符合一定的 计量要求情况下,其误差允许的极限范围。
工程上常采用引用误差作为判断精度等级的 尺度。以允许引用误差值作为精度级别的代号。
例如,0.2 级电压表表示该电压表允许的示 值误差不超过电压表量程的0.2%。
✓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 间的偏离程度,或表示测量结果中的系 统误差大小的程度。系统误差小,准确 度高。
✓ 精确度:测量结果的精密度与准确度的 综合反映。或者说,测量结果中系统误 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 真值的一致程度。

测试系统及其基本特性

测试系统及其基本特性
详细描述
可移植性是测试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决定了测试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适应性和应用范围。一个具有良好可移 植性的测试系统可以在不同的硬件配置、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工具环境下正常运行,实现相似的功能和性能。
可移植性评估指标
总结词
可移植性评估指标主要包括适应性、 兼容性、可扩展性和重用性等方面。
02
03
测试系统的设计应遵循标准化、模块化、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等原则。
04
测试系统的实施需要考虑测试数据的选取、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用 例的设计和执行等因素。
未来研究方向
01 02 03 04
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测试系统的技术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方面的技术研 究和应用。
有效性是指测试系统能够准确地检测和识别目标 的能力。
有效性通常由测试系统的精度、灵敏度、特异度 等指标来衡量。
有效性是测试系统性能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 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有效性评估方法
对比实验
将测试系统与已知效度高的标准方法 进行对比,评估测试系统的准确性。
重复性试验
对同一组样本进行多次测试,评估测 试系统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适应性
测试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硬件配置和 操作系统,无需进行过多的修改和调 整。
01
重用性
测试系统的各个组件和功能模块能够 在不同的测试场景下重复使用,减少 重复开发和维护的工作量。
05
03
兼容性
测试系统能够与其他软件、工具或平 台进行良好的集成和协作,不会出现 冲突或无法通信的情况。
04
可扩展性
测试系统能够随着需求的变化和技术 的发展进行升级和扩展,具备良好的 可扩展性。

第3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3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3.3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实验:悬臂梁固有频率测量
3.3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案例:桥梁固频测量
原理:在桥中设置一三角形障碍物,利用汽车碍时的冲击对桥梁进 行激励,再通过应变片测量桥梁动态变形,得到桥梁固有频率。
3.3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2、阶跃响应函数
若系统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信号,即x(t)=u(t), 则X(s)=1/s,此时Y(s)=H(s)/s
3)如果输入和系统特性已知,则可以推断和估计系统的 输出量。(预测)
3.1 概述
二、对测试装置的基本要求
理想的测试系统应该具有单值的、确定的输入-输 出关系。对于每一输入量都应该只有单一的输出量与之 对应。知道其中一个量就可以确定另一个量。其中以输 出和输入成线性关系最佳。
线性 y
线性 y
非线性y
3.3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一、描述动态特性的方法
测试系统动态特性描述了输出y和输入x之间的关系 ➢在时域内常用微分方程表示;
a2
d
2 y(t) dt 2

a1
dy(t) dt

a0
y(t)

