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加减乘除法简便运算实用公式

合集下载

四年级简便计算归纳整理最全

四年级简便计算归纳整理最全

一、加法和减法1.加法的简便计算:-利用进位法进行计算。

如24+36=2十几位进1,4+6=10,进1后变成0十位,所以答案是60。

-利用补数法进行计算。

如32+48=30+50-2=80-2=782.减法的简便计算:-利用退位法进行计算。

如57-28=5十位退1变成4,7退8变成9,所以答案是49-利用补数法进行计算。

如86-47=90-40+6-7=56-3=53二、乘法和除法1.乘法的简便计算:-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如24×5=20×5+4×5=100+20=120。

-利用倍数的概念进行计算。

如7×8=(7×10)-(7×2)=70-14=562.除法的简便计算:-利用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进行计算。

如56÷8=56÷(2×4)=28÷4=7三、整数1.正负数的运算:-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如(-5)+(-3)=-8,(-5)-3=-8-利用加减法性质简化计算。

如(-7)+5=5-7=-22.整数的比较:-当整数绝对值相等时,正数大于负数。

如7>(-7),(-3)<3-当整数符号相同时,绝对值大的整数大。

如(-8)<(-2),5>3四、分数和小数1.分数化简:-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然后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约数。

如12/16=(12÷4)/(16÷4)=3/42.分数的加减乘除:-加减法:先求出相同的分母,然后分子相加或相减。

如1/4+3/4=4/4=1-乘法:将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如2/3×5/6=(2×5)/(3×6)=10/18=5/9-除法:将除数的分子乘以除数的倒数。

如3/4÷2/5=(3/4)×(5/2)=15/83.小数的四则运算:-加减法:先补齐小数位数,然后按照整数相加或相减的规则进行计算。

简便算法的公式四年级下册

简便算法的公式四年级下册

简便算法的公式四年级下册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 加法交换律。

- 公式:a + b=b + a- 示例:计算34+56,根据加法交换律也可以写成56 + 34,结果都是90。

- 应用场景: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可以使计算更简便,就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

比如在连加算式中,25+36+75,先把25和75相加,因为25+75 = 100,再加上36就很容易得出结果136。

2. 加法结合律。

- 公式:(a + b)+c=a+(b + c)- 示例:计算(23+45)+55,根据加法结合律可以写成23+(45 + 55),先算45+55 = 100,再加上23得到123。

- 应用场景:在多个数相加时,如果其中有两个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等,就可以利用加法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再与其他数相加。

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1. 乘法交换律。

- 公式:a× b = b× a- 示例:计算3×5和5×3,结果都是15。

在算式25×4×8中,可以根据乘法交换律写成25×8×4,因为25×8=200,再乘以4得到800。

- 应用场景:当两个数相乘时,如果交换因数的位置能使计算简便,就使用乘法交换律。

2. 乘法结合律。

- 公式:(a× b)× c=a×(b× c)- 示例:计算(2×5)×4,根据乘法结合律可以写成2×(5×4),先算5×4 = 20,再乘以2得到40。

- 应用场景:在连乘算式中,如果其中有两个数相乘可以得到整十、整百等,就可以利用乘法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相乘,再与其他数相乘。

3. 乘法分配律。

- 公式:a×(b + c)=a× b+a× c或者a×(b - c)=a× b - a× c- 示例:计算5×(20 + 4),根据乘法分配律可得5×20+5×4 = 100 + 20=120。

加减乘除法的简便运算公式

加减乘除法的简便运算公式

加减乘除法的公式(一)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3、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4、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二)加减乘除对应说明如下:1、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2、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表示减法的符号是“-”,读作减号。

3、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x”是乘号。

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

整数(包括负数),有理数(分数)和实数的乘法由这个基本定义的系统泛化来定义。

4、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三)扩展资料: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应当注意的地方:1、如果只有加和减或者只有乘和除,从左往右计算。

2、如果一级运算和二级运算,同时有,先算二级运算3、如果一级,二级,三级运算(即乘方、开方和对数运算)同时有,先算三级运算再算其他两级。

4、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数(不管它是什么级的,都要先算)。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归类及公式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归类及公式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归类及公式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归类一、带符号搬家法(根据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使用“带符号搬家法”。

例如:a+b+c=a+c+b,a+b-c=a-c+b,a-b+c=a+c-b,a-b-c=a-c-b;a×b×c=a×c×b,a÷b÷c=a÷c÷b,a×b÷c=a÷c×b,a÷b×c=a×c÷b。

二、结合律法一)加括号法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加括号,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

但是在减号后面添加括号时,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即在加减运算中添加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如:a+b+c=a+(b+c),a+b-c=a+(b-c),a-b+c=a-(b-c),a-b-c=a-(b+c)。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加括号,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