x(t)
参数a0、 a1和a2由系统结构与参数决定, x(t)是输入,y(t)是输出。
➢在频域内可用传递函数或频率响应函数表示。
➢若输入为正弦信号,则稳态输出亦为同频率正弦信号 (频率保持性); ➢输出信号幅值和相位角通常不等于输入信号的幅值和 相位角,其变化均是输入信号频率的函数,并通过
幅频特性A(ω) :反映输出与输入的幅值之比; 相频特性φ(ω):反映输出与输入的相位差;
绝大多数的信号均可以进行傅里叶分解,因此。。。
特征:测量滞后
阶跃响应
频率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asurement Content and Task) ) • 主要内容
物理、化学、 被测量的测量原理 (物理、化学、生物 ) 测量方法:直接与间接、电测与非电测等 测量方法:直接与间接、 测量系统 数据处理
测试技术的内容和任务
• 测试技术的任务 方面) : 测试技术的任务(5方面 方面
设备设计 设计中 设备设计中,通过对新旧产品进行模型试验或现场 实测,为产品质量和性能提供客观的评价, 实测,为产品质量和性能提供客观的评价,为技术 参数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提供基础数据。 参数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提供基础数据。 设备改造中,为了挖掘设备的潜力,以便提高产量 设备改造中 为了挖掘设备的潜力, 改造 和质量,经常需要实测设备或零件的载荷、应力、 和质量,经常需要实测设备或零件的载荷、应力、 工艺参数和电机参数, 工艺参数和电机参数,为设备强度校验和承载能力 的提高提供依据。
• 传感器:新型、微型、智能型 传感器:新型、微型、 • 测试仪器:高精度、多功能、小型化、在线监测、性 测试仪器:高精度、多功能、小型化、在线监测、 能标准化和低价格 • 参数测量与数据处理:计算机、自动化、集成化、网 参数测量与数据处理:计算机、自动化、集成化、 络化
测试技术的发展动向
• 对于机械工程,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发展 对于机械工程,
测试技术的发展动向
• 对于机械工程,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发展 对于机械工程,
视觉测试技术: 视觉测试技术:重点研究物体的几何尺寸及物体的 位置测量,如三维面形的快速测量、 位置测量,如三维面形的快速测量、大型工件同轴 度测量、共面性测量等。广泛应用于在线测量、 度测量、共面性测量等。广泛应用于在线测量、逆 向工程等主动、实时测量过程。 向工程等主动、实时测量过程。 测量尺寸继续向两个极端发展。 测量尺寸继续向两个极端发展。
(Vibration, Position) (Position)
(Machining process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of machined results)
例:机械加工中的测控
0.5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Demand of Course
• 测试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
集机电于一体,软硬件相结合的,具有智能化、 集机电于一体,软硬件相结合的,具有智能化、自 动化的系统。涉及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 动化的系统。涉及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技 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 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精密机械设计技 术等众多技术。 术等众多技术。 要求有深厚的多学科知识,如力学、电学、 要求有深厚的多学科知识,如力学、电学、信号处 自动控制、机械振动、计算机、数学等。 理、自动控制、机械振动、计算机、数学等。
Machining condition Cutter path
CNC
Position velocity
Control command
Actuator
Motion
Machine tool (Tool-work ToolRelative motion)
Machining motion
Machining process
0.3 测试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 of Measurement System) )
非电量 电量
信 号 调 理 信 号 处 理 显 示 记 录
激励 装置
被测 对象
传 感 器
观察者
反馈、 反馈、控制
不失真测试! 不失真测试!
0.4 测试技术的发展动向
(Measurement Trend) )
Q: 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TMD(战区导弹防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 御系统) 御系统)中的测控
如何发现目标 ->
卫星如何预警? 卫星如何预警?
一个测试过程
地基雷达如何预警? 地基雷达如何预警?
如何使拦截导弹击中目标
一颗导弹如何才能打中另一颗导弹? 一颗导弹如何才能打中另一颗导弹?
0.2 测试技术的内容和任务
M
旋转机械
例: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
测试技术的发展动向
例:便携式测试分析仪
测试技术的发展动向
正弦波形1 正弦波形 1 幅值1 幅值 1 0.001 频率1 频率 1 73.92 40.0 60.0 20.0 0.0 80.0 正弦波形2 正弦波形 2 幅值2 幅值 2 1.000 频率2 59.24 频率 2 40.0 60.0 20.0 80.0 100.0 dB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9 0 50 100 150 200 255 Window 1 None None Hanning 频域特性 Window 2 Hanning
测试技术的内容和任务
• 测试技术的任务 方面) : 测试技术的任务(5方面 方面
在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净化及监测中,测量振动和噪 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净化及监测中, 的净化及监测中 声的强度及频谱,分析找出振源, 声的强度及频谱,分析找出振源,并采取相应的减 防噪措施。 振、防噪措施。 科学规律的发现和新的定律、 科学规律的发现和新的定律、公式的诞生都离不开 的发现和新的定律 测试技术。从实验中可以发现规律, 测试技术。从实验中可以发现规律,验证理论研究 结果,实验与理论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结果,实验与理论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通过对工艺参数的测试和数 自动化生产 据采集,实现对设备的状态监测、 据采集,实现对设备的状态监测、质量控制和故障 诊断。 诊断。
例:虚拟仪器
Stop
测试技术的发展动向
Deformation Disturbance Vibration Force Machining command
Disturbance from environment (Heat, Vibration) Accuracy Surface quality
CAM

0.1 测试的基本概念

Measurement Basic Concept
测试( 测试(measurement)技术属于信息科学的范畴, )技术属于信息科学的范畴, 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 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构成完整 的信息技术学科。 的信息技术学科。 测量是指以确定被测对象属性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 测量是指以确定被测对象属性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 作。 测试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 测试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或者可以理解为测量 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 和试验的综合。 和试验的综合。
测试的基本概念 在工程实际中都离不开测试技术: 在工程实际中都离不开测试技术: 工程研究 产品开发 质量监控 性能试验, 性能试验,等 测试技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 测试技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是科学研 究的基本方法。 究的基本方法。
测试的基本概念
Q:数控机床有哪些检测量? :数控机床有哪些检测量?
思考题
• 如果要以 马赫的速度来拦截以1马赫飞来的导弹, 如果要以1.5马赫的速度来拦截以 马赫飞来的导弹 马赫的速度来拦截以 马赫飞来的导弹, 请思考需要解决的测试和控制问题。 请思考需要解决的测试和控制问题。
• 试举自己身边的测试技术应用例子。 试举自己身边的测试技术应用例子。
绪 论 Introduction
0.1 测试的基本概念(Measurement Basic Concept) 测试的基本概念( ) 0.2 测试技术的内容和任务(Measurement Content 测试技术的内容和任务( and Task) ) 0.3 测试系统的组成(Component of Measurement 测试系统的组成( System) ) 0.4 测试技术的发展动向(Measurement Trend) 测试技术的发展动向( ) 0.5 课程的学习要求(Demand of Course) 课程的学习要求( ) 返回
测试技术的发展动向
模拟 信号 信号 信号 16通道信 调理板 调理板
号调理板 16通道抗 混滤波板
16通道 16通道 16通道 信号同步 信号同步 信号同步 采集模块 采集模块
采集板 PC104 总线 嵌入式 CPU
转速 信号 数字 信号
硬盘接口 软盘接口 VGA接口 串行口 打印口 USB接口
带网络接口的PC104 带网络接口的 工控计算机主板
0.0 100.0 正弦波形1 正弦波形2 正弦波形 1 + 正弦波形 2 Time Domain 1.0 0.5 0.0 -0.5 -1.0
不同类型窗口函数在频域的效果。 不使用窗口函数时, 幅值较小的正弦波1 被淹没。 不同类型窗口函数在频域的效果 。 不使用窗口函数时 , 幅值较小的正弦波 1 被淹没 。 Hanning窗口函数后 窗口函数后( 幅值较小的正弦波1 被发现。 使用 Hanning 窗口函数后 ( Window 2 ) , 幅值较小的正弦波 1 被发现 。
测量方式的多样化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制造现场中的应用。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制造现场中的应用。 积木式、组合式测量方法。 积木式、组合式测量方法。增加测试系统的柔 实现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测试目的。 性,实现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测试目的。 便携式测量仪器。 便携式测量仪器。 虚拟仪器。 虚拟仪器。 智能结构。融合智能技术、传感技术、 智能结构。融合智能技术、传感技术、信息技 仿生技术、 术、仿生技术、材料科学等的一门交叉学科。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做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做到: 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 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包括信号的时域和频域 的描述方法、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的描述方法、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信号调理和信号处理基本概念和方法; 信号调理和信号处理基本概念和方法; 熟练掌握各类典型传感器、 熟练掌握各类典型传感器、记录仪器的基本原理和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具有测试系统的机、 具有测试系统的机、电、计算机方面的总体设计能 力; 具有试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能力。 具有试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