但是在除号后面添加括号时,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即在乘除运算中添加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如:a×b×c=a×(b×c),a×b÷c=a×(b÷c),a÷b÷c=a÷(b×c),a÷b×c=a÷(b÷c)二)去括号法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1.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2.数量关系: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4.单价、数量、总价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5.加减法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6.乘法关系: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7.图形计算公式:正方形、长方形、正方体、长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圆柱体、圆锥体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8.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9.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的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底×高÷2,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用公式S=a×a计算,其中a为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公式S=a×b计算,其中a和b分别为长和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公式S=a×h计算,其中a为底,h为高。

梯形的面积可以用公式S=(a+b)h÷2计算,其中a和b为上下底,h为高。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公式V=abh计算,其中a、b、h分别为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公式V=aaa计算,其中a为棱长。

圆的周长可以用公式L=πd或L=2πr计算,其中d为直径,r为半径。

圆的面积可以用公式S=πr2计算,其中r为半径。

圆柱的表面积可以用公式S=ch或S=πdh或S=2πrh计算,其中c为底面周长,d为直径,h为高,r为半径。

圆柱的体积可以用公式V=Sh计算,其中S为底面积,h为高。

圆锥的体积可以用公式V=1/3Sh计算,其中S为底面积,h为高。

加减乘除法的公式口诀

加减乘除法的公式口诀

加减乘除法的公式口诀
加减乘除运算顺序口诀是:混合运算讲顺序,一级运算是加减,二级运算是乘除,同级见面按顺序,从左到右脱式算,次序千万不能乱,加减乘除都来见,先乘除来后加减,括号具有优先权,每算一步都检验,又对又快喜心间。

关系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归纳总结

数学运算定律是指数学中常用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逐步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并且能够灵活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中。

下面是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的归纳总结:一、加法的运算定律:1.交换律:a+b=b+a,即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与两个数的顺序无关。

2.结合律:(a+b)+c=a+(b+c),即三个数相加,先加哪两个数结果都一样。

3.加法的零元素:a+0=a,任何数与零相加等于这个数本身。

二、减法的运算定律:1.减法的定义:a-b=c,即c+b=a。

2.减法与加法的关系:a-b=a+(-b),加减法可以相互转化。

3.减法的零元素:a-0=a,任何数减去零等于这个数本身。

三、乘法的运算定律:1.交换律:a×b=b×a,即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两个数的顺序无关。

2.结合律:(a×b)×c=a×(b×c),即三个数相乘,先乘哪两个数结果都一样。

3.乘法的零元素:a×0=0,任何数与零相乘等于零。

4.乘法的一元素:a×1=a,任何数与一相乘等于这个数本身。

四、除法的运算定律:1.除法的定义:a÷b=c,即c×b=a。

2.除法与乘法的关系:a÷b=a×(1/b),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

3.除法的零元素:0÷a=0,零除以任何非零数等于零。

4.除法与零的关系:a÷0无定义,任何数除以零是无意义的。

以上就是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的归纳总结。

在运算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简便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进行计算。

下面是几个简便计算的方法:1.复数的交换计算法:在加法和乘法中,两个复数相加或相乘时,可以先交换两个复数的位置再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减少计算的步骤。

2.零的运算特点:在加法和乘法中,任何数与零相加等于这个数本身,任何数乘以零等于零。

因此,如果题目中出现了与零相关的运算,我们可以直接得出结果。

四年级加减乘除法简便运算实用公式

四年级加减乘除法简便运算实用公式

四年级加减乘除法简便运算实用公式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然而,有些运算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困惑或者耗费时间。

为了帮助大家更轻松地进行运算,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简便实用的公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加法运算实用公式1. 相邻数相加当我们遇到相邻的两个数相加时,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简化运算:a + (a + 1) = 2a + 1例如,我们要计算6 + 7,根据公式可以得到:6 +7 = 2 × 6 + 1 = 132. 数字相等的数相加当我们遇到两个数字相等的数相加时,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简化运算:a + a = 2a例如,我们要计算5 + 5,根据公式可以得到:5 + 5 = 2 × 5 = 10二、减法运算实用公式1. 相邻数相减当我们遇到相邻的两个数相减时,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简化运算:(a + 1) - a = 1例如,我们要计算8 - 7,根据公式可以得到:8 - 7 = 12. 数字相等的数相减当我们遇到两个数字相等的数相减时,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简化运算:a - a = 0例如,我们要计算9 - 9,根据公式可以得到:9 - 9 = 0三、乘法运算实用公式1. 数字末尾是0的乘法当我们进行乘法运算时,如果一个数的末尾是0,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简化运算:a × 10 = a0例如,我们要计算7 × 10,根据公式可以得到:7 × 10 = 702. 平方运算当我们进行平方运算时,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简化运算:a × a = a²例如,我们要计算6的平方,根据公式可以得到:6 × 6 = 6² = 36四、除法运算实用公式1. 两位数除以10当我们进行两位数除以10的运算时,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简化运算:ab ÷ 10 = a例如,我们要计算72 ÷ 10,根据公式可以得到:72 ÷ 10 = 72. 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当我们进行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时,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简化运算:ab ÷ cd = ef其中,e表示商的整数部分,f表示商的小数